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知识
生物化学-糖类知识点

第一章糖类物质1. 糖的定义、功能及分类1)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碳水化合物;糖类是多羟基酮、多羟基醛及其聚合物和衍生物的总称。
2)生物学功能:①生物体的结构成分;②生物体内主要能源物质(氧化供能);③可转化为其它物质;④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糖蛋白)。
3)糖蛋白:生物体内分布极广的复合糖;糖链起信息分子作用。
4)细胞识别:黏着、接触抑制、归巢行为,免疫保护、代谢调控、受精机制、形态发生、发育、癌变等衰老都与糖蛋白有关。
5)糖的分类:单糖、寡糖、多糖。
2. 单糖:不能再水解的糖,糖的基本单位。
易溶于水的无色晶体,具有旋光性,难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所有单糖都具有还原性。
1)根据含醛基或酮基:醛糖、酮糖;2)根据含碳数:三碳糖(丙)、四碳糖(丁)、五碳糖(戊)、六碳糖(己)等。
D型、L型单糖以甘油醛(最简单的醛糖)为基准:D型-甘油醛(羟基在碳骨架右侧)L型-甘油醛(羟基在碳骨架左侧)3)单糖分子内既有醛基又有酮基、羟基,条件允许即可发生可逆的亲核反应,形成半缩醛,最终形成一个环状化合物(五元环呋喃、六元环吡喃)。
4)信封式的构想最稳定。
5)环椅式、环船式的葡萄糖:β型比α型更稳定。
6)核糖、脱氧核糖都是戊醛糖,以五环呋喃糖形成存在。
7)果糖为己酮糖,以:①游离型的六环吡喃糖②结合型的五环呋喃糖。
8)半乳糖为己醛糖,成环方式与葡萄糖相同,但是C4位上的-OH不同。
9)Fischer投影式的碳链骨架:C1位置上的CHO与C5位置上的-OH形成缩醛反应成环状,使C1具有手性结构(不对称)。
C1上新生成的-OH为半缩醛羟基:左边的β-D-葡萄糖,右边的α-D-葡萄糖)。
10)Haworth透视式将糖环横写,缩略成环碳原子;朝向自己的键用粗线表示,碳键右边的基团写在环下方,碳键左边的基团写在环上方。
11)聚合反应:单糖→寡糖、多糖。
12)还原反应:单糖→糖醇;葡萄糖(醛基)→山梨醇(羧甲基生成)。
糖类知识点总结框架

糖类知识点总结框架第一部分:糖的基础知识1. 糖的定义和分类- 糖的基本定义- 单糖、双糖、多糖的区别和举例- 复杂糖类的特点和举例2. 糖的功能和作用- 能量来源- 构建细胞结构- 保护细胞- 作为信号分子-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糖类及其特点1. 单糖- 葡萄糖- 化学结构和特点- 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 用途和重要性- 果糖- 化学结构和特点- 来源和用途-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半乳糖- 化学结构和特点- 在食物中的存在- 在人体内的代谢2. 双糖- 蔗糖- 化学结构和特点- 生产和用途-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乳糖- 化学结构和特点- 在乳制品中的存在- 对人体的影响3. 多糖- 淀粉- 化学结构和特点- 来源和用途-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纤维素- 化学结构和特点- 在食物中的存在-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聚卡拉胶- 化学结构和特点- 用途和重要性-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三部分:糖的在食物和生产中的应用1. 食物中的糖- 主要食物中的糖类含量和类型- 糖在食物中的作用- 世界各地著名的糖类食品2. 工业生产中的糖- 提取糖的方法和流程- 精炼和加工过程- 精制糖和非精制糖的区别第四部分:糖类与健康1. 糖类摄入量与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糖摄入的建议 - 糖对健康的影响- 过量糖摄入与慢性疾病的关系2. 糖的替代品- 人工甜味剂的特点和应用- 天然甜味剂的特点和应用- 替代品对健康的影响和争议第五部分:未来发展趋势1. 糖的定制与个性化- 基因工程在糖生产中的应用- 客制化糖类产品的发展趋势2. 可持续发展的糖产业- 绿色生产糖的技术和方法- 循环利用糖生产废弃物的发展方向3. 糖与生态环境- 糖产业对环境的影响- 环保型糖产品的研究及应用结论:总结糖类的重要性、应用前景和安全健康问题。
展望糖类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糖类知识点总结生物

糖类知识点总结生物一、糖类的结构1. 单糖单糖是构成多糖和多糖醇的基本单元,它们由简单的化学结构组成,包括醛糖和酮糖两种类型。
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单糖的化学结构包括羟基(OH)、醛基(CHO)或酮基(C=O)、碳骨架等。
单糖的立体构型也有D型和L型之分,这取决于其手性碳原子的空间排布。
2. 双糖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经过缩合反应形成的,其化学结构包括糖苷键和两个单糖基团。
常见的双糖有蔗糖、乳糖、麦芽糖等。
双糖具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它们在食物中起着重要的营养作用。
3. 多糖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经过缩合反应形成的,其分子量较大,包括淀粉、纤维素、糖原等。
多糖在生物体内起着能量储备和结构支持的作用,是生物体中非常重要的有机分子。
4. 糖醇糖醇是糖类的一种衍生物,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羟基(OH)而不含有醛基(CHO)或酮基(C=O)。
糖醇具有类似于醇类的一些性质,可以作为食品甜味剂使用。
二、糖类的分类根据结构和性质的不同,糖类可以被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包括单糖、双糖、多糖和糖醇等。
单糖是糖类的基本单元,它们通过缩合反应形成双糖和多糖。
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相连而成,其结构和性质各异,常见的有蔗糖、乳糖等。
多糖由多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其分子量较大,包括淀粉、纤维素、糖原等。
糖醇是糖类的衍生物,其分子中含有羟基而不含有醛基或酮基,是一类具有甜味的有机化合物。
三、糖类的生物学功能1. 能量代谢糖类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它们通过葡萄糖代谢途径参与细胞内能量的产生。
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可以通过糖解途径分解为丙酮酸,产生大量ATP分子;在缺氧条件下,葡萄糖可以通过乳酸发酵途径产生乳酸,并释放出少量ATP分子。
糖类在细胞内能量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维持生物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2. 结构支持多糖是细胞壁、细胞间物质、蛋白多糖的组成成分,它们具有良好的结构支持性能,可以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糖化学的知识点总结

