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以“艾绿”为第一,田黄的爷爷 明清老坑艾叶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寿山石以“艾绿”为第一,田黄的爷爷明清老坑艾叶绿。
明清老坑艾叶绿">。
明清老坑艾叶绿">
南宋福州知府梁克家《三山志》中记载:“寿山石,洁净如玉……五花石坑,相距数十里,红者、缃者、紫者、髹者,惟艾绿者难得”。
明代谢在杭评寿山石以“艾绿”为第一。
可见古人十分推崇艾叶绿,甚至尊为寿山石之首。
清代毛奇龄《后观石录》中,形容其色泽“绿色通明,而底渐至深碧色,独其住处稍白,则艾背叶矣……”。
又曰:“上半如碧玉,下半……,又如西洋玻璃瓶。
”清代郑杰《闽中录》中也称“艾绿,色如艾叶初生,青翠可爱,不可多见,大者尤难”。
以上的评价,都生动地描绘出艾叶绿的质于与色,绿而通灵者难得,青翠碧绿者可爱。
绿又稍白者,艾背绿也。
艾叶绿石能得到人们的追崇,一是它丽质可人,再者能称之为艾叶绿的少之又少。
清代卞二济《寿山石记》中感叹,随着其他品种佳石“凿山博取,而石之精者出焉,间有美玉者、珀者……其色不同,五色之中,深浅殊姿,别有缃者縓,者……旧传艾绿为上,今种种皆珍矣。
……庶天下知闽之奇如此。
”明代《闽杂记》中也有类似记述:“坑距山里许,石皆五色,水坑以绿为贵,所称艾叶绿也。
”另清高兆在《观石录》中曾记载:“方寸一枚,碧若春草,通体艾叶小花,神品。
”清
毛奇龄《后观石录》中记载艾叶绿二枚,曰其“绿色通明,而底渐至深碧色,独其往处稍白,则艾背叶矣。
”“上半如碧玉,下半如红毛玻璃酒瓶,又如西洋玻璃瓶。
”及至民国龚伦在《寿山石谱》中所言:“月尾山,隔溪与都成坑对峙,山产石,绿者曰月尾绿,紫者曰月尾紫。
其艾叶冻一种,明谢在杭品为寿山石第一者,即出于此。
”“艾叶绿黝如老艾叶,质涩,间有水痕,冻而透明者颇罕,微似粤产之广绿石。
”另外同时期的《寿山石小志》则谓:“艾叶绿又名艾绿,清时已绝产,色如黄槁之艾叶,中有黄筋如线及白块或紫块,质颇嫩,半透明而带光泽,浓者色黄绿,淡者如粉绿,作月白色,明净无瑕,皆佳品。
”按古籍《观石录》所著,老种“艾叶绿”是指寿山水坑绿水晶,这些绿水晶与棕色共生,这种棕色正如同艾叶焦枯后的颜色,这种焦枯的颜色就像艾叶枯焦的叶片似漂于绿晶上,美丽异常,绿水晶质地明净凝腻,
富有光泽,其色泽青翠、嫩绿、半透明,论纯净(无萝卜丝、筋格等),论灵度,论颜色,论稀有,都堪称印材之佳选五花石坑相
隔十数里。
红者、髹者、碧者、绀者,惟艾叶绿者难得。
”“五花石坑”在寿山什么地方,没记载。
对“相隔十数里”的理解也不同,其说不一。
“五花石坑相隔十数里”是完整的一句话,不能拆开理解。
五花石坑更不是产五花石的一个石坑名,应指产多种石头所挖的许多坑,而这些坑分布在寿山村周边相隔十数里的地段。
这一地段正好是产田石和水坑石的
地方。
“五花石坑”应就在此地,即从高山迷翠辽坑、杜陵坑到坑头占沿溪水经上坂、中坂、下坂、碓下坂。
这样的坑多在稻田、溪岸、溪底、山坳砂石和田土中发现。
随挖随填埋,新坑土填旧坑。
几百年来多次复采,哪里还有旧坑模样。
这些坑产无根、无璞的独石头,无矿脉可寻,更无命名。
艾叶石是田石和水坑石。
据宋代的产量和开采技术,应是先捡好的开,在田间、水溪中挖。
《三山志》描写的石头都是很精美的:红者指水坑的丹砂(鸽眼砂)和瓜瓤红。
髹者指灰田和牛角冻。
碧者指绿田艾叶绿。
绀者指田黄石。
况且,山坑石是洞产,按石脉的走向开采,成为矿洞。
在宋元时没有对矿洞的记载。
号称寿山天下第一洞“和尚洞”,传说是明朝僧人开的。
据史志:高山杜陵山坑石是在清朝开采,月洋芙蓉石也是清朝乾隆年间开采。
后期绝大部分山石都是在清朝以后开采。
宋代以色分石,石种不过十。
明代布政史谢在杭《小草集》中首评“艾绿第一,丹砂次之,羊脂,瓜瓤红又次之,非艾叶绿为第一”。
说明明代有艾绿石采出。
清代石按山、水、田划分,有二十多个石种。
到民国,石分山、水、田加月洋、旗山,有石四十多种。
今天,石分五脉160多种。
艾叶绿与田黄产于同一个地域。
清中期以后,艾叶绿绝产,难得一见,致使以讹传讹,捕风捉影。
有人甚至将山坑月尾绿和辽宁绿、西安绿、广西绿、广东绿等石材充寿山艾叶绿。
寿山艾叶绿有以下5个特点:1、艾叶绿石
色碧如玉,在灯光下整体通透,质地凝结似玻璃,称玻璃地,像绿色啤酒瓶。
