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垂体的结构和功能课件
垂体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垂体的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a4c849fad6195f312ba6ad.png)
下丘脑位于丘脑下钩的下方,构成第三脑室 的下壁 。
出现在这里最常见的病症,是胶质瘤、错构 瘤、生殖细胞瘤、嗜酸性肉芽肿
.
11
C1颈段(Cervical segement),C2岩段(Petrous segment),C3破裂 (孔)段(Lacerum segment),C4海绵窦段(Cavenous segement ),C5床段(Clinic segment),C6眼段(OPhtalmic segement)和 C7交通段(Communicating segment)
垂体中出现的最常见的肿瘤是垂体腺瘤,垂 体Rathke囊肿、颅咽管瘤。
.
8
cvc
垂体柄
这是一个垂直走向的结构,连接到大脑的下 丘脑。
它的底部薄ke上皮 因此在腺垂体出现的各种疾病在垂体柄中也 可以出现。
有一些不同的是,在儿童可以出现如生殖细 胞瘤和嗜酸性肉芽肿。
垂体
.
1
垂体基本介绍
❖ 垂体是身体内最复杂的内分泌腺,所产生的激素不但与身 体骨骼和软组织的生长有关,且可影响其它内分泌腺(甲 状腺、肾上腺、性腺)的活动。
❖ 垂体借漏斗连于下丘脑,呈椭圆形,位于蝶鞍垂体窝内, 体积约0.5cm×1.0cm×1.0cm,重量约0.5g,妇女妊娠期 可稍大,表面均被硬脑膜包绕。
转移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
细菌或真菌在蝶窦炎症过程可以通过传播颅 内海绵窦。
.
15
.
16
.
17
.
18
7/13/2020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脑垂体课件
![脑垂体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4f8a2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6.png)
02
脑垂体的生理作用
生长激素的分泌与调节
生长激素
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影响脂肪和矿物质代谢,在人体 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
分泌调节
生长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分泌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和生长激素抑制激素的调节 ,同时还受到年龄、性别、昼夜节律和营养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生殖激素的分泌与调节
脑垂体课件
• 脑垂体的基本知识 • 脑垂体的生理作用 • 脑垂体疾病 • 脑垂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脑垂体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目录
01
脑垂体的基本知识
脑垂体的定义和位置
总结词
脑垂体是位于颅底部的内分泌腺,负责分泌多种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代 谢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脑垂体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腺,它位于颅底部的蝶鞍内,通过漏斗与下丘脑相 连。脑垂体分泌的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生殖等生理过程起着重 要的调节作用。
症状
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视力视野障碍、颅内 压增高等。
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药物治疗等,需根 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04
脑垂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脑垂体疾病的诊断方法
症状观察
观察患者是否有头痛、视力障碍、内 分泌功能紊乱等症状,以及生长发育 异常、性腺功能减退等表现。
影像学检查
通过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 观察脑垂体的形态和位置,判断是否 存在肿瘤或其他异常。
手术治疗
对于较大的功能性或非功 能性脑垂体肿瘤,手术治 疗是首选方法,包括开颅 手术和经蝶窦手术。
放射治疗
对于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 的脑垂体肿瘤,放射治疗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脑垂体功能减退症的治疗方法
高考知识能力提升专题27 主要内分泌腺的分泌(二)下丘脑-神经垂体内分泌
