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案)教材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编排了《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四篇课文。
安排本单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自觉运用到阅读实践中,进一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题材各不相同。
《搭石》描写了一幅幅与搭石有关的乡村画面,呈现出淳朴美好的乡情和风俗;《将相和》讲述战国时期廉颇、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由“不和”到“和”的过程;《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通过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多种事物的运动速度;《冀中的地道战》介绍冀中军民如何利用地道战粉碎敌人的“大扫荡”。
二、语文要素1.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搭石》作为本单元开篇,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时集中注意力的阅读习惯,学习不回读的阅读方法,这是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的基础和起点;《将相和》一文鼓励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尽量连词成句地读文章;《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引导学生结合文章段落特点,抓住关键语句迅速把握课文内容;《冀中的地道战》主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做积极的阅读者,并且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2.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本单元习作重在引导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把人物的特点写清楚。
教材以“漫画”为话题,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要素分解分类内容/ 人文主题语文要素课文5 搭石(心想他人无私奉献)集中注意力读,不回读6 将相和(以国为重品格高尚知错就改精神可嘉)扩大视域,连词成句读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探抓住关键语句,迅速把握课文内容索自然奥秘)8 冀中的地道战(无穷无尽的智慧顽强的斗争精神)带着问题读,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习作“漫画”老师抓住人物特点,用一两件具体事例描写自己的老师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提高阅读的方法教法建议1. 引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1. 理解题意,确定正确的解题思路。
2. 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进行计算。
# (二)教学难点1. 能从实际问题中准确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
2. 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数量关系,能够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推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场景图片(如购物、分东西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在这些场景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呢?”2. 引出课题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解决问题。
# (二)讲授新课1. 呈现例题例如:小明有12颗糖果,小红的糖果比小明多5颗,小红有多少颗糖果?2. 题目解析明确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小明有12颗糖果,小红的糖果比小明多5颗。
然后,分析问题:要求小红有多少颗糖果,因为小红的糖果数比小明多,所以要用加法来计算。
得出算式:12 + 5 = 17(颗)。
3. 归纳解题步骤第一步:读题,理解题意,找出已知信息和问题。
第二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是用加法、减法、乘法还是除法)。
第三步:列出算式并计算。
第四步:检查答案是否合理。
# (三)巩固练习1. 基础练习给出一些类似例题的简单题目,如:小丽有8朵花,小花比小丽少3朵,小花有几朵花?让学生按照解题步骤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2. 提高练习例如:学校图书馆有故事书30本,科技书的数量是故事书的2倍,两种书一共有多少本?引导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先求出科技书的数量(30×2 = 60本),再求两种书的总数(30 + 60 = 90本)。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优秀9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优秀9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课本第39-40 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创设的情景,体会用正确的方法收集数据很重要。
2、初步学习收集数据,会用划“正”字等方法进行数据记录。
3、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统计数据。
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类计数、描述和分析等统计过程。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会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统计是有趣的和有用的。
培养初步统计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会用划“正”字等方法进行记录,整理数据并填写统计表。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小调查:[小轿车、公交车和卡车]师:今天要学习的本领,在生活中十分有用处。
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请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这三种车分别出现了几辆。
(媒体播放)交流汇报记录的方法及数据。
小结:像我们刚才这样将出现的物品分类进行记录、整理数量的过程,就叫做统计。
二、感悟统计学习新知1、介绍“正”字记录法。
2、介绍竖杠记录法。
比较看一看这两种方法的相同点。
2、学习“正字记录法”小丁丁他们班正好在统计女生最喜欢的水果,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观看视频教学)3、尝试记录第一个小调查用正字记录法再来统计一次。
交流反馈。
引出统计表格。
(出示表格)车辆出现的情况统计表种类辆数(辆)小轿车10公交车8卡车11师:像这样把记录的结果用数来表示,整理在一张表中,就叫统计表。
出示课题:统计表初步。
4、尝试填写统计表师:小朋友们已经会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了。
小丁丁的班级也完成了一项小调查(出示记录)。
请你们帮他把数据整理填在统计表中。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P40/2.)最喜欢的水果情况统计表师:知道哪种水果最受小朋友欢迎?师: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能不能再提些数学相关的问题?示范:喜欢草莓的人数是喜欢橘子人数的几倍?前后两个学生进行一问一答。
交流反馈。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通用11篇)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通用11篇)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的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教学重点: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形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能根据一定的指令正确搭出立体图形。
四、教具:正方体五、学具:正方体,彩笔。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用3个4个正方形摆图形,师提问:我们可以从几个方向来观察它?你看到了几个正方形?(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1.游戏一。
(1)引语:今天我们来做游戏,好吗?我用4个正方形木块摆一个图形,但你是看不到我摆的图形,请你根据我的指令,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
师发指令,生活动。
(2)两人一组,玩这个游戏。
