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主要共患疫病的检疫

合集下载

浅析畜牧兽医实验室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措施

浅析畜牧兽医实验室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措施

摘 要:现阶段,畜牧兽医实验室的人畜共患病发生的概率非常高,这就增加了疾病传播的安全隐患。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控制畜牧兽医实验室人畜共患病的传播,我们就要对畜牧兽医实验室人畜共患病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产生原因及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本文就将针对畜牧兽医实验室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实验室;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畜牧兽医实验室的实验人员在平时与家禽或小动物接触,必须是在一个专门的实验室当中,可这里的很多动物都不是自己饲养的,基本上都是从农贸市场等地方购买来,因此,对这些小动物进行疾病检查非常容易差错,也非常容易发生像口蹄疫等人畜共患病,目前,这已经是直接威胁到畜牧兽医实验室人员人身安全的一个重大问题。

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根本上找到人畜共患病的发病原因,并且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最终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控制我国畜牧兽医实验室人畜共患病的高发现状。

1 畜牧兽医实验室人畜共患病产生的原因1.1 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实验室的实验人员对于人畜共患病的防范意识非常薄弱,在畜牧兽医实验室当中,与家禽或小动物接触最多的就是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可他们当中有大部分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所以,在其工作当中也没有足够的安全防范意识,对于自身的工作也不够细心,防疫工作并不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最终导致了人畜共患病的频繁出现。

1.2 实验室动物的来源较为复杂就我国目前畜牧兽医实验室当中,实验动物来源来看,很多都是从农贸市场等不同的地方购买来的,并不是自己饲养的,而不同的动物其来源也各不相同,这便使得畜牧兽医实验室所进行的人畜共患病的防范措施经常出错。

而且,在购买小动物时,也经常出现疾病检疫不合格的情况,所购买的小动物自身就携带疾病,进而使实验室的实验人员在进行实验过程中,也非常容易被感染上人畜共患病。

1.3 实验人员需要与动物亲密接触畜牧兽医实验室的实验人员需要人与动物之间进行亲密接触,这就导致了病菌很容易在两者之间传播,这也是畜牧兽医实验室人畜共患病高发的原因之一。

浅谈生猪常见传染病的检疫与处理措施

浅谈生猪常见传染病的检疫与处理措施

浅谈生猪常见传染病的检疫与处理措施猪的疫病尤其是传染性疫病,不但可以在猪群中传播,还可以通过屠宰、加工、搬运以及烹饪和食用等环节,经肉将病传染给人,对人类的健康形成威胁。

所以必须加强兽医卫生检验管理工作,及时找出传染源,并根据现行的肉品卫生检验规程作适当的处理,使对人畜可能有害的屠宰产品及时淘汰或做无害化处理,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防止疾病的流行。

1.猪瘟该病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传染病,特征为高热稽留,小血管变性而引起广泛性出血、梗死和坏死,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1.1宰前检疫该病仅限于猪发病,不同品种、年龄及性别的猪均可感染,所以典型猪瘟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

无季节性,急性暴发时,最先为急性型,以后出现亚急性型,到流行后期少数呈慢性型,病程较长者常继发细菌感染。

猪瘟病猪在临床上有典型猪瘟和非典型猪瘟之分。

1.1.1典型猪瘟该型通常出现于未免疫的猪群。

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1℃左右,稽留不退,粘液脓性结膜炎,喜钻草堆,弓腰,易退槽,喜引污水,间有呕吐。

先便秘后拉稀,或便秘拉稀交替出现,粪内有纤维素性白色粘液和血丝。

鼻、唇、耳、下颌、四肢、腹下及外阴等处皮肤有点状出血,指压不退色;慢性病猪多见消瘦贫血,体温时高时低,食欲时好时坏,便秘腹泻交替,皮肤有紫斑或坏死干痂。

1.1.2非典型猪瘟神经型病猪有阵发性神经症状,嗜睡磨牙,全身痉挛,触动时尖叫,常在短期内死亡;温和型病猪病情缓和,有的病猪在耳部或四肢末端坏死,病程较长,发病率和病死率较典型猪瘟低。

颤抖型病猪多发生于新生仔猪,由胎内感染,表现为先天性头部和四肢颤抖,如霹雳舞样,数天后死亡。

1.2宰后现场检疫最急性型病死猪,除浆膜、粘膜及内脏有少数出血点外,无其它病变。

急性型和亚急性型患猪的病变相似,全身淋巴结边缘呈网状或大理石样出血,严重时甚至全部呈黑红色,实质器官及多数脏器的浆膜、粘膜有出血点,喉头粘膜也有出血点,尤其是脾脏病变更典型,淡红色,脾边缘有黑紫色突起梗死,切面皮肤有出血点,皮下脂肪、肌膜甚至肌腱出血。

共患疫病的检疫-狂犬病

共患疫病的检疫-狂犬病
34
9
பைடு நூலகம்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10
《动物检验检疫》
共患疫病的检疫-狂犬病
目录 Contents
1 临诊检疫 2 实验室检疫 3 检疫后的处理
共患疫病的检疫-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亦 称恐水症,俗称疯狗病。临诊特征是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 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
34
共患疫病的检疫-狂犬病
1.临诊检疫
(1)流行特点 多种动物对本病都有易感性,尤以犬科和猫科等肉食动物,人多因
被病畜咬伤而感染。对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病 死率高达100%。
34
4
共患疫病的检疫-狂犬病
1.临诊检疫
(2)临床症状
狂犬病的潜伏期变动很大,各种动物亦不尽相同,一般为2~8w,
最短为8 d,长者可达数月或一年以上。各种动物的临诊表现都相似,
34
狂犬病毒包涵体(内基氏小体)
8
共患疫病的检疫-狂犬病
3. 检疫后的处理
被狂犬病或疑似狂犬病患畜咬伤的家畜,在咬伤后未超过8d且未发现狂犬病 症状者,准予屠宰;其肉尸、内脏应经高温处理后出场。超过8d者不准屠宰。 对粪便、垫料污染物等进行焚毁;栏舍、用具、污染场所必须进行彻底消毒。怀 疑患病动物隔离观察14d,怀疑感染动物观察期至少3个月,怀疑患病动物及其 产品不可利用。
物捕杀,取大脑海马角或小脑作触片,用含碱性复红加美兰的染液染色、镜检, 内基氏小体呈淡紫色。
34
6
共患疫病的检疫-狂犬病
1.临诊检疫
34
狂犬病毒包涵体
7
共患疫病的检疫-狂犬病
2.实验室检疫

