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至三号简介

合集下载

中国航天登月历程简单介绍

中国航天登月历程简单介绍

中国航天登月历程简单介绍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航天事业便开始了艰苦卓越的征程。

在这漫长的历程中,中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和成就,其中包括成功进行了多次航天器的月球探测任务。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航天登月的历程。

第一次月球探测任务是在2007年进行的。

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一颗月球探测卫星,成功地实施了绕月飞行和月球绕地飞行的任务。

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次月球探测任务,标志着中国航天登月的开端。

接下来的一次重要的月球探测任务是在2010年进行的。

嫦娥二号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一颗月球探测卫星,成功实施了着陆器和巡视器分离、月面软着陆、月面巡视等任务。

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和执行,进一步巩固了中国航天登月的技术实力和经验。

随后的一次里程碑式的月球探测任务是在2013年进行的。

嫦娥三号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一颗月球探测卫星,成功实施了着陆器和巡视器分离、月面软着陆、月面巡视及月面巡视器自主运行等任务。

嫦娥三号的成功登月,使得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能够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

在2018年,中国航天又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月球探测任务。

嫦娥四号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一颗月球探测卫星,成功实施了着陆器和巡视器分离、月面软着陆、月面巡视及月面巡视器自主运行等任务。

嫦娥四号的成功登月,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背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除了嫦娥系列的月球探测任务,中国航天还有其他重要的航天登月计划。

例如,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在研制嫦娥五号任务,该任务计划于2020年实施,将实现月球采样返回的目标。

这将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次新突破,也将为未来的航天登月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航天登月的历程。

从第一次嫦娥一号的月球绕飞,到嫦娥二号的月面巡视,再到嫦娥三号的月面软着陆,以及嫦娥四号的月背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中国航天在月球探测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体现了中国航天的科技实力,也为人类探索月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

中国探月工程的故事

中国探月工程的故事

中国探月工程的故事
中国探月工程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工程,旨在探索月球、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和实现人类登月等目标。

自2004年国家正式批准探月计划以来,已经完成了多次成功的月球探测任务。

其中,嫦娥一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第一颗卫星,它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
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

嫦娥一号通过微波测距完成了中国首次对月球的精确测绘,绘制出了第一张月球表面的三维地图。

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的升级版,它于2010年10月1日成功发射,并完成了更高
精度的月球探测任务。

嫦娥二号还成功飞越了月球轨道,对月球以外的天体进行了探测。

嫦娥三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第三个任务,它于2012年12月13日成功着陆在月球虹湾地区。

嫦娥三号搭载的月球车“玉兔”在月球表面进行了巡视勘察,并传回了大量数据和照片。

嫦娥四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第四个任务,它于2018年12月8日成功发射,并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

嫦娥四号搭载的月球车“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进行了巡视勘察,并发现了月球背面的新物质和新现象。

除此之外,中国探月工程还有其他的任务和计划,例如未来将进行的采样返回任务、小行星探测任务等。

这些任务将不断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做出贡献。

中国探月过程的发展史资料

中国探月过程的发展史资料

中国探月过程的发展史资料中国探月过程的发展史资料自从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以来,探索月球的热情就一直存在。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也一直在努力探索太空。

本文将介绍中国探月过程的发展史资料。

2003年,中国开始了自己的月球探测计划。

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

嫦娥一号的主要任务是对月球表面进行测绘和拍摄,为后续的探测任务提供数据支持。

嫦娥一号在月球轨道上工作了16个月,期间进行了多次轨道修正和科学实验。

2010年,嫦娥二号成功发射。

嫦娥二号是中国第一次进行月球软着陆的探测器,其主要任务是对月球表面进行高分辨率拍摄和采集样品。

嫦娥二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表面,采集了多个样品,并且对月球表面进行了详细的拍摄和测绘。

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发射。

嫦娥三号是中国第一次进行月球巡视和巡视器软着陆的探测器,其主要任务是对月球表面进行全面的巡视和采集样品。

嫦娥三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表面,并且将“玉兔”号巡视器成功送入月球表面进行巡视任务。

嫦娥三号和“玉兔”号巡视器在月球上工作了14个月,期间进行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巡视任务。

2018年,嫦娥四号成功发射。

嫦娥四号是中国第一次进行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其主要任务是对月球背面进行高分辨率拍摄和采集样品。

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且将“玉兔二号”巡视器成功送入月球表面进行巡视任务。

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巡视器在月球上工作了20个月,期间进行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巡视任务。

