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3《劝学》中看现代议论文教学之法
以劝学新说写一篇议论文
![以劝学新说写一篇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af9adad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12.png)
以劝学新说写一篇议论文以劝学新说写一篇议论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以劝学新说写一篇议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以劝学新说写议论文篇1随着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地发展,海量信息的不断涌现,学习成了人们身边一件必不可少的事,尤其是对于学生。
而在学习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学习应为己而学。
当代一部分学生将读书当作父母的要求,当作父母给的任务,只要将父母要求任务做好就行了,却不知学习直接受益者是自己。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肯定古代人的学习是“为己”的,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德行,是为了成就完善自己;而孔子反对“为人”的学习,学习不是为了做给他人看,不是为了取悦他人。
而如今,那些人何尝不是为了取悦父母而去学习的。
学习应明确目标。
塞涅卡有言:“有人活着却没有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如同河中的一棵小草随波逐流。
”当今学生总是一股式的学习。
整天如同提线木偶般,毫无人生目标和自我理想。
他们像那颗小草般,需要身边人的推力,一旦推力消失,他们将永远停止,灵魂也失去了自我。
学习应深入学习。
学习好比种树,若你一味地往地上埋下一棵棵树种,但每日却不够精力去顾及照料每一株,长此以往,这块地上便只有三三两两的小树苗,却从未长出树干。
倒不如,把所有精力放在一棵苗上,让它长成参天大树。
现代人在网上浏览式的学习,也不过是明白些“皮毛”而已,除了能在他人提及时泛泛而谈以外,实无他用。
因此浅学习只能带来时间的消耗,深学习才能让花出去的时间变得有意义,变得有价值。
学习应坚持到底。
直到“洒”和“酒”的区别吗?不知道是祖先的先知还是后人的聪明的创意,汉字“洒”与“酒”的.区别只在于一横。
相传很久以前,有两个人酿酒,只需等待那个时候的到来,可是其中一人忍不住那一刻的等待而打开了酒坛,里面的水和醋一样又酸又黑,酒未酿成,他失望地将酒洒在地上。
以荀子《劝学》为例谈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
![以荀子《劝学》为例谈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7fe8c76336c1eb91a375dc4.png)
以荀子《劝学》为例谈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1引用论证所谓引用论证,就是在高考议论中引用名言、谚语、诗文等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
引用论证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要找到确切的理论论据,即“引”;二是要对理论根据加以分析,使之与主旨充分联系起来,即“证”。
许多考生对于“引”是颇费心机的,但对于“证”则往往不够重视;只“引”不“证”,就犯了“观点加引语”的毛病,需要予以克服矫正。
1﹒1例文展示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在文章开篇,即引用君子之言“学不可以已”,开门见山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这是“引”。
之后,荀子例举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等点例,多角度多层次地论证了“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这是“证”。
文章有“引”有“证”,“引”“证”结合,显得逻辑严密,颇具说服力。
1﹒2佳作分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通过丰富的生活实践来铺就语文素养大厦的华盖,此第三境也。
社会实践能将众多积累的知识沉淀下来,在反复的揣摩与思索中,在切实的理解与运用中,融会贯通,更上高层,受益终生。
司马迁壮游九州,故能多知放佚之事,采以入笔,便为独绝佳作;唐玄藏西行万里,方获得无边智慧,诸法空相,终成一代高僧;孔仲尼东游列国同弟子辩理,《论语》开创儒学大境;苏东坡被贬黄州与赤壁结缘,前后赤壁赋尽显其时代风流。
(黑龙江高考满分作文《“三境”提升素养,语文浸润人生》节选)这篇2016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考生在段首引用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的名句作为分论点,以强调生活实践的重要性。
随后,考生对自己确立的观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析,并例举了“司马迁壮游九州”“唐玄藏西行万里”“孔仲尼东游列国”“苏东坡被贬黄州”四个点例,进一步论证了“通过丰富的生活实践来铺就语文素养大厦的华盖”这一观点。
以荀子《劝学》为例谈高考议论证方法
![以荀子《劝学》为例谈高考议论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8f876c216fc700aba68fc86.png)
以荀子《劝学》为例谈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1引用论证所谓引用论证,就是在高考议论中引用名言、谚语、诗文等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
引用论证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要找到确切的理论论据,即“引”;二是要对理论根据加以分析,使之与主旨充分联系起来,即“证”。
许多考生对于“引”是颇费心机的,但对于“证”则往往不够重视;只“引”不“证”,就犯了“观点加引语”的毛病,需要予以克服矫正。
1﹒1例文展示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在文章开篇,即引用君子之言“学不可以已”,开门见山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这是“引”。
之后,荀子例举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等点例,多角度多层次地论证了“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这是“证”。
文章有“引”有“证”,“引”“证”结合,显得逻辑严密,颇具说服力。
1﹒2佳作分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通过丰富的生活实践来铺就语文素养大厦的华盖,此第三境也。
社会实践能将众多积累的知识沉淀下来,在反复的揣摩与思索中,在切实的理解与运用中,融会贯通,更上高层,受益终生。
司马迁壮游九州,故能多知放佚之事,采以入笔,便为独绝佳作;唐玄藏西行万里,方获得无边智慧,诸法空相,终成一代高僧;孔仲尼东游列国同弟子辩理,《论语》开创儒学大境;苏东坡被贬黄州与赤壁结缘,前后赤壁赋尽显其时代风流。
