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复习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导学案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导学案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导学案导学过程:一、请同学们先将本章教材看一遍,然后完成下列问题:1、基础练习1、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观察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主要看被判断的物体与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了变化,被判断的物体就是的。

2、速度是用来表示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速度的单位是:,1m/s= km/h。

从速度公式变形得到可用来计算路程的公式,从速度公式变形得到可用来计算时间的公式。

3、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而不能等于速度的平均值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的国际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m=10dm=100cm= 103 mm= 106μm= 109 nm。

163cm= m= mm.5、力的作用效果是: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指速度大小或方向的改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6、力的三要素:力的、、,叫做力的三要素。

只要有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力的作用效果就会改变。

7、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都表示出来叫做力的图示。

具体做法是:①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一般也可以在箭头旁标示出力的大小。

②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③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

8、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的时候,总保持状态或状态。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定律。

我们把物体保持的性质叫惯性。

9、二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状态或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

作用在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并且,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合力为)。

[疑难点解析]:1问: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答: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确定研究对象──被研究的物体.(2)然后,根据题意选定一个参照物.(3)最后,你就把自己放到这个参照物上去看研究的物体,从而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2问:怎样理解速度的概念?答: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通常有两种方法:①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通过的路程②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物体运动所需的时间.速度就是用第一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

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

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

第七章《力》复习教学案【复习目标】1、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3、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4、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5、能用G=mg计算有关的问题。

【重点】1、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示意图。

3、相互作用力。

4、弹力产生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5、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难点】1、力的示意图。

2、相互作用力。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过程】知识要点回顾一、力1、力是对的作用。

物体间的作用是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别的物体对它的力)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还可以使物体发生。

3、力的单位是:,符号是,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图就叫力的。

二、弹力弹簧测力计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到原来的,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塑性:物体受力后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3、弹性:物体由于而产生的力。

4、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它的伸长就。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5、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和;(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挂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力要沿着,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

三、重力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的力。

2、重力: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3、重力的大小叫。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成正比。

公式:。

4、重力的方向:。

5、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形状、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问题导学专题一、力1、人踢球时,对球施力的物体物体是:,同时也收到球的作用力,这一事例包含的力学知识有:。

牛顿定律的应用(力与物体的运动)二轮复习导学案

牛顿定律的应用(力与物体的运动)二轮复习导学案

牛顿定律的应用(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二轮复习导学案广汉金雁中学:冯洪毅一、考情分析:1、重要考点:本专题解决的是物体(或带电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高考对本专题考查的内容主要有: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运动图象问题;②行车安全问题;③物体在传送带(或平板车)上的运动问题;④带电粒子(或带电体)在电场、磁场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⑤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分析.考查的主要方法和规律有:动力学方法、图象法、运动学的基本规律、临界问题的处理方法等.2、知识网络:3、高考热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动力学两类问题、连接体问题是命题的热点。

2、考题预测:牛顿运动定律是中学物理的基础,更是力学的核心知识,在整个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几年对牛顿运动定律的考查频率非常高,预计在2014年高考中,对基本概念、规律、图像的考查可能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动力学两类问题、连接体问题可能是多过程的综合性计算题。

二、应对策略抓住“两个分析”和“一个桥梁”.“两个分析”是指“受力分析”和“运动情景或运动过程分析”.“一个桥梁”是指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受力的桥梁.综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问题.1、深刻理解各运动学公式的适用条件,熟知四种基本运动(匀速、匀变速、平抛和圆周运动),掌握典型的运动过程和规律;2、熟练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处理连接体问题3、重视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4、掌握从各类图像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5、综合运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来分析解决多物体、多阶段的的综合问题。

