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分析
防灾减灾与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
防灾减灾与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加剧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更多的灾害,包括台风、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频频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而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和防范这些天气灾害,从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本文将就防灾减灾与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气象现代化建设是指通过科技手段提高气象观测、预报和服务水平,以及提升气象信息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它可以使气象预报更加准确、及时,从而提升社会对气象灾害的防范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气象现代化建设可以提高气象观测、预报和服务水平。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气象观测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气象观测的准确性和精度。
而且,现代气象预报模型的建立以及大数据的应用,也使得气象预报更加准确、及时。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对气象灾害的预警和预防能力。
气象现代化建设可以提升气象信息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通过现代化的气象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气象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发布,从而使得气象信息更加便捷、及时地为社会所用。
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挖掘气象数据的潜力,提高气象信息的使用效率。
现代化的气象服务体系也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气象现代化建设可以提高社会对气象灾害的防范能力。
现代化的气象观测设备和气象预报模型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加准确的气象信息,从而使得社会能够更好地做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可以根据气象预报提前安排人员疏散,对重要设施进行加固,从而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气象现代化建设可以提高气象灾害的救灾效率。
不仅是在预防阶段,现代化的气象观测设备和信息系统也能够为灾后救援提供重要的支持。
准确的气象信息可以帮助救援人员更好地了解灾情和受灾地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救援工作,从而提高救援的效率。
为了更好地防范和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我们需要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
2024气象局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大讨论活动工作总结
2024气象局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大讨论活动工作总结一、活动背景与目标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也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降低气象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我国气象局开展了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大讨论活动。
本次活动的背景与目标是针对当前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大讨论的形式,集思广益,探讨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措施和方法,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二、活动内容本次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专题讲座:邀请气象专家和学者就气象灾害的成因、影响和防范措施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参会人员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分组讨论:参会人员分为若干小组,围绕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经验交流:邀请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地区和部门代表进行经验交流,分享成功案例和做法,促进相互学习和借鉴。
现场观摩:组织参会人员参观气象观测站、气象预警中心等设施,了解气象预报预警的流程和技术手段。
成果汇报:各小组将讨论成果进行汇报,汇总形成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总体建议和措施。
三、活动成果通过本次大讨论活动,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提高了参会人员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增强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围绕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为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经验交流,分享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成功案例和做法,促进了相互学习和借鉴,推动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整体发展。
现场观摩使参会人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气象观测、预报预警等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提高了对气象服务质量的信心。
形成了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总体建议和措施,为今后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
四、改进建议为了更好地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建立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2024年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范文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篇一一、引言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气象灾害频发。
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运动引起的,能够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造成重大损失的天气或气候现象。
为了有效应对和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对我国气象灾害进行科学分类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我国气象灾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暴雨洪涝灾害:由长时间连续降雨或短时间强降雨导致的洪水、积水等灾害。
2. 干旱灾害:长期无雨或降水量严重不足导致的土壤缺水、农作物受灾等。
3. 台风灾害:由台风引起的狂风、暴雨、洪水、风暴潮等灾害。
4. 低温冷冻灾害:包括寒潮、霜冻、雪灾等,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5. 高温热浪灾害:长时间高温天气导致的人体健康问题、农作物生长受阻等。
6. 雷电灾害:雷电引发的雷击、雷暴大风等灾害。
三、防灾减灾对策针对上述气象灾害,我们应采取以下防灾减灾对策:1. 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建立全国性的气象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2. 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防洪、抗旱、防台风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抗灾能力。
