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迷走神经对缺血再灌注影响0规范(1)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缺血再灌注损伤》课件

《缺血再灌注损伤》课件

常见的疾病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阻塞引起心肌供血不 足,再灌注时可能导致心肌损 伤。
脑卒中
脑血管堵塞或破裂会导致脑组 织缺血再 肾小管坏死,进而引发急性肾 衰竭。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症状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因器官不同而异,如胸痛、 常用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医学影像
该损伤可影响多个器官,包 括心脑血管、肾脏、肝脏等。
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导致细 胞死亡、炎症反应和功能障 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机制与病理过程
缺血阶段
血液供应被中断,细胞无法获得 足够的氧和营养。
再灌注阶段
血流重新恢复,但细胞受到氧化 应激和炎症性损伤。
细胞损伤
缺血再灌注会引发一系列病理过 程,包括自由基生成、内质网应 激和细胞凋亡。
《缺血再灌注损伤》PPT 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一重要主题, 了解其定义、影响器官、机制与病理过程,并介绍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与 诊断以及预防与治疗方法。让我们开始吧!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定义
1 病理过程
2 影响范围
3 潜在风险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由于组织 或器官在缺血阶段之后再次 血流恢复时发生的一系列病 理变化。
神经功能障碍或肾功能异常。
学、实验室检验和组织活检等。
影像学检查
MRI、CT和超声等可以帮助医生评 估损伤程度和确定治疗方案。
预防与治疗方法
1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遵医嘱等可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风险。
2
早期干预
尽早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如抗氧化剂、炎症抑制剂等。
3
康复护理
提供适当的康复计划和支持,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并防止再次损伤。

缺血再灌注PPT课件

缺血再灌注PPT课件
发展。
管理措施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01
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确保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安全
和治疗效果。
加强监测与评估
02
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关的问题。
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水平
03
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认识
和处理能力。
06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 展与展望
减少再灌注损伤
在缺血发生后,尽快恢复 心肌再灌注,以减少再灌 注损伤的发生。
控制策略
药物治疗
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溶栓 等药物,控制缺血再灌注损伤的
发展。
非药物治疗
采用机械通气、体外膜氧合等非 药物治疗手段,改善心肌氧供平
衡。
综合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治 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 治疗,以控制缺血再灌注损伤的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细胞死亡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长时间缺血会导致细胞死亡,凋亡和坏死是两 种主要的细胞死亡方式。
再灌注期
总结词:炎症反应 详细描述:再灌注期血流恢复后,炎 症因子和白细胞浸润,导致局部炎症
反应,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
总结词:氧化应激
详细描述:再灌注期氧自由基生成增 加,对细胞膜、线粒体等造成氧化损 伤。
、严重感染、严重创伤等。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疼 痛、皮肤改变、肌肉功能障碍 和关节活动受限等。
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液中的酶学指标和肌红 蛋白等,以评估肌肉和心肌损 伤程度。
影像学检查
通过超声、MRI和X线等影像学 检查,观察肌肉和关节的结构 和功能。

病生-第13章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

病生-第13章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

案例三: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结词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肢体肌肉和 骨骼损伤,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 能力。
VS
详细描述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通常发生在肢体动 脉阻塞后,血流重新恢复时。由于缺血期 间肌肉和骨骼受损,再灌注时会引起炎症 反应和氧化应激,导致肢体肌肉和骨骼损 伤。患者可能出现肢体疼痛、肿胀、活动 受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截肢或残疾。
药物治疗
使用抗氧化剂
使用细胞保护剂
抗氧化剂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组织 损伤。
细胞保护剂可以保护细胞免受缺血和 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使用抗炎药物
抗炎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组 织损伤。
其他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 能需要手术治疗。
细胞移植
细胞移植可以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 减少组织损伤。
02
优化治疗方案,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 疗效果。
03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 教育,提高他们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认识和救 治能力。
04
加强多学科协作,整合 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 全方位、高效的救治服 务。
THANKS
感谢观看
炎症介质释放
炎症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如TNF-α、 IL-1β等可诱导细胞凋亡和组织损伤。
03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
早期治疗
快速恢复血流
在发生缺血后,应尽快恢 复血流,以减少组织损伤。
减轻缺血程度
在血流恢复之前,应采取 措施减轻缺血程度,如使 用血管扩张剂等。
控制再灌注时间
在血流恢复后,应控制再 灌注时间,避免长时间缺 血和再灌注损伤。
案例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病理生理学缺血再灌注损伤(完整)ppt课件

