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考研817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7发展心理学试卷分析及笔记整理

试卷分析:

第一题,单选(20分左右)第二题名词解释(4个或5个,20分)第三题简答题(4个40分),第四题论述题(2个,30分)第五题案例分析(2个40分)

第一章导论

1.发展心理学的学科界定。(15年考题目:简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答:广义上,是研究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的科学。种系心理发展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包括动物的心理演变过程和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动物心理的发展顺序:刺激感应性阶段(变形虫、草履虫)——感觉阶段(如蜜蜂等昆虫)——知觉阶段(如鸟类)——思维萌芽阶段(如高等哺乳动物)。人类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主要是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类的个体从受精卵的形成直到死亡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的演变过程。

狭义上,发展心理学是指个体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从受精卵的形成一直到衰老、死亡的生命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包括认知的发展与人格、社会性的发展两大方面。

认知的发展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气质、能力、性格等方面。

2.发展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答:①研究取向上:a,发展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出现不少新分支学科,如发展心理语言学等。日益强调采用跨学科或多学科合作的方式研究。b,跨文化研究日益频繁,目的在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对相同问题进行研究以考察不同文化背景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中个体心理发展的相似性和特殊性。

②研究范围上,研究年龄范围不断拓展,不仅重视研究个体早期阶段心理发展规律,而

且注意研究成年期包括中老年期心理发展规律。

③研究方法上,呈现出生态化、综合化、复杂化的特点。

总体上,日益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则趋于综合化、整体化、3.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5年考题目:简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答:(1)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a,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问题;b,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问题;c,心理连续发展与分阶段发展的关系问题。

(2)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的特征);典型特征(那些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本质特征(某些阶段所特有而其他阶段所没有的特征)。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从各个年龄阶段的大量个别心理特征中,概括出心理发展的一般的、典型的或本质的特征,揭示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整体特征。

4. 发展心理学年龄分期。(8阶段)重要

阶段1:产前期或孕期(从怀孕到出生)。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生命的开端,主要在母体环境中发展,怀孕或受精卵的形成是最关键事件。从受精卵形成到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人,个体先后经历了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这一阶段,一个生命各个器官和基本身体结构逐渐形成,身体成长最迅速,也很容易受环境影响。优生是主要任务。

阶段2:婴儿期(从出生到3岁)。从母体环境到体外环境,感知觉等心理活动发展起来,身体成长和动作技能发展迅速,最初几周已表现出学习、记忆能力,运用各种符号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起来,言语理解和运用能力迅速发展。儿童与父母或其他养育者的依恋构成

儿童早起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早教关键期。

阶段3:童年早期(3岁到6、7岁)。又称幼儿期或学前期,到幼儿园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是系统的学校教育的开端,是接受学龄期系统教育的准备期。

阶段4:童年中期(6、7岁到10、11岁)学龄初期,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学习系统的知识和技能的时期。是道德发展的重要时期。

阶段5:青少年期(11、12岁到17、18岁)儿童向成人的转变时期,生理日益成熟,产生成人感。是自我认同形成的重要期。任务是形成明确的理想和积极的价值观并为之奋斗。

阶段6:成年早期(18到35岁)个体生理机能发展到顶峰,恋爱,结婚,为人父母,形成亲密人际关系和自己的生活方式。立业、成家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

阶段7:成年中期(35岁到55~60岁),又称中年期。感觉能力衰退,健康、耐力和爆发力开始下降。是事业发展高峰期,承担多种责任。

阶段8:成年晚期(60岁到死亡)又称晚年期,老年期。;生理机能下降,健康和“社会责任感”丧失。任务是适应老年期变化和死亡,寻找生活的意义。

5.发展。

答:发展是从受精卵的形成一直到个体生命的终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发生的系统的、连续的变化。

“系统的”指生理、心理上的变化是有序的,表现为特定模式,且相对持久的,而不是瞬间即逝或不可预测的。

“连续的”指生理、心理上保持稳定,或仍然反映着过去。发展过程包括变化与相对稳定性两个方面。

变化包括量的变化与质的变化。量变指生理或心理上发生的数量或程度变化,如身高、体重或词汇量的变化。质变指在性质、结构或组织上的变化,如从非言语交流到言语交流。发展既包括生命各个阶段中的积极变化或获得,如词汇量的增长、能力的提高,也包括消极的变化或丧失,如言语学习敏感性的降低。

相对稳定性是发展的另一方面。儿童的思维是按照直观行动思维(婴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幼儿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童年期)、抽象逻辑思维(青少年期)的顺序逐渐发展的。

发展包括生理的发展、认知的发展、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生理的发展包括身高和体重的增加、各个器官的成长、身体系统功能的增强、衰老迹象的出现、运动能力的变化等。

认知的发展包括知觉、言语、学习、记忆、问题解决和其他心理过程的变化和持续性。

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包括动机、情绪、人格特质、人际交往技能和人际关系、在家庭内外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等方面的变化和持续性。

6.发展的基本性质。(考)

(1)连续性和阶段性。一定时期内,相对平稳的、细微的变化,属于量的积累,体现发展的连续性;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取代旧质要素而占主导地位,这时量变过程发生了质的“飞跃”,表现为发展中的间断或跳跃现象,即阶段性。从儿童动作发展来看,婴儿出生半年后开始爬行,腹部着地移动到靠手、膝爬行,摇晃站立住,到最后东倒西歪前进。随时间推移,爬得较快,动作更协调,技能上变化是逐渐连续的。但是,从爬到走,出现本质不同的行为模式,即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连续性指一定时期的发展变化总是在前一时期积累的基础上逐渐发生,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以前一阶段的发展变化为基础。先前的发展为以后的发展打基础,是以后发展的前提;后一阶段既包含前一阶段的因素,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但某一阶段占优势地位的主导因素体现着这一阶段的本质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