3. 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使公众能够正确应对气象灾害。
4. 实施综合防灾减灾策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制定综合防灾减灾策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5.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应急救援机制,确保在气象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6. 推动科技创新,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通过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防灾减灾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7. 实施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自然环境的抗灾能力。
8.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的防灾减灾经验和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气象防灾减灾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气象防灾减灾高质量发展的意义摘要:一、引言1.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性2.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二、气象防灾减灾高质量发展的内涵1.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2.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3.加强科技创新与应用4.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与能力三、气象防灾减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1.保障人民生命安全2.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3.提升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四、实现气象防灾减灾高质量发展的途径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2.加强部门协同与国际合作3.加大资金投入与人才培养4.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普及与宣传五、结论1.气象防灾减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2.共同努力,共创美好未来正文:气象防灾减灾高质量发展的意义日益凸显,它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新时代,我们要深刻认识气象防灾减灾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积极探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气象防灾减灾高质量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创新与应用,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与能力。
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是防灾减灾的基础,只有预报准确,才能为防灾减灾提供有力保障。
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旨在形成一套完善的防灾减灾机制,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迅速响应,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科技创新与应用是防灾减灾发展的动力,有助于提高防灾减灾成效。
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与能力,让每个人都能成为防灾减灾的宣传者、实践者,共同维护社会安定。
气象防灾减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灾害发生时,及时、准确的预报能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有效减少人员伤亡。
其次,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防灾减灾工作到位,能降低企业停产、交通受阻等带来的经济损失,保障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最后,提升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通过高质量发展,我们能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增强国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实现气象防灾减灾高质量发展的途径有多种。
首先,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防灾减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气象局防灾减震工作某年总结
气象局防灾减震工作某年总结气象局防灾减震工作某年总结为了更好的应对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一直在致力于气象局防灾减震工作的推进。
在某年度中,我们坚持以人民安全为第一要务,以创新为动力,全面加强了气象局防灾减震工作。
在此,我们对气象局防灾减震工作某年度进行总结和回顾。
一、加强气象监测预警能力气象监测预警是防灾减震的首要举措。
在某年度中,我们加大了对气象监测预警能力的投入力度,投入更多的技术、财力和人力资源,使得气象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
全年共发布各类气象预警774次,对各类灾害造成了有效的预警和预报,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障。
二、提高应急反应处理能力气象灾害是突发性灾害,因此我们必须对应急事件进行快速、有效的响应处理。
在某年度中,我们深入实施应急处理方案,对爆发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响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投入到救援工作中去。
同时,我们组织开展了多次应急演练活动,提升了我们的应急反应处理能力。
三、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是气象局防灾减灾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架构。
在某年度中,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工作。
完善了防灾减灾法规法规体系,加强了相关的政策制定和统计分析工作。
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了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加强技术创新标准制定技术创新是气象局防灾减灾的关键因素,促进了防灾减灾的效果提升。
在某年度中,我们注重了技术创新的推进工作,组织研发了很多新技术和新产品,强化了标准体系建设,规范了防灾减灾工作的实施。
同时,我们开展了多场学术交流,提升了防灾减灾的专业技能和行业认识。
总之,在某一年中,我们通过不断创新与发展,加大了气象局防灾减灾的力度,在技术、制度、监测等多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强化,为协助政府和社会各界预防和应对灾害,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同时,也深刻认识到气象局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将以更加系统、先进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气象局防灾减震体系,更好地为建设美好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气象数据处理和分析及其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气象数据处理和分析及其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气象数据处理和分析是现代气象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提取出大量有用信息和趋势,为预测天气、防灾减灾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气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并探讨其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一、气象数据处理的方法1.1 数据采集气象数据处理的第一步是数据采集。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首先需要选择可靠的气象观测站点,采用可靠的数据采集仪表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还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采集时间间隔,以满足不同精度和时效的要求。
