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起, 大规模 的班级授课 制逐渐取代 具 有重 要意 义 。本文 以高职建 筑 1作技艺等都属于默会知识 的范畴 , 了传统学徒制 , 但学校教育在一定 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进行探讨 。
程度 上也割裂 了知识 与能力 、 知识
一
、
内容 与生产情境 , 了理 论与实 造成
践 的严重脱节 。因此 , 学者呼吁 有
识 图 ,A C D制 图, 建筑测量放线 , 钢
否做 实 的关 键 。在 当前 建 筑 一 构建基于施工过程 的课 程体系 , 该 筋工 、 模板工 、 砌筑工 、 架子工等工 线人才 培养 中 , 由于前 5 学期 学生 课 程体 系由平 台课程 、 理论实践一 种实训 , 材料进场检测与验收 )综 、 主要 在 校 内偏 重 理论 学 习 , 触 体化 课程 和 师徒制 实训 项 目三部 合 实务 技能 实训 和顶 岗技 能实训 接 见 。平 台课程 主要 为 !三个 阶段 , 工程 实 际较 少 , 专项 基 础 技 能 训 J分组 成 , 表 1 主要培养学生 的实践动 练不 足 , 综合 实践技 能训 练缺 乏 , 学 生 的职业 发展 和终 身发展 奠 定 手能力 , 该部分教学 以实践 能力强 大多 数高 职学 生顶 岗实 习能力 不 基础, 以校内专职教师授课为主 , f的师傅指导卷 2
总 60 6 期
职业技术教育
VOCATI ONALAND TECHNI CAL EDUCATI ON
No2 , 01 .62 1
Vo _2 l 3
Ge e a . 6 n rl No6 0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 人才培 养面 临的现
得, 默会知识 的掌握一定要 由两个
建筑工程技术(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560301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全日制高职专科三、学制五年四、职业面向主要就业单位:施工企业、监理部门、建筑设计、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等部门。
主要就业部门:经营管理部、项目管理部、生产管理部、招标代理部、造价咨询部、工程审计部等。
主要从事岗位:施工员、监理员、造价员、测量员、材料员、安全员等。
五、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根据广泛的社会调查、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技能需求信息反馈,结合建筑工程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确定本专业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
工作任务:应用软件绘制建筑图纸、读懂施工图、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概预算文件的编制和投标报价的确定、施工组织设计等。
职业能力:具有识读建筑、装饰、安装工程专业施工图的基本能力;具有识别建筑材料、安装材料、装饰材料品种、规格、性能及价格的能力;熟悉一般工程的施工工艺,具有对建筑、装饰、安装工程进行施工管理的能力;具有编制与审核建筑、装饰、安装工程造价文件的能力;具有根据施工图纸指导施工能力;具有组织工程项目招投标、编制工程招标投标文件的能力。
六、培养目标能力目标:具有较高的施工图识读和绘制能力;具有建筑材料选择、检测能力;具有建筑施工放线、标高引测、施工观测的能力;具有编制单位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具有编制施工图预算、决算和投标报价、合同管理、施工索赔的能力;具有理解、审核施工图设计和技术文件,组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技术管理的能力;具有分析解决施工实际问题和预防、分析处理工程质量事故的能力;具有一般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能力;具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从事建筑工程监理的初步能力;具有从事技术开发的初步能力。
知识目标: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力学、计算机、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知识;掌握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建筑材料与检验、建筑测量、建筑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管理、质量检验、施工安全等专业技术知识;具有建筑水电设备等相关专业技术知识;了解建筑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相关信息。
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论文
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一、研究的背景“十二五”期间滨海新区要实现建筑工业化,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和规格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需要大量的从事建设装饰工程一线施工技术与管理的高技能人才。
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了“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的改革精神。
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社会需要,做到学习与岗位工作的交互对接,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的道路,而其中的突破口在于构建专业性人才培养和发展的培养模式,以更适于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问题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和改革,具备了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较好的基础设施。
