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北京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形势与任务

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形势与任务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形势与任务
3、各地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工作
各地将中医药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议事日 程。大多数省份建立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的领导机制和工作协调机制,许多省份加强了中 医药管理体系建设,很多地方制定出台了党委、 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文件 ,召开高规格的中医药发展大会,加大对中医药 的投入 。各地中医药发展的态势很好。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形势与任务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形势与任务
中医药工作系统具有六个主要特性
•一、整体性 • •二、综合性 • •三、层次性 •
是一个完整、统一、复杂的系 统工程 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领域、 多学科的工作 是一个微观、中观、宏观层次 分明、彼此互动的系统
2、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中医药工作
在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下,各相 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支持力度,出 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扶持和 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 中医药发展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在医改文件 及相关配套文件制定中,各相关部门充分纳入中 医药内容,体现中医药特点,发挥中医药作用。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形势与任务
(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基本原则
——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 等重要的位置;
——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保持特色 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
——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 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 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医药十二五规划

中医药十二五规划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开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中医药事业面临的形势“十一五”时期是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五年。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总体部署和要求,在卫生部领导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团结带领中医药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紧紧抓住发展战略机遇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满足群众需求,更加注重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机制创新、转变理念方法,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有了新突破,取得了显著成绩。

中医药全面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色与优势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中得到发挥。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重点中医医院建设与发展专项规划顺利实施。

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取得进展,其优势在公共卫生服务中得到发挥。

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防治重大疾病能力进一步提高,在汶川特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件和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疫情的应对中发挥出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更加广泛。

中医药学术继承与创新取得新成果,《中华本草》编纂完成,一批中医古籍得到整理研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传承得到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成效显现。

开展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北京药监局发布新规鼓励使用中药制剂

北京药监局发布新规鼓励使用中药制剂

北京药监局发布新规鼓励使用中药制剂2009/8/18/11:4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周颖院内制剂一直是中医药界关心的问题。

按照目前有关规定,院内制剂审批过程复杂,不能在院外流通,严重制约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不久前,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扶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中药制剂研发、生产和使用进行新的探索,在全国中医药系统产生强烈反响。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处处长梁洪表示,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实行三支持,即支持中药制剂的研发和使用,支持中药制剂进社区和农村,扶持中药制剂委托配制和生产,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的具体体现。

简化审批程序为名老中医验方制剂亮绿灯“对在二级以上(含二级)医疗机构使用,具有由药事委员会保存五年以上(含五年)的备案记录、调剂记录和临床病历等资料的名老中医验方,可简化制剂申报程序、加快审批速度。

”中医按照传统方法炮制的丸、散、膏、丹均为中药制剂,由于限制医疗机构内部使用,又称为院内制剂。

多年来,院内制剂在满足临床需求、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众多的院内制剂中,大部分是根据名老中医的经验方而研制的。

这些中药处方是经过几十年乃至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临床疗效非常奇特,对人体没什么毒副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金玫说,该院有168种院内制剂,常用的有98种,都是由名老中医的经验方制成的,如赵炳南的皮科制剂都有上百年历史了,北京有名的“捏积冯”除捏积之外,配合使用的消积散和阿魏化痞膏等院内制剂,都流传几百年了。

冯氏捏积手法与院内制剂共同形成“手法简便、疗效明显”两大特点。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有10多种院内制剂,都来自名老中医的验方,如温胃理气片、益气活血胶囊、筋脉通、五味养生丸等。

