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以“艾绿”为第一,田黄的爷爷 明清老坑艾叶绿

合集下载

寿山石常见词汇

寿山石常见词汇
明朝之前有「艾叶绿第一,丹砂次之,羊脂、瓜瓤红又次之。」的文字记载,而目前不管水坑或山坑石,除了浪漫醉人的桃花冻外,通常以黄为贵,红色、白色次之,青、灰黑色更次。可见人们对于寿山石石色的喜好,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喜好及转变。
但个人以为,以珍罕度来说,通灵莹澈的红色冻产量更少,红色冻色泽红艳、晃朗摄人心魄,比起黄色冻的明媚可爱,不遑多让。
优质水坑石往后的价格稳定上扬是一定的,但要成为「田黄石」第二的可能性并不大。反而目前绝产的石种,例如产期短的「荔枝冻」,符合了以上这几种的条件。
,水晶洞及坑头洞,比较早开采的水晶洞,所产的石头质地莹澈而洁美,但这个矿洞已经在清代洞塌而绝产了。我们常说的水坑石,是指百年前水晶洞所产的石头而言。目前坑头占坑头洞所产的石头,已经挖到后面高山矿区,都只能称为坑头石,而不能称为水坑石。
□何谓「地開石」?
寿山石的矿物成份以叶蜡石为主,其次石英、水铝石和高岭石,还有少量的黄铁矿。近年来由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地质博物馆对于田黄石、高山石(含坑头、杜陵坑类、小高山)矿脉进行了矿物岩石学研究,才将其主要矿物成份归类于地开石、石英、水铝石和高岭石,而且矿物成份与高山石的工艺美术特征有一定的关系。
□寿山石真有一百多个品种吗?
寿山石最早是以色泽、色象来定名分类的,后来发现各产地的质性有很大的差别,例如蜜腊,就极可能出现田黄、旗降与连江黄等不同的石种,原先那种以色取名的方法,已无法符合实际的需要,才逐渐改为冠予产地及矿洞来命名。到目前为止,寿山石仍出现以色泽、质地色象、矿洞、矿状来命名的紊乱情况,例如田坑石仍以色泽来分类;水坑石仍以色象来分类;山坑石则依产地矿洞,配合色泽、质地色象来分类,故种类繁多而紊乱。
□何谓「溪性石」?
就是礦塊經採礦崩落,或被石農取礦後棄置於溪水中的碎礦塊,經溪水沖流、遷移、翻滾、會磨掉稜角逐漸成為圓蛋狀,如月洋溪蛋、壽山溪高山系石碎礦塊...等,可由從溪水中撿到,稱為「溪性石」。「溪性石」因為受到溪水的浸漬,依時間長短,也會形成薄薄的石皮,但石性通常性燥而不穩定。

寿山石石谱

寿山石石谱

鲎箕石
白高山石 红高山石
黄高山石 黑高山石 白水黄石
小高山石
新洞高山石
大洞高山石
掘性高山石
掘性高山石是从高山各矿床游离而散落于山坡砂土中的独石(成因类似田黄石),质莹腻通澈,肌理含萝卜纹,外表亦有 石皮。掘性高山石中月白、黄红色者,颇似田石,惟因久埋山上砂土中,缺乏田石的滋润水灵。掘性高山石难觅,较罕 见。 荔枝洞高山石石洞位于高山北面中部,因洞口曾有株野荔枝树,石材又具白色,极似新鲜的荔枝肉,故以荔枝萃作为石 名。从 1987 年起,又有老人洞、青年洞、立冬洞先后出石,石质特优,为近 40 年来高山石中罕见的优质石种,其中以 老人洞石尤佳。荔枝萃高山石晶莹通透,性坚,两石相击,铿锵作响,肌理多隐现萝卜纹,色以白为多,尚有黄、红、 灰及各色相间。 荔枝洞高山石是一千多年来,寿山石开采史中发现的最美艳,最妩媚动人的山坑石的极品,摩挲之,赏玩之,真令人心醉,从而 引起了石雕界与收藏界的轰动,价格不断攀升。 和尚洞高山石产于高山顶上的和尚洞。相传此洞为一个名叫和尚的石农所开,又传系由寿山古禅寺的明代僧侣开凿。和 尚洞极古老,石也绝产多年。今日所见的和尚洞石,石性细腻,微透明,色多红中带灰或土红。 玛瑙洞高山石石洞居于大洞的尾部,相传亦为明代僧侣所开。玛瑙洞高山石石质纯洁多光泽,似玛瑙,色泽为红、黄, 称为红玛瑙石、黄玛瑙石,偶有黑中透红者。石中常隐现红、黄、黑、白各色条纹和圈点。近年石农常在各山各洞采到 色质与玛瑙相似的石材,也称为玛瑙洞高山石。 嫩嫩洞比邻水洞,以初凿人嫩嫩而名,所产石亦冠此名。民国二年(1913 年),曾出珍石一批,故又名“民国二高山石” , 其石性淡凝通灵。嫩嫩洞高山石肌理含细萝卜纹,与水坑晶冻石相比毫不逊色,两者非有经验的鉴定家,殊难分別,惜 已绝产。 世元洞高山石又称“仙源洞高山石” ,世元洞位于大健洞后方,是清代张世元所凿的矿洞。世元洞高山石石性稍坚,惟色 泽鲜活,常见者有红、白两色。 四股四高山石产于四股洞,石洞邻近嫩嫩洞,因四位石农合股开业,故名。四股四高山石石质比其他各种高山石都坚实, 透明度佳,色泽丰富,有黄、红、白、灰各单色或杂色,是高山石中的优质品。 鸡母窝高山石,又名金母屋高山石。其矿洞位于高山峰北侧,荔枝洞后背的山脊处,太极洞的正下方,因地形似鸡窝而 名。这里的地名就叫鸡母窝。说来奇怪,这个洞的矿脉也真像母鸡孵蛋一样,一窝一窝地夹在围岩之中。鸡母窝石多为 零星小块,产地与荔枝洞相近,质地稍逊于荔枝洞石,石性比较通灵,呈半透明状,其黄色石料,多有深黄色的小点结 晶体,有的石中还含有黑针点。鸡母窝石红、黄、白、黑、蓝各色俱全,是继荔枝洞石之后出现的优秀新石种。 自 1990 年 8 月开采以来,己开凿了 3 洞。石质近太极头石,晶莹通灵,性微坚,有红、黄、黑各色。在黄色石中偶见极 细的萝卜纹,并有石皮,极似田黄石。黑色石中,质佳者,颇似坑头牛角冻石。

“散朗斋”印考

“散朗斋”印考

“散朗斋”印考2004年秋天,我踅进开设在绍兴某古镇的一家古董店,落座寒暄之后,有一方摆设在精品玻璃罩内的硕大印玺映入了我的眼帘。

在店主的同意下,我取出后拿在手中仔细摩玩,初步断定此印材系上等的寿山艾叶绿冻石,其色泽黛绿,雕琢大气,印文苍老而规整,旧气明显,是很开门的一方明代遗珍。

经过和店主的价格战之后,终于顺利地把它买了下来。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此印呈正方形,边长8厘米,高4.5厘米,台高1.5厘米,钮高3厘米,重675克。