202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五号探测器。

嫦娥五号是中国第一次进行月球采样返回任务的探测器,其主要任务是在月球表面采集样品并返回地球。

嫦娥五号分为轨道器、着陆器、上升器和返回器四个部分,分别完成不同的任务。

2020年12月1日,“嫦五”探测器着陆在月球上,成功采集了2公斤左右的月壤样品,并于2020年12月17日返回地球。

总体来说,中国探月过程的发展经历了多次的发射和实验。

每一次探测任务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成果,为人类深入了解月球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嫦娥航天器的故事

嫦娥航天器的故事

嫦娥航天器的故事自从人类步入航天时代以来,太空探索一直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目标。

而中国的嫦娥航天器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嫦娥航天器的故事。

嫦娥航天器由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研制并成功发射。

首次发射是在2007年,命名为嫦娥一号。

它是中国首个月球探测器,目标是实施月球绕月飞行和返回任务,这标志着中国探索月球的第一步。

嫦娥一号由着陆器和巡视器两部分组成。

着陆器顺利着陆在月球表面并展开工作,成功地传回了月球表面的影像和数据。

而巡视器则继续巡视月球表面,并进行一系列科学实验。

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引发了全国和世界范围内的热烈反响,为中国航天事业赢得了巨大的荣誉。

在嫦娥一号的成功基础上,中国国家航天局于2010年发射了嫦娥二号。

嫦娥二号是在嫦娥一号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改进。

它不仅在继续着陆器和巡视器的任务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还展开了更多的科学实验,收集了更多有关月球地质和环境的重要信息。

嫦娥航天器的下一个里程碑是嫦娥三号的发射。

嫦娥三号于2013年发射,并成功在月球表面实施了软着陆。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近四十年后月球再次实现软着陆,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重大突破。

嫦娥三号使得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在月球上软着陆的国家。

最近的一次嫦娥航天器任务是嫦娥四号的发射,它于2018年成功进入轨道并于2019年1月实现了历史性的月球背面软着陆。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成功释放了一辆供应车和着陆器,展开了一系列科学实验,收集了大量珍贵的数据。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成功实施软着陆任务,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在太空探索领域的领先地位。

嫦娥航天器的故事既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历程,也是人类对于探索太空的勇气和决心的展示。

通过嫦娥航天器的发射和任务,中国展示了其在航天科技领域的成就,并为世界提供了更多了解月球的数据和研究成果。

这些嫦娥航天器的故事,让我们对于未来更加充满希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更多关于嫦娥航天器的壮举和更多令人振奋的航天探索故事的发生。

嫦娥工程 空间探索

嫦娥工程 空间探索

嫦娥工程空间探索1、嫦娥一号探测器(探月工程一期)2007年10月24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一号并成功发射;2008年11月12日,发布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嫦娥二号探测器(探月工程二期)2010年10月1日,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二号并成功发射;2010年10月6日,嫦娥二号被月球捕获,进入环月轨道,10月27日至29日,嫦娥二号卫星完成对月球虹湾局部区域高分辨率成像拍照,嫦娥二号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之后,嫦娥二号卫星飞离月球,成功绕飞拉格朗日L2点,进入转移轨道飞行;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与国际编号为4179的图塔蒂斯小行星由远及近“擦肩而过”,最近交会距离不到1公里,首次实现了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成为我国第一个行星际探测器;2014年年中,嫦娥二号已飞至1亿公里以外,对我国深空探测能力进行了验证。

3、嫦娥三号探测器(探月工程二期)2013年12 月2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三号并成功发射。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虹湾地区,这是我国航天器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

12月15日,“玉兔”号月球车与着陆器分离,开始月面巡视勘察。

4、嫦娥四号探测器(探月工程二期)2018年5月21日,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搭载嫦娥四号任务“鹊桥”中继星并成功发射。

2018年12月8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载嫦娥四号并成功发射。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软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鹊桥”中继星还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与玉兔二号完成两器互拍工作。

嫦娥四号是人类第一个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

5、嫦娥五号探测器(探月工程三期)2014年10月24日,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从地球出发,成功绕月后,11月1日,返回器以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地球大气层,安全精确着陆,为嫦娥五号任务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

关于中国探索月球的太空故事

关于中国探索月球的太空故事

关于中国探索月球的太空故事
中国的探月工程,又称“嫦娥工程”,是中国启动的第一个探月工程。

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探月工程的故事:
1. 嫦娥一号:中国的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于 2007 年 10 月 24 日发射升空,成功进入月球轨道并传回了月球表面的图像。

2. 嫦娥二号:嫦娥一号的备份星,于 2010 年 10 月 1 日发射升空,进一步探测了月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和矿产资源。