但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创新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学改革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体现建筑装饰行业特点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已建立了比例较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但教师根据装饰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的能力有待提高,高水平技师和兼职教师数量偏少。
虽已形成了良好的校内外实训环境,但实训室规模和实训项目还达不到专业工学结合的要求,实训管理和考评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化。
社会服务、技术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内容第一,创新基于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技艺融合、情境育人、梯次递进”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需求和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基于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技艺融合、梯次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院校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高职院校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我国的职业教育已有了相当规模。
但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却不容乐观。
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特征决定了其对培养模式的不同要求。
本文对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并指出只有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教学主体的作用,才是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29-02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高职院校(含民办高职院校)已成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力量和基本阵地之一。
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了近1300万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其中也包括286所民办高职院校(占23.7%)所培养的专门人才。
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所处地位不可忽视,它在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无容置疑。
如山东就是如此。
据文献{1},2009年山东省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5823所,在校学生达到164.2万人,其中民办普通高等学校37所(含12所独立学院),在校生28.7万人。
万人学校已成为民办院校的主流。
象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在校生已达两万多人,已为国家培养近万名学生。
从职业教育系统来说,高等职业教育下连中等职业教育,上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应用性专科,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中具有引领作用。
但是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应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承担起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这是许多高职院校值得探讨的大课题。
这也正是本课题所要研究的问题。
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特征高端技能型人才既不同于高端人才,那是综合性大学的培养目标;也不同于技能型人才,那是中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
高端技能型人才应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
其特征是:这种人才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与知识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高、技能强的复合型人才。
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摘要]以工学结合为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要求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统一,专业技能与岗位需求相融合,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过渡。