共患疫病的检疫——弓形虫病

共患疫病的检疫——弓形虫病

共患疫病的检疫——弓形虫病
脾脏肿大,上图为正常对照
34
肾皮质苍白,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出血 点、灰白色的坏死灶
共患疫病的检疫——弓形虫病
2.实验室检疫
(1)病原学检
弓形虫包囊
(2)血清学检查
34
(3)动物接种试验
共患疫病的检疫——弓形虫病
3. 检疫后的处理
(1)检出的带虫肉尸进行高温处理后出场,有严重病变的内脏,全部作工 业用或销毁。 (2)定期对猪场进行弓形体病检疫。 (3)场内禁止养猫。
《动物检验检疫》
共患疫病的检疫——弓形虫病
目录 Contents
1 临诊检疫 2 实验室检疫 3 检疫后的处理
共患疫病的检疫——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寄生于多种动物和人有核细胞内引起的原虫病。 该病呈世界性分布。
本病多呈隐性感染或带虫者,显性感染的主要特征是发热,引起神经、 呼吸及消化系统的症状,还可引起孕畜流产、胎儿畸形、死胎。
34
共患疫病的检疫——弓形虫病
1.临诊检疫
(1)传染源。 猫是各种易感动物的主要传染源。速殖子、包囊、卵囊等各阶段虫体
都可引起动物感染发病,弓形虫的卵囊可被某些食粪甲虫、蝇、蟑螂和蚯蚓 机械性的传播。
带有速殖子和包囊的肉尸、内脏、血液以及各种带虫动物的分泌物或排 泄物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多呈隐性感染,感染率高,发病率低。 没有严格季节性,但秋冬季和早春发病率较高。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34
共患疫病的检疫——弓形虫病
1.临诊检疫
(2)临床症状 猪:稽留热。体表淋巴结肿大,身体下部及耳部有瘀血紫斑;发病数日后出 现神经症状,后肢麻痹;怀孕母畜可发生流产和死胎。 牛:犊牛呼难,咳嗽,发热,腹泻。母牛的症状表现不一。 绵羊:隐性感染。 犬:发热,厌食,精神委顿,呼吸困难,咳嗽,粘膜苍白。 猫:肠外感染时与犬相似,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肺炎症状。

生猪屠宰检疫中三大常见疫病的检疫与处理

生猪屠宰检疫中三大常见疫病的检疫与处理

11生猪屠宰检疫中三大常见疫病的检疫与处理曾 雪(遂宁市安居区横山镇畜牧兽医站,四川遂宁 629000)摘 要:生猪屠宰工作需要有一定的严谨性,检疫工作的落实情况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直接影响。

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流程较复杂和繁琐,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需要检疫部门加强重视,培养及引进工作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人才,使检疫工作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应该做好疫病预防工作,双管齐下,全面保证食品健康和安全。

关键词:生猪屠宰检疫;三大常见疾病;检疫处理1 猪瘟疫病1.1 病理分析猪瘟疾病由猪瘟病毒引起,此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且死亡率较高,部分地区称其为“烂肠瘟”,疾病类型主要分为慢性型和急性型两种,此病具有较强的致死性。

患猪的主要表现是高热稽留,采食量大幅减少,部分甚至不进食,因为小血管发生变性,引发大量出血及坏死等症状,同时患病猪会出现交替性的便秘及拉稀。

1.2 检疫方法急性型的猪瘟病具有以下特点:患病猪体温通常在40℃左右,且发热呈现稽留状态,精神萎靡,不喜运动,并有弓腰、行动迟缓及腿软等姿态,患病初期会出现便秘症状,之后发生腹泻,患病猪排出的粪便有恶臭气味。

在患病猪耳朵、四肢及腹下等位置能发现很多出血点,用手指按压后,持续很长时间都不会褪色,在淋巴结处有类似大理石样的出血,肾脏的颜色暗淡,可见出血斑,形状与麻雀蛋类似。

慢性型的病例会出现贫血症状,多数患病猪体型消瘦,通常皮肤会出现紫斑,同时会引发坏死性肠炎。

1.3 有效的处理措施如果在屠宰过程中发现有猪患有猪瘟,应该马上停止工作,并将实际情况上报检疫部门,对疑似病例数量做好统计,同时加工过的猪肉需要加盖销毁印章,并做好集中无害化处理。

针对未进行屠宰的猪,需要集中隔离进行检疫,使用过的场地和设备等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可以利用浓度为3%的火碱进行充分消毒。

1.4 综合分析对养猪业来说,猪瘟带来的危害很大,即使针对此病的防控措施较为完善,但是避免不了会在日常管理、免疫及检疫过程中出现问题,致使部分养猪场发生疫情,给实际经营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生猪屠宰后几种人畜共患病检疫技术探讨

生猪屠宰后几种人畜共患病检疫技术探讨

生猪屠宰后几种人畜共患病检疫技术探讨张永秋X u m u s h o u y i实施生猪屠宰检疫是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提高肉食品卫生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人畜共患病是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由共同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有关联的一类疾病。

我从事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多年,总结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几种人畜共患病的检疫技术作简要阐述。

人畜共患病是生猪屠宰疫重要对象,严格人畜共患病的检疫,在公共卫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生猪屠宰检疫规程》规定,生猪屠宰检疫对象涉及14种疫病,其中炭疽、猪副伤寒,猪Ⅱ型链球菌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等5种与法定人畜共患病有关。

笔者从事动物检疫工作10年,将以上疫病的检疫技术简要阐述,仅供参考。

一、炭疽炭疽是由炭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主要特征突然高热,可视黏膜、发绀、尸僵不全,天然孔出血,血不能凝固,呈焦油样,颌下淋巴结特别肿大,脾脏显著肿大。

人对炭疽易感,可通过皮肤创伤,吸入炭疽芽胞,食用带有炭疽病原体的畜产品感染。

检疫,颌下淋巴结特别肿大,出血性坏死,脾脏肿大2-5倍,脾髓煤焦油样,胃肠出血肿胀坏死,邻近组织出血性胶样浸润。

此病禁止剖检,禁止掩埋患有炭疽病猪尸体,屠体胴体及产品。

二、副伤寒猪副伤寒是沙门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沙门菌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和食物中毒病原菌。

