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导读课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著《朝花夕拾》。
具体章节内容为:《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理解鲁迅先生童年时代的生活背景。
2. 通过分析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作品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阅读更多名著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重点: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学习鲁迅先生的文学表达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画像,简要介绍其生平事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作品背景介绍:讲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3. 章节内容梳理:逐章讲解作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解读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章节,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涵。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板书设计1. 《朝花夕拾》2. 主要内容:章节概括人物形象分析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3. 重点、难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概括《朝花夕拾》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分析鲁迅先生在作品中是如何批判封建礼教的。
选取一个你认为最具代表性的章节,谈谈你的理解。
2. 答案:人物形象及其特点: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特点见教材。
鲁迅先生批判封建礼教的方式:讽刺、对比、揭露等。
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深入了解其文学成就。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朝花夕拾》,使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感受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2.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主题思想,认识鲁迅先生对中国社会的深刻洞察。
3.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朝花夕拾》的文体特点,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4.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学常识,激发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2. 《朝花夕拾》的文学地位及主题思想3. 《朝花夕拾》的文体特点4. 散文的阅读方法5. 对比分析《朝花夕拾》与其他文学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感受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掌握《朝花夕拾》的文体特点,学会散文的阅读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主题思想,认识鲁迅先生对中国社会的深刻洞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分析《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
2. 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朝花夕拾》的文体特点,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对比。
3. 实践法:指导学生运用散文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朝花夕拾》。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兴趣。
2. 阅读与讨论:学生自主阅读《朝花夕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3. 分析与讲解:教师讲解《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
4. 对比分析:教师组织学生对比分析《朝花夕拾》的文体特点,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对比。
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朝花夕拾》的理解和感悟。
2.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评估他们对《朝花夕拾》的文体特点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3. 课后作业: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大多数学生对本次课程表示满意, 认为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方式新颖, 对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有很大的帮助。
改进建议
部分学生建议增加课堂互动环节, 如更多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 与度。
展望下一阶段名著导读课程安排
选择适合的名著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 择适合的名著作为下一阶段的导 读对象,如《骆驼祥子》、《子 夜》等。
通过案例分析或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成长经历,培 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同理心。
提升学生跨文化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关注当代国际热点问题,如全球化、移民问题、文化冲突等,引导他们从跨文化的 视角进行分析和思考。
通过组织辩论赛或讨论课的形式,让学生就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等问 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辩论。
03 人物形象与心理分析
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01 02
鲁迅(周树人)
作为主人公和第一人称叙述者,鲁迅通过自我揭露和自我批判,展现了 深刻的思想和复杂的情感。他的形象既是一个有着痛苦经历的怀旧者, 又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启蒙者。
长妈妈
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的形象充满了母性和温情。她虽然粗俗、 迷信,但心地善良,对鲁迅关怀备至,是鲁迅童年记忆中的温暖所在。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公开课一等 奖创新教学设计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与心理分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观引导 • 艺术手法鉴赏与创作实践 • 知识拓展与跨文化对比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朝花夕拾》背景及作者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创作于1926年,收录了鲁 迅十篇回忆性散文。作品通过描绘作者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生 活经历,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们精神的麻木,同时表达 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篇目。