1.2 数据预处理在采集到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去除数据中的噪声和异常值。
在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时,通常采用滑动平均、加权平均等方法。
同时,还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对数据进行插值、变换等操作,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处理和分析。
1.3 数据分析在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提取出数据中的有用信息和趋势,为预测天气、气候变化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数据分析的方法包括:趋势分析、周期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
二、气象数据分析的应用气象数据分析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以下是气象数据分析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实例:2.1 洪水预测洪水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通过对气象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的降雨情况和水位变化趋势,进而预测河流的漫滩面积和峰值流量,提前做好洪水防范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水造成的损失。
2.2 风暴潮预报风暴潮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灾害,在海洋附近地区常常会引发海浪、海啸等灾害。
通过对气象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的风力和海浪高度的变化趋势,提前进行紧急疏散或加强海堤、护坡等防御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们的安全。
2.3 火灾预警火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可以造成人命财产的严重损失。
通过对气象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的温度、湿度、风力等指标,及时发出火灾预警,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情况汇报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情况汇报一、总体情况自从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开展以来,我单位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投入,形成了一套多层次、多措并举的防灾减灾工作体系。
通过不懈努力,气象灾害的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对社会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也大大减轻。
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突出成绩(一)气象预警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我单位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看作第一要务,在气象预警工作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通过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及时发布各类气象预警信息,确保预警信息的准确、及时传达给企事业单位和群众。
同时,鼓励地方气象部门和科研单位加快研究和开发新型气象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气象监测预警能力。
(二)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针对气象灾害的常见特点,我单位积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媒介传播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救自护能力。
同时,我单位还积极与学校合作,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纳入教育体系,加强学生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养成正确的防灾减灾习惯。
(三)加强气象灾害防范体系建设我单位注重气象灾害防范体系的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的气象灾害防范工作方案,包括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应急响应与救援、社会救助与恢复,建立了完善的灾害防范网络,确保了对气象灾害的第一时间应对能力。
(四)积极开展气象灾害综合防控工作为了提高对气象灾害的综合防控能力,我单位积极组织人员参加气象灾害防治技术培训和演练,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和装备建设,不断提高应对突发气象事件的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预警信息准确性有待提高虽然我们对气象预警服务体系进行了不断完善,但是在预警信息的准确性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因为监测设备的故障或者技术手段的不足导致预警信息的准确性不高,需加强设备和技术的研发和改进,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度。
(二)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有待培养我们对气象灾害防控宣传教育工作虽然下了不少功夫,但是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培养方面还有待提高。
气象防灾减灾中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作用分析
气象防灾减灾中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作用分析气象防灾减灾是指通过科学的气象预测和预报,及时监测预警,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的损失和影响。
其中,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是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可以提供灾害预案的基础数据,为有效应对灾害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气象数据,可以预测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从而提供应急处置所需的时间和准确性,为政府和企业制定防灾预案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二、指导群众主动防灾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也可以为公众提供及时有效的防灾信息,指导人们做好应对灾害的准备工作。
例如,当气象部门发布暴雨预警时,人们可以提前采取措施,如清理排水沟、避免外出等,以减少对个人、财产和生命的损害。
三、指导决策和营救行动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为营救和救援行动提供支持。
例如,当发生大型山洪泥石流时,气象部门可以通过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为救援队伍提供震中的位置、受灾地区的路径、泥石流的预计到达时间等信息,帮助救援队伍制定有效的营救计划。