人感染主要是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引起,特征表现:胃肠炎型、败血型、局部感染化脓型。

以胃肠炎型为常见。

检疫胴体检查,耳根、胸前和腹下有紫红色斑点,脾脏肿大,色暗带蓝,似橡皮,切面蓝黄色,胃肠奖膜有出血班点,粘膜灶状成弥漫性坏死,肠系膜淋巴素状肿大。

脾脏肿大,肝脏肿大,有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肺可见慢性卡他性炎症,有黄色干酪样结节,此病主要表现胃肠出血。

三、猪Ⅱ型链球菌病猪Ⅱ型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病引起的一种急性。

败血性人兽共患传染病。

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败血症和脑膜炎,人易感,直接和间接感染。

共患疫病的检疫培训资料

共患疫病的检疫培训资料

共患疫病的检疫培训资料
一、口蹄疫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是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具体高度接触传染性。

其特征是口腔粘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

1、检疫要点
①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易造成大面积流行。

牛、羊、猪最易感。

感染率、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幼畜死亡率高。

冬春季多发生。

②最短潜伏期1—2天,最长6—7天。

口腔和蹄部有水泡、烂斑。

鼻镜、阴道、乳头也可看到水泡。

猪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严重的蹄壳脱落,跛行。

牛多侵害口腔,除有水疱、烂斑外,还有大量流涎。

③虎斑心。

2、检疫处理
确检出口蹄疫时,应迅速上报疫情,鉴定毒型,划定疫区,严格封锁,组织联防。

疫点要封死,人、畜、畜禽产品不得出入。

关闭家畜交易市场。

交通要道必须设立临时性检疫消毒哨卡。

医学知识一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检疫

医学知识一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检疫

2.对人的危害:猪囊虫寄生于人体 的肌肉和各组织器官对人的健康 产生危害。囊虫病的患者可因囊 尾蚴的寄生部位而有所不同,可 导致肌肉酸痛,无力发胀等症状; 可引起视力障碍,甚至失明;可 使人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严 重可引起癫痫发作,甚至失语昏 迷死亡。体内有成虫寄生的患者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消化不 良、贫血和消瘦。
淋巴结淋巴组织增生肿大、坏死
左:肺水肿,小叶间质增宽,充 积半透明水肿液; 右:肾脏瘀血肿大
猪皮肤出血,结痂(4月龄)
肺高度水肿,特别是间质水肿
脾肿大极明显(8月龄猪) 脾脏肿大(下),上为正常对照
肝散在出血、坏死点、脾滤泡坏死 (2月龄猪)
肾散在小白点
实验室检疫
1.涂片检查:采取患畜和病死尸体的胸腹腔渗出液、血 液或肝、肺、肺门淋巴结等直接抹片或涂片镜检,可 发现虫体。其中以肺脏涂片和急性感染期的血液片检 出率较高。
2.动物接种试验:取病死猪肝、肺、淋巴结等病科,研 碎后加16倍生理盐水,制成1:10悬液,室温下沉淀, 取上清液0.5~1毫升,接种于小白鼠腹腔,接种后观 察4周,小白鼠发病死亡,取腹腔液或脏器涂片镜检, 可见弓形虫。
3.血清学诊断:方法有间接血凝试验、补体结合反应、 荧光抗体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实验室检疫
旋毛虫检验的方法主要有目检和镜检法、集样消 化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和免疫荧光 抗体技术等。
常规镜检法:在每头猪的左、右横膈膜肌脚各剪取一 块约15∼30克肉样,与胴体编为同一号码,送检验室 检验。在充足自然光线下,先剥离膈肌的肌膜,再将 肉样顺肌纤维方向拉紧,肉眼观察有无针尖大小的小 亮点或灰白色或浅灰白色的小钙化点,然后从肉样两 面顺肌纤维方向各剪取6个麦粒大的肉片(每侧膈肌剪 取肉粒12个)共24片,用玻璃板压平展开,在50∼70 倍低倍镜下逐一检查有无虫体。

生猪屠宰检疫中三大常见疫病的检疫与处理

生猪屠宰检疫中三大常见疫病的检疫与处理

随着改革开放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全面建设落实小康生活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人们的关注点从猪肉产品的供应是否充足到现在猪肉的质量是否影响人们身体健康有了转变。

由于我国的养猪产业飞速发展,猪肉产品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为了确保人们吃上新鲜健康的猪肉,一定要对生猪屠宰检疫进行统一管理。

那么制定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的方式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

生猪屠宰的过程中,加强对常见病的检疫,对检疫不过关的生猪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防止流入销售市场损伤人们身体。

同时加强养殖专业户的专业知识和养殖技术,是帮助养猪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本文主要从生猪屠宰检疫中三大常见疫病的检测和处理进行阐述笔者自己的观点。

一、猪丹毒的临床症状与屠宰后皮肤、淋巴结、脏器的病理变化1、猪丹毒的病原体猪丹毒的病原体是猪丹毒杆菌,也可以称为红斑丹毒丝菌。

猪丹毒杆菌共有25种血清型,其中A型毒和B型毒是我国现在主要感染的血清型。

它们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在阴暗的环境中存活一个月,在常温干燥的环境中可以存活数月,即使是阳光直射的环境中也能存活2周以上。

A型病毒主要是引起急性败血型猪丹毒,从而使猪发生急性败血症而死亡,而B型病毒相对来说毒性较弱,一般情况是引起一些关节炎型和者疹块型猪丹毒。

2、猪丹毒的临床症状猪丹毒的流行初期,部分病猪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就突然死亡,随后其他猪受影响陆续发病。

它的主要症状是全身皮肤以及耳、鼻、唇、四肢内侧的皮肤全部呈现不同的紫红色,并且快速死亡。

对于顽固型的病猪,疹块慢慢融合发生坏死、干燥、结痂后皮肤成皮革状,好像披上了一层盔甲。

慢性型病猪的皮肤则是菱形、方形或者其他不规则的图形,由于疹块孵化时间不一,所以它们皮肤的颜色大小也不一样,与周围健康的皮肤形成明显的界限。

而淋巴组织会出现淋巴结充血、水肿、浆液性炎症,心脏部位会出现心包积液、心肌炎甚至心脏部位会有纤维索胜。

二、猪肺疫的临床症状与屠宰后体表、淋巴结、脏器的病理变化1、猪肺疫的临床症状猪肺疫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它分为肺炎型和咽喉肿大型两者,主要特点是咽喉及周围组织急性炎性肿大,呼吸困难,肺部胸膜纤维蛋白渗出。