通过阅读《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篇目,使学生了解鲁迅童年时代的生活,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能够运用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能够主动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阅读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歌曲或短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分享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互相交流学习。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阅读中的疑问,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实例分析:教师通过讲解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6.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8. 布置作业:布置阅读拓展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朝花夕拾》内容:童年生活、怀念、向往主题:独立思考、批判精神方法:自主阅读、分组讨论、实例分析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布置如下作业:1. 阅读《朝花夕拾》中的其他篇目,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童年时代的怀念和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解读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著《朝花夕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十五章《朝花夕拾》选文,详细内容为《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经典篇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
2. 通过分析文本,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感受鲁迅先生独特的文学风格。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社会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作品中的隐喻手法。
重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经典篇目,感悟鲁迅先生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画像和简介,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对《朝花夕拾》的经典篇目进行详细解读,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隐喻手法。
3. 实践情景引入:以《狗·猫·鼠》为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现象的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藤野先生》进行文本分析,锻炼批判性思维。
七、板书设计1. 板书《朝花夕拾》名著导读2. 板书内容:(1)鲁迅先生简介(2)经典篇目:《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3)文学风格:讽刺、幽默、深刻(4)隐喻手法:象征、借代、讽刺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朝花夕拾》中的某篇目,谈谈你对鲁迅先生作品的理解。
2. 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文学思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真正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价值,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
《朝花夕拾》的导课教案
《朝花夕拾》的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的基本情况。
2.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朝花夕拾》的欲望。
3.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分析散文作品。
二、教学重点1.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的基本情况。
2.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分析散文作品。
2.如何激发学生对《朝花夕拾》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论鲁迅师:同学们,提到鲁迅,大家会想到什么?生:课文中的鲁迅作品,如《呐喊》、《彷徨》等。
师:很好,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那么,大家听说过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吗?2.介绍《朝花夕拾》师:《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他在1926年至1927年间所写的十篇散文。
这些散文以鲁迅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他对社会、家庭、教育的深刻思考。
二、课文概述1.分析目录师:请大家翻到目录,看看《朝花夕拾》中都收录了哪些文章?生:《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等。
师:这些文章都有各自的主题和特点,我们将逐一学习。
2.梳理文章结构师:我们先来学习《狗·猫·鼠》这篇文章。
请大家快速阅读,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生:阅读并分享阅读心得。
师:文章主要讲述了鲁迅童年时期与动物相处的趣事,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性、社会的思考。
下面,我们来分析文章的结构。
三、散文特点分析1.语言风格生:找出并分享语句。
2.内容与形式师:散文的特点之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请大家从文章的结构、内容、语言等方面,分析《朝花夕拾》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生:分析并分享心得。
四、阅读感悟1.个人感悟师:阅读《朝花夕拾》,大家有哪些感悟?生:分享阅读感悟。
2.讨论与交流师:我们分组讨论,分享一下自己对于《朝花夕拾》的理解和感悟。
生:分组讨论并分享。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朝花夕拾》这部作品。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 教案
读书有方法,开卷见朝花——《朝花夕拾》导读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目录和《小引》,找到阅读整本书的门径。