游戏规则: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
b.指令尽可能少。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
2.游戏二。
(1)我们在来做第二个游戏。
师:我摆了一个图形,请你们向我提问题,然后根据我的回答,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
(2)两人一组,玩这个游戏。
游戏规则: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
b.指令尽可能少。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
(三)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搭一搭游戏一游戏二练习三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第2篇教学内客:九年义务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1-2页。
教学目标:1、在以前学习上下左右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主动构建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能够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周围事物的方位。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目标,学会合作交流中学习。
经历辨别方向和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的体验,学会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道德体验。
教学重难点:学会利用一定的参照物识别东、西、南、北4个不同的方向。
教学准备:1、实物:东西南北的方位标,太阳的图片、导游牌等。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6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6篇教案是现在课堂上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教师在课堂开始前都应该将教案准备好,以下是无忧文档我精心为您推荐的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老师的创设情境和有力的指导,调动学生生活中的情感积累,敢于、乐于敞开心扉,把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向对方诉说。
2、认真阅读例文,明确叙事的过程要清楚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语言要得当。
重难点:1、情境创设和情感引导,是否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涌动和表达欲望。
2、学生对自己内心涌动的真实情感,是否能用准确而又丰富的语言表达清楚。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课前激趣。
1、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同学都很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说句心里话》的歌,请同学们认真听歌曲,也可以跟着唱,想想你听到了什么?2、指名说。
3、是啊,战士们为了保家卫国,远离家乡,日夜守卫在祖国的边疆,然而,他们也是普通人啊,他们也思念自己的家乡,他们也思念自己的亲人啊!这首歌让我们听到了战士们心里最想说的话,那就是——我也想家,我也有爱。
4、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心里话吗?5、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我们的心里话吧。
(板书课题)二、明确习作要求。
1、出示习作要求,同桌一起读,边读边思考: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2、汇报交流:(1)你从要求中知道了什么内容?(说说心里话)(2)想一想,都是哪些情况下“没有机会说出来”?(距离远,难为情,对方不愿听……)(3)同学们,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些不想轻易说出口的“小秘密”,都会有许多想向别人倾诉的话,心理话可以对谁说?(板书:对谁说)(课件)说什么:对老师说——感激;对妈妈说—恳求;对邻居叔叔——感谢;对小伙伴——劝告。
(板书:说什么)“省略号”说明什么?(对诉说的内容没有限制)想一想:还可以说哪些方面的心里话呢?(4)再读要求,写好心里话最关键的要求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9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9篇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1一、教学内容本单元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具体编排如下。
例1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2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例3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例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 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三、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难点:体会位置的相对性。
五、教学时数:5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例1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速算100+0= 235+0= 0+319= 0+568=99-0= 154-0= 0×29= 0×78=0÷76= 0÷23= 49-49= 128-128=45÷9×3 45÷(9÷3) 25×4 ÷25×4二、设置情景探究新知1、苗苗小学正在举行一年一次的公园定向越野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如果你是赛手,首先要到一号点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2、质疑探究:(1)知道一号点在大本营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了吗?(2)如果这时就出发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3)怎样走才能保证尽快地到1号点呢?引导学生明确1号点在固定的位置,我们可以把起点和1号点连起来,然后量一量这一连线与方向标的夹角再描述。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8篇)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8篇)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8篇)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 教学目的:1.联络生活经历,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能说出有趣之处。
2.能认真听别人介绍有趣的动物,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和补充。
教学重点:认识动物的特征,对奇妙的动物世界产生浓重的兴趣。
教学难点:逐步提升学生吐字明晰,能结合动物的特点说清楚的才能;培养礼貌提问和等别人说完再补充的习惯,做到问明白、说清楚。
课前准备:动物头饰、动物的视频、PPT课件、学生课前准备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猜谜激趣,理解交际内容板块1.导语: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位,大家来猜一猜:勾勾嘴儿巧,身穿彩色袍,鸟类里面找,学舌逗人笑。
2.学生猜一猜:鹦鹉。
3.引导学生说说是如何猜出谜底的。
4.老师小结,鹦鹉真是有趣的动物。
(板书:有趣的动物)板块二:创设情景,设置互动问答1.导语:动物世界无奇不有,同学们通过提早查阅资料一定有很多话想和同学们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当动物园中的讲解员,看谁能把有趣的动物介绍给大家,让大家迫不及待地想去理解它。
2.怎么讲?讲什么?老师先和同学们说清要介绍的动物名称,然后可以从外形、生活习性、独特的功能等方面说明它新奇有趣之处,也就是把它独有的特点说出来,吐字要清楚。
3.老师说清要求后开场讲解——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鹦鹉,它有一身漂亮的羽毛,它还可以学人说话。
4.学生评价老师的讲解,根据学生的不满意引发提问或补充的主动性。
讲明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
5.模拟问答。
(1)预设:“阿姨您好,请问为什么鹦鹉会学人说话?”老师顺势引导:“你可真是会考虑的孩子?”(2)请调查过得孩子来补充,老师顺势指导补充的学生有序补充。
预设:“阿姨,这个问题我可以来补充,鹦鹉的舌头很兴旺,就好似人的舌头一样,转动灵敏,舌头很肉质,特别的圆滑,而且很厚,也很软,前端是细长月状的。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知识概要1. 名词解释1.1 计算机网络:指利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两台或多台计算机,使它们能够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交换与共享的系统。
