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和必然性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C.森林大量减少
D.臭氧层破坏
2.下列关于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集约化乳畜业 B.开展国际合作,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业 C.控制人口数量,发展节水农业 D.兴建水利工程,引进高产水稻品种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区气候较干旱,主要 生态环境问题是过度放牧和农垦导致土地荒漠化。第2题,该 地区气候干旱,经济水平落后,人口较多,所以要采取开展国 际合作、控制人口数量、发展节水农业、合理放牧等措施。
3.我国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有( ) A.以农村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在迅速蔓延 B.庞大的人口压力 C.自然资源总量少 D.自然灾害频繁 【答案】B 【解析】我国资源总量多,虽然自然灾害频繁,但我国可 通过各种手段控制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面临生存和发展的 巨大压力主要是人口数量多,压力大;我国环境污染是以城市 为核心迅速蔓延。
2.教材第104页 图6.15 留民营村生态农业综合循环利 用关系示意
解读说明:图中为北京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这种农业按 照生态学原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大力植 树造林,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图中的生态农 业循环模式中的核心纽带为沼气池。因为沼气池充分利用了生 产过程的废料,实现了清洁生产,减少了浪费和污染,而且很 好地实现了生态循环。
业的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废弃物,符合可持续发 展要求。你对这种说法是如何认识的?
【答案】清洁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但清洁生产是相 对的,是与现行的技术和产品相比较而言的。随着经济发展和 技术更新,清洁生产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清 洁生产过程中也有废弃物产生,只是相对而言废弃物较少。

高一地理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我国因地制宜创造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循环经济”的是()A.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B.农耕区生产谷物,饲养家畜C.东北平原的国营农场种植业D.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答案】D【解析】“循环经济”指尽可能的减少废物的排放,将废弃物再次利用。

珠三角的桑基鱼塘农业,用蚕粪来喂鱼,又充分利用鱼塘底部肥厚的淤泥来做桑树的肥料,如此来达到循环经济目的。

东北的间作农业主要是考虑到保持土壤肥力,不是生态农业模式;农耕区的谷物生产和饲养业是混合农业地域类型,没能很好体现循环经济内涵;东北的种植业也没有做到循环经济。

选D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农业的循经济。

2.(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 000米以上。

该地区农用地几乎全部为牧草地,1985年可利用草地面积约11 172平方千米,分为4、5、6三个等级,分别占可利用草地总数的9.26%、52.13%和38.61%;1997年可利用草地面积约为10 793平方千米,4级优质牧草地已经消失,5级、6级草地分别占当年可利用草地总面积的48.3%和51.7%。

材料二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入到东部地区进行加工。

盐湖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钾、镁、锂、硼等资源。

(1)说出该地区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具体表现。

针对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述其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8分)(2)据下图说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并说明该生产模式的优势。

(6分)【答案】(1)草场退化(或土地荒漠化)。

(2分)具体表现:草场总面积减少;优质牧草减少。

(2分)措施:科技——促进畜牧业科技发展,培育优良品种;加大草原建设投入,强化人工草地建设;放牧方式——科学轮牧;围栏放牧;季节性休牧;积极推行牧区繁育,农区育肥;数量——适度放牧;减灾防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习题答案)0.1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主要内容P20.2自然辩证法是怎样产生的?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怎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P20.3 怎样理解学习自然辩证法的重要意义P21.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1.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证的价值和意义1.4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特点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5 如何理解系统自组织的实现条件2.1如何理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2.2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及其重大现实意义2.3 试论述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及实践3.1 怎样认识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书903.2 技术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是什么3.3 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的必要性和现实途径3.4 如何理解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3.5 什么是科学精神,书98如何理解在科学研究中坚持科学精神的重要意义3.6 论述近现代技术革命内容,并比较其不同特点4.1 关于科学评价标准的主要观点有哪些?你认为哪种最合理,试说明理由4.2 波普的证伪主义模式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局限是什么?4.3 试评价库恩科学发展的历史主义模式4.4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有何特点,其合理之处何在?4.5 怎样认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4.6 试分析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及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5.1 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有哪些阶段?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态有哪些?5.2 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征5.3 怎样认识科研选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及科学选题的基本原则5.4 试阐述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6.1 如何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试分析其内在价值和社会价值6.2 如何看待科学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6.3 如何正确认识现代高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困惑6.4怎样认识西方科技批判思潮的成就和不足7.1 如何理解科学共同体与技术共同体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7.2 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7.3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7.4 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的运行7.5 从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角度说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意义和内容绪论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主要内容?0.1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已经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毛概试题(附答案)