![高考知识能力提升专题27 主要内分泌腺的分泌(二)下丘脑-神经垂体内分泌](https://img.taocdn.com/s3/m/902c36a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e.png)
高考知识能力提升专题27 主要内分泌腺的分泌(二)下丘脑-神经垂体内分泌1.神经垂体为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等部位的神经内分泌大细胞延伸结构,不含腺细胞,不能合成激素。
这些神经内分泌大细胞可合成抗利尿激素(ADH)和缩宫素(OT)。
ADH和OT 都是由六肽环和三肽侧链构成的九肽,两者区别只是第3与第8位的氨基酸残基不同。
VP和OT是由前激素原裂解而产生,经囊泡运送至神经垂体。
当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将兴奋传至位于神经垂体的轴突末梢时,引起Ca2+内流,囊泡以出胞的方式将其中的ADH或者OT 与其运载蛋白一并释放入血。
下丘脑-神经垂体结构示意图2. 抗利尿激素(ADH)(1)生理作用①降低渗透压当机体脱水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时,ADH含量增加,通过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加强原尿中水分的重吸收,从而降低渗透压至平衡状态,导致尿量减少。
ADH是调节机体水平衡作用的激素之一。
②升高血压当机体失血导致血压下降时,ADH的释放量明显增加,其血中浓度可增至1ng/dL以上,可使皮肤、肌肉、内脏等处的血管广泛收缩,这对于维持动脉血压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因此ADH又称为血管升压素(VP)。
③其他作用在神经系统,VP还具有增强记忆、加强镇痛等效应。
(2)作用机制ADH通过受体-G蛋白-第二信使通路转导其调节信号,ADH受体分为V1(或V1A)、V2和V3(或V1B)受体三种。
ADH作用于分布在肝、平滑肌、脑及肾上腺等的V1受体,经Ca2+介导产生效应,如升高血压;生理状态下,ADH与肾脏集合管上皮细胞膜上的V2受体结合,通过Gs蛋白激活AC-cAMP-PKA信号通路,促进水通道蛋白合成分泌到细胞膜上,促进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
ADH可直接通过作用于腺垂体ACTH分泌细胞的V3受体刺激ACTH分泌。
(3)分泌调节 ADH的分泌主要受血浆晶体渗透压、循环血量和血压变化的调节(下图)以血浆晶体渗透压改变的调节作用最强且最早。
血浆渗透压仅1%的变化就可引起位于下丘脑室周器的渗透压感受性神经元兴奋,经轴突支配视上核与室旁核的大细胞神经元分泌ADH。
《垂体课件内分泌科》课件
![《垂体课件内分泌科》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c79a3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b.png)
04
垂体病变的症状与诊断
垂体病变的症状
• 激素分泌异常症状:由于垂体分泌的激素种类繁多,因此垂体 病变可能导致多种激素分泌异常,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这些激素的分泌异常可能导致相应的 症状,如生长激素过多可能导致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促甲状 腺激素过多可能导致甲亢等。
垂体病变的症状
激素水平检测
通过检测垂体分泌的激素 水平,可以了解激素分泌 情况,有助于诊断垂体病 变。
病理学检查
对于需要确诊的病例,可 以通过病理学检查对病变 组织进行病理分析,明确 诊断。
垂体病变的鉴别诊断
01
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鞍区肿瘤,起源于鞍上或鞍内,早期症状常
表现为视力视野障碍、颅内压增高、内分泌功能紊乱等症状。与垂体病
适量运动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心理调适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减轻心理 压力。
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01
02
03
04
早期发现病变
定期进行垂体相关检查,有助 于早期发现病变,及时采取有
效的治疗措施。
监测病情变化
定变的症状相似,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02
鞍结节脑膜瘤
鞍结节脑膜瘤起源于鞍结节和前床突的脑膜瘤统称为鞍结节脑膜瘤,其
发病率仅次于垂体瘤,典型症状包括视力视野障碍、头痛、内分泌紊乱
等。与垂体病变的症状相似,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03
拉克氏囊肿
拉克氏囊肿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又称鞍内囊肿,典型症状包括视
力视野障碍、头痛、内分泌紊乱等。与垂体病变的症状相似,需要进行
常保健措施。
有助于预防并发症
解剖基础:垂体mri解剖再分享,轻松认识垂体结构!
![解剖基础:垂体mri解剖再分享,轻松认识垂体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c185ef5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a.png)
解剖基础:垂体mri解剖再分享,轻松认识垂体结构!