3. 嫦娥三号:中国的第一艘月球着陆器,于 2013 年 12 月 2 日发射升空,并于 12 月 14 日成功着陆在月球表面的虹湾区。

嫦娥三号搭载了玉兔号月球车,进行了一系列月球表面的科学探测和实验。

4. 嫦娥四号:嫦娥三号的备份星,于 2018 年 12 月 8 日发射升空,并于 2019 年 1 月 3 日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

嫦娥四号实现了人
类首次月球背面着陆,开展了一系列月球背面的科学探测和实验。

这些探月任务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探月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进展,也为人类深入了解月球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数据和资料。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月球车征名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2013-09-24 15:17我要分享36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人类发展的永恒动力,对茫茫宇宙的探测是人类拓展生存空间的必由之路。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环绕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其独特的空间位置和潜在资源,成为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起点和基础。

中国探月工程按照“探”、“登”、“驻”开展规划论证,国务院于2004年初正式批准立项,并纳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列为全国重大专项工程,2020年前分“绕、落、回”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一、“嫦娥一号”任务2007年10月24日,探月一期工程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CE-1),实现了对月球全球性与综合性环绕探测,标志着我国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嫦娥一号”奔月示意图工程目标:1.研制和发射月球探测卫星;2.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3.开展月球科学探测;4.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5.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验证技术,积累经验。

科学目标:1.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2.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3.探测月壤特性;4.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嫦娥一号”卫星搭载了八种有效载荷,在月面200千米的环月轨道开展探测。

嫦娥一号调相轨道奔月嫦娥一号3次近月制动嫦娥一号200千米极轨圆轨道“嫦娥一号”任务的科学成果:二、“嫦娥二号”任务2010年10月1日,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CE-2)成功发射,为落月探测验证了部分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011年6月9日,嫦娥二号从月球轨道奔向日地拉格朗日L2点。

2011年8月25日,进入L2点环绕轨道,开展了为期10个月的科学探测。

获得了地球远磁尾离子能谱、太阳耀斑爆发和宇宙伽马爆的科学数据。

2012年6月1日,嫦娥二号脱离L2点轨道,经过195天飞行,实现与图塔蒂斯小行星交会。

三、“嫦娥三号”任务2008年2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探月工程二期立项。

嫦娥一号至三号简介

嫦娥一号至三号简介

嫦娥一号至嫦娥三号资料简介嫦娥一号简介“嫦娥一号”(Chang’E1)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任务“嫦娥”命名。

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嫦娥一号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嫦娥一号”的探月过程:1.升空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直冲云霄,奔向遥远的月球,成功地进入环绕地球的预定轨道(即16小时轨道)。

2.环绕地球运行(1)第一次变轨。

25日17时5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按照预定计划,向在太空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出变轨指令,对其实施远地点变轨。

指令发出130秒后,卫星近地点高度由约200公里抬高到约600公里,变轨圆满成功。

这次变轨表明,“嫦娥一号”卫星推进系统工作正常,也为随后进行的3次近地点变轨奠定了基础。

这次变轨是“嫦娥一号”卫星在约16小时周期的大椭圆轨道上运行一圈半后,在第二个远地点时实施的。

(2)第二次变轨。

26日17时3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嫦娥一号”卫星发出指令,开始实施第二次变轨。

这是卫星的第一次近地点变轨。

11分钟后,远望三号测量船传来消息,卫星变轨成功。

变轨前,北京飞控中心对轨道参数及控制参数进行了精确计算,随后向在太空飞行了3圈处于近地点的“嫦娥一号”卫星发送了高精度控制指令,卫星主发动机准时点火,使卫星进入24小时周期椭圆轨道,远地点高度由5万多公里提高到7万多公里。

这次变轨为卫星在预定时间到达设计的地月转移入口点创造了条件。

(3)第三次变轨。

29日18时01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变轨,这也是卫星入轨后的第二次近地点变轨。

中国登月知识点总结

中国登月知识点总结

中国登月知识点总结中国的登月计划始于2004年,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了“三步走”月球探测工程的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在2036年前后将人类登上月球的使命。

中国的登月探测项目包括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和嫦娥五号等多项探测任务,成功地完成了一系列的实践任务,为中国的登月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嫦娥一号嫦娥一号是中国首次的月球探测任务,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是中国首次绕月飞行的探测器。

嫦娥一号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为后续的月球探测任务做准备工作。

嫦娥一号在太空中飞行了16天,成功地执行了预定的所有任务,并通过拍摄月面图像和收集月球数据等方式取得了丰硕的科学成果。

嫦娥二号嫦娥二号是中国第二次月球探测任务,于2010年10月1日成功发射,主要任务是对月球进行高分辨率的遥感观测和地形测绘,为后续的月球探测任务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