6、牛顿定律的瞬时性、超重和失重问题要能定性理解。

题型1运动学图象问题例1某物体质量为1 kg,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粗糙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根据图象可知()图1A.物体所受的拉力总是大于它所受的摩擦力B.物体在第3 s内所受的拉力大于1 NC.在0~3 s内,物体所受的拉力方向始终与摩擦力方向相反D.物体在第2 s内所受的拉力为零审题突破水平方向物体受几个力作用?由图象可知哪些信息?解析由题图可知,第2 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即拉力与摩擦力平衡,所以A、D 选项错误;第3 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所受合外力大小为1 N,选项B正确;物体运动过程中,拉力方向始终和速度方向相同,摩擦力方向始终和运动方向相反,选项C正确.答案BC做后反思解图象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将图象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象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题型2整体法与隔离法在连接体问题中的应用例2(2013·福建·21)质量为M、长为3L的杆水平放置,杆两端A、B系着长为3L的不可伸长且光滑的柔软轻绳,绳上套着一质量为m的小铁环.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影响.图3(1)现让杆和环均静止悬挂在空中,如图3甲,求绳中拉力的大小;(2)若杆与环保持相对静止,在空中沿AB 方向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环恰好悬于A 端的正下方,如图乙所示. ①求此状态下杆的加速度大小a ;②为保持这种状态需在杆上施加一个多大的外力,方向如何?审题突破 “光滑的柔软轻绳”说明什么?环恰好悬于A 端的正下方时,环的受力有什么特点?环和杆有什么共同特点? 解析 (1)如图,设平衡时,绳中拉力为T ,有 2T cos θ-mg =0①由图知cos θ=63② 由①②式解得T =64mg③ (2)①此时,对小铁环受力分析如图,有T ′sin θ′=ma④因|T ′|=|T ″|所以T ′+T ′cos θ′-mg =0⑤ 由图知θ′=60°,代入④⑤式解得a =33g⑥②如图,设外力F 与水平方向成α角,将杆和小铁环当成一个整体,有F cos α=(M +m )a⑦ F sin α-(M +m )g =0⑧由⑥⑦⑧式解得 tan α=3(或α=60°) F =233(M +m )g答案 (1)64mg (2)①33g ②233(M +m )g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60°角斜向右上 做后反思 在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连接体问题时,要灵活交替使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各部分以及整体的共同特点是加速度相同,但与物体间作用力有关的问题必须隔离出受力最简单或未知量最少的物体来研究. 题型3 应用动力学方法分析传送带问题例3 (16分)如图5所示,竖直固定的14光滑圆弧轨道AB 半径R =1.25 m ,BC 为水平传送带与a 、b 两驱动轮的切点,AB 与BC 水平相切于B 点(未连接,圆弧轨道不影响传送带运动).一质量为m =3 kg 的小滑块,从A 点由静止滑下,当传送带静止时,滑块恰好能滑到C 点.已知a 、b 两轮半径均为r =0.4 m 且两轮与传送带间不打滑,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取g =10 m/s 2.问:图5(1)BC 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2)当a 、b 顺时针匀速转动的角速度为ω0时,将滑块从A 点由静止释放,滑块恰好能由C 点水平飞出传送带.求ω0的大小以及这一过程中滑块与传送带间产生的内能. 运动建模 1.当传送带静止时,物块由B 到C 的运动是匀减速直线运动.2.当传送带运动时,物块由B 到C ,可能会匀减速直线运动,也可能会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有可能会做匀速直线运动,具体是哪一种要比较在B 、C 两点的速度关系. 解析 (1)滑块从A 到B ,由动能定理有 mgR =12m v 2B(1分) v B =2gR =5 m/s(1分)由B 到C :a =-μg =-1 m/s 2(1分) 由0-v 2B =2ax BC(1分) 得x BC =12.5 m(1分)(2)滑块恰能在C 点水平飞出传送带,则有mg =m v 2Cr(2分) 解得:v C =2 m/s (1分) ω0=v Cr(1分) 解得:ω0=5 rad/s(1分)由v B >v C 知滑块在传送带上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作用,即滑块要减速到C 点(1分) -μmg =ma ′(1分) 滑块减速时间t =v C -v Ba ′(1分) 滑块位移x 1=v B t +12a ′t 2(1分)传送带运动的距离x 2=v C t产生的内能Q =μmg (x 1-x 2) (1分) 解得:Q =13.5 J(1分)答案 (1)12.5 m (2)5 rad/s 13.5 J以题说法 1.传送带问题的实质是相对运动问题,这样的相对运动将直接影响摩擦力的方向.因此,搞清楚物体与传送带间的相对运动方向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2.传送带问题还常常涉及到临界问题,即物体与传送带速度相同,这时会出现摩擦力改变的临界,具体如何改变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练习1、如图所示,传送带水平部分长为L ,运动的速率恒为v ,在其左端无初速度地放一木块,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由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可能是A .B .C .D .练习2、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以速度V 0逆时针匀速转动。

课题: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2)

课题: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2)

课题: 第七章 《力》复习(二)主备人:葛 成初2015级_____班第_______学习小组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能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并能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2、理解力的效果和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学习重点】力的概念的应用。

【学习难点】1、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现象 2、重力与质量的区别与联系【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物体的重力是由于___________而产生的,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____________。