垂体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脑下垂体窝内,负责产生和释放多种激素,调节和控制多种生理功能。
进行垂体的MRI解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垂体的结构和功能。
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通过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产生体内组织的详细图像。
在垂体MRI图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垂体位于脑下垂体窝的正中央,呈椭圆形或半圆形。
垂体通常分为前叶、中叶和后叶三个部分。
前叶是垂体的主要部分,占据了大部分体积。
它包含了分泌多种激素的垂体细胞,如促甲状腺激素(TSH)、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生长激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
中叶位于前叶和后叶之间,它分泌的激素相对较少,主要包括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
后叶位于垂体的背部,主要负责储存和释放由下丘脑产生的两种激素,即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通过垂体的MRI解剖,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垂体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
例如,垂体与视交叉部位于一起,视交叉负责视觉信号的传递。
此外,垂体下方还与垂体后叶储存激素的下丘脑相连。
通过对垂体的MRI解剖,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垂体的结构和位置,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如垂体瘤等。
同时,垂体MRI解剖也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解剖信息。
垂体解剖及临床
![垂体解剖及临床](https://img.taocdn.com/s3/m/3cf21b1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3.png)
手术治疗
01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垂体疾病患者,手术治疗是必 要的手段。
02
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经蝶窦手术、开颅手术等,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手术治疗后需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预防,及时采取
03
措施进行康复和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放射治疗、介 入治疗等,针对不同的垂体疾病 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
定期进行其他相关检查
如甲状腺功能、肾上腺功能、性腺功 能等,以便全面了解内分泌系统状况 。
健康的生活方式
01
均衡饮食
保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 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过度 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
适量运动
02
03
规律作息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 跑、游泳等,增强体质,提高免 疫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 间,避免长时间熬夜和过度劳累 。
垂体呈椭圆形,分为前叶(腺垂体)和后叶(神 经垂体),前后叶间借纤维束相连。
垂体重约0.5-0.6克,是人类最重要的内分泌腺之 一。
垂体的组织结构
垂体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腺垂体由远侧部、结节部、中间部和漏斗部组成,远侧部最大,是腺垂体的主要部 分。
神经垂体由神经部和漏斗部组成,包括神经节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等。
分泌机制
生长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的生 长激素释放激素和生长激素抑制 激素的调节,以及营养物质、睡 眠和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生长激素缺乏症
