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帆楼阁图赏析

合集下载

30 幅著名书画大师作品赏析

30 幅著名书画大师作品赏析

1、黄永玉《金秋》【赏析】画面清幽雅致,散发着高洁而隽永的意境。

画家在色彩的运用上独具匠心,靛青、靛蓝、石青、花青等混合勾勒出翩翩荷叶,构成幽淡深邃的背景,同时用水调和,造出虚实相间、若有若无、层次多样的视觉效果。

作品在构图、材料、技法、观念等方面皆富于新意2、王原祁《卢鸿草堂十志图(之一)》【赏析】《草堂十志图》描写卢鸿隐居之处的山林景物。

此图系以唐、宋各家笔意拟之。

图中峰峦浑厚,林木苍厚,笔墨细密严实,松秀浑然,柔中带刚。

3、王羲之《黄庭经》【赏析】此帖其法极严,其气亦逸,有秀美开朗之意态。

4、张大千人物画《仕女》【赏析】大千先生的山水画已为众人所知,其实,这位“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妇人”的画家,人物画也独出机杼,清丽优雅,成就极高。

张大千早期的人物画是从明代唐寅入手的,故画仕女用笔兴意洒脱,运笔如行云流水,方圆间施,所绘仕女的秀美风貌是他人所不能企及的。

5、潘天寿《朝日艳芙渠图》【赏析】潘天寿先生画荷往往以墨叶块面大笔挥搽,硕叶如盖,笔速较快,胆魄惊人。

荷花亭亭净植,娇艳欲滴,气旺神强。

荷柄水草如长枪大戟,穿插有致,坚如铁铸,有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感觉。

6、黄宾虹《玉垒山记游》【赏析】此幅体现出黄宾虹绘画中“厚、重”风格。

构图以高峻耸立的山崖为主体,水岸、瀑布为衬景,有青山巍峨苍翠的壮美。

作为主体的山峰较突出,浓、淡、干、湿、焦、泼、积等多种墨法与青绿设色相参,尽现苍郁之貌。

笔法运用十分率真、疏放,笔意与墨意淋漓呈现,流露出勃然的生机。

7、李苦禅《赤峰白羽图》【赏析】此幅是作者将“金碧山水”画法融入大写意画的一件力作,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至老年,这种画法皆不时用之,诚为大胆创新。

此图以白描勾鹰,以鹰背与颌的重墨配合朱砂、石青山石之衬托,益显其非常之洁白。

松略点石绿,苍翠古拙。

泥金点、勒山石,金碧辉煌,更为此图增添了神圣感。

8、林风眠《晨曦》【赏析】画家把山峰画成尖利的三角形,可看出立体派的影响;黑色线条颇具拙趣,设色丰富、强烈、奔放。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苍苍,⽔茫茫,⼤孤⼩孤江中央②。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搀天长③。

客⾈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久与船低昂④。

峨峨两烟鬟⑤,晓镜开新妆⑥。

⾈中贾客莫漫狂⑦,⼩姑前年嫁彭郎⑧。

注释注释 ①李思训:唐代著名⼭⽔画家,⼭⽔画的创始⼈。

他是唐朝的宗室,开元(唐⽞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官⾄右武卫⼤将军。

《新唐书》、《旧唐书》均有传。

他的⼭⽔画被称为“李将军⼭⽔”。

②⼤孤⼩孤:指⼤孤⼭、⼩孤⼭。

两⼭屹⽴江中,遥遥相对。

⼤孤⼭在今江西九江东南鄱阳湖中,⼀峰独峙;⼩孤⼭在今江西彭泽县北、安徽宿松县东南的江⽔中。

③搀:刺,直刺。

④低昂:⾼⼀低,起伏不定。

⑤峨峨:⾼耸的样⼦。

这句以⼥⼦的发髻⽐拟⼤⼩孤⼭⽔雾缭绕的峰峦。

⑥“晓镜”句以妇⼥的梳妆镜⽐喻江⾯、湖⾯。

⑦贾(gǔ)客:商⼈。

⑧⼩姑:指⼩孤⼭。

彭郎:即彭浪矶,在⼩孤⼭对⾯。

这两句说,船上的商⼈举⽌不要轻狂,美丽的⼩姑早已嫁给彭郎了。

这⾥形容江⼭秀美,⼈们不能⾃禁其爱。

当地民间就有彭郎是⼩姑之夫的传说。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 诗歌起笔两句“⼭苍苍,⽔茫茫”,展现出⼭⽔苍茫的画⾯,把读者⾃然引⼊画境。

B. ⼤⼩孤⼭四⾯环⽔,诗⼈连⽤“崩”“去”“搀”等⼏个词语,展现了“孤⼭”之险。

C.“沙平风软”两句,写江风轻柔,江波起伏,⼤⼩孤⼭仿佛随⼩⾈在江上起伏低昂。

D. 诗歌最后两句劝诫⾈中的商⼈不要轻狂侮慢,勿对已作他⼈妇的江中美⼥⼼存幻想。

②“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描写江中的⼤⼩孤⼭,别有情趣。

请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①(3分)D ②(5分) 这两句诗运⽤了⽐喻、拟⼈的⼿法(1分),把⼤⼩孤⼭⽐喻成两位美⼈,她们发髻⾼耸,仿佛正在以⽔为镜,梳妆打扮(分析诗句2分),写出了⼤⼩孤⼭的清丽秀美(或“使静态的画⾯具有动态的美感”)(1分),使客观的⾃然充满了⼈的情趣(1分)。

中国美术史(隋唐时期美术)

中国美术史(隋唐时期美术)