嫦娥二号执行了30天的任务,成功地完成了月球表面巡视和月球地形测绘的工作,为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嫦娥三号嫦娥三号是中国首次的月球软着陆探测任务,于2013年12月2日成功发射,主要任务是实现月球探测器的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同时进行月球表面巡视和科学实验。

嫦娥三号历时30天,成功地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在月面上留下了中国的国旗和探测器的车辙,取得了重要的科学成果。

嫦娥四号嫦娥四号是中国的第一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任务,于2018年12月8日成功发射,主要任务是实现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同时进行月球表面巡视和科学实验。

嫦娥四号历时27天,成功地实现了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收集了大量的月球背面的科学数据,为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取得了重大的科学成果。

嫦娥五号嫦娥五号是中国的首次月球样品返回任务,于2020年11月24日成功发射,主要任务是实现月球自动试样的采集、装箱、起飞、自动交会对接、样品装提取、试样存储、航天器返回逃逸等一系列的任务,最终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为月球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样本。

中国探月工程知识总结

中国探月工程知识总结

中国探月工程知识总结自古以来,月亮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神秘而诗意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在探索月球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本文将对中国探月工程进行知识总结,带领大家了解这项壮丽的科技事业。

一、中国探月工程概述中国探月工程,全称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自主研发和实施的月球探测项目。

该工程旨在了解月球的地质构造、表面物质成分、空间环境等方面的信息,为人类和平利用月球资源奠定基础。

二、探月工程发展阶段1.“嫦娥一号”:2007年,我国成功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实现了绕月飞行、月球软着陆、月球车巡视等任务。

2.“嫦娥二号”:2010年,发射“嫦娥二号”,对月球表面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探测,获得了大量高精度数据。

3.“嫦娥三号”:2013年,成功发射“嫦娥三号”,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并释放月球车“玉兔号”,开展月球表面巡视探测。

4.“嫦娥五号”:预计2020年左右,将实施“嫦娥五号”任务,实现月球样品返回。

三、探月工程成果1.首次获得月球表面三维影像,为月球地质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2.发现月球表面多种矿物和岩石类型,为月球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3.揭示月球表面形貌、物质成分、地质构造等方面的奥秘,丰富了人类对月球的认知。

4.提高了我国航天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后续深空探测奠定了基础。

四、探月工程未来展望我国探月工程将继续按照“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进一步开展月球探测。

未来任务将包括月球极区探测、月球背面探测、月球样品返回等,为人类了解月球、利用月球资源作出更大贡献。

总结:中国探月工程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我国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

嫦娥系列飞船发展历程

嫦娥系列飞船发展历程

嫦娥系列飞船发展历程嫦娥系列飞船是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研发的一套探测月球的航天器。

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2007年,当时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是中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于2007年10月发射升空。

它搭载有一台高分辨率成像相机、一台显示中子和γ射线的光谱仪以及一台高分辨率的雷达遥感仪。

嫦娥一号成功地绕月飞行了一个月,期间拍摄了大量月球表面的高分辨率图像。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完成月球探测任务的国家。

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发射升空,是嫦娥系列的第二个航天器。

它旨在进一步探测月球并进行着陆实验。

嫦娥二号搭载了一台多光谱相机、一个激光高度仪和一台绕月环绕仪。

该任务实现了人造卫星对月球背面的着陆,成功地将一个月球车放置在月球表面,开启了中国空间科学探索的新篇章。

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发射升空,是嫦娥系列的第三个航天器。

它是中国首次进行月球探测的重要一步,也是该系列航天器的里程碑之作。

嫦娥三号搭载了一台全景相机、一台进月显影相机,以及一台地形摄影机。

此外,还携带了一次月球切割探测器的着陆和随后的探测工作。

成功的月面着陆任务完成了中国航天器历史上的首次探测器着陆,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强大实力。

嫦娥四号是该系列的第四个航天器,于2019年1月发射升空。

这次任务着重于对月球背面的探测。

嫦娥四号携带了一台低频射电计、一台全球导航定位仪和一台气象仪器。

这次任务实现了人类史上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的着陆和探测,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重要突破。

未来,中国计划继续发展嫦娥系列航天器,并计划在2023年发射嫦娥五号,实现月球样品带回任务,这将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重大里程碑。

总的来说,嫦娥系列飞船的发展历程证明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强大实力和追求创新的精神。

通过嫦娥系列的探测任务,中国正在积极发掘月球的奥秘,并致力于丰富人类关于宇宙的认识。

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嫦娥系列飞船在探索太空的道路上取得更多突破。

中国探月工程史

中国探月工程史

中国探月工程史自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就开始了自己的探月之旅。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中国探月工程在不断发展壮大,迈向了国际舞台。

下面将为大家概述中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

一、嫦娥一号:成功的第一步2007年10月24日,中国首次探月任务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嫦娥一号是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将人造卫星送入月球轨道的国家。