1.2 网络拓扑:指计算机网络中各计算机及其设备之间的物理连通方式。
1.3 OSI 模型: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七层协议体系,用于规定计算机网络中各层之间的关系和通信规范。
1.4 TCP/IP 协议:“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常用的协议之一。
2. 基本原理2.1 计算机网络需具备的三要素:信息源、通信介质、信息终端。
2.2 通信方式: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2.3 常用的物理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2.4 网络拓扑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等。
2.5 OSI 模型中的七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3. 重点概念3.1 子网掩码:是为了将一个IP 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而设置的掩码,用于指示 IP 地址中哪些位是网络地址,哪些位是主机地址。
3.2 网关:是一种网络通信设备,可将数据包从一个协议转换为另一个协议。
3.3 IP 地址:全称叫互联网协议地址,是指给互联网上的主机分配的一个地址,以便于主机之间进行通信。
二、教学重点1. 网络概述1.1 概念:计算机网络,网络拓扑,通信方式等。
1.2 学习重点: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2. OSI 模型2.1 概念:OSI 模型七层协议。
2.2 学习重点:理解 OSI 模型,了解各层协议的作用及其关系。
3. TCP/IP 协议3.1 概念: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3.2 学习重点:了解 TCP/IP 协议,掌握其基本运作流程。
4. 网络拓扑结构4.1 概念: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等。
4.2 学习重点:了解各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及其应用场景。
5. IP 地址5.1 概念:互联网协议地址。
5.2 学习重点:掌握 IP 地址的分配方式及其应用。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内容。
2.能够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语调和停顿的位置。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简单的表达。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2.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拼音。
难点1.正确把握语调和停顿位置。
2.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师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本节课文。
2.学习:学生齐读课文,教师解释生词和重点词语。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停顿。
4.巩固: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展示自己的理解。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内容,并写出自己的感想。
第二课时1.复习:学生自主朗读上节课的课文,教师进行评价。
2.导入:教师引入本节课的新课文内容,提出学习目标。
3.学习: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课文表演,互相合作完成。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关键点。
6.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本节课的课文,并模仿课文进行创作。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但部分学生在语调和停顿上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下节课计划增加口语练习环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可通过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面,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电子教学案
第二单元一、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语言非常优美、生动,有些词语对于大家来说比较陌生,特别是《古诗三首》的字词比较难理解。
学会用查字典、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学时,给足时间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词语。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4.古诗三首本课描写了秋天的美丽风景,重点是朗读和理解古诗,领略秋天的美好风光,体会古诗包含的情感。
1. 利用声像资源把学生带入情境,进而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本课作者记叙了“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上行走的情绪。
重点是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怀,体会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1.通过分析关键词、重点句,感受体会作者情怀。
2.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作者感知情怀,体验生活的乐趣,珍视贴近自然的童心。
6.秋天的雨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秋天的雨,重点是理解体会秋雨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
1.分析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2.借助图片、音乐引导学生感受秋雨的美好。
7.*听听,秋的声音本课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单元主要涉及位置概念,包括方位词、地点及其位置关系等内容。
教材目标1.知识技能–学会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能够通过图形表示物体的位置关系。
–学会简单的方位导航。
2.过程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推理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位置概念。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位置概念。
二、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1.学习方位词的用法。
2.学习如何表示物体的位置关系。
3.学习基本的方位导航。
2.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2.能够通过图形表示物体的位置关系。
3.能够根据简单的方位导航找到目标位置。
3. 教学重点1.让学生熟练掌握方位词的用法。
2.帮助学生理解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3.引导学生通过位置描述进行简单的方位导航。
4. 教学难点1.理解方位词在描述中的具体应用。
2.注意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5. 教学策略1.示范教学结合学生练习。
2.小组合作探讨位置概念。
3.利用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6.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引入方位词,让学生初步认识并练习使用。
•第二课时:学习表示物体位置关系,通过图形表示理解。
•第三课时:学习简单的方位导航,让学生实际操作。
三、教学活动1. 活动一:方位词拼图•分组进行拼图,每组根据提示用正确的方位词组合完成拼图。
2. 活动二:位置关系图•给出几个物体的位置,让学生用图形表示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3. 活动三:方位导航游戏•模拟场景,让学生按照提示进行简单的方位导航,在规定时间内找到目标物体。
四、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位置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图形表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方位词的应用。
