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的价值传递分析_赵伟

合集下载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的价值关系分析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的价值关系分析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的价值关系分析赵伟;屈宝强【摘要】科技信息资源是国家科技发展与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条件,在其共享各环节间形成了较复杂的价值关系.文章在分析了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中的价值主体和客体的构成和特征的基础上,对价值主体之间(包括信息的提供者与提供者、提供者与使用者、使用者与使用者)以及价值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协调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中价值关系的建议.%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STIR) are important support and basic security for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lex value relationships are formed during various processes of STIR sharing.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value subjects (including the providers and users of value),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alue subject and value obje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eatures and compositions of value subject and object in STIR sharing. Furthermore, suggestions on coordinating the value relationships during STIR sharing were presented.【期刊名称】《数字图书馆论坛》【年(卷),期】2011(000)008【总页数】5页(P71-75)【关键词】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价值关系;主体;客体【作者】赵伟;屈宝强【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38;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科技信息资源是国家科技发展与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条件,其在生产、加工整理、储存、使用和共享服务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资源价值的流动和传递。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信息服务与共享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信息服务与共享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信息服务与共享科技信息的服务与共享在当今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而言,他们需要及时了解最新科技动态和前沿研究成果,以便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科技信息的获取渠道、服务方式和共享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升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信息服务和共享效能。

一、科技信息的获取渠道科技信息的获取渠道多种多样,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取科技信息:1. 学术期刊和会议论文: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定期阅读学术期刊和会议论文来了解最新的科研进展和研究成果。

2. 科技网站和数据库: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科技网站和数据库搜索相关领域的科技信息,例如国内外知名的学术搜索引擎和科技资源平台。

3. 科研项目和成果数据库:可以通过科研项目和成果数据库了解科技部门内部的研究项目和成果,以及其他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

4. 科技信息交流平台:可以参加学术研讨会、科技峰会和专题讲座等活动,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分享,获取最新的科技信息。

二、科技信息的服务方式为提供更全面和便捷的科技信息服务,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服务:1. 信息推送:通过邮件、微信、APP等形式向工作人员定期推送相关领域的科技信息,并提供摘要、关键词等内容,方便工作人员快速浏览和筛选。

2. 信息整理和分类:将科技信息按照学科分类、时间顺序等方式进行整理,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加清晰和系统的信息查询和阅读。

3. 专家咨询:建立专家咨询平台,工作人员可以向科技专家咨询相关科技问题,获取专业意见和建议。

4. 信息培训和学习:定期组织科技信息培训班和学习活动,提升工作人员的科技信息素养和信息搜索能力。

三、科技信息的共享机制科技信息的共享是提高科技创新效能的关键环节,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科技信息的共享:1. 内部共享:通过内部网站、办公平台等形式,将部门内部的科技信息进行共享,方便各个岗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

关于信息共享的议论文

关于信息共享的议论文

关于信息共享的议论文信息共享不仅仅是当下社会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更是一种社会交流与互助的重要形式。

信息共享早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社交软件、学术研究还是商业合作,信息共享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信息共享在实践中往往面临着众多挑战与争议。

信息共享的意义首先体现在其促进社会进步和知识传播方面。

信息共享使知识得以传播和扩散,促进了科研成果的交流与分享,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通过信息共享,人们可以更便捷地获取到所需的信息,加快问题解决的速度,提升了社会整体的效率和效益。

其次,信息共享有助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人们可以建立更加紧密的社会网络,促进交流与互助,增强社会凝聚力。

信息共享也为个体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人们更加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然而,信息共享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

首先,信息共享可能会涉及个人隐私的泄露问题,过度的信息共享可能导致个人信息被滥用或泄露,对个人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

其次,信息共享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难以保证,大量的信息涌入可能会导致信息的混乱和失真,给人们带来困扰和误导。

此外,信息共享也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某些信息的独占性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因此,需要在信息共享中找到平衡点,既要充分利用信息共享带来的便利和优势,又要注意信息共享可能带来的问题和风险。