浅析人畜共患病预防

浅析人畜共患病预防

菌 、支原体 、螺旋 体 、立 克次 氏体 、衣原体 、真菌 、寄生虫 带 病毒 ,也 有感染 寄生虫 的风险 。有些寄生 虫 “ 蒸不熟煮 不 等。 目前 ,全世界 已证实2 0 5 多种人 畜共患传染病和寄生性动 烂 ”,很容易寄生在人类体内。 物病 ,其中危害 较大 的有 8 种 。新出现 的各种传染 性疾病 , 9 2 5 野生 动 物 . 越来越呈 现出 “ 人畜共患” 的关系。 野 生 动物 所携 带 的病 原 体极 其 复杂 ,形 成 了一个 庞 大 在 目前 已知 的人类 14 5 病原体 中 ,有8 8 1种 6 种病 源于动 的天然病原 库 。许 多病毒在 动物体 内相安无 事 ,一 旦与人 接 物。据WH 报 道 ,过去 1 年 ,大 约7 %的新发公共 传染病来 触 、发生 变异后 ,就容易 引起疾病 。野生 动物贸 易以及野 生 O O 5 源于动物或动物源性食 品。 动物 肉食 消费 出现 增长 的趋 势 ,已对人类 的健康 和动物 卫生
长 等方 面发挥 了重要作 用。但 随着抗生 素滥用 ,特别是在 饲 S 3 8 T 9 这个类 型 ,在有些家畜身上 已经分离 到 ,对农场工作人 料 中添加 亚治疗 剂量 的抗 生素 ,导致动 物体 内细 菌对抗 生素 员 、兽医及 其家属构 成 了职业 性 的健康 风险 ,因为这些 人有 产 生耐 药性 ,并 通过食 物链将耐 药性转 移给人类 ,并危 害人 可能通过直接接触动物而感 染上 这种病原 。 类 。1 7 9 0年美 国F A 进行 了动物饲料 中抗生 素使 用的调查 , D 首次证 实动物 多种耐药 性细菌 的产生 与抗生素 的使用有 关 。 统计数 据显示 ,2 0 年我 国抗生素原 料生产量约 为2 万 05 1
M S 传播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 畜场水平 实施 控制措施是最有 RA 目前 ,引起 关注的超级 细菌有 :耐 甲氧西林 金黄 色葡萄 效 的。近年来发现 动物 当中的MR A与人类MR A S S 感染有 关 。 球菌 ( S MR A)、万古霉素肠球菌 ( R V E)、耐 多药肺 炎链 球 在发现食用动物 当中存 在MR A的欧盟地 区内 ,与这些动物接 S 菌 ( RS MD P)、多重 耐药性 结核杆菌 ( R— B),还有 最 触 的人 ,例如农场 主 、兽医及其家人 ,都面临着遭受MR A MD T S 感

生猪检疫常见疫病的检疫以及处理分析

生猪检疫常见疫病的检疫以及处理分析

生猪检疫常见疫病的检疫以及处理分析作者:陈显林来源:《农家科技》2017年第12期摘要:生猪传染病是畜禽生产中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由于生猪的养殖户较多,分布较为分散,规模及管理措施等不相同,养殖过程中会出现多种传染性疫病,尤其是生猪疫病,其不仅影响了养殖户的收益,还对整个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大地威胁。

由此可见,应当加强对生猪的检疫工作,及时处理疫病,制定好防治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

本文重点分析了几种常见的生猪疫病,并总结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做一些贡献。

关键词:生猪检疫;常见疫病;处理措施如今,受社会经济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猪养殖业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势头,生猪检疫工作成了保障生猪健康及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生猪疫病分为传染病和非传染两种类型,其中非传染病的危害较小,一般采取相关措施后可以治愈,养殖户的损失较小。

传染性疫病的破坏性非常大,其可以发生在生猪养殖的每一个环节中,严重者还会对整个交易市场以及人类生命健康等都产生影响。

因此,一旦发生生猪具有传染性疫病,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切断传染源,降低损失,而在这之前,养殖户应当系统的生猪疫病的相关知识。

一、猪瘟的病变症状及处理方法猪瘟疫病是由猪瘟病毒所引起,其传染率、致死率均较高,正常的接触行为就有可能传染。

猪瘟的主要表现在于生猪体温居高不下,随着病情发展,会表现为面部、四肢、腹部、外阴等多个部位出血,并伴有呕吐、拉稀、喜爱饮用污水等症状。

若患病时间较长,生猪会渐渐消瘦,十分疲惫,体温忽高忽低,皮肤出现深色的斑点和结痂等。

检疫时应当检验生猪的皮肤、盲肠、肾脏、淋巴结、心脏等部位。

发现猪瘟后,应当立即对病变的生猪进行隔离,并请专业人士进行处理,向有关部门汇报该情况,以引起他们的警觉,及时提醒其他养殖户。

对猪瘟病猪肉品要实施高温、销毁等处理对策,对无法痊愈的病猪也应当高温焚化并深埋,避免污染环境。

此外,对于猪圈和病猪活动的场所应当彻底消毒,最大程度的消除猪瘟。

生猪检疫常见疫病的检疫与处理

生猪检疫常见疫病的检疫与处理

生猪检疫常见疫病的检疫与处理摘要:生猪检疫是养猪场或屠宰场必须要进行的工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流程,生猪在生长过程中难以避免会发生一些疾病,如果不及时检疫处理,会导致病情蔓延,其他生猪被传染后会导致出现病猪或死亡的危险,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损失,且威胁食品安全。

近些年,随着各地区养猪规模的扩大,部分地区发生零散的生猪疫病,若处理不当,疫病大面积扩散就易导致生猪死亡等,因此必须强化生猪检疫工作。

本文就对生猪检疫要点进行了分析,对具体常见疫病的处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猪检疫;常见疫病;检疫与处理前言: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于饮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生猪养殖业发展十分迅猛,市场上生猪产品需求量很大。