毛概试题(附答案)

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 )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党的领导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A、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B、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 三个有利于”标准3、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B )A、实行公有制B、生产力的高度发达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实行按劳分配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B)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共产主义社会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D)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B、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C、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7、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C)A、农业社会B、现代化工业社会C、工业化中期阶段D、工业化高级阶段8、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D)A、大城市B、中等城市C、小城镇D、农村9、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

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 )A、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B、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C、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D、发展规模经济10、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理论认识上重大突破是(D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B、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C、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D、可以保障社会公平12、私营经济中的劳动者的收入属于(C)A、按劳分配收入B、按资分配C、按劳动力价值分配D、按经营分配13、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归根到底是(A )A.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B、有利于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C、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D、体现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14、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B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B、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按股分红收入D、国有企业工程师业余帮助乡镇企业搞设计获得的收入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B)A、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及培育“四有”公民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C、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党的十五大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其基本依据是(ABDE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B、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D、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局势做出新的科学判断E、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2、“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ABC )A. 生产力标准的深化B. 实践标准与真理标准的统一C. 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统一E. 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统一3、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是:(ABC )A.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B. 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C. 劳动还存在着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D. 多种所有制经济存在是根本原因E.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直接原因4、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是(ABCD)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B、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C、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D、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本条件E、适应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时代的要求5、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含义是指(BCDE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改革引起了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6、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是(ABCD)A、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B、注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C、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D、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E、是赶超发达国家的发展战略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BC )A、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B、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C、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D、是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相同的E、是市场对社会经济完全起作用的8、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AB)A、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B、增强国际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C、坚持独立自主D、和平共处E、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9、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社会阶层包括(ABCDE )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C、个体户、私营企业主D、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E、自由职业人员10、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AE )A、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国企改革D、防止西方和平演变E、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试卷八(主观题及答案)三、辨析题(第一道题七分,第二道题八分,共15分)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有所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

高一地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做法与“节能减排”精神不相符的是()A.提高能源利用率B.增加矿物燃料使用C.开发利用新能源D.废物回收循环利用【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增加矿物燃料使用,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会污染空气,破坏大气质量,与“节能减排”精神不相符的。

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废物回收循环利用都与“节能减排”精神相符的。

【考点】该题考查可持续发展。

2.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B.移风易俗C.减少固体垃圾污染D.节约木材,保护森林【答案】D【解析】贺卡和一次性木筷都需要消耗大量木材。

【考点】环境保护。

3.下列举措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A.朋友之间互寄贺年片B.使用塑料袋购物C.出行时,尽量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D.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答案】C【解析】贺年卡和“一次性筷子”大量使用都会造成植被的破坏,而使用塑料袋购物,容易造成“白色污染”,均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出行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有利于大气环境保护,C正确。

【考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4.关于“可持续发展”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B.可持续发展包含了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层面C.涸泽而渔、毁林开荒、刀耕火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原则D.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在经济上要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工业上实行清洁生产农业上实行生态农业【答案】C【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三个原则。

涸泽而渔、毁林开荒、刀耕火种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原则,C选项说法不正确。

【考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5.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很时尚的名词。

“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人口素质低
庞大的人口压力
7%的耕地养活 22%的人口
1份的世界平均财 富养活6倍的人口
1/4的新增产值用 来养活新增加的人

2、资源短缺令人担 忧
种类多,总量 大、 类型全
利用率低,长期 存在相对短缺
全国缺水城市达300多个
但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 为20%~30%,单位产 值用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 5~10倍。
雾霾 沙尘暴......
缺水
பைடு நூலகம்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中国有1/7的陆地国土被沙漠覆盖,1/3陆地国土受 到风沙的危害,平均每天有500公顷土地被沙漠吞噬,20 多座有文字可查的历史名城如楼兰等都淹没在沙漠之下。
1、庞大的人口压力
中国人口=俄罗斯+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 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罗马尼亚+越南+ 澳大利亚+荷兰+葡萄牙+比利时+瑞士+瑞典 +…………(31个国家总人口) 人口基数大
3、环境危机
我国的环境问题: 1.水体污染加剧。 2.噪声污染: 39个城市平均噪声72.6分贝。 3.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 4.生物多样性减少。
课后探究
分析开封市冬春季节的沙尘暴现象产生的原因, 并尝试提出解决措施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归纳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明确人 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
过程与方法
结合我国国情,分析、理解我国如何实现可持续 发展目标;以实际事例来分析人地关系的发展状 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对待我国现存的一些问 题,协调人地关系,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

3.运用资料举例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二、过程与方法1.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通过对各种图形的分析学会正确的读图方法、提高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3.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必然。