在个人层面上,需要自觉维护个人信息安全,谨慎对待信息分享;在组织和社会层面上,需要建立相关法规和规范,加强信息保护和管理,促进信息共享的健康发展。

信息共享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为社会带来巨大的便利和利益,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

只有在平衡利益的基础上,掌握好信息共享的节奏和方向,才能推动信息共享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发挥更大的作用。

浅谈数字图书馆的“软件”建设

浅谈数字图书馆的“软件”建设
亚、 澳洲等 国家 和地区 , 实现 了我 国知识信息资源 在互 联 网条 件下的社 会 化共享 与国际化传播 , 使我国各级各类 教育 、 科研 、 政府 、 企业 、 医院等
工 程) 是 以实现全社会知识信息资源共享为 目 的国家信 息化重点工 , 标
程 , 国家科技部 等五部委确定 为“ 被 国家级重点新 产品重中之重 ” 目。 项
C K 工程于 19 年正式立项 , NI 95 在教育部 、 中宣 部 、 科技部 、 闻出版总 新
署、 国家版 权局 、 国家计委 的大力支持 下 , 在全 国学术界 、 教育 界 、 出版 界、 图书情报界等社会各界 的密切配合 和清华 大学的直接领导 下 , N I C K 工程集团经过 8 年努力 , 采用 自主开发并具有 国际领先水平 的数 字图书 馆技术 , 了世界上全文信息量 规模最大 的“ N I 建成 C K 数字 图书馆” 它 涵 。
20 年 06
第 1卷 6
第9 期
收稿 日期:0 5 1 — 2 20 — 2 2
浅谈数字 图书馆 的“ 软件 ” 建设
马 桂 艳
( 山师范学 院图书馆 , 唐 河北唐 山,6 00 0 30 )
摘 要: 通过对数字 图书馆概念 的理解 , 以数字 图书馆“ 软件” 为基础 , 从数字图书馆的
() 5 深图朗思 图书馆 自动化集成系统 (L S ,t :w wi m c, 1 A ) ht / w a c n p/ l o s
i s e / d xh ml l w bi e .t 。 a n
( )大连 博菲 特 文献 / w et tO . o t / e s. o n
维普资讯
科 技情报 开发与经济

信息共享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

信息共享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

信息共享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
在当今数字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共享已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

信息共享的意义和价值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还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信息共享有助于加强人际关系。

通过分享信息,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彼
此的想法、观点和经验,促进交流与互动。

在个人生活中,信息共享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彼此,建立更加紧密的友谊和亲情关系。

在工作中,信息共享可以促进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更好的项目成果。

其次,信息共享能够拓展人们的视野和知识。

通过获取他人分享的信息,我们
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的新知识和观点,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通过信息共享,人们可以收获更广阔的视野,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此外,信息共享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今天的信息爆炸和数字化浪
潮中,信息共享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通过信息共享,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到所需的信息资源,促进科技、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社会的创新和进步。

总的来说,信息共享的意义和价值是多方面的。

它既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又可以拓展个人视野和知识,同时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信息共享,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分享、传播有益的信息资源,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网络环境下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体会

网络环境下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体会

网络环境下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石琼甘肃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00)摘要网络化是文献服务机构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文献服务机构还处于计算机化、网络化的低级阶段,本文主要论述了网络化文献服务机构的信息资源的构成、组织、管理及根据我国国情如何联合,建立一次性文献保障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关键词网络化文献服务文献资源组织管理资源共享文献资源是信息服务的物质基础,因此,文献资源及其系统建设一直是信息服务业最有吸引力、也是最难解决的实际问题之一。

但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文献信息服务业中的广泛应用,文献资源建设不再是局限某一个信息服务单位,而是已扩展到区域或更大范围,即网络技术环境下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如何在新环境下充分利用新技术使文献资源真正实现共建共享,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从传统信息服务向现代化信息服务过渡的机遇。

1、现有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994年以来我国文献服务部门自动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标志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主要表现是,我国信息服务网络化建设已经起步,发展较快。

例如:“北京中关村地区书目文献信息共享系统”是运行在中国教育与科研示范网(NCFC)上的文献资源管理和服务系统,它利用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所属各文献资源部门的计算机设备处理能力,实现了这一地区文献信息的科学管理和网络化服务,最终建成一个以文献资源自动化服务为主要目标的中科院、北大、清华文献服务网络。