由于临床疗效显著,受到患者一致好评。

密云县中医院有46种院内制剂,38种是根据名老中医的经验方而来,涉及内、外、妇、儿、骨、皮等科,有口服液、冲剂等多种剂型。

推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推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切, 作用 独特 、 费 用低 廉 , 是 建 立 中 国特 色 医药 卫 生 事业 不可 或 缺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促 进 中医药 事业 健 康发 展 , 有利 于调 整优 化 医药 产业结 构 、 推动 经济 发 展, 有利 于弘扬 中华 民族 文 化 、 推 进 生 态 文 明建 设 , 有利 于更 加经 济有 效 地 发 挥 医 药 卫 生 资 源作 用 , 缓 解群众 “ 看病 难 , 看病贵 ” 问题 , 切 实 改 善 民生 。致
医药在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 保障人民健康 、 提高
农 民收入 、 加快对 外 文 化 交 流等 领 域 中发挥 着 越 来 越 重要 的作 用 。当地 群 众 看 中医 的公 平 性 、 可 及 性 和 便利性 得 到初 步改 善 , 群 众看 病难 、 看病 贵等 问题
在 一定程 度 上得 到缓解 。
员基本 工资 、 国家 规定 范围 内津 贴 由财政 全额拨
款” ; 同时 借助 医改 政 策 , 整合 北 京 辖 区优 质 中医药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9 — 2 9
作者简介 : 本次调研 由全 国政协常 委、 副秘 书长 、 致公党 中央常
务副主席蒋作君 , 全国政协常委 、 教 科文卫 体委员会 副主任 、 致 公党
中央副主席程津培带队 , 凋研组 成员包 括 : 程 向前 、 金二澄 、 杨 金生 、 司富春 、 于圣臣 、 沈晓英等。
第 1 3卷 第 6期
2 01 3, 正
中 国


Vo 1 . 1 3 No . 6
De e. 201 3
1 2月
C h i n a De v e l o p me n t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京政发[2008]50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京政发[2008]50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正文:----------------------------------------------------------------------------------------------------------------------------------------------------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京政发〔2008〕50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率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方针,充分发挥首都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结合本市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促进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首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总体目标,遵循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策保障、体制创新、整合资源、打造品牌、传承发展的方针,多途径、多模式、多层次地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

一、建立健全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一)实现中医药服务体系城乡全覆盖。

到2010年,以城乡大型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为骨干,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和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中医坐堂医诊所为网点,构成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中医药服务在卫生服务总量中的比重提高5%。

加大政府投入。

3至5年内,按照国家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点单位建设标准,完善本市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落实国家有关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要求,加强全市中医医院建设规划,先期启动6所远郊区县中医医院改扩建任务,改善就医条件、提升服务能力。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关于印发《北京市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关于印发《北京市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关于印发《北京市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公布日期】2019.05.29•【字号】•【施行日期】2019.05.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关于印发《北京市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北京市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2019年5月29日北京市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18〕88号)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进一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强化基本药物“突出基本、防治必需、保障供应、优先使用、保证质量、降低负担”的功能定位,落实基本药物遴选、生产、流通、使用、支付、监测等环节政策,全面带动本市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助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动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工作任务(一)调整北京市基本药物目录。

按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调整周期和执行要求,原则上不再进行本市增补。

未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的原北京市增补基本药物不再保留,实现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全面对接。

各医疗机构应根据目录调整情况,按程序及时更新本机构药品采购目录和用药手册,确保基本药物及时应用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北京市中医药条例(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北京市中医药条例(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北京市中医药条例(2020年11月27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中医药服务保障第三章中医药规范管理第四章中医药人才培养与传承传播第五章中医药科学研究与创新发展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中的独特作用,增进人民健康,促进健康北京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1-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育、文化、产业等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市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坚持中西医并重,支持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促进中西医结合;推动中医药央地合作、区域协同,促进中医药对外交流、开放发展。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将发展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为中医药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和保障。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本行政区域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指导、督促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协调解决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市、区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医药管理工作,统筹协调中医药资源配置,合理配备人员力量。

发展和改革、教育、科技、经济和信息化、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业农村、商务、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统计、知识产权、医疗保障、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做好与中医药有关的工作。