冻石状,半透,平光下呈黛绿色(图1)。

在强透光下观其肌体,色泽嫩绿,晶莹剔透,胜似美玉(图2)。

手感爽利,不涩、不坚、不燥,具备了上等寿山石“细、洁、润、腻、湿、凝”的六德要素。

根据相关资料,此印石确为明代寿山五花坑艾叶绿冻石。

寿山五花坑艾叶绿在明代堪称一宝。

相传,明崇祯时有个布政使叫谢在杭,竞对“田黄”只字不提,而将寿山五花坑产的“艾叶绿”品评为寿山石第一。

由于其色泽青翠、嫩绿、半透明,在明代被誉为“印石第一品”,极为珍贵。

至于“田黄”,则是清康熙以后才被人们所推崇的。

据史料记载,寿山五花坑艾叶绿自明代以后就已绝迹,以后所谓的艾叶绿都非寿山五花坑所产。

又看其钮上的雕琢工艺,整条卧龙盘曲构成,布局构思十分巧妙。

在高度3毫米的钮上,用浮雕的手法把整条龙形刻划得惟妙惟肖。

虽是浮雕,首、身、爪、尾镂空得十分清楚。

俯视之,其龙头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

突出了主题。

双角挺,双耳竖,鬃须飘飘,鼻须凛凛,眼大如狮,十分威严。

酷似肃静、回避牌上的辅首,凶猛威武。

尾巴盘曲蕴藏在双角的中间,给人以一种完美完整的感觉。

侧面四周刻划着利爪和腹身,既有写实的感觉,又富抽象化效果。

赏心悦目,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印面用的是明代典型的馆阁刀法,柳叶篆阴刻“散朗斋”三字(图3),疏朗有序,线条勾画清楚,很难辨别是阳文,还是阴文。

“散朗斋”主人何许人也?我查遍了本地图书馆内所有工具书,同时也在网上点击查找,都没有找到。

寿山石寿山石寿山石寿山石真有三大...

寿山石寿山石寿山石寿山石真有三大...

寿山石□寿山石真有三大坑类吗?清·毛奇龄《后观石录》概将寿山石分为:田坑、水坑及山坑等三大坑类。

其中以田坑第一,水坑次之,山坑又次之。

后来也常被研究寿山石的专家及书籍拿来引用。

但严格说来,寿山石应该仅略分为掘性及洞产石二种。

因为所谓的田坑,是指矿体受到外力崩落,沿寿山溪流埋在溪二旁水田中的零散独石,无脉可寻,多为当地农人农闲时挖掘偶得,并不是真的有一个「坑洞」;而水坑石并不产于水中,它和其他山坑石一样,也是矿洞采石,只因矿层地下水丰富,矿层稀薄,凝结莹澈,稀罕珍贵,特别将它列为一种坑类。

因此,寿山石有三种坑类,其实只是对于寿山石质地一种概括性的区分。

□寿山石真有一百多个品种吗?寿山石最早是以色泽、色象来定名分类的,后来发现各产地的质性有很大的差别,例如蜜腊,就极可能出现田黄、旗降与连江黄等不同的石种,原先那种以色取名的方法,已无法符合实际的需要,才逐渐改为冠予产地及矿洞来命名。

到目前为止,寿山石仍出现以色泽、质地色象、矿洞、矿状来命名的紊乱情况,例如田坑石仍以色泽来分类;水坑石仍以色象来分类;山坑石则依产地矿洞,配合色泽、质地色象来分类,故种类繁多而紊乱。

由于寿山石的开采有相当长的历史,有一些石种已绝产无法再一睹真面目,如无佛头坑;有一些则产量极为稀少,即使玩石数十年也无法拥有一方,如鸭雄绿;有一些则因绝产或产量太少,致无法判别徒惹争议,如高山的世元洞、大健洞、油白洞、和尚洞、小高山;杜陵坑的芦荫;月尾的回龙岗;金狮峰的鬼洞、野竹桁;吊笕的鸡角岭;柳坪的黄洞岗;虎岗的栲栳山、狮头石;老岭的豆叶青、圭背石;猴柴南的白九茶;旗山的鸡母孵、马头岗、水洞湾、大洞黄等,均徒有名称而不曾见石。

如果仅将田黄、水坑石各类为一种品种,山坑石仅以质性相差不多的矿脉,不依矿洞、亦不考虑色泽及质地色象来分,则仅有十八、九种品种而已;如果以较常见且知名的品种来分,则仅有高山石、荔枝、鸡母窝、太极头、四股四、水洞、玛瑙洞、鲎箕田、杜陵、尼姑楼、迷翠寮、蛇匏、鹿目格、碓下黄、花坑、月尾、善伯、虎岗石、房栊岩、吊笕、连江黄、山仔濑、柳坪、猴柴南、旗降、焓红、老岭、大山、文洋石、三界黄、牛蛋黄、墩洋绿(二号矿)、鸭雄绿、松柏岭、黄巢洞、寺坪石、山秀圆、芙蓉石、峨嵋石、半山、溪蛋、寺坪石、煨乌等约四十几种品类而已。

嘉靖皇帝寿山石印章诗词

嘉靖皇帝寿山石印章诗词

嘉靖皇帝寿山石印章诗词嘉靖皇帝寿山石印章诗词如下:历史上对寿山以及寿山石赞美的一些诗句:寿山宋·黄干石为文多招斧凿,寺因野烧转荧煌。

世间荣辱不足较,日暮天寒山路长。

寿山寺明·谢肇制隔溪茅屋似村廛,门外三峰尚俨然。

丈室有僧方辨寺,殿基无主尽成田。

山空琢尽花纹石,像冷烧残宝篆烟。

禾黍鸡豚秋满目,布金消息是何年?游寿山寺明·徐火勃?宝界消沈不记春,禅灯无焰老僧贫。

草侵故址抛残础,雨洗空山拾断珉。

龙象尚存诸佛地,鸡豚偏得数家邻。

万峰深处经行少,信宿来游有几人?游寿山寺明·陈鸣鹤香灯零落寺门低,施食台空杜宇啼。

山殿旧基耕白水,阪田新黍啄黄鸡。

千枚碏璞多藏玉,三日风烟半渡溪。

康乐莫辞双屐倦,芙蓉只在九峰西。

寿山石歌清·朱彜尊无诸城北山青崭,近郊壹舍无枫杉。

中间韫石美如玉,南渡以后长封缄。

是谁巧搰蚯蚓窟,中田忽发蛟龙函。

剖之斑璘具五色,他山之石皆卑凡。

我昔南游玩塘市,对此不觉潜今咸欠。

时杨老善雕琢,钮压羊马麏鹿加麙。

兼金易置白藤芨,不使花乳求休搀。

今来贾索尚三倍,未免瑕渍同梅黬。

其初产自稷下里,后乃深入芙蓉岩。

菁华已竭采未歇,惜也大洞成空嵌。

非无桃红艾叶绿,安得好手来镌劖。

桂孙见之不忍释,裹以黄葛白蕉衫。

伏波车中载薏苡,徒令昧者生讥谗。

况今关吏猛于虎,江涨桥近须抽帆。

已忍输钱为顽石,慎勿轻露条冰衔。

寿山石歌清·查慎行周礼重玺节,后来印章无乃同。

自从秦人刻玉称国宝,此外杂用金银铜。

铸成往往上戴钮,贝屃作力碑趺雄。

橐驼羔鹿虎豹龙,细者龟兔巨者貔与熊。

肖形寓像随所好,缪篆法与虫鱼通。

汉时斗检封,下沿唐宋仍相蒙。

神龙贞观宣和中,六印旁及金章宗。

当时御府收藏及书画,首尾钤识丹砂红。

民间私印不知几千万,杨、王、姜、赵集古谁能穷?砗磲玛瑙犀角及象齿,苟适于用俱牢笼。

后来摹刻忽以石,其法创自玉山农。

自元历明三百载,吾乡青田旧坑冻,价重苍璧兼黄棕。

福州寿山晚始著,强藩力取如输攻。

论文内容

论文内容

前言观赏石文化的起源悠久,但是真正面向公众才从1980年开始,虽然时间比较短,但是发展的势头很猛,捡石陶情之风在各地被掀起。

随着收藏观赏石的流行,观赏石已经有了经济价值,观赏石文化已经进入大众思想,更高的文化品位为人们所追求,在观赏石的收藏中有所体现。

在经济飞跃发展的大势头下,观赏石市场发展也随之欣欣向荣,拍卖会、玉器馆、大型博物馆、企业藏馆等都珍藏和展示各类观赏石并提供了更高端的交易市场,在提高了大众文化修养的同时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然而观赏石市场的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观赏石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十分诱人,大规模的开采活动导致了对观赏石资源的破坏,观赏石市场造假之风盛行,民众缺乏对观赏石知识的了解而进行盲目投资,高端精品稀缺,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等因素对观赏石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现阶段,观赏石市场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利用国家各种政策的扶持来大力发展市场,同时还要积极面对挑战,借鉴西方的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高端的观赏石市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打造品牌文化等,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向观赏石靠拢之时,被赋予深厚文化的观赏石在今后的发展中必将腾飞!1 观赏石与观赏石文化概述1.1 观赏石自然界天然形成的岩石单块体表面具有文字或物相效果者,以及天然单块体石头造型是其它物相者,叫观赏石。