嫦娥一号的主要目标是进行月球绕飞和拍摄月面影像,为后续的探测任务提供数据支持。

二、嫦娥二号:实现着陆探测2010年10月1日,中国的嫦娥二号成功发射。

这次任务的重点是在嫦娥一号的基础上,实现着陆探测。

嫦娥二号携带了月球车“玉兔”,成功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并成功展开探测设备。

这是中国首次实现月球着陆和月面巡视任务,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三、嫦娥三号:成功落地2013年12月2日,中国发射嫦娥三号,成功实现了月球的软着陆。

嫦娥三号任务的重点是在嫦娥二号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月球表面巡视和探测工作。

嫦娥三号携带的月球车“玉兔”成功行驶并展开了各种科学探测工作,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图像。

四、嫦娥四号:首次登陆月球背面2018年12月8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壮举。

嫦娥四号携带的探测器和巡视车成功落地,展开了一系列科学探测和实验。

这次任务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进入了新的阶段,为未来的月球探测奠定了基础。

五、嫦娥五号:成功采样返回2020年11月24日,中国嫦娥五号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嫦娥五号携带着月球样品返回舱,在月球上进行了采样工作,并成功返回地球。

这是世界上自1976年以来,第一次有国家成功地从月球上获取到样品并带回地球。

六、中国探月工程的未来展望中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探月工程,计划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等探测器,进一步深入探索月球,开展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嫦娥一号到五号知识点总结

嫦娥一号到五号知识点总结

嫦娥一号到五号知识点总结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颗探月卫星,成功发射于2007年10月24日。

作为中国探月规划的第一步,嫦娥一号开启了中国航天史上的新篇章。

随后,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和嫦娥五号相继发射,为我们揭开了月球的玄妙面纱。

本文将对嫦娥一号到五号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

嫦娥一号是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月球轨道探测和数据传输。

嫦娥一号搭载了绕月探测器、撤退级和上升级,发射成功后进入近月点轨道,完成了环月飞行任务。

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后第三个登月国家。

嫦娥二号是中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于2010年10月发射。

嫦娥二号也完成了环月飞行任务,并在进入绕月轨道后成功拍摄了奇特的月球背面影像。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对月球背面进行了近距离拍摄,这些影像为我们了解月球的地质构造和天文学特征提供了重要信息。

嫦娥三号是中国第三颗月球探测卫星,于2013年12月发射。

嫦娥三号成功实现了着陆器软着陆,并将“玉兔”月球车成功移出着陆器,进行了月面巡视和探测任务。

月球车“玉兔”在月面自由行驶,采集了大量的月表数据,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月球的物理特性和地质构造提供了重要线索。

嫦娥四号是中国第四颗月球探测卫星,于2018年12月发射。

嫦娥四号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

它携带了巡视器和着陆器,并在月球背面进行了巡视和科学试验。

嫦娥四号的任务是对月球背面的地质构造和环境特征进行详尽探究,同时也为将来人类月球基地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数据。

嫦娥五号是中国第五颗月球探测卫星,估计于2020年底发射。

嫦娥五号将进行采样返回任务,这将是人类自从1976年苏联“月球20号”任务以来的首次月球样品返回。

这将是中国航天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地球和月球的起源以及宇宙进化提供了珍贵的样本。

嫦娥一号到五号的发射和任务取得了举世瞩目标成就,彰显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崛起。

这些探月任务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数据,也为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积累了珍贵阅历。

中国探月工程事例-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中国探月工程事例-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中国探月工程事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探月工程是中国国家航天局主导的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科研项目。

自2007年启动以来,中国探月工程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和成就,吸引了全球的瞩目。

该工程的概述部分将介绍该项目的背景、目标和重要意义。

中国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发射并成功着陆月球探测器,实现人类对月球的更深入地探索。

这一工程的推出背后有着多年来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的支持。

中国航天技术的飞跃发展以及国家航天计划的扩大,为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探月工程的目标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月球表面地质环境的全面调查和研究,以更好地了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其次是通过对月球表面的采样和分析,探寻月球上的水资源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最后是为未来中国载人登月任务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先期准备。

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里程碑事件令人瞩目。

2013年,中国成功实现了无人月球车“玉兔号”在月球表面的软着陆,并成功展开科学探测任务。

随后的2019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四号”探测器,并在同年成功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着陆。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着陆并开展科学探测活动,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对于中国航天事业以及全球的探索科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声誉,也为人类对宇宙深度探索的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同时,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也为未来的探索任务和航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综上所述,中国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事业中的一项重要项目,其背景、目标以及取得的重要里程碑事件使其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不仅提升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国际声誉,也为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中国探月工程的成果,为人类对月球及宇宙的认知做出新的突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布局进行说明。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资料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资料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资料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资料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俗称月球车)共同组成。