2.水往低处流,是因为水都受到___________ 的作用.这种力是由于_____________ 而产生的,所以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 ,物体所受到的这种力的大小与它的___________ 成正比.3.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___________,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一个质量是30kg 的物体所受重力是_________ N 。

一只熊猫的体重是490N ,它的质量是___________。

4、 熟透了的杏子离开树枝后,总是落向地面,这是由于杏子受 力作用的原因。

泥瓦工人通常用线拴着一小石子,来检验砌的墙是否竖直,这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是 原理制成的。

一只鸡蛋所受的重力的大小约为( )A 、0.49NB 、4.9NC 、0.49kgD 、4.9kg二、合作探究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B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C 、在空中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D 、抛出去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2、有一把弹簧测力计,秤钩上不受力时,指针不是指在零刻度位置,而是指在0.2N 的位置 上,此时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 ,则手拉弹簧的力是( )A .4.2NB .4NC .3.8ND .无法判断3、图中,物体A 的质量都是5kg ,画出图中A 物体受到的重力。

《力》导学案

《力》导学案

第一节《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重点)
2.知道力的三要素(难点)
3.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自主学习】
一、力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2页第一、二、三段,完成下列问题
(1)①人推车:对施加了的作用。

②马拉车:对施加了的作用。

③人提水桶:对施加了的作用。

④手压弹簧:对施加了的作用。

⑤磁铁吸引铁钉:对施加了的作用。

思考:以上例子都产生了力,它们分别有几个物体?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吗?(2)力是对的作用。

施加了力的物体是,受到了力的物体是 .
(3)力用表示,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 N。

讨论:不接触的两个物体能否产生力?
二、力的作用效果
活动一:请利用组内的器材(橡皮筋、气球、钢尺)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1)压吹大的气球,力的作用效果是:力改变了气球的。

(2)拉橡皮筋,力的作用效果是:力改变了橡皮筋的。

(3)弯钢尺,力的作用效果是:力改变了钢尺的。

【结论】力的作用效果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活动二:推拉小车
(1)推动小车让静止的小车运动(2)让运动的小车静止
(3)让运动的小车拐弯或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总结你得出的结论是:
三、(1)预习课本第4页第一段:力的三要素是、和。

(2)讨论:生活中因为力的三要素改变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有
哪些?。

第7章 运动和力 课堂导学案

第7章 运动和力 课堂导学案

11第七章 运动和力一、力[学习目标]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3.知道力的三要素及其表示方法.[课堂导学]一、力 自学课本23—24页的内容,完成:1.人推车时,人对车施加了作用;手提箱子时,手对箱子施加了______;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对铁钉施加了______。

我们把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这种作用叫做____.2.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如果把前者叫做施力物体,则后者就叫做____________。

有施力物体,必定有____________。

3.穿旱冰鞋的同学用力推墙,结果人离墙而去,这说明人推墙时,人也同时受到了墙的作用。

可见,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在人推墙的过程中,若以墙为研究对象,是人对墙施加了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___,受力物体是___;若以人为研究对象,人也受到了墙对人的作用,施力物体是____,受力物体是____。

4.力一般用字母___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符号___。

拿起两只鸡蛋的力大约是____N,中学生的重力大约是______N.*5.当两个物体间存在力的作用时,两物体_________ (一定/不一定)直接接触,如磁力,重力等。

二、力的作用效果 自学课本24—25页的内容,完成:如图的情景表明:力可以使台球由静止变为_____,可以使足球由运动变为_____,可以改变排球的运动方向,可以使弹簧伸长.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由运动到静止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称为_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 可见,力的作用效果是:(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2)力可以使物体____________.三、力的三要素 自学课本25—26页的内容,完成:1.把力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会影响力的____________.2.用带有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只把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做力的_________.[课堂导练]1.磁铁靠近铁块时,磁铁吸引铁块,这表明磁铁对铁块有___的作用,同时铁块对磁铁也有___的作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

第八章 运动和力系统复习导学案

第八章 运动和力系统复习导学案

第八章运动和力【中考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2.能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知识网络】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________概括出来的。

2.惯性(1)一切物体都具有体持原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惯性。

事实上这也是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内容,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__________。

(2)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_______.。

一切物体都具有________.(3)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____________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

(4)惯性的应用与防止各举两个例子:二、二力平衡1.平衡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力平衡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力和运动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摩擦力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轮第七导学案复习力和物体平衡知识总结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轮第七导学案复习力和物体平衡知识总结 Microsoft Word 文档