第六条本市支持中医药行业组织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依法开展服务,参与相关法规、规章、政策、规划以及-2-标准的制定,维护行业信誉和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第七条本市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营造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医养结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医养结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医养结合重点
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7.02.20
•【字号】京卫老年妇幼〔2017〕6号
•【施行日期】2017.02.2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医政医管其他规定
正文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医养结合重点任务分
工方案的通知
京卫老年妇幼〔2017〕6号委机关各相关处室、各区卫生计生委: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京政办2016 54号)文件精神,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现将《医养结合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发展目标任务分工表》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医养结合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2.发展目标任务分工表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7年2月20日附件1
医养结合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附件2
发展目标任务分工表。

中医药健康产业园项目发展规划

中医药健康产业园项目发展规划

国际医疗服务区中医药健康产业园项目发展规划目录二、项目发展目标三、项目总体规划四、项目板块规划五、项目开发运营规划北京市正在加快推进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明确其功能定位是北京发展新磁极、首都功能新载体,空间布局重点突出“一核四区”通州■新城核心区位于通州新城五河交汇处,总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是新城建设的先行启动区和窗口,是高端商务功能主要承载区和城市形态核心展示区。

■文化旅游区位于梨园,总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提升新城文化旅游品质,集聚文化功能。

■国际医疗康体区位于潞城,总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是综合医疗、康体养生产业的重要承载区。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位于宋庄,是国际原创艺术的创作区、展示区、交易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环渤海高端总部集聚区位于台湖,总占地面积17平方公里,是服务京津、面向环渤海的综合创新区和环渤海区域高端企业总部集聚区。

通州新城区位通州新城“一核四区”空间布局北京国际康体医疗区作为北京市发展高端医疗健康产业的重点承载地,功能定位为国际一流、国内最好的“医、教、研”于一体的高端产业园区北京国际康体医疗区总体发展思路■发展理念以人为本,让健康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发展方向国际化、高端化、生态化、产业化■核心支撑“医、教、研”一体化■辅助功能疾病预防、康复理疗、健康管理、中医养生、高端养老■延伸功能医药及医器研发、医疗旅游、药膳保健、生态颐养中医药在人类历史上曾经辉煌,但近代以来,受到西医药的冲击不断萎缩。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国家加大政策扶持,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和文化复兴中西医药主要情况对比中医和西医从不同层面、站在不同角度对人类健康和疾病作出了深入解释,并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长期、大量事实证明:我们并不能简单作出两者孰优孰劣的结论。

未来中医和西医体系有望接轨,形成更高层次的医学体系。

中医药行业近年来主要政策政策重点发展方向及目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6年2月)重点开展中医基础理论创新及中医经验传承与挖掘,研究中医药诊疗、评价技术与标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中药资源,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和国际合作平台建设。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


建 立健全 中医 医疗 和预 防保健 服 务体 系
复 、 健 康 干预 、 生优 育 、 亚 优 运动 保 健 、 疗 推拿 、 食 托 老 保健 等 领域 . 为创 新 中医药 “ 治未 病 ” 康 服务 模 健 式 提供技 术支 撑 。
在城 乡社 区卫 生服 务 中突 出 中医“ 治末 病 ” 的特 色优 势 , 疾 病 防治 的关 口前 移 。 将 在社 区卫 生服 务 中 心建 立 中医药 健康促 进 指导 室 .为城 乡居 民建立 中
鼓 励社 会力 量发展 中医药服 务 。对 在 五环 以外
都 中医“ 名院”激活城 区区属 中医医院资源 , ; 向中医优
势专科专 病品牌 医院转 型 :加大 国家级 和市级重点 中
医专科建设力度 。 建成 2 0个 国家级领先“ 名科” 。
健全 首都 中医药人才 的表彰 奖励机制 , 树立一批
重 提高 5%。
医健 康 档案 , 照 人 群体 质 特 点 、 按 健康 状 况 、 龄 层 年
次和 季节气 候特 点 ,为城 乡居 民提供 个性 化 的 中医 医疗 、 膳食 、 起居 、 动 、 理等 养生保 健 处方 。政 府 运 心
加大 政府投 人 。 3至 5年 内 。 照 国家级 中医临 按
按 照卫生 部和 国家 中医药 管理局 关 于综合 医院 中 医科 建设 标 准 及社 区卫 生 服 务 的 中 医药 设 置 要 求 ,城 乡综合 医院 和社 区卫生 服务 中心 ( 乡镇 卫 生 院 ) 要设 置 中 医科 、 都 中药房 ; 有 社 区卫 生 服 务 站 所 ( 卫生室 ) 村 都要 提供 中医药 服务 。
( ) 二 实施 “ 三进 ” 略 , 展 中医 药预 防保健 服 战 发 务 。 立首都 中医药健 康促 进专 家指 导委员 会 , 成 与市 疾病 预 防控制 中心 协作 ,会商 论证 并及 时 发布健 康