(黑龙江高考满分作文《“三境”提升素养,语文浸润人生》节选)这篇2016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考生在段首引用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的名句作为分论点,以强调生活实践的重要性。
随后,考生对自己确立的观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析,并例举了“司马迁壮游九州”“唐玄藏西行万里”“孔仲尼东游列国”“苏东坡被贬黄州”四个点例,进一步论证了“通过丰富的生活实践来铺就语文素养大厦的华盖”这一观点。
劝学议论文 劝学议论文
![劝学议论文 劝学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c6d17cf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6.png)
劝学议论文劝学议论文劝学,是学习的行动和态度,是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培养出自信、坚韧、毅力等优秀的品质,而松懈的学习态度则会使个人的能力和未来前途受到威胁。
因此,劝学已成为当今社会热议话题,本文将对此发表一些见解。
首先,劝学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学生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期之一,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态度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
要想在教育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具有持之以恒、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对知识的渴望。
此外,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时间和计划,使学习的效率更高。
其次,劝学可以动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现今社会变化迅速,各行各业竞争日益激烈,劝学更是与时俱进。
政府、学校、教师、家长等不断推出一系列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
而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也出现了更加智能、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劝学也需要紧跟时代潮流。
最后,由于现在生活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注意力也更为分散,劝学也成为了一种保持思维敏捷和生活激情的方法。
只有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也才能跟上这个时代的脚步。
在学习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刺激大脑,使自己时刻处于高效的学习状态。
因此,说到劝学,我们不能仅仅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还应关注其背后学习习惯和态度的培养。
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保持一种积极自信的态度,并为他们提供各种资源和支持。
此外,教师也应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时,我们要以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为引导,从中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劝学不仅是学业成功的关键,也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面对未来,我们应当不断传承劝学理念,彼此激励,共同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相信,当我们以更加积极专注的学习态度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时光便不会轻易凋零,我们的人生也会越来越美好。
荀子劝学的议论文范文精选
![荀子劝学的议论文范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62a9d0e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b.png)
关于荀子劝学的议论文800字《劝学》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开篇。
是战国时期杰出思想家荀况的上乘之作。
它告诫世人要将学习作为人生的罗盘、灯塔。
做一个刻苦学习的人,善于学习的人,要像思想家那样去行动,像实干家那样去思考。
在读书的过程中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带着目的、带着思想、带着问题去学习,自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读书还贵在学以致用。
在日常生活中要把努力学习和独立思考相结合,学习前人的智慧,思考自己进步的方法,记录自己的心得,用行动来实践。
荀子所云“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舍之,金石可镂”。
学习的态度需要达到坚持不懈的精神,可并不是所有的学子都意识到这一点,即使心知肚明,也未必能落到实处。
有的人还未领略到真谛,就半途而废,岂不惜哉!也有的人虎头蛇尾,而忽视了另一半的孜孜不倦,到头来种的是西瓜,得到的是芝麻,岂不惜哉!积土成为高山,风雨从山里兴起。
积水成为深渊,蛟龙就在渊中生长。
积累善行养成美德,人就能情操高尚。
人为知识而活,为读书而生,生命有限而学海无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也就是说在生活中,在学习中稍有用心,稍有留心的话,你就会发现每时每刻都会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收获,积少成多、积土成焉,天长日久,你就会发现,你已成为一位知识的富有者,告诉我们要想达到胜利的彼岸,重在持之以恒。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楔而不舍,金石可镂。
”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
只有心无旁骛,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抗得住干扰,静下心来学,循序渐进学,联系实际学,锲而不舍学,方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劝学》让我读懂了“粗实的铁棒能磨成纤小的绣花针,凭的是一股坚韧不拔的气概,涓涓细流能穿透刚硬的石块,凭的是一种不折不挠的精神”。
正如: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荀子以他纵横捭阖的雄辩、严谨细密的逻辑,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应取态度,他劝勉世人为学,语重心长,发人深省。
劝学的议论文