与嫦娥一号、二号不同,嫦娥三号不再称为卫星,而是称作“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月面巡视器(后者也被称为月球车)。

2013年11月26日嫦娥三号月球车得名“玉兔”在我国首辆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中,近65万网民投票“玉兔”号。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重近3.8吨。

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后,“玉兔”号将驶离着陆器进行为期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行就位探测。

按照计划,将于12月中旬择机在月球虹湾地区实现软着陆,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地球等离子体层探测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等科学探测任务。

2017前后将开展探月工程第三期任务,主要是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并采样返回。

“人类探月一般遵循“探”“登”“驻”三大步。

中国探月工程将第一大步“探月”细分为三期——即“绕”“落”“回”三小步。

绕月探测工程,由嫦娥一号卫星承担。

“绕月”任务圆满完成后,进入探月工程二期“落月”阶段,“落月”主任务由嫦娥三号承担。

嫦娥二号由嫦娥一号“备份星”转为嫦娥三号“先导星”。

嫦娥三号是中国首个在地球以外天体实施软着陆的航天器,将实现探月工程二期“落”的工程目标。

与嫦娥一号、二号相比,嫦娥三号探测器的技术跨度大、设计约束多,结构也更为复杂,主要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两大部分,其中巡视器,俗称月球车,由9个分系统组成;而着陆器是为了实现月面软着陆专门量身定做的新型航天平台,具有11个分系统。

嫦娥三号探测器由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经发射段、地月转移段、环月段和动力下降段等过程,飞行大约14天的时间,将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虹湾地区;之后,着陆器释放巡视器;两器分离后,各自独立开展月面探测工作。

与以往航天器相比,嫦娥三号最大的特点就是首次在地球以外天体执行软着陆及月面巡视勘察任务,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第一。

“嫦娥”系列探月卫星

“嫦娥”系列探月卫星

科学视点TOPICS嫦娥一号“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嫦娥二号嫦娥二号是我国第二颗探月卫星、第二颗人造太阳系小行星,也是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是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卫星的备份星,沿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2020.04期嫦娥三号探测器是我国嫦娥工程二期中的一个探测器,是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

由月球软着陆探测器(简称着陆器)和月面巡视探测器(简称巡视器,又称玉兔号月球车)组成。

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当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着陆器巡视器分离,并陆续开展了“观天、看地、测月”的科学探测和其它预定任务,取得一定成果。

2016年8月4日,嫦娥三号正式退役。

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软着陆以来,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创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长纪录。

其拍摄的月面照片不久前首次公布。

据悉,这些照片是人类时隔40多年首获最清晰月面照片,其中包含大量科学信息,照片和数据向全球免费开放共享。

嫦娥四号嫦娥四号卫星,是嫦娥绕月探月工程计划中嫦娥系列的第四颗人造绕月探月卫星,主要任务是接着嫦娥三号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嫦娥四号的结构基本不变,仍分为着陆器和巡视器两部分,但这次着陆点选在月球背面,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嫦娥四号也进行了针对性改进。

2018年12月8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月球车征名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2013-09-24 15:17我要分享36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人类发展的永恒动力,对茫茫宇宙的探测是人类拓展生存空间的必由之路。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环绕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其独特的空间位置和潜在资源,成为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起点和基础。

中国探月工程按照“探”、“登”、“驻”开展规划论证,国务院于2004年初正式批准立项,并纳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列为全国重大专项工程,2020年前分“绕、落、回”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一、“嫦娥一号”任务2007年10月24日,探月一期工程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CE-1),实现了对月球全球性与综合性环绕探测,标志着我国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嫦娥一号”奔月示意图工程目标:1.研制和发射月球探测卫星;2.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3.开展月球科学探测;4.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5.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验证技术,积累经验。

科学目标:1.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2.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3.探测月壤特性;4.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嫦娥一号”卫星搭载了八种有效载荷,在月面200千米的环月轨道开展探测。

嫦娥一号调相轨道奔月嫦娥一号3次近月制动嫦娥一号200千米极轨圆轨道“嫦娥一号”任务的科学成果:二、“嫦娥二号”任务2010年10月1日,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CE-2)成功发射,为落月探测验证了部分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011年6月9日,嫦娥二号从月球轨道奔向日地拉格朗日L2点。

