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个人心理学_孙艳芳57页PPT
超个人心理学
2013/7/26
大仁技術學院醫管系
8
二.人本主義的重要概念
(一)相信人性的需求有向上提昇的動能 (二)本能與實現傾向 (三)自知與自決 (四)自我實現的氛圍
『制約我』及『積極我』是不一致、衝突的,是不同 的生活經驗。 心理治療師則以同理、真誠、無條件的關注,來達到 『積極我』及『制約我』之間的統整,重新得到一個 被肯定與自我實現的機會。
2013/7/26 大仁技術學院醫管系 17
五.同理心訓練
人的習性是以自我為中心來檢視這個世界, 並將從小所經驗與學習的事物形成一種用 來認知這個世界的基礎,有了這些基礎可 以協助我們快速且簡捷的來辨識周遭的人、 事、物,並據以做出適應的行為。 同理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 同理是一種違背人性的作法。 人們需要學習同理
Chapter 5 人本主義與超個人心理學
2013/7/26
大仁技術學院醫管系
1
人本主義與超個人心理學
前言 第一節 人本主義
一.Maslow需求理論 二.人本主義的重要概念 三.人本主義的代表人物 四.人本主義對心理治療的影響 五.同理心訓練
第二節 超個人心理學
一.超個人心理學的時代背景 二.超個人心理學宣言 三.超個人心理學與『超心理學』之不同 四.小 結
2013/7/26 大仁技術學院醫管系 13
三.人本主義的代表人物
(一) 、馬斯洛(Maslow)
馬斯洛是一個極為重要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他認為自我實現的人: 1.能運用潛能,充分發揮個人的功能,對周遭的人和工作有所幫助。 2.能自主自發,了解自己的態度和價值觀,並自我導向出特定的行為。 3.能肯定美感的價值,相信美感是人生一個很重要的事物。 4.願意探索前因後果,了解人跟人的關係。 5.能真正接納自己和別人。而在接納當中,不輕易地憎惡或是嫌棄自 己或是任何一個人。 6.體驗神祕和超越的內在經驗,一個自我實現的人會對自己的內在經 驗好奇,透過打坐或禪修等方式,提升自我實現的能力。
《发展心理学》完整课件
二、心理发展的历程 理解) (一)心理发展的阶段论与连续论(理解 心理发展的阶段论与连续论 理解 1、阶段论 : 心理发展的进程是不连续的 , 、 阶段论:心理发展的进程是不连续的, 是分阶段进行的, 是分阶段进行的 , 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 与其他年龄阶段不同的心理的质的规定性。 与其他年龄阶段不同的心理的质的规定性。 2、连续论 : 心理发展是连续的 , 他们认 、 连续论: 心理发展是连续的, 为阶段论者只看到表面现象, 为阶段论者只看到表面现象 , 没有发现不同 年龄阶段之间心理发展的渐进的变化。 年龄阶段之间心理发展的渐进的变化。
16
第三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派别: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派别: 1、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 ——弗洛伊德 爱立克森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 2、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 ——华生 斯金钠 班杜拉 华生. 斯金钠. 华生 3、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 ——“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 ——刚化、顺应、守恒 刚化、顺应、 刚化
3、个体心理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个体心理发展规律 从出生 衰亡
各年龄阶段 发展心理学是探索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理 论和发生、 论和发生 、 发展过程或阶段中各种心理特点和 规律及其如何促进心理进一步发展的学科。 规律及其如何促进心理进一步发展的学科。
5
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个体心 理发展规律。 理发展规律。 本章内容是狭义的个体发展心理学。 本章内容是狭义的个体发展心理学。 二、发展心理学的发展(识记) 发展心理学的发展(识记)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1、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 、 ① 中世纪时期儿童并未被作为个体发展的重 要阶段来看待,只被视为“小大人”。 要阶段来看待,只被视为“小大人” 文艺复兴后,人本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以自 ②文艺复兴后 人本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以自 然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 提出了解儿童、 然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 , 提出了解儿童 、 尊重儿 童的基本教育新观念。 童的基本教育新观念。 6
发展心理学概述课件共56页文档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 (一)心理发展的内涵
广 义
心理的种系发展: 比较心理学 / 动物心理学(条件反射)
心理的种族发展: 民族心理学
狭
个体心理发展: 个体发展心理学
义
广义心理学:发生、发展。
狭义心理学: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发展的性质 1.心理发展的整体性 理解: (1)作为整体的心理活动有其独特的质的规定性, 它不等同于各种心理现象特征相加的集合。
(1)时效性较差 (2)被试容易流失 (3)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三)纵横交叉研究设计 将上述两种方法加以融合。
例如,假定想研究6—12岁儿童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可以从2008年开始测量一个6岁的样本和一个8岁的样本的 逻辑推理能力。
两个儿童样本,一个样本生于2002年,一个样本生于 2004年,对他们从6岁追踪观察到12岁。这种设计使研究 者能比较生于不同年代的同年龄儿童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情况。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
跨文化比较研究
新趋势
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研究方法的整合
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
(一)跨文化比较研究 探讨发展的相似性
探明文化因素对 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探查发展的差异性
(二)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1.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2.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三)研究方法的整合 传统心理学方法、生物医学方法 等多种方法融合