![劝学的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bfbc67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6.png)
劝学的议论文引言学习是每个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学习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学习持有消极态度,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束缚甚至无聊的事情。
本文旨在劝说每个人,特别是年轻人,要重视学习的重要性,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
重视学习的意义发展个人能力学习是提高个人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扩大知识面、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学习还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自信心和自律能力,提高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
这些能力不仅在学校中有用,也能在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提高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新技能和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拥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和专业技能,我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并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同时,学习也能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并为未来的职业选择做好准备。
实现个人价值学习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
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拓宽视野。
学习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发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不断完善自己,成为更好的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之前,我们应该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让我们更加专注和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目标可以是具体的技能、知识或者是某个成果,如完成一个项目或是达到一定的学术成绩。
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是高效学习的关键。
我们应该明确学习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拖延,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
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如阅读、实践、讨论或者是参加课程培训等。
注意学习的质量学习的质量远比学习的时间要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不是盲目背诵。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创新。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深入思考学习内容的内涵与外延。
《劝学》的议论方法
![《劝学》的议论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820310c0912a21614792973.png)
学习《劝学》的议论写法
学习不能停止
(一篇短小的议论文)
学习可以提高自己。
你看,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它比蓝草的颜色更深;你看,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学习还可以改变自我。
比如,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符合圆的标准了。
即使它又被晒干枯了,也不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加工就能取直,刀剑靠近磨刀石(磨过)就变得锋利学习可以提高自己,还可以改变自我,所以,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因此,对于一个成长中的人而言,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荀子《劝学》为例谈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荀子《劝学》为例谈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78bcd61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5.png)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荀子《劝学》为例谈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首先,高考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可以运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方法。
荀子在《劝学》中以羊角对比竹子,羊角硬而脆,可一旦碰到外力就会轻易折断;竹子虽然柔而不折,外力一过,它能够屈能而伸、持久不断。
同样的道理,人的学问如果只会其中一门学问而不懂得其他的学问,就像羊角一样,外力一碰就会断掉;而如果人广泛的掌握了各种学问,就像是竹子一样,遇到困难就能够灵活应对。
这种"他山之石"的论证方法相当生动地揭示了学习的重要性。
其次,高考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可以运用"以偏概全"的方法。
荀子在《劝学》中以医生和乡愿为例,指出医生不局限于一种疾病的治疗,而是要通晓各种各样的疾病和病因,才能正确地诊断和治疗。
同样的道理,一个人的学问如果只放在一个方面,只是片面追求单一的成功,是远远不能满足综合素质的要求的。
只有从多个方面进行学习,才能够在考试中得到更好的发挥。
再次,高考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可以运用"综合比较"的方法。
荀子在《劝学》中以牛欲对比人性,指出牛欲满足者就会停止进取,而人性却是一种无穷无尽的欲望,它能够推动人们前进。
通过这种比较,荀子提出了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就,而要不断地超越自己。
高考也一样,不应该满足于一次高分,而要不断地提高自己,争取更好的成绩。