2011年8月25日,进入L2点环绕轨道,开展了为期10个月的科学探测。

获得了地球远磁尾离子能谱、太阳耀斑爆发和宇宙伽马爆的科学数据。

2012年6月1日,嫦娥二号脱离L2点轨道,经过195天飞行,实现与图塔蒂斯小行星交会。

三、“嫦娥三号”任务2008年2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探月工程二期立项。

嫦娥工程的发展历程

嫦娥工程的发展历程

嫦娥工程的发展历程嫦娥工程的发展历程嫦娥工程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CASC)于2004年启动的一个月球探测计划,旨在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软着陆、巡视和返回。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计划已经成为中国深空探测的代表性项目之一。

一、探月一号2007年10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探月一号。

该探测器由三个部分组成:轨道器、着陆器和巡视器。

其中,轨道器负责绕月运行并传输数据,着陆器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软着陆,并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巡视器则成功完成了对月球表面的摄影和勘测任务。

二、嫦娥一号2007年12月1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

该任务是中国首次向太空发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器,并且也是第一个以“嫦娥”命名的航天项目。

该卫星主要由轨道器和巡视器两部分组成,其任务是对地球进行高分辨率遥感观测和科学研究。

三、嫦娥二号2010年10月1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二号。

该任务是中国首次实现月球环绕器和着陆器一起发射,并且也是中国第一次向月球送回样品。

嫦娥二号着陆器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开展了多项科学实验,并且还成功将样品送回地球供科学家研究。

四、嫦娥三号2013年12月2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

该任务是中国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巡视车探测的同时进行,并且也是中国第一次在月球上设置了一个中继卫星。

嫦娥三号巡视车成功驶入月面并开展了多项科学实验,轨道器和中继卫星则为巡视车提供了通信和数据传输支持。

五、嫦娥四号2018年12月8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四号。

该任务是人类历史上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并且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月球背面开展科学研究的探测器。

该任务由着陆器和巡视车两部分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对月球背面进行科学探测和勘测。

六、嫦娥五号2020年11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五号。

该任务是中国首次实现月球采样返回,并且也是人类历史上首个近45年内从月球上取回的样品。

该任务由轨道器、着陆器和返回器三部分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在月球表面采集土壤样品,并将其带回地球进行科学研究。

中国探月工程简要介绍

中国探月工程简要介绍

中国探月工程简要介绍中国探月工程,又称“嫦娥工程”。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2011离开拉郎日点L2点后,向深空进发现今仍在前进,意在对深空通信系统进行测试。

2013年9月19日,探月工程进行了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

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

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中国探月工程,标志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

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2014年12月2日表示,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返回器安全着陆在预定着陆点,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探月工程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

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6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

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6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勘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嫦娥一号至嫦娥三号资料简介
嫦娥一号简介
“嫦娥一号”(Chang’E1)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任务“嫦娥”命名。

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嫦娥一号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嫦娥一号”的探月过程:
1.升空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直冲云霄,奔向遥远的月球,成功地进入环绕地球的预定轨道(即16小时轨道)。

2.环绕地球运行
(1)第一次变轨。

25日17时5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按照预定计划,向在太空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出变轨指令,对其实施远地点变轨。

指令发出130秒后,卫星近地点高度由约200公里抬高到约600公里,变轨圆满成功。

这次变轨表明,“嫦娥一号”卫星推进系统工作正常,也为随后进行的3次近地点变轨奠定了基础。

这次变轨是“嫦娥一号”卫星在约16小时周期的大椭圆轨道上运行一圈半后,在第二个远地点时实施的。

(2)第二次变轨。

26日17时3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嫦娥一号”卫星发出指令,开始实施第二次变轨。

这是卫星的第一次近地点变轨。

11分钟后,远望三号测量船传来消息,卫星变轨成功。

变轨前,北京飞控中心对轨道参数及控制参数进行了精确计算,随后向在太空飞行了3圈处于近地点的“嫦娥一号”卫星发送了高精度控制指令,卫星主发动机准时点火,使卫星进入24小时周期椭圆轨道,远地点高度由5万多公里提高到7万多公里。

这次变轨为卫星在预定时间到达设计的地月转移入口点创造了条件。

(3)第三次变轨。

29日18时01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变轨,这也是卫星入轨后的第二次近地点变轨。

“嫦娥一号”卫星在24小时轨道飞行第3
圈时,远望三号测量船在近地点顺利发现目标,把相关数据传送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时把有关指令发至“嫦娥一号”卫星。

实行这次近地点变轨后,卫星由24小时周期轨道进入48小时周期椭圆轨道,远地点高度将由7万多公里提高到12万多公里。

“嫦娥一号”卫星进入48小时周期轨道后,先后开启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和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进行数据采集和环境探测。

3.实现绕地、月转移
31日17时15分,“嫦娥一号”卫星接到指令,发动机工作784秒后,正常关机。

17时28分“嫦娥一号”在48小时周期轨道上运行1圈后,成功实施第三次近地点变轨,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飞向月球。

