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教案
2.1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1、落体运动的思考(一)引入新课生活现象引入:树叶飘落,雨滴下落等这类物体落下的运动就是落体运动。
问: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呢,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叫落体运动。
树叶飘落,雨滴下落等这类物体落下的运动就是落体运动。
那么落体运动都有什么规律呢?(二)落体运动的思考:引入:介绍亚里多德以及其观点。
引出伽利略的观点,得出两种结论相互矛盾。
【亚里士多德:物体越重,下落越快。
伽利略:假设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准确的(即重的物体下落快)。
得出两种结论是矛盾的】(三)提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什么相关?(四)实验与探究(1)比萨斜塔落体实验(2)实 验:将一个物体装入信封后与同样的物理一起下落。
信封下落慢,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的。
由(1)和(2)得出结论: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那么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什么因素相关呢?也就是说物体下落的快慢与什么因素相关呢?(五)观察与思考牛顿管实验问:我们刚刚看到的是纸片是飘落下去的,为什么?(有空气阻力)那假如把空气阻力消除掉又会是怎么样呢?问:在几乎没有空气的情况下,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同时落地,说明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原因就是——空气阻力。
(板书:影响下落快慢:空气阻力)消除了空气阻力,物体就只受重力,而且是从静止开始下落,这样的运动就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它有哪两个条件?(板书:自由落体 条件:①只受重力作用②从静止开始下落(s m v /00=)(六)实验验证1971年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在月球上让一把锤子和一根羽毛同时下落,观察到它们同时落到月球表面。
(七)得出概念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特 点:1、初速度为0;2、只受重力或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时空气阻力能够忽略不计。
2、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问:我们要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就要知道物体下落的……(位移、速度、时间)问:要记录物体运动的位移和时间,就要用……(打点计时器)小结:探究自由落体运动1、落体运动2、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空气阻力3、概念: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4、条件:V0=0 ;只受重力或G f <<空时5、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速度方向不变,有加速度、s 正比于时间的平方,相邻相等时间间隔位移差为常数。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教案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三维目标1. 能熟练使用打点计时器。
2.会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完成操作。
3.会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4.会设计表格并用表格处理数据。
5.会用v-t图像处理数据,表示运动规律6.掌握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语音描述运动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 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探究某种规律的研究方法。
2.经历实验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好调整。
3.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实验的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2.培养根据实验结果作出分析判断并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1.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对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教具准备学生电源、导线、打点计时器、小车、钩码、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带小钩的细线、纸带、刻度尺、坐标纸、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设计思路在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设计探究的流程步骤:实验——处理数据——作出速度—时间图象——分析寻找小车的运动规律。
教学过程【教师提出问题】探究目的:探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让学生猜想】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有几种可能:变化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均匀变化等。
可结合速度图象描述猜想。
【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提示如何测量出不同时刻的物体运动速度;最后确定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实验】问题一:打点计时器结构如何?问题二:用打点计时器测小车的速度所需哪些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步骤:1、附有滑轮的长度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用一条细绳栓住小车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适量的钩码,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上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