生猪养殖过程中需要做好生猪检疫,这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而保证生猪检疫常见疫病的有效检疫与规范化处理。

1生猪检疫要点1.1屠宰前检疫入场检查:第一,生猪进入定点屠宰场必须要查证验物。

生猪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输工具消毒证明》,动物数量,佩戴的动物标识要做到证物相符;第二,要询问生猪运输途中有关情况,并要求出示行车记录数据,这是防止非洲猪瘟疫情扩散的一个重要举措;第三,对生猪的外观、精神状况、呼吸状态和排泄物等情况进行临床检查。

当上述要求都符合相关的规定后才能进入屠宰场,检疫人员要严格对进场的生猪进行“瘦肉精”的抽样检测工作。

待宰检查对待宰猪进行定期的临床健康检查,一般采用群体检查与个体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旦发现可疑的病猪时,要马上隔离观察并及时上报。

屠宰申报定点屠宰场必须在屠宰前6个小时现场申报检疫,并填写好申报检疫单,由驻场官方兽医按情况是否受理屠宰申报。

宰前检查驻场官方兽医受理后,必须在屠宰前2个小时内按照《生猪产地检疫规程》的相关要求,实施宰前检查,主要是通过群体检查的方式进行,合格的准予屠宰,不合格的按国家有关规定:该暂缓屠宰的暂缓屠宰,留待观察和实验室检测;该无害化处理的无害化处理。

共患疫病的检疫-钩端螺旋体病

共患疫病的检疫-钩端螺旋体病
病的检疫-钩端螺旋体病
1.临诊检疫
(2)临床症状 潜伏期2~20d。不同种动物临床症状不同。 病猪体温升高,厌食,皮肤干燥, 1~2d内全身皮肤和黏膜泛黄,尿
浓茶样或血尿。有的在上下颌、头部、颈部甚至全身水肿,指压凹陷,怀 孕母猪流产的胎儿有死胎、木乃伊,也有弱仔,常于产后不久死亡。
犊牛发病后,高烧41.5度,溶血性贫血,尿血,食欲下降,心跳和呼 吸加快。成年牛急性感染时,高热,稽留不退。食欲、反刍停止,泌乳停
止,乳房松软,乳汁呈红色,或暗黄色或3橙4黄色,孕牛流产。
犬精神沉郁、后躯肌肉僵硬和疼痛、不愿起立走动、呼吸困难、可视 粘膜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或出血。病犬口粘膜可见有不规则的出血斑和黄 疸;眼部可见有结膜炎症状。
5
共患疫病的检疫-钩端螺旋体病
1.临诊检疫
(3)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主要是黄疸、出血以及肝和肾不同程度的损害。慢性或轻型病例,
在常发病地区,应该有计划地进行多价浓缩菌苗注射。
34
8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9
《动物检验检疫》
共患疫病的检疫-钩端螺旋体病
目录 Contents
1 临诊检疫 2 实验室检疫 3 检疫后的处理
共患疫病的检疫-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和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诊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发热、黄疸、 血红蛋白尿、出血性素质、流产、皮肤和黏膜坏死、水肿等。
则以肾的变化为突出。
34
6
共患疫病的检疫-钩端螺旋体病
2.实验室检疫
实验室主要进行微生物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动物接种试验。
34
钩端螺旋体
7
共患疫病的检疫-钩端螺旋体病

浅析奶牛结核病的检疫监测及防治措施

浅析奶牛结核病的检疫监测及防治措施

展 阶 段 , 由 于 养 殖 户 对 奶 牛 结 核 病 危
害 认 识 不 足 ,到 县 外 引 进 奶 牛 未 检 疫 , 将 染 疫 病 牛 引入 饲 养 引 起 传 染 。
32 市 场 流 通 频 繁 、 检 疫 措 施 不 力 -
③ 注射方 法 :先 以 7 %酒 精 消毒 5
报 告 结 果 表 明 , 随 着 奶 牛 结 核 病
内容 、农 民 增 收 的 重 要 途 径 。 但 是 ,
( )肺 结 核 : 以 长 期 顽 固 的 十 咳 1
为 特 征 ,且 以 清 晨 最 明 显 。 患 畜 容 易
随 着 全 国 大 市场 、 大 流 通 的 进 一 步 形 成 , 奶 牛 交 易频 繁 ,奶 牛 结 核 病 的 发
3 结核 病 传 染 的 原 因 31 养 殖 户认 识 不 足 .
可 在 肩 胛 部 进 行 ,直 径 约 1c 0m。用 卡
尺 测 量 术 部 中 央皮 皱 厚 度 ,作 好 记 录 。
注 意 .术 部 应 无 明 显 的病 变 。
奶 牛结 核 病 防 治 主要 依 靠检 疫 , 并 对 检 m 的 阳 性 牛 及 时 淘 汰 处 理 . 本 县 奶 牛 发 展 的 初 期 阶段 为 农 户 自由 发
( )检 疫 方 法 按 3
( B r84 — G 厂l6 5
为 疑 似 反 应 时 ,经 6 O天 再 复 检 ,如 仍 为 疑 似 反应 ,应 判 为 阳 性 。
2 2 检 疫 结 果 .
2 0 ) 标 准 要 求 ,采 用 牛 型 提 纯 结 核 02 菌 素 皮 内 注 射 的 检 疫 方 法 。 操 作 方 法
1 奶 牛 结核 病 的 危 害 11 奶 牛 结核 病 的 流行 特 点 .