【教学重点】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2.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意义。

【教学难点】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2.运用资料举例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对环境问题有直观深刻的感受,也知道要保护环境。

但对可持续发展之路无系统深入的了解。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讲练结合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播出了一部中国拍摄的短片《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片中接受采访的中国人各用一句话描述自己对20年后的期望(图5.7)。

全球公众都听到了中国强有力的声音。

师:20年后,你期望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拥有我们所期望的未来?我们先来看段视频(“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追问:视频中主要反映了目前我们面临的哪些环境问题呢?学生:雾霾、水污染、乱砍滥伐、过量开采煤炭、地面塌陷等。

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回顾上节的内容“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然后结合视频进行点拨:“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让人们意识到单纯依靠科技去修复环境,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在发展中产生,必须在发展中解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同步课件:第六章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同步课件:第六章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
A.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B.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C.降低运费和劳动力的成本
D.实现粉尘和酸性气体的零排放
解析:第 5 题,读图可知,电解铝厂发展的区位优势是原
料丰富。第 6 题,循环经济主要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综合
利用,但仍会有污染物的排放。
答案:5.A 6.B
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回答 7~ 8 题。
是“创建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揭示了全国 和各省的资源环境绩效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 的动态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
[探究] 我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提示:我国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应对着人均资源不足 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挑战。
[在归纳中理清]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在目前以经济发展为重要 任务的阶段,而临更多的压力, 更有必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分析如下: 1.庞大的人口基数
二、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差异
项目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方式
粗放利用
资源输入减量 化,集约化利用
资源利用 一次利用,利用率低 多次利用,利用率高
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大量排放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物质流动
物质单向流动
物质循环流动
结果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 时带来环境问题
经济和生态 效益相结合
[在训练中用活] 读某农业生态园生产链循环模式图,完成 1~3 题。
7.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 A.杂草秸秆、沼渣、化肥 B.沼渣、粪肥、塘泥 C.化肥、植物的秸秆、沼渣 D.菌渣、沼渣、塘泥
()
8.该地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

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

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

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实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从英国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在英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历届政府都在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由此制定的重大决策都尽量符合其国情,贴近民众利益。

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各国都在探索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各国政府在确定执政方针时,都必须依据本国实际情况,寻求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这充分显示出世界各国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和各国发展道路的特质化。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引起了世界各国普遍关注。

在英国培训期间,几乎每个授课老师都无一例外地多次提及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亲身体验,并给予高度评价。

通过学习研讨,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唯一正确道路。

这条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是我们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我们必须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局面,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险,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挑战,我们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通过考察我们认识到,英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低碳经济、节能降耗减排等可持续发展问题,采取了健全完善的法规制度、强化对企业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从民生角度鼓励家庭节能减排等多项措施,并专门成立了独立官方顾问机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负责对政府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意见和能力支持。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性质和内容?(1)研究对象: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学科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

(2)基本内容:①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使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③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使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3)学科性质:①哲学的分支: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辨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

(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学,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②中间层次: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上,是联系两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

③交叉学科: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的,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

④综合性和开放性第一章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6世纪、17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0世纪形成了系统自然观和天人合一的和谐自然观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1)系统自然观:①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②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③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

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世界七个水资源总量丰富国家比较
468700
巴 西
俄罗斯
加拿大
美 国
印度尼西亚
中 国
印 度
世 界
0
30000
60000
120000
90000
人均径流量(立方米/人)
径流总量(亿立方米)
资料二:跟全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业比其他国家都还要依賴灌溉。美国大約只有十分之一的作物从依賴灌溉的农地上收成,而中国从依賴灌溉的农地收成的粮食,則占了中国所有作物生产的十分之七,甚至更多。每炼一吨钢,德国、日本等先进的工业国家只需6公斤的水,但在中国却要23到56公斤左右;造紙工业中,中国每生产一吨紙最少要用掉456公斤的水,但在已工业化的国家則只需要不到200公斤。
02
产品利用回收 产品废弃处理 环 境
资源的摄取
产品包装运输
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产品生产制造
原材料加工
产品包装运输
02
2、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 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
留民营生态农业主要措施:
说一说这些论述中都蕴含了哪些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 (《管子·轻重甲》)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荀子·王制篇》)
1994年,乡镇企业废水排放量达43亿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达580万吨。 土法上马开采石棉矿
我国沙尘暴频起和荒漠化扩展的步伐是一致的。沙尘暴就是土地荒漠化的警报,沙尘暴发生的频度和速度的增大则是敲响了生态危机的警钟。