文章根据高职院校建筑类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将理论教学、专业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统一起来,并提出了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为此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拓展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建筑类专业为例,高职院校要结合其人才培养特点,紧密依托行业,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培养建筑类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依托行业企业优势,明确学院发展思路目前,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已达四千万人左右。
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两类人员仅占总数的9%,远低于各行业18%的平均水平。
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中,中专以上学历者占58%,大学以上学历者占11%,占从业人员总数90%以上的生产一线操作人员绝大多数未经过任何培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建筑事业市场化的加速,社会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技术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建筑装饰、房地产和物业管理业等新兴行业的发展也急需建筑技术与管理人才。
根据教育部、建设部组织进行的行业资源调查报告,建筑技术人才短缺突出表现在建筑施工、建筑装饰、建筑设备和建筑智能化这四个专业领域。
我们应紧紧抓住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特征,依托行业企业优势,搭建好校企合作的平台。
如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省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长期以来保持着密切合作,相互建立了一种稳定的教学、科研、培训关系,共享着其下属的几十个公司、设计院、科研院等资源。
在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安排、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的聘用等方面都具有优越条件。
高职建筑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建筑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分析建筑工程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城市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行业。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领域对高素质、专业化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而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满足建筑工程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满足建筑工程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和建设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针对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人才培养目标1. 职业素养培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注重工作中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2. 专业素养培养: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工程规划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并能够熟练运用各类建筑工程软件。
3. 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在解决建筑工程实际问题中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备推动建筑工程技术不断进步的能力。
4. 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一定的建筑工程施工任务。
5. 职业发展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职业发展规划。
三、人才培养体系1. 课程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设置丰富多样的建筑工程相关课程,包括建筑设计、结构力学、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测量、工程材料、建筑装饰施工等多个方面的课程。
2. 教学方法:以项目驱动教学为主导,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实际建筑工程项目,并且开设实验室,模拟真实的施工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实习实训: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建筑工程相关实习实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实际工作环境和要求。