色重如墨绿色的为田坑。
色淡通明的是水坑冻石。
清代毛奇龄《后观石录》“艾叶绿二,平直,横径各寸,而卧螭钮,杨玉璇制钮。
绿通明,而底渐至碧色,独其住处稍白,则艾背绿矣。
骆幼重日骤观之,如但见雨螭环首掉足,蜿蜒绿波中。
上半如碧玉,下半如红毛玻璃瓶,如西洋玻璃瓶。
”
2、艾叶绿石有田石和水坑石特点,质地细腻。
凝腻高于田石,手摸有明显油质指纹痕。
3、艾叶绿经多年的冲刷、滚动有裂格。
清朝高兆《观石录》“长庆定公,方寸一枚,碧若春草通体艾叶小花,神品”,乃其真实神态。
4、旧的艾叶绿印石上能看到碧透的肌理中闪烁少量的银色金属沙点。
如欲晓天空,星烁近人,碧色幽远。
5、旧艾叶绿印石,经几百年变化,表面转暗沉,远看像黑石头,近看似墨玉。
灯光下,艾叶花纹葱翠,带蓝色莹光,如雨后的萱草,洁净、鲜嫩,黄中透绿,绿中透黄;纹理清晰、澄澈,莹光内敛。
外朴内华。
冻石状,半透,平光下呈黛绿色.在强透光下观其肌体,色泽嫩绿,晶莹剔透,胜似美玉.手感爽利,不涩、不坚、不燥,具备了上等寿山石“细、洁、润、腻、湿、凝”的六德要素。
根据相关资料,此印石确为明代寿山五花坑艾叶绿冻石。
寿山五花坑艾叶绿在明代
堪称一宝。
相传,明崇祯时有个布政使叫谢在杭,竟对“田黄”只字不提,而将寿山五花坑产的“艾叶绿”品评为寿山石第一。
由于其色泽青翠、嫩绿、半透明,在明代被誉为“印石第一品”,极为珍贵。
至于“田黄”,则是清康熙以后才被人们所推崇的。
据史料记载,寿山五花坑艾叶绿自明代以后就已绝迹,以后所谓的艾叶绿都非寿山五花坑所产。
寿山水坑艾叶绿,
艾绿因之得名.众所周知水坑鱼脑冻.黄水晶.白水晶都是名品, 这艾绿其实就是绿水晶,这种绿色像瓜皮绿,不像翡翠,可以用多种颜色来形容,只能以艾叶绿相称,古人定名是有根据的,原来水坑的绿水晶有些与棕色共生,这种棕色正如同艾叶焦枯
的颜色,故称为艾叶绿,简称艾绿..曾见一块棕绿相间的艾绿
印章,其棕色似漂于绿晶上,而绿晶被分为通体小晶体,在阳光下如遍体祖母绿,美丽异常,握在手中让人心动,至今难忘.艾
绿因其名气大,所以其他产地的绿色印石也以此相称,其实那些只不过是绿色,与艾叶无关.
艾绿的缺点是随时间推移而颜色变深,尤其是明代以后产的
大块纯晶体,但晶体质地不变,深绿庄重,沁人心肺..虽然是几
百年的产物,也不是一般印石可比,是绝佳品类.想当初,文彭
提倡冻石篆印,而南宋就已经问世的稀有的艾绿,即水坑”绿水晶”以其纯冻的身份,论纯净(无罗卜花,红格)论冻化,论颜色,论稀有都堪称第一.旧产石色浓翠,绿中带黄赫色筋络,有白
色小块点和水流纹,质细结凝腻,但受刀较涩。
有关艾叶绿品种资料<< 自南宋以来至今八百年来,艾绿名声越来越大..几乎成了所有绿色印石代称..印石称为艾
绿的印石大概有六种
1)广东绿.颜色较翠绿,通灵但是发干.虽有油蜡相陪也不很润..硬度大,涩刀..产量较大;
(2)寿山月尾绿,石温润易刻,不很通灵,绿色淡是所谓的豆瓣绿,也有不透的,比月尾絷少见;(3)青田艾叶绿,颜色均匀,绿色太淡,颜色总是倾于黄头;
(4)辽宁老种艾叶绿,现已绝产,老种艾叶绿是翠绿色.浓艳.但石质较好,不懆不硬很少见;
(5) 寿山水坑艾叶绿,艾绿因之得名.众所周知水坑鱼脑冻.黄水晶.白水晶都是名品, 这艾绿其实就是绿水晶,这种绿色像瓜皮绿,不像翡翠,可以用多种颜色来形容,只能以艾叶绿相称,古人定名是有根据的,原来水坑的绿水晶有些与棕色共生,这种棕色正如同艾叶焦枯的颜色,故称为艾叶绿,简称艾绿..曾
见一块棕绿相间的艾绿印章,其棕色似漂于绿晶上,而绿晶被分为通体小晶体,在阳光下如遍体祖母绿,美丽异常,握在手中让人心动,至今难忘.艾绿因其名气大,所以其他产地的绿色印石也以此相称,其实那些只不过是绿色,与艾叶无关..艾绿的
缺点是随时间推移而颜色变深,尤其是明代以后产的大块纯晶体,但晶体质地不变,深绿庄重,沁人心肺..虽然是几百年的
产物,也不是一般印石可比,是绝佳品类.想当初,文彭提倡冻石篆印,而南宋就已经问世的稀有的艾绿,即水坑”绿水晶”以其纯冻的身份,论纯净(无罗卜花,红格)论冻化,论颜色,论稀有都堪称第一..
(6)还有一种彭湖环冻艾绿石,产于台湾彭湖中,其色如翡翠中的黄阳绿,甚至像祖母绿,石质优良,有如指甲大小的白环,胜与水坑环冻(水坑环冻最大如黄豆.绿豆)可称神品..
现称艾绿是指水坑绝品”绿水晶”晶冻而言。
2013-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