北京市卫生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

北京市卫生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

北京市卫生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02.26•【字号】京卫药械字[2010]14号•【施行日期】2010.0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北京市监察局、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京卫药械字〔2010〕14号)各区县卫生局、发展改革委、经信委、监察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商务委、工商分局、药品监督分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下发的《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卫药政发[2009]78号)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卫药政发[2009]79号),结合北京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件的精神,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我市的落实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一)工作目标建立和完善北京市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管理办法,组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公众提供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2010年,按照“先补齐、后规范”的工作原则,在我市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2011年,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

2020年,在我市建立起规范的、覆盖城乡的基本药物制度。

(二)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基本药物制度的公益性、公平性和可及性;2.实事求是,立足市情,探索和建立与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本药物制度;3.坚持城乡统筹,着眼体系建设,完善体制机制,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7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7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7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06.19•【字号】京卫发〔2017〕3号•【施行日期】2017.06.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7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的通知京卫发〔2017〕3号市中医局、市医管局,各区卫生计生委,市卫生计生委机关各处室,各三级医院,各直属单位:《2017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已经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7年6月19日2017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是贯彻落实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的重要一年。

北京市卫生计生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两次视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和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2017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紧紧围绕首都城市功能战略定位,以推进健康北京建设为主线,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疏解非首都功能为重点,优化医疗服务供给,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公共卫生保障,强化医疗服务监管,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居民健康,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全力推进健康北京建设全面贯彻全国和北京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及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新方针,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北京市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实施《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

根据主要任务分解落实工作职责,制定印发《北京市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2017年度行动计划》,从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和发展健康产业五个方面推进96项主要行动措施。

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8281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8281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8281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日期】2019.07.05•【文号】医保函〔2019〕25号•【施行日期】2019.07.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医疗保险正文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8281号建议的答复李延萍代表:您提出的在国家医保制度中进一步支持医疗服务供给和使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一、关于远程医疗相关收费及医保报销政策的问题“互联网+医疗健康”是解决医疗资源供给不平衡不充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的重要举措。

为适应“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价格、医保支付政策,我们考虑如下:(一)关于制定互联网医疗收费政策问题为健全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收费和支付政策,我们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形成了相关思路。

主要考虑是,适应“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发挥积极作用,按照“深化‘放管服’、分类管理、鼓励创新、线上线下协调发展”的原则健全完善政策。

一是坚持市场决定、政府调节、社会共治相结合,激发医疗市场活力与引导提供适宜服务并重;二是坚持分类管理。

适应“互联网+”的运行发展规律,针对不同的服务主体、对象和内容,制定有操作性的价格和支付政策;三是鼓励创新。

对于依托“互联网+”显着改善成本效率,以及更好满足多层次医疗需求的新技术、新模式,给予更宽松的发展空间;四是协调发展。

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实行公平的价格和支付政策,促进线上、线下协调发展,费用公平负担。

根据中央与地方在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上的权限,国家层面负责明确“互联网+”医疗服务立项原则、项目名称、服务内涵、计价单元、计价说明等的规范,指导各地做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工作。