糖化学的知识点总结一、糖的分类1. 单糖:单糖是由一个糖分子组成的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它们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糖分子,是细胞能量的重要来源。
2. 寡糖:寡糖是由数个单糖分子组成的碳水化合物,包括麦芽糖、蔗糖等,它们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能量存储和传递作用。
3. 多糖: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组成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它们是植物和动物体内最常见的糖类,起着能量的储存和结构支撑的作用。
二、糖的化学性质1. 反应性:糖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可以发生水解、缩合、氧化、还原等多种化学反应。
2. 构象异构:糖类分子具有多种构象异构体,这些异构体在空间结构和化学性质上存在差异,影响了糖的生物活性和化学反应。
3. 缩醛缩酮反应:糖类分子中的羟基和醛基或酮基可以发生缩醛和缩酮反应,形成糖化合物的结构多样性。
4. 还原性:糖类分子中的羟基和醛基或酮基可以参与还原反应,被还原剂还原成对应的醇。
5. 糖的水解:糖类分子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单糖或寡糖等较小的碳水化合物。
三、糖的合成1.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2. 精制糖的生产:采用蔗糖、甜菜糖等植物中提取原料,经过精炼、结晶、结晶和干燥等工艺,生产成纯净的砂糖。
3. 化学合成:通过化学手段合成糖类化合物,如葡萄糖和果糖的合成方法。
四、糖的分析1. 光度法:利用糖类分子中含有的不同官能团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进行测定,从而用于糖类分子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2. 手性层析法:利用手性层析柱对糖类分子的手性异构体进行分离和鉴定。
3. 质谱法:利用质谱仪对糖类分子进行分析,鉴定其分子结构和分子量。
4. 核磁共振法:利用核磁共振仪对糖类分子的核磁共振谱进行分析,鉴定其分子结构和构象。
五、糖的应用1. 食品工业:糖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用作甜味剂、防腐剂、增稠剂和着色剂等。
2. 医药工业:糖类化合物是一些药物的原料,还可用于制备口服补液剂、口服葡萄糖水等药物。
糖类知识点总结化学

糖类知识点总结化学一、糖的种类1. 单糖单糖是由3至7个碳原子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分子,最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
单糖按照分子构造可以分为直链式单糖和环状单糖两类,其中环状单糖又可分为葡萄糖型和果糖型两类。
单糖还可以根据光学活性分为D-型和L-型两类。
2. 双糖双糖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在一起形成,常见的双糖有蔗糖、乳糖和麦芽糖等。
双糖的生成是通过两个单糖分子的缩合反应形成的。
3. 多糖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经过缩合反应形成的大分子,常见的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
多糖的结构复杂,可以分为直链多糖和支链多糖两类。
多糖在生物体内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动物体内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
二、糖的性质1. 化学性质糖类化合物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具有醇、醛或酮官能团。
单糖可以发生还原反应,产生醛糖和酮糖,而双糖和多糖则不具有还原性。
2. 物理性质糖类化合物大多为白色结晶性固体,溶解于水后呈甜味。
双糖和多糖在水溶液中能够产生旋光性,而单糖可以通过酶的作用将直链构象转变为环状构象。
三、糖的结构1. 单糖的结构单糖的一般式为(CH2O)n,n为3至7之间的整数。
单糖的结构中含有羟基和半乳糖基,不同的单糖之间在立体结构上存在差异,因此它们会呈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作用。
2. 双糖和多糖的结构双糖和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大分子,它们的结构复杂,包括直链式和支链式两类。
双糖和多糖的结构决定了它们的生理功能和生物活性。
四、糖的生物作用糖类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能量来源,通过代谢过程,葡萄糖可以被分解为丙酮酸和丙酸,产生大量的ATP分子,为细胞提供能量。
2. 糖原和淀粉的储存糖原是动物体内的主要能量储备物质,存储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当体内需要能量时,糖原可以迅速被分解为葡萄糖进行能量代谢。
而淀粉是植物体内的能量储备物质,主要储存在种子、根茎和果实等部位。
3. 结构组成糖类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纤维素是由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它赋予植物细胞壁良好的稳定性和结构支撑。
糖类知识点总结归纳

糖类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知识概念1、糖类概述糖是一类碳水化合物,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素,也是维持生活和保持健康的重要物质。
糖类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三种类型。
其中,单糖是由单一分子组成的碳水化合物,最简单的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
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相连而成,最常见的双糖是蔗糖和乳糖。
多糖则是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相连而成,如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等。
2、糖类的分类根据单糖的不同,糖类可以分为葡萄糖类、果糖类、半乳糖类和氨基葡萄糖类四大类。
其中,葡萄糖类的代表物质是葡萄糖,它是动植物细胞中最常见的单糖。
果糖类主要包括果糖和蔗糖,它们在水果和甘蔗中含量较高。
半乳糖类主要包括半乳糖和乳糖,它们主要存在于乳制品中。
氨基葡萄糖类的代表物质是氨基葡萄糖,它是构成细胞壁的重要成分。
3、糖的生物学功能糖是细胞内外能量储备和供应的主要物质,它通过新陈代谢过程,转化为ATP分子,为人体提供能量。
此外,糖还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可以调节人体的体温、维持酸碱平衡、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发育等。
二、糖类的代谢1、糖的吸收和消化体内的糖类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吸收的,消化道主要吸收三种糖类: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糖在消化道内主要经过淀粉酶和蔗糖酶的作用而变成葡萄糖,再通过肠道上皮细胞的运输蛋白进入血液循环,最终被肝脏和其他组织细胞所利用。
此外,糖类还可以经过代谢过程,被储存为糖原。
2、糖的利用和合成糖类被摄入后,主要是被细胞利用,转化成ATP分子为人体提供能量。
糖的代谢主要分为糖酵解和糖酵解两大过程。
糖酵解是指糖分子被分解成丙酮酸和磷酸酯化合物,再转化成乳酸或乙酸,最终转化成ATP分子。
糖异生是指糖分子通过多道途被合成成脂肪和蛋白质。
3、糖的储存体内的糖类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储存:一种是以糖原的形式储存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另一种是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脂肪细胞内。
当机体需要能量时,肝脏和肌肉组织可以通过糖原来合成葡萄糖,进而供给身体需要的能量。
糖的知识点总结