2.通过阅读书中精彩片段,感知本书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3.初步了解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目录和《小引》,找到解读整本书的门径。
2.感知本书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目录和《小引》,找到解读整本书的门径。
教学准备1.《朝花夕拾》读本。
2.浏览目录,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3.阅读《小引》,画记有感触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大家还记得他吗?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明确:少年闰土。
少年闰土是鲁迅小说里的人物,他见多识广,会捕鸟、会刺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鲁迅有很多念念不忘的人和事,伴随着他的成长岁月——多年后,他把其中最有趣的、总让他回忆的人和事写进了一本书——《朝花夕拾》。
二、课堂活动读前热身:了解“整本书阅读”这是我们第一次在语文课上接触到读“整本书”,为什么要读整本的书?要读哪些整本的书?要怎样来读整本的书呢?我们要有一些基本的认识。
1.为什么要读整本书?读一篇课文和读整本有什么区别?仅仅是篇幅的差距吗?课本里所收的,选文中入选的,都是单篇短什,没有长篇巨著。
这并不是说学生读了一些单篇短什就足够了。
只因单篇短什分量不多,要做细磨细琢的研读功夫,正宜从此入手,一篇读毕,又读一篇,涉及的方面既不嫌偏颇,阅读的兴趣也不致单调。
——叶圣陶读整本书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2.初中时期我们将要读哪些书呢?你了解这些书吗?跟同学简单分享一下你所知道的。
3.了解整本书的阅读方法阅读教材的“阅读指导”部分,理解归纳精读、略读、浏览各自的特点、具体方法。
《<朝花夕拾>导读》 教案公开课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的背景和意义。
1.2 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章:《狗·猫·鼠》章节导读2.1 教师讲解章节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狗、猫、鼠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2 学生分享对文中狗、猫、鼠角色的看法,讨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对应现象。
第三章:《阿长与<山海经>》章节导读3.1 教师分析阿长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关注长妈妈对“我”的影响。
3.2 学生讨论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阿长的人物,以及他们对我们的影响。
第四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章节导读4.1 教师讲解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4.2 学生分享自己对童年的回忆,讨论童年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第五章:《二十四孝图》章节导读5.1 教师讲解孝道在文中的批判意义,引导学生关注封建社会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5.2 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理解和践行孝道。
公开课总结:教师总结本次公开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朝花夕拾》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六章:《五猖会》章节导读6.1 教师解读《五猖会》中反映的民间风俗和封建束缚,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对个体的影响。
6.2 学生讨论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看待和处理传统文化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第七章:《无常》章节导读7.1 教师分析文中无常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生死观念和道德价值观。
7.2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死的看法,讨论如何在面对生死时保持正确的道德观念。
第八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续篇章节导读8.1 教师讲解文中对教育问题的反思,引导学生关注现代教育中的问题。
8.2 学生讨论如何改进现代教育,使之更符合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
第九章:《父亲的病》章节导读9.1 教师解读文中对封建医德的批判,引导学生关注医疗道德和人文关怀。
《<朝花夕拾>导读》 教案公开课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鲁迅生平介绍《朝花夕拾》作品概述主要人物介绍重点情节分析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鲁迅生平、作品背景和情节分析。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观点和感受。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2.2 教学手段教材:《朝花夕拾》原著、教学指导书、相关论文和评论。
多媒体辅助教学:PPT、视频、音频等资料。
网络资源:鲁迅作品集、相关网站和论坛。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步骤3.1 教学安排课时:共计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课程结构:介绍鲁迅生平与作品背景(2课时)、分析主要人物和情节(4课时)、小组讨论与分享(2课时)、总结与反思(2课时)。
3.2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PPT展示鲁迅生平照片和简介,引起学生兴趣。
讲解:详细介绍《朝花夕拾》的作品背景和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讨论:引导学生对重点情节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情节进行深入分析,并准备分享。
分享与讨论: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观点,全班进行讨论和评价。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程要点,反思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过程。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评价4.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调和分析能力。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积极发言、主动参与讨论。
小组合作:团队合作、有效沟通、分析深入。
作业完成: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表达流畅。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教材:《朝花夕拾》原著、教学指导书。
多媒体辅助教学:PPT、视频、音频等资料。
《<朝花夕拾>导读》 教案公开课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掌握《朝花夕拾》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深入解读《朝花夕拾》中的重要篇章,领会其思想内涵。