高中物理第一册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第一册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教学设计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教学设计引言简述本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和教学目标强调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和创新性一、教学内容分析1.1 课程标准要求引用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分析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1.2 教学内容概述详细介绍本节的物理概念和知识点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3 学生学情分析描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特点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预期困难二、教学目标设定2.1 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物理概念和定律描述学生应达到的计算和推理技能2.2 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物理规律描述学生应掌握的科学方法和实验技能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强调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三、教学策略与方法3.1 教学方法选择描述将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等分析不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3.2 教学媒体与技术介绍将使用的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工具讨论技术工具在提高教学效果中的作用3.3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教学活动,如实验、讨论、案例分析等描述活动流程和预期效果四、教学过程安排4.1 导入新课描述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主题讨论导入活动的设计和实施4.2 讲解与示范叙述知识点的讲解和示范过程分析讲解与示范的技巧和注意事项4.3 学生实践活动设计学生的实践活动,如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描述活动指导和学生表现的预期4.4 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描述如何进行课堂内容的总结讨论作业布置的目的和要求五、教学评价与反馈5.1 学生学习评价介绍学生学习的评价方法和标准讨论评价结果的应用和反馈5.2 教学反思与调整描述教学后的反思内容和方法讨论根据反思结果进行教学调整的策略5.3 学生反馈收集与利用介绍收集学生反馈的途径和方法分析学生反馈对改进教学的作用六、教学资源与环境6.1 教学资源准备列出教学所需的各种资源,如教材、实验器材等讨论资源的准备和利用6.2 教学环境布置描述教学环境的布置要求分析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6.3 教学资源的创新应用探讨教学资源的创新使用方式分享创新应用的案例和效果结语总结本节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和创新之处对教学实施的期望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展望。
高中物理必修一2.1教案导学案
必修一 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教材分析:本节实验为探究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的规律,经历科学探究的活动,学会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小车在钩码牵引下运动的实验探究,进一步掌握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和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2、会计算各个计数点的速度。
3 、设计表格填入实验数据,并能在坐标纸上画出v-t图象。
教学重难点:1、探究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2、纸带上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3、纸带实验数据的处理办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初步了解打点计时器及其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本节实验,因此要老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去做,去画v-t图像。
教学方法: 精讲点拨,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实验器材: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带有小钩的细线、钩码若干、打点计时器、纸带、坐标纸,刻度尺、学生电源、导线若干、夹子。
实验过程:1、器材安装:学生讨论如何安装,有一个学生代表回答,老师补充总结。
学生动手操作。
(1)把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
(2)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一端并连接好电源,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限位孔(从复写纸下面穿过)。
(3)将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放在长木板上,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后端。
(4)将细绳绕过定滑轮,细绳的一端连在小车的前面,另一端挂上适当的钩码。
2、数据采集:(1)先启动打点计时器,然后放开小车(注意顺序),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
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2)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每组测量三次。
(3)在三条纸带中选择点迹清晰、没有漏点的一条进行数据处理。
3、数据处理:老师点拨,学生分组操作。
(1)如图所示舍掉纸带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做为计时起点,并记为0点。
(2)从起点开始,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记为1、2、3、4、5点。
思考: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多少秒?(3)用直尺分别测量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填入下表。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力》教案
教师点评因是什么?
主题2: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重点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
有关?要想画力的图示,需要了解哪
几个问题?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有何区别?
口头表述
主题3:力的分类
对学生的错误认识进行纠
正,并找出实例来说明学生的
错误之处。
根据提供的情景依次找出各种
力,思考他们是依据什么命名的,
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说说你知道
的力的分类情况,性质相同的力的
作用效果一定相同吗?作用效果相
同的力的性质一定相同吗?
板书和
PPT课件
第三层级基本技能
检测根据具体情况与部分同学(特
别是各小组组长)交流,掌握
学生的学习情况.
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全,小
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
PPT课件
拓展技能检测视学生基础和课堂时间、教学
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
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
的学生可自主完成
PPT课件