4. 学生评价: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实际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和提升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四、师资队伍建设1. 专业导师队伍:建立由经验丰富的建筑工程领域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组成的专业导师团队,提供专业指导和辅导,为学生提供实际的职业指导和建议。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与职业面向(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设备安装和工程概预算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掌握计算机在施工图设计方面的应用。
完成学业后能直接从事一般性工程设计、建筑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指导、工程经济成本核算以及设备系统工程的质量检测验收等工作。
(二)职业岗位定位1、主要工作岗位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员、技术员、安全员、材料员、预算员、质检员。
2、次要工作岗位建筑设计单位的制图员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技术人员。
三、规格要求和职业资格证书(一)知识1、掌握建筑工程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2、具备一般性房屋等建筑的结构设计和组织施工的知识。
3、掌握各种结构的施工方法与技术和质量要求。
4、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一定的水平,能熟练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
(二)能力1、通用能力(1)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能熟练的在因特网上浏览、检索信息、下载文件、收发电子邮件。
(2)外语应用能力:可借助外语字典阅读英文说明书及专业资料,具有初步的口头交际能力。
(3)语言表达能力:根据不同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能有效运用信息撰写比较规范的常用应用文。
如调查报告、工作计划、研究论文等。
(4)自我管理能力:确定符合实际的个人发展方向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安排并有效利用时间完成阶段工作任务和学习计划;不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
(5)创新能力:在学习和工作中,勤于思考,愿意提问,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实验、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中善于动脑,乐于探索,有一定的创新见解。
2、职业能力(1)核心能力建筑工程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一般性房屋等建筑的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能力以及人员组织与现场管理的能力;实施其它特种结构的施工方法与技术和质量控制的能力。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研究
类型和结构 。高职教 育是培 养经济社会 不可缺 少的技能型人 才的教 育 , 已 程 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以职业 岗位能力 要求作为培养 目标 和评价标准 , 课 经成为 了我 国教育体 系中不可 或缺的 一部分 。而高 职教育 的本 质是职 业 程结构的设计 以专项能力 的培养展 开 , 以综合能 力的形式 作为 目的 , 体 现 能力教育 , 其核心 内容是职 业技 能和职业 素质 , 培养 目标是 高素 质技能 型 出 了 “ 以能 力 为 中 心 ” 的教学思想。
蓉
所需技能型人才是 既可在 生产服 务等一线 进行 工作 和管理 的高层 实用 人 才, 也可 以是高工或技 师或 高级技 师类。他们可 以将 其技术 和管理规范 直 接转化生产力运用于生产服 务实践 中 , 因其主要 任务 是现场 实施 , 因此他 们不需要较高的理论知识水 准。对 此, 在科 技不 断发展 的今 天 , 高 素质技 能型人 才的需求 出现 了严重缺 口, 为 了推动 建筑 行业 的发展 , 培养 高素质 技 能型人 才迫在眉睫。 三、 建筑 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结构设计
问题。
确 定高职课程的门类以及每门课 程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方式 的工作过程。 实践性和技 术性 强 , 是 建筑 工程 技术 专业其 自身的 性质 所决 定。 因
二、 培 养 高 素 质 技 能 型 人 才 在 建 筑 工 程 技 术 专 业 中的 必 要 性 与 紧 迫 性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人才培养 模式切 实落 实在 高职建筑 工程 技术 能 力和基 本技能 ,根据 职业 能 力和基本 技能 施工 内容安 排集 中时 间进行综 合实 训 。主要 职业 素 质、职业 岗位 能力 、职业 拓展能 力三 过 程 的集 中综合实 训 。最后顶 岗工 作 ,要 使
要求 我们 将课程 体 系划分三 个教 学模块 ,即 个模 块 ,以企业 的真 实项 目工作过 程为 导 向 开 发与 建设课 程 。就职业 岗位 能力课程 模块 而言 可以 按建 筑 项 目施 工的 过程 开 发课 程 , 包括土 方与基 础施 工课程 、主 体结构 施工 课 等 。在 教 学 内 容 选 择上 ,以 实 践 应 用 为 主 线 ,理 论为 实践服 务 ,但 是如 果片 面地 强调 实践 ,会造 成学生 只知其 一不 知其 二 ,缺 乏 后劲 ,所 以 理 论 要 做到 够 用 、适 度 。 在 教 学方案 设计 上将 在校理论 学 习与实 践结 合起 来 ,不仅要 有理论 学 习时 间 ,也要 有实践 时 间 , 把 “学 ” 当 目的 , 把 “工 ” 当 手
不重复 性的特 点 ,因此不 可能 采取零 散的 实 训办法 ,而是 按 照产品生 产的 季节 、各阶 段