病理生理学缺血再灌注损伤(完整)ppt课件
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酶)交联 例:肌纤维蛋白对Ca2+反应性 心肌收缩力 肌浆网钙转运蛋白受损 钙调节异常
精选ppt课件2021
49
蛋白质 断裂
蛋白质-蛋 白质交联
二硫交联
-S-S-
脂质-蛋白 质交联
OH
OH
HO
HO
CH3-S-
O
氨基酸 氧化
脂肪酸氧化
脂质-脂质交联
从氧化的脂肪 酸释出的
丙二醛MDA
精选ppt课件2021
7
• 1967年,Bulkley和Hutchins发现冠脉 搭桥血管再通后的病人发生心肌细胞反 常性坏死
• 1968年,Ames率先报道脑缺血-再灌注
损伤
精选ppt课件2021
8
以后陆续有其它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报道: • 1972年,Flore研究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 1978年,Modry报道了肺再灌注综合征
3.核酸及染色体破坏 80%由OH•所致
精选ppt课件2021
51
第三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自由基的作用
钙超载
白细胞的作用
精选ppt课件2021
52
结合于质膜 糖被的Ca2+
VOC
ROC
Ca2+
[Ca2+]e:10-3M
Ca2+ IP3受体通道
Ca2+泵
线粒体
肌浆网
[Ca2+]i:10-7M
精选ppt课件2021
20
pH反常(pH paradox):再灌注时 迅速纠正缺血组织的酸中毒, 反而加重细胞损伤,称为pH反常。
精选ppt课件2021
21
氧反常(oxygen paradox) 低氧灌注/缺氧培养 复氧 损伤加重

10教案缺血-再灌注.doc

10教案缺血-再灌注.doc

教案首页第_1_次课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概念组织器官缺血可导致缺血性损伤,血液再灌注时缺血性损伤不仅不恢复反而进一步加重,这种现象称为缺血- 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 o这是一种反常现象。

其他反常现象:氧反常(oxygenparadox)钙反常(calcium paradox )pH 反常(pHparadox)二、原因及条件原因:缺血后血液再灌注1.全身循环障碍后恢复血供2.组织器官缺血后恢复血供3.某一血管再通后条件:1.缺血时间2.侧支循环3.需氧程度4.再灌注条件三、发生机制(一)自由基的作用1.自由基的相关概念自由基(free radical):指外层轨道上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

包括氧自由基、脂质自由基及其它自由基。

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指由氧诱发的自由基。

分为非脂质氧自由基及脂质氧自由基两类。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指一类由氧形成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含氧代谢产物的总称。

包括氧自由基和非自由基的物质(6、HM等)活性氧的产生:主要在线粒体内产生。

CAI课件lOmin强调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反常现象,并由此引出其他几种反常现象,设置疑问:这几种反常现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什依关系?5min启发式讲解联系临床举例说明各种引起缺血一再灌注的原因强调缺血-再灌注并不等于缺血-再灌注损伤,某些因素可以影响其发生及其严重程度(条件)。

25 min重点难点一般讲解图示讲解强调。

2.「是自由基和活性氧产生的基础;0H是体内最活跃、毒性最强的氧自由基。

2.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1)黄口票吟氧化酶增多缺血缺氧ATP J次黄喋吟t—再灌注02-黄喋吟氧化酶(XO) tV黄喋吟+ o2+H2O2OH(2)中性粒细胞激活组织缺血一趋化物等中性粒细胞激活02 1再灌注耗氧量f t1 NADPH、NADH 氧化酶o2t呼吸爆发(respiratoryburst)(3)线粒体功能障碍缺血一ATP 1Ca2+入线粒体t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失调02 1再灌注o2tC4)儿茶酚胺的自身氧化缺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t再灌注02 1单胺氧化酶o2t3.自由基的损伤作用CD膜脂质过氧化增强膜脂质过氧化(liquid peroxidation):指自由基可与膜内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作用,形成脂质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的过程。

