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在珠三角和深圳的发展定位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安区在珠三角和深圳的发展定位研究
宝安区发展和改革局课题组
一、内在环境:宝安区现阶段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1、集海陆空交通枢纽于一体,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宝安区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其位于深圳市西北边,地处珠江口东岸,南接深圳经济特区,北连东莞市,东临龙岗区,与香港新界、元朗隔海相望,处于深港经济圈的核心区域,是穗深港经济发展轴黄金走廊的重要节点,是联系粤港的桥梁和辐射内地的重要窗口。宝安中心区与前海、后海地区一起被规划为深圳市的双中心之一,区域性高端服务业聚集区的发展有望提升宝安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辐射能力。临海和优良的港口条件是宝安区天然的区位优势,现已建成以机场、港口枢纽,海、陆、空、铁一体化大交通格局,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现代化交通公路体系基本形成,综合交通网络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宝安机场处于穗深港走廊和沿江高速的交叉点上,是全国第4大航空港,货运吞吐量的增长速度较快,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深圳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宝安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到2015年年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分别可达到3600万人次和200万吨、飞机起降30万架次。大铲湾港区背靠工业大区宝安,毗邻东莞、中山、珠海等制造业强市,与机场和沿海高速铁路相邻,具有战略发展意义。深圳新客站将规划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区域性铁路客运枢纽,是亚洲规模较大的火车站。深中过江通道开通后,将会打通规划中的沿海铁路在珠江两岸的东西联系,中山、江门到宝安的陆路交通更为便捷,而且与现有和规划建设中的6条高速公里、8条地铁线一起,不仅有助于加快珠三
角一体化进程,有效提升宝安区区域服务和创新中心的辐射范围。
宝安区良好的区位优势,不仅有利于资源的快速有效调配,降低交通运输成本,发挥对周边其他城市的辐射功能,拓展“泛珠三角”经济腹地;同时通过区位优势资源的整合,也加深了宝安与香港及国际间的联系,进一步提升宝安在深港澳、珠三角的地理区位,极大增强宝安对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吸引力,为建设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的供应链管理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提供空间载体。
2、综合经济实力较强,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大中城市发展水平
宝安区经过近30年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8年,宝安区的地方生产总值首次超过2000亿元,达到2088.36亿元,占全市比重为26.8%,继续位居全市六区首位,在省内超越珠海、汕头、中山、南海、江门、惠州等市。从增长速度来看,宝安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快速稳定发展态势,从2002年到2008年的7年时间里,宝安区的GDP增长速度不仅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也高于深圳市平均水平,详见图1。即使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2008年,同样增长13.2%,高于关内各区(其中福田区10.2%,南山区12.1%,罗湖区9.6%,盐田区11.2%),比全市高1.1个百分点1,比全省高3.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2个百分点。
图1:宝安区与深圳市及全国GDP增长速度对比(%)资料来源:宝安区各年统计公报。
工业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319.03亿元,规模上与东莞市基本持平,占全区地方生产总值的63.16%。而全区规模以上工业5054家,占全市54%,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7553.47亿元,占全市的48%,同比增长17%,
增速位列全市第二2(其中福田区-5.2%,南山区11.4%,罗湖区 4.1%,盐田区1.6%,龙岗区17.8%)。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宝安区地处珠江口东岸,濒临港澳,具有先天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基础,长期以来宝安区以深化深港合作为突破口,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12.08亿美元,占全市的30%,增长速度在全市六区中仅次于经济规模较小的盐田区,位居全市第二,33家世界500强在宝安投资设立了88家企业。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继2004年突破500亿美元大关后,2007年又突破了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217.06亿美元。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宝安区外贸进出口总额仍达到1249.23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了7.75倍,9年间年平均递增86.1%3。总额上超越同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东莞市(1132.99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739.68亿美元,占深圳市的41%,占广东省的18%以及全国的5%,超过广州、东莞、中山、顺德、番禺等市、区的出口规模,是名副其实的出口大区。较高的对外开放水平不仅有助于宝安建立更优越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人居环境,也有利于提升城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宝安着力民生福利水平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快速发展。200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4985.91元,比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水平15781元高出58.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道路面积分别达到12平方米和14.5平方米,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6.66%,城市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理,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3%,这些指标均位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
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需要雄厚的财2
富积累作为基础,经过近30年的高速发展,宝安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工业高度发展,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有力促进由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由低端制造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由简单城市化向深度城市化转型。
3、产业配套环境较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效应明显
当前产业配套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投资环境最重要的因素,宝安区在发展过程中,大力发展工业企业,并将产业配套纳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体系中去,通过产业对接、产业集群化、大项目带动、园区化承载等手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产业聚集效应日趋显现,行业比较优势明显,产业链配套日趋完善。
产业方面,宝安区形成以电子信息业、新型装配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循环经济产业和文化产业为支柱产业的产业结构;以及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仪器仪表及文化用品机械、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等五大产业集群,行业集中度较高,产业链配套完善,比较优势明显。2008年全区装配制造业工业总产值5761.2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2%,其中第一大支柱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4648.1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6.2%,规模仅次于苏州(6432亿元)和上海(5496亿元),是东莞市第一大支柱产业电子通信业产值的2.75倍,占全国总量的10%、全市的55%和全省的三分之一。而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598.85亿元,所占比重为8.52%,占全市的49.9%。
宝安区可以说是全国的工业第一区、出口第一区和电子信息制造业第一区。宝安区产业的高度集中不仅有效发挥了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而且在现有的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