生猪屠宰检疫中三大常见疫病的检疫与处理分析

生猪屠宰检疫中三大常见疫病的检疫与处理分析

| 2018年第38卷第02期 总253期 |31生猪屠宰检疫中三大常见疫病的检疫与处理分析李钰春(甘肃省永靖县农牧局,甘肃 永靖 731600)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是一项既复杂又严谨的系统工作,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动物的防疫,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

因此检疫员需要不断学习屠宰检疫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对生猪常见病必须有全面的认识、准确的判别,并能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

有效防止疫病的传播,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确保群众的食肉安全。

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三大常见疫病的检疫要点和处理方法及分析,以供参考借鉴。

1 现状目前,许多基层屠宰检疫站的基础设施薄弱,检疫手段和方法还比较落后,检疫工作基本上靠“一把刀、一个钩、两只眼”和检疫员的感官以及经验进行常规检查,有些必检项目无法进行,判定结果的准确程度也相对低下,只能检出一些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对疑似病例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检疫质量难以保证,严重影响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严肃性。

2 三大常见疫病的检疫与处理分析2.1 猪瘟该病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疾病,俗称“烂肠瘟”,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死亡率高。

主要特征为高热稽留,食欲减退或消失,小血管变性引起大量的出血、坏死,便秘与拉稀交替出现。

2.1.1 检疫(1)急性型:体温40 ℃左右,呈稽留热,精神沉郁、弓腰、腿软、行动迟缓,先便秘后腹泻,粪便恶臭。

耳朵、下颚、四肢、腹下等处有大量的出血点,指压不褪色;淋巴结大理石样出血,边缘尤其严重;肾色淡,有出血斑,同麻雀蛋样。

(2)慢性型:多见消瘦贫血,体弱无力,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也时好时坏,皮肤有紫斑或坏死干痂;常出现坏死性肠炎,大肠黏膜有轮层状和纽扣状溃疡。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8)02-0031-02摘 要:生猪屠宰检疫是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检疫员具有常见猪病的检疫知识,能准确判断和合理处理病猪及其产品。

人畜共患病的检验检疫

人畜共患病的检验检疫
螫健康人群,可引起皮肤炭疽。但比较少仅占2%左右
2021/1/12
人群易感性和免疫
人对炭疽是普遍易感的,发生率高低主要取决于感染机会 农村发病多见于男性青壮年,这与其活动范围广,劳动强度
大,感染机会多有关,与易感性无关 感染发病与否也取决于菌株毒力、数量和抵抗力 多数人认为病后有较持久的免疫力。但也有不少人亦认为病
二、病 原 学
➢ 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为革 兰氏染色阳性,大小为1.0~1. 5um×3~5um,菌体两端平直,无 鞭毛;在病料检样中多散在或呈2~ 3个短链排列,有荚膜,在培养基中 则形成较长的链条,呈竹节状,一 般不形成荚膜。
➢ 本菌在患病动物体内和未剖开的尸 体中不形成芽孢,但暴露于充足氧 气和适当温度下能在菌体中央处形 成芽孢。
2021/1/12
串珠状或长 链状
➢ 炭疽杆菌菌体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强,但芽 孢则有坚强的抵抗力,在干燥的状态下可存活30~ 50年,150℃干热60min方可杀死。现场消毒常用 20%的漂白粉,0.1%升汞,0.5%过氧乙酸。来苏儿、 石炭酸和酒精的杀灭作用较差。
2021/1/12
炭疽杆菌在外环境的最适合生存条件
➢ 肺炭疽:多为羊毛、鬃毛、皮革等工厂工 人,由于吸入了带有炭疽芽胞的尘土而引 起。病程急骤,早期恶寒、发热、咳嗽、 咯血、呼吸困难、可视黏膜紫绀等。常伴 有胸膜炎、胸水,约2~3d死亡。
➢ 肠炭疽:常因吃进病畜肉类所致。发病 急,发热,表现呕吐、腹泻、血样便、 腹痛、腹胀等腹膜炎临诊症状。
个体预防
➢ 人类炭疽的预防应着重与动物及其产品频繁接触的人员, 凡在近2~3年内有炭疽发生的疫区人群、畜牧兽医人员, 应在每年的4~5月前接种“人用皮上划痕炭疽减毒活菌 苗”,每年一次,连续三次。

共患疫病的检疫-炭疽

共患疫病的检疫-炭疽
猪多为慢性经过。临诊症状不明显,仅表现沉郁、厌食、呕吐、下痢等
症状,多在屠宰后才发现有咽炭疽、肠炭3疽4。
7
共患疫病的检疫-炭疽病
34
猪感染后形成的炭疽痈
8
共患疫病的检疫-炭疽病
1.临诊检疫
(3)病理变化 尸体极易腐败而致腹部膨大;从鼻孔和肛门等天然孔流出不凝固的暗红色
血液;可视黏膜发绀,并散在出血点;因机体缺氧、脱水和溶血,故血液黑红、 浓稠、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剥开皮肤可见皮下、肌肉及浆膜下有出血性胶样浸 润;脾脏显著肿大,较正常大2—3倍,脾体暗生败血症而死34亡。
共患疫病的检疫-炭疽
1.临诊检疫
(1)流行特点 各种家畜均可感染,其中牛、马、绵羊感受性最强;山羊、水牛、
骆驼和鹿次之;猪感受性较低。实验动物与人亦具感受性。该病多为散 发,常多见于夏季。
34
4
共患疫病的检疫-炭疽
1.临诊检疫
(2)临床症状 根据病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性三型。 ①最急性病例突然高热,骤然死亡,从鼻、口等天然孔流出血性
《动物检验检疫》
共患疫病的检疫-炭疽
目录 Contents
1 临诊检疫 2 实验室检疫 3 检疫后的处理
共患疫病的检疫-炭疽
炭疽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 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败血症,发病动物以急性死亡为主, 脾脏高度肿大,皮下和浆膜下有出血性胶冻样浸润、血液凝 固不良呈煤焦油样、尸体极易腐败。
34
9
共患疫病的检疫-炭疽病
34
死于炭疽的动物脾脏明显肿大
10
共患疫病的检疫-炭疽病
2.实验室检疫
细菌学涂片;琼脂扩散试验等。
34

共患疫病的检疫炭疽护理课件

共患疫病的检疫炭疽护理课件
共患疫病的检疫炭疽 护理课件
目录
• 共患疫病的概述 • 炭疽病的介绍 • 共患疫病的检疫措施 • 共患疫病的护理知识 • 共患疫病的案例分析
01
共患疫病的概述
共患疫病的定义
01
共患疫病是指动物和人类之间自 然传播的疾病,这些疾病通常由 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引 起。
02
共患疫病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 胁,同时也对畜牧业和经济发展 产生严重影响。
方法
包括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对接触者进行追踪和观察、对相关物品和环境进行 消毒等措施。
检疫的注意事项
遵循法律法规
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法 律法规,确保检疫工作的合法
性和有效性。
科学合理
根据疫情情况和科学依据制定 合理的检疫措施,避免过度反 应或反应不足。
及时准确
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准 确地进行实验室检测和诊断, 为检疫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共患疫病的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
动物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如抚摸、 拥抱等,可能导致病毒或细菌的传播 。
间接接触
呼吸道传播
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可以通过空 气传播,使人在呼吸时吸入病毒。
通过接触被病毒或细菌污染的环境、 水源、食物等,也可能导致传播。
共患疫病的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加强个人卫生
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与病患 动物接触等。
护理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
护理应以预防为主,通过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 低感染 Nhomakorabea传播的风险。
个体化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 求,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 案,以满足患者的特殊需 求。
科学性
护理应遵循科学原则,采 取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确 保护理效果的有效性和安 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主要共患疫病的检疫姓名:赵焕昱学号:200908750130 专业:动检摘要:人兽共患病是指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