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通过互动合作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单元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一、单元分析本单元以“我爱阅读”为主题,教材通过精读、略读和交流平台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积极表达,并从中体会读书的乐趣,进一步激发读书的兴趣,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目标1. 感受读书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结合单元主题和导语,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读书的益处。
3.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积极表达,从中体会读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读书的乐趣,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2.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积极思考、积极表达,并从中体会到更多的读书乐趣。
四、教学策略及设计说明1. 单元整体推进,螺旋上升。
单元教学开始就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导语,明确单元学习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回顾和交流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整体,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
2. 多种方式结合,注重体验。
在教学中,将精读、略读、交流平台等多种方式结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积极表达;注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读书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读写结合,以读悟写。
单元中安排了两次“写”的练习,以读导写,由仿作到独创,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从中体会到更多的读书乐趣。
五、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提问、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否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六、教学时间分配本单元共需8-9课时,包括课文精读、略读以及完成相关练习等。
具体分配如下:1. 《忆读书》2课时;2. 《我的“长生果”》2课时;3.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1课时;4. 《乌塔》1课时;5. 交流平台、口语交际3课时;6. 习作例文《太阳》和《月球之谜》各1课时;7. 总结与延伸(回顾与反思)1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诗歌《放学后》的意境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感,喜欢阅读诗歌。
3.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放学后》的内容和情感。
2.进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内容1.诗歌《放学后》。
2.朗读和背诵。
四、教学准备1.课文内容。
2.教案。
3.配套教辅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让学生观察图片,展开话题,引入《放学后》的主题。
2.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课内容铺垫。
二、学习诗歌《放学后》1.先读一遍整首诗,让学生听。
2.分段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三、朗读与背诵1.分组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2.让学生背诵诗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情感体验1.讨论诗歌中的情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表达诗歌中的情感,促进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发展。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回家复述诗歌《放学后》。
2.要求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七、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中的诗歌《放学后》,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家里好好复述诗歌,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和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单元包括《草原》、《丁香结》、《竹石》和《彩色的非洲》四篇课文,通过学习这些课文,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2. 语文园地:通过学习语文园地中的内容,巩固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阅读,了解课文的基本情况。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的结构、主题思想、重点句子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课堂练习:进行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突出课文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核心内容。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本单元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包括整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等。
2. 数的运算:包括整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加减乘除等。
3. 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和运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在第二单元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对照课本,查漏补缺。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课堂讲解1. 教师针对本单元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通过典型例题,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1. 教师设计一些与本单元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要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课堂讲解1. 教师针对本单元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通过典型例题,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 教师设计一些与本单元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
2024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新课标教案第二单元
2024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新课标第二单元教案
北极看逆时针,南极看顺时针(北逆南顺)。
(二)经线和纬线
1.让学生认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讨论以下问题。
①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
②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③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该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
④经线在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⑤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
⑥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
⑦对比纬度的变化规律,说出经度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⑧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⑨在地球仪上找出主要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大洲,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⑩高中低纬度是怎么划分的?