1.2 课程内容《朝花夕拾》简介鲁迅生平及文学成就《朝花夕拾》的文学特点解读重要篇章第二章:作者及文学地位2.1 鲁迅简介生平背景文学成就社会影响2.2 鲁迅的文学地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对后世作家的影响第三章:《朝花夕拾》的文学特点3.1 题材特点回忆录的形式真实与虚构的结合3.2 艺术风格幽默与讽刺白话文的运用第四章:重要篇章解读4.1 《狗·猫·鼠》篇章主题思想内涵艺术特色4.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篇章主题思想内涵艺术特色第五章:课堂活动与讨论5.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朝花夕拾》中的篇章,分享解读心得。
5.2 小组展示每组选择一篇重要篇章,进行展示,分享解读成果。
第六章:鲁迅生平及文学成就(续)6.1 鲁迅的其他作品回顾鲁迅的其他重要作品,如《呐喊》、《彷徨》等。
了解这些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6.2 鲁迅的思想观念探讨鲁迅作品中的主要思想观念,如反封建、倡导民主等。
分析这些思想观念的形成和表现。
第七章:《朝花夕拾》的文学特点(续)7.1 叙事手法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叙事手法,如倒叙、插叙等。
探讨这些叙事手法对故事表达和人物塑造的作用。
7.2 语言艺术研究《朝花夕拾》中的语言艺术,如比喻、拟人等。
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如何增强文本的表现力。
第八章:重要篇章解读(续)8.1 《二十四孝图》解读篇章主题,探讨孝道观念在文中的表现。
分析鲁迅对传统孝道的批判和反思。
8.2 《五猖会》解读篇章主题,探讨家庭、亲情在文中的描绘。
分析鲁迅对家庭关系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第九章:课堂活动与讨论(续)9.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9.2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朝花夕拾》的主题和情节,创作一篇短文。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围绕《朝花夕拾》展开,主要以“创新与思考”为主旨,旨在了解散文的创新思维和技巧,探索人性的深度,通过思考挖掘内涵,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和知识技能。
教学目标:1)理解散文中真实和虚幻的表现形式,探究思维和语言方面的技巧2)感知不同的个体记忆和经验对文化和社会的贡献,并了解文化价值和意义3)培养创新思维和良好的.人文素质,提升综合素质和文化品位。
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让学生了解散文的写作背景和基本特征,解读散文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2)也及读入:通过阅读鲁迅名著《朝花夕拾》,让学生感受散文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思维训练:让学生完成一些列的思维训练和思考的小游戏,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4)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选择一篇感兴趣的文章,以小组的形式组织讨论,并使用思维导图和报告方式总结,推动思想和观念的分享5)个性写作: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文章的情感,完成一篇散文,表达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创新思维和良好的文学品味。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开展本节课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工具:1.多媒体设备:投影设备、播放器2. 演讲设备:音响、麦克风3.制作思维导图工具教学反馈:通过对学生的作文和表现的评价和反馈,多级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自己在阅读文学作品、思考和表达方面的不足,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文化意识,培养综合素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的同时,还能够感受散文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
通过阅读鲁迅名著《朝花夕拾》,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散文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学习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书籍。
3、熟读《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了解鲁迅,掌握全书内容,提高理解水平。
2、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高尔基说:“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的至理名言。
你知道吗?师生交流读书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二、合作交流(一)教师介绍《新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著。
冰心《繁星》《春水》施耐庵《水浒传》鲁迅《朝花夕拾》老舍《骆驼祥子》吴承恩《西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童年》罗曼罗兰《名人传》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二)介绍叶圣陶谈读书。
1、靠自己的力量阅读2、阅读要讲究方法(三)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老师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
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
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
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2、《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1926年间。
回忆性散文集。
共10篇。
3、这十篇分别包含:《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藤野先生》小结:浏览之后,要做进一步阅读,介绍第二种读书方法。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 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学习《朝花夕拾》中的文学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鲁迅及《朝花夕拾》的文学地位教学重点: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认识《朝花夕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第二课时:概述《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教学重点:掌握小说的人物关系和故事脉络。
3. 第三课时: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件,体会作品主题教学重点: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4. 第四课时:学习《朝花夕拾》中的文学技巧教学重点:欣赏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和语言风格。
5. 第五课时:交流阅读感受,分享学习心得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概述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 讨论法: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分享学习心得。