最后,高考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可以运用"引用权威观点"的方法。
荀子在《劝学》中引用了一句话:"盖取诸儒,取诸骐骥",这是荀子所崇拜的古代学者的观点。
通过引用这句话,荀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借用权威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在高考议论文中,我们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通过引用权威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综上所述,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是十分关键的。
以荀子《劝学》为例,可以运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方法,"以偏概全"的方法,"综合比较"的方法和"引用权威观点"的方法进行论证。
劝学议论文(实用4篇)
![劝学议论文(实用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903b2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e.png)
劝学议论文(实用4篇)劝学议论文(1)《劝学》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所写的,顾名思义,《劝学》里讲的就是勉励,鼓励大家学习,在高中生活中,我有幸学到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劝学》,这篇文章给了我许多启迪,让我受益匪浅。
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有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许多学生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情,能坚持下来真的很不容易,可能坚持下去的就是成功者。
但如果你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那肯定不可能成功。
有恒心,有毅力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必备条件,做事情不能怕吃苦,坚持到底就是成功!正如文中所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人天分的高低各不相同,但即使你天资聪颖,但不好好学习,还是不如那些天分一半,但坚持不懈努力学习的人。
粗粗的铁棒可以磨成绣花针,那是何等的毅力!司马迁一生走过无数地方才写出《史记》一书,徐霞客一生用双脚踏遍祖国所有的名川大山,最终写成了《水经注》。
古人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赞扬与学习。
有了这样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再加上专一的目标,那就如同如虎添翼,做事情也会事半功倍。
正如文中所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我们要是今天学乐器,明天立志成为歌手,后天又要学画画,那以这种朝三暮四,做事不专心致志的态度,到头来只会像狗熊掰棒子一样——一无所获。
人的一生是紧张而又忙碌的,我们的人生应高是丰富多彩的,为了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那就学一学十驾的驽马和用心专一的蚯蚓吧!劝学议论文(2)《荀子劝学》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荀况的上乘之作。
顾名思义,劝学,即劝勉、鼓励学习。
这篇写于两千多年前的佳作,至今读起来仍令人回味无穷,给人以启迪。
一提到“学”这个字,就不禁令人想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无止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激人奋进的千古名句,以及“凿壁偷光”、“画灰练字”、“头悬梁,锥刺股”的动人场面。
古之圣人尚且如此,何况今之众人乎?学习,最重要的是端正学习态度。
从文言文行文谈议论文写作
![从文言文行文谈议论文写作](https://img.taocdn.com/s3/m/75ccf76a87c24028915fc39c.png)
从文言文行文谈议论文写作之一《劝学》中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综合运用《劝学》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说理性很强,形象清新、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千百年来被人们传诵不衰,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论证时手法极其灵活自然。
这篇文言文很值得我们写作借鉴的就是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综合运用。
《劝学》的行文开篇立论,第一段就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劝学》第二段用了五个比喻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阐述了事物通过一定变化,可以提高自身或改变原来的状态,推论得出君子(人)必须通过学习和不断参省自身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性(意义)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劝学》第三段用了五个比喻句,“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假舆马致千里”“假舟楫绝江河”,借用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重要作用的例子,推论得知“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
从而得出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劝学》第三段用了十个比喻句,并且正反对比加以阐述,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得出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
“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从反面阐述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阐述学习要积累。
“骐骥”“驽马”对比,得出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阐述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阐述做到积累还要专一。
本段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劝学》全文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一目了然。