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
定义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纬线
经线
【教师精讲点拨】
(1)经度和纬度的确定
1.向哪去越来越大就用什么字母表示。
(由此可以总结出经度纬度的变化规律)
2.0度和180度只有一条,所以后面不带字母。
(2)半球的划分
1.南北半球的划分想象从中部平分,学生很容易找到赤道。
2.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黑容易认为是0度和180度组成的经线圈,然后老师进行引导两方面的问题①东经160°和多少度组成的经线圈可以平分地球?②为什么不用0度和180度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探究结论】实践探索记录表
活动一:在下面的底图中绘出你在地球仪上找到的地轴、赤道,用文字标出南、北两极点。
活动二:在右面的图中绘出主要
的纬线、经线。
活动三:在地球仪上,利用老师。
第二单元 认识生物 教案 2024-2025学年粤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单元认识生物第5课认识我自己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如五官、四肢等。
o认识自己的一些基本能力,如看、听、说、走等。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交流、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o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分享,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自信心。
o培养学生关爱自己、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o认识自己的身体特征和基本能力。
o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2.难点o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三、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播放一段关于小朋友自我介绍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o提问学生:你知道自己有哪些身体特征和能力吗?引出课题。
2.认识自己的身体特征o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认识五官、四肢等部位。
o组织学生进行“指一指” 游戏,让学生互相指出对方的身体部位。
o展示一些身体部位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名称,巩固所学知识。
3.认识自己的基本能力o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会做哪些事情,如看、听、说、走、跑等。
o组织学生进行“我会做” 游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一项能力,如唱歌、跳舞、画画等。
o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要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的优势。
4.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感受o展示一些不同情绪的图片,如高兴、生气、难过等,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有这些情绪。
o组织学生进行“情绪脸谱” 游戏,让学生用表情和动作表现出不同的情绪。
o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学会调节情绪。
5.总结归纳o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o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进步。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自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提高了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全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全套教案1.公顷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
以前认识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比较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
若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顷。
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形成1公顷的观念,联系实际体会它们大致是多大,在头脑里留下比较清楚的印象;结合土地面积计算,应用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间的进率,感受用公顷能方便地表示土地的大小,从而体会土地的实际面积;整理先后教学的全部面积单位,组织新的认知结构,合理地应用面积单位。
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以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为基础,告诉学生其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
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对数学有较浓的兴趣,思维较活跃,好动,想象丰富,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
所以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索、交流,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通过计算、观察、推理和想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使学生掌握土空中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味到数学与现实糊口的接洽和作用,增强学生进修数学的兴趣。
4.在进修举动中进一步体味数学与糊口的接洽,造就相互协作进修的能力,利用数据资料、图片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诲。
1.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巧设悬念,以现实生活为基点,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摆一摆、数一数和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研究,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复习第二单元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确保学生对第二单元的重点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语法规则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二、教学重点•复习第二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复习第二单元的语法结构和用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三、教学内容1.复习第二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单词:apple, banana, cat, dog, egg, fish, …–短语:have breakfast, go to school, play football, …2.复习第二单元的语法结构和用法–一般现在时的肯定句、否定句和疑问句的构成及用法–句型转换:交换句型、选择句型、划线提问等–四会动词的用法:can, want, like, have,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利用角色扮演、问答等活动,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对话训练:学生之间进行对话练习,如讨论喜欢的食物、动物等主题四、教学方法1.复习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对第二单元的知识进行预习,并准备相关问题以便讨论。
2.教师讲解:通过课堂教学,复习第二单元的重点内容,讲解相关语法和词汇。