缺血-再灌注损伤医学教学课件

缺血-再灌注损伤医学教学课件
第七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 – Reperfusion injury)
病例分析
患者,男,54岁,因胸闷、大汗1h入急诊病房。体 查:血压65/40mmHg,意识淡漠,心率37次/min, 律齐。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否认冠心病史。心电 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给予阿托品、多巴胺、低分 子右旋糖酐等进行扩冠治疗。入院上午10时用尿激酶 静脉溶栓。10时40分出现阵发性心室颤动(室颤), 立即给予除颤,至11时20分反复发生室性心动过速、 室颤,共除颤7次,同时给予利多卡因、小剂量异丙 肾上腺素后心律转为窦性,血压平稳,意识清楚。冠 状动脉造影证实:右冠状动脉上段85%狭窄,中段 78%狭窄。
1、线粒体内单电子还原生成氧自由基增加
2.血管内皮细胞内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增加
黄嘌呤氧化酶(XO) 10%
Ca+2依赖性蛋白酶
黄嘌呤脱氢酶(XD) 90%
3、白细胞呼吸爆发产生大量活性氧
白细胞吞噬时伴耗氧量显著增加的现象,称呼吸爆发。
•OH OONO-
•NO O2
NADPH
n
NADPH
e
O2•-
协助维持维生 素E的活性状态
半胱氨酸 维生素C GSH
H2O2 + 2GSH GSHpx 2H2O + GSSG
(三)缺血-再灌注时活性氧增多的机制
1. 线粒体内单电子还原生成氧自由基增加 2. 血管内皮细胞内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增加 3. 白细胞呼吸爆发产生大量活性氧 4. 儿茶酚胺的自身氧化 5. 体内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下降
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 )
恢复血液灌注后,缺血区依然得不到充分血 流灌注的现象称无复流现象 .

电刺激迷走神经对缺血再灌注影响0规范课件

电刺激迷走神经对缺血再灌注影响0规范课件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氧自由基爆发
缺血时,细胞内线粒体功能受损 ,氧自由基大量产生并释放到细 胞外,再灌注时,大量氧自由基 攻击细胞膜和细胞器,导致细胞
损伤。
炎症反应
缺血再灌注时,炎症细胞被激活 ,释放炎症因子,引起炎症反应
,导致组织损伤。
细胞内钙离子过载
缺血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下降 ,再灌注时,钙离子大量涌入细 胞内,导致细胞内钙离子过载,
02
基础知识
迷走神经的生理作用
01
02
03
调节心率
迷走神经通过释放乙酰胆 碱等神经递质,抑制心脏 的传导系统,降低心率。
调节血压
迷走神经通过抑制交感神 经的活动,降低外周血管 阻力,从而降低血压。
调节呼吸
迷走神经通过影响呼吸中 枢的活动,调节呼吸频率 和深度。
电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
直接刺激
通过手术将电极直接放置 在迷走神经上,通过电刺 激来激活或抑制神经活动 。
电刺激迷走神经可以抑制炎症反应, 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
03
基础知识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定义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组织在缺血一段时间后重新获得血液灌注,导致组织损伤加重 的现象。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肝衰竭等 。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氧自由基、炎症反应、细胞内钙离子过 载等。
功能,降低心力衰竭的风险。
结论与展望
05
研究结论
迷走神经刺激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保护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电刺激迷走神经可以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器官损伤,保护组织功能 。
机制涉及抗炎、抗氧化和抗凋亡途径

电刺激迷走神经对缺血再灌注影响规范

电刺激迷走神经对缺血再灌注影响规范

电刺激迷走神经对缺血再灌注影响规范简介缺血再灌注是指,供血不足使某一器官缺氧、损伤或死亡,如再次供血则会引起一系列损伤。

缺血再灌注的机理包括能量代谢障碍引起的酸中毒、自由基过度产生、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多种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电刺激迷走神经与缺血再灌注存在密切的关系,它能够引起许多生理反应,从而影响缺血再灌注的结果。