首先是《劝学》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阐述的浅显易懂、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容易接受;其次是《劝学》中比喻形式多样,有类比、有对比、有正面、有反面,综合运用;再次就是《劝学》中比喻和说理结合紧密,运用灵活,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
劝学议论文优秀6篇
![劝学议论文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c0165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78.png)
劝学议论文优秀6篇劝学议论文篇一一天,吕蒙正在房间中玩乐,玩得不亦乐乎。
正在这时,一阵敲门声响起,“咚咚咚”,声音未落,孙权便走了进来。
吕蒙望着他,说:“你怎么了?您今天怎么光临寒舍了?孙权看到他在这里吃喝玩乐,气愤不已,但还是压位怒火,语重心长地说:“吕蒙啊!你除了在打仗时展露你的本事,在平日里,你游手好闲的,真不应该啊!”吕蒙听了后,心想:“孙权肯定又要教育我了!”吕蒙说:“嗯,那又怎么样?平日且我还有许多繁忙的事务。
”孙权说:“我认为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平日你也应读多读书啊!一个人只有有了知识,满腹经论,整个人才会有内涵的!”吕蒙一听,便忍不住了,说:“我平时军务繁杂,还要操练军队,哪有那么多时间?再说,我有闲时间,不如学兵术呢!”孙权听了,苦口姿心地劝道:“论事务多,你还能有我多吗?但我却仍然坚持每天读书我觉得读书很好啊!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视野,难着不是很好吗?”吕蒙不得不同意,说:“好好!”之后,吕蒙手不释卷,每次有闲暖时间都会阅读经书。
满腹经论。
数年后,吕蒙见到了阔别多年的好友鲁肃,吕蒙与鲁肃交谈中,鲁肃惊讶不已,目瞪口呆地问道:“曾经的你只懂武艺,如今你为何都可出口成章了?”吕蒙听了,自豪地说:“这几年我日夜读书,熟读多本经书,自然便是’能文能武‘啦!”鲁肃听了,赞叹不已:“真是让我大跌眼镜!你再也不是曾经的“吴下阿蒙‘了!”鲁肃与吕蒙在酒馆进食,鲁肃连称要与吕蒙结为兄弟。
酒余茶后,鲁肃与吕蒙来到吕蒙的母亲家中,叩拜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了兄弟,高呼道:“实在钦佩!你我二人之后就是最好的兄弟了!”对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才是人类最珍贵的宝库!劝学议论文篇二这学期,我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浓浓的书香充满了校园的每个角落。
在读书活动中,我徜徉在一篇篇短小深奥的短文诗篇中,感受到了中国小古文的无穷魅力。
今天,我又-§ 阅读了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荀况的上乘之作——《劝学》,《劝学》是顾名思义,劝学,就是劝勉、鼓励学习。
劝学议论文 劝学议论文800
![劝学议论文 劝学议论文800](https://img.taocdn.com/s3/m/07360e7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05.png)
劝学议论文劝学议论文800劝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是在青少年时期还是成年之后,我们都需要不断地劝学,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为什么劝学如此重要,并提供一些有效的劝学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劝学如此重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获得更好的职位和更高的收入。
此外,劝学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己,提高自己的智力和思维能力,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那么,如何有效地劝学呢?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劝学方法:第一,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培养好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
例如,要养成做好笔记,认真听讲的习惯,利用碎片时间来进行复习等。
第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不同的,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
例如,有些人喜欢通过阅读书籍来学习知识,而有些人则更喜欢通过观看视频来学习知识。
第三,建立好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时间,更好地安排学习任务。
特别是在忙碌的生活中,建立一个好的学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计划中要考虑到自己的时间和能力,以确保能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第四,利用好学习资源。
现在有很多好的学习资源都是免费的,例如优秀的在线教育平台和学习网站等。
只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就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第五,不断地重复和巩固。
只有重复和巩固才能够巩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成为真正的专家。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回顾和复习,以确保自己能够巩固已学知识和技能。
总之,劝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不断地劝学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获得更好的职位和更高的收入。
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成人,我们都需要不断地劝学,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用好课本范文 为学生作文导航——从《劝学》教学中启悟议论文写作方法
![用好课本范文 为学生作文导航——从《劝学》教学中启悟议论文写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6d679a41a37f111f1855bd2.png)
观点 与对 立 方 的 比较 角度
、
让 学生梳理 出全 文 的脉 络思路 。四段 各有侧
重点 , 为中心论点起到不 同的作用 。 1 . 开篇君子 日“ 学 不可 以 已” 。如雷霆之 声振聋发
在此基础上 , 我做了进一步补充 。
聩, 直陈论点 , 毫不含蓄 , 紧扣“ 劝 学” 标题 , 试想因是有 例如“ 杀无道以就有道 ” ( 《 论语 ・ 颜渊》 ) , 从效果持 人 学 习已“ 已” ( 停止) , 故而 苟子 中肯劝 勉 “ 不 可 以” 。