生长激素缺乏症会导致身材矮小 、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需要补 充生长激素进行治疗。
性激素的分泌
性激素
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维持性功能和生育能力。
请简述垂体门脉系统的分布位置、组成和功能。
![请简述垂体门脉系统的分布位置、组成和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e6f0fed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f.png)
请简述垂体门脉系统的分布位置、组成和功能。
垂体门脉系统是指位于颅底前方的一组结构,包括视神经孔、脑膜瘤、脑脊液通道和脑室系统。
这个系统是大脑和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位置、组成和功能如下:
1. 分布位置:垂体门脉系统位于颅底前方,从头顶的视神经孔开始,向上穿过额部、颞部和顶部,最终止于颅底的蝶骨箱。
2. 组成:垂体门脉系统由多个组织构成,包括视神经孔周围的脑膜瘤、脑脊液通道和脑室系统。
其中,视神经孔周围的脑膜瘤是最常见的肿瘤,它可以压迫视神经导致视野缩小和失明;脑脊液通道和脑室系统则是维持脑脊液循环的重要结构,如果它们发生问题,可能会导致脑膜炎、脑脊液泄漏等并发症。
3. 功能:垂体门脉系统对大脑和视觉系统具有重要的功能。
首先,视神经孔周围的脑膜瘤可以影响视神经的传导,导致视野缩小和失明。
其次,脑脊液通道和脑室系统的功能对于维持脑脊液的正常循环和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例如,当脑脊液通道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导致脑脊液泄漏,从而威胁神经系统的健康。
垂体门脉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功能多种多样。
如果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缩小、头痛、失眠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因此,对于任何年龄层的患者来说,了解垂体门脉系统的分布位置、组成和功能都非常重要。
脑垂体和松果体
![脑垂体和松果体](https://img.taocdn.com/s3/m/63159d4749649b6649d74722.png)
(五)神经支配:
光照——视网膜——视交叉上核(SCN)——室旁核(PVN)
发纤维在下丘脑外侧区 经下行通路
松果体
颈段脊髓中间带外侧核
颈上神经节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去甲肾上腺素)
(六)功能:产生多种生
物活性物质,最重要者是 “松果体激素”——褪黑素。
释放激素或释放抑制 激素的调控: 下丘脑细胞释放的这些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进入
垂体前叶发挥作用。 1.垂体前叶中含有大量的神经纤维终末,对垂体前叶的内
分泌细胞功能起直接调节作用。 2.垂体前叶神经纤维的起源:颈上神经节,副交感神经节;
主要来自下丘 脑的室周区 3.对机体内分泌水平的变化可作活跃的反应。
神经垂体:人胚第3周(小鼠约9.5天),神经管间脑泡腹侧的神经生发上 皮—漏斗突;
腺垂体:在漏斗突引导下,原始口腔吻侧壁上皮向背侧突出——盲囊状突 起:Rathke囊
两者各自延伸并靠拢,接触
Rathke囊与原始口腔上皮连续的部分变细、闭合、消失, Rathke囊与原始口腔脱离
Rathke囊后壁与漏斗突相贴的部分演化为脑垂体的中间叶; 其余部分发育为脑垂体前叶;
脑垂体和松果体
胡海涛
Department of Anatomy Medical Schoo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一、脑垂体
(一) 位置和形态: 椭圆的豌豆形,13x10x6mm,0.4~0.9g 女>男,妊娠和哺乳期增大。
前叶 中叶 后叶
腺垂体神经垂体
(二)脑垂体的发生:
色氨酸
色氨酸羟化酶,5-HT酸脱羧酶
垂体的解剖关系PPT
![垂体的解剖关系PPT](https://img.taocdn.com/s3/m/89183a1177232f60ddcca1b7.png)
ACTH TSH FSH/LH
GH
Manifestation of Prolactinoma
生长激素瘤(20-23%)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5-8%)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脂素腺瘤 促甲状腺激素腺瘤 促性腺激素腺瘤 混合性腺瘤
无功能垂体瘤(20-25%)
分泌激素 PRL
GH ACTH ACTH、LPH TSH LH FSH GH+PRL GH+ACTH PRL+GnH GH+TSH GH+PRL+TSH 等 糖蛋白激素的、亚单位
确垂体瘤的类型和性质;了解垂体功能及其周围组 织受累情况;
泌乳素瘤
Prolactinoma
占垂体腺瘤50-55%
Contents of Prolactinoma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hyperprolactinemia