安排在 5 月( ~1 1 包括假期 ) 进行 整个 产品生 产 学生真 正掌握 实 际本领 ,就 必须到 实际生 产 和管 理 岗位 顶 岗工作 ,工作 岗位 必须经学 校 认定 ,与学 生的专 业 目标相 符合 。企业 对顶 岗工 作的学 生也须 按正 式 员工进行 要求 和管
教 育的 目的 就要 根 据 高职 教 育的 类 型特征 、
动手 能力 。因此 其人才 培养模 式必 须为培 养 且要 通过实 训掌握 操作 技能 。为 了实现 高职 练 ,训练 可 以在 任课 教 师统 一 组织 下 进行 ,
浅谈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的需 要 。
一
33 准确定位 , . 坚持正确 的人才培养 目标 高职院校 的定位 , 学校 办学理念 、 是 社会价值的体现 , 是准确 把握 高职教学特点 的前 提和基础 。其基 本原则应从 以下 几方 面
考虑: 331 社 会 的需 求 原 则 .. 包括 两方面 , 经济与社会发展对 人才 的需求 ; 民群众 对多 人 样 化 教 育 的渴 求 。 33 学 校 自身发 展 优 势 原 则 .. 2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术专家和管理专 家 , 与学校专业教师 一起 , 过对建筑专业对应 通 的职业 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 以及构成这些能力的知 识 、 能、 技 经验 、 态度等要素 的详 细分 析 , 确定各专业 的综合职业 能 力要求 。职业能 力的培养 要求 以职业 为轴心 , “ 从 怎样 做” 人 手, 按职业 活动的内在逻辑来选择 和组合教学 内容 , 构建 以实践 教学 为核 心的课程体 系 , 建立 由专业 学习领域课程 、 公共文化 学
浅谈装配式建筑发展背景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
2018.06 总第502期人文社科· 60 ·一、引言作为培养建筑技术类人才的高校,为适应并引领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趋势,加快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建筑产业化的专业人才,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定位和目标的确定根据建筑行业的企业调研,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建筑行业各类单位,从事建筑工程的施工、监理及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主要就业方向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工程测量、工程项目的管理、工程试验与检测等。
具体岗位有:施工员、材料员、质检员、测量员、资料员、预算员、监理员等。
而装配式建筑建设流程,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流程更全面、更精细、更综合,增加了技术策划、工厂生产、一体化装修等过程。
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建筑施工企业所需的必要基本知识。
由于在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企业也需要一定的质检员、技术员、钢筋翻样、试验员等,在设计及咨询单位,需要一定的绘图员、BIM 建模师助理。
不同的岗位要求学生所掌握的核心职业能力也不同,对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建设就会有所改变。
三、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并投入使用,要求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岗位在不断重新组合,一劳永逸的就业变得越来越不可能,所以从业者需要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迅速更新知识以适应新生行业或职业的要求。
通过调研和邀请专家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企业岗位群职业能力的分析,深入掌握岗位所需的能力及知识结构,由此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按照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要求,明确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加大实习实训课程的比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建筑技术施工的相关理论解决工程项目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完善建工专业的课程体系。
四、教学的保障措施1.实训条件的保障。
学校受自身的条件限制,不可能做到完全模拟实际工作岗位的操作,我们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解决学生的装配式施工实训。
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1 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纵观世界各国职业技术教育,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三明治”形式和美国的dre(校企结合式)为主,但不管哪一种模式,其核心都是工学结合。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遵循了工学结合的原则,如“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但是也要看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教学效果和工学结合的程度,以及在工学结合的教学实施层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由于人才培养模式影响着课程体系的构建,因此,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加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改革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应首先解决的问题。