目前世界上已证实的人兽共患病至少有250种以上,包括病毒病、细菌病、衣原体病、立克次体病、真菌病、寄生虫病和其它种类的疾病,其中对人有严重危害的约有90种。

我国现有畜禽传染病202种,其中112以上为人兽共患病。

近年来,人兽共患病在世界流行活跃,新人兽共患病不断爆发,老人兽共患病再度肆虐,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高度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也是对21世纪提出的严峻考验,加强人兽共患病的防控研究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口蹄疫炭疽布病沙门氏菌狂犬病钩端螺旋体流行性乙脑1、口蹄疫口蹄疫Aftosa(属一类传染病)俗名“口疮”、“辟癀”,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

其临诊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

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

其最大颗粒直径为23纳M,最小颗粒直径为7—8纳M。

目前已知口蹄疫病毒在全世界有七个主型cA、O、C、南非1、南非2、南非3 和亚洲1型,以及65个以上亚型。

O型口蹄疫为全世界流行最广的一个血清型,我国流行的口蹄疫主要为O、A、C三型及ZB型(云南保山型)。

据观察,一个地区的牛群经过有效的口蹄疫疫苗注射之后,1—2月内又会流行,这往往怀疑是另一型或亚型病毒所致。

这是因为该病毒易发生变异。

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冰冻情况下,血液及粪便中的病毒可存活120—170天。

阳光直射下60分钟即可杀死;加温85℃15分钟、煮沸3分钟即可死亡。

对酸碱之作用敏感,故1%一2%氢氧化钠、30%热草木灰、1%一2%甲醛等都是良好的消毒液。

特点牛尤其是犊牛对口蹄疫病毒最易感,骆驼、绵羊、山羊次之,猪也可感染发病。

本病具有流行快、传播广、发病急、危害大等流行病学特点,疫区发病率可达50%一100%,犊牛死亡率较高,其他则较低。

病畜和潜伏期动物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病畜的水疱液、乳汁、尿液、口涎、泪液和粪便中均含有病毒。

该病入侵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经呼吸道传染。

本病传播虽无明显的季节性,且春秋两季较多,尤其是春季。

风和鸟类也是远距离传播的因素之一。

检测:1.蹄疫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用于检测疑似感染动物水疱皮或水疱液中所有血清型口蹄疫病毒,适用于口蹄疫病毒的检测、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原理:利用异硫氰酸胍方法提取RNA,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以引物为起点合成与RNA模板互补的cDNA链。

利用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DTC型基因扩增仪,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经高温变性、低温退火、中温延伸的循环,使特异性DNA片段的基因拷贝数放大一倍。

经过35个循环,最终使基因放大数百万倍。

将扩增产物进行电泳,经溴化乙锭染色后,在紫外灯照射下,肉眼可见DNA片段的扩增带。

该方法可以检测所有亚型的口蹄疫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需进一步采用分型诊断试剂盒进行进一步检测。

[1]2.血清学实验,ELISA是目前检测FMDV感染较为常用的诊断方法,其与补结实验、中和实验及间接血凝抑制、免疫扩散沉淀实验相比较、具有灵敏、快速、价廉等优点。

基本方法常规防治方法(1)预防病畜疑似口蹄疫时,应立即报告兽医机关,病畜就地封锁,所用器具及污染地面用2%苛性钠消毒。

确认后,立即进行严格封锁、隔离、消毒及防治等一系列工作。

发病畜群扑杀后要无害化处理,工作人员外出要全面消毒,病畜吃剩的草料或饮水,要烧毁或深埋,畜舍及附近,用2%苛性钠、二氯异氰豚酸钠(含有效氯≥20%)、k%~2%福尔马林喷洒消毒,以免散毒。

接种。

对疫区周围牛羊,选用与当地流行的口蹄疫毒型相同的疫苗,进行紧急接种,用量、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须严格按疫苗说明书执行。

(2)治疗病初,即口腔出现水泡前,用血清或耐过的病畜血液治疗。

对病畜要加强饲养经管及护理工作,每天要用盐水、硼酸溶液等洗涤口腔及蹄部。

要喂以软草、软料或麸皮粥等。

口腔有溃疡时,用碘甘油合剂(1:豆)每天涂搽3~4天,用大酱或10%食盐水也可。

蹄部病变,可用消毒液洗净,涂甲紫溶液(紫药水)或碘甘油,并用绷带包裹,不可接触湿地。

2、炭疽由炭疽芽孢杆菌所致的人畜共患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表现为脾脏显著肿大;皮下及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

自然条件下,食草兽最易感,人中等敏感,主要发生于与动物及畜产品加工接触较多及误食病畜肉的人员。

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5日,也有短至12小时,长至2周。

皮肤炭疽约占98%,病变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

初为斑疹或丘疹,次日出现水疱,内含淡黄色液体,周围组织硬而肿胀。

第3~4日中心呈现出血性坏死稍下陷,四周有成群小水泡,水肿区继续扩大。

第5~7日坏死区溃破成浅溃疡,血样渗出物结成硬而黑似炭块状焦痂,痂下有肉芽组织生成(即炭疽痈)。

焦痂坏死区直径大小有等,其周围皮肤浸润及水肿范围较大。

由于局部末梢神经受压而疼痛不著,稍有痒感,无脓肿形成,这是炭疽的特点。

以后随水肿消退,黑痂在1~2周内脱落,逐渐愈合成疤。

起病时出现发热(38~39℃)头痛、关节痛、周身不适以及局部淋巴结和脾肿大等。

少数病例局部无黑痂形成而呈大块状水肿(即恶性水肿),其扩展迅速,可致大片坏死,多见于眼睑、颈、大腿及手等组织疏松处。

全身症状严重,若贻误治疗,预后不良。

肺炭疽多为原发性,也可继发于皮肤炭疽。

可急性起病,轻者有胸闷、胸痛、全身不适、发热、咳嗽、咯粘液痰带血。

重者以寒战、高热起病,由于纵膈淋巴结肿大、出血并压迫支气管造成呼吸窘迫、气急喘鸣、咳嗽、紫绀、血样痰等。

肺部仅可闻及散在的细小湿罗音或有胸膜炎体征。

肺部体征与病情常不相符。

X线见纵膈增宽、胸水及肺部炎症。

肠炭疽可表现为急性肠炎型或急腹症型。

急性肠炎型潜伏期12~18小时。

同食者相继发病,似食物中毒。

症状轻重不一,发病时突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急腹症型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持续性呕吐及腹泻,排血水样便,腹胀、腹痛,有压痛或呈腹膜炎征象,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