四、支持灾后评估和复原工作短时临近天气预报还可以为灾后评估和复原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例如,当发生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时,气象部门可以通过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为后续的复原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指导复原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及时、准确、有效地传播预报信息,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公众做好应对自然灾害的准备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的损失和影响。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最新文档资料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气象事业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十二五期间,中国气象事业要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事业现代化体系,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的跨越,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和保障。
1.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目标新一代气象服务体系的总体战略目标是:以气象基本业务系统为主要依托,以资料与信息共享为主要特征,实现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产品专业化、服务队伍专职化、服务管理规范化。
中国现代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气象信息覆盖面、提高气象服务满意度、提高气象服务效益。
公众气象服务是通过各种媒体为社会公众提供的气象服务。
公众气象服务的对象是社会, 是广大社会公众。
公众气象服务是 重要措施, 是公益性气象服务的重要体现。
公众气象服务一方面 要从规范公众的防灾减灾行为着手, 提高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 识,使全社会在气象灾害到来之际都能采取自觉、科学、规范的 防灾避灾行动;另一方面,要从提高全民生活水平着手,制作更 加贴切人民生活和实际的气象服务产品。
建设现代气象业务体 系,最根本的就是提升气象业务水平、 科技实力和全面服务能力, 巩固和加强气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为经济社会 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为人民福祉安康提供服务。
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以增 强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能力为核心, 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为目标, 完善公共气象 服务业务系统、 气象预测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和综合气象观测业务 系统;提供气象信息、防御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 气候资源;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
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扩大气象服务覆盖面、 增加公共气象服务产 品、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质量上。
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调研报告
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重大威胁,气象灾害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给基层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加强对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减灾工作,我们组织了一次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调研活动。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现状与问题;2. 研究基层应对气象灾害的策略和措施;3. 探索提升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效能的途径。
三、调研方法1. 采访法:走访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人员,了解其工作内容、现状与问题;2. 调查问卷法:通过问卷收集基层居民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意见与建议;3. 数据分析法:收集并分析近几年的气象灾害数据,了解灾害的发生趋势。
四、调研结果1. 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现状调研发现,目前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主要以宣传、预警和应急响应为主要任务。
宣传力度较大,广泛发放气象灾害知识宣传资料,但培训和教育力度不足;预警机制建立不够完善,信息传递效率低下;应急响应能力有限,组织协调不到位。
2. 基层应对气象灾害的策略和措施针对调研结果,我们总结了以下基层应对气象灾害的策略和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气象防灾减灾意识;- 完善预警机制,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加强气象监测能力,提高预测和预报准确性;- 加强应急响应体系建设,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加强专业人员培养,提高基层队伍素质;3. 灾害发生趋势分析调研中我们收集了近几年的气象灾害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气象灾害频发和灾害强度增加的趋势明显,其中暴雨、台风、干旱等灾害占据了主要比例。
这证实了加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五、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投入,提供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支持;2.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气象灾害知识,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3. 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预警机制,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准确传达到基层;4. 加强基层气象监测能力,提升预测和预报的准确性,提前做好灾害防范工作;5. 加强基层应急响应体系建设,提高组织协调能力,整合资源,加强救援和抢险能力;6. 加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质提升,提高基层队伍的整体素质。
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分析
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分析随着气候变化不断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天气预报不仅可以提前预警自然灾害的发生,还可以指导人们在面临自然灾害时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从而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本文将从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1. 提前预警自然灾害天气预报可以提前预警自然灾害的发生,如台风、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现象。
在这些自然灾害发生前,气象部门会对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区进行预警,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做好防范措施,减少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危害。
2. 指导灾害应对措施天气预报不仅可以提前预警自然灾害的发生,还可以指导人们在面临自然灾害时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
在台风来临前,气象部门会发布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给出避风的建议和安全防范措施,帮助人们及时躲避风险区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为应急救援提供支持天气预报可以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支持。