4. 读书笔记法:鼓励学生做阅读笔记,提高阅读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鲁迅及《朝花夕拾》的了解程度。
2. 阅读测试:检测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
3. 读书笔记:评估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心得体会。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朝花夕拾》原著或改编教材。
2. 参考书目:有关鲁迅及《朝花夕拾》的研究资料。
3. 网络资源:鲁迅纪念馆、文学作品集等。
4.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六、教学进程设计第六课时:深入了解鲁迅生平及文学成就1. 教师通过PPT展示鲁迅的生平简介,重点介绍鲁迅的主要文学成就和思想贡献。
2. 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原著,了解鲁迅的生平如何影响了他的创作。
第七课时:探究《朝花夕拾》中的主题思想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主题思想。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朝花夕拾》这部作品的背景、作者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朝花夕拾》的文学地位及创作背景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作品的主题与艺术特色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章:鲁迅生平与创作风格2.1 鲁迅生平简介介绍鲁迅的生平和重要经历,使学生了解鲁迅的生活背景,为理解其作品奠定基础。
2.2 鲁迅的创作风格分析鲁迅作品的独特风格,如尖锐的讽刺、深沉的反思、平实的语言等,帮助学生认识鲁迅文学艺术的特点。
2.3 作品欣赏选取鲁迅的代表作品进行欣赏,使学生感受鲁迅作品的魅力。
第三章:《朝花夕拾》的故事梗概3.1 作品简介概述《朝花夕拾》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2 人物分析详细介绍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
3.3 故事情节分析对作品中的重要情节进行详细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四章:《朝花夕拾》的主题探讨4.1 作品主题探讨《朝花夕拾》所反映的主题,如对童年的怀念、对人性的剖析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2 主题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3 主题写作第五章:阅读与欣赏5.1 自主阅读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朝花夕拾》全文,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5.2 作品欣赏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欣赏,感受作品的文学价值。
5.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六章:作品解析6.1 篇章结构分析分析《朝花夕拾》的篇章结构,包括引子、和尾声等部分,帮助学生了解鲁迅的布局技巧。
6.2 写作技巧解析探讨鲁迅在《朝花夕拾》中的写作技巧,如对比、讽刺、抒情等,引导学生欣赏鲁迅的艺术表现力。
6.3 语言特色解析分析《朝花夕拾》的语言特色,如简洁明了、生动形象等,使学生感受鲁迅的文学风格。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阅读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著《朝花夕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朝花夕拾》的精选篇章,具体包括《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等章节。
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些篇章中的精彩描写、人物形象、语言特色以及鲁迅先生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理解鲁迅先生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文本中的精彩语句和人物形象。
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活,思考人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鲁迅先生的文学语言和作品内涵的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鲁迅先生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2. 讲解:分析《朝花夕拾》的篇章内容,讲解作品背景、人物关系及主题思想。
3. 例题讲解:挑选经典语句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如何鉴赏文本。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进行文本分析练习。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2. 精选篇章及主要内容3. 人物形象及语言特色4. 作品主题及启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狗·猫·鼠》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鲁迅先生所表达的人性思考。
(2)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选择一句你喜欢的语句,阐述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3)结合《社戏》,谈谈你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认识。
2. 答案:(1)示例:在《狗·猫·鼠》中,鲁迅先生通过描绘猫的虚伪、阴险、凶残等形象,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同时,通过对狗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忠诚、善良品质的向往。
《<朝花夕拾>导读》 教案公开课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的背景和意义。
1.2 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1.3 宣布本节课的目标和教学内容。
第二章:《朝花夕拾》的文学特色2.1 分析《朝花夕拾》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2.2 探讨鲁迅在作品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
2.3 学生分享对文学特色的观察和感受。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3.2 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3.3 小组讨论人物形象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故事情节解读4.1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朝花夕拾》的故事情节。
4.2 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高潮。
4.3 小组讨论故事情节对主题的揭示和表达。
第五章:主题探讨与反思5.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所探讨的主题。
5.2 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和个人情感。