观赏石是从自然界采集出来的并具有观赏、陈列和收藏价值的天然石质艺术品。

作为自然界存在最广、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观赏石,它一直伴随着人类的进化过程和人类走向文明的过程【1】。

下面列举一些著名观赏石见表1-1表1-1 著名观赏石名称主要矿物特征产地相关历史雨花石石英坚硬细腻,晶莹可爱,质、色、形、纹的有机统一南京宋代,苏东坡《怪石供》一书开创了赏石之风,并出现雨花石交易,民国时期进入新阶段青田石叶腊石青色为基色主调,有滑腻感浙江省青田县青田石雕以其独特精湛的工艺,被外交部定位国礼太湖石碳酸钙漏瘦透皱长江三角洲太湖地区白居易《太湖石记》,吴融《太湖石歌》菊花石方解石,玉髓质地坚硬,呈青灰色,内有自然形成的白色菊花形结晶体,千姿百态,极像自然界中的菊花湖南省浏阳市为了庆祝澳门回归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立,湖南省人民政府捐赠了菊花石雕《龙球》鸡血石地开石,高岭石印章或工艺雕刻品材料,色状有块血、条血、梅花血、浮云血内蒙巴林,浙江昌化在清朝,利用昌化鸡血石刻制玉玺的皇帝和皇后最多,用于官吏服饰中齐安石玛瑙色泽、纹理、图案尽显,有极高观赏价值,其纹如人指上螺纹,精明可爱湖北《庄子》中有对其相关描述艾叶绿高岭石,地开石,叶腊石质地温透精绝,颜色浓艳鲜嫩,翠绿无比福建明代谢在杭寿山石以“艾绿”为第一,可见古人十分推崇艾叶绿大理石方解石,石灰石,蛇纹石,白云石既是一种建筑材料,又是很好的观赏石云南1.2 观赏石文化人们开始崇拜石头源自于石器时代,原始自然崇拜包括石崇拜,石崇拜是遍及全球的文化现象。

田黄石 艾叶绿鎏金送子观音 造像

田黄石 艾叶绿鎏金送子观音 造像

田黄石艾叶绿鎏金送子观音造像田黄石艾叶绿鎏金送子观音造像田黄石艾叶绿鎏金送子观音造像[名称]: 艾叶绿鎏金送子观音造像[年代]:明末清初[类别]:重5.51kg [尺寸]:高420mm艾叶绿(绿田黄)艾叶绿是名满天下的寿山石中最为稀有和珍贵的品种,被人誉为"寿山三宝"之一。

寿山石中最珍贵的也莫过于艾叶绿了,清中期以前更是被排为石中之首,艾叶绿是闻名遐迩的寿山石中稀有和珍贵的品种,历史上被人视为珍品、神品,排在众印章石之首。

这种印石明末就已绝产,那时灯光冻、田黄、鸡血还很多,只视为普通的印章石,是印家刻章的材料而已,还未进入藏家的视线。

但艾叶绿在文人的追逐下,已贵比黄金,地位达到了收藏级。

藏家还往往珍爱有加,密不示人,无缘者难得一见。

明代谢在杭寿山石以〞艾绿〞为第一,清代康熙年间,杭州学者毛奇龄所写的《后观石录》中,所列上品之石共有13种,“艾叶绿”傲居上品之列。

可以想象,艾叶绿一定犹如大家闺秀,靓丽可人。

由于它色如艾叶般青翠嫩绿,质又细腻温润、脂凝通灵、莹洁无类,而被人视为珍品、神品特征,肉中闪烁着银色金属沙点,油润厚重,具有六德之特点。

此尊用寿山艾叶绿田黄石所雕刻的送子观音是中国人民间的重要信仰之一。

封建时代百姓认为虔诚拜神佛可以实现自己的心愿。

于是不能有孕、或者祈求生男孩的迷信百姓会拜送子观音,以求得子嗣。

异祥记》中记载:南朝宋代有个名叫卞悦之的居士,济阴(今山东菏泽市曹县)人。

行年五十,没有儿女。

娶妾几年,也没有怀孕。

便向观音菩萨祈求继嗣,发愿颂《观音经》一千遍。

从此每天念经,将满一千遍时,妾已怀孕,不久便生下一个儿子。

尤其是妇女,崇拜佛教中的观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信观音能够送子,寓意吉祥,平安,多子多福……此尊送子观音,雕刻的刀法细腻,娴熟,一气呵成,绝无顿刀,可见工匠之技艺超群,加之用料讲究,以及后期鎏以黄金作为装饰,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神妙笔……的确是不可多得和罕见的古代之神品。

寿山石艾叶绿对章赏析

寿山石艾叶绿对章赏析

寿山石艾叶绿对章赏析作者:徐志明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1年第11期中国印章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商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印章的雏形。

印章所用的材质比较广泛,金属、牙木、泥石皆可成印。

在元代以前,人们多以金、银、铜、铁及玉石为制印材料,因为这些材料质地较硬,只能由专门工匠刻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印章艺术的发展。

但随着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昌化石和内蒙古巴林石的开发,为历代文人涉足印章之艺术打开了方便之门。

中国的印章石种类虽然繁多,但最著名的印章石莫过于四大名石,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鸡血石、巴林石。

其中,寿山石因产于福州北部寿山乡而得名,其石料质地细腻、色彩艳丽、柔而易攻,为中国数百年来的文人墨客所喜爱。

泰州市老行当文化陈列展示馆藏有一对寿山艾叶绿印章,此对印章石色墨绿,石质为著名的寿山艾叶绿,台钮,两章由一块整料雕琢而成,中间以九个原料石环(九连环)相连。

印章高8厘米,印面边长2.5厘米,印面印文分别为小篆“长洲章氏”和“四当斋”,两方印各有一边款,同为“越生”二字。

(如图所示)通过印文和边款可知,此对印章应是清末民初篆刻名家钟以敬为著名学者章钰所刻藏之书章。

此对章选用的章料为寿山石中的名贵品种“艾叶绿”。

艾叶绿是寿山山坑石中的著名品种,产量甚微,以奇特稀有而见珍,历代鉴藏家均评寿山石以“艾叶绿”为第一。

如南宋福州知府梁克家《三山志》中记载:“寿山石,洁净如玉……五花石坑,相距数十里,红者、缃者、紫者、髹者,惟艾绿者难得”。

明代谢在杭在评述寿山石时,曾称艾叶绿为第一。

清代郑杰《闽中录》称:“艾绿,色如艾叶初生,青翠可爱,不可多见,大者尤难。

”钟以敬(1867—1917年),字越生,一作矞申、矞声,号让先,又号窳龛、窳堪、似鸥,室名今觉盫,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西泠印社早期社员。