糖的知识点总结一、糖的种类1.葡萄糖葡萄糖是一种单糖,化学式为C6H12O6,是人体能量代谢的主要底物之一,也是构成淀粉和纤维素的主要单糖。
葡萄糖主要存在于水果、蜂蜜、糖浆和玉米中。
2.果糖果糖,又称为水果糖,是一种单糖,化学式为C6H12O6。
果糖是天然存在于水果、蜂蜜和植物中的一种糖类,其甜度是葡萄糖的1.3倍。
3.蔗糖蔗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组合而成的二糖,化学式为C12H22O11。
它主要存在于甘蔗和甜菜中,是人们日常食用的砂糖的主要成分。
4.乳糖乳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组合而成的二糖,化学式为C12H22O11。
乳糖主要存在于牛奶和奶制品中,是乳制品的主要糖类成分。
5.麦芽糖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的双糖,化学式为C12H22O11。
麦芽糖主要由酿酒芽和大麦芽中提取,属于甜味较轻的一种糖类。
二、糖的生产糖的生产主要涉及甘蔗和甜菜的加工,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生产方法。
1.甘蔗糖的生产甘蔗是生产糖的主要原料之一,其生产方法主要包括碾压提糖和磿糖两种。
碾压提糖是将采摘的甘蔗经过碾压机压榨出甘蔗汁,然后通过离心机将甘蔗汁和渣分离,再经过澄清、脱色、浓缩和结晶等工艺,最终得到甘蔗糖。
砂糖的生产方法主要是将甘蔗汁经过蒸发浓缩、晶体分离和精制等工序,最终得到糖精和醇糖。
2.甜菜糖的生产甜菜是另一种用于生产糖的主要原料,其生产方法主要包括提糖和抽提两种。
提糖是将采摘的甜菜经过去根、去叶、切碎,再经过浸水、渣沥、压榨等工序提取甜菜汁,然后通过澄清、浓缩、结晶等工艺,最终得到甜菜糖。
抽提是将研磨的甜菜通过浸水和抽提等工序,提取出甜菜糖的溶液,再经过脱色、浓缩、晶体分离等工艺,最终得到糖精和糖醇。
三、糖的作用糖在人体内有多种作用,主要包括提供能量、增加食品风味、改善食品品质、保持体温和促进生长发育等方面的作用。
1.提供能量糖是人体能量的主要供应者之一,其每克能提供4千卡的能量。
在人体摄取糖后,糖分子通过代谢途径提供能量,维持人体机能的正常运转。
糖类知识点总结初中

一、糖类的分类糖类是一类碳水化合物,根据其分子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三大类。
1. 单糖:单糖是由单一的糖分子组成的糖类,其化学结构包括三种常见的单糖,分别是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单糖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能量来源和生物合成的作用。
2. 双糖: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结合而成的,常见的双糖有蔗糖、乳糖和麦芽糖等。
双糖需要通过消化酶的作用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3. 多糖: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结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
多糖是植物细胞壁和动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和结构物质。
二、糖类的作用1. 能量供给:糖类是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它在人体内被分解为葡萄糖,经过代谢产生ATP分子,从而提供能量。
2. 生物合成:糖类是生物合成的重要原料,它能够参与多种生物化学反应,合成脂肪、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3. 储存物质:多糖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储存物质,如植物种子内的淀粉、动物肝脏内的糖原等,它们能够在生物体需求能量时释放储存的糖类分子。
三、糖类的消化和吸收1. 消化:在口腔内,唾液中的淀粉酶开始将淀粉分解为较小的多糖和双糖,而在胃部则主要是胃蛋白酶的作用,而在小肠内则有胰脏分泌的淀粉酶、蔗糖酶和乳糖酶,将淀粉和双糖进一步分解为单糖,以利于其吸收。
2. 吸收:单糖通过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然后进入血液循环,由肝脏调节分布到全身。
而多糖和双糖需要通过细胞膜上的不同转运蛋白进入细胞,再通过内源性途径转化为单糖,进入血液循环。
四、糖类的应用1. 食品加工:糖类在食品加工中具有多种作用,可以用于甜味剂、防腐剂、增稠剂、着色剂等,提高食品的口感和保质期。
2. 医药领域:糖类在医药中被广泛应用,如葡萄糖注射液作为营养补充剂,麦芽糖糖浆作为咳嗽药剂等。
3. 工业生产:糖类也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包括酒精、酢酸、柠檬酸、乳酸等的生产。
1. 能量供给:糖类作为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每克糖类产生约4大卡的能量,在机体能量不足时,可通过糖类的摄取来满足能量需求。
糖类生物知识点总结