灾害发生后,气象部门会根据实时观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及时更新灾害影响范围和变化趋势,为救援人员提供实时的气象气象服务,指导救援工作的展开。
二、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中的现状目前,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预报精度有待提高由于气象条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目前的天气预报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
尤其是在预测短时强降雨和短时强风等极端天气现象方面,预报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 预警信息传达有待改进在灾害预警信息传达过程中,有时存在信息不及时、不准确或者无法传达至受众的情况。
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气象信息传播渠道,提高信息传达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 应急救援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的应急救援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灾害应急救援力量不够、救援物资调配不及时、协同作战机制不够完善等。
这就需要加大对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高救援响应速度和效率。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增强百姓防灾减灾意识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增强百姓防灾减灾意识气象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气象服务的能力与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财产安全。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自然灾害的频发,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增强百姓防灾减灾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和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提升气象服务能力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高气象服务能力,首先需要加强气象观测和预报的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建设气象观测站点、卫星遥感系统、气象雷达等现代化气象观测设备,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气象观测网络。
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数据采集和分析的精准度和时效性,为气象预报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
2. 完善气象预警系统建立健全的气象预警系统是提升气象服务能力的关键。
通过加强气象预警技术和手段,及时发布各类气象预警信息,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预警能力和准确性。
加强对灾害风险评估和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研究和制定,提高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
3. 加强气象人才培养气象服务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因此加强气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非常必要的。
除了推动相关专业学科的发展外,还应加大对气象工作者的培训力度,使他们具备更新换代的气象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气象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二、增强防灾减灾意识1. 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需要加强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
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向广大民众灌输气象知识,让他们了解不同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及时了解气象预警信息,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2. 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社区是民众生活的重要场所,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通过举办气象知识讲座、开展模拟应急演练、策划防灾减灾主题活动等形式,引导居民了解灾害风险和防灾减灾知识,提高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
3. 强化教育培训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中加强防灾减灾教育,将防灾减灾意识融入日常教学和培训中。
基层村社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村社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基层村社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如下:问题:1. 防灾减灾意识不强:部分基层村社干部和群众对气象灾害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防灾减灾意识,不重视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导致无法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2. 预警信息传递不畅:在一些基层村社,气象预警信息传递存在障碍,无法及时传递到村社干部和群众手中,导致无法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 防灾减灾设施不足:基层村社缺乏必要的防灾减灾设施,如避难场所、防洪堤、排涝设施等,一旦发生气象灾害,难以有效应对。
4. 应急处置能力不足:一些基层村社缺乏有效的应急处置机制,一旦发生气象灾害,难以迅速响应,导致灾害影响扩大。
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基层村社干部和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让他们了解气象灾害的危害和应对措施。
2. 建立预警信息传递机制:加强基层村社气象预警信息传递工作,建立有效的传递机制,确保气象预警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到村社干部和群众手中。
3. 完善防灾减灾设施:根据基层村社实际情况,完善必要的防灾减灾设施,如避难场所、防洪堤、排涝设施等,提高基层村社的防灾减灾能力。
4. 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基层村社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一旦发生气象灾害能够迅速响应。
5. 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气象部门与基层村社之间的协作配合,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共同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6. 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基层村社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投入力度,提供必要的资金、物资和技术支持,促进基层村社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加强基层村社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需要政府、基层村社、气象部门等各方共同努力,提高基层村社的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气象局防灾减灾工作总结范文三篇