《西泠印社志稿》称其:“少嗜金石,摩挲不倦。

善篆刻,精严隽雅,法浙派,当时推巨擘。

工诗,古文辞峭洁如其人,刻竹亦精雅,摹金文尤佳。

尘封的寿山艾叶绿章(上篇)

尘封的寿山艾叶绿章(上篇)

尘封的寿山艾叶绿章(上篇)是金子总要发光,是神品总有露出庐山真面目的那一天,通灵性总该呈现给世人共欣赏。

目前,对产自寿山五花石坑的艾叶绿的认知还是个谜,神话般的猜想,遥远而美丽的传说。

有人信,也有人不信或不全信;有人希望它早些现身,也有人不希望它的出现,让它成为永远的谜。

但是,不论何种说法,严谨的或虚伪的;科学的或臆造的;真心的或假意的,终归得用事实说话,凭空只能是猜想,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就让历史来说吧!一、寿山艾叶绿的名字起源神秘的寿山艾叶绿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从南宋至今八百年的长河中,寿山艾叶绿只是昙花一现。

南宋福州知府梁克家《三山志》中记载:“寿山石,洁净如玉,五花石坑,相距数十里,红者、湘者、紫者、髹者、惟艾绿者难得”。

据文献记载,这里是最早出现“艾绿”的命名。

明代《闽杂记》中记述:“坑距山里许,石皆五色,水坑以绿为贵,所称艾叶绿也”。

明代称艾绿为“艾叶绿”。

民国陈子奋《寿山石小志》则谓:“艾叶绿又名艾绿”。

这就是历史上寿山艾叶绿名字的起源。

二、寿山艾叶绿的历史地位寿山艾叶绿,在宋代就十分推崇,梁克家《三山志》中说:“惟艾绿者难得”。

说明南宋时,在寿山五花石坑的众多美石中,唯有艾叶绿最为稀有和珍贵,十分难得到。

明代把艾叶绿尊为寿山石之首。

明末布政史谢在杭《小草集》中首评:“艾绿第一,丹砂次之,羊脂、瓜瓤红又次之,惟艾叶绿为第一”。

清朝时,评价寿山艾叶绿章为神品。

清高兆《观石录》中:将寿山石140余枚章分为神品、妙品、逸品。

其中,长庆定公章,通体艾叶小花,评为“神品”。

清毛奇龄《后观石录》中述:“艾叶绿二,平直横径各寸,而卧螭钮,杨玉璇制”。

杨玉璇是清康熙早期最著名的制印大师。

说明清朝对寿山艾叶绿是相当重视,奉为神品,名家制印。

著名宝石家科普作家张庆麟发表在宝玉石学报上,比钻石更珍贵的艾叶绿一文中指出:“艾叶绿是闻名遐迩的寿山中最为稀有和珍贵的品种”。

三、寿山艾叶绿的特征从历史记载中看寿山艾叶绿的特证。

陈克恕关于寿山石章节

陈克恕关于寿山石章节

寿山石介绍清陈克恕壽山石産福建城外北行六十余裏芙蓉峰下,田中者佳,犂地極深乃得。

色分五彩,質細如玉,裁取方寸,似浙之燈光。

舊志雲:山産石如珉。

又雲:五花石坑去壽山十裏,宋時固有坑,以采取病民,縣官辇巨石塞之。

明崇祯末有布政謝在杭嘗稱之,品以艾綠爲第壹,丹砂次之,羊脂瓜瓤紅又次之。

初不甚著名,至康熙戊申,閩縣陳公子越山,赍糧采石山中,得其神品,載至京師,辄數倍其值售去。

于是好事家接踵穿鑿,而山谷壹空矣。

然後收藏家分別其舊藏者,以田坑爲第壹,水坑次之,山坑又次之。

舊有楊玉璇善制鈕,爲閩中追師名手。

今欲得舊産者甚艱。

近時所出乃芙蓉岩新石。

居民以此爲業,制鈕煮色,僞作舊石以售,至有假他山之石以亂真者。

大洞所産尚亞于田石。

艾葉綠已不可得,其白而明瑩、黃而透熟者,價亦數倍。

卞二濟有《壽山石記》,高固齋作《觀石錄》,毛西河有《後觀石錄》,形容壽凍殆盡,可以參觀。

译文寿山石出产于福州城北六十里的芙蓉峰下,以田坑石为佳,挖地很深才能得到,颜色为五色,质地细腻像玉一样。

裁取方寸大小,像浙江青田的灯光冻,旧志上说:寿山产石如美玉一样,又说五花石坑距离寿山十里,宋代就有开采,朝廷的剥削使老百姓受苦。

县官用巨石堵之才停止,向朝廷进供,明崇祯未有布政使与谢在杭在品价石头上说:艾绿第一,红田次之,白田、瓜瓤红又次之。

寿山石刚开始并不太出名,到了康熙戍申年,闽县的陈越山带着干粮在山中采石得到佳品,带到北京以高山几倍的价格出售。

于是很多人也接踵去寿山开采石头,这样山上峡谷中石头一扫而尽,而收藏家都以得到旧坑为荣,以田坑为第一,水坑次之,山坑又次之,以前有工匠杨玉璇做印章钮非常的好,为福州制钮的名家。

现在想得到旧坑佳石很难,现在新开采芙蓉石,当地山民以此为业,制作成印章后将石用草药染色,以充旧坑石出售,还有用其它石头冒充的。

大洞所产的石材不如田坑石,艾叶绿已经找不到了,而白田与黄田价格比以前涨了几倍,在历史上有卞二济作《寿山石记》,高兆固斋作《观石录》,毛奇龄作《后观石录》上面都记载寿山田坑佳石被开采一空,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寿山石以“艾绿”为第一,田黄的爷爷 明清老坑艾叶绿

寿山石以“艾绿”为第一,田黄的爷爷  明清老坑艾叶绿

寿山石以“艾绿”为第一,田黄的爷爷明清老坑艾叶绿。

明清老坑艾叶绿">。

明清老坑艾叶绿">南宋福州知府梁克家《三山志》中记载:“寿山石,洁净如玉……五花石坑,相距数十里,红者、缃者、紫者、髹者,惟艾绿者难得”。

明代谢在杭评寿山石以“艾绿”为第一。

可见古人十分推崇艾叶绿,甚至尊为寿山石之首。

清代毛奇龄《后观石录》中,形容其色泽“绿色通明,而底渐至深碧色,独其住处稍白,则艾背叶矣……”。

又曰:“上半如碧玉,下半……,又如西洋玻璃瓶。

”清代郑杰《闽中录》中也称“艾绿,色如艾叶初生,青翠可爱,不可多见,大者尤难”。

以上的评价,都生动地描绘出艾叶绿的质于与色,绿而通灵者难得,青翠碧绿者可爱。

绿又稍白者,艾背绿也。

艾叶绿石能得到人们的追崇,一是它丽质可人,再者能称之为艾叶绿的少之又少。

清代卞二济《寿山石记》中感叹,随着其他品种佳石“凿山博取,而石之精者出焉,间有美玉者、珀者……其色不同,五色之中,深浅殊姿,别有缃者縓,者……旧传艾绿为上,今种种皆珍矣。