3.个人练习:要求学生进行个人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4.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问答、讨论等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
五、教学资源•教材:第二单元课本、练习册•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游戏卡片:用于进行角色扮演和问答等口语练习六、教学步骤1.教师出示幻灯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回顾第二单元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2.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第二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通过游戏卡片的形式进行互动练习。
3.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一般现在时的构成和用法,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
4.学生进行个人练习,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的语法练习和填空题。
5.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口语练习,练习对话,讨论喜欢的食物、动物等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局限性难点:理解希腊城邦的地理特点与城邦特征、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导入新课】希腊、罗马两个国家的古典文明在两三千年前的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为今天的世界文明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尤为让我们关注的是: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罗马的法律制度。
我们所熟悉的民主、政治、自由等专有名词,都与古希腊的雅典有关。
【讲述内容】一、希腊文明的摇篮1.古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师:阅读P22页正文,结合古代希腊城邦分布示意图,了解古代希腊所处的地理环境。
生:希腊东临爱琴海,海岸线崎岖,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
2.古希腊的城邦制度的特点师: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说:“我们围绕着大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
”古代希腊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请同学讨论:地理环境与古希腊城邦的形成有什么关系?生:希腊半岛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平原,山峦起伏,将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和海岛上。
(教师归纳)这样的地理环境不适合统一国家的形成,却有利于一系列独立自主的城邦国家的形成。
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古希腊城邦在公元前8—6世纪逐渐发展。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奴隶制小国,史称“城邦”或“城邦国家”。
此时的国家皆以城市为中心,结合周围农村而成,独立自主,小国寡民就是这种国家的基本特征。
各邦长期独立自治的特征则是造成古代希腊民主政体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城邦的狭小,使公民能够更加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更加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
在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邦,新兴工商业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就更加的强烈。
其中以雅典城邦最为典型。
1.梭伦改革(奠定时期)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在雅典实行改革。
他按财产的多少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设立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
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
谁的财产多,谁的等级就高,谁就享有高的政治权利。
第一、二等公民可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最高官职,第三等只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
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梭伦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梭伦颁布的法令虽并未实现公民之间的真正平等,但它意味着新兴的工商业阶层可凭借自己的私有财产,跻身于城邦政权。
这就打破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2.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时期)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的改革也在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为什么说克利斯提尼的改革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克里斯提尼改革废除传统的血缘部落而代之以十个新的地区部落,按新部落体制进行选举。
改革彻底打击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在组成新的选区之后,克利斯提尼便以10个部落各选50人组成新的五百人会议。
综上所述,可见克利斯提尼改革是继梭伦之后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高峰。
因此亚里斯多德说这一改革“比梭伦宪法要民主得多。
”此后,雅典城邦的民主洪流便不可逆转地向前猛进。
3.伯利克里改革(“黄金时代”)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的民主制度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阅读教材,思考为什么?指出“黄金时代”主要的体现是什么?1:改革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成年男性均可参与并有发言权;改革五百人会议的成员结构和扩大权限;提高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陪审法庭的权利和地位;2:制定公职津贴制度,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伯利克里改革进一步发展了雅典民主制度,把古代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三、雅典民主的评价1.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实质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主权在民);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自由平等);法律至上。
实质: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至上,真正能够享受到城邦民主的人毕竟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2.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雅典民主制度是人类文明的一大创举,它创造了一系列民主的运作方式以使人们能平等地参与国家政治。
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同时,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进步性)但是雅典的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没有民主权利。
(局限性)3.希腊城邦制度的衰弱让学生明确希腊城邦制度的盛衰都奴隶制度有关。
公民具有特权,且不得沦为奴隶,奴隶只能从外邦获得。