各地负责根据医疗技术发展和本地区实际,按照国家规定的立项原则等,设立适用本地区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制定调整项目价格。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精神,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省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方针,充分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统领,以建成中医药强省为目标,以推进继承创新为主题,以提升发展水平为中心,以完善政策机制为重点,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促进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文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为服务“健康中国”“健康省”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到2022年,基本建成中医药强省,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

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各领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

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达到0.8张,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4人,中医药服务可得性、可及性明显改善,有效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到2025年,全面建成中医药强省,实现人人共享中医药发展成果。

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创建50个中医药养生康复、医养结合、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中医医疗服务占到基层医疗服务总量的30%以上,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达到0.85张。

中医药科研能力不断增强,建立多学科、跨部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中医药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对50个重大疑难疾病开展中西医联合攻关。

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更加合理,国医大师、中医名师引领作用更加显著,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5人,每万人口卫生机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达到0.45人。

卫生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卫生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卫生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为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卫生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4〕6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十三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三五”期间,各项卫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面完成,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2015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4.83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30.0/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13.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16.4‰,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开局良好。

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印发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医改工作。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为卫生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国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平稳,未发生重大传染病大规模流行。

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累计报告379348例,有效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246万人,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7%以内,血吸虫病防治达到疫情控制标准,97.94%的县(市、区)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持续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7.43%。

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重点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7.8%,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比2000年下降49.8%,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率达到57%。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截至2015年底,城乡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2.6亿人。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开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中医药事业面临的形势“十一五”时期是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五年。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总体部署和要求,在卫生部领导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团结带领中医药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紧紧抓住发展战略机遇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满足群众需求,更加注重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机制创新、转变理念方法,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有了新突破,取得了显著成绩。

中医药全面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色与优势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中得到发挥。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重点中医医院建设与发展专项规划顺利实施。

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取得进展,其优势在公共卫生服务中得到发挥。

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防治重大疾病能力进一步提高,在汶川特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件和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疫情的应对中发挥出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更加广泛。

中医药学术继承与创新取得新成果,《中华本草》编纂完成,一批中医古籍得到整理研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传承得到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成效显现。

开展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顺义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顺义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顺义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10.05•【字号】顺政发〔2017〕53号•【施行日期】2017.10.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顺义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顺政发〔2017〕53号各镇人民政府,地区和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顺义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已经2017年6月7日第17次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2017年10月5日顺义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促进区域卫生计生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8号)和《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京发〔2017〕6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上下联动、内外兼修、软硬兼顾、东西并重”的工作思路,以“健康顺义”为核心任务,持续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和能力改善,继续深化医药卫生领域综合改革,切实抓好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稳步增加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总量,推进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健康优先。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健全覆盖全民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坚持公平可及。

强化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优化资源布局和使用效率,确保居民公平、可靠、便利地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及建设标准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及建设标准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及建设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24.07.31•【文号】国中医药科技函〔2024〕152号•【施行日期】2024.07.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及建设标准的通知国中医药科技函〔2024〕15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主管部门,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我局研究制定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标准》。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联系人:杨嵩虹吕泽************附件: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管理办法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4年7月31日附件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建设,强化基地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基地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的指导管理下,开展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创新发展与转化应用等工作。

第三条建设目标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推进传统炮制技术的挖掘保护、传承创新、转化应用、发展与安全,推动炮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促进中药饮片的生产实践与临床使用。

鼓励运用现代前沿科学技术,激发原创优势,以科技创新赋能中药产业发展。

第四条主要任务:(一)传承保护具有地域特色的炮制方法及技艺,挖掘特色饮片品种。

(二)注重对传统炮制技术的科学研究,以交叉学科探究炮制原理,发展炮制理论,促进传统中药炮制技术的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首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与世界城市的关键时期,是深入推进“健康北京人”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