糖类生物知识点总结糖类的分类糖类可分为单糖、双糖、多糖三大类。
1. 单糖单糖是由一个分子组成的简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单糖的通式为(CH2O)n,n为3~7。
单糖有两种旋光型,即右旋型和左旋型。
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右旋)、果糖(左旋)、半乳糖(右旋)等。
2. 双糖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经缩合反应形成的二糖,包括蔗糖、乳糖、麦芽糖等。
双糖的结构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
其中,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缩合而成,乳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缩合而成。
3. 多糖多糖是由多个单糖或双糖分子组成的聚合物,包括淀粉、糖原、纤维素等。
多糖在生物体内主要作为能量储备物质或结构材料存在。
其中,淀粉是植物体内的主要能量储备物质,糖原是动物体内的主要能量储备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
糖类的生物合成糖类在生物体内的合成过程主要包括糖异生和糖原生。
1. 糖异生糖异生是指从非糖源物质合成糖类的生物合成途径。
在植物体内,光合作用是最主要的糖异生途径,通过光合作用中的光合磷酸化和光合醛反应,植物可以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等糖类物质。
在动物体内,糖异生是通过糖异生途径,包括糖异生途径和异糖异生途径,将非糖源物质如脂肪酸、蛋白质等转化为糖类。
2. 糖原生糖原生是指从糖源物质合成糖类的生物合成途径。
植物体内的糖原生是通过糖原生酶,将葡萄糖转化为淀粉或纤维素等多糖物质;动物体内,则是通过糖原生酶,将葡萄糖合成为糖原。
糖类的生理作用糖类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生理作用,主要包括能量来源、碳源、结构材料等方面。
1. 能量来源糖类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
生物体在代谢过程中,通过糖类的有氧呼吸和乳酸发酵,将糖类分解为能量和二氧化碳,供给细胞代谢活动。
葡萄糖是细胞内主要的能量物质,通过糖酵解途径,葡萄糖可以产生大量的ATP(三磷酸腺苷)分子,为细胞提供能量。
2. 碳源糖类也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碳源物质。
在细胞分裂和生长发育过程中,糖类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壁合成的重要原料。
总结糖类相关知识点

总结糖类相关知识点1. 糖类的分类糖类是一类碳水化合物,主要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多糖三类。
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是最简单的糖类,能够迅速被人体吸收利用,提供能量。
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比较常见的有蔗糖、麦芽糖、乳糖等。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组合而成,比较常见的有淀粉、纤维素等。
2. 糖类的作用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它所提供的能量可为人体细胞提供动力,同时也是许多生化反应的底物和中间产物。
此外,糖类还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比如葡萄糖参与了保持血管纤维素的稳定性、协助结缔组织修复、参与抗肿瘤活性等。
3. 糖类的摄入建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成人每天对糖的摄入量不应超过总能量摄入量的10%。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成人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为2000千卡,那么每天对糖的摄入量不应超过200千卡,相当于50克。
对于孩子来说,由于他们对能量的需求较大,世界卫生组织建议5岁以下儿童对糖的摄入量不应超过每天总能量摄入量的5%。
4. 糖类对健康的影响尽管糖类对人体提供了必要的能量,但过量摄入糖类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过量摄入糖类容易导致肥胖,糖类是能量密集的食物,摄入过多容易导致热量摄入过大,从而促进脂肪堆积。
长期摄入过量的糖类还容易引起糖尿病,科学研究表明,高糖饮食会导致胰岛素抵抗,最终发展成糖尿病。
另外,摄入过量的糖类还与心血管疾病、蛀牙等疾病有关。
5. 如何合理摄入糖类根据上述研究和建议,合理摄入糖类对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首先,要适度控制甜食和含糖饮料的摄入量,这些食物中的糖类往往是隐藏的热量来源。
其次,应该多选择含有天然糖类的食物,比如水果、蔬菜等,这些食物中的糖类多附带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此外,食品加工过程中应该控制添加糖类的量,少吃或不吃加糖的糕点、饼干等食品。
最后,要培养适量运动的习惯,加强对身体的锻炼,消耗多余的糖类,防止脂肪堆积。
总之,糖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难以避免的营养素,合理摄入糖类对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糖知识点总结

糖知识点总结一、糖的种类糖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蔗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等。
其中,蔗糖是由甘蔗或甜菜中提取出来的一种主要成分,是我们日常用来调味的主要糖类;果糖则主要存在于水果中,是一种天然甜味物质;葡萄糖是人体代谢中必需的糖类;麦芽糖主要存在于麦芽中,被广泛用来制作食品加工中;而乳糖则主要存在于乳制品中。
二、糖的作用1. 营养作用糖是我们体内能量的来源之一,人体消化吸收后,会分解成葡萄糖,提供给身体进行能量代谢和细胞生长。
而蜂蜜中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2. 调味作用糖是食品中最重要的甜味剂,可以增加食品的口感和风味,提高食品的可口性和口感。
3. 防腐作用高糖度的食品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可以延长食品的保鲜期限。
4. 着色作用糖类在食品加工中还常常用作填料、着色剂、增稠剂等多种用途。
三、糖的吸收糖在人体内主要通过小肠吸收,然后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在人体细胞内进行代谢产生能量。
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就会释放出来,帮助细胞摄取葡萄糖,维持血糖平衡。
四、糖的健康影响虽然糖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过量的糖摄入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常见的糖的摄入过量可能引起的健康问题包括:1. 导致肥胖长期大量摄入高热量糖类,容易导致肥胖,进而引发多种慢性病。
2. 引起糖尿病摄入过量的糖分会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胰岛素抵抗,最终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3. 对牙齿和口腔健康不利过量的糖分可导致龋齿、蛀牙等口腔健康问题。
4. 影响心脑血管健康高糖饮食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5. 影响胰岛功能长期摄入过量的高糖食品会对胰岛造成负担,导致胰岛功能减退。
因此,适量摄入糖分对于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适量摄入糖分,避免过量摄入糖分,尤其是要减少摄入高糖饮料和糕点等高热量糖类食品。
五、如何科学饮食科学饮食是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关键。
糖类知识介绍