记录要点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
PPT课件
第四层级知识总结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
有必要总结或部分点评一下。
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
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
PPT课件
呈现
感悟收获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
的体会,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
教学方法。
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
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
课外拓展无PPT课件板书设计
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1第2章第1节简谐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1第2章第1节简谐运动教学设计课题简谐运动单元 2 学科物理年级高二教材分析本节在节前“问题”中列举了多个实例,通过让学生归纳共同点来引出机械振动的概念;而后从运动学的角度认识弹簧振子,通过实验得出弹簧振子的位移一时间图像: 再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弹簧振子的位移一时间图像是正弦曲线。
简谐运动可以根据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分别进行定义,本节根据运动学特征给出了简谐运动的定义。
本节的重点是形成简谐运动的概念和认识它的位移一时间图像,难点是弹簧振子理想化模型的建构和简谐运动位移与时间函数关系的得出。
学习目标物理观念:认识弹簧振子。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是一条正弦曲线。
科学探究:经历对简谐运动运动学特征的探究过程,加深领悟用图像描绘运动的方法.科学与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简谐运动特征的学习,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重点简谐运动的运动学特征的探究过程。
难点简谐运动的运动学特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思考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运动形式?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平抛运动)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的变加速曲线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思考2:这些运动的共同点是什么?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和演示,总结所演示运动的特点。
复习旧知识,建立高中所学习的运动类型的知识框架。
讲授新课一、机械振动1、定义: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
思考3:这些运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特点:(1)平衡位置——“对称性”。
振动停止时物体所在的位置(2)往复运动——“周期性”课堂练习1、简单应用:下列运动中属于机械振动的是()A、树枝在风的作用下的运动B、竖直向上跑出的物体的运动C、说话时声带的振动D、爆炸声引起的窗扇的运动答案:ACD二、弹簧振子——理想化模型1、概念:小球和弹簧所组成的系统称作弹簧振子,有时也把这样的小球称做弹簧振子或简称振子。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教案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教案5篇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2、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怎样确定的;3、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重点:1、什么是曲线运动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前边几章我们研究了直线运动,下边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直线运动?2、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1、曲线运动(1)几种物体所做的运动a:导弹所做的运动;汽车转弯时所做的运动;人造卫星绕地球的运动;b:归纳总结得到: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2)提问:上述运动和曲线运动除了轨迹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呢?(3)对比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和弯道上行驶的情况。
学生总结得到: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
过渡: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呢?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1)情景:a: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b:撑开的带着水的伞绕伞柄旋转,伞面上的水滴沿伞边各点所划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
(2)分析总结得到: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3)推理:a:只要速度的大小、方向的一个或两个同时变化,就表示速度矢量发生了变化。
b:由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所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过渡:那么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做曲线运动呢?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一个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钢珠,如果从旁给它施加一个侧向力,它的运动方向就会改变,不断给钢珠施加侧向力,或者在钢珠运动的路线旁放一块磁铁,钢珠就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做曲线运动。
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学法导引1、在本实验中,求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时,应把刻度尺按在纸带上,一次性读取各点所对的刻度值,再依次 ,这样做可避免多次移动刻度尺带来的 。
2、本实验采用包含某计数点的适当长度△x 与这段运动所需时间△t 的 ,即这段长度的 来粗略代替该点的瞬时速度。
3、本实验采用 处理数据,在绘制的v-t 图象中,斜率的大小等于 的值。
4、实验中应当 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放开小车让它运动,打完纸带后应 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二、经典题型【例1】如图,是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得到的一截纸带,测得A 到B 之间的距离是3.00cm ,B 到C 之间的距离是5.00cm ,AB 间、BC 间都有4个点没有画出,试粗略求得B 点的速度。