为突出体现中医药在国民健康乃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好地促进北京市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中医事业发展状况(一)“十一五”时期中医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十一五”时期北京市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疾病防治能力和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中医药文化不断普及,在保障人民健康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发挥中医药经济社会效应“十一五”时期,出台《关于促进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在人才传承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培育等多个方面实现了突破。

实施了中医药服务奥运行动计划,在参与疾病重大防控、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医药发挥了积极有效、稳妥稳定的社会效应。

通过政府投资引导,集中力量攻破中医药防治甲流科技攻关项目,成功开发了“金花清感方”制剂,并实施知识产权转让,在全国创建了中医药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技创新模式。

2、提高中医药健康保障能力积极参与疫情防治,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加大中医药治未病的科普宣传力度,市民通过《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常识》、《北京市民预防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指南》、《首都市民居家防治流感中医药手册》等宣传材料学习掌握中医药防治流感科学知识;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及时向社会发布中药预防处方、制作中药“防疫香囊”等;在手足口、禽流感、艾滋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自然灾害和传染病、慢病防治中,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的防治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扩大中医药服务资源总量“十一五”期末,全市卫生机构提供中医类服务的达到3980所1,中医药人员达到14193人。

北京市万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6人、万人口中医床位7张,均居全国首位。

全市中医类医院及综合医院中医科共有床位数12638张,占全市1含中医类(指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下同)医院99所、中医类门诊部166所、中医类诊所488所。

除以上中医机构外,还有315所综合医院、286个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中医科。

有1802个村卫生室和4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适宜技术服务。

此外,还有部分企事业单位医务室、卫生所、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妇幼保健及其他卫生机构能够提供一定数量的医药门诊服务。

医疗机构床位数14.0%。

“十一五”期末全市各类提供中医服务的机构年提供中医诊疗服务2929.7万人次、出院人数18.9万人次。

“十一五”期末,中医诊疗人次占全市诊疗人次的比重达到23.6%,比“十五”提高了9%。

中医药发展整体水平处于全国领先,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4、提高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中医药基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在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70%以上可以应用中医药技术和方法预防传染病、防治慢性病,78%可以提供中医康复服务,84%可以进行中医药防病、保健知识健康教育,52%可以运用中医药知识开展孕产妇保健咨询及指导服务。

中医药基层服务效率显著提高。

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中医科,中医药人员占卫技人员总数的13.1%,人均年诊疗9983.1人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均诊疗人次的3倍。

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占卫技人员总数的19.25%,人均年诊疗1995.9人次,是乡镇卫生院的71.4%。

5、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举办了首个中医药世界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日,形成了地坛中医药文化节品牌,参与了中医药非遗的申报和保护。

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平台,“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落户东城,开通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建立首家“中医药传统文化青少年教育基地”。

普及中医药知识,举办中医药知识电视大赛、“中医健康大课堂”、“中医中药北京行”、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首都中医药60年发展成就展,为500万户免费发放《首都市民中医健康指南》。

6、创新中医药科技实力制定了《北京市“十一五”中医药科技51510工程实施方案》,探索建立了“需求导向、主题引领、示范创新、及时转化”的新型中医药科技计划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完善了中医药科研支撑条件,投入2000万元立项300多个课题,深化了临床各领域的中医药研究;投入1500万元支持19个三级学科建设,基本完成了二级学科全覆盖;组织建设了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5个重点研究室、10个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形成了10余个在科技创新、中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突出的示范项目。

7、扩大中医药海外影响成立中医药对外交流与技术合作中心,举办了“多伦多——北京中医药学术研讨会”,参加了海峡两岸中医药交流活动,组织两期90名中医专家赴台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

开展对外交流人员培训,提高外事管理干部队伍的水平和素质。

成立北京中医药国际论坛组织委员会,举办以“开放的北京,发展的中医”为主题的首届北京中医药国际论坛,搭建了北京与世界各地中医药学术交流的平台,基本形成北京中医药对外交流长效机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时期,北京中医药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和发展上的制约条件。