5.3 小组讨论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六章:文学技巧分析6.1 教师介绍《朝花夕拾》中的文学技巧,如象征、讽刺、对比等。
6.2 学生找出文中的文学技巧实例,并进行分析。
6.3 小组讨论文学技巧对主题表达的作用。
七章:作品中的情感表达7.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7.2 学生分析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情感冲突。
7.3 小组讨论作品情感表达对读者的感染力。
八章:作品与现实的联系8.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与现实的联系。
8.2 学生分析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8.3 小组讨论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九章:阅读理解训练9.1 教师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朝花夕拾》的理解。
9.2 学生完成阅读理解题目,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9.3 小组讨论阅读理解过程中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0.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10.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10.3 教师提出对学生的阅读建议和拓展阅读材料。
【原创】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设计+课件
【原创】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设计+课件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与鲁迅有关的文学常识。
2.结合《小引》,了解本书的创作背景并梳理全书大致内容。
3. 选定鲁迅作品中的一个人物,结合片段描写,分析其性格特点,学习鲁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结合《小引》,了解本书的创作背景并梳理全书大致内容。
【教学难点】选定鲁迅作品中的一个人物,结合片段描写,分析其性格特点,学习鲁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有一首歌谣叫《中华歌谣》歌词中汇集了古今中国作家的语言精髓,请同学们与老师共同欣赏这首歌谣的MV片段。
过渡:大家知道这首歌谣开头所唱的“朝花夕拾”出自哪位作家之口吗?是的,是著名作家鲁迅。
你知道鲁迅哪部作品是因为“往日岁月又上心头”而创作出来的吗?是《朝花夕拾》。
关于鲁迅大家有哪些了解呢?我们平时看到的鲁迅的照片往往是留着八字胡,头发根根直立,不苟言笑,手里还捏着一支被比喻为“投枪和匕首”的笔。
那么鲁迅童年时、少年时是什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走入《朝花夕拾》去比较全面地了解鲁迅。
设计意图:由音乐MV导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拉近鲁迅和《朝花夕拾》与学生的距离。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教师提问:同学们,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鲁迅啊?提示:可从作者身份、生平、代表作等方面来介绍。
学生根据本单元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学文常回忆自己了解的作者相关情况并回答问题。
明确: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幼时就读三味书屋,后到江南水师学堂求学,后来留学日本,本是学习医科,但发现医学无法救中国,弃医从文。
1909年8月归国任教,后到中华民国教育部任职。
1930年3月2日,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选为常务委员。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设计课题:七年级上册语文《朝花夕拾》导读课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逐层深入阅读名著,理解作品思想。
2.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何分析人物的方法,引领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名著导读,在本单元的经度课文中有此文集中的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朝花夕拾》共包括小引、十篇散文和后记。
十篇散文中前两篇写于北平,中三篇为流离中所作,后五篇写于厦门。
该书出版于1928年,当时鲁迅先生已经47岁,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不仅仅是怀念自己的过去。
作者虽是把自己放回到童年来讲述故事,但却是以成人的思考来审视童年的生活,文章有对往事的温馨回忆,亦有对某些问题的理性批判。
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投课对象是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曾经学过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也曾经读过整本书,如《草房子》,但以往所学所读都比较浅显易懂。
《朝花夕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整部作品,其所描述的时代与学生现在的生活时代相差甚远,作品中部分词语晦涩,表达寓含深意,学生阅读和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时代知识激增,很多学生感觉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阅读经典,他们更习惯“快餐式”阅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l.教法:激发兴趣、依标导学、问题引领、全员参与、游戏、漫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
2.学法:自主阅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汇报提升等。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鲁迅,了解《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
难点:指导学生掌握读整本书的方法,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语:激趣导入1.同学们,能过五关斩六将的你们认为是什么人?(武功高强、高手、英雄)2.今天你们也能成为英勇,阅读高手,阅读方面的英雄。
(课件出示)1.指名学生读:作者知多少背景我知道方法要记牢朝花夕拾妙读书计划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了解本节课要学的主要内容,学生做到学习有目标。
《<朝花夕拾>导读》 教案公开课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的背景和意义。
1.2 阐述本节课的目的,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1.3 学生分享对《朝花夕拾》的初步了解和阅读感悟。
第二章:作品梗概2.1 教师详细介绍《朝花夕拾》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2 学生跟随教师梳理作品脉络,理解作品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
2.3 学生分享对作品梗概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主题探讨3.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中的主题思想,如封建礼教、人性的扭曲等。