第三章隋唐美术.隋唐绘画艺术一.阎立本(承上启下的画家)1.阎立本绘画的艺术特色?a.与六朝相比,写实性较强,重视人物个性绘画b.取材多是历史故事和人物,用以借鉴贤愚,弘扬治国安邦的大业c.线描画面部细劲圆润,画衣服简练粗重。

相比顾恺之“春蚕吐丝”其更注重根据不同对象使用不同的线条d.设色更浓重2.代表作品:A.《步撵图》:a.描绘了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的联姻事件,忠实表现了唐中央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b.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塑造表达出肖像画创作的成就。

刻画出禄东赞强烈的高原民族的特征,唐太宗形象则深沉谦和的外表流露出雄才大略的非凡气度c.健劲的线描加以深沉的灰色,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B.《历代帝王图》:画中帝王或站立或坐,不以情节相贯穿,也不以背景为衬托,着力通过人物外貌特征的刻画,试图揭示每个帝王不同的心态。

使肖像画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此画用意为作为“兴废之戒”。

二.吴道子☆☆☆1.简述吴道子的艺术成就?a.古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画圣”。

b.创作成就表现在宗教绘画上:a.绘制玄元图,五圣图,千变万化的千佛形象.b.经变是画的最多的题材,地狱变相最为著称,有强烈的感染力。

c.技法特点:a.早年用较工细的技法,成熟时具有豪放的特点.b.用色“深浅晕成”“敷粉浅淡”,线条“磊落逸势”“笔力劲怒”,故称“莼菜条”.c.结合内容的表现和形象的创造,运用线条上,渗透着强烈的感情,富有运动感与节奏感,提高了绘画艺术中的诸种表现因素的统一。

d.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时,注意整个画面气氛的统一与具有运动感的表现。

d.其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称为“吴家样”,是一种更成熟的中国佛教美术的样式,与“曹家样”具有显著的区别:“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概括了两个时代绘画风格的不同特点。

e.吴氏的风格被称为“吴装”,其形成的中国宗教绘画的基本样式一直影响到元明以后,近代民间画工仍奉他为祖师,并保持绘塑不分的传统都不是偶然的。

唐代山水画赏析

唐代山水画赏析

江干雪霁卷
《辋川图》
• 王维晚年居蓝田 辋川。《辋川图》 是作者晚年隐居 时所作,现存为 后人摹本。图中 群山环抱中的一 处别墅,庭院中 有亭台楼阁,树 木掩映,庭院外 有云水淹映,舟 辑过往,此幅作 品创造出一种淡 泊超尘的意境。 王维被尊为中国 文人画的始祖, 此时的山水画仍 属初创阶段。
鸟鸣涧
《明皇幸蜀图》
《明皇幸蜀图》
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的第二年,一个初 夏的一个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仓惶逃 离都城长安。队伍行至马嵬驿时,士兵哗变,要求斩杀杨家一门。唐 玄宗万般无奈,将杨贵妃处死。心灰意冷的唐玄宗,将皇位交给随行 的太子李亨。李亨与玄宗于马嵬驿分道。李亨向北讨伐叛军,玄宗向 南赴四川,继续他无奈的逃亡之旅。 《明皇幸蜀图》描绘了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入蜀的历史故事。 这幅作品为绢本,青绿设色。纵55.9厘米,横81厘米。据传说,作 者是唐代画家李昭道。(李思训之子) 山间水溪旁,数人正卸下马匹、骆驼所驮的重物稍事歇息。右侧溪桥 前缓行而来的人马,显然是整个行旅队伍的中心。一骑者着红衣,乘 三花黑马正待过桥,此人即唐明皇李隆基。宋代苏轼在观赏此图时, 从马的特征上认出,红衣骑马者便是唐明皇。 《明皇幸蜀图》山石勾斫、林木轮廓以及水流,笔笔均用中锋。画面 山石用线勾勒而无皴法,设色用青绿,渲染了春天的气氛,具有富丽 堂皇的时代特征,是反映唐代山水画面貌的重要作品。
王维
•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 有诗 • 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 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 或淡远的传神之作。他的山水诗关于着色取势,如“漠漠 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 王维具有多种才艺,不同艺术相互渗透对其诗歌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他以画入诗,使其山水诗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 的基本特征。

保值堂鉴赏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保值堂鉴赏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保值堂鉴赏李思训《江帆楼阁图》中国的山水画发展到隋唐之间,山水画渐渐从人物画中脱颖而出,慢慢树立成一种独立的画科,如果说隋代时期著名的画家展子虔所作《游春图》的变现手法尚为在中国绘画史上稚拙的话,那么唐代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作为独立的山水画已趋于完善了。

此幅《江帆楼阁图》在浩淼的春波共长天一色中,几叶扁舟凌驾于万顷茫然之上,辽远、开阔,令人欣赏时、心荡神怡,神清气爽,直欲把酒临风,浩歌江天。

江岸上,杂花生树,苍松、翠竹、艳桃、乔木零星地,密集地分布于巉岩幽岭之间,湍濑潺潺,云霞霭霭,俨然的碧殿朱廊深藏在这人间仙境之中,在这里临流濯足,登岭振衣,煮石逃禅,怎知秦汉与魏晋?画中,那骑着马的、步行的来了,行进在这如画的春景中,还有什么东西提不起,放不下?还有什么东西值得羡慕?苏子云:“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是啊,这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无穷无尽的宝藏,人们共同拥有,共同享用。