【例2】如图是A 、B 、C 三辆汽车在同一平直 公路上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a 、b 、c 如图所示, 关于它们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车速度不变,为16m/sB 、B 车做加速运动C 、C 车运动方向与A 、B 运动方向相反D 、D 点表示B 、C 两车在2S 末一定相遇 【例3】张明坐在一辆汽车的副驾驶位置,汽车从高速收费站出发进入高速公路,他看着车速表记录速度(比较粗略)和对应时刻,填写在下表中。
1、请你帮他完成表格。
16842四、双基训练1、日本民用交流电频率是60Hz ,在日本,打点计时器每隔多长时间打一个点?2、关于打点计时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打点计时器都是使用10V 以下的低压交流电B 、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 时,打点计时器每隔0.02秒打一个点C 、纸带上的点记录了时间和位移D 、如果纸带上打下n 个点,则记录的时间是0.02n 秒3、如图所示,是按照教材《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进行实验得到的纸带,则可判断,纸带的 端与小车相连。
4、一辆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①详细说明OA 、AB 段表示的运动情况。
高中物理第一册_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第一册_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教学设计》摘要:而直线运动里有种简单、特殊运动形式,那就是匀速直线运动,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匀速直线运动,(新课教学)观察研究质运动,我盟要考擦它运动程,比较两质运动情况,(可以提问)3、位移图像(图像)以纵轴表示位移,横轴表示,质位移随变化图像叫位移图像(让学生己画出前面汽车图),观察其图像特、是条斜直线(强调这不是质运动轨迹)b、位移图像反映了位移随变化规律高物理册二节教案二、位移和关系【教学目标】、理匀速运动、变速运动概念、知道什么是位移图像以及如何用图像表示位移和关系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图像义、知道公式和图像都是描述物理量关系数学工具,他们有所长,可以相补充【教学重】对匀速运动、变速运动正确理【教学难】位移图像及其物理义【教学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质概念,并且知道了质运动轨迹如是条直线话,称直线运动而直线运动里有种简单、特殊运动形式,那就是匀速直线运动,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匀速直线运动(新课教学)观察研究质运动,我盟要考擦它运动程,比较两质运动情况我们要把它放到某程或某特刻加以比较,这样比较才有义所以我们必须把物体运动放到程考察()、匀速直线运动质运动程,其位置随变化而变化,位移也发生变化,了研究他们关系,某人考察了辆汽车运动,以下是其记录数据0900599位移000xxxx0000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位移随增加而增加()、误差允许围,相等(每5)里汽车位移相等(00)、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条直线上运动,如任何相等里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轨迹是直线()“匀速”是知任何相等位移都相等任何相等位移相等运动是几乎不到,但是我们可以把适当短相等位移相等运动,就可以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这样相等长短选取是根据研究问题要精而定,要精越高,选取就越短、匀速直线运动特位移与成正比(可以提问)3、位移图像(图像)以纵轴表示位移,横轴表示,质位移随变化图像叫位移图像(让学生己画出前面汽车图),观察其图像特、是条斜直线(强调这不是质运动轨迹)b、位移图像反映了位移随变化规律学法引导,物理量关系可以用图像和公式两种数学工具表示,而图像法方便、直观、便出事物变化规律,因而要重视图像学习和应用学生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两物体和B沿直线运动图如下,试比较它们运动情况,并说明图像交表示什么总结,利用图可以判断物体运动情况,可以出任刻位移,也可以知道某段位移,由图直线倾斜程可以直接判断物体运动快慢巩固练习说出图像所表示运动程和义(二)变速直线运动让学生课有关容老师提问、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特是什么?、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图像是不是直线?3、举出些常见变速直线运动现访问是国教师吧旗下教案。
高中物理第2章第1节速度变化规律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第1节速度变化规律[学生用书P20]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 .定义:物体的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2 .特点: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即加速度为一恒量. ______3 .分类(1)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大. ___ (2) 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减小. ___ 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关系 1 .速度公式:v t = v o + at . 2 .对速度公式的理解:设初速度v o 的方向为正方向.(1) 当a >0时,a 与v o 方向相同,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 当a <0时,a 与v o 方向相反,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3) 当v o = 0时,公式可简化为 v t = at ,此时v t 与a 的方向总是相同的.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 — t 图像(1) 图像的作法:取时间t 为横坐标,速度 v 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出与 t 、v 相对应的点,将各点连接起来便得到v — t 图像.(2) 图像的意义:直观地描述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可以根据图像求出物体某时刻的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也可以根据图像求岀物体达到某速度所需要的时间. _____思维辨析(1) 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不变.() (3) 速度增加的直线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4) 公式v = v o + at适用于任何做直线运动的物体. ()(5) 公式v = v o + at既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 ()提示:⑴X (2) V (3) X (4) X (5) V基础理解(1) 你坐在直线行驶的汽车中,能看到:汽车启动时,速度计的指针顺时针方向转动;刹车时,速度计的指针逆时针方向转动•那么,如何根据此现象判断汽车的运动是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呢?(2)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方向是否可以改变?加速度方向呢?请分析如图所示的速度一时间图像对应物体的运动情况.