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导致死亡。

脑膜炭疽(炭疽性脑膜炎)多为继发性。

起病急骤,有剧烈头痛、呕吐、昏迷、抽搐,明显脑膜刺激症状,脑脊液多呈血性,少数为黄色,压力增高,细胞数增多。

病情发展迅猛,常因误诊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

(1)宰前检疫:主要根据产床症状加以判断。

(2)壮炭疽多为最急性型,表现突然站立不稳,全身痉挛,迅即倒地,高热。

呼吸困难,天然孔出血,血凝不全,迅速死亡。

(3)牛炭疽多呈急性型,表现精神不振,少数有兴奋不安,但很快转为高度沉郁。

体温升高,食欲废绝,行走蹒跚,肌肉震颤,呼吸高度困难,可视粘膜发绀或有出血点,天然孔出血,最后窒息而死。

急性者一般2天死亡,恶急性者病程多2~5天。

(4)牛羊的痈型炭疽,可见颈,胸,腰或外阴部出现界限明显的局灶性炎性水肿,触诊如面团,开始热痛,不久则变冷无痛,甚至软化龟裂,渗出带黄色液体。

(5)猪对炭疽的抵抗力较强,局部典型症状为咽喉炭疽,咽喉部和附近淋巴结肿胀,体温高。

但很多病例,临床症状不明显,只于屠宰后才发现有病变。

(6)宰后检验:宰后检验见到的炭疽常不太典型。

见到的多为痈型炭疽、咽峡炎型炭疽和肺炭疽等。

(7)牛炭疽主要病变是痈肿部位的皮下有明显的出血性胶样浸润,附近淋巴结肿大,周围水肿,淋巴结切面呈暗红色或砖红色,并有点状、条状或巢状出血,还往往有小的坏死灶。

个别病灶出现脾脏肿大、脾髓软化等炭疽脾的变化。

(8)猪炭疽以咽峡炎型炭疽最为常见,其次为肠型炭疽。

(9)猪咽峡炎型炭疽的特征:一侧或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充血,周围组织有明显的水肿,淋巴结的切面呈淡粉红色小坏死灶。

此外,扁桃体也病变。

(10)猪肠型炭疽的特征:主要见于十二指肠和空肠前半段的少数或全部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坏死。

治疗方法(一)一般治疗患者应严密隔离,卧床休息。

污染物或排泄物严格消毒或焚毁。

多饮水及予以流食或半流食,对呕吐、腹泻或进食不足者给予适量静脉补液。

对有出血、休克和神经系统症状者,应给予相应处理。

对皮肤恶性水肿和重症患者,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控制局部水肿的发展及减轻毒血症有效,每日氢化可的松100~300mg,分次静点。

(二)局部处理皮肤病灶切忌按压及外科手术,以防败血症发生。

局部用1:2000高锰酸钾液洗涤,并敷以抗生素软膏。

(三)病原治疗青霉素为首选抗生素。

皮肤炭疽成人青霉素用量为160~400万U,分次肌注,疗程7~10日。

对肺炭疽、肠炭疽及脑膜炭疽或并发败血症者,青霉素每日1000~2000万U静脉滴注,并同时合用链霉素(1~2g/日)或庆大霉素(16~24万U/日)或卡那霉素(1-1.5g/日),疗程在2-3周以上。

单纯皮肤炭疽亦可用四环素(1.5~2g/日)或强力霉素(0.3~0.5g/日)或红霉素(1.5~2g/日)口服或静滴。

(四)抗炭疽血清目前已不用。

重症病例可与青霉素联合治疗,第1日80ml,第2、3日各20~50ml,肌注或静滴,应用前须作皮试。

3、沙门氏菌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体。

属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

已发现的近一千种(或菌株)。

按其抗原成分,可分为甲、乙、丙、丁、戊等基本菌组。

其中与人体疾病有关的主要有甲组的副伤寒甲杆菌,乙组的副伤寒乙杆菌和鼠伤寒杆菌,丙组的副伤寒丙杆菌和猪霍乱杆菌,丁组的伤寒杆菌和肠炎杆菌等。

除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和副伤寒乙杆菌引起人类的疾病外,大多数仅能目引起家畜、鼠类和禽类等动物的疾病,但有时也可污染人类的食物而引起食物中毒。

检测方法自19世纪后期,沙门氏菌首次被鉴定为人类的一种病原以来,检测方法学都是建立在采取感染病人的粪便或血液作为临床病料的基础上。

此后的60年间,用于从食品中分离沙门氏菌的方法实质上与那些用于临床病料的方法是相同的。

但至少有三个因素限制了用于临床病料的方法应用在食品分析上。

第一,通常,沙门氏菌的含量水平在污染食品中比有感染病人的病料中要低很多;第二,食品本身的性质会干扰病原的检测,例如,某些食品中固有菌群可能处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从而影响特定细菌的选择性分离和鉴定;第三,与临床病料不同的是,经过加工的食品,由于加热、干燥、高含盐量、酸和冷冻等因素的作用,其中的沙门氏菌受到了尚不致命的损伤或称“致伤”。

这就形成了一个具有不同生长特性的细菌群。

这种现象对那些希望从食物样品中分离出沙门氏菌的食品分析家来说有很大影响,因为在选择培养基上直接培养“致伤”的沙门氏菌通常是以细菌死亡和实验失败而告终。

为克服这些困难,人们建立了一种简单的微生物增殖步骤,专门针对以食品为传播载体的病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