3.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元素和表现手法。
3.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四章:艺术特色分析4.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如叙事手法、人物描写等。
4.2 学生通过阅读选段,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4.3 学生分享对作品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拓展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朝花夕拾》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5.2 学生提出对《朝花夕拾》的疑问或建议,教师给予解答和引导。
5.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阅读其他鲁迅作品、写一篇读后感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章:人物形象分析6.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6.2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分析,分享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6.3 教师点评学生分析的准确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七章:文学手法鉴赏7.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中的文学手法,如象征、讽刺、对比等。
7.2 学生通过阅读选段,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及其作用。
7.3 学生分享对文学手法的理解和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八章:作品背景与文化8.1 教师介绍《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如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
8.2 学生了解作品背景,分析作品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8.3 学生分享对作品背景的理解和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
(3)学会与他人合作,开展小组讨论,提高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名著的热爱,激发阅读兴趣。
(2)感受作者关爱弱势群体、倡导民主平等的思想情怀。
二、教学内容:1. 《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 《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深入剖析《朝花夕拾》中的复杂人物关系。
(2)理解作者通过作品所传达的社会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主掌握《朝花夕拾》的内容。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亮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人物形象,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怀。
五、教学安排:1. 第1课时:介绍《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 第2课时:梳理《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第3课时: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4. 第4课时:探讨《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5. 第5课时:总结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朝花夕拾》中的相关章节,注意理解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阅读中的疑问,教师进行讲解,梳理作品脉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花夕拾》导读课教学设计《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惟一一本散文集,入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板块。
全书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记叙文,是回忆性散文。
怎样让学生感受到鲁迅先生看似随意涂鸦其实雕心刻骨的文字,且能通过这些文字来触摸到先生内心真挚的情感?导读课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名著导读,贵在“导”字,要“导”出兴趣;难在“读”上,通过“导”,落实到生的“读”上。
本设计分为四个板块,“导入”和“结束”是师的活动,“走进”和“走出”是生的活动。
教师紧扣“导”字,给学生充分的活动,落实到“读”上。
【教学目标】1.熟悉内容,认识书中的人,了解书中的事。
2.品析语言,感受鲁迅先生作为语言大师的一面。
3.体味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品析语言,感受鲁迅先生作为语言大师的一面。
【教学难点】体味作者情感。
【课前准备】1.师生共读《朝花夕拾》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朝花夕拾》写作背景。
3.教师制止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课件(ppt第一张)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的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
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
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朝花夕拾·小引》2.教师之言: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名著导读课——记忆上旧来的意味。
这句话出自《朝花夕拾·小引》,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所著《朝花夕拾》的10篇文章,全是回忆。
(师朗读这段文字)3.教师之言:请一位同学来说说《朝花夕拾》中10篇文章的题目名。
(ppt显示)(1)狗·猫·鼠(2)阿长与《山海经》(3)《二十四孝图》(4)五娼会(5)无常(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7)父亲的病(8)琐记(9)藤野先生(10)范爱农(设计意图:出示鲁迅先生《朝花夕拾·小引》中的片段,一来是紧扣名著,二来也是为了引起学生注意,读书要完整,不放过任何文字。
)二、熟悉内容——走进(读进去)教师引言:被鲁迅先生选入《朝花夕拾》的人和事,一定是留存在他记忆中最难忘的,只有如此,才用文字记录下来。
那么,书中都有哪些难忘的人、难忘的事呢?鲁迅先生说,“带露折花”不能够,老师倒希望通过这节课,我们能够“带露折花”,能捕捉到些许“色香”。
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
——《朝花夕拾·小引》1.难忘的事我来讲述……(设计意图:阅读整本书,必须要让学生读进去。
设计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从整体出发,了解、熟悉书中所叙述之事。
)生1:我讲述的是《父亲的病》中所发生的难忘之事。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鲁迅先生儿时父亲生病、治病的故事。
当时,父亲患了严重的水肿病,家里请了两位名医为父亲医治。
两位名医诊费昂贵,用了不少药,药引子也是稀奇古怪,却没有治好父亲的病,最终没能挽救父亲的生命。