此幅《江帆楼阁图》画家以劲利遒韧的线条,古雅徇丽的金碧设色,成功地表现出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画家以细笔勾出了水纹和远处荡漾的小舟,衬托出了江天的辽阔和烟水浩淼江岸上树木郁郁葱葱,错落有致;曲折的山岭之间,长松竹桃之下掩映着严整的屋宇;山径中碧殿朱廊曲折,作者又以几笔画出三三两两、隐隐约约穿行于桃红丛绿之间的游人,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画家融合了山水丘壑和人物动态,阐明唐代山水画已着意于生活与自然之交织、辉映,一派明媚春光景象。

画中山石用墨线勾勒轮廓,石绿渲染。

整体势态葱郁,富有装饰味,和有勾无皴的山石,起伏均匀的水纹,精丽工致的屋宇,图案形状的夹叶,十分相称,而且还可以看出其中吸取域外绘画的迹痕。

李思训(653-718),字建,一作建景,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唐宗室,孝斌子。

高宗李治朝(649-683)任江都令。

武则天当政,弃官潜匿。

神龙元年(705)出为宗正卿。

美术教师编制资料——中国美术史画家以及作品总结

美术教师编制资料——中国美术史画家以及作品总结

绘画古代第一批画家在魏晋魏晋南北朝曹不兴人物画古代最早享有盛誉的画家是三国时东吴的曹不兴。

吴国“八绝”之一主要的是人物画,最早的佛像画家,佛像之祖。

卫协(晋)人物,故事,道释人物、故事、道释题材。

被谢赫列为六品中的第一品。

顾恺之(东晋)密体人物画画绝、才绝、痴绝。

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成“六朝三大家”。

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特别是眼神的描绘。

擅于用艺术的语言来刻画对象的心理活动和精神面貌。

“密体”绘画体例主要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传·仁智图》名言:手挥五弦易,目送鸿雁难《女史箴图》用的“高古游丝法”《烈女传·仁智图》用“铁线描”南朝画家陆探微,宋密体人物画运用草书的体式,形成“一笔法”秀骨清象张僧繇,梁疏体佛画佛画创造者,”张家样”,是古代寺庙中影响最大的样式之一,梁元帝萧绎,梁《职贡图》北朝画家曹仲达梵像画“梵象”曹家样曹衣出水杨子华宫廷画家《北齐校书图》绘画遗迹吐鲁番晋墓《地主庄园图》是已知的最早的纸本绘画。

云南昭通霍氏墓壁画是最早的有确切的纪年和地志的壁画墓《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像》模印砖画南京西善桥墓最精细完整隋唐时期阎立本(唐)人物画《步辇图》《历代帝王像》“铁线描”比喻为“丹青神化”《步辇图》是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朝见唐太宗的场景赏析:1、《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唐朝是我国绘画发展史的重要阶段,尤其是人物画发展及其成熟,涌现了不少不朽的传世名作。

2、此画描绘的是唐太宗为此接见吐蕃大使禄东赞的场景,反映的是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

3、作品在构图上,为了更好地凸显太宗的至尊风度,作者巧妙的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衬托表现。

一是用宫女的娇小衬托唐太宗的壮硕,深沉,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恭谦来衬托唐太宗的平和可亲之态,为正衬。

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变舒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从色彩上,该图的场景是一个喜庆的场面。

4、这幅作品不但艺术价值极高,更是汉藏民族友谊的见证。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阅读附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阅读附答案及翻译赏析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阅读附答案及翻译赏析 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②。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③。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④。

峨峨两烟鬟⑤,晓镜开新妆⑥。

舟中贾客莫漫狂⑦,小姑前年嫁彭郎⑧。

注释①李思训:唐代着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

他是唐朝的宗室,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官至右武卫大将军。

《新唐书》、《旧唐书》均有传。

他的山水画被称为“李将军山水”。

②大孤小孤:指大孤山、小孤山。

两山屹立江中,遥遥相对。

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东南鄱阳湖中,一峰独峙;小孤山在今江西彭泽县北、安徽宿松县东南的江水中。

③搀:刺,直刺。

④低昂:高一低,起伏不定。

⑤峨峨:高耸的样子。

这句以女子的发髻比拟大小孤山水雾缭绕的峰峦。

⑥“晓镜”句以妇女的梳妆镜比喻江面、湖面。

⑦贾(gǔ)客:商人。

⑧小姑:指小孤山。

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

这两句说,船上的商人举止不要轻狂,美丽的小姑早已嫁给彭郎了。

这里形容江山秀美,人们不能自禁其爱。

当地民间就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起笔两句“山苍苍,水茫茫”,展现出山水苍茫的画面,把读者自然引入画境。

B.大小孤山四面环水,诗人连用“崩”“去”“搀”等几个词语,展现了“孤山”之险。

C.“沙平风软”两句,写江风轻柔,江波起伏,大小孤山仿佛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

D.诗歌最后两句劝诫舟中的商人不要轻狂侮慢,勿对已作他人妇的江中美女心存幻想。

②“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描写江中的大小孤山,别有情趣。

请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①(3分)D②(5分)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1分),把大小孤山比喻成两位美人,她们发髻高耸,仿佛正在以水为镜,梳妆打扮(分析诗努力学习,报效父母。

唐代李思训绢本设色《江帆楼阁图》

唐代李思训绢本设色《江帆楼阁图》

唐代李思训绢本设色《江帆楼阁图》
展开全文
该画描绘的是游春情景,是作者以“青绿山水”与“金碧山水”创作的国画山水作品,画中山、树、江水和游人融汇一处,江上泛舟、山中树木茂盛,游人穿梭其中。