几种常见糖产品的特性
一、蔗糖:
1. 甜度较高,甜味纯正稳定,但后味重,食用时甜味 在口腔中残留时间长。 2. 热稳定性好,耐熬煮。 3. 水溶液容易结晶。 4. 水溶液的粘度低。 5. 用途较广,广泛用于饮料、糖果、糕点、果酱等各 种产品中。
几种常见糖产品的特性
四、葡萄糖粉:
1. 2. 3. 4. 5. 甜度较低,仅为蔗糖的0.7,甜味柔和、清爽。 粘度低,水溶液容易结晶。 热稳定性较好。 人体吸收快,补充能量快,血糖升高快,热量高 。 一般作为固体饮料的载体、运动饮料及医药中使用 较多。
几种常见糖产品的特性
五、麦芽糊精粉:
1. 2. 3. 4. 甜度较低,微甜或不甜。 水溶液粘度高,有较好的抗结晶作用和增稠作用。 热稳定性较差,高温下容易发生褐变。 由于甜度低,而且粉体颗粒上有很多孔洞,食品上 多用作填充剂和包埋剂 。 5. 调味品、汤料中使用可增加产品的粘稠度和稳定性。
按加工原料来源不同分:蔗糖(白砂糖、木糖等 。 按糖的聚合度分:单糖、二糖、三糖、多糖 等。 按糖的化学结构分:葡萄糖、麦芽糖、麦芽 三糖、果糖、木糖、乳糖等。 按对人体的功效分:功能糖(低聚果糖、低聚 异麦芽糖、低聚木糖)
几种常见糖类的甜度对比
几种常见糖产品的特性
三、果葡糖浆:
1. 2. 3. 4. 5. 6. 甜度高,低温下更甜,甜味纯正、清爽。 风味上既有不掩盖性,不影响其他风味及香味。 渗透性强。 粘度较低,不易结晶。 热稳定性较差 ,高温下色泽易加深、变黄。 有利于增强人体体能耐力和迅速恢复体力,有保肝 功能。 7. 广泛应用于食品、水果罐头、果酱、乳制品、饮料、 烟草、冷饮、果汁、蜜饯、酒类,在医药、保健食 品、家庭调味品、日用化工等方面 。
糖类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糖类知识点的总结归纳一、糖类的分类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碳水化合物。
根据其分子结构和代谢途径,糖类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多糖和醇类四类。
1. 单糖:单糖是由一个分子结构的糖分子组成的,包括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
单糖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其他糖类的基础单元。
2. 双糖:双糖是由两个分子结构的糖分子组成的,包括蔗糖、乳糖和麦芽糖等。
双糖需要在体内被分解成单糖,才能够被人体有效吸收利用。
3. 多糖:多糖是由多个分子结构的糖分子组成的,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
多糖是人类主要的膳食来源,可以提供较为稳定的能量。
4. 醇类:醇类是一种含有羟基的碳水化合物,包括山梨醇、甘露醇等。
醇类可以被人体吸收,但不会引起血糖升高,因此常被用于特定人群的食品添加剂。
二、糖类的生物学作用糖类在人体内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包括提供能量、维持血糖平衡、促进脑部功能等。
1. 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它在体内被代谢成葡萄糖后,可以提供给身体各个组织细胞所需要的能量。
2. 维持血糖平衡:糖类可以通过体内的代谢途径,调节血糖的水平,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以保证身体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
3. 促进脑部功能:脑部是人体对能量需求最大的器官之一,而糖类是脑部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促进大脑的正常功能,维持思维清晰和运动协调。
三、糖类的来源人类获得糖类的主要来源包括天然食物和加工食品两种。
1. 天然食物:天然食物是指自然生长而成的食物,包括水果、蔬菜、谷物等。
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单糖、双糖和多糖,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糖类。
2. 加工食品: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人们制备了各种加工食品,其中包括糖果、饼干、饮料等。
这些食品中往往添加了大量的糖类,使得其口感更佳,但也增加了糖类的摄入量。
四、糖类与健康的关系糖类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适当的摄入可以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能量,但长期过量摄入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1. 过量摄入糖类会导致肥胖:过量的糖类摄入会导致体内能量储备过多,进而导致肥胖。
糖类基础知识点总结

糖类基础知识点总结一、糖类的分类糖类是一类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三大类。
单糖是由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分子组成的,例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酶反应而形成的,例如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乳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等。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酶反应而形成的,例如淀粉(由α-葡萄糖分子组成)、纤维素(由β-葡萄糖分子组成)等。
二、糖类的结构糖类的分子结构包括碳、氧、氢三种元素,通常以化学式(CH2O)n 表示,其中 n 为一个整数。
单糖的分子结构主要由一个环状的六碳或五碳骨架构成,它们的结构不同主要取决于羟基的位置。
双糖和多糖则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酶反应而形成,它们的分子结构通常比较复杂。
三、糖类的代谢糖类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包括消化、吸收和利用三个过程。
在消化过程中,食物中的淀粉和糖类会被唾液和胃液中的酶分解为单糖,然后在小肠中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在吸收过程中,单糖通过小肠黏膜上的细胞膜转运蛋白被吸收到血液中,然后在利用过程中,单糖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酶反应被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
四、糖类的应用糖类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生物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工业中,糖类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可以增加食品的甜味、口感和保存时间,同时也被用于食品加工和饲料生产。
在医药工业中,葡萄糖和果糖等单糖被用于制备口服补液和输液等,而多糖则被用于制备口服补液和糖皮质激素等。
在生物工业中,糖类被用于生物发酵和细胞培养等,例如利用葡萄糖作为细胞培养基的碳源。
总之,糖类是一类重要的碳水化合物,它们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生物工业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对糖类的分类、结构、代谢和应用等方面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掌握糖类基础知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化学 糖类知识点总结