这也是卫星入轨后的第四次变轨。

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后,“嫦娥一号”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只进行了一次中途修正,就直飞月球捕获点。

4.环绕月球运行
(1)第一次制动。

11月5日11时37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一次近月制动,顺利完成第一次“太空刹车”动作,月球捕获卫星,卫星成功进入12小时绕月椭圆轨道。

这次制动的目的是,降低“嫦娥一号”卫星的飞行速度,以防逃逸月球。

(2)第二次制动。

11月6日11时3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二次近月制动,卫星顺利进入周期为3.5小时的环月小椭圆轨道。

第二次近月制动主要目的是使“嫦娥一号”进一步降低飞行速度,使其进入“过渡”轨道,从而为卫星最终进入工作轨道做准备。

(3)第三次制动。

11月7日8时24分,“嫦娥一号”卫星主发动机点火,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

8时35分,“嫦娥一号”卫星主发动机关机,第三次近月制动结束。

“嫦娥一号”卫星从近月点高度212公里、远月点高度8617公里的椭圆轨道,成功调整到周期127分钟、高度200公里的极月圆圆形轨道,从而正式进入科学探测的工作轨道。

至此,“嫦娥一号”经过长途跋涉,耗时13天14小时30分钟终于成为月球的一颗“人造卫星”。

嫦娥二号简介
嫦娥二号是中国的第二颗绕月人造卫星。

它是建基於探月工程一期的嫦娥一号备份星进行技术改进,作为二期工程的先导星,且命名为嫦娥二号。

嫦娥二号主要是用作试验、验证部分新技术和新设备,降低往后工程的风险,同时深化月球科学探测。

嫦娥二号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发射,嫦娥二号任务迄今共投入9亿元人民币。

嫦娥二号任务相比嫦娥一号任务,实现以下六个方面的技术创新与突破:
* 运载火箭直接将卫星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
* 试验X频段深空测控技术,初步验证深空测控体制
* 验证100公里月球轨道捕获技术
* 验证100公里×15公里轨道机动与快速测定轨技术
* 试验全新的着陆相机,数据传输能力大幅提高
* 对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试验
卫星进入月球100公里圆形工作轨道之后,进行轨道调姿,将对月面虹湾地区进行15公里高度,精度优于10米分辨率的拍摄,以便为嫦娥三号月球着陆器于2013年左右登陆月球做准备。

嫦娥三号简介
嫦娥三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

12月10日成功降轨。

12月15日晚,正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测工作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进行互成像实验,“两器”顺利互拍,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2月2日1时30分,担负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的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展开奔月之旅。

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重近3.8吨。

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后,“玉兔”号将驶离着陆器进行为期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行就位探测。

此前,月球车全球征名,短短十天,64万网友选择了“玉兔”。

如今,“嫦娥”再次
奔月,怀揣“玉兔”、怀揣亿万中国人的飞天梦,展示中国力量,书写中国传奇。

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

按照任务安排,承担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改进型运载火箭把嫦娥三号送入近地点210公里、远地点约36.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探测器在轨飞行约5天,近月制动被月球捕获,进入100公里的环月圆轨道。

运行约4天后,变轨进入15公里乘以100公里的椭圆轨道;再运行约4天后,从高度约15公里的近月点开始动力下降。

着陆后,探测器择机释放月球车,着陆器开展就位探测,月球车开展巡视勘察。

嫦娥三号任务的七大看点:第一,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

目前,全世界仅有美国、苏联成功实施了13次无人月球表面软着陆。

如果嫦娥三号成功落月,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3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第二,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巡视探测。

全世界只有美国实现了载人登月。

苏联开展了2次月面无人巡视探测任务。

如果月球车“玉兔”号在月面“走起来”,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2个实施无人月球巡视探测的国家;第三,首次实现对月球探测器的遥操作。

“玉兔”号月面巡视探测采用自主加地面控制相结合的方式。

一方面地面根据环境参数对“玉兔”进行任务规划,而巡视器自主完成局部规划、避障并具备安全监测、应急保护的能力;第四,首次研制我国大型深空站,初步建成覆盖行星际的深空测控通信网。

掌握了大口径高效率天线关键技术,实现了高精度、快速测定轨和月面定位目标;第五,首次在月面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探测。

嫦娥三号的着陆器和巡视器将分别搭载4台科学载荷,用于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地月空间和月表环境探测与月基光学天文观测;第六,首次在我国航天器上采用同位素热源和两相流体回路技术,确保探测器在极端温度环境下的月面生存;第七,首次研制建设一系列高水平特种试验设施,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先进试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