B. 儿童动作发展严格遵循: 上下(3)—前后(4)— 左右(5;7、8)
(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例如:第一加速期和第二加速期
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最新资料心理学(教师证考试教程)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幻灯片课件
1、智力因素 2、人格因素 3、环境因素 4、动机因素
第四节 想像和创造性培养
创造性思维训练
1、建立目标与意向 2、训练基本的技巧 3、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 4、刺激和鼓励好奇心 5、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 6、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 7、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 8、培养有关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信念 9、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 10、促进自我管理技巧 11、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 12、运用例子
• 1、活动课的主次要分明,一般分为开始部 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大部分,并合理 分配各部分时间,把握重点,注意目标达成 度。
• 2、导入新颖,能够吸引幼儿的目光,抓住 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年龄特点。可采用直接、 间接、情景表演、图片导入、实物或谜语等 等与课程有关的导入方式进行导入。但时间 要把握在2分钟以内,因为我们的主要目的 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准备。
论文资料心理学(教师证考试教 程)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课程内容
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概念的形成过程 推理和问题解决 想像和创造性培养
第三节 推理和问题解决
推理: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 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
三段论推理:由三个命题构成,其中两个命题为假定真实的前 提,另一个命题为结论,该结论可能符合这两个前提,也可能 不符合。所有这三个命题都带有直接陈述的性质。 线性推理:线性三段论,是依据有序事物间的关系进行的推理,它 给出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
谢 谢!
幼儿园教师如何上好一节课
南山区沙河实验幼儿园
一、从教师方面
• 1、教态亲切、自然、大方,语言生动简练、适中、 不啰嗦,并注意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交流。
心理咨询师三级基础知识教程详解演示文稿
罗杰 .斯佩斯:割裂脑实验
第十四页,共80页。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三、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
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第十五页,共80页。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概述
感觉的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 发展高低程度:能力、才能和天才 2. 结构:一般能力(智力)和特殊能力 3. 设计领域:认知能力(智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
往能力 4. 创造程度: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七十三页,共80页。
四、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方法: 1. 观察法 2. 调查法 3. 个案法 4. 实验法
第十页,共80页。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细胞体、树突、轴突
第十一页,共80页。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神经元的种类:
第五十八页,共80页。
第七节 需要与动机
动机的种类
1.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 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3.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第五十九页,共80页。
第七节 需要与动机
二、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第六十页,共80页。
第七节 需要与动机
缺失性需要
A种族和个体发展过程中 早期出现的需要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
2. 感觉后象
第二十一页,共80页。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
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 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
超个人心理学 孙艳芳
于是菲尔曼和瓦尔吉便主张把成长分为两 个层次:水平式(自我实现)和垂直式 (自我超越),两者并行时才是人性的真 我完满实现。 真我完满实现 自 我 超 越
自我实现
• 马斯洛理论在管理学的应用——Z理论 X理论是专制主义的管理理论,这种理论假 设人们工作是受生理和安全需要的驱使, 工作只是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手段,人在本 性上是厌恶工作的,因此,管理者对工人 必须采取指导、控制、逼迫,甚至惩罚的 方式。
[7]杨韶刚.走向整合的超个人心理学[J].心理学探新, 1999,(1). [8]陈进则.超个人心理学简介[J].社会心理科学, 2005,(4). [9]李敏荣.超个人心理发展观的评述[J].湖南师范大 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6). [10]郭永玉.两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辨析[J].心理学探 新,2003,(1). [11]郭永玉.荣格及其学派与超个人心理学[J].武汉大 学学报,2002,(2). [12]郭永玉.马斯洛晚年的超越性人格理论的形成与 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2). [13]李安德著,若水译.超个人心理学——心理学的 新范式[M].台北:桂冠图书有限公司,2002.