远处江水荡漾,几叶扁舟漂浮,近处树木葱葱,楼阁庭院若隐若现,坡岸上游人穿行。

其意境隽永奇伟、用笔遒劲、风骨峻峭、色泽匀净而典雅,画风精密严整、意境高超、笔力刚劲、色彩繁富,独树一帜。

李思训由于唐朝宗室的身份及优游富贵的生活,其特别钟情于金碧辉煌的楼阁殿宇和秀丽瑰奇的青绿山水创作,这也与唐王朝的盛世
气象合拍,符合宫廷贵族的审美趣味。

《江帆楼阁图》正是中国早期青绿山水画的风格特色的代表作品。

《江帆楼阁图》整体构图阔远,不画江岸边际显得烟水浩瀚,境界宽广,较之《游春图》的全景处理有进步之处。

山石丘壑虽仍平实,已略有变化,画树已用交叉取势,比展子虔用上叉的鹿角枝,就显得顾盼多姿了。

如图的左下角植有老树两棵,一棵盘根错节藤绕柯,一棵枝杈交纵,状若屈铁。

夹树叶形状也多,有元宝形、枇杷叶形、三层包叠卷心形、双勾介字形、槐树叶形等。

《江帆楼阁图》无论从题材内容到技法的呈现方式,都是属于李思训流派,是一幅研究李派山水重要的作品。

附:唐代李思训绢本设色《江帆楼阁图》全卷
唐代李思训绢本设色《江帆楼阁图》。

由唐代《江帆楼阁图》看书画鉴定中的“建筑断代”

由唐代《江帆楼阁图》看书画鉴定中的“建筑断代”

由唐代《江帆楼阁图》看书画鉴定中的“建筑断代”在中国数千年的古代书画史中,一件传世作品的断代,我们不能仅看它的著录、题跋等,因为一是宋元人往往把有根据的传摹品也称为真;二是古人的信息及资料有限等情况,误辩真伪实之常事。

那么面对一件古代书画作品,究竟是何人何代的作品,我们如何辨识呢?方法种种。

在诸多方法中,用“中国古代书画建筑鉴定”进行断代,是一套较为科学严谨的方法。

由于时代的不同,绘画里的建筑物有着明显不同。

比如,唐代建筑结构特点与宋代截然不同,元代与明清两代也不同,在书画鉴定中掌握各时代特点,对古代书画可以起到极为重要关键点。

在此笔者用此法浅析《江帆楼阁图》。

《江帆楼阁图》轴《江帆楼阁图》相传唐李思训作。

绢本青绿设色。

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思训(公元653-718年),字建,或建景,唐朝宗室。

官至右武卫大将军,世称“大李将军”。

李思训的儿子李昭道在艺术上与李思训齐名,故称“二李”、“大小李将军”。

李昭道并没有做过实职将军,只不过是虚职而已。

中国山水画按照表现手法分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种。

所谓青绿山水画,是用石青、石绿等矿物色为主设色。

其艺术风格属于精巧瑰丽、工细典雅、富丽堂皇的特点。

李思训即是青绿山水的继承者,在中国绘画史研究中有很大的影响。

李思训画像《唐朝画录》中介绍李思训:山水绝妙,鸟兽、草木皆穷其态。

山水画被人视为“国朝山水第一人”,并被后世推为唐代山水画代表性画家相传存世作品《江帆楼阁图》为其一。

此作品经宋内府、清内府收藏,在福开森《历代著录画目》中记载《江帆楼阁图》,亦著录于清安岐《墨缘汇观》中,题为李思训作。

按现在收藏拍卖界推崇的观点就是“屡见著录,流传有序”的代表性作品。

著录如下:《江帆楼阁图》近景绘江岸一角,游人在江边活动。

以细笔勾勒山石轮廓,青绿色,富于装饰性。

周围长松掩映,小径曲折,山间殿宇错落,游人观山赏景,穿插在桃花绿树之间。

远景宏大,烟水浩瀚,帆影浮动,境界宽广,不画江岸边际。

中国名画赏析:《江帆楼阁图》

中国名画赏析:《江帆楼阁图》

《江帆楼阁图》赏析《江帆楼阁图》为李思训所作。

此图表现游春情景, 近景山岭间有长松桃竹掩映,山外江天空阔, 烟水浩淼,意境深远。

作者以劲利遒韧的线条,古雅绚丽的金碧设色,成功地表现出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整个画面山势起伏, 江天辽阔很有气势。

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 画树交叉取势, 变化多姿。

《江帆楼阁图》唐李思训绢本设色纵厘米横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江帆楼阁图》所表现的是游春的情景。

作者以劲利遒韧的线条,古雅绚丽的金碧设色,成功地表现出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作者以细笔勾出了水纹和远处轻荡的小舟,衬托出了江天的辽阔和烟水的浩淼;江岸上树木郁郁葱葱,错落有致;曲折的山岭之间、长松桃竹之下掩映着严整的屋宇;山径中碧殿朱廊曲折,作者又以几笔画出三三两两、隐隐约约穿行于桃红丛绿之间的游人,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此图表现游春情景,近景山岭间有长松桃竹掩映,山外江天空阔,烟水浩淼,意境深远。

整个画面山势起伏,江天辽阔很有气势。

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画树交叉取势,变化多姿。

山水构图的整体大势与局部“豆马寸人,须眉毕露”的一丝不苟的精致描写,统一在一起。

山石着色,以石青、石绿两种浓重色彩,显得金碧辉煌。

李思训继承和发扬了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技法,已形成“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

