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第三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各位老师:

大家好!非常感谢老师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经济生活第三第四单元的教材教法。由于本人的才疏学浅,不到之处还望在座的各位老师海涵。

这次的教材分析分为三个环节进行。首先是教材的总体结构分析;其次是各单元的分析;再次是毎课的内容结构、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高考例题分析及相应的资源开发。

一、教材的总体结构分析

本教材的基本逻辑脉络可以用这一幅图来概括:在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从事“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等经济活动,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进而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财富被生产出来了,那么应该怎样进行分配?这就是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要学习的内容。)

二、第三单元的分析

第三单元围绕的生活主题是财富的分配,所涉及的经济主体身份有了新的变化:作为一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我们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的贡献获得个人收入;作为一个收入的获得者,我们还会是纳税人;如果将来成为国家管理者,我们还需要与财政打交道。第三单元回答的问题是为谁生产的问题。

第三单元的逻辑结构是:国民收入在个人、企业和国家三者之间

进行分配,第三单元主要从个人收入是如何进行分配的和国家是如何参与社会财富分配来展开教学的。

1、第七课的分析

(1)第七课逻辑结构分析

第七课的逻辑结构:第七课从收入分配的制度入手引出收入分配的公平及我国当前如何在收入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引出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最后集中分析了我们国家是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从而认识到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我们进入到第七课具体内容的分析,请大家翻开课本P58)

第七课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一目“按劳分配为主体”中阐述了按劳分配的含义、必然性及其意义,指出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由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但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中,除了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以外,还有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共同发展,那么与此相适应,在个人消费品分配上,我们必然要求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坚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部分内容是教学重点。我们必须要讲清楚才能使学生掌握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完整内容,也才能使学生能够从所有制和产品分配两个层面完整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生产关系)。这一块同时又是难点,难在对“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必要性的理解上,以及对生产要素

多样性的理解和把握上。

第七课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分为两部分,首先是了解什么是公平尤其是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包括收入分配公平的基本含义、原因(意义)。其次是重点理解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即包括三方面:一、“制度保证”(这一块着重强调按劳分配对社会公平的保障作用)。二、“两个合理比重”(重点)是什么、积极意义(两个有利于)及提高它应采取的措施。三、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第二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教材讲三层意思:一、效率的含义;二、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三、如何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三点)。其中“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新增的重点。

(为了更好的把握我们刚才说的重难点,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的一些问题)

(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各种收入类型

我们在书上和各类题目中经常看见各种收入类型,在这里我把它们总结在一起,仅供大家参考。需要大家注意四点:

第一、注意两个误区: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个体

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私企外企

第二、合法收入与非法收入国家对待的态度不同

第三、何为劳动收入、何为非劳动收入,何为剥削收入。尤其在把握劳动收入中我认为我们应该把按劳分配、个体劳动所得和按劳动要素分配给学生区分开来,告诉学生它们适用的范围是不同的。按劳分配适用于公有制经济,个体劳动所得适用于个体经济,按劳动要素分配适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第四、什么是居民收入?什么是财产性收入?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扩大公民的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就是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了解了多种收入形式,让我们一起来看一道高考题。这道题的正确答案选D这道题就考察的是利息收入)

②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

在处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时,我认为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初次分配什么是再分配,他们才能更好的理解这一知识点。

初次分配: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经过这次分配得到的收入,也称原始收入。

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税收杠杆和法律法规进

行调节和规范,一般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

初次分配有哪些实现社会公平的具体举措呢?例如: 逐步提高

最低工资标准(天津的最低工资标准是820);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如天津市政府划定企业职工工资指导线、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包括工资支付重点监控、建立企业欠薪报告、设立工资保证金等三项内容,对于企业恶意拖欠、克扣职工工资的行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将依法严厉打击);规范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调整企业内部经营者与劳动者的分配,调整经营者内部高管与中层管理者的分配。

再分配: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次分配过程。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不直接参与物质生产的社会成员或集团,从参与初次分配的社会成员或集团那里获得收入。再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管理和收入调节,是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正的基本机制。

再分配如何更加注重公平呢?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具体措施:

A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B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