第一步,探讨自己的心理结构,熟悉自己的 个体潜意识内容。 ①了解次级人格,可以用研究梦的方法和心 理测验的方法(积极想象和积极白日梦); ②在了解的基础上调合、整合和控制各种次 级人格。 第二步,精神的心理综合。 ①运用象征以唤起真我的体验; ②运用成熟的技术静修以促进精神的发展。 (自由图画、宣泄和内部对话)
• 超个人心理学的理念和假设 第一,人除了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以外,还有精 神(或灵性)的层面; 第二,超个人心理学家揭示一般人的自我迷失; 第三,超个人心理学家强调,人本主义的自我实 现的“我”是渺小、狭隘、孤立、封闭的 个人“小我”,而每个人都不是绝对孤立的 个体,而是属于“大我”,并根植于“大我”, 这里的“大我”在不同的文化里被赋予不 同的名称,如上帝、天、道等“。小我”只 有融于“大我”之中,才能无私和圆满。
《变态心理学知识》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变态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变态心理学的评估方法 变态心理学的治疗与干预
变态心理学的定义与分类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常见变态心理现象及分析 变态心理学的未来展望与 挑战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变态心理学的定义 与分类
变态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测验方法
心理测验:通过标准化的测试工具,评估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 心理测验类型:包括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情绪测验、行为测验等 心理测验的应用:在临床诊断、教育评估、职业选择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心理测验的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测验工具,确保测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神经影像学方法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通过检测大脑活动来评估心理状态 结构磁共振成像(sMRI):通过检测大脑结构来评估心理状态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通过检测大脑代谢来评估心理状态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通过检测大脑血流来评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临床 研究、理论研究等
研究趋势:注重跨学科作,如 心理学、神经科学、遗传学等
04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 基础
精神分析理论
创始人:弗洛伊德 理论核心:潜意识、性本能、心理防御机制 治疗方法:自由联想、释梦、移情 影响:对心理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心理变态:包括性变态、暴力倾向等
心理异常:包括幻觉、妄想等
心理疾病与心理变态的区分:根据症状 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进行区分
变态心理学的意义
帮助人们理解心理疾病的成 因和表现
提供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心理人类学》课件
研究发掘与人类行为有关的重大问题,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会文化多样性、跨文化沟 通等。
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差异的影响
研究表明不同文化的人们会对某些社会行为产生不 同的反应和解释,如茶道仪式、礼仪等。我们的文 化遗传信息是影响我们行为的重要因素。
社会关系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研究发现,人们的社会关系对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父母的育儿方式、伙伴关系、社交互动等。人际 关系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心理人类学》PPT课件
探索人类心理行为,从进化的角度解读我们的行为动机和社会关系。让我们 一起来了解心理人类学的奥秘。
什么是心理人类学
定义
心理人类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起源和演化的学科,关注我们的基因、文化和环境对一 系列行为和精神现象的影响。
历史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便研究过动物行为,直到19世纪才开始逐步形成心理学体系。 到了20世纪,心理学逐渐分支出一系列专业,其中之一就是心理人类学。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心理人类学也将朝数字化、 信息化、可视化方向不断发展,以更全面地揭示我 们的认知发展
研究表明,婴儿在识别人脸和语言方面
人类感知的局限性
2
具有天生的能力。一些研究还发现,在 孕期的刺激也会对婴儿的认知发展产生
研究发现,人类对环境的感知具有很大
影响。
的局限性,如视力、听力等。我们的感
知方式还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改良。
学习和记忆
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研究表明,我们可以通过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反 射来增强记忆和学习能力。例子如对动物进行试验, 训练动物完成对应任务,以获得奖赏。
资等,都涉及到群体行为。
和思维产生重要影响,如美学、道德、
超个人心理学培训讲义
超个人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
它是人本心理学充分发展的结果,也可以说它是人本心理学的派生物[1](P9-13)。
苏蒂奇(Anthony J. Sutich,1907-1976)在其主编的《人本心理学杂志》1968年第1期上撰文宣称:“心理学中的第四势力,即超个人心理学正在形成。
”[2]当年人本心理学兴起的时候就将行为主义视为心理学的第一势力,精神分析为第二势力,自称人本主义为第三势力。
随着人本心理学被主流心理学所承认,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些人本心理学的领袖人物,包括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和苏蒂奇等人经常讨论超越人本主义的问题,他们越来越不满人本心理学只关注个体的自我及其实现,意识到应该将自我与个人以外的世界和意义联系起来,这个领域属于超越的领域或超出自我关怀的精神生活领域。
于是他们开始酝酿一种关注这一领域的心理学,自称这种心理学为第四势力心理学,或超个人心理学。
如果从方法论和学术渊源上下定义,那么,超个人心理学可以被理解为这样一个学派,它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3](P8-9)。
世界精神传统和现代心理学是两种关于人自身的知识体系,前者是指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传统宗教和哲学,其中包含着对人及其精神生活的理解和践行方式,但不是以现代科学的方法和系统化的表达方式存在的;后者包含着对人的身体与心理的科学研究,但这种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割断了与世界精神传统的联系。
超个人心理学对世界精神传统和现代心理学持同等尊重态度,试图将二者结合起来,并加以创造性的综合,进而提供一种包含身体、心理和精神(body—mind—spirit)的架构来全面地认识我们自己。
简言之,超个人心理学就是关于个人及其超越的心理学,是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的一个学派.二、基本假设通过以上定义,我们对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已有了一些了解,让我们来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