画家简介李思训(651-716),唐宗室,高宗时为江都令,开元初,官至右武卫大将军。

其子李昭道亦擅山水。

人称他们父子为“大李将军”、“小李将军”。

此画无作者款印,清代安歧称此图“敷色古艳,笔墨超轶,虽千里、希远不能辨,的系唐画无疑。

宜为真迹。

”背景相关李思训的山水画主要师承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风,并加以发展,显现出从小青绿到大青绿的山水画的发展与成熟的过程,形成了意境隽永奇伟、风骨峻峭、色泽匀净而典雅、具有装饰味的工整富丽的金碧山水画风格,开创了“北宗画法”。

在创作时,李思训除了从实景取材,多描绘富丽堂皇的宫殿楼阁和奇异秀丽的自然山川外,还善于结合神仙题材,创造出一种理想的山水画境界。

江帆楼阁图

江帆楼阁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age 9
整幅画面采用石青、石绿、赭石、朱砂等色彩艳丽的石色为主,秀于林的高大 树木多以鲜艳的石绿色填叶,隐于树荫的杂树树叶则选择较为沉着的石青、靠 近黑色的深蓝等色彩作为其主要颜色,树木的色彩运用齐整而富有变化,显示 了画家的匠心;在石面、松叶上运用的鲜明的石绿色,在廊檐及木柱上着亮丽 的朱砂色,都在画面上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出金碧辉煌的 富丽气息。
Page 14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Page 15
Page 16
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
Page 17

Page 13
一直待到300年后,北宋后期画坛的“复古”潮流中,画家们将水墨山水的精 湛的“勾、皴、擦、点、染”等多种笔墨技法融入青绿山水之法,创造出既艳 丽工致而又清新脱俗的青绿山水新法, 其中以青绿为重的谓之 “大青绿山 水”,代表作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也有作浅绛淡彩之后薄敷青绿石色 的, 谓之 “小青绿山水”,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 李思训、李昭道父子 首创的青绿山水之法亦得以发扬光大。
Page 2
一、作者简介
李思训(651-716,一作653-718),字建睍,一作建景,唐高祖从弟长平王 李叔良之孙,李孝斌之子,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人;因玄宗时官至右武 卫大将军,卒后追赠秦州都督;画史上称他为“大李将军”。 李思训作为山水画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画家,《历代名画家》言其善画,山水、 楼阁、佛道、花木、鸟兽等题材皆能,尤以金碧山水著称。 据宋代《宣和书 谱》记载,当时李思训的存世之作尚有 《山届四皓》、《春山图》、《海天 落照图》、《江山渔乐》、《群山茂林》等十七幅,均已散佚,现在仅见《江 帆楼阁图》和《九成宫纨扇图》。 流传至今的《江帆楼阁图》据记载是他的作品,但现仍存有争议。此画虽今被 认定为宋人手笔,但可以反映他的画风。

从顾恺之《洛神赋》到荆浩《匡庐图》看山水画的发展与辨伪

从顾恺之《洛神赋》到荆浩《匡庐图》看山水画的发展与辨伪

书画—收藏C O L L E C T IO N从顾恺之《洛神赋》到荆浩《匡庐图》 看山水画的发展与辨伪范琢四五世纪时,山水画开始独立存在,艺术家开始把对人的兴趣转移到自然上;这种转移在11世纪以动人心魄的上水巨制宣告成功完成。

观看存世最早的山水片段——东晋顾恺之《洛神赋》中的“自然” 场景,和隋朝展子虔《游春图》的局部与全貌。

从后代人的眼光来品评那个阶段的技术,确实只能用拙朴来形容。

从隋展子虔《游春图》到唐•李思训的绢本《江帆楼阁图》,再到思训子李昭道的纸本《明皇幸蜀图》(有学者推测这些存世作品都有可能是十一世纪摹本,但我觉这已足以说明问题),可以看到绘画 能力和技巧的明显进步。

无论是物象的把握,还是场景设计的复杂程度,以及色彩运用的丰富程度和 渲染上的层次控制,都已为后来画家进一步深入观察和表现山水景观做好了铺垫。

1997年的时候我曾夜过秦安,在山腰处俯瞰,其地形乃两山夹一川的格局,当时未曾想这是右武卫大将军,彭国公李思训的老家。

高宗朝,他为逃避武则天对李家宗室的疯狂杀戮辞官退隐,从而在 保住性命迎来明皇时的高爵和幸福晚年的同时,也有了充裕的时间精力,以自己的才华将展子虔之后的青绿山水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的传为李思训作品中质量最高的一张,这应该是一张更大作品中的一部分,也许是几个竖式条屏中的一张,因为从很不舒服的构图上可以看出,画面的左右两边似乎都没有描述完,就在边框位置戛然而止了,但这不妨碍局部欣赏的进行。

高大的乔木和灌木有+余种,它扪的深浅、光涩、交织穿插都丰富得足以让人耐心观看,不同样貌的树叶描绘手法至少有十种,掩映在植被中的建筑以及江面上鼓帆而行的船只全都尽力吻合着自然中的透视角度,人物、建筑、树木、远帆间的比例关系都已非常准确。

即便这是出自宋代画院高手的一件摹本,很多原作的生涩缺憾已被临摹者修正,由此也仍可推断出原作者为了重现自然,在沉静深入的观察上作出了多大的努力。

荆浩,五代后梁画家,曾在唐末做过小官,天下大乱之时躲入太行山洪谷,即今河南林县境内。

五年级美术上册《水墨山水画》教案 苏少版

五年级美术上册《水墨山水画》教案 苏少版

《水墨山水画》教案教学分析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名作欣赏,了解水墨山水画的历史演变、表现语言、风格特征,并对一件山水画作品尝试进行欣赏评述。