2011级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七导学案力和物体平衡知识总结》1.理解三种常见的力产生原因、大小、方向、作用点及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2.熟练应用隔离法、整体法、正交分解法、图解法、合成与分解法等常用方法解决平类问题。

本章是高中力学的基础内容,从近几年高考情况分析:单纯考查本章的题目不多,若有,则多以中等难度的选择题形式出现,而且在出现的高考題目中涉及摩擦力、物体平衡两个知识点的几率较高,试题涉及的主要物理模型有连接体、叠加体等.由本章知识的基础性决定了本章内容经常与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电磁场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对考生进行综合考查。

一.关于力的基本特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作用于物体可以使受力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可以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发生改变。

影响力的“使物体变形”和“使物体变速”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我们反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上述三个因素称为“力的三要素”。

对于抽象的力概念,通常可以用图示的方法使之形象化:以有向线段表示抽象的力。

在研究与力相关的物理现象时,应该把握住力概念的如下基本特性。

(1)物质性:由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力概念是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任意一个力必然与两个物体密切相关,一个是其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其受力物体。

把握住力的物质性特征,就可以通过对形象的物体的研究而达到了解抽象的力的概念之目的。

(2)矢量性:作为量化力的概念的物理量,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在相关的运算中所遵从的是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就是说,力是矢量。

把握住力的矢量性特征,就应该在定量研究力时特别注意到力的方向所产生的影响,就能够自觉地运用相应的处理矢量的“几何方法”。

(3)瞬时性:力作用于物体必将产生一定的效果,物理学之所以十分注重对力的概念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由于物理学十分关注力的作用效果。

而所谓的力的瞬时性特征,指的是力与其作用效果是在同一瞬间产生的。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分类和测量方法。

2. 理解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 掌握重力、摩擦力、浮力等常见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4. 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2. 力的分类和测量3. 牛顿三定律4. 重力、摩擦力、浮力5. 力学应用实例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复习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力的分类和测量(10分钟)1. 复习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2. 复习力的测量: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牛顿三定律(15分钟)1. 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

2. 复习牛顿第二定律: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3. 复习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四、常见力(10分钟)1. 复习重力:G=mg,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2. 复习摩擦力: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 复习浮力:F浮=G排,浮力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相等。

五、力学应用实例(10分钟)1. 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力学知识解决问题。

2. 举例说明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鼓励学生课后加强练习,巩固力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力学知识的习题,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

3. 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力的概念、分类、测量、牛顿三定律、常见力和力学应用实例,使学生对力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加强对学生的练习指导,提高学生的力学知识水平。

课题: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1)

课题: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1)

课题:第七章《力》复习(一)主备人:葛成初2015级_____班第_______学习小组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理解力的效果和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3、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构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4、知道弹力、重力,知道弹力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学习重点】1、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重力和弹力的概念及大小【学习难点】1、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现象2、重力与质量的区别与联系【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知识梳理构建知识框架)1.力的概念:___________对_________的作用,物体间力作用是。

2.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力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力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1)___ ,(2)__ ,(3)___ 。

4.力的表示: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_______的_______表示力的三要素。

_______表示力的大小;____ ___表示力的方向;____________表示力的作用点。

5. 弹力产生条件:物体发生__________形变所产生的力。

________、_________都属于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垂直作用于受力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_________与_________成正比。

6.弹簧测力计构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1)观察________和________。

(2)校正______。

(3)拉力方向要沿(4)读数,_______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7.重力产生原因:物体由于受到的吸引。

物体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________,g为常数=___________,表示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六章 力和运动一》导学案

《第六章 力和运动一》导学案

《第六章力和运动一》导学案【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2、了解弹力和弹簧测力计原理
3、了解生活中各种与力有关的现象
【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了解弹力和弹簧测力计原理。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为什么?
下列事例中,不是应用弹力工作的是(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发现指针在零刻度线以上,用这个测力计测
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
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球受到的力
3)车向前加速运动,悬 4)静止在墙角的球板书设计:。

初高中物理力学导学案

初高中物理力学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复习——力学》导案学校:英华附中编制人:高中物理组审核:终审:【学习目标】1、复习初中物理力学的主要内容,熟练掌握力学的基本知识。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生活中3、激情投入,感悟如何处理好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重点难点】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2.二力平衡的条件3.摩擦力【使用说明和方法指导】1.认真复习教材,能够辨别平衡力与非平衡力,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学会定量分析的探究方法。

2.疑难问题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1、力的作用效果是:1. 2.2、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牛,符号是。