续的角度来看 , 具有 “ 及时性 ” , 能有效地 制止 当下 的不 这也 为下文 的说理 奠定 了论题基 调。 良行为 , 阻止其继续 作恶 , 并 且具备强 大 的警 示作用 。 2 . 第二段 , 以四 喻为线 , 两 两层 递 , “ 青, 出 于蓝而 而“ 教无道 以就有道 ” 则见效 缓慢 , 但最 终能有效 地救 青于蓝 , 冰, 水 为之而寒于水 。 ” 两 喻以熟悉的生活现 象 赎心灵 , 具 有长远性 。 巧喻 学 习的效 果 。而 “ 木直 中绳 , 鞣 以为轮 , 金就 砺则 例如 “ 为仁 由己” ( 《 论语 ・ 颜渊》 ) , 侧重的是内因的作 利 ” , 用比喻更进一步说明学 习能改变 自己而发生质的 用, “ 修 己安仁” ( 《 论语 ・ 宪问》 ) , 则侧重于外因的作用。 飞跃 。这 里的提高和改变 自己直承 上段 “ 不可 以” 的原 我们在 说理 的过程 中 , 可以顺 着一个 思考路 径打 因, 顺理成章导人第三段 。 开思 考维 度 , 有 序地 将观 点 阐述清 楚 。 当然 , 在 思虑 3 . 第三段 “ 吾尝 终 日而 思矣 , 不如须 臾之所 学也 。 成熟 、 篇幅允 许 的情 况下 可 以综合 多个 思考 路径 , 进 吾尝 跛而望 矣 , 不如登 高之博见 也” 的 自身体 验 , 以身
五篇关于荀子劝学的议论文作文800字
![五篇关于荀子劝学的议论文作文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89570f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e.png)
五篇关于荀子劝学的议论文作文800字劝学篇开宗明义地告诫人们“学不可以已”,意谓学习应持之以恒,不可中辍。
他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下面来一起看五篇关于荀子劝学的议论文作文800字。
荀子劝学议论文1学不可以已,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不停止学习,才是学问的根本。
学习,就是要这样坚持不懈,才可博学明智。
学习没有先后之分,只有深浅之分,即凡学习之人,皆可能做到青出于蓝,冰寒于水。
荀子提到,要知天之高,就必须登上高山去探究,而要知学问之精大,就必须不断地学习。
学习,是人生的任务,人生于世,必定要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才可立于天地之间。
学习不但能让人知晓天文地理,亦可让人正其身,修其德。
荀子提到:“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对于天生的不足或异样,可通过教导他来使其归俗,而世人之恶,亦可通过学习礼仪知识来除其恶。
荀子认为性本恶,只有通过礼仪约束,才可归善,而他在劝学中提出不断学习可让人改变自我,正是其认为性本恶的一个体现,才会提倡要用学习来改变自己。
积极学习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坚持。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即使是匹品种不好的马,没有天生的优势,但只要不放弃,也一样可以到达千里马所到达的目的地;若雕刻能坚持,不放弃,终也会有惊人的艺术雕品现世。
多少名人在成功之前,都是靠着坚持这一信念到达成功终点站。
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只要我们可以一如既往地学习,不因遇到挫折而放弃,不因小有成就而停止,始终以一颗虔诚的心去学习。
学习要坚持,也要懂得如何学习。
一要会积累。
所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世上任何一件伟大的事,都是从小事做起,任何一个惊世作品,都是从细节开始,一步一步,终成品。
忽略了小小的一点,也就不会有大大的一横了。
所以,学习也一样,不在乎每次积累的多少,只要一点一点地耐心积累,终有一天也能学富五车。
以荀子《劝学》为例谈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
![以荀子《劝学》为例谈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22b379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e.png)
以荀子《劝学》为例谈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荀子《劝学》是一篇鼓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而高考议论文是一种要求考生表达观点并给出充分论证的文章形式。
本文以荀子《劝学》为例,探讨高考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首先,高考议论文需要明确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立场。
在文章开头,可以先引用一段荀子《劝学》中关于积极进取的句子,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然后表达自己的观点,如“荀子强调不断努力学习的重要性,我认为这一观点在高考中也同样适用”。
接着,在论证部分,可以使用一些例子、引用权威观点或进行逻辑推理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以荀子的观点为例,可以引用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或名言,如“比尔·盖茨成功的秘诀就是不断学习,他曾说过‘成功是不断学习的结果’”。
这样的例子可以有力地证明学习的重要性,并使读者信服。
此外,还可以引用权威观点来加强论证。
比如,引用教育专家的观点,如“教育专家鲁迅先生曾说过‘读书是自己的事情,学问是别人的事情;学问最好可以少一点儿,多一点实际知识’”,这样一方面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呼吁读书要有实际应用。
此外,逻辑推理也是高考议论文论证的重要方法之一、以荀子的观点为例,可以从学习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出发,进行逻辑推理,如“学习可以使我们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提高竞争力,从而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最后,在文章结尾处,可以再次强调荀子的观点,并表达对该观点的赞同或总结,如“荀子《劝学》中针对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观点,我相信努力学习会帮助我们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同时也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高考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可以借鉴荀子《劝学》中的观点和论证方式。
通过明确观点,引用例子、权威观点和逻辑推理来支持观点,以及最后对观点的再次强调或总结,可以使得文章的论证更加充分且有力,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荀子《劝学》为例谈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荀子《劝学》为例谈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aa0c206767f5acfa1c7cdfa.png)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荀子《劝学》为例谈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曾经多次参加高考作文阅卷,作文整体质量确实不敢恭维。