教学方法通过欣赏、探究、交流等活动,掌握水墨山水画的欣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水墨山水画的独特语言,理解山水画不是模仿、复制自然,是画家内心世界的呈现,以激发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水墨山水画的表现语言、表现形式、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水墨山水画作品意境营造的欣赏。

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我们到山里去旅行,常常会发觉大自然的伟大。

山中的巨石,高耸的树木,峡谷里奔流的小溪,这些景物给我们一种莫名的感动,使我们很想画下来。

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山水的喜爱。

可是,要把高山大河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是很困难的。

中国的画家们是如何表现这些景色的呢?思考:山水画以描绘山水自然风景为主体,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在山水画中我们还会探寻到什么?中国山水画又为什么不称为风景画?有没有同学欣赏过中国山水画?我们一起来赏析山水画,探寻山水画的独特之美。

今天的知识点比较多,我们分小组进行归纳:A组隋唐(青绿山水)、B组北宋(水墨山水)、C组南宋(水墨山水)、D组元(文人画)。

二、欣赏解析魏晋是中国山水画的萌芽期,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隋:《游春图》是我国已知存世最早的一幅独立的山水画卷,以春游为主题,画幅虽不大,场面却开阔。

辽阔的水面为远近的山坡所环抱,画中湖水融融,青山叠翠,白云缭绕,桃花绽开,一派春和景明,树木、亭台、船只等将游春的环境点缀得富有生活气息,可以感受到春山带给我们的大自然表情。

画中人物虽小,却描绘的很具体。

或乘骑于山径,或泛舟于湖上,姿态各异。

画中的山用石青、石绿染出一片明媚的春色,展子虔的这种画法发展到唐代的李思训,便形成了“青绿山水”,被后世誉为“唐画之祖”,成为中国山水画中一种独具风格的画体,有的还勾以金色,称为“金碧山水”。

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扬中市外国语中学-王美玲)

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扬中市外国语中学-王美玲)
二、赏名作——追寻脉络,赏析作品
1.师生共赏
(1)山水画的成熟——隋代 展子虔《游春图》
多媒体出示中国山水画发展脉络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画的演变历史,知晓本科学习内容。
引领学生赏析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指出画中人物、景物比例恰当,标志着中国山水画已成为独立的画科。
简单介绍散点透视法,生理解后连线练习。
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学生从构图、技法、画面内容、意境营造等方面介绍自己的作品,全班点评、分享。
四、悟内涵——拓展延伸,体悟内涵
比对中、西方山水画、风景画的称谓不同。
请学中国山水画相匹配的文化情境,帮助学生尽快调整学习状态,发挥艺术通感的作用易于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学段
学科
美术
学校
执教
课题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含重、难点)
本课属八年级上册教材“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山水画以自然界山水景色为题材,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传达了画家对自自然的认识、审美价值。本课选取隋唐、两宋共6件作品进行教学。作品均为中国历代山水画名家之作,分别以“高山仰止”、“水色空濛”为标题,从风格流派、代表画家、笔墨技法等方面进行介绍。学生在欣赏、分析、探究、比较的过程中,了解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感受和体会中国山水画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古代山水画家游走山水,寄情山水的艺术情怀为学生学习第二课《用心灵接触自然》、《变迁中的家园》做了铺垫。独特的艺术也让学生在比较中轻松进行第四课《空间与层次》和第九课《自然的定格——外国风景画》的学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内容的学习主要由学生完成。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学生围绕学习建议对作品内容、构图、技法等进行了赏析。此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与表达的时空,也能一定程度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1练习册 1.1沁园春长沙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1练习册 1.1沁园春长沙

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携.带(xié)峥.嵘(zhēng)挥斥方遒.(qiú)B. 上阕.(juè) 阻遏.(è) 百舸.争流(gě)C. 惆怅.(chàng) 寥廓.(guò) 慷慨.激昂(kǎi)D. 百侣.(lǔ) 湘.江(Xiānɡ) 沁.园春(qì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橘子州头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侣曾游B.鱼翔浅底风华正茂激扬文字中流砥柱C.封候之赏书生意气谁主沉浮略输文采D.一代天骄顿失滔滔原弛蜡象高爵厚禄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①嘉兴方面表示:此次他们将对引进的各类优秀人才________“零门槛”“先落户后就业”、发放工资外津贴等优厚待遇。

②云南著名山水画家张向彤,坚持以传统笔墨写意丹青,他以儒、释、道文化抒写心胸,妙造山水文人________。

③《江帆楼阁图》的整个画面山势起伏,江天________,很有气势。

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画树交叉取势,变化多姿。

A.给予义气寥廓B.给予意气辽阔C.给以义气寥廓D.给以意气辽阔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风华正茂....的优秀青年的故事。

B. 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C. 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青年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 张大爷对记者说:“现在有好多电影电视,都是讲述我年轻时代的故事,这总是能让我回想起那个峥嵘岁月....的时代。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七八月份正是我国粮食生长的重要阶段,然而,入夏以来,全国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旱情,不但让旱灾下的人们生活艰辛,更让农作物危在旦夕。

中国早期青绿山水画赏析:以《明皇幸蜀图》为例

中国早期青绿山水画赏析:以《明皇幸蜀图》为例

中国早期青绿山水画赏析:以《明皇幸蜀图》为例赵明洋【期刊名称】《《音乐时空》》【年(卷),期】2019(000)022【总页数】2页(P35-36)【关键词】青绿山水画; 《明皇幸蜀图》; 李昭道; 唐代【作者】赵明洋【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05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之前便有涉及,直到汉朝才初显雏形,从东晋得到发展,在南北朝形成一定规模,直到隋唐时期开始盛行。