3、力的三要素、、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1)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2)生活中那些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或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1)运动员在起跳前助跑有什么好处?说明理由(2)一满载竹子的货车卸载装置出现故障,如果你是司机,你能利用惯性的有关知识将这一车的竹子卸载吗?拿出你的设计方案5、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6、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观察测力计的量程,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2)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在零点。

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7、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的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1)物体所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比值大约9.8N/kg 关系式G=mg(2)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而言,重力表现就好像它作用在物体的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几何中心。

8、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第六章第一节 力 导学案

第六章第一节  力 导学案

第六章、第一节力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从大量的有力作用的事实中体会什么是力?2、分清有力的作用时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二、知识点:1、能从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指出用力的现象。

常见力有推力、拉力、体力、压力、支持力、引力、斥力、(弹力),摩擦力、重力、等等2、能概括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用符号F表示3、有力作用时,施加这个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承受这个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4、自然界中,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加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又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F=F′5、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形变),也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学习引导:1、结合导学案预习课本初步了解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2、预习的过程中找出不懂的知识点,以便课堂上探讨、询问。

3、课堂上积极参与交流、讨论,遇到不懂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及时举手询问。

4、及时向老师反馈你的课堂学习效果。

四、巩固练习:1、从日常生活中举出二个有力作用的实例,并指出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例:桌面上的书本对桌面有压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书本,受力物体是桌面<1>:<2>:2、游泳时人向后划水,人给水一个向后的力作用,同时水也给人一个向前的力作用。

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请你从实际生活中再举出一个实例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例:3、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例:坐在沙发上沙发被压出个凹坑说明压力使沙发发生形变请你从实际生活中再举一个实例说明力可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例:打乒乓球时球拍可将飞来的球子打回去,说明力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请你从实际生活中再举一个实例说明力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你来到学校拿起扫帚扫地过程中,产生了哪些力的作用请写出4个,选出一个力写出它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指出哪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

重力 弹力 摩擦力复习导学案

重力 弹力 摩擦力复习导学案

《重力弹力摩擦力》复习导学案目标感知1、知道什么是弹力,能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2、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明确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3、明确摩擦力的决定因素。

能根据实际需要增大或减小摩擦。

重点、难点预设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重力的三要素。

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及测量原理的理解。

问题导学认真回顾复习重力、弹力、摩擦力有关要点,准确回答完成以下问题!一、弹力1.弹力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弹力产生的条件:①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物体产生弹力的大小取决于其发生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

2.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____的工具。

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了吗?请说出应注哪些问题?典例题型一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例1如图,一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静止,其示数为N,拉力F1为N;F2为____N.某同学用这一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重为10N的物体重力大小时,错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物体静止时,测力计的读数会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N。

【小贴士】弹簧测力计示数总应等于作用在挂钩上的力。

典例题型二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应用例2现有弹簧、钩码、直尺、指针等器材,小华要自制一个弹簧测力计,他首先测出弹簧的自然长度l0=2.10cm,然后在弹簧的下端挂上不同的钩码,测出弹簧的长度l,算出比原长l0的伸长量△l(△l=l-l0),测量的数据如下表:(1)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拉力F和弹簧伸长量△l的关系是:_;(2)小华继续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从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拉力达到N时,拉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就改变了。

因此,弹簧测力计的范围只能达到N。

二、重力1.思考:你能用几种方法得出重力的大小?说出具体应该怎样做?2.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你知道有何实际应用?3.你能列举说明重心的位置跟物体的什么有关吗?。

力学复习导学案之三

力学复习导学案之三

力学复习导学案之三:力和运动初四物理课型:复习执笔:齐丽丽审核:时间:考点:1、了解常见的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会测量力的大小,会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会探究摩擦力影响因素及二力平衡条件。

知识网络:物体受力不受力不平衡平衡静止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不改变变速运动运动状态改变自主复习:一、力1、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力的作用是_________的。

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改变物体的,即物体运动_______的大小或运动的_______;也可以改变物体的。

2.力的单位是_________,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力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叫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

〖练习一〗:1、(08江苏淮安)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 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船桨 B.湖水 C.同学 D.龙舟2、根据以下图片请回答:(1)鱼被鱼线拉上来的时候鱼竿会弯曲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_____________;(2)瓶子压在海绵上海绵凹陷下去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____________;(3)运动员用球拍挡球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___________;(4)脚用力踢球使球飞出去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________________。