高中地理必修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实现良 生态农业可以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渔等合理发
性循环 展,并可调节气候,减少灾害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3.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差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项目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 方式
粗放利用
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化 利用
资源利用
一次利用,利用率低
多次利用,利用率高
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大量排放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 我国经济增长的 GDP 中,至少有 18%是依靠资源 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这种代价至今仍存在于我们 的经济发展之中。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我国经济的发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试说明 理由。①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我国 GDP 中至少有 18%
[易误辨析]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经济增长。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指经济数量上的增长, 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因而只能说经济增长是可 持续发展的一个方面。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2)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把环境放在首位, 停止一切对环境的开发利用。
C.②③ D.③④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广西多喀斯特地貌,土壤肥力不高;广西部 分地区位于热带,热量条件好,桑蚕结茧次数多;广西多喀 斯特地貌,地表多裂隙,地表水易下渗,地表水资源不多; 广西土地面积大,地形多样,桑树适宜种植区域大。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精编部编版)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精编部编版)

【2019统编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全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析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

2、教学难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

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这次会议标志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也是人类第一次在全球范围内携手面对环境问题的挑战。

你了解这次大会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吗?为什么大会议题引发了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新课教学: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类对环境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

环境问题就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2、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资源,并把资源转化成消费品,以此满足人类的消费需求:同时,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简称“三废”)等,又被排放到环境中。

对人类社会而言,物质和能量的输人和输出,一方面维系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又深刻地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3、自然环境的特性在正常情况下,对于人类合理和适度的索取,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4、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超过环境承受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

对于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自然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容纳、分解和清除等作用。

(2)超过环境自身净化能力如果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

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

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

中国走出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渐的证明了它的可行性,这条道路就是中国人民选择的,就是历史必然。

那么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到底就是什么呢?其实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是一个综合概念,它涉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很多问题,既有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如何发展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如何调整问题,还有上层建筑怎样完善的问题,形成了多层次的框架结构,有三层涵义之分。

从第一层面来说,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所谓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指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

从第二层面来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所反映的社会主义实现形式。

之所以把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列为这个层面的内容,就是因为基本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基本纲领则就是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

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不仅要有总纲,而且还要有细纲。

它明确回答了什么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与文化,与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就是一个有机整体,进一步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基本框架。

从这个层面上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包括了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奋斗目标、两个基本点、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建设方针等,进而还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具体目标任务以及一系列基本方针政策。

从第三层面来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路线。

这种意义的发展道路,具有具体的行动口号、行动方向、行动方式、行动准则等。

它类似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创造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继而创造了通过与平赎买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现在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也必须有一条具体的行动路线。

那我们为什么当时就坚定的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没有丝毫的犹豫?我认为这就是中国人民的诉求,这就是人们在冥冥之中认定了的、适合中国的唯一道路。

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可持续发展一,提出背景多角度看城市可持续发展二,具体概念(什么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什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三,现代城市发展的目标四,城市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五,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六,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七,世界环境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纷纷采取传统的“增长第一战略”来发展本国经济,其主要特征是大力推行工业化,以谋求国民生产总值的迅速增长。

传统片面的追求经济增长的战略,虽然使许多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经济上的较快增长,但却暴露了一系列严重的弊病。

由于它是以人主宰自然为指导思想,以资源的大量消耗浪费来换取经济的繁荣,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

20世纪6、70年代以后,随着公害问题的加剧和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把经济、社会和环境割裂开来谋求发展,只能给地球和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源于这种危机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80年代逐步形成。

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

1987年,受联合国委托,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WECD的成员们,把经过4年研究和充分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交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和模式。

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概念“可持续发展”一词在国际文件中最早出现于1980年由国际自然保护同盟制订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其概念最初源于生态学,指的是对于资源的一种管理战略。

其后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和社会学范畴,加入了一些新的内涵。

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

该概念从理论上明确了发展经济同保护环境和资源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观点。

我国学者对可持续发展做的一较完整的定义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而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因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中国政府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之后不久,就组织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

该《议程》是世界上首部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

它的编制成功,不但反映了中国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且也表明了中国政府积极履行国际承诺、率先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做贡献的姿态与决心。

近几年来,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开始全面实施。

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一种新的意识和观念、新的思维与方法,已渗透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中,融入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行业。

各部门、各地方都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标,制定了适应各自情况和需要的议程、行动计划、优先项目,并正在为既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中国正满怀信心与憧憬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前进。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中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对传统发展模式冷静反思的结果,也是顺应国际潮流、履行国际承诺的需要。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国情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对国情的认识是国家知道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基础。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经济和科技水平都比较低。