提示:(1)若速度计的指针随时间均匀变化,则汽车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若速度计的指针随时间变化不均匀,则汽车做的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2)速度方向可以改变,加速度方向不变.图像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在0〜11时间段内的速度逐渐减小,该段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t l时刻速度为零,在t l〜t2时间段内的速度逐渐增大,该段时间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但速度反向•整个过程加速度大小和方向是不变的.t o[学生用书P21]问题导引设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开始时刻(t = 0)的速度为v o(叫做初速度),加速度为a,请根据加速度定义式求t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 、 A v v t —v o v t —v o 亠[要点提示]V t = V o+ at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 = ,整理得:V t = V o+A t t —o tat.【核心深化】1 .公式的适用范围公式v t = v o+ at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 .公式的矢量性公式v t = v o+ at中的v o、v t、a均为矢量,应用公式解题时,首先应选取正方向.一般以v o的方向为正方向,若为匀加速直线运动,a>o;若为匀减速直线运动,a v o.若v t > o,说明v t与V o方向相同,若v t v o,说明v t与V o方向相反.3 .两种特殊情况(1) 当v o= o 时,v t = at.即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与其运动时间成正比.(2) 当a= o 时,v = v o.即加速度为零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关键能力 1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多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B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同C. 当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时,物体一定不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1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思路点拨]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都相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加速度恒定,运动轨迹是直线,A正确;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恒定,所以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at相同,B正确;当物体的初速度为负时,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均匀变化,其v —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D正确.[ 答案] ABD关键能力2公式v= v o+ at的应用( 多选)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如图所示,发射过程中某段时间内火箭速度的变化规律为v t = (2t + 4)m/s,由此可知这段时间内( )A. 火箭的初速度为4 m/s2B. 火箭的加速度为2 m/sC. 在3 s末,火箭的瞬时速度为12 m/sD. 火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思路点拨]解此题的关键是将公式v t = (2t + 4)m/s中各数量与公式v t = v o+ at相对应.[解析] 由速度的表达式v t = (2t + 4) m/s可知,在这段时间内火箭的初速度v o= 4 m/s, 加速度a= 2 m/s2,火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A B正确,D错误;将时间t = 3 s代入v t =(2t + 4) m/s 得v t = 10m/s,选项C 错误.[ 答案] AB关键能力 3 对刹车类问题的分析计算在某汽车4S店,一顾客正在测试汽车加速、减速性能.汽车以36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m/s 2的加速度加速,则10 s 后速度能达到多少?若汽车以0.6 m/s 2的加速度刹车,则10 s 和20 s 后速度各减为多少?[思路点拨]汽车刹车时,一定要先判断它的停止时间,在有效时间内计算,否则容易出错.2 2[解析]初速度v o= 36 km/h = 10 m/s,加速度a i = 0.6 m/s , a2=—0.6 m/s .由速度公式得v i= V o+ a i t i= (10 + 0.6 x 10)m/s = 16 m/s.开始刹车10 s后汽车的速度V2= V0+ a2t 2= (10 —0.6 x 10) m/s = 4 m/s ,从开始刹车至汽车停下所需时间v —V0 0—1013= = s~ 16.7 s<20 s.a2 —0.6故刹车20 s后汽车早已停止运动,所以车速为0.[答案]16 m/s 4 m/s 0刹车类问题的处理(1) 明确刹车时间(车辆末速度变为0时所用的时间),可由t =_^°计算得出.a(2) 判断要研究的时间是大于刹车时间还是小于刹车时间.(3) 若要研究的时间小于刹车时间,则汽车在要研究的时间段内的实际运动时间小于刹车时间•反之,实际运动时间等于刹车时间.【达标练习】1. 以72 km/h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遇紧急情况而急刹车获得大小为 4 m/s 2的加速度,则刹车 3 s后汽车的速度为()A. 16 m/sB. 12 m/sC. 8 m/sD. 072 2解析:选C.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0= m/s = 20 m/s , a=— 4 m/s .设汽车刹车3.6v —V0 0— 20后经10时间而停止运动,即末速度v = 0,由v = v°+ at。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精选多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运动、空间和时间(第二一、课题:运动、空间和时间(第二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司南版二、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运动有多种类型,机械运动是一种简单的运动形式(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择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才有意义.(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时间的法定计量单位及其符号.2、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2)、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教学重点:1、参考系的概念,及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3、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五、教学难点:1、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六、教学工具: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与内容(一)、本章课程的引入:结合课本16页内容,在学生自行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入本章内容并简要讲解本章的学习要求(可见课本16页)(二)主要教学内容1、机械运动和参考系:(1)、各种运动: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等(2)、机械运动的定义:一个物理相对别的物理位置的变化,简称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3)、参考系的概念:在描述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参照物,叫参考系教学过程:以课本所介绍的电梯运动为例来说明选择参考系的必要性并强调:对于同一运动,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观察和描述的结果可能会不同的。