Manifestation of prolactinoma Diagnosis of prolactinoma Discrimination of prolactinoma Therapy of prolactinoma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hyperprolactinemia
(一)病理性高泌乳素血症:
下丘脑-垂体疾病:
垂体PRL分泌瘤最多见;
其他(肿瘤、浸润性或炎症性疾病、外伤、放射性损伤):
脑垂体腺瘤讲课PPT课件
![脑垂体腺瘤讲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3584f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ce.png)
发病机制:脑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涉及到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的异常 激活,这些异常可能导致正常的垂体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形成肿瘤。
单击
病理生理:脑垂体腺瘤的生长和扩散会对周围脑组织产生压迫,影响正常 的生理功能。
单击
疾病进展:脑垂体腺瘤的生长速度和进展情况因个体差异而异,需要及时 诊断和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
脑垂体腺瘤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及处 理
05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尿崩症:由于手术损伤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需补充抗利尿激素 或使用其他药物治疗
脑脊液漏:由于手术损伤导致硬膜破裂,需及时处理,预防感染
颅内出血:由于手术过程中止血不彻底或术后血压波动导致,需及时 开颅手术或介入治疗
脑神经损伤:由于手术操作不当导致,需根据损伤程度进行相应治 疗
长期随访:脑垂体腺瘤治疗后需要定期随访,监测肿瘤复发和并发症情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和家属的注意事项
关注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遵循医生的诊疗建议,按时服药和复查 保持积极心态,配合治疗 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不良刺激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脑垂体腺瘤的预防和日常护理
06
预防措施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头部影像学 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脑垂体腺瘤。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 方式,包括合理的饮食、适量的 运动、良好的作息等。
注意症状: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如出现视力减退、头痛、内分泌 失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避免危险因素:避免长期接触有 害物质、避免过度劳累等,以降 低脑垂体腺瘤的发生风险。
02
定义和分类
脑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脑垂体腺。 根据肿瘤细胞类型和组织结构,脑垂体腺瘤可分为泌乳素腺瘤、生 长激素腺瘤等。 脑垂体腺瘤可导致多种症状,如头痛、视力障碍、内分泌失调等。
垂体疾病ppt课件
![垂体疾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2cd73b55270722192ef753.png)
3
腺垂体激素的分泌调节
神经内分泌调节 下丘脑垂体激素的释放或抑制激素→垂体前 叶 下丘脑—垂体—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 中枢NS各种递质 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乙酰胆 碱、 r-氨基丁酸、 P物质等,经旁腺分泌等途径 免疫系统与内分泌的相互调节 如IL-1,IL-2 促进S.S,PRL,ACTH分泌,F可抑 制淋巴因子合成和作用:PRL刺激淋巴细胞增殖
6
垂体疾病的病因—垂体腺瘤最为多见
• 肿瘤 各种原发或转移性、良性或恶性肿瘤 、腺瘤 、 颅咽管瘤 、生殖细胞瘤、 胶质瘤 、 脑膜瘤 、淋 巴瘤 ,以垂体腺瘤最为多见 : • 血管性病变 如产后大出血引起的sheehan综合征 、 糖尿病血管病变 、颞动脉炎 • 炎性病变 各种特异性、非特异性炎性病变 • 创伤性或医源性损害 • 自身免疫性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 其他 遗传性、特发性