气象局防灾减灾工作总结范文三篇第二篇:气象局防灾减灾工作总结今年5月12日全国第14个“防灾减灾日”,5月8日至14日为防灾减灾周,为增强我乡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群众应对突发自然灾害能力,开展了以“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现将活动总结如下:一、加强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宣传工作,收到文件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召开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工作会议,为确保全乡宣传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由乡长干杰为组长,分管领导蔡永洪为副组长,由李进波、江旭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
在领导工作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下,全乡上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充分营造了防灾减灾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5月12日,我乡组织了“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启动。
党政部门、乡属事业单位、学校均在其主要场所悬挂了防灾减灾宣传标语,张贴了防灾减灾宣传挂图,营造防灾减灾舆论氛围。
各村召开“防灾减灾”会议,设立了村避灾点,并签定责任书,强化责任感。
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浓厚了防灾减灾工作氛围,达到了增强广大群众众防灾减灾意识之目的。
三、形式多样,方法得当根据我乡实际,主要采用发放传单、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
活动期间我乡共发放宣传单150余份,悬挂横幅10余处。
宣传内容主要以防灾减灾相关法律、法规、避灾常识,宣传地点主要是场镇、各村民委员会、乡属事业单位、学校。
此次活动形式灵活、内容简单易懂,老百姓积极性较高。
通过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增强,他们认识到:必须防微杜渐才能避免造成大的灾害,才能保证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了解到防灾减灾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全体村民都应注意防范的。
村民们也表示像此类活动应多多开展,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第三篇:气象局防灾减灾工作总结今年在县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努力落实,将各项工作及时全面铺开,圆满完成全年的气象防震减灾工作任务。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分析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自然灾害的威胁愈加突出,人们对于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在2023年,我们来探讨一下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成效与不足。
一、成效1.气象预警技术不断提升现在,气象预警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比如气象部门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未来趋势的预测,提早预警各种灾害,同时也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天气网站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促进民众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2.公众意识不断提高在近几年,随着气候变化等问题的不断加深,公众对于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认识也愈加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来参加防灾减灾培训、学习应急处理的方法、认真消化气象发布信息等等。
大家也更加重视自身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并积极响应城市管理、气象部门等的政策规定和呼吁,以行动呼吁更多人关注气象灾害。
3.经验积累与分享一个地区如果曾经发生过灾害,那么当地人民会有一定的防灾减灾经验和技巧。
如果能够好好的总结和分享,那么这样会大大减少损失。
在过去几年的防灾减灾过程中,经验积累和分享已经逐渐成为气象防灾减灾事业中的重要一环。
二、不足之处1.气象灾害预测有误差气象现象和变化复杂瞬息万变,虽然科技的发展能够更好的预测和掌握各种预警消息,但是还是有一定的误差。
对于特大型气象灾害来说,误差将导致更大的灾害损失。
2.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薄弱在气象灾害发生后,相关部门可能会开始启动预案,并采取紧急措施,但是救援能力却是不足的。
很多时候,城市交通瘫痪,救援车辆无法到达现场,超出预期的救援所需物资时间特别长等等,重要生命和财产就无法得到及时保障。
3.器材和设备不足在面对大型气象灾害时,城市防汛和救援器材和设备为现状,数量、种类、对设施倒淹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在应对气象灾害的关键时刻存在极大不足。
三、结语防灾减灾是气象科学和天气预报工作的重要内容。
2023年的今天,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成效和不足之处就是以上内容所述,当我们知道这些不足之处后,能够及时提出解决方法和寻找改进。
气象防灾减灾活动总结5篇
气象防灾减灾活动总结5篇篇1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我们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气象防灾减灾活动。
本文将对这些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分析活动成果与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今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二、活动开展情况1. 宣传教育活动我们通过举办讲座、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识,还增强了大家的防灾意识和技能。
例如,我们组织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竞赛”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大家在竞赛中学习到了丰富的气象防灾知识。
2. 应急演练活动我们定期组织气象应急演练活动,模拟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应急场景,检验和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通过演练,我们发现并解决了许多潜在的问题,提高了应对气象灾害的效率。
例如,我们在一次模拟台风登陆的演练中,成功协调了多个部门和单位,实现了快速有效的应急响应。
3. 技术创新与研发我们积极推动气象技术创新与研发,不断提升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通过引进和开发先进的气象监测设备和技术,我们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和预警气象灾害,为防灾减灾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我们引进的雷达监测系统在暴雨预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减少了因暴雨引发的灾害损失。
三、活动成果与不足1. 成果(1)公众防灾意识明显提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关注天气变化,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应急响应能力显著增强,各部门和单位在应对气象灾害时能够更加迅速、有效地开展工作。
(3)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提高了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支持。
2. 不足(1)部分地区公众防灾意识仍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2)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仍需完善,需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和单位的职责与协作机制。
(3)技术创新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需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气象科技的不断进步。