而青绿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画科的形成与兴盛,是早期山水画走向成熟的另一重要标志。

唐代是中国青绿山水画达到鼎盛的一个时期,其中,《明皇幸蜀图》是中国早期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

因该画作无作者款印,过去一直误传为唐代著名画家李思训所作。

然而,从逻辑和历史脉络上看,“安史之乱”后,李思训已经去逝,所以不可能创造出此画作。

但是,李思训之子李昭道活跃于唐玄宗时期,作为李家宗室存在参与西行“巡幸”的可能,他有机会亲眼见到天子仓惶逃难的整个过程,而后作《明皇幸蜀图》以记之。

这幅作品的诞生意义重大,它既是中国早期青绿山水画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其历史价值和绘画研究价值不言自明。

一、《明皇幸蜀图》的创作背景唐开元天宝年间,曾经风光一时的唐王朝已江河日下,开始由盛世渐趋没落,具体表现为政治上日趋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藩镇割据势力趁机割据一方,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

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充满野心的安禄山以祸国名义灭杀杨国忠,发起叛乱。

其军在极短时间攻占洛阳,唐军主力溃败,第二年自称大燕皇帝,起兵攻入长安。

这时,史思明在范阳兵变,迅速占领河北13郡之地。

唐玄宗李隆基旋即率王室亲眷狼狈逃窜至四川避难,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

而《明皇幸蜀图》反映的就是这一历史事件,其中人物景色都与这些历史背景相吻合。

李昭道是唐代著名山水画家李思训之子,曾担任太原府仓曹和太子中舍。

李家都以擅画而名噪一时,声名远扬。

公共选修课【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课】结课论文

公共选修课【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课】结课论文

中国山水画——走进天人合一的世界这学期,我很幸运地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课》这一门选修课,我一直很喜欢中国传统的东西,不论是诗词音乐还是绘画艺术,其中沉淀了千百年的魅力,还有独属于古人的浪漫,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因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我觉得每一幅画都积淀着厚重的底蕴,关于每一幅画,都有着很多很多的故事,那些陈旧的往昔,仿佛通过这一幅幅的画卷,把过去与现在,把千年前和今天,把作者、千百年来看过画的人、我都神秘地连在了一起。

中国传统山水画,在上课以前其实我缺乏深入的了解,只知道它在中国国画中占据着极重的地位,以看似简单的画面,或是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广博而气韵悠长的天地,而现在,通过了这门课的学习,我才初步地对传统山水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中国的山水画,讲究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的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即是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似”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最本质的是内在的精神,要有“神韵”,我觉得这是跟西方文化很大的一个差别之处,西方绘画中,不论是人物画还是景物画,讲求的是“像”,即是说要画得很“像”,最好是“一模一样”,而在中国传统画中,特别在山水画中,要求“气韵生动”。

老师曾在课上告诉我们,古人在画中国传统山水画时,也会进行外出写生,但是他们所画的山水,却并非跟原景完全一样,而是通过自己的提炼,把一些画面创造性地组合搭配,以突出画面所要表达的效果,营造一个浪漫的世界。

隋朝以前,传统山水还不是一个独立的中国传统画的派别,山水画的萌芽时期是在魏晋五代期间,从魏晋时期的著名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山水已经作为人物的陪衬出现在画面中,《洛神赋图》中,虽然出现了大面积的山水,但是画面的比例还属于“人物大于山水”,山水也是简单的勾勒,包括其中的树木植物都是简单的形体,布局也很简单,但从当时的年代看来同时也显得很质朴。

而到了隋朝,山水画才真正的成熟起来——老师告诉我们,展子虔的《游春图》是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最早的山水画,画面古朴,虽然还没有形成后世关于山水的种种笔法,但是在画面比例上,已经是“山水大于人物”,不论是树木还是房屋、人物,都是按照正常的真实比例来描绘,这幅画是山水画历史转变的重要作品。

3-魏晋南北朝隋唐名词解释

3-魏晋南北朝隋唐名词解释

昭陵六骏1、这是唐太宗李世民令雕刻名匠将他征战时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刻成浮雕,置于他的墓地前,世称“昭陵六骏”,是一组纪念性浮雕。

2、昭陵六骏石刻分别是飒露紫、青雅、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骡、拳毛開。

3、六骏浮雕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

4、其中的飒露紫选取战马受伤、驭者为其拔箭医治的间,具有情节性。

5、这六件石刻作品纯熟地使用了“起位”这一典型浮雕创作技巧,因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体积感。

6、六骏石刻风姿英武,具有悄节性和高超的写实艺术的表现力、表现了唐帝国的时代气隗,是唐代陵墓雕刻的代表。

孝子画像石棺1、孝子画像石棺属北魏时期作品,于20世纪30年代在河南洛阳域郊出土,后流落海外。

2、在石棺的两外侧线刻着内容为孝子故事的画像,如舜、郭巨、董永、蔡顺、王琳等的行孝事迹。

3、各组故事间以树木分割成三组独立且连续的画面、每个画面表现一个孝子故事,每幅独立画面上方刻有标题。

4、画像以阴线刻画,线的运用十分成功。

5、人物情态生动树木山石与人物的比例关系协调,山水背景的处理带有浓厚的装饰意味,反映出北魏晚期绘画领域的发展面貌。

娄叡墓壁画1、娄叡墓壁画为北齐墓室壁画,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墓主叡墓为北齐右丞相,封安东王。