36
肢
端
肥
大
症
37
肢端肥大症
• 因垂体GH分泌细胞腺瘤导致GH长期过度分泌引起 骨、软骨、软组织增生,脏器功能和代谢紊乱的慢
性进展性疾病
• GH的作用主要由生长介素IGF-1介导 • 病因几乎都是垂体GH分泌腺瘤。GH细胞增生,异 位GHRH分泌,Albright征等罕见
38
巨人症与肢端肥大症
• 手术治疗 大腺瘤,侵袭生长腺瘤疗效低, 尤其是PRL大腺瘤 • 药物治疗 PRL瘤首选药物治疗,大腺瘤 肿瘤缩小更显著 • GH大腺瘤,合并功能紊乱腺瘤 药物准备后手术提高有效性,安全性 • 放射治疗 血中激素水平越高,恢复正常 时间越晚
17
功能性垂体腺瘤临床表现
垂体肿瘤的表现 垂体瘤周边组织结构压迫浸润 垂体功能低减 垂体卒中 激素分泌过多的表现 PRL 闭经-泌乳综合症 男性性功能递减 GH 巨人症-肢端肥大症 ACTH 库欣病 TSH 垂体性甲亢 FSH/LH 性功能紊乱 混合性 以一种激素为主的垂体功能紊乱
垂体
![垂体](https://img.taocdn.com/s3/m/4bd09c2c482fb4daa58d4b9c.png)
垂体目录[隐藏]【组成】【垂体有什么功能】【垂体会发生哪些疾病?】【脑垂体实验】脑垂体瘤临床表现脑垂体hypophysis 位于丘脑下部的腹侧,为一卵圆形小体,其形状大小在各种家畜略有不同。
是身体内最复杂的内分泌腺,所产生的激素不但与身体骨骼和软组织的生长有关,且可影响其它内分泌腺(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的活动。
垂体借漏斗连于下丘脑,呈椭圆形,位于颅中窝、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外包坚韧的硬脑膜。
根据发生和结构特点,垂体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大部分。
位于前方的腺垂体来自胚胎口凹顶的上皮囊(Rathke囊),腺垂体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位于后方的垂体神经垂体较小,由第三脑室底向下突出形成(各部详见组织学)。
神经垂体由神经部和漏斗部组成。
垂位(如图)位于颅内底部,在蝶骨体的垂体窝中,借漏斗与下丘脑相连。
成人垂体大小约为1*1.5*0.5厘米,重约0.5-0.6克,妇女妊娠期可稍大。
[编辑本段]【组成】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分前叶和后叶两部分。
它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素、催产素、催乳素、黑色细胞刺激素等,还能够贮藏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
这些激素对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有重要作用。
(一)腺垂体▲1.远侧部远侧部(pars distalis)的腺细胞排列成团索状,少数围成小滤泡,细胞间具有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
在HE染色切片中,依据腺细胞着色的差异,可将其分为嗜色细胞和嫌色细胞两大类。
嗜色细胞(chromophil cell)又分为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两种。
应用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可观察到各种腺细胞均具有分泌蛋白类激素细胞的结构特点,而各类腺细胞胞质内颗粒的形态结构、数量及所含激素的性质存在差异,可以此区分各种分泌不同激素的细胞,并以所分泌的激素来命名。
(1)嗜酸性细胞:数量较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4~19mμ胞质内含嗜酸性颗粒,一般较嗜碱性细胞的颗粒大。
人脑的结构与功能 -PPT
![人脑的结构与功能 -PPT](https://img.taocdn.com/s3/m/95ceea2102768e9950e73810.png)
14
白质 灰质
小脑 人的大脑剖面图
15
二、小脑
8
4.间脑
视神经的连接部位。存在着上行和下行的
神经传导束,以及具有调节功能的神经核。
丘脑:传入神经冲动的转换站。全身的感受器
的神经纤维,除嗅觉外全部在丘脑更换
神经元,然后才投射到大脑皮层。是大
间脑
脑皮层以下最高级的感觉中枢。
下丘脑:①是大脑皮层以下调节植物性神经活动 的高级中枢,②也是人体对环境刺激发生 情绪性反应的高级调节部位。③对体温、 物质代谢起调节作用。④还通过控制垂体 的内分泌活动控制其它的内分泌腺。
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 等。
20
躯体运动区 中央沟
躯体感觉区
听觉中枢
视区
21
人类大脑皮层第一 运动区与躯体各部 分的关系示意图
22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 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 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在大脑皮层。