鲁迅先生回忆这件事,充满了愧疚、自责和对这些唯利是图、草菅人命所谓“名医”的憎恶,从而产生了学医救国的想法。
因此,这件事是鲁迅先生很难忘记的。
生2:我讲述的是范爱农和鲁迅相识、相知的故事。
鲁迅先生和范爱农可谓是“不打不相识”。
最初,鲁迅先生因范爱农几次三番地反对他,而生出厌恶范爱农之心,并说“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
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后来鲁迅回故乡后,偶然机会两人相遇,得知,范爱农也是“一向就讨厌”鲁迅的。
误会解除后,因境遇相似,二人开始熟识,关系好了起来。
因各自工作,分别,最终因范爱农死去,这段友情终了。
多年后,带给鲁迅先生无尽的怅惘。
2.难忘的人我来讲述……(设计意图:如果说通过熟悉、回顾“难忘之事”能对整本书有所了解,那么,熟识书中的人物,更能理解鲁迅先生内心所蕴藏的情感。
)生1:我讲述的难忘之人是父亲。
父亲在书中一共出现了两次,一次在《五娼会》中,一次是《父亲的病》。
我首先想说的是《五娼会》中的父亲。
当我兴冲冲地想去看会时,父亲却让我背会《鉴略》中的部分文字,才能去看会。
儿时的鲁迅在专制的家长面前,无奈、委屈,只好背书。
当时想去看会的喜悦一扫而空。
我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父亲并不懂得如何教育小孩子,那个年代的教育并没有关注到儿童的心理需求。
其次是《父亲的病》中的“父亲”。
在这篇文章中,我感受到另一个父亲。
他不再强大,被病魔缠身,有活下去的想法和意志,却又担心家里的经济条件,矛盾、痛苦、无奈的父亲。
鲁迅先生写父亲,是因为难忘,是为了纪念。
生2:我讲述的是长妈妈。
长妈妈在《朝花夕拾》中出现多次,尤其是鲁迅先生专门写一篇文章来怀念长妈妈,可见,他对长妈妈的感情有多么深厚。
我先读一下《阿长与山海经》的末段:“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在我印象中,鲁迅先生的文章很少有这样直接抒发内心情感的语句,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长妈妈的感情。
那么,阿长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我觉得鲁迅先生笔下的长妈妈,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
她不识字,粗俗,一肚子的封建礼节,但却真心实意地关爱儿时的鲁迅,尤其是当儿时鲁迅想得到一本《山海经》时,周围的人或不管或不能,这个不识字、粗俗的农村妇女,连书名都叫不准确的长妈妈,却为鲁迅先生购买到。
我想,这也许是鲁迅先生难忘长妈妈的原因,也是对长妈妈怀有深厚情感的原因。
生3:我讲述的难忘之人是衍太太。
衍太太在《朝花夕拾》中出现过两次,一次在《琐记》中,另一次是《父亲的》病中。
《琐记》里的衍太太表面和蔼可亲,其实是虚伪的。
她见风使舵,暗中使坏,让别的孩子做危险的事,却对自己的孩子严加管教。
她给儿时的鲁迅看不健康的图片,唆使儿时的鲁迅偷母亲的首饰。
还有,当看到我们吃冰时,不仅不制止,还鼓励我们多吃。
在《父亲的病》中,衍太太又是封建礼节的代表,她罔顾父亲去世前的痛苦,而是用传统的做法教导少年鲁迅,多年后,鲁迅想起父亲去世的那个时刻,还是愧疚。
三、神来之笔——走出(读出来)教师之言:鲁迅先生被誉为语言大师。
在《朝花夕拾》中,多次出现“神来之笔”。
比如:【示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之言:这句话是文中的过渡语。
“我的”点出了儿时鲁迅与百草园的动植物们的关系亲密,尤其是一个“们“字,更是让人意外,点出了在这个乐园中,儿时鲁迅犹如与它们生活在一个快乐的大家庭中。
中间插入德语“Ade”形象地点出了孩子的不舍的心理。
请同学们模仿示例,从以下五个角度感悟鲁迅先生的“神来之笔”。
(设计意图:了解了难忘之事,熟识了难忘之人,经典阅读才算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
读书不能仅仅限于读懂文字,还要能欣赏其妙处。
此环节的设置就是引导学生从了解内容中走出来,站到语言的高度重新来欣赏经典。
)1.开头生1:我觉得《五娼会》中的开头是“神来之笔”。
开头说,“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
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
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走过去。
于是,完了。
”一个好的开头自然而然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读者留下无限的遐想。
“伸着颈子”形象具备,把人们翘首期盼的热切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于是,完了“,更是简洁明白,戛然而止,点出了由渴望到愿望落空后的无奈、惋惜之情。
2.结尾生2:我认为《无常》中的结尾是“神来之笔”。
结尾的末两句,“莫非入冥做了鬼,倒会增加人气的么?吁!鬼神之事,难言之矣,这也是只得姑且置之弗论了。
”我觉得这个结尾简练但又意蕴十足。
鲁迅先生以反问作结,从中透露出他对当时社会的深刻认识,其实也恰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映照了《无常》的主旨。
人本之人,应该具有人气,鲁迅先生却说“入了冥界做了鬼”,才会增加人气,这说明鬼比人有人气,说明现实中的人反而没有鬼有人情味。
“吁”这个感叹词更是把作者的愤慨情感推向一个高度,因此,只有搁置一边,不再谈论。
难道真的是不想谈论吗?恰恰相反,这样的结尾反而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不知不觉想谈论鬼,谈论人。
3.蓄势(铺垫)生3:语文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五娼会》为什么用将近一半的篇幅谈迎神赛会?在《朝花夕拾》其他篇章中有没有类似的写法?试着找一找,体会这种写法的作用”。
其实说的就是铺垫,就是蓄势。
我觉得《二十四孝图》中就用了蓄势。
《二十四孝图》共有19个自然段,而到第11自然段时,才提到《二十四孝图》图。
之前一半多的篇幅都是说看似与《二十四孝图》无关的话题,比如,如何对待白话,目前儿童阅读的书籍,与欧、美、日等国比较,自己与同窗小友儿时的读物等等。
我觉得这样写的好处是花大篇幅和下大情感写这些,目的是为了更强烈地批判《二十四孝图》对儿童的毒害。
4.幽默生4:我觉得《父亲的病》中有这样一句话属于“幽默”的神来之笔。
文中写道:“从此我便不再和陈莲河周旋,只在街上有时看见他坐在三名轿夫的快轿里飞一般抬过;听说他现在还康健,一面行医,一面还做中医什么学报,正在和只长于外科的西医奋斗哩”。
“康健”一词,说陈莲河医生身体依然健康,得病的人在治病的人长期压榨和蒙骗中死去,而治病的人依然“康健”。
鲁迅先生用幽默的语言调侃,我却读出了辛辣的讽刺。
陈莲河医生没有治好病,却心安理得,依然行医,依然获得高昂诊费,甚至还办学报,与西医抗衡。
如此,陈医生会不会害更多的人?尤其是“奋斗”一词,正意贬用,讽刺、不屑浓厚。
5.批判生5:我觉得在《琐记》中对衍太太的描写,就属于“批判”中的神来之笔。
“大约此后不到一月,便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
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青,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衍太太为人处世十分圆滑,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害人不浅。
她唆使儿时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却又背后打小报告,令鲁迅厌恶,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其为人的批判。
除此,我还觉得鲁迅先生通过批判衍太太也批判了当时的社会。
像衍太太这种做事圆滑的人,在S城中常见,因此,鲁迅才说:“S城的脸早经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也含蓄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
四、结束——常读常新教师之言:经典名著需要常读,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受。
短短的一节课,并不能穷尽《朝花夕拾》的魅力。
最后,我想对同学们说两句话:第一读书要“读懂作者”;第二读书要“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