如若看见有考生引用了某个诗人的名句,居然会有心中一喜之感。
而这个被引用的名句,其实就在高中语文的必修课本里。
事实上,很多高分作文猛然一看,考生似乎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挺有才华的,可是阅卷者只要在大脑里稍微过滤,便会发现其才华都是移植于课本。
尽管如此,这类作文依然能够拿到一个很高的分数。
高中课本原本就是一个富有的宝藏,关键是考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有可能挖掘到属于自己的珍宝。
譬如荀子的《劝学》一文,就几乎囊括了高考议论文的所有论证方法,如果考生琢磨透了,那高分作文可能就是囊中之物了。
1引用论证所谓引用论证,就是在高考议论中引用名言、谚语、诗文等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
引用论证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要找到确切的理论论据,即“引”;二是要对理论根据加以分析,使之与主旨充分联系起来,即“证”。
许多考生对于“引”是颇费心机的,但对于“证”则往往不够重视;只“引”不“证”,就犯了“观点加引语”的毛病,需要予以克服矫正。
1﹒1例文展示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在文章开篇,即引用君子之言“学不可以已”,开门见山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这是“引”。
之后,荀子例举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等点例,多角度多层次地论证了“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这是“证”。
文章有“引”有“证”,“引”“证”结合,显得逻辑严密,颇具说服力。
1﹒2佳作分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通过丰富的生活实践来铺就语文素养大厦的华盖,此第三境也。
社会实践能将众多积累的知识沉淀下来,在反复的揣摩与思索中,在切实的理解与运用中,融会贯通,更上高层,受益终生。
司马迁壮游九州,故能多知放佚之事,采以入笔,便为独绝佳作;唐玄藏西行万里,方获得无边智慧,诸法空相,终成一代高僧;孔仲尼东游列国同弟子辩理,《论语》开创儒学大境;苏东坡被贬黄州与赤壁结缘,前后赤壁赋尽显其时代风流。
高中议论文写作习得法-------以《劝学》《师说》为例浅析
![高中议论文写作习得法-------以《劝学》《师说》为例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4a891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14.png)
高中议论文写作习得法-------以《劝学》《师说》为例浅析摘要:高中议论文写作是重点,亦是难点,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寻求突破点,古人给予了很好的写作典范,在学习了议论性文章后,我们可以从《劝学》《师说》中习得方法,助力学生掌握议论文写作的结构与方法。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结构方法写作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更何况对逻辑思维要求更高的议论文写作呢?且从近年高考作文题中,可以发现,高考作文题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更为强调基本的逻辑说理、论述能力,要求学生看待事物有联系发展的眼光。
故而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生中,加强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训练。
且我们在教学上就要有迎难而上的精神,古人的写作典范更是能从中汲取智慧与方法。
本文就从《劝学》《师说》两篇议论文性文章中,浅谈议论文写作结构与方法。
一、概念清晰,观点明确何为议论文?简而言之,议论文作为一种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表达自己观点的文章体裁,学生在写作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做到“有的放矢”,即文章的中心观点与作为论据的材料需要两手抓。
如在我们学习《劝学》《师说》后,就不难得出作者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与古之学者必有师。
所以学生在练习写作时,首先要明确要表达的观点,再围绕观点来用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来论述。
二、树立结构,建立框架近年来,高考作文题大都不限文体,不过议论文占了绝大多数,而论证思维是议论文的生命,写议论文尤其讲究严谨的逻辑,而学生练习写作,心中也要有明确的方向与框架结构,层进式结构是非常能体现论证思维逻辑、有层次感的议论文结构。
层进式结构符合人们认识问题由浅入深的规律,不仅能体现思维的清晰性,更能反映思维的深刻性。
一般来说,层进式结构可分为三类:1.层层推进。
将中心论点分解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写作上不能停在一个层面,而是需要层层推进。
2.逐层分析。
文章通常呈现“摆现象—挖根源—析危害—明做法”的形式,通过一层一层地分析,最后凸显出问题的实质并提出解决的办法,这样使文章的论证更加严密,结构更加严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荀子劝学的观点作文
![荀子劝学的观点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a151e40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03.png)
荀子劝学的观点作文荀子劝学的观点作文《劝学》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到的荀子劝学篇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荀子劝学的观点作文一《荀子》全书三十二篇,而以《劝学》为首,非常符合修道的次第。
《劝学》又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开篇。
学习是贯穿修道始终的。
没有正确的见地只能是盲修瞎炼。
然而学习又得先有目标。
应该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这也是教育的根本方向。
这种圣贤教育与功利教育的区别就是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劝学》这篇最重要的就是讲到了明心见性的方法。
这个方法就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有德才能明道。
但德是一切众生所共有的,谓之性德。
然而仅有性德是不行的。
因为众生的性德被无明给蒙蔽了,无法显示其光明清净的妙用,反而显示出污浊的身心世界,令众生枉受轮转六道的痛苦。
只有依靠修德才能使性德的清净光明显示出来。
修德就是积善,积善即是明道的资粮。
善法有世出世间的不同。
这种不同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行者自己的心志之强弱。