化学糖类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糖是指含有醛基或酮基的碳水化合物。
它们通常是多元醇,也就是含有多个羟基的化合物。
根据碳水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糖类可分为单糖、双糖、寡糖和多糖四大类。
1. 单糖单糖是由3-7个碳原子组成的简单碳水化合物,通式为(CH2O)n。
根据其醛基或酮基的位置和数量,单糖又可分为醛糖和酮糖两类。
常见的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2. 双糖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经由缩合反应形成的碳水化合物,通常由α-1,4-糖苷键或β-1,4-糖苷键连接。
蔗糖、乳糖、麦芽糖等均为常见的双糖。
3. 寡糖寡糖是由3-10个单糖分子经由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碳水化合物,它们具有较复杂的结构和多样的生物活性。
低聚果糖、低聚葡萄糖等都是寡糖的代表。
4. 多糖多糖是由数十至上百个单糖分子经由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内最广泛的一类糖类。
淀粉、纤维素、糖原等都属于多糖。
二、分类根据单糖的类型和数量,糖类可分为脱氧糖、醛糖和酮糖三大类。
1. 脱氧糖脱氧糖是指在单糖分子中某些羟基被氢或其他基团所取代,从而形成一种脱氧的糖类。
常见的脱氧糖包括脱氧核糖、脱氧賖和氨基葡萄糖等。
2. 醛糖醛糖是指单糖分子中含有醛基的糖类,通常以醛基为末端。
葡萄糖、半乳糖等都属于醛糖。
3. 酮糖酮糖是指单糖分子中含有酮基的糖类,通常以酮基为末端。
果糖就是一种典型的酮糖。
三、生物学功能糖类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提供能量、构建细胞壁、储存能量和作为通讯信号等。
1. 提供能量糖类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
通过细胞代谢途径,单糖分子可以氧化分解成ATP,从而为细胞提供能量。
葡萄糖是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它在有氧条件下可以完全被氧化分解,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 构建细胞壁在植物细胞和真菌细胞中,糖类起着构建细胞壁的重要作用。
纤维素是由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多糖,在细胞壁中起着支撑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3. 储存能量动物体内的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可以储存糖原,植物体内的叶绿器中可以储存淀粉。
2024高中生物糖类的知识点总结

2024高中生物糖类的知识点总结____年高中生物糖类的知识点总结一、糖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1 糖类的定义和特征糖类是一类含有羟基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其通式为(CH2O)n,也可以写作(CnH2nOn)。
糖类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是生物体的主要能量来源。
1.2 糖类的分类糖类可以根据其分子结构和功能进行分类:- 单糖:由一个简单的糖单体构成,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 双糖:由两个糖单体通过糖苷键结合而成,如蔗糖、乳糖、麦芽糖等。
- 多糖:由多个糖单体组成的聚合物,如淀粉、糖原、纤维素等。
二、单糖的结构和性质2.1 单糖的结构单糖由多个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根据碳原子数量的不同,单糖可分为三种:- 三碳糖:只含有3个碳原子,如甘露糖、甘油醛。
- 四碳糖:含有4个碳原子,如鼠李糖。
- 六碳糖:含有6个碳原子,如葡萄糖、果糖。
2.2 单糖的性质- 水溶性:单糖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可以形成甜味的溶液。
- 还原性:单糖具有还原性,可以与伯胺反应生成糖胺。
- 极性:单糖具有高度极性,因而能与其他分子形成氢键。
三、双糖的结构和性质3.1 双糖的结构双糖由两个糖单体通过糖苷键结合而成。
糖苷键是通过一个碳原子上的羟基和另一个碳原子上的羟基的缩合反应形成的。
3.2 双糖的性质- 水解性:双糖可以通过加水反应分解为两个单糖单体。
- 还原性:双糖具有还原性,可以与伯胺反应生成糖胺。
四、多糖的结构和性质4.1 多糖的结构多糖是由多个糖单体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合物。
多糖可以分为两类:- 结构多糖:如纤维素,具有结构上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 能量储存多糖:如淀粉、糖原,用于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4.2 多糖的性质- 水解性:多糖可以通过加水反应分解为糖单体。
- 生物活性:多糖在生物体内发挥重要的功能,如淀粉在植物体内的能量储存。
五、糖类的代谢5.1 糖类的消化吸收在消化系统中,糖类经过一系列酶的作用,被分解为单糖,并通过肠道上皮细胞的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糖基本知识

糖基本知识(总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原料万千、精选在先3.1糖源的选用选用糖源十分重要,是糖艺制作的基础,目前可以使用的糖源有白砂糖(或绵白糖、方糖)、糖醇、淀粉糖浆等,这些糖源相对来说都比较纯净,使用前要认真分析和比较。
每种糖源都有不同的理化指标,要以事实为依据,经过反复实验,科学地制定配方。
下面以白砂糖、糖醇和淀粉糖浆为例。
3.1.1砂糖(Custard Sugar)砂糖是制取糖果和西点的重要原料。
它是从甘蔗或甜菜根部提取、精制而成的产品。
砂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因此砂糖是蔗糖的俗称。
在食品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商品是绵白糖和白砂糖。
(1)蔗糖的理化性质1)结构蔗糖(砂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所构成的一种双糖,分子式为C12H22O11结构式。
葡萄糖和果糖结合成蔗糖时,醛基和酮基的特性都完全丧失,故蔗糖无还原作用。
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蔗糖可分解为具还原性的葡萄糖和果糖,这在使用砂糖上有重要意义。
2)结晶蔗糖是无色透明的单斜晶系结晶体,故其俗名为砂糖。
不同的砂糖,结晶度也不同。
按结晶颗粒大小,砂糖可分为:粗晶粒砂糖、中等晶粒砂糖、细晶粒砂糖、细砂糖和糖粉。
蔗糖的结晶性对掌握糖艺的基础知识有重要意义,对糖艺来讲必须科学地调整配方,有效地控制砂糖的再次还原,延长糖制品的展示寿命。
例如:为防止蔗糖结晶易引起的硬糖翻砂,熬制时需添加淀粉糖浆(或葡萄糖浆)等物质来加以抑制。
3)熔点蔗糖的熔点为185~186℃,不同蔗糖的熔点差距较大,在熔点以下,蔗糖分解很慢;在熔点以上,分解很快。
如将熔化的蔗糖继续加热则会迅速分解,在200℃时生成褐黑色物质,称为焦糖。
4)溶解度蔗糖易溶于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加。
准确掌握蔗糖的溶解特性在生产工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蔗糖的溶解度对糖艺制品的保存能力有一定影响。
5)吸湿性纯粹的蔗糖结晶体吸湿性很小,当有不纯物质存在时,吸湿性增加。
关于糖知识点总结