二、常见的力1、弹力(F)是物体由于二产生的力,其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

推、拉、提、压等力均属于弹力。

2.重力(G)是由于_______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____,可表示为__ _(g= ,表示);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主要应用是;重力的作用点在__________。

3.摩擦力(f):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他们发生___________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____________的力叫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____________。

06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中考复习导学案)

06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中考复习导学案)

图1 图2 图3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编写人: 姓名一、复习目标:1.知道力的三要素和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2.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3.知道重力(定义、施力物体、方向、作用点、计算公式)。

知道弹力。

知道滑动摩擦力与两个因素有关。

知道增大和减少摩擦的三种方法。

4.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基础知识及方法:1.力是 的作用。

有力存在,必有施力物体与 物体。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

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两个方面:a.力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简称形变);b.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力的 、 和 叫力的三要素。

力的 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4.力的单位是 ,简称___,用符号____表示。

常用的测量力工具 。

5.物体由于 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弹簧测力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

6.重力:(1)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 成正比。

G = (g = ) 要注意只有m 用Kg 做单位,G 的单位才是N 。

(2)方向: 。

(3)作用点:在物体的 上。

(4)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7.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和 有关。

(2)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 ;② 。

(3)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 ;② ;③用 摩擦代替滑动摩擦;④在互相接触的摩擦面之间加 形成一层油膜,或加压缩气体形成一层气垫。

三、经典考题:1.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上龙岩籍选手获得三枚金牌。

其中林丹获得羽毛球男子单打金牌。

球拍击打羽毛球时两者均要形变,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球拍击球的效果,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

2.画出图1中小明受到的重力示意图。

3.书架里书压得越紧,从中抽出一本书就越费力;下雨天,在路面上铺上碎石或煤渣,可以防止汽车打滑。

由此可以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4.图2实验表明重力的方向总是 ,图3中物体A 的重力为 N 。

四、课堂检测:1.航天员在完全失重的太空轨道舱中进行体能锻炼,下述活动中可采用的是( )A.举哑铃B.在跑步机上跑步C.用弹簧拉力器健身D.引体向上2.一个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个物体( )A.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一定改变运动状态C.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D.一定处于静止状态3.日常生活中,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自行车轮子的直经约为1.5mB.一棵大白菜的质量约为100gC.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490N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6m/s4.下列实例中,有利于减小摩擦的是( )A.鞋底上有凸凹不平的花纹B.矿泉水瓶盖上的竖条纹C.在拉链上擦些石蜡D.用橡胶制作自行车的刹车皮5.某同学在斜坡上滑雪,请在图4上作出他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12.4力导学案

12.4力导学案

12.4力导学案【学习目标】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一.力的作用效果(阅读书41页想想做做回答下列问题)(1) 同学们用图11-4-1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实验结束后,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2)看课文图11.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提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由此(1)、(2)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3)学生看课本图11.4-2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由此得出结论结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1、投球手把静止的棒球投掷出去;棒球被接球手接住;接球手将棒球击出。

这说明:。

2、弓的形状改变;竿子的形状改变;球的形状改变。

这说明:。

3.某同学用力弯锯条,把锯条弄弯了。

力改变了物体的_________。

足球运动员用脚踢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方向改变了.守门员用力抱住足球运动员射向球门的足球,球由运动变为静止,力改变了物体的_____________。

4.我们可以根据力引起的效果判定力的存在:比如物体的发生了改变,或它的就发生了改变,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5.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了规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二.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或力的三要素)阅读书42页(1)、打台球时,用力越大,球运动的得越远。

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2)、打台球球时,球总是沿着所受的力的方向飞去。

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3)、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时,每次手的位置离门轴远近不同,力的效果也不同。

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因此,我们把力的、、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合成与分解在牛二、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力的合成与分解在牛二、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力的合成与分解复习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一、二力合力范围两个作用力合力的大小范围:(1)两个共点力的合成:|F1-F2|≤F合≤F1+F2,即两个力大小不变时,其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当两力反向时,合力最小;当两力同向时,合力最大。

【测试】(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两个共点力F1与F2的合力大小为6N,则F1与F2的大小可能是()A.F1=2N,F2=9NB.F1=4N,F2=8NC.F1=1N,F2=8ND.F1=2N,F2=1N二、对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法则求合力的应用力的合成:(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2)运算法则。

①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分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如图甲,F1、F2为分力,F为合力。

②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的首尾顺次连接起来,第一个矢量的首到第二个矢量的尾的有向线段为合矢量。