(4)、参考系的确定方法教学过程1:学生讨论以下题目:例1、下列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b、被研究的物体必须沿参考系的连线运动;c、参考系必须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d、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
高中人教物理选择性必修一第2章第1节 简谐运动描述的(教学设计)同步备课 - 副本
第二章机械振动第2节简谐运动的描述本节课程主要学习振幅、周期、频率、相位以及质点的振动方程,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动态图结合教师引导可以更好的理解以上概念的物理意义,通过深入讨论振幅与位移和路程的关系,通过观察小球的振动规律可以探究弹簧振子的周期可能由哪些因素决定,能够促进学生对本节课有更深入的理解。
【物理观念】知道简谐运动中的几个基本参数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科学思维】通过引导学生对周期、振幅、频率、相位等相关概念的认识与理解的过程,引导学生找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与科学推导物理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对弹簧振子周期测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养成善于观察、辩证,能够理论结合实际从而解决物理问题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相位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振幅和位移的联系和区别、周期和频率的联系和区别;对全振动概念的理解。
一、【引入新课】想一想:有些物体的振动可以近似为简谐运动,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在一个位置附近不断地重复同样的运动。
如何描述简谐运动的这种独特性呢?观看小球做简谐运动的动态图体会简谐运动的规律。
我们已经知道,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位移x与运动时间t之间满足正弦函数关系,因此,位移x的一般函数表达式可写为x=Asin(ωt+φ)下面我们根据上述表达式,结合图所示情景,分析简谐运动的特点请同学们说一下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简谐振动,并说明这些简谐振动有什么不同?二、【进行新课】探究点一、振幅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振幅定义: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动的振幅,单位是m。
意义:振幅是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常用字母A表示。
位移:表示振动质点某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大小与方向。
振子振动范围的大小,就是振幅的两倍2A。
静止位置:即平衡位置如图,在竖直弹簧振子的简谐运动中O点为平衡位置,小球运动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是M点和M’点其振幅为:A=X OM区分振幅和位移对于一个给定的振动:①振子的位移是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故时刻在变化;但振幅是不变的。
2019-2020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学案:第二章 第1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学案:第二章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含答案)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及利用纸带求瞬时速度。
2.学会用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方法,学会用v-t图像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1.利用纸带计算瞬时速度:以纸带上某点为中间时刻取一小段位移,用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表示这点的瞬时速度。
2.用v -t图像表示小车的运动情况: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用描点法画出小车的v-t图像,图线的倾斜程度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如果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小车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
三、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纸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绳、钩码、刻度尺、坐标纸。
四、实验步骤1.如图2-1-1所示,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图2-1-1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面挂上适当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另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4.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五、数据处理1.测量并记录数据(1)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点迹最清晰的。
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0点),每5个点(相隔0.1 s)取一个计数点进行测量,如图2-1-2所示(相邻两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
标明0、1、2、3、4、…,测量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x,并记录填入表中。
图2-1-2(2)123(3)利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n =x n +x n +12T 。
例如,图中计数点4的速度v 4=x 4+x 52T。
并将求得的各计数点1、2、3、4、5的瞬时速度,填入上面的表格中。
高中物理-高一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高中物理-高一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和运用物理学中的基本单位及其制度。
2. 掌握各种物理量的基本单位和换算方法。
3. 掌握物理量的量纲和量纲式的表示方法。