提问:这会导致什么后果?有些公民贪图享受,追随政治私利,因此,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不得不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而走上灭亡。
希腊诸邦之间的战争和城邦内部的混乱导致了古希腊的城邦制度的衰微。
因其城市之间的斗争于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为马其顿王国征服,希腊文明从此衰落下去。
【本课小结】雅典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有其自身的盛衰史。
在其繁盛期间,创造出了世界上叹为观止的成就,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艺术上。
尤其是其被后世称为“古典模式”的民主政体,对地中海沿岸的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直至现在,轮番而治、主权在民的政制特点也依然为许多西方国家所借鉴。
但就是这样一个政体,在经历了两个世纪的辉煌后,迅速地、无可挽救地衰败下去,为后世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思考空间,对现代的政治生活提供一些借鉴。
第六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民法大全》的主要内容。
2.归纳分析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综合罗马法的主要内容,探究罗马法的实质,培养学生综合史实,探究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从多方面来分析罗马法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学习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罗马法对于维系和稳定庞大的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重要的作用,体会法律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发挥的做用和国家进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和罗马法的影响难点: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导入新课】The Glory is Greece!The Grandness is Rome!(课件演示)同学们这是很有名的两句话,中文意思是:“光荣属于希腊!宏伟归于罗马!”而我们通过第五课已经领略了光荣属于希腊今天我们即将来体会宏伟归于罗马。
而说到罗马,众所周知罗马帝国是靠着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和博大精深的罗马法律来维持统治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正是罗马的这种好战遗风促使意大利两次成为世界大战的罪魁,当今世界主张和平,所以我们当然不主张来学习它的这一点,而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是以法治国,因此它博大精深的法律很值得我们来学习。
而我们也知道俗语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么同理罗马法也不可能是一天形成的.所以我们今天来学习的是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讲述新课】一、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起源: 习惯法→《十二铜表法》(成文法的标志)习惯法:未经政府明确承认却为却为一般人接受并默认的社会法则。
课件显示:《十二铜表法》的产生-------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1)产生的直接原因:罗马平民为改变不平等等地位进行反对贵族的斗争。
(2)特点:标志着成文法的诞生、条文明晰、量刑有据(3)意义:限制贵族特权;保护平民利益(4)局限性:主要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思考:《十二铜表法》适用于哪些人?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律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它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所以又称为“公民法”。
因而《十二铜表法》就是一部典型的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公民。
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从狭义上来讲,罗马法就是指罗马公民法。
2.发展:公民法→万民法公民法:(1)含义:指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法律。
(2)范围:公民(3)在公民法下,公民受到法律的保护,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罗马法的含义:罗马公民法(狭义)万民法:•①产生原因:公民法的狭隘性;罗马扩张和帝国统治的需要;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定义: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③适用范围: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④主要内容:调整财产关系,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3世纪以后,罗马帝国开始走向衰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了东西两个帝国。
为了重振昔日罗马帝国的雄风,统治者开始对罗马法进行全面整顿和系统编撰。
其中皇帝查士丁尼设立专门委员会编撰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统称为《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3.形成: 《民法大全》二、罗马法的主要内容1.罗马法的定义①广义:②狭义2. 按形式划分:成文法、习惯法3.按结构划分:公民法、万民法4.核心内容:保护私有财产,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思考:应该怎样去评价罗马法?例如它对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怎样的作用?对世界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对罗马法的评价1.积极作用对罗马帝国:维系和稳固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对世界:(1)是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产生深远的影响(2)是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2.局限性:因此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者——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受到不公正的处罚。
【本课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这课学习对古罗马法的概念、主要内容、产生与发展的历程特别是它的作用都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
由这课我们可以知道正是古罗马人制定了古代世界最系统完备的法律系统,求得社会的和谐与安宁,才实现了对世界长久的征服。
由此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法律的完善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是何其之大啊!所以我们今天倡导以法制国、遵纪守法是非常必须的!【板书设计】一、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起源:习惯法→《十二铜表法》(成文法的标志)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发展:公民法→万民法形成:《民法大全》二、罗马法的主要内容1.罗马法的定义①广义:②狭义2. 按形式划分:成文法、习惯法3.按结构划分:公民法、万民法三、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1.作用;维系和稳固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2. 影响:①是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产生深远的影响②是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