四、改进建议1. 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持续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持续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23年,全球气候变化依然持续加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持续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变得尤为必要和重要,这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稳定。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是指利用气象预报技术和防灾减灾手段,及时提供有关天气情况和天气变化趋势,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范围和强度,从而引导社会各界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的损失。
第一,持续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越来越大,这就需要人民群众具备一定的防灾减灾知识和能力,以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
通过持续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人民群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从而更有效地采取适当的防灾减灾措施,减小灾害损失。
第二,持续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国家的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增强国家的灾害应对能力。
国家是居民的保护伞,其能否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通过持续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国家可以更及时地掌握自然灾害的趋势和规律,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预案,树立起较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和技术保障体系,提升国家的应对能力和水平。
第三,持续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可以深入研究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变化规律,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则是我们了解气候变化趋势和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重要途径。
通过持续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变化规律,以此为基础,研究出全球气候治理的有效手段和措施,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持续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途径,既有助于提高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应对能力和水平,同时还有助于深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变化规律,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贡献。
气象局防灾减灾工作总结3篇
气象局防灾减灾工作总结3篇被偷走的时光更加珍贵,上阶段的工作已经结束了。
我们平时需要回顾阶段性的工作,并进行总结,工作总结内容一般比较丰富,写作中要处理好主次详略的关系。
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气象局防灾减灾工作总结,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气象局防灾减灾工作总结篇1一、基本情况XX县XX镇镇地处XX县南部,全镇区域面积XXX平方公里,常住人口XX万人,山林面积XX万亩,农业耕地面积XX万亩,以经济作物为主,主要产业为茶叶、蚕桑、水果等,粮食生产以晚稻为主,全年种植面积约XX万亩,20xx年全镇农业总产值XX亿元,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0xx年为XX亿元,国内生产总值XX亿元。
气候特点属亚热带东亚季风盛行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每年梅雨季节雨量较为集中,夏季雷雨天气特别是短时强对流带来的强降雨过程较多,7—9月台风影响较多,常带来自然灾害。
由于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灾害影响逐年降低。
二、创建工作情况XX镇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新农村建设气象工作落实,坚持把做好气象防灾工作作为践行科学发展、关心百姓生产生活、履行领导干部的职责和责任来抓,与XXXX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管理责任考核,落实了气象防灾减灾、防雷安全管理职责和各项任务,扎实推进气象工作在我镇的开展与延伸。
按照《XX省气象防灾减灾示范乡镇标准》和《20xx年市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核评分细则》精神要求,镇党委、政府专门召开会议,就气象应急认证准备工作和气象防灾减灾示范乡镇建设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并根据建设气象防灾减灾示范乡镇“五有”标准,扎实做好以下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成立了由镇长XX任组长,副镇长XXX任副组长,镇农业、水利、气象协理员、交通、林业、土管、民政、派出所等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气象法》和《XX省气象条例》等有关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制订工作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
如何构建有效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如何构建有效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一、加大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力度,增强灾害防御能力,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防灾减灾思路,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综合防控和群防群控,着力提高社会综合减灾能力。
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了“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成果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保护好草原和湿地……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江大河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增强城乡防洪能力。
”实施好这些重大防灾减灾工程,就会有效防范重大自然灾害,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我们要抢抓机遇,在抓好重点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同时还要抓好关系民生的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一是在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要把土坯房改造纳入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山区农村是自然灾害多发区,山区农民居住的土坯房最易遭受自然灾害的破坏,山区农民又最穷,拿不出更多的钱建设防震、防洪、防地灾的小楼房,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农民的住房被毁,农民筹资建房的能力较差,政府投入灾后重建的压力就大。
因此建议在十二五期间中央和省政府把农村土坯房改造纳入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增强山区农村防御自然灾害能力。
二是在城市要把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按照防火灾、防洪涝、防地震的要求同步设计,同步建设。
国家应安排相应的项目资金配备标牌标示、饮水、医疗、食品供应等必要设施,满足灾害来临时应急需要。