4. 意识到有关物理量的量纲对物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 掌握物理量的基本单位和换算方法。
2. 掌握有关物理量的量纲和量纲式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有关物理量的量纲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2. 掌握量纲式在求解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物理学中的基本单位及其制度。
2. 物理量的基本单位和换算方法。
3. 有关物理量的量纲和量纲式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展示实验,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
2. 实验:设计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 讨论: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合作讨论,达到共同探讨与交流的效果。
教学过程:Step1:引入1. 导入:请学生回顾中学阶段学习的各种物理量及其单位,探究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物理学中的基本单位及其制度。
Step2:学习物理量的单位1. 学生自学:分组查找资料,学习各种物理量的基本单位、换算方法等知识。
2.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及探究:学生小组互相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有哪些物理量的单位是需要导出的,如电量单位,勒积单位等。
Step3:学习物理量的量纲和量纲式1. 学生自学:学习各种物理量的量纲、量纲式等知识。
2. 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物理量的量纲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进行求解,如能量、功、功率等。
3. 讲解及讨论:教师讲解量纲式的求解方法,并与学生讨论如何运用量纲式来解决物理问题。
Step4:实验探究1. 提供实验条件,让学生在实验中通过实践探究各种物理现象,联系实际观测结果与量纲式的求解过程,进一步理解有关物理量的量纲对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性。
2. 教师指导实验过程,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和识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一、学法导引
1、在本实验中,求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时,应把刻度尺按在纸带上,一次性读取各点所对的刻度值,再依次 ,这样做可避免多次移动刻度尺带来的 。
2、本实验采用包含某计数点的适当长度△x 与这段运动所需时间△t 的 ,即这段长度的 来粗略代替该点的瞬时速度。
3、本实验采用 处理数据,在绘制的v-t 图象中,斜率的大小等于 的值。
4、实验中应当 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放开小车让它运动,打完纸带后应 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二、经典题型
【例1】如图,是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得到的一截纸带,测得A 到B 之间的距离是3.00cm ,B 到C 之间的距离是5.00cm ,AB 间、BC 间都有4个点没有画出,试粗略求得B 点的速度。
【例2】如图是A 、B 、C 三辆汽车在同一平直 公路上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a 、b 、c 如图所示, 关于它们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 车速度不变,为16m/s
B 、B 车做加速运动
C 、C 车运动方向与A 、B 运动方向相反
D 、D 点表示B 、C 两车在2S 末一定相遇 【例3】张明坐在一辆汽车的副驾驶位置,汽车从高速收费站出发进入高速公路,他看着车速表记录速度(比较粗略)和对应时刻,填写在下表中。
1、请你帮他完成表格。
16
8
4
2
四、双基训练
1、日本民用交流电频率是60Hz ,在日本,打点计时器每隔多长时间打一个点?
2、关于打点计时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打点计时器都是使用10V 以下的低压交流电
B 、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 时,打点计时器每隔0.02秒打一个点
C 、纸带上的点记录了时间和位移
D 、如果纸带上打下n 个点,则记录的时间是0.02n 秒
3、如图所示,是按照教材《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进行实验得到的纸带,则可判断,纸带的 端与小车相连。
4、一辆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①详细说明OA 、AB 段表示的
运动情况。
②根据图象求出汽车在OA 、AB 段 中的加速度分别是多少?
5、如图是一物体在一条水平直线上运动,以向右 为正方向,则
A 、OA 段表示物体向左运动
B 、OA 段表示物体向右运动,速度减小
C 、AB 段表示物体速度减小
D 、全程的加速度是—0.5m/s 2
A B
5 10
5
五、能力拓展
3、学习了“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张红和晓玉两个同学觉得很有趣,还想再做一次,于是她们兴冲冲的跑到实验室,找老师借器材做实验,老师拿了一块长木板(没有滑轮)、一个木块、一个小车、电火花计时器、刻度尺和一些纸带给他们,然后意味深长地向她们笑了笑,关上器材室的门离开了,张红一看,傻了,说:“哎呀,老师也太粗心了,就拿这些东西给我们,没有细线,没有钩码,还把仪器室的门都关了,这叫我们怎么做实验呢?”晓玉说:“莫急,你没看到老师离开时的表情吗?她肯定是故意的!我们想想办法,别让她小看了咱。
”于是两人一琢磨,还真的做好了实验,老师回来表扬了她们,你知道她们是怎样进行实验的吗?
O B A C D E F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进一步学会利用表格和图象处理数据。
【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
【实验步骤】
1、如教材P31图2.1-1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并将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让小车可以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启动打点计时器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4、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5、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少误差,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即T=0.2s×5=0.1s.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标明0,在第六点下面标明1,在第十一点标明2,在第十六点下面标明3……,点0、1、2、3……叫做计数点。
6、计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表格内。
7、增减所挂的钩码数,再做两次实验。
8、以速度υ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υ、t的数据,在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中描点。
9、通过观察、思考,找出这些点的分布规律,并画出一条直线代表这些点。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