……庶天下知闽之奇如此。

”明代《闽杂记》中也有类似记述:“坑距山里许,石皆五色,水坑以绿为贵,所称艾叶绿也。

”另清高兆在《观石录》中曾记载:“方寸一枚,碧若春草,通体艾叶小花,神品。

”清毛奇龄《后观石录》中记载艾叶绿二枚,曰其“绿色通明,而底渐至深碧色,独其往处稍白,则艾背叶矣。

”“上半如碧玉,下半如红毛玻璃酒瓶,又如西洋玻璃瓶。

”及至民国龚伦在《寿山石谱》中所言:“月尾山,隔溪与都成坑对峙,山产石,绿者曰月尾绿,紫者曰月尾紫。

其艾叶冻一种,明谢在杭品为寿山石第一者,即出于此。

”“艾叶绿黝如老艾叶,质涩,间有水痕,冻而透明者颇罕,微似粤产之广绿石。

”另外同时期的《寿山石小志》则谓:“艾叶绿又名艾绿,清时已绝产,色如黄槁之艾叶,中有黄筋如线及白块或紫块,质颇嫩,半透明而带光泽,浓者色黄绿,淡者如粉绿,作月白色,明净无瑕,皆佳品。

”按古籍《观石录》所著,老种“艾叶绿”是指寿山水坑绿水晶,这些绿水晶与棕色共生,这种棕色正如同艾叶焦枯后的颜色,这种焦枯的颜色就像艾叶枯焦的叶片似漂于绿晶上,美丽异常,绿水晶质地明净凝腻,富有光泽,其色泽青翠、嫩绿、半透明,论纯净(无萝卜丝、筋格等),论灵度,论颜色,论稀有,都堪称印材之佳选五花石坑相隔十数里。

绿艾叶是寿山田神品

绿艾叶是寿山田神品

绿艾叶是寿山田神品
绿艾叶是寿山田神品。

明代发现明代绝种。

有古籍记载。

距山十数里。

有五花坑。

所产之石。

分红绿黑黄白,艾叶居首,鸽眼砂次子,红田第三。

田黄黑田分别排第四第五。

还有古籍记载。

艾叶绿。

通体翠绿。

内有墨绿色斑点。

金沙皮。

有水纹。

寿山五大绝品。

寿山石,以发现的地点命名。

山上发现为山坑。

水洞发现为水坑。

田里挖掘为田坑。

为什么,艾叶绿是五花坑呢。

古籍记载就可以发现。

距山十数里,就是距离寿山十里的地方。

恰好就是今天田黄石中坂田的位置。

五花坑,所产之石分五色。

也就是田黄的红,白,黑。

黄绿五种颜色命名。

因为当时,这个地方没有田,所以就用石头的颜色命名。

艾叶绿其实就是绿色的田黄。

它的母石坑头天蓝冻,滚落到田里。

经过亿万年的溪水沉淀。

吸水的微量元素是黄色的。

进入到蓝色母石,蓝加黄变成绿。

里面还保留了,天蓝冻的棉絮。

排名第二的鸽眼沙布满血丝的白田冻。

明代谢在杭寿山石以〞艾绿〞为第一。

可见古人十分推崇艾叶绿。

甚至尊为寿山石之首。

以敝人之见,现今田黄石尚有,而艾叶绿矿已绝,所以被挤落而屈为寿山石第二,实为可惜。

艾叶绿为什么能成为神级?

艾叶绿为什么能成为神级?

艾叶绿为什么能成为神级?自雅安绿、西安绿两文篇后众多石友回复要求再介绍一个传说中的“艾叶绿”这里作一整理综述,供诸位参考。

艾叶绿就是天然植物艾叶的色泽。

深绿中透黄。

如果单纯以色泽来看,符合这种石泽的石头很多,如月尾绿、二号矿、松柏岭。

尤其常见的月尾绿在开采的那一段时间漂亮的经常被称为艾叶绿。

明代谢在杭评寿山石以“艾绿”为第一。

可见艾叶绿是神品。

艾叶绿咏菊印章谢在杭明代福建长乐人,进士,文学家。

历任湖州推官,南京刑部、兵部、工部主事,都水司郎中,云南布政使司左参政。

博学能诗文,其诗清朗圆润,为当时闽派作家代表。

酷嗜藏书,收集宋人文集颇富,秘本较多,贮于“小草斋”中,藏书名耀于东南,与徐火勃、曹学佺称福建藏书“鼎足三家”。

所以谢在杭是一个见多识广的鉴赏家,藏家。

以他的眼光绝不会把品质一般的石头,如月尾这样的石头品为天下第一。

艾叶绿素章齐白石为寿山石工所篆但是当时鉴赏石头均以色泽纹理来评论,不像现在以品种来划分。

那么艾叶绿在当时是指向哪个特定的品种呢?当时矿洞的开采不像现在如火如荼,漫山遍野。

一个就在山顶山“和尚洞”,一个就在山脚下,水坑。

高山矿脉的特点使是高处的石头品质一般,好的都在下面。

所以艾叶绿最大的嫌疑就是水坑“艾叶绿”。

艾叶绿凤钮印章也只有水坑的石头才达到神品,它不仅色泽明媚,更重要的是质地无比美丽。

只有色泽与质地的配合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明代《闽杂记》曰:“坑距山里许,石皆五色,水坑以绿为贵,所称艾叶绿也。

从这本书中记载也证实了这点。

及至民国龚伦在《寿山石谱》中所言:“月尾山,隔溪与都成坑对峙,山产石,绿者曰月尾绿,紫者曰月尾紫。

其艾叶冻一种,明谢在杭品为寿山石第一者,即出于此。

”这显然是作者没有依据的推断。

艾叶绿薄意高士印章明·吴宽铭作同时期的《寿山石小志》则谓:“艾叶绿又名艾绿,清时已绝产,色如黄槁之艾叶,中有黄筋如线及白块或紫块,质颇嫩,半透明而带光泽,浓者色黄绿,淡者如粉绿,作月白色,明净无瑕,皆佳品。

寿山石中的绿色有多难得

寿山石中的绿色有多难得

寿山石中的绿色有多难得
石道燕子-头条号 2019/11/1117:31
大家先了解一下艾叶绿的历史,下面两页是特意寻找的有关艾叶绿的资料:
这边就从上页文中现将月尾绿中色如艾叶者称之为“艾叶绿石”继续,古人十分推崇艾叶绿,甚至尊为寿山石之首。

可见艾叶绿在寿山石中的地位无可限量,现今月尾绿石挺多的,但真正能称之为艾叶绿者甚少,我们经常看到的月尾绿大部分性不够老易裂,绿色不够纯正,大部分达不到艾叶者,能够达到色如艾叶者质优性老而又纯净的月尾绿既艾叶绿非常少,下面这方就是为数不多的艾叶绿。

色如艾叶初生,青翠可爱,不可多见,大者尤难。

该作品绿色通明清雅有光泽,可见质优性老,整件几乎是一口气的绿。

整件作品非常完整,上佳的材质,在以好质地的前提下又能如此干净的月尾绿真的是少之又少,市面上会经常看到一些性老但绿中却带很多糕点杂质,要避开这么多糕点杂质取出这么一块好材质,确实来之不易。

古代名人论寿山"艾叶绿"

古代名人论寿山"艾叶绿"

古代名人论寿山"艾叶绿"古代名人论寿山"艾叶绿"前言:自宋绍兴年间的闽人状元梁克家,在<三山志>中提出"惟艾绿者难得"后,几百年来,寿山石中艾叶绿石,被历代文人雅士视为"大家闺秀"、"小家碧玉"。

她的清纯、靓丽,一直受到爱慕、寻觅和追捧。

真可谓是"天生丽质难自弃"。

但是,对今人而言,由于她的稀珍和难见面世,也就成了"养在深闺人未识"。

有人把她列为"寿山石开釆史上的疑案";还有人甚至提出责疑:这是由于个別寿石研究者没有读懂古文记载,恁主观猜测,给寿山石爱好者布下的疑阵••••••亊实到底如何?笔者花了点时间,将捜集到的宋、明、清名人对寿山艾叶绿石的论述(包括诗文),扎录、汇集于后,以供寿山石爱好者,尤其是"艾叶绿"的"粉丝"们参阅、分析、判断。