此外,广东省公共图书馆界也已建成了以省馆为中心,广州、深圳、珠海、佛山市馆为重点,珠江三角洲各馆为对象,上连国家图书馆,下连部分市县级图书馆的计算机网络。

特别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以全国性和地区性文献信息中心为节点,连接进入“211工程”的所有院校,并与INTERNET联网,基本上形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络化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

近两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电子期刊的发展有两大趋势:其一是网络版电子期刊发展势头强劲。

新环境下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新环境下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新环境下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新的环境为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个问题对我国科技进步以及经济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介绍了新环境下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给予了对策分析。

关键词:科技信息资源共享1、引言网络的全球化,让信息的使用摆脱了时空的限制,我们能够随时访问信息系统,并以最迅速便利的方式收集所需的信息资源。

尽管新环境下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给用户提供了诸多便利和实惠,信息资源共享依旧面临着一些障碍。

据权威统计我国科技信息数据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十分之一,每年发表的文献量约为全球的1/8。

然而,科技信息数据的共享所带来的效益则仅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一。

我国信息获取能力是美国的8.3%、巴西的40.2%、韩国的15.2%,在全球28个较为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处于较低水平[1]。

随着我国对科技信息共享平台的日益重视,一批省级共享平台也逐步构建起来了。

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设中,通过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牵头的省级重点科研院所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其中最重要成果是浙江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该平台主要由浙江省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浙江省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和浙江省区域创新平台构成,是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2、新环境下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特点网络时代与信息社会的到来,给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从传统图书馆间的互借到现今的数字化图书馆,包括信息租赁咨询等有偿的共享都属于信息资源共享。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相结合构建的信息基础设施,一方面改变着经济与社会,另一方面为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带来了新的变革,在新环境下,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也表现出了新的特点。

信息时代的最大变革体现在工作生活方式的不同。

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自动化处理替代人工计算,使传统的工作环境转变为一种全天候、全方位的开放式工作空间。

传统的纸质科技文献与科学数据,无法满足这种模式对信息共享的需要,数字化科技信息资源,科技信息资源网络构建是实现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检索、应用的必然选择。

世界主要国家科学数据资源共享和管理的对比分析和启示

世界主要国家科学数据资源共享和管理的对比分析和启示

世界主要国家科学数据资源共享和管理的对比分析和启示杨行;屈宝强;赫运涛;赵伟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年(卷),期】2016(048)006
【摘要】科学数据是信息时代重要的战略资源,世界各国对科学数据资源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通过网络调研、链接分析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从科学数据资源的规模、科学数据中心的国际参与度、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网络显示度以及科学数据出版的成熟度等4个方面综合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在科学数据共享领域的发展现状,并结合中美两国地球科学领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案例分析,发现我国在该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为提升我国科技资源管理与共享能力提供决策支持.
【总页数】8页(P18-25)
【作者】杨行;屈宝强;赫运涛;赵伟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 100089;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38;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北京 100862;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03
【相关文献】
1.世界主要国家国家公园立法和管理启示 [J], 刘红纯
2.世界主要国家电价水平的对比分析 [J], 王熙亮;汤珺
3.世界主要国家水资源管理体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J], 孙炼;李春晖
4.世界主要国家国债管理目标比较及启示 [J], 冯彦明;黄志英
5.我国科学数据管理相关政策解读与人口健康科学数据管理的启示 [J], 王安然; 吴思竹; 钱庆; 李赞梅; 钟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引言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各国经济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实力的竞争,而科技竞争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科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

作为科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信息资源是国家科技发展与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条件,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价值提供了实践的目的[1],价值问题是科技资源建设、共享和管理的本源问题。

正是基于科技资源拥有的价值属性以及在传递过程中的价值实现,才使得科技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服务成为可能[2]。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开展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支撑系统的建设与服务,深入分析科技信息资源在共享与服务各环节间的价值传递过程,找寻价值传递的特征和基本规律,对于进一步探索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的动力要素和模式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科技信息资源与价值根据国内外学术界的不同理解,对信息资源大致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说法。