本文主要介绍电刺激迷走神经对缺血再灌注的影响规范。

缺血再灌注的危害缺血再灌注在许多疾病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心源性休克、脑卒中、肾缺血等疾病。

在缺血过程中,细胞缺氧使得线粒体的呼吸链发生障碍,ATP的产生出现异常,导致大量内源性氧化应激分子的积累和细胞凋亡的发生。

而在再灌注过程中,氧化应激要素急剧增加,包括自由基、白细胞黏附、血管通透性增加等,这些都会导致细胞膜的损伤、细胞内Ca2+的增加、细胞器功能异常、炎症反应等,长期不治疗可导致器官功能不全。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是人体最长的一对副交感神经,由软腭迷走神经和喉迷走神经组成。

它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主要控制人体的心血管、呼吸、消化、膀胱及阴道等生理功能。

迷走神经的特点是能够通过心脏窦房结和房室结产生抑制作用,降低心率和缓解心排血阻力。

电刺激迷走神经对缺血再灌注的影响电刺激迷走神经是一种非药物性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迷走神经能够使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心脏疾病得到缓解。

在缺血再灌注中,电刺激迷走神经可以通过减少心脏的氧耗、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防止自由基产生等多种途径发挥作用。

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心房颤动患者中电刺激迷走神经治疗能够吸入缺血后的有氧代谢、减少细胞凋亡等。

此外,电刺激迷走神经还能够增加ATP的产生、稳定心律和降低心肌坏死的风险。

但同时,电刺激迷走神经对缺血再灌注的治疗,也存在一定的规范和注意事项,以下列举几点:1.此方法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必须对患者进行评估以确认是否适合该项治疗。