一、宋·梁克家(1128年-1187年)《三山志》该志卷三十八"寺观类六•僧寺"一节中记之:"怀安县一一寿山石,洁净如玉,大者可一二尺,柔而易攻,盖珉类也。

五花石坑,相隔十数里。

红者、绀者、紫者、髹者,惟艾绿者难得。

止若登山祝罅凿之,仅容身,乃侧肩入,尽柿而后见成竟不慎终(穷取令益深远矣)。

"附:梁克家,字叔子,晋江人。

自幼聪敏,勤奋自励。

宋高宗绍兴三十年中状元,授平江府签判,历秘书省正字,著作佐郎。

淳熙八年(1181年),召除醴泉观使。

淳熙九年(1182年),拜右丞相,封仪国公。

同年,修成《三山志》。

淳熙十三年(1186年),进封郑国公。

淳熙十四年(1187年),梁克家病卒,赠少师,谥文端。

二、明·黄仲昭(1435年生)《八闽通志》……寿山在四都,与芙蓉、九峰二山相对峙。

山有石,莹洁如玉,柔而易攻,盖珉类也。

宋黄干诗云:“石为文多招斧凿,寺因野烧转荧煌。

世间荣辱不足较,日暮天寒山路长。

”距山十数里,有五花石坑。

其石有红者、缃者、紫者,惟艾绿者难得。

附:黄仲昭,明宣德诗文家,方志学家。

名潜,字以行,行十八,号退岩居士,学者称未轩先生,莆田县东里巷(今城厢区英龙街东里巷)人。

印石奇珍艾叶绿

印石奇珍艾叶绿

印石奇珍艾叶绿
艾叶绿印石,质地明净凝腻,富有光泽,质地微透明或不透明,色如艾叶草,故称为艾叶绿。

艾叶绿印石异常珍贵,其历史之久远、产量之稀少,远胜于田黄石,故有“田黄易得、艾叶难寻”之说。

历代典籍中,对艾叶绿的记述非常多,可见古人对艾叶绿的喜爱与推崇。

宋. 梁克家《三山志》中记载:“寿山石,洁净如玉……五花石坑,相距数十里,红者、缃者、紫者、髹者,惟艾绿者难得。


清.毛奇龄《后观石录》中说:“绿色通明,而底渐至深碧色,独其住处稍白,则艾背叶矣……”。

明代以来,艾叶绿有新坑、老坑之别,产于辽宁的称之为老坑,产于福建寿山的称之为新坑。

艾叶绿即是大自然的奇迹,更是篆刻家、收藏家的珍爱,可遇不可求。

现存艾叶绿印石,多为明清遗世者。

附图新坑、老坑艾叶绿印石,为海内外藏家所藏,经重新切割、打磨后,由著名书画篆刻家侯勇先生创作的作品。

记得陈子奋先生在《寿山石小志》中说:"艾叶绿又名艾绿,清时已绝产,色如黄蒿之艾叶,中有黄筋如线及血块或紫块,质颇嫩,半透明而带光泽。

浓者色黄绿,淡者如粉绿,作月白色,明净无瑕者,皆佳品”。

——《国艺文丛》主编曾子承
另有青田山炮绿、绿加板冻品质尚好的绿色系列印石。

而近年来,在广东、四川、云南、陕西等地乃至印度均发现可用于篆刻艺术创作的绿色印石,但品质与艾叶绿相去甚远,不可同日而语。

寿山石中有一明角儿:古来稀有,而今难求——艾叶绿

寿山石中有一明角儿:古来稀有,而今难求——艾叶绿

寿山石中有一明角儿:古来稀有,而今难求——艾叶绿只闻其名而不谋其面寿山石中有这么一个'明角儿',《观石录》和《后观石录》中都有讲述,明末进士谢在杭曾'品艾绿为第一'。

明代收藏鉴赏家极为推崇,号称'天下第一石'。

清代康熙年间,杭州学者毛奇龄所写的《后观石录》中,所列上品之石共有13种,'艾叶绿'傲居上品之列。

光绪年间郑杰作《闽中录》,称'艾绿,不可多见,大者尤难'。

最初《三山志》中记载,'寿山石,洁净如玉,五花十坑,相聚数十里,红者,缃者,紫者,髹者,唯艾绿者难得。

'寿山石明净凝腻,常见的有五种颜色,只有艾叶绿最难寻得,这里的'难得'不止说矿脉洞口不像其它玉石那样存在隐形分布规律,可供探寻,而是说艾叶绿存世量也矣不能满足人们好奇心的探求了,难觅其踪,足以见其珍罕性。

从难以捉摸的造物地到人文之趣赋予的美好希冀,多少人想一睹艾叶绿的芳容,品鉴它历经世事演变,仍拥不凡质地与肌理美感。

寿山石为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并被誉为'石中之王',对于寿山石中的艾叶绿石品种知之甚少,其实艾叶绿之佳石,质细价优,至今已成绝品。

艾叶绿是稀有珍品,其质地温透精绝,不露俗态,恰如其分的与同类品种做出区分,气韵低调不失含韵,它的颜色更是浓艳鲜嫩,翠绿无比。

高兆在《观石录》中特别強调,寿山艾叶绿'碧若春草,通体艾叶小花,神品'。

所谓'通体'即整体,指艾叶绿上分部的艾叶小花,层次塑造感奇特。

有'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之感,难以捉摸,耐人寻味。

'艾叶绿,又名艾绿,清时已绝产。

明谢在杭品之为寿山第一,爱其明媚也。

'——《寿山石小志》。

著名金石研究专家张千弘所著的《古印趣谈》一书中指出:'自南宋以来至今八百年,艾绿名声越来越大,几乎成了所有绿色印石的代称。

再谈寿山艾叶绿与绿田

再谈寿山艾叶绿与绿田

再谈寿山艾叶绿与绿田在印石收藏界,寿山“艾叶绿”是鼎鼎大名,清代两部关于寿山石的作品“前后观石录”中,都将“艾叶绿”奉为寿山石中的第一,为稀世神品。

艾叶绿处在如此重要的一个位置上,多年来竟没有一个统一说法与实物标本。

很多寿山石印石著作也是将其他绿石当作艾叶绿,因品质实在普通且市面常见而不被认可。

前几年中央电视台的“发现探索”“中国寿山石节目”中,也是将寿山月尾绿当作传说中的艾叶绿搬上荧屏。

这些不严谨很不应该的。

在寿山石论坛上看到过很多人将自己手中的普通绿石头说成是“艾叶绿”的,也有很多石友十分关注“艾叶绿”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石头,翻看了几年来论坛上的帖子,没有一个人的石头得到认可,也没有一个完全合理的解释,一些论坛元老甚至说让艾叶绿成为传说吧,而不再去探讨追寻。

而绿色的田石,绿田黄也因稀世罕见,而不被人们所认知,以至于有些人将捎带绿色的黄田当作绿田。

艾叶绿与绿田,是寿山石中最为罕见神秘的石种,因手中有绿色石头印章的缘故,我对艾叶绿以及绿田的相关资料研究结合手中实物进行了反复分析比对,以图解开谜团,还这个“传说”于现实。

首先说说绿田,绿色的田黄是真实存在的,网络上有关于篆刻大家冯康侯先生篆刻在绿田上的边款拓片馮康侯先生印集, 為王石舟先生(硯巢)印刻"印堀"一印, 其邊款云: 田石諸色皆備,因以色澤而得名, 黃白者多黑較少, 紅綠藍均未之見也. 石翁藏有田綠一方, 色深而帶黑皮, 製鈕名手留皮作黑牡丹, 天然巧合, 質美工精, 田石中之極品. 康侯並記於此.馮康侯先生十三歲學治印, 私淑黃牧甫先生, 後隨劉留庵先生習六書及金石篆刻之學. 與王福庵先生同在印鑄局工作, 後客居香港, 數十年來所刻名石、名印無數(享年九十多歲). 而王石舟先生藏硯田、印石過千方(康侯先生另一邊款所刻), 因名其齋館為"硯巢" 、"印堀", 誠大收藏家也. 二位先生見多識廣, 所言"綠田" 具有黑皮, 其可信程度相當高.绿田是有的,但因太过稀少,不被大多数人所认知。