主要是中医药的发展水平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突出表现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还不够全面;中医药产业发展实力和培育力度有待加强,市场前景有待开发;中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有待完善;中医药国际化发展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中医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文化有待进一步发扬。

(三)当前中医工作面临的发展机遇与主要挑战2011年至2015年,北京将处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社会结构转型、空间格局优化和城市功能扩展的关键阶段,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首都发展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首都中医药发展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北京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首都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市民成为健康北京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发展机遇(1)世界城市建设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新舞台北京发展世界城市的战略定位,意味着未来北京将成为战略资源集聚中心,也将成为世界文明融合与交流的多元文化中心。

北京对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大幅增强。

伴随建设世界城市的进程,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相互交流的不断扩展,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必将日益扩大,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和产品将全面走向国际,为世界所认可,中医药事业发展前景广阔。

(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新动力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中的作用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基层、基本、基础有利于中医药发挥“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一体化的医疗模式,能够为民众提供“简、便、验、廉”的医疗保健服务。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理顺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体现中医药价值,为中医药发展提供动力。

(3)中医药服务需求增长为中医药资源扩大提供新空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转变,对于养生、健康、休闲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长,中医药独特的医疗保健模式的重要价值得到社会各界热切关注。

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提供了中医药发挥保健、康复等特色优势的新空间。

(4)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为中医药产业规模扩大提供机遇中医药产业是我国拥有资源优势和知识优势的传统产业,中医中药协调发展,挖掘传统医药宝库,推动创新发展,形成事业促进产业,产业带动事业的发展格局,有利于形成以中药为基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健康产业,这为中医药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5)弘扬传统文化为中医药文化大普及提供平台弘扬传统文化,是中国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中国的文化需要有自己的特色,而中医药文化是中国的“国粹”,是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下,孕育着中国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精华,凝结了东方科学思维方法精髓的中医药文化必将会成为时代的主题。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将会为中医药文化普及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2、主要挑战(1)中医药现代化需要新模式中医药现代化是中医发挥更大作用,走向世界的关键。

中医药现代化建设区别于西医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如何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与中医药传统模式相结合,传承与发展现代中医药需要新理念和模式。

(2)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需有新举措大力推广中医特色技能与服务,以加强中医特色回归工程建设为抓手,让简便验廉的中医特色成为中医院发展的特色优势。

恢复传统制剂,加快中医传统特色技能的推广与应用,让简便验廉的中医制剂与技能在药品审批政策和医保政策上获得一定的倾斜。

(3)推进中医药产业科技化创新需有新手段中医药产业作为我国传统民族产业,既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又面临着高新技术的挑战。

中医药产业研发和创新亟需建立一个推进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通过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化平台建设,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果的迅速转化,探索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中医药产业化道路。

(4)实现中医药行业科学管理需有强支撑在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产业得到蓬勃发展的同时,中医药虚假宣传、非法行医严重误导广大群众的健康理念,影响人们对中医药的信任度,影响中医药事业的良性发展。

这对加强中医药行业的科学管理、严格规范提出了新要求。

加强对中医药科学管理,需要有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手段。

(5)统筹城乡中医药协调发展需不断努力在中医药资源总体不足、基础薄弱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善的同时,农村和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还不完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人群之间可享受的中医药服务差距较大,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尚需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优化全市中医药资源的配置,促进城乡中医药统筹协调发展。

二、中医药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重大战略构想,抓住建设世界城市的机遇,落实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市政府关于促进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推动首都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中医药医疗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健康促进、文化普及、产业融合、国际交流“七位一体”协调综合发展的“示范窗口”。

(二)发展思路“十二五”期间,北京市中医药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建设现代中医药发展模式为主要任务,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培育产业、普及文化、扩大服务等手段,围绕一个中心,坚持两个联动,创新三个机制,实现四个提升,建立六大体系,实施八大工程,全面推动首都中医药科学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