如图乙,F1、F2为分力,F为合力。

【测试】一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F1、F2、F3共同作用,其力的矢量关系如图所示,则它们的合力大小是()A.0B.2F1C.F3D.2F2【练习1】(力的合成)如图所示,F1、F2、F3恰好构成封闭的直角三角形,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小的是()【练习2】如图所示,物体A在同一平面内的四个共点力F1、F2、F3和F4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其中力F1沿逆时针方向转过120°而保持其大小不变,且其他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则此时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为()【练习3】一物体受到三个共面共点力F1、F2、F3的作用,三力的矢量关系如图所示(小方格边长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力的合力有最大值F1+F2+F3,方向不确定B.三力的合力有唯一值3F3,方向与F3同向C.三力的合力有唯一值2F3,方向与F3同向D.由题给条件无法求出合力大小三、几种特殊共点力合成计算【测试】(多选)(2017·沧州模拟)小娟、小明两人共提一桶水匀速前行,如图所示,已知两人手臂上的拉力大小相等且为F,两人手臂间的夹角为θ,水和水桶的总重力为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练习1】如图所示,一个物体由绕过定滑轮的绳拉着,分别用图中所示的三种情况拉住物体静止不动。

201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7:力导学案

201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7:力导学案

201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7:力导学案【复习目标】1.理解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理解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

3. 会用弹簧秤测力的大小。

4. 理解三种不同性质的力及其三要素。

5. 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知识回顾】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________有力,相互有力的作用的物体间并不一定________。

力用符号表示。

2.力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________;二是使物体的________发生改变。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重要因素有三个,就是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被称为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个因素中只要有一个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就将________。

5.力的示意图:是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的一条带_______的线段。

6. ________仪器叫做测力计。

常用的是测力计是________________。

它的原理是根据“弹簧在一定的范围内,所受的拉力越大,弹簧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在测量前,要了解其________和分度值的大小,使用时,并较正___________。

实际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________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线________。

7.物体发生________时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拉力、压力都属于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有关,形变越________,弹力越大。

8.由于______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总是_____;作用点在物体的______.大小为G=_______,其中g=________N/kg,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 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力的概念复习》导学案
开发区二初中李铁鸣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

2.知道弹性和塑性;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3.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二、学习过程:
┃思考感悟成体系┃
力的作用力的描述
力的



弹簧测
力的相互性
三要素
效果
—示意图力
分类



力计
公式和定义
三要素
┃回顾教材析知识┃
1.力:力是,用字母表示,单位是,用字母表示。

比如,我们推墙壁或小车,无论物体是否运动,我们都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受
到了物体给我们的反作用力,这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2.力的三要素及作用效果:我们用力推门,力的不同、推门的以及推门
的不同,都能影响推门的效果。

拍皮球时,力可以使皮球由静止变
为运动,改变物体的,也可以改变皮球的。

3.力的描述——示意图:我们可以用来表示力,其中
表示力的大小,表示力的方向,
表示力的作用点。

4.弹力:手按订书器的压力、提物体的拉力、推墙时手受到的推力等都属于弹力,弹力是
物体由于发生而受到的力,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大小有关。

5.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只有在弹簧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才跟它受到
的拉力成,如果超出弹性形变的范围,它就要损坏。

1
2
┃典例精析指方向┃
典例1:力和力的示意图
例1 仔细观察图7-1甲和乙,分别说出它们都反映了什么力学知识。

图甲说明:
图乙说明:
典例2: 弹力的探究方法——图象
例2 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
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 ,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
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 与弹簧的伸长量x 作出的F -x 图线如图7-2所示。

(1)由图可知,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 N,弹簧的伸长增加cm。

(2)该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典例3:重力的探究——表格信息
例3如图7-3所示是某同学探究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实验图示,每个钩码
的质量是50 g。

(1)完成上表。

(2)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为
(3)若该同学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了6个钩码(在称量范围内),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为。

典例4: STS运用——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
例4.有两位同学分别购买了两只不同品牌的乒乓球,为了比较两只乒乓球的弹性大小,他
们设计了几种方案,你认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案是 ( )
A.把两球向墙掷去,比较它们反弹后离墙的距离;
B.让两球置于乒乓桌面上方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
C.用乒乓球拍分别击打两球,比较两球飞出去的距离;
D.用手捏乒乓球,比较它们的硬度。

3
4
┃实战演习成高手┃
1.月球对其表面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对地面物体引力的六分之一,设想我们乘宇宙飞船到
达月球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质量为6 kg 的物体,在月球上只有1 kg
B .在地球上重为600 N 的人,在月球上重为100 N
C .一 个 金 属 球 在 月 球 上 的 密 度 仅 为 它 的 地 球 上的六分之一
D .一根轻弹簧,在地球表面将它拉长1 cm 需要6 N 的拉力,在月球上只需要1 N
的拉力。