3.需要严格控制电刺激的时间和刺激强度,以免刺激过大导致患者不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上所述,大鼠肠缺血1 h后再灌注2 h导致肠粘膜结构明显损伤,电刺 激迷走神经能显著减轻I/R肠粘膜结构的病理改变并使再灌注期的循环血压得 到一定改善,其保护效应可能与减少脂质过氧化、下调TNFα生成有关,其确 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 1 ] Swank GM, Deitch EA. Role of the gut in multip le organ failure: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and permeability changes[ J ]. World J Surg, 1996, 20 (4) : 411 - 417.
3.动物分组
上述大鼠随机分为2组:A鼠组:夹闭SMA 1 h后松夹再灌注2 h,不 刺激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刺激B鼠组:在夹闭前及再灌注开始均以5 V、 2 ms和1 Hz强度的电能持续刺激左侧迷走神经远端20 min。
4.动脉血压监测
记录时点: ①迷走神经刺激前(基础值T0) 、②夹闭0 min ( T1 ) 、③夹闭30 min ( T2 ) 、④再灌注0 min ( T3) 、⑤ 再灌注30 min ( T4) 、⑥再灌注60 min(T5) 、⑦再灌注90 min ( T6 ) 、⑧再灌注120 min(T7) 。每次记录监测波形持续 30 s,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时点的测量值。动脉血压以平均动脉压 (MAP)表示。
电刺激迷走神经对缺血再灌注影 响0规范(1)
肠缺血再灌注( intestinal ischemia - reperfusion,I/R)损 伤是外科临床中常见的器官损伤之一, I/R不仅可引起消化道局部组 织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而且因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损害可引发肠道菌 群移位和内毒素血症,产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还可能对其它脏器 造成继发性损伤,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并发症和死亡率增加[ 1 ] 。然而,在临床上对I/R损伤目前仍无有效的防治手段,因而进 一步展开对其机制及防治的研究无疑是具有临床意义。近年来实验研 究表明,通过传出迷走神经电刺激而释放乙酰胆碱( acetylcholine, ACh)并特异性结合于组织巨噬细胞表面的α7亚基烟碱受体,抑制致 炎性细胞因子释放, 具有保护脏器功能, 维持内环境稳定作用[ 2 ] 。但迷走神经电刺激对I/R后肠粘膜损伤是否也有影响未见研究报道。 本实验拟对此进行验证。
TNFα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是启动和加速各种炎性连锁反应的关键因子 [ 8 ] 。在I/R损伤中, TNF通过刺激使自身和其它致炎性介质合成增加,使 免疫反应被放大;另外, TNFα作为致炎细胞因子可致白细胞的趋化、聚积并 释放化学物质引起组织损伤[ 9 ] 。文献报道迷走神经电刺激能降低内毒素 血症、严重低血量失血性休克、主动脉钳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TNFα的研究 结果[ 4 - 6, 7 ]。另外,必须强调的是组织与血浆中的TNFα浓度变化并 不完全一致,血中TNFα浓度不能完全反映不同组织TNFα的含量,而组织中 的水平似乎更具有临床和生物学意义[ 10 ] 。
1.试剂与仪器
1%戊巴比妥钠,肝素钠注射液, 生理盐水,大白鼠手术 台,大白鼠器械,大鼠气管插管,麻醉用药注射器(5ml), 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简称BL系统),压力换能器,纱布, 线,动脉插管,动脉夹。
2.动物模型的建立
清洁及健康的雄性大鼠2只,体重250~350g,手术前禁食12h, 自由饮水。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0.5ml/100mg)麻醉后,行气管 切开插管以保持自主呼吸通畅。钝性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 用丝线靠头端结扎左侧迷走神经,远端与双铂电极连接;右侧颈总 动脉置管,连接压力传感器。双铂电极导线、压力传感器导线连接 于BL系统,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并提供持续电刺激迷走神经。尽量 按无菌操作开腹,分离暴露肠系膜上动脉,自腹主动脉分出的根部 用无损伤小动脉夹夹闭之,避免钳夹肠系膜上静脉。缺血1h后重新 打开腹腔,去除动脉夹再灌注2 h。
小肠粘膜对缺血非常敏感,在遭受30 min缺血后,发生脂质过氧化反 应,缺血- 再灌注损伤时氧自由基生成,对细胞膜产生损伤。迷走神经电 刺激预处理能明显降低I/R后血浆MDA含量,这提示迷走神经电刺激能一定 程度上减少MDA的生成,具有抗氧化应激损伤作用,这与石德光等[ 7]报道 的电刺激迷走神经减少内毒素血症动物肺MDA生成的研究结果有相似之处。

T0
T1
T2
T3
T4
T5
T6
T7ABiblioteka 76 43.3 58.78 43.76 43.09 45.84 33.66 20.11
B
79 79 77.11 74.11 74.52 68.79 52.03 38.15
本研究通过阻断肠系膜上动脉 1 h再灌注2 h复制了I/R肠损伤模型, 表明,A鼠组的病变程度最重,显著高于B鼠组。提示迷走神经电刺激预处 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I/R后肠组织病理变化。同时本实验也表明,与A鼠 组相比, VNS能明显改善再灌注期MAP下降趋势,防止低血压发生。目前对 VNS这种保护作用的机制还不是太清楚,可能与迷走神经兴奋后释放的ACh 作用有关[ 2, 4 - 6 ]。
• [ 2 ] Pavlov VA, Wang H, Czura CJ, etal. The cholinergicanti - inflammatory pathway: a missing link in neuroimmu nomodulation[ J ]. Mol Med, 2003, 9 ( 5 8 ) : 125 -134.
1.一般情况
各组大鼠体重及实验室温度均无显著差异 。术中均存活,麻醉效果满意。
2.MAP的变化
各组大鼠MAP在缺血期基本保持平稳。而在再灌注期(T3 - T7) ,A鼠的MAP 随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 与B鼠同时点相比有显著差异; A鼠不能改善MAP。
表1 各组大白鼠肠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期MAP的变化(mmHg)
• [ 3 ] Chiu CJ, McArdle AH, Brown R, etal. Intestinal mucosal lesion in low flow states. I. A morphological, hemodynamic,and metabolic reapp raisal [ J ]. Arch Surg,1970, 101 (4) : 478 - 4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