关于糖知识点总结1. 糖的类型糖的种类繁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从化学结构上来讲,糖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三种。
单糖是由一个糖基分子组成的,如葡萄糖、果糖等;双糖是由两个糖基分子组成的,如蔗糖、乳糖等;多糖是由多个糖基分子组成的,如淀粉、纤维素等。
此外,根据来源不同,糖也可以分为天然糖和人工糖。
天然糖是指从植物、动物等自然界中提取得到的糖,如水果中的果糖、蜂蜜中的葡萄糖、甘蔗中的蔗糖等;人工糖是指通过化学合成等人为手段得到的糖,如蔗糖、葡萄糖等。
2. 糖的功效糖对人体有着重要的营养作用。
首先,糖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
糖分解后在人体内释放能量,供给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和运动。
其次,糖还能提高食物的口感和味道,增加食欲,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此外,糖还具有抗衰老、促进大脑发育、减轻压力等功效。
但是,过量的糖摄入也会导致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因此,在日常饮食中要适量摄入糖分。
3. 糖的消化吸收糖的消化吸收是人体对糖分解、吸收、利用的过程。
糖经过口腔、胃、小肠等消化器官的作用,最终被吸收到血液中,供给人体各器官和组织使用。
在口腔中,唾液中的淀粉酶开始分解淀粉为葡萄糖;在胃中,胃液中的酶类继续分解糖分子;最后,小肠中的消化酶将糖分子分解为葡萄糖、果糖等单糖,再通过肠壁吸收到血液中。
糖在血液中运输到各个器官和组织,供给能量和营养。
但是,长期过量摄入糖分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同时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4. 糖的日常摄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成年人每天应该将自己的总能量摄入量的10%以下摄入自由糖,如果能将自由糖摄入量限制到5%以下,对于健康会更加有益。
自由糖是指添加在食物和饮料中的糖分以及天然果汁中的糖分。
而儿童每天的糖摄入量更应该控制在5%以下,而最好不要加糖的饮料或者食品推荐在1岁以下的婴幼儿,并且尽量不要让婴幼儿的食物口味过甜,否则容易养成挑食或者口腔问题。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日常饮食中的糖分并不仅仅来自糖类食品,还包括蛋白质和淀粉质食品中所含的糖分。
糖类的知识点总结

糖类的知识点总结一、单糖单糖是由唯一一种糖分子组成的碳水化合物,是糖类的最基本的形式。
人体可以从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中获取能量。
1. 葡萄糖葡萄糖是一种重要的能量来源,它可以直接被人体细胞内催化酶分解为能量。
葡萄糖是人体最主要的糖类来源,存在于许多食物中,包括水果、蔬菜、面包、米和糖果等。
摄入过多的葡萄糖会导致身体脂肪堆积、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等问题。
2. 果糖果糖主要存在于水果和蜂蜜中,它是一种天然的单糖,与葡萄糖一样,也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
由于果糖含量高,过量摄入易导致肥胖和代谢问题。
3. 半乳糖半乳糖是乳糖的主要成分,主要存在于牛奶和乳制品中。
半乳糖在人体内机体不能直接利用,需要经过肠道微生物的分解才能被人体吸收。
二、双糖双糖是由两种单糖分子结合而成的碳水化合物,包括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等。
1. 蔗糖蔗糖又称为食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用糖。
摄入过多的蔗糖会导致肥胖、糖尿病、蛀牙等问题。
2. 麦芽糖麦芽糖是由葡萄糖和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双糖,主要存在于大麦中。
麦芽糖对身体健康没有显著的危害。
3. 乳糖乳糖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双糖,主要存在于奶制品中。
一些人体内缺乏乳糖酶的人摄入乳糖后会导致乳糖不耐症。
三、多糖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结合而成的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
1. 淀粉淀粉是植物的储藏糖,主要存在于谷类、薯类和豆类中。
淀粉是人们膳食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来源,也是生活中常见的食材。
2. 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和谷物中。
纤维素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和结肠癌等疾病。
3. 糖原糖原是动物体内的能量储备物质,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肌肉中。
糖原可以经过分解转化为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量。
四、糖类的代谢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经过人体代谢后可以产生能量,但摄入过多的糖类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
糖类的代谢主要包括糖的吸收、糖的利用和糖的储存。
糖化学知识要点