2.下列事例中,属于运用了重力方向的是( )
3.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3 N 的力拉它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 N ,若将
弹簧测力计的固定端取下,两端各施一个3 N 的拉力而使弹簧测力计静止,如图7-5所示。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A .0
B .3 N
C .6 N
D .无法判断
4.用弹簧秤竖直称悬挂在其下面静止的小球,则有( )
A .小球对弹簧秤的拉力就是小球的重力
B .小球对弹簧秤的拉力大小大于小球的重力大小
C .小球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
D .小球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试卷讲评针对练┃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
C.马拉车前进时,车同时用相同大小的力向后拉马
D.两个物体只要不接触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2.王刚新买了一套弹簧拉力器,内装5根相同的弹簧,说明书上写着:“把每一根弹簧拉长
10 cm需要10 N的力”。

王刚将其中4根并联装入拉力器,若王刚将弹簧拉力器拉长0.5 m,
则他的拉力是。

3.体操运动员上单杠时,用手向下压单杠,人却上了单杠.这是为什么?
4.(多选)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A.小明用力将足球踢了出去
B.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
C.人坐在软沙发上,沙发凹了下去
D.篮球撞击篮板上被弹了回去
5.如图7-7所示,质量为1500g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靠在墙上,请你在图上画出木棒所受重
力的示意图及弹力的方向。

┃课后练习再提高┃
1.足球前锋队员面对已封住角度的守门员,轻轻地将球一挑,足球在空中划过一条弧线进入球门.若不计空气阻力,足球离开脚面后使其在空中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施力物体是( )
A.前锋队员B.足球C.地球D.守门员
2.如图11-45所示,工人用200N的沿斜面向上的推力,将一
个物重为300N的木箱推上斜面。

请作出木箱受到的重力和推力
的示意图。

图11-45
5
6
3.你留意过以下事实吗,如:划船时,桨向后划水,船才会向前行驶;溜旱冰时,相
对静止的两个人,只要一人用力去推对方,两人会向相反方向运动;将吹足了气的气球
嘴松开并放手,球内气体从气球嘴泄出的同时,气球会向相反方向运动.清归纳出上述
现象所共同遵循的物理概念或规律.(只要写出两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下图中,A 、B 两球相互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图是 ( )
5.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弹力作用
B .只有受弹簧作用的物体才受到弹力作用
C .只有相互接触并发生形变的物体间才存在弹力作用
D .弹簧的弹力总是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6.关于弹簧测力计上零刻度的意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弹簧的长度为零 B .弹簧的伸长为零
C.弹簧所受的拉力为零 D .指针的初始位置
7. 赵明准备自己制作一只弹簧测力计,他找来弹簧、钩码、直尺、指针等器材.首先
测出弹簧的长度10.20=L cm ,然后在弹簧下挂上不同的钩码,测出弹簧的长度L ,算出比
原长0L 的伸长量)(0L L L L -=∆∆,填在如下表格中: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拉力F 和弹簧伸长量L ∆的关系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赵明继续实验,得到下列数据:
A B C D
7 从这次数据看出,拉力达到________N 时,拉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就改变了.因此弹簧
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只能达到___________N 。

8.一座限重为4.9X104N 的桥,一辆自身质量为1.1t 的卡车要能安
全过桥,所能装载的货物不能超过___________ kg .
9.如图8-7所示的水平仪检验是否水平,当它在东西方向放置时,人
在水平仪南边看,重垂线锥体偏在水平仪刻度线下端的左方,当把它南北放置时,人在水平仪东边观看,锥体偏在右方,此时桌面的________高。

10.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在斜面上向下滚动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方向是沿斜面向下的
B. —投出的篮球上升过程中不受重力,下落过程中才受重力作用
C. 物体的重心一定是在物体上
D. 地面附近的物体在失去支持时,要向地面降落,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
11. 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错将物体挂在了拉环
上,如图8-8所示.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 ,则物体的重力
为 ( )
A. 一定等于8N B .一定小于8N
C. 一定大于8N
D. 以上情况部有可能
12.一个物体被竖直向上抛出去,则 ( )
A .物体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重力也越来越小
B .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重力却越来越大
C .物体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重力不变
D .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重力为零
课后小结:
三、课后反思:
图8-7
图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