三是大力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不断完善城乡社区减灾防灾设施,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制度,增强城乡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避灾能力。
二、加大抗灾救灾体系建设力度,增强灾害救助能力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
县乡村、城市社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单位、学校都要制订应急预案,实行应急预案全覆盖。
制订预案要符合实际,科学适用,不断修订完善,形成指挥有序,处置有力,科学调度,反应迅速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积极推进预案建设和演练,组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社区家庭等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防灾减灾活动,组织开展防灾减灾业务研讨和应急演练,进一步完善预案,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增强干部群众对预案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分析
【关键词】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分析
我国热带气旋的出现比率很高,灾害会带来很大的损失。
世界平均每年发生约80个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8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然而每年大概有7个热带气旋在我国的沿海城市登陆。
洪涝是国内出现比率最多且带来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
因此,相关的专家学者针对气象系统的防灾减灾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经实践及分析总结出一系列针对于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的相应问题,具体内容如下文所述:
1 国内气象事业进程为防灾减灾打好基础
要促进气象灾害测检预警系统的构建,气象灾害的应急测检强度有明显的提升。
国内气象局强化气象测检预警等相关设施的构建,根据要求进行业务技术模式革新已经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现在,国内已构建了全新的天气雷达系统、地域性测检以及卫星系统,与国内的两千多个县、市相结合的气象通信网络,构建了十分整体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短期预报逐渐变为精准化,气候模式的分析也获得进展,暴雨、大风、高温、沙漠化等预警预报程度有了显著的提升;进一步的构建了生态和农业气象。
而且还构建了移动气象的应急测检系统等一系列装备,这样就能够在突发事件中第一时间赶赴实践现场且对气象因素实施测检,为突发事件的解决给出气象数据。
现在,国内的气象系统正在逐渐配置这种移动气象测检设备,因此应急服务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深化。
2 强化气象应急管理模式
2.1 深化防患于未然的理念
国家气象局一直将气象应急措施作为评定气象工作效果的核心指标,认真贯彻我国一些应急工作的部署,多层次提升对保障及应急措施的核心性。
在深化气象应急工作上,主要促进气象应急管理模式的构建,持续提升气象应急相应服务的迅捷性。
全面发挥双重管理以系统管理为核心的优势,应急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气象应急的指挥及调动等,国家气象局灾害测检中心,主要对气象灾害的监控、预警还有气象灾情的分析以及评估。
对于强烈极短的天气气候情况,国家气象局每年提前进行汛前检验,持续深化对各级气象应急部门能力的测检,所有气象系统常规及应急处理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从而相互协调的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2.2 突出协调,强化应急联动和灾害联防
国家气象局把开放协作,以及部门联动当成是提升气象应急服务程度的核心渠道,主动的促进构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体系。
和卫生部构建处理气象环境导致的公共卫生问题的合作模式;和新华社共同签署《新华通讯社、国家气象局与气象新闻信息共享及发布协议》;和交通部共同签定《交通部、国家气象局联合做好海上搜救协议》,和农业部森林防火办公室共同签定“森林火灾气象测检预报协议”,构建起气象应急信息交换以及协作体系。
一些气象系统还和一些通讯系统进行合作,全面的提升气象服务的深度。
2.3 提高科普宣传教育力度
广大群众的了解,以及社会的参与,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救以及互救能力是降低灾害损失的先决条件。
国家气象局利用一些手段和措施,深化宣传及培训力度,让所有受众了解必要的应急措施。
国家气象系统强化对《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措施》的宣教,让各界都知道预案的启动模式、级别以及应对方案。
编辑出版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科普书籍与宣传手册,针对气象灾害的类别、特性、预警信号、应急的保护方式等知识实施全面系统的讲解,为广大的人民群众给出实用的气象灾害应急措施的概念。
国家气象局应急管理部门还构建了一系列气象应急宣传参考资料,在国家气象网、国家政府网、各区域的气象网与社会相应的网站上进行发表。
在世界气象日等相关活动时,相关的气象系统对外进行活动,请一些社会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进入气象工作领域,让他们深入的了解气象,知道一些必要的的气象灾害应急知识。
3 针对于气象应急工作的感受
3.1 快速构建系统间的联动
在世界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下,目前国内的极端天气事件明显的提高。
所以,注意全面发挥气象灾害预防的前导性功能,充分的重视气象要素及天气气候对突发事件的作用,结合实际的强化事前及事后的气象保障与评估,能够为科学的应对、合理的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有力的保障。
3.2 构建一系列预案体系
为提升重大气象问题与一系列突发事件的全面应对与快速反应
能力,要最大限度的防止气象灾害导致的恶劣影响与灾难性的结果。
要全面深化气象灾害预警体系的构建,构建完善的灾害类型预案,制定各类突发气象灾害的预警级别与一些部门、系统以及社会民众的应急执行措施,构建测检预警、信息的传播、系统与社会民众的防范规则等一系列协调联动的工作体系,要建立有利于各系统各尽其职,全力合作、全面有效的公共事件处理机制。
4 总结
总的来说,想要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要有系统单项防灾减灾向系统之间协同的全面防灾减灾转型。
要统筹统一各层次的可利用资源、进行资源共享,作为全面防灾减灾的核心;在此过程中还要有跨领域的合作、进行各学科穿插融合的综合防灾减灾技术,作为防灾减灾的科技辅助;还要构建全面协调的管理体系,统筹协调系统之间的联动性、资源的统一使用与测检预警、应急措施等一系列防灾减灾的全面措施,从而提升气象防灾减灾的全面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永芹,张学贤,党修伍.气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和对策[c]//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象软科学论坛分会场论文集.2011,12(06):143-149.
[2]高雪相,吴林荣.一次成功的灾害性天气应急气象服务案例分析[c]//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2010,11(26):405-407.
[3]郭树军,范俊红.范例推理(cbr)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c]//
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城市气象与科技奥运”分会论文集.2011,42(07):218-220.
[4]熊传辉,何卫平,何明琼.清江水电气象服务的系统研究与运行[c]//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2011,30(11):174-177.
[5]王晓玲,施望芝.短期气象服务在改善中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摘要)[c]//“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气象论坛优秀论文汇编.2010,14(18):261-262.
[6]黄东林.浅谈如何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工作
[c]//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2010,21(01):414-416.
[责任编辑:王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