寿山石中的神品——艾叶绿

寿山石中的神品——艾叶绿

寿山石中的神品——艾叶绿“艾叶绿,又名艾绿,清时已绝产。

明谢在杭品之为寿山第一,爱其明媚也。

”——《寿山石小志》“长庆定公:方寸一枚,碧若春草,通体艾叶小花——神品。

”——《观石录》“艾叶绿二:平直横径各寸,而卧螭钮——杨玉璇制钮。

绿色通明,而底渐至深碧色,独其住处稍白,则艾背叶矣。

骆幼重日,骤观之,但见两螭环首掉足,蜿蜒绿波中。

上半如碧玉,下半如红毛玻璃酒缾,又如西洋玻璃瓶。

”——《后观石录》艾叶绿是闻名遐尔的寿山石中最为稀有和珍贵的品种,被人誉为'寿山三宝'之一。

由于它色如艾叶般青翠嫩绿,质又细腻温润、脂凝通灵、莹洁无类,而被人视为珍品、神品特征,肉中闪烁着银色金属沙点,油润厚重,具有六德特点。

同时艾叶绿在浙江、辽宁也有产,石色如同艾叶般翠绿。

可惜艾叶绿这种印石明末就已绝产,那时灯光冻、田黄、鸡血还很多,只视为普通的印章石,是印家刻章的材料而已,还未进入藏家的视线。

但艾叶绿在文人的追逐下,已贵比黄金,地位达到了收藏级。

藏家还往往珍爱有加,密不示人,无缘者难得一见。

艾叶绿这个名字,也一直是寿山石界的一桩“疑案”。

《观石录》和《后观石录》中都有提及,明末进士谢在杭曾“品艾绿为第一”。

谢在杭是福建长乐人,对寿山石颇有研究,还亲自去寿山游历,写下《游寿山、九峰、芙蓉诸山记》,他说的话,理应不虚。

然而自明末到如今,“艾叶绿”不断见诸藏石者笔端,却无人能说清它到底属于哪个矿脉,产自哪个坑口。

即使是以专业学术著称的《寿山石小志》,对艾叶绿亦语焉不详,只说:“艾叶绿,又名艾绿,清时已绝产。

明谢在杭品之为寿山第一,爱其明媚也。

”不仅是文献中无法确定,现在研究寿山石的专家对艾叶绿石产地的研究也是扑朔迷离。

有人认为出产于月尾矿洞,有人认为出产于黄巢矿脉。

认为艾叶绿石出产于月尾矿洞者,对梁克家的“五花石坑”的理解是泛指五颜六色的寿山石矿坑,并非指某个特定的矿洞;而对“相距十数里”的理解是指寿山石矿区的范围。

艾叶绿寿山石(假的好删帖了)

艾叶绿寿山石(假的好删帖了)

艾叶绿寿山石(假的好删帖了)
我也说说艾叶绿寿山石,你只要搜一下百度,只要是和绿沾边的都说是艾叶绿,看多了假的也变真的了,真的反到是假的了,不想这市场变得这样,所以发表一下个人观点供学习并配有图片。

《寿山石小志》艾叶绿明末已绝产,色如黄槁之艾叶,中有黄筋如线及白块,质嫩半透明带光泽,浓者色黄绿,淡者如粉绿。

黄中透绿,绿中透黄;纯正均匀,色带纹带清晰,块体致密无洞,品质上乘,手摸有明显油质指纹痕。

六德“温、凝、细、结、润、腻”多具备。

我的这件国宝级《宋代水坑艾叶绿寿山石莲花座观音像》上述条件多具备,是当时皇宫里供奉的,它的大和雕工的精美不是百姓所能享用的,(明代艾叶绿已经很珍贵了,没有矿脉,像个绿精灵一样,零星出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寿山石以“艾绿”为第一,田黄的爷爷明清老坑艾叶绿。

明清老坑艾叶绿">。

明清老坑艾叶绿">
南宋福州知府梁克家《三山志》中记载:“寿山石,洁净如玉……五花石坑,相距数十里,红者、缃者、紫者、髹者,惟艾绿者难得”。

明代谢在杭评寿山石以“艾绿”为第一。

可见古人十分推崇艾叶绿,甚至尊为寿山石之首。

清代毛奇龄《后观石录》中,形容其色泽“绿色通明,而底渐至深碧色,独其住处稍白,则艾背叶矣……”。

又曰:“上半如碧玉,下半……,又如西洋玻璃瓶。

”清代郑杰《闽中录》中也称“艾绿,色如艾叶初生,青翠可爱,不可多见,大者尤难”。

以上的评价,都生动地描绘出艾叶绿的质于与色,绿而通灵者难得,青翠碧绿者可爱。

绿又稍白者,艾背绿也。

艾叶绿石能得到人们的追崇,一是它丽质可人,再者能称之为艾叶绿的少之又少。

清代卞二济《寿山石记》中感叹,随着其他品种佳石“凿山博取,而石之精者出焉,间有美玉者、珀者……其色不同,五色之中,深浅殊姿,别有缃者縓,者……旧传艾绿为上,今种种皆珍矣。

……庶天下知闽之奇如此。

”明代《闽杂记》中也有类似记述:“坑距山里许,石皆五色,水坑以绿为贵,所称艾叶绿也。

”另清高兆在《观石录》中曾记载:“方寸一枚,碧若春草,通体艾叶小花,神品。

”清
毛奇龄《后观石录》中记载艾叶绿二枚,曰其“绿色通明,而底渐至深碧色,独其往处稍白,则艾背叶矣。

”“上半如碧玉,下半如红毛玻璃酒瓶,又如西洋玻璃瓶。

”及至民国龚伦在《寿山石谱》中所言:“月尾山,隔溪与都成坑对峙,山产石,绿者曰月尾绿,紫者曰月尾紫。

其艾叶冻一种,明谢在杭品为寿山石第一者,即出于此。

”“艾叶绿黝如老艾叶,质涩,间有水痕,冻而透明者颇罕,微似粤产之广绿石。

”另外同时期的《寿山石小志》则谓:“艾叶绿又名艾绿,清时已绝产,色如黄槁之艾叶,中有黄筋如线及白块或紫块,质颇嫩,半透明而带光泽,浓者色黄绿,淡者如粉绿,作月白色,明净无瑕,皆佳品。

”按古籍《观石录》所著,老种“艾叶绿”是指寿山水坑绿水晶,这些绿水晶与棕色共生,这种棕色正如同艾叶焦枯后的颜色,这种焦枯的颜色就像艾叶枯焦的叶片似漂于绿晶上,美丽异常,绿水晶质地明净凝腻,
富有光泽,其色泽青翠、嫩绿、半透明,论纯净(无萝卜丝、筋格等),论灵度,论颜色,论稀有,都堪称印材之佳选五花石坑相
隔十数里。