糖类化学【学习要求】掌握:1.糖的概念。
2.葡萄糖的开链结构和构型。
3.葡萄糖的环式结构。
4.葡萄糖的Harworth透视式。
5.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
核糖的Harworth透视式。
6.双糖的结构。
熟悉:1.单糖的主要化学性质。
2.双糖的还原性。
3.淀粉和糖原的组成、结构、性质。
了解:1.糖的分类。
2.糖的命名。
3.葡萄糖的构象。
【重点内容】知识点一糖的概念糖是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或衍生物的统称。
知识点二糖的分类(一)单糖单糖:只含一个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单位。
1.丙糖:二羟丙酮和甘油醛2.戊糖:核糖和脱氧核糖3.己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二)寡糖1.寡糖:含有2~10个糖单位。
2.双糖:含有2个糖单位,包括:麦芽糖、蔗糖和乳糖等。
(三)多糖1.多糖:含有10个以上糖单位。
2.同多糖:相同糖单位构成的多糖,包括:糖原、淀粉和纤维素。
3.杂多糖:不同糖单位构成的多糖。
知识点三旋光性天然存在的葡萄糖为右旋,用(+)表示。
手性碳原子的概念手性碳原子是指连接了四个不相同的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
知识点四葡萄糖的开链结构D/L构型法:根据距离羰基最远的手性碳原子连接的羟基决定构型,在右侧的为D构型,在左侧的为L-构型。
开链结构的特点1.葡萄糖是己醛糖。
2.C-2~5属于手性碳原子。
3.C-3羟基在左,C-2、4、5羟基在右。
4.天然存在的葡萄糖是D构型的。
知识点五葡萄糖的环式结构α/β构型法:环式结构的葡萄糖,C-1的羟基与开链时C-5的羟基在同侧为α-构型,在异侧为β-构型。
葡萄糖的Harworth透视式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的Harworth透视式知识点六葡萄糖的成苷反应成苷反应环式单糖的半缩醛羟基与羟基或者活泼氢原子脱水缩合的反应,形成糖苷键。
知识点七葡萄糖的成酯反应成酯反应单糖的羟基与酸脱水缩合形成酯键的反应。
知识点八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与碱性弱氧化剂反应)(1)还原糖:能被碱性弱氧化剂氧化成糖酸等复杂产物的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知识|新老“五驾马车”一起管理糖尿病,不仅科学更是个体化的需求!
多年来,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病情监测,让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了解到,如何科学认识糖尿病,怎样正确对待糖尿病。
第一驾马车——教育心理
糖尿病教育和心理治疗主要是让糖尿病病人了解和认识糖尿病,正确的对待糖尿病,用科学的方法有效的治疗糖尿病。
第二驾马车——饮食治疗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饮食治疗。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包括控制总热能、合理营养成分、少量多餐、高纤维饮食、口味清淡、水果适宜适量、少饮酒不吸烟等。
每个糖尿病病人都必须把合理控制饮食作为向疾病斗争的必要手段,终身进行饮食治疗。
(关于糖尿病人的详细饮食方法,请在对话框输入:s6)
第三驾马车——运动治疗
体育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运动能降低血糖、血脂和血液粘稠度;运动可减轻体重,增强体质。
第四驾马车——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目的是让糖尿病患者不得并发症,健康的、正常的生活,并且享受和非糖尿病患者基本相同的寿命。
所以,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必不可少的。
第五驾马车——病情监测
糖尿病病人要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以了解血糖水平,决定用药。
其次,要监测尿常规,了解尿糖、尿酮体、尿蛋白情况,以利于临床分型和排除酮症存在的可能。
第三,要监测肝肾功能,以避免药物对机体的损害。
除此之外,还要监测血生化、血压和血粘度、眼底等情况,以尽早发现异常尽早处理。
这是我们常讲的老的“五驾马车”,现在也有医学专家总结了新的“五驾马车”,即控制胆固醇、控制血压、血糖管理、体重管理、抗血小板治疗,这是对老“五驾马车”的补充和完善,对于控制糖尿病具有更加全面的指导意义。
新“五驾马车”之一:控制胆固醇
关键词:有冠心病者LDL-C<1.8 毫摩/升,无冠心病者LDL-C<2.6 毫摩/升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维持健康血脂水平、控制血脂紊乱的重要措施。
同时,多项研究证明,使用他汀类药物(一种调脂药物)可以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而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和死亡的风险。
除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型糖尿病患者的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目标分别为:甘油三酯<1.5毫摩/升,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毫摩/升,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毫摩/升。
新“五驾马车”之二:控制血压
关键词:血压<140/80 毫米汞柱
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建议比以往更加宽松,并体现了个体化:
①对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来说,收缩压应控制在<140 毫米汞柱,舒张压应控制在<80毫米汞柱。
②年轻且没有并发症的患者,在没有明显增加治疗负担的情况下,可将血压控制在<130/80 毫米汞柱。
③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可以更加宽松一些,收缩压可控制在<150 毫米汞柱,舒张压可控制在<90毫米汞柱。
控制高血压,生活方式干预是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盐、控制体重、限制饮酒、心理平衡等。
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如果超过120/80 毫米汞柱,即应该开始生活方式干预,以降低血压和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可考虑开始降压治疗;收缩压≥160毫米汞柱时,必须启动降压治疗。
新“五驾马车”之三:血糖管理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7%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好坏,主要决定了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
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对血糖管理也提出了个体化的目标:
①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的HbA1c控制目标<7%。
②更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如<6.5%,甚或尽可能接近正常),适合于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没有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前提是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
③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如<8.0%),可能更适合于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有显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或有严重的合并症、糖尿病病程很长,并且尽管进行了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适当的血糖监测、接受有效剂量的多种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治疗,仍然很难达到常规治疗目标的患者。
糖化血红蛋白也是临床决定是否需要治疗或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一般情况下,可将HbA1c ≥7%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启动临床治疗或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判断标准。
新“五驾马车”之四:体重管理
关键词:体质指数<24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伴发症。
肥胖不仅与2型糖尿病有关,而且还是许多慢性病的源头,如打鼾、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乳腺癌、大肠癌等。
因此,体重管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就降糖药物的选择来说,偏瘦的糖尿病患者想增加体重,可以选择胰岛素、磺脲类等具有增加体重作用的药物,而肥胖者则可选择DPP-4抑制剂(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等具有不增加或者减轻体重作用的药物。
当然,对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体重最重要的还是应该通过饮食和运动来实现,即管住嘴、迈开腿。
新“五驾马车”之五:抗血小板治疗
关键词:阿司匹林
糖尿病患者的高凝血状态是发生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多项临床试验和分析证明,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包括卒中、心肌梗死在内的心脑血管事件。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抗血小板治疗的推荐用法为:①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应常规使用阿司匹林作为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措施。
②有高危心血管风险(10年心血管风险>10%)的糖尿病患者,包括大部分>50岁的男性或>60岁的女性合并1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紊乱或蛋白尿)者,如无明显出血风险(既往有消化道出血病史,或胃溃疡,或近期服用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或华法林),可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
③有中危心血管风险的糖尿病患者,包括有1个或多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中青年(即男性<50岁或女性<60岁)患者,或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年龄较大的患者(即男性>50岁或女性>60岁),或10年心血管风险在5%~10%之间的患者,应根据临床医生的判断来决定是否使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并不是抗血小板治疗的唯一药物,如果患者对阿司匹林过敏、不能耐受,或者有出血倾向、接受抗凝治疗、近期胃肠道出血以及不能应用阿司匹林的活动性肝病患者,可考虑使用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糖尿病患者,可使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联合治疗1年(具体可向深圳中科锐智医疗研究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