狭义的解释为: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广义的解释为: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这里采用狭义的概念界定,且限定在科学技术领域。

对于科技信息资源的定义也存在多种理解,如有专家认为:“科技信息资源是人类从其活动中所获得的一切与科技有关的信息的总称”。

而在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则定义为“人类社会科技活动所产生的基本科学技术数据、资料,以及面向不同需求加工整理形成的各种科学数据产品和各种载体的科技图书、期刊、报告、论文、专利等科技文献”[3]。

本文认为,科技信息资源通常是指在基础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资源,以及科技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

科技信息资源主要包括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资源、网络资源等。

依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1]。

由于科技信息资源的产生是经过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劳动而创造出来的,说明科技信息资源是有价值的。

科技信息资源的价值,实际上是指科技信息资源满足于科学研究、创新和社会发展等客体活动需求的过程中可以发挥的作用以及具备的潜力,它反映了价值主客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并具有稀缺性、商品属性和资本属性等经济学特征。

2国内外科技信息资源价值研究进展目前,国内外关于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价值的相关研究还相对有限,主要侧重于信息资源的价值理论与方法研究。

对于信息资源价值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在西方经济学框架下的效用价值论。

人们从哲学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的价值传递分析赵伟1,赵奎涛2,王运红1,彭洁1(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资源共享促进中心,北京100038;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北京100083)摘要:科技信息资源是国家科技发展与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条件,深入分析其在共享与服务各环节间的价值传递特征和基本规律,对于推动资源共享与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剖析了科技信息资源及其价值的内涵,以及目前科技信息资源价值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于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的流动过程分析,重点开展了科技信息资源价值传递的基本形式研究,对部门内与部门间科技信息资源价值传递的元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资源流动;价值传递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348(2009)15-0008-04收稿日期:2009-03-25作者简介:赵伟(1975-),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博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资源管理;赵奎涛(1979-),男,山东临朐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学;王运红(1971-),女,河北邯郸人,硕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资源共享;彭洁(1965-),女,湖南宁乡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资源管理。

第26卷%第15期2009年8月科技进步与对策Science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Vol.26No.15%Aug.2009第15期层面开展对价值的辩证认识[4-5],认为价值的本质在于主体内在尺度与对象自身尺度的统一[6],是主客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主体性事实。

无论是物质价值,还是精神价值,其实质上是指事物对人们需要的满足,即对人们的有用性。

此外,还对信息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特征及对立统一规律、信息价值的表现形式以及影响价值的因素等进行了分析[5,7],以及信息的隐性价值显性化研究[8]等。

但到目前为止,对决定信息价值量的影响因素等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9]。

学者们还对信息的价值衡量方法展开了深入研究[9-14]。

阿托·雷波认为,信息价值的衡量方法总体上可以划分为4种:均衡分析方法、统计决策分析方法、多维价值分析方法和认识分析方法,微观意义上的分析一般属于前两种[15]。

在信息价值模型的研究方面,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给出了用以度量信息的熵函数H(X),经过信息专家们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并在无限可列概率空间范围内得到更加广泛的测度[16]。

基于信息价值的不确定性,学者们先后建立了一些价值计量模型,根据选取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信息资源的价值,如依据概率对预期收益进行计算的预期效用函数模型[17]等。

学者们也采用指标研究方法来间接表达信息价值,如对于网络信息资源可以考虑网络信息流量、网络基础设施等综合性指标;对于电子型信息资源和印刷性信息资源,可以利用表征指标并采用网络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来求算信息价值[15];美国经济学家构建了一套指标体系,对美国政府在采取“完全与开放”的科学数据共享政策下,数据和信息的传输和应用所产生的价值进行了估算[18]。

总的来讲,学者们对信息资源的价值研究大多是针对价值的静态研究,对于科技信息资源而言,其研究对象更多地集中在科技文献资源[13]和专利资源上;而针对科学数据资源(尤其是由实物资源提取信息并经加工转化而成的数据资源)的价值,及其在共享和管理过程中变化规律的动态研究还非常有限。