所以即使儒家的道,也并不是局限世间的,这种理解是非常肤浅的.。
儒家之道行之极处也是可以出世的。
当然,在一切出世法中,佛教是最为高超圆满的。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这绝非凡夫之境界。
众生本来是神而明之的,之所以会变成愚昧,实在是性德被障碍的缘故。
因为修德而显出性德,神明不过是性德之用而已,荀子知晓其是自得,非从外来。
圣心备焉,圣心即是真心,备者恢复也,去妄显真。
荀子所在的时代,佛教尚未传入中国,但绝不可说中国即无悟道者,佛经亦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荀子可谓无师自悟,但其之所以能够悟道还是因为其修学暗合道妙。
宣化上人曰老子孔子皆菩萨示现,则荀子之本迹我亦不敢妄测。
从《劝学》篇中我们可以明白其修学思想与佛教戒定慧三学是暗合的。
荀子对道心之坚固非常重视,而曰: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德操是修道最重要的,这种德操与积善的关系是密切的,是真正的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中看现代议论文教学之法
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洋洋洒洒地挥就了《劝学》一文。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这是告诉我们学习的意义在于改变和提高自己;“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这是教育我们学习的作用是弥补我们的不足之处;“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是在说学习要逐渐积累,坚持不懈。
荀子这位思想家在距今甚远的年代道出的心志,几千年来未失去其意义。
而《劝学》这篇被世代人传讼的佳作在今天看来,依然是议论文写作的典范之作。
人教版的《劝学》虽然对其原文有多处删减,但是仍然不失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议论文的典范。
纵观全文,开篇第一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便已经开宗明义地点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读者在第一眼便能明确地明白写作者的立场和观点。
接着下来的几段都是围绕着“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展开的论述。
第二段,主要想点明的是“学习的意义”。
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我们可以根据同样的道理推论,人只有经过“博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由此可见学习对改造人的品性也起着决定作用。
早在几千年前的先知荀子就已经认识到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
木要改造成为“中规”的轮,要用“”;金要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对于一个人来说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第三段,论述的是学习的作用。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
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来说明学习的作用。
接着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情况组成四组比喻:“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
这些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
这种效果的获得,并非人的本身固有条件有什么不同:“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而是因为“登高、顺风、假舆马、假舟楫”的缘故,也就是“善假于物”,凭借外界条件的帮助才取得的。
作者想根据这个道理推论出的是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显得相当难能可贵。
第四段,主要围绕着“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来论述的。
这里作者先后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先从正面设喻:积土成山,可以兴风雨;积水成渊,可以生蛟龙。
所以有这样的功效,全赖于“积”。
同样,人如果能积善成德,就能达到“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境界。
接着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积就不能至千里,成江河。
正反对照,说明“积”与“不积”,效果完全不同。
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少到多、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其次,从“舍”与“不舍”来论述学习贵在坚持不懈的道理。
先用骐骥与驽马对比,骐骥本身条件虽好,如果止于一跃,还达不到十步。
驽马本身条件虽差,如果能前进“不舍”,也可以跑得很远。
接着用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与“不舍”。
人们学习,如果一曝十寒,时学时辍,再简单的知识也学不会;如果能持之以恒,即使是再艰深的知识也可学会。
荀子认为“积”必须是日积月累,非一朝一夕之功,一定要坚持不懈。
最后,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如此看来,这篇文章的总论点和三个分论点就很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这与几千年后中学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要求中心论点明确,同时分论点从多个方面辅助论述的主张不谋而合。
这篇文章另一个闪光点就在于它对于比喻论证这一论证手法的灵活使用。
阐述观点、论证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从反面设喻,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
总之,铺锦列绣,无所不用。
所以文中用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相反,随着用比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也更生气勃勃。
当然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学究气。
《劝学》一文虽著于几千年前的战国时代,但是其议论技巧依然对我们现今的议论文写作的教学有着深刻的意义和示范作用。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荀子时代已成过往,而其文章精髓却未过时。
重温《劝学》,在学习其作文之法的同时,其文章所表达的思想精髓同样也为我们平添鞭策,更生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