红者、髹者、碧者、绀者,惟艾叶绿者难得。

”“五花石坑”在寿山什么地方,没记载。

对“相隔十数里”的理解也不同,其说不一。

“五花石坑相隔十数里”是完整的一句话,不能拆开理解。

五花石坑更不是产五花石的一个石坑名,应指产多种石头所挖的许多坑,而这些坑分布在寿山村周边相隔十数里的地段。

这一地段正好是产田石和水坑石的
地方。

“五花石坑”应就在此地,即从高山迷翠辽坑、杜陵坑到坑头占沿溪水经上坂、中坂、下坂、碓下坂。

这样的坑多在稻田、溪岸、溪底、山坳砂石和田土中发现。

随挖随填埋,新坑土填旧坑。

几百年来多次复采,哪里还有旧坑模样。

这些坑产无根、无璞的独石头,无矿脉可寻,更无命名。

艾叶石是田石和水坑石。

据宋代的产量和开采技术,应是先捡好的开,在田间、水溪中挖。

《三山志》描写的石头都是很精美的:红者指水坑的丹砂(鸽眼砂)和瓜瓤红。

髹者指灰田和牛角冻。

碧者指绿田艾叶绿。

绀者指田黄石。

况且,山坑石是洞产,按石脉的走向开采,成为矿洞。

在宋元时没有对矿洞的记载。

号称寿山天下第一洞“和尚洞”,传说是明朝僧人开的。

据史志:高山杜陵山坑石是在清朝开采,月洋芙蓉石也是清朝乾隆年间开采。

后期绝大部分山石都是在清朝以后开采。

宋代以色分石,石种不过十。

明代布政史谢在杭《小草集》中首评“艾绿第一,丹砂次之,羊脂,瓜瓤红又次之,非艾叶绿为第一”。

说明明代有艾绿石采出。

清代石按山、水、田划分,有二十多个石种。

到民国,石分山、水、田加月洋、旗山,有石四十多种。

今天,石分五脉160多种。

艾叶绿与田黄产于同一个地域。

清中期以后,艾叶绿绝产,难得一见,致使以讹传讹,捕风捉影。

有人甚至将山坑月尾绿和辽宁绿、西安绿、广西绿、广东绿等石材充寿山艾叶绿。

寿山艾叶绿有以下5个特点:1、艾叶绿石
色碧如玉,在灯光下整体通透,质地凝结似玻璃,称玻璃地,像绿色啤酒瓶。

色重如墨绿色的为田坑。

色淡通明的是水坑冻石。

清代毛奇龄《后观石录》“艾叶绿二,平直,横径各寸,而卧螭钮,杨玉璇制钮。

绿通明,而底渐至碧色,独其住处稍白,则艾背绿矣。

骆幼重日骤观之,如但见雨螭环首掉足,蜿蜒绿波中。

上半如碧玉,下半如红毛玻璃瓶,如西洋玻璃瓶。


2、艾叶绿石有田石和水坑石特点,质地细腻。

凝腻高于田石,手摸有明显油质指纹痕。

3、艾叶绿经多年的冲刷、滚动有裂格。

清朝高兆《观石录》“长庆定公,方寸一枚,碧若春草通体艾叶小花,神品”,乃其真实神态。

4、旧的艾叶绿印石上能看到碧透的肌理中闪烁少量的银色金属沙点。

如欲晓天空,星烁近人,碧色幽远。

5、旧艾叶绿印石,经几百年变化,表面转暗沉,远看像黑石头,近看似墨玉。

灯光下,艾叶花纹葱翠,带蓝色莹光,如雨后的萱草,洁净、鲜嫩,黄中透绿,绿中透黄;纹理清晰、澄澈,莹光内敛。

外朴内华。

冻石状,半透,平光下呈黛绿色.在强透光下观其肌体,色泽嫩绿,晶莹剔透,胜似美玉.手感爽利,不涩、不坚、不燥,具备了上等寿山石“细、洁、润、腻、湿、凝”的六德要素。

根据相关资料,此印石确为明代寿山五花坑艾叶绿冻石。

寿山五花坑艾叶绿在明代
堪称一宝。

相传,明崇祯时有个布政使叫谢在杭,竟对“田黄”只字不提,而将寿山五花坑产的“艾叶绿”品评为寿山石第一。

由于其色泽青翠、嫩绿、半透明,在明代被誉为“印石第一品”,极为珍贵。

至于“田黄”,则是清康熙以后才被人们所推崇的。

据史料记载,寿山五花坑艾叶绿自明代以后就已绝迹,以后所谓的艾叶绿都非寿山五花坑所产。

寿山水坑艾叶绿,
艾绿因之得名.众所周知水坑鱼脑冻.黄水晶.白水晶都是名品, 这艾绿其实就是绿水晶,这种绿色像瓜皮绿,不像翡翠,可以用多种颜色来形容,只能以艾叶绿相称,古人定名是有根据的,原来水坑的绿水晶有些与棕色共生,这种棕色正如同艾叶焦枯
的颜色,故称为艾叶绿,简称艾绿..曾见一块棕绿相间的艾绿
印章,其棕色似漂于绿晶上,而绿晶被分为通体小晶体,在阳光下如遍体祖母绿,美丽异常,握在手中让人心动,至今难忘.艾
绿因其名气大,所以其他产地的绿色印石也以此相称,其实那些只不过是绿色,与艾叶无关.
艾绿的缺点是随时间推移而颜色变深,尤其是明代以后产的
大块纯晶体,但晶体质地不变,深绿庄重,沁人心肺..虽然是几
百年的产物,也不是一般印石可比,是绝佳品类.想当初,文彭
提倡冻石篆印,而南宋就已经问世的稀有的艾绿,即水坑”绿水晶”以其纯冻的身份,论纯净(无罗卜花,红格)论冻化,论颜色,论稀有都堪称第一.旧产石色浓翠,绿中带黄赫色筋络,有白
色小块点和水流纹,质细结凝腻,但受刀较涩。

有关艾叶绿品种资料<< 自南宋以来至今八百年来,艾绿名声越来越大..几乎成了所有绿色印石代称..印石称为艾
绿的印石大概有六种
1)广东绿.颜色较翠绿,通灵但是发干.虽有油蜡相陪也不很润..硬度大,涩刀..产量较大;
(2)寿山月尾绿,石温润易刻,不很通灵,绿色淡是所谓的豆瓣绿,也有不透的,比月尾絷少见;(3)青田艾叶绿,颜色均匀,绿色太淡,颜色总是倾于黄头;
(4)辽宁老种艾叶绿,现已绝产,老种艾叶绿是翠绿色.浓艳.但石质较好,不懆不硬很少见;
(5) 寿山水坑艾叶绿,艾绿因之得名.众所周知水坑鱼脑冻.黄水晶.白水晶都是名品, 这艾绿其实就是绿水晶,这种绿色像瓜皮绿,不像翡翠,可以用多种颜色来形容,只能以艾叶绿相称,古人定名是有根据的,原来水坑的绿水晶有些与棕色共生,这种棕色正如同艾叶焦枯的颜色,故称为艾叶绿,简称艾绿..曾
见一块棕绿相间的艾绿印章,其棕色似漂于绿晶上,而绿晶被分为通体小晶体,在阳光下如遍体祖母绿,美丽异常,握在手中让人心动,至今难忘.艾绿因其名气大,所以其他产地的绿色印石也以此相称,其实那些只不过是绿色,与艾叶无关..艾绿的
缺点是随时间推移而颜色变深,尤其是明代以后产的大块纯晶体,但晶体质地不变,深绿庄重,沁人心肺..虽然是几百年的
产物,也不是一般印石可比,是绝佳品类.想当初,文彭提倡冻石篆印,而南宋就已经问世的稀有的艾绿,即水坑”绿水晶”以其纯冻的身份,论纯净(无罗卜花,红格)论冻化,论颜色,论稀有都堪称第一..
(6)还有一种彭湖环冻艾绿石,产于台湾彭湖中,其色如翡翠中的黄阳绿,甚至像祖母绿,石质优良,有如指甲大小的白环,胜与水坑环冻(水坑环冻最大如黄豆.绿豆)可称神品..
现称艾绿是指水坑绝品”绿水晶”晶冻而言。

2013-09-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