1.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第一运动区 ①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躯体感觉中枢则接受对侧皮肤、肌肉等处的感觉。 • 如:中风或半身不遂,是由于脑溢血压迫了与大脑躯体
灰质 白质
1
第三节 人脑的结构
大脑
脑的组成
小脑 间脑
脑干
中脑 脑桥
延髓
2
额叶
外侧裂
颞叶
左大脑外侧面
中央沟 顶叶 枕叶 小脑
一起学习垂体解剖
![一起学习垂体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caf4ba9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b.png)
一起学习垂体解剖
垂体
垂体hypophysis 是机体内最复杂的内分泌腺,是调节大量激素轴和周围内分泌器官的主要腺体。
垂体位于颅底蝶鞍中央的垂体窝内,呈椭圆形,重约0.5~0.6g。
垂体上端借漏斗与下丘脑相连。
垂体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腺垂体
位于垂体的前端,以U形结构环绕在神经垂体的前外侧,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
腺垂体包含嗜酸性、嗜碱性和嫌色细胞,以及其他细胞如伸长细胞,负责大多数垂体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远侧部:
组成腺垂体的大部分,主要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泌乳素。
•结节部:
围绕着漏斗柄的前侧。
•中间部:
是位于远端和神经垂体之间的一层薄薄上皮细胞。
它起源于Rathke囊的后壁,含有Rathke囊的残留腔,表现为变长的狭窄囊泡。
这些可能会引起Rathke裂囊肿(亦称中间部囊肿)。
腺垂体
'神经垂体
由神经部和漏斗部组成。
由胚胎时期的间脑(前脑)形成,是下丘脑向下延伸的一部分。
加压素和催产素由下丘脑产生,向下通过下丘脑垂体束,输送至神经垂体贮存。
神经垂体
腺垂体和神经垂体相关激素对比图
垂体的血管
来源:医学解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垂体的结构和功能
2
• 经研究证明由神经垂体释放的催产素和升压素是 在下丘脑合成的,下丘脑的视上核与室旁核均能 产生催产素与升压素,但视上核以合成升压素为 主,而室旁核以催产素为主。这两种激素都是在 下丘脑先合成激素原,并与同时合成的神经垂体 激素的运载蛋白形成复合物。这种激素运载蛋白 复合物被包在小颗粒状的囊泡里,沿下丘脑-垂体 束的无髓神经纤维的轴浆移动到神经末梢,贮存 在神经垂体。在受到适宜刺激时由神经垂体释放 出来透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中。因此可以把下丘 脑的视上核、室旁核和神经垂体一起看作是一个 完整的分泌单位。
6
脑垂体的结构和功能
7
脑垂体的结构和功能
8
• 催产素具有促进乳汁排出一刺激子宫收缩的作用。
脑垂体的结构和功能
9
Hale Waihona Puke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脑垂体的结构和功能
10
脑垂体的结构和功能
3
• 升压素(vasopressin, VP或antidiuretic hormone,ADH)与催产 素(oxytocin,OXT)在下丘脑的视上核与室旁核均可产生,但前者 主要在视上核产生,而后者主要在室旁核产生。它们的化学结构 都是九肽,催产素与升压素只是第3位与第8位的氨基酸残基有所 不同。人升压素的第8位氨基酸为精氨酸,故称为精氨酸升压不 比(arginine vasopressin,AVP)。这两种激素已能人工合成。
脑垂体的结构和功能
4
• 神经垂体激素运载蛋白有两种:一种与催产素结合释放入血液的,
称为运载蛋白I,由92个氨基酸组成;另一种与升压素结合的称为 运载蛋白Ⅱ,由97个氨基酸组成,烟碱可使血浆中运载蛋白Ⅱ和 升压素浓度同时升高,而雌激素可使血浆中运载蛋白I含量增加, 而催产素浓度并不随之增加。
脑垂体的结构和功能
5
• 血浆中升压素浓度为1.0-1.5ng/L,它在血浆中的半衰期仅为610mim。升压素的生理浓度很低,几乎没有收缩血管而致血压升 高的作用,对正常血压调节没有重要性,但在失血情况下由于升 压素释放较多,对维持血压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升压素的抗利 尿作用却十分明显,因此称为抗利尿激素较为适宜。
脑垂体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垂体的结构和功能
脑垂体的结构和功能
1
•神经垂体位于脑垂体后部, 它主要由下丘脑束的无髓神 经纤维由神经胶质分化而成 的神经垂体细胞所组成。这 些神经纤维由下丘脑的视上 核与室旁核发出,经过漏斗 进入神经垂体。神经垂体没 有腺细胞,但含有丰富的毛 细血管,来自下丘脑的神经 纤维末梢终止在毛细血管壁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