1.1 建立“项目承载、学训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我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以项目为载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习项目与工作项目一致,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养成和实际工作内容一体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职业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在校企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调研和反复实践后确定形成与建筑设计相关产业高端技术岗位要求相适应,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职业活动为主体,以典型的工作任务、项目(案例)、工作过程等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知识、技能、态度有效融合的课程体系。
使课程与课程之间相互有机衔接,教学过程与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结合,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学习的内容与工作任务一致,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
1.3 形成了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的专业教学方法在教学组织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专业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方法。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学习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探
・18・ 0
萍 乡高等 专科 学校 学报
21 00点
识实 习 、 测量 实习 、 课程设计 与综合 练 习 、 毕业 实 习及
必须持证 上 岗 , 只有 文凭 没有职 业资格证 书便不 能在
建筑工 程 技术 专业 人才培 养方 案 的改 革势 在必 行 。
1建 筑 行 业 从 业 人 员 现 状
模式 是 以传 授 知识 为 重 点 , 以老 师 为 中心 , 以考试 为 结果 的应试 教育 。在教 与学 当中 , 然老 师和学 生都 虽 付 出 了极 大 的努 力 , 获得 了较 为 理 想 的“ 绩 ” 但 也 成 ,
程 日益 国 际化 , 方 法 、 手 段 , 至 相关 用 语 、 号 新 新 甚 符
等不 断 冲击 原 有 教材 内容 , 因此 , 师 的 教学 必须 与 教
之相适 应 。现 行教 学模 式从 总 的培养 目标 到计 划 、 教 学 大纲 的编 制 上 , 分 注重 理 论 知 识 的 系统 性 、 备 过 完 性 , 践性 教学 环节 占总课 时 的 比例 不超 过 2 。 实 O 专 业教 学活 动 中则 表 现 为 以完 成课 堂 教学任 务为 中心 , 培养 实践 技能 的实 践性 教学 环节 成 为 陪衬 。 这种 教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以上 , O 实践 教学 环节 占 2 左 右 , 中还 包括认 O 其
收 稿 日期 : O O O —2 21— 4 6
作 者 简 介 : 志 忠 (9 8 ) 男 , 西 萍 乡人 , 教 授 , 要 从 事 建 筑 工程 方 面 的研 究 工 作 。 李 16 一 , 江 副 主
高 职 院校传 统人才 培养 思 想及 观念 认 为 , 高职 生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建 筑 业 概 况
“ 十一 五 ” 以来 . 随 着 我 国经 济 的 高 速 增 长 及 城 市 化 进 程 培 养 体 系 的 研 究 . 探 索 出符 合 行 业 需 要 的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切 实 的加 快 , 建 筑 业 的发 展 异 军 突 起 , 根 据 国家 有 关 部 门 的统 计 , 2 0 0 9年 、 2 0 1 0年 、 2 0 1 1年全 国建 筑 业 完 成 产 值 分 别 为 7 . 5 9万 各 高 职 院校 面 前 的 重 大 课 题
了 以培 养 高素 质 技 能 型人 才 为 目标 , 以职 业 岗位 能 力 形 成 为 主 线 , 以工 学结 合 为 手 段 , 以校 企合 作 为 平 台的 人 才培 养
模 式, 为 实 现 高 职教 育 与企 业 用人 需求 的 “ 零距 离” 对 接提 供 了新 的 思路 。
关 键 词 :职 业 教 育 ;培 养模 式 ;工 学 结合 ;校 企 合 作 中 图分 类 号 :G 7 1 8 . 5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1 — 2 8 6 2 ( 2 0 1 3 ) 0 1 — 0 0 8 2 — 0 3 线 的几 个 关 键 岗 位 由 一 人 担 任 或 由不 符 合 条 件 的 人 员 担
高 职建 筑 工 程 技 术 专 业 肩 负 着 培 养 面 向 建设 单 位 、建 筑
施 工企业 、 招投标 代理 、 造价咨询 、 工 程 监 理 等 一 线 需 要 的建
地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3 结语
通 过 以 . 析 , 此 构 建 出 建 筑 工 程 分 由 技术专业知识 、 力结构要求。 能 ( ) 识 结 构 要 求 : 有 本 专 业 所 必 需 1知 具
这 一 宏 大 的 战略 目标 , 城 市规 划 、 设 和 知 识 , 时 掌 握 较 强 的 操 作 技 能 和 职 业 能 的 数 学 、 对 建 同 力学 、 息 技 术 、 设 工 程 法 律 法 信 建