随着政府、企业、信息机构在科技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经济问题,包括区域间科技信息资源共享配置过程的不平衡、资源的使用效率低下等,对科技信息资源的丰度估计、效益评估、有效配置等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

可以说,对价值等本源问题的认识不足是导致目前我国科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十分有必要对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过程中的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等开展深入研究,以便能进一步基于价值理论和方法来剖析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的各个环节,为共享服务模式的选择和共享机制的建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科技信息资源的效用。

3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过程中的价值流动科技信息资源的价值流动存在于资源的生产、保存、传递和使用的全过程中,并以各种形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价值已成为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中重要的动力之源,是共享运行的一条隐含主线。

科技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过程中的价值流动轨迹见图1。

科技信息资源价值的流动过程,也是一个社会科技资源在其流动过程中获得自然配置和共享的过程。

科技信息资源传递的过程实质上是价值的流动过程,正是基于科技信息资源的传递和伴随于其中的价值流动,社会科技水平、创新能力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才有保障和动力。

也就是说,如果科技信息资源没有价值的话,也就没有资源流动的动力,没有利用的可能。

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中的价值流动过程主要包括生产过程、加工分析过程、存储维护过程以及共享过程,通过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让更多的用户(包括一部分资源的生产者、资源使用者以及传递者)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科技信息资源,这几个过程也是科技信息资源的价值产生和增值的过程。

也即是说,科技信息资源生产出来以后,其价值也随之产生。

通过信息的加工分析、储存、维护和使用,使得科技信息资源能够发挥其可开发价值和潜在价值,以实现科技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

同时,加工分析过程以及储存维护过程又能够将科技信息价值的增值情况反馈到其生产过程中,这样将更有利于科技信息资源的价值提升。

最后,以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形式向社会各个领域的用户端传递,并且各用户端也会将信息的利用情况和进一步的需求反馈给平台,甚至直接反馈给科技信息资源的建设过程,以指导科技信息资源的生产、加工和存储。

图1科技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过程中的价值流动轨迹综上所述,科技信息资源产生以后,其价值将在生产部门、服务部门以及用户需求部门之间传递与流动,这个过程既是科技信息资源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价值增值的过程。

科技信息资源的价值在社会各个部门之间流动,将会为社会发展、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动力。

4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过程中价值传递的基本形式如上所述,科技信息资源的价值流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价值流动过程是在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和传递过程中进行的。

该过程既是科技信息资源的价值传递过程,也是隐含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价值增值过程。

科技信息资源价值流动的基本形式见图2,价值流的基本形式又是由若干个元模式构成的。

由图2可以看出,科技信息资源经过收集、加工和整理、存储等一系列活动,进入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在平赵伟,赵奎涛,王运红,等: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的价值传递分析9··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台中,各种科技信息源被不同的用户利用,用户又可能会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再整理和深加工,并可能将原始信息以及经过其深加工后的信息一并传递给下一级用户,依此类推;而同一级用户间也可以相互传递信息并彼此反馈。

这样,随着信息在不同用户间的使用,信息的价值获得提升;而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的价值量也获得增加,隐性价值获得显性化。

以上过程构成了科技信息资源价值流动的基本形式,在信息利用和传递过程中,资源价值得到实现并且获得横向价值和纵向价值[2]的增值。

图2科技信息资源价值流动过程的基本形式5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过程中价值流动的元模式科技信息资源价值的传递过程是资源的生产者之间、使用者(包括信息传递者)之间以及生产者与使用者(包括信息传递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这种信息价值的传递过程包括横向信息传递、纵向信息传递以及网状信息传递。

5.1部门内部科技信息资源价值流动元模式基于科技信息资源价值流动的基本形式,我们将图2中由信息源直接传递给某一用户的部分放大化,深入分析信息源直接传递给来自某一领域或某一部门的用户(即一级用户)后,在该用户所在部门内部实现价值传递的过程。

我们也将这个与价值流动的基本形式相比相对单一化的传递方式,称作“部门内科技信息资源价值流动过程的元模式”(图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