这个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人口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996年底,我国人口已达12、24亿(不含台湾和港澳),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

这是我国的特殊国情。

人口众多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矛盾和问题。

首先是,我们必须在占世界7%的国土面积和7%的耕地面积上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要不断地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这与我国目前的底子比较薄、国力尚不十分雄厚存在很大的矛盾。

1980年以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加920亿元,而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500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煤炭
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例
42%
7%
6.0%
石油
天然气 铁矿石
18%
7.3%

铝土矿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1)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3)深刻的环境危机
一些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方式,使 我国的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一方面 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 向农村蔓延;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 化、森林和草地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 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 加剧。
《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议程》是中国走向21世纪 的政策指向,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长期计划的指导性文件。它将经济、社会、 资源、环境视为密不可分的复合系统,构筑 了一个综合性的、长期的、渐进的可持续发 展战略框架。本书共20章、78个方案领域, 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 策以及行动方案。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 21世纪议程。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1)庞大的人口压力
人口众多给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 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有相当一 部分新增产值被新增人口消耗掉,再加上人 口素质较低,造成了一系列问题。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1)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随着经济的迅 速发展,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再加上生产 技术水平较低,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 使我国长期存在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
我国主要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排名及人均占有量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江河径流量 森林面积
总量在世界排 人均占有量占

世界人均值的
比例
3
高消耗:单位面积建筑采暖能耗相当 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
30
千克标准煤 20 /平方米 10
0
25
北京
8
欧洲同纬度
高排放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超过环境容 量。
有3亿农村人口喝不上安全的饮用水。 有1/5城市人口居住在空气严重污染的
环境中。 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 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
高投入:资源生产率低
50%
40%
46%
38%
30%
20%
27% 23%
10%
4.4%
7.4%
0%
GDP
石油
原煤
粗钢
氧化铝
水泥
GDP和重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
高消耗: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 平高2.4倍(2000年)
吨标煤/百万美元GDP
1400 1274 1200
1000
800
600
400
材料二 我国每年耕地表土净流失量高达262 平方千米。而且荒漠化面积仍以较快速度扩展。 2001年春季,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发生多次 扬沙、沙尘暴天气,导致北京空气污染严重,迫使 机场、公路交通无法正常运行,影响正常经济发展 和人民日常生活。早在1991年北京就被内罗毕国际 会议列为“沙漠化边缘城市”。
1/3
3
3/5
4
1/3
6
1/4
6
1/5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为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 之一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4亩,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0% 我国人均森林占有面积1.9亩,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
60% 50% 40% 30% 20% 10%
0%
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例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足60%,比 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
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只有0.4,仅 为世界先进水平的1/2左右
多数城市供水管网跑冒滴漏损失率达 20%以上
低效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
浪费大
生产、建设、流通、消费 各领域资源浪费严重
大面积、高 标准住房
大排量汽车
产品过度 包装
低效率:主要能耗设备效率低
工业锅炉 中小电动机
风机水泵 机动车 载货汽车 内河船舶
运行效率 65%
87%(设计)
75%(设计) 9.5升/百公里 7.6升/百吨公里

国际差距
15-20百分点 20(运行)百分
点 20(运行)百分
点 10-25(%)
100(%) 1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0(%)
低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我国每年新增人口的绝对数仍然较高, 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仍在加快?
目前,我国每年净增人口的绝对数仍然 较高,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口总量的基数过高。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 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增长速度逐 年下降。目前,人口再生产已基本接近低出 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模 式。
200
0
中国
印度 世界平均 美国
欧盟
日本
•中国消耗每吨标准煤实现的GDP为世界平均 水平的30%
高消耗:主要耗能行业产品单位能耗比 国际先进水平高
火电供电煤耗 吨钢可比能耗 铜冶炼综合能耗 水泥综合能耗 大型合成氨综合能耗 纸和纸板综合能耗
国际差距,% 22.5 (20.5) 21.4 (15.1) 65.0 (—) 45.3 (23.6) 31.2 (19.6) 120.0 ( — )
……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1)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3)深刻的环境危机 2、《中国21世纪议程》
通过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三方面的压 力来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 择。因此,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 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 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 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25% 淡水
40%
耕地
20%
森林占有面积
12.5% 森林蓄积量
我国人均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88吨,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2%
我国人均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1.8吨,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7%
我国人均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为1715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 平的6%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例1 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 是( )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B.严重的环境问题 C.庞大的人口数量 D.不利的外部环境
例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淮河流域自古是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
可现在却成为水旱灾害多发的地区。当地一曲民谣 唱出了淮河的沧桑:“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 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