管理方 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提 H了急迫的 、 j
大量 的需求。
力 , 施 工企 业 、 设 等 单位 作 为 建 筑 工 程 规 知 识 ; 握 建 筑 构造 、 筑 结 构 的基 本 理 在 建 掌 建
能力 , 算机应用 能力 , 工管理能力 , 计 施 编 个 主 要 工 种 操 作 的 初 步 技 能 ; 程 项 目招 工
的 管 理 能 力 , 工 质 量 的检 验 能 力 , 筑工 理 公 共 关 系 的 基 本 能 力 ; 取 执 业 资 格 证 施 建 考
如 表 l 。
1从 社会发展分析对建筑 工程技术专 周 边 多 家 用 人 单 位 进 行 了 调研 。 业 人 才 知 识 和 能 力 的 需 求 1 1调研 方式 .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国城 市 化 发 展 迅 速 。 中 此 次 凋研 方 式 有 访 谈 调 查 、 卷 调 查 、 问
然。
展 现 状 和 未 来 的 趋 势 需 要 看 , 单 位 需 要 贵
( ) 力结 构 要 求 : 有 正 确 识 读 上建 2能 具
一 8% 以内 蒙 古西 部 地 区为 例 , 有 建筑 施 工 什 么才 能 的 毕 业 生 ” 问 中 , 5 需 要综 合 专 业 施 工 图 的 基 本 能 力 ; 确 使 用 建筑 材 现 正 企业 1 5 , 业人 员l . 万 人 , 中技术 人 素 质 高 的技 术应 用 型 人 才 , “ 实 际 工作 料 并进 行 检 测 、 管 的能 力 ; 般 建 构 构件 7家 从 26 其 在 在 保
贵州地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建筑 工程 技 术 专业 主要 培养 的是 建筑 工程 施工 职 业 学 校 是 进 不 了 普 通 高 等 院 校 的 学 生 才 会 去 的 地 技术方面 的人才 ,建筑行业有 着 自身的特殊性 ,如 单 方 ,因 此 学 生 入 学 时 文 化 素 质 较 低 。 5. 学 方 法 手 段 陈 旧 。信 息 化 对 教 学 手 段 和 方 教 个产品 的工期 长、造价高 ,同其他一些行业相 比,建 筑行 业 是一 个不 允 许任 何一 件 不合 格 产 品出现 的 行 式带 来 的 巨大 冲击 ,要求 我们 必 须改 变 传统 的教 学 业 ,这 样 的一 些特 点 ,使 得 其他 行 业 常 用 的 顶 岗实 习 方 式 , 利用 多 媒 体 技 术 等 先 进 的 教学 手 段 。 但 是 ,我 操作 上 有一 定 的 困难 。正 是 因为 西部地 区的 区域 经 们现有 的高 职高 专院校大 多数 由于办 学条 件的 限制 , 济特 点 和建 筑行 业 的行 业特 殊 性 ,所 以 实施 以工 学 还是沿袭传统 的…块黑板 、… 支粉笔 的教学方 式。部 结 合 为 核 心 的 建 筑 工 程 技 术 的 职 业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模 分条件较好 的院校 ,虽然 也有 多媒体 的教学 手段 ,也 定 程度 上 利用 了网 络信 息技 术 ,但 是 他们 在实 际 式存在 以下一些 困难 : 的 教 学 过 程 中 ,对 新 的 教 学 手 段 和 方 式 缺 乏 研 究 ,不 1.基 础 设 施 不 完 善 ,校 内 实 训 基 地 建 设 存 在 一
一 一低 ,而高职 院校 的投 入 能 针 对 性 地 使 用 不 同的 方 式 、 方 法 ,从 而 并 未使 新 的 主 要 靠 地 方 政 府 ,所 以导 致 很 多情 况 下 经 费 不 足 。 并 教学 方 式和 手段 发 挥 出应 有 的作 用 ,往 往对 信息 化 PT ( 幻灯片 )的阶段 。 且建筑行业工序 多、工期 长、单价高等特点 ,无法 同 教学只 是停 留在 P 只有 解 决好 了以上 这些 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主 要 问 其他 专 业一 样参 照 真实 工作 环 境建 立 实训 基地 。 已 工学结合”这一 核心思想结合 到我们 西 有 建筑 工 程 类 人 才培 养模 式往 往 带 有 一 定地 域 性 , 题 ,才能将 “ 将其 作 用于 西部 地 区 贫穷 落后 的 少数 民族 地 区往 往 部地 区的 经济 文化 特 点和 建筑 行 业特 殊性 上 ,从 而 会产 生 很多 问题 ,如沿 海地 区建筑 工 程 技术 中施 工 构 建一 个 以职 业技 能 为导 向 的适 合西 部地 区建筑 工
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素质缺失研究
对以前 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 了修订 。然而 , 笔者和课题组成员在
调查时发现所修订 的人才 培养 方案存在职业素质 培养 缺失的 占 调查 总数 的3 .%。 3 4
2 研 究 中 发 现 的 问题 课 题 组 成 员 在 调 查 中发 现 , 分 高 校 的 人 才 培养 方 案 中有 关 部
③能够利用计算机编制工程概预算 , 进行工程管理 ; ④能够完成建 筑物 的测量放线 、 高程控制 、 变形观测等工作 ;
出加强职业教育工作 , 讨论并原则通过 《 国务 院关 于大力发展职 业教育 的决 定》国发[0 21 号) 强 了对 职业 教育工 作的领 ( 2 0 16 。加
导和支持 , 以就业 为导 向改革 与发展 职业教育逐 步成 为丰 会共 十 识, 职业教育规 模进一 步扩大 , 务经济社会 的能力 明显增强 。 服
堕
No. 4
T ME EDUC I ATI ON
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业素质缺失研 究
秦 连银 曹鸽
摘要 : 初进 高职的学生正处于走 向成熟的阶段 , - 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约束能力相对较 差, 4f g  ̄的 但他们有强烈 的求知欲 , 富有极 强的职业素质塑造 性。 如 何 开 展 高职 院 校 建 筑 工 程 技 术 专 业 学 生职 业 素 质 教 育 , 强 他 们 在 就 业 中的 竞 争 力 已经 成 为 高职 建 筑 工 程 技 术 专 业教 育教 学 增 改革的重要 目标。近 几年我 国各职业院校 先后进行 了人 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 但在调查 中发现 , 职业素质培养缺失的问题初见端倪 。