2、内容多为描绘墓主人生前奢华的生活场景,如出行图、回归图,或表现其死后升仙的虚幻境界等。

3、其手法写实,线条洗练遒劲,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采和动态;晕染法运用纯熟,以淡红晕染,突出凹凸明暗的立体效果,具有实体和空间感。

4、布局延续了汉代帛画所流行的“天上一一人间一一地下”的表现形式,融合了外来艺术成分,丰富了民族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突出体现了单线勾勒重彩填染的中国传统绘画特点,代表着北朝绘画的新水平。

昙曜五窟1、山西大同云网石窟中最早由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的五所石窟,即今天的云网1620窟,通称“县曜五窟”。

2、五个石窟的中央都雕刻了巨大的如来佛像,象征五世帝王,突出宣扬"皇帝即是当今如来”的思想。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高清鉴赏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高清鉴赏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清鉴赏李思训江帆楼阁图⽴轴绢本青绿设⾊ 101.9x54.7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这件作品并⾮李思训真迹,⽽是古代摹本。

但从题材内容、表现技法⽅⾯看,都属于李思训流派,是研究李派⼭⽔的⼀件重要作品。

江帆楼阁图局部在此幅作品中,作者融汇了⼭⽔丘壑和⼈物动态,阐明唐代⼭⽔画已着意于⽣活与⾃然之交织、辉映,⼀派明媚春光景象。

画中⼭⽯⽤墨线勾勒轮廓,⽯绿渲染。

精丽⼯致的屋宇,富有装饰味。

⽽且还可以看出其中吸取域外绘画的迹痕。

江帆楼阁图局部清⼈安岐认为此画"傅⾊古艳,笔墨超轶,虽千⾥希远不能辨其青绿朱墨,传经久远,深透绢背,有⼊⽊三分之妙,的系唐画⽆疑,宜命为真迹"。

⽽更多⼈认为此画可以很好的反映李思训的画风,却为宋⼈临摹。

是李思训真迹?还是宋⼈临摹?这个答案还⽆法断定。

只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江帆楼阁图》⾜可以成为中国⼭⽔画的重要作品。

江帆楼阁图局部在创作时,李思训除了从实景取材,多描绘富丽堂皇的宫殿楼阁和奇异秀丽的⾃然⼭川外,还善于结合神仙题材,创造出⼀种理想的⼭⽔画境界。

李思训的青绿⼭⽔画和同时期兴起的⽔墨⼭⽔画,都为五代和北宋时期的⼭⽔画奠定了基础。

李思训的⼉⼦李昭道,官⾄太⼦中舍⼈,也是著名的画家,⼈称"⼩李将军",秉承家学,亦擅青绿⼭⽔,风格⼯巧繁缛。

江帆楼阁图局部李思训,651年⽣,716年逝世,成纪(今⽢肃天⽔)⼈。

唐代书画家。

字建,作建景。

宗室,孝斌⼦。

官⾄右武卫⼤将军。

李思训擅画⼭⽔、楼阁、佛道、花⽊、鸟兽,尤以⾦碧⼭⽔著称。

李思训的⼭⽔画创作,在我国⼭⽔画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江帆楼阁图局部李思训的⾦碧⼭⽔源于隋代展⼦虔,继承发展了六朝以来以⾊彩为主要的表现形式。

朱景⽞说他“国朝⼭⽔第⼀,列神品”。

明代董其昌推之为“北宗”之祖。

唐代张彦远说:“⼭⽔之变始于吴(道⼦),成于⼆李”。

李思训之画风为后代⾦碧青绿⼭⽔者所取;⼦李昭道亦擅⼭⽔,创画海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帆楼阁图
时代背景:李思训,唐代杰出画家。

字健。

以战功闻名于时。

曾任过武卫大
将军,世称“大李将军”。

后来的学者确认这幅未署名款的古画为处于承上启下时期的李思训所作。

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表现内容:画幅表现的是游春的情形。

如叶小舟,衬托出江天的辽阔和烟水
的浩淼,在近景山岭间,竹木掩映,屋宇严整,其间数人或乘马,或步行,尽情观赏着丽日春景,意境悠远。

艺术特色:人物描绘工致,形神兼备,延续唐代绘画的辉煌。

而用色上也沿
用人物画优秀的重彩法,在石面及松叶上着浓厚的石绿色,在廊檐及木柱上着明艳的硃砂色,将隋以来的金碧山水演绎成一种以青绿为主的青绿山水。

然而树木山石的刻画则比以前细密、老成。

山石有勾而无皴,杂树或枯枝,或有叶,枝叶都用双勾线描,而松树则更具特色,此前的展子虔画松不画松针,只用绿色点染,画法古朴,而此图则先用石绿点染,而后又用石青加上两笔交叉的线,以示松针。

这种表达方式,现在的人们也许会觉得希奇,但却正是一种“古怪”。

这与北宋李成开创的描绘松针的“攒针”法相比较,自然会显得比较古拙,但也正因为这一点,让后来的学者确认这幅未署名款的古画为处于承上启下时期的李思训所作。

整体评价:此图画游人在江边的活动,江天空阁,风帆缥缈。

画家以俯瞰的角度,描
绘了山脚丛林中的楼阁庭院和烟水辽阔的江流、帆影,境界广漠幽旷。

画树已注重交叉取势,显得繁茂厚重,但枝、干、叶,仍用工整的双勾填色法;山石用中锋硬线勾描,无明显的皴笔,设色以石青、石绿为主,墨线转折处用金粉提醒,具有交相辉映的强烈效果。

画法沿袭《游春图》的青绿设色而有所演进,甚至在景物布置上参考了《游春图》左段而略有变通,比之《游春图》更有雄浑的气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