③具有较强 的爱 岗敬业精神 、 团队协作精神 、 交往能力 , 诚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讨一BIM技术概述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是以建筑CAD技术为基础的多维建筑模型集成技术。
区别于传统的2D绘图方式,决策者能通过查询建筑模型资讯能实时了解详实的模型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在设计初期能大量减少设计团队成员产生各类错误,避免出现后续施工难题。
计算机系统能用碰撞检测的功能,用图形表达的方式告知查询的人员关于各类的构件在空间中彼此碰撞或干涉情形的详细信息。
由于计算机和软件具有更强大的信息数据处理能力,相比目前的设计和施工建造的流程,这样的方法在一些已知的应用中,已经给工程项目带来积极的影响和帮助。
1.传统建筑工程劳动生产率较低。
我国BIM技术应用率极低,据调查,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生产率仅是英国的1/14和美国的1/19。
在传统建筑工程中,设计、制作、施工及运营等过程独立完成,分由若干个团队负责,这种运作模式将整个项目分割开来,限制了其各个组成部分的联系互动。
整个建筑过程中使用的图、文、数字信息呈零散状,比如图纸的绘制、效果图的生成、成本的预算或施工过程的记录等,这些任务之间彼此脱节。
运用BIM把建筑各阶层联系起来,将数字模型作为信息表达的唯一方式,淘汰传统以任务为基础的应用软件,能够改变这种任务之间脱节的状况。
2.建筑工程从业者缺乏BIM人才。
基于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考虑,推广和应用BIM技术势必将成为建筑工程的一大发展趋势,但是,目前我国在BIM技术人员整体数量上存在的缺口极大,这已经成为了该技术在产业中应用和发展的瓶颈。
20XX年《中国工程建设BIM应用研究报告》提及,超过五成的行业调查受
访者认为,没有BIM人才是企业不使用BIM软件的直接原因。
还有调查显示,采用BIM最大的障碍就是从业人员缺乏足够的BIM训练,大范围的教育和培训是广泛采用BIM的前提条件。
二BIM技术在研究及应用领域的现状
近些年,部分欧美发达国家对BIM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通常在整个工程进度中能够成熟地BIM技术的应用到设计、施工以及运维阶段,运用比较成熟。
在政F公共建设项目上,美国、欧洲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要求必须使用BIM技术。
在软件技术支持方面,Autodesk也适时地推出了基于BIM的AutodeskNavisworks20XX年,目前最主要的使用者以设计公司为主,也有越来越多的BIM培训机构、咨询公司和政F行业协会开始重视BIM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勘察设计行业BIM技术高级培训班(第一期)”、“BIM建筑设计大赛”、“与可持续设计专家面对面”、“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发展技术交流论坛”的BIM主题研讨会等在全国各地先后开展起来;在具体实施的项目中,也有美国Aedis建筑与规划设计中国公司、KlingStubbins 国际建筑设计中国分部、XX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以及中建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CCDI)等不同程度上率先使用了BIM技术。
同时,BIM技术也被作为重要研究内容纳入到国家“十二五”建筑信息化发展纲要。
三高职院校BIM技术人才培养的对策
就应用广度和深度而言,BIM在中国的应用还只是刚刚开始,但会逐步推广和深入到建筑行业各个领域。
从全球化的视角来看,BIM的应用已成主流,行业内BIM技术的教育培训需求快速增长。
然而,BIM技术在国内高职院校推广应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BIM实训室缺乏规划、师资力量不足、课程教学体系滞后等,这些
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
为满足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相关专业BIM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有必调整专业设置,建立并完善BIM技术人员的培养模式,跟上产业调整的步伐,推进BIM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一)BIM工程软件实训室的规划及建立
BIM技术是应用需要依赖信息技术,需要硬件、软件及场地的支持才能进行实施,现有教学条件会制约全面系统的进行教学。
学校应结合实际条件,与建筑施工企业、软件开发公司及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分步骤分阶段规划并建立符合BIM技术应用与研究要求的实训场地,搭建适合团队工作(教学)的工作(教学)场所与硬件、软件环境。
(二)教师、专业人员BIM技术的培训组织
教师和专业人员参加行业培训和认证、到相关企业工程项目实施现场等方式,了解该专业现行的课程体系与基于BIM进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知识体系的差别,熟悉并掌握BIM技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价值、BIM技术数据库的建立与数据查询以及BIM技术全过程应用等内容,提高专业执教能力。
(三)建立和完善BIM技术课程教学体系
BIM建筑模型课程应依托实际工程项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将BIM软件的基本操作、BIM参数化建模、文件的模型编辑和管理、以及数据信息的转换等纳入实训课程内容,学、做结合,让学生在掌握BIM技术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依据工程进度要求完成建筑模型的规范制作。
同时围绕专业“三条主线”开发完善BIM技术课程:一是要以工程施工管理为主线,从实施合同签订开始到完成建筑物的工程虚拟建造的全过程,侧重施工组织与进度管理能力;模型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