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如何备课--最新版
初一数学备课的步骤与方法
初一数学备课的步骤与方法备课对于初一数学教师而言,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工作。
每一节课的成功,都离不开精心的准备。
首先,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备课的起点。
初一的学生刚刚从小学过渡到初中,他们的数学基础可能还不够稳固。
教师需要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了解他们的优劣势,并据此制定备课计划。
接下来,制定教学目标是备课的关键步骤。
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能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还能确保学生在每节课中能够掌握必要的知识点。
教学目标应当具体、可测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反馈和调整。
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材是主要的参考依据,但仅依靠教材往往不够全面。
教师应结合课程标准,挑选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
同时,补充一些课外资源,比如有趣的数学游戏或实际应用问题,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备课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不同的数学概念和技能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
例如,对于抽象的代数概念,教师可以使用图示法或者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而对于几何问题,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模型来加深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教学设计还应包括对教学活动的规划。
课堂活动的设计需要既符合教学目标,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小组合作、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评估与反馈也是备课中的重要部分。
教师需要设计合理的评估方式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评估不仅仅是通过测试,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来进行。
同时,及时的反馈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并改正错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总结反思是备课的最后一步。
每节课后,教师应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反思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通过不断总结和反思,教师可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步骤,初一数学的备课可以变得更加系统和有效。
教师的每一步准备,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知识掌握情况。
细致的备课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乐趣。
初中数学教学备课提要(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备课提要课时安排:2课时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
5.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导入(5分钟)1.复习相关知识: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2.提问:同学们能否想到一种更为复杂的方程?二、新课讲解(15分钟)1.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以及相关术语。
2.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讲解因式分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等解法。
3.举例演示:结合具体例子,展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答案解析:讲解答案,分析解题思路。
一、复习导入(5分钟)1.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提问:同学们能否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课堂讲解(15分钟)1.引入实际问题:讲解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抛物线、面积计算等。
2.讲解解题步骤: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讲解解题步骤及注意事项。
3.举例演示:结合具体例子,展示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答案解析:讲解答案,分析解题思路。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2.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一元二次方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及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馈,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上述初中数学教学备课提要的示例,供您参考。
第二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备课指南(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备课指南第一篇范文在教育领域中,初中数学教学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备好一堂课是教学过程中最为基础和关键的环节。
本备课指南将从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全面的指导。
课程内容在选择课程内容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
初中数学课程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重点知识。
数与代数数与代数部分主要涉及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和函数等内容。
在备课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授有理数乘法时,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几何几何部分主要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来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三角形全等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全等的条件,并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全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部分主要涉及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
在备课时,教师要关注学生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统计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例如,在教授频数分布表时,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数据让学生进行整理和分析,使学生理解频数分布表的作用和意义。
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部分是初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备课时,教师要注重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定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教学备课建议(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备课建议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教学备课建议一、教学目标与内容分析1.教学目标根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此处填写具体知识点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通过……(此处填写具体教学活动或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等方面的素养。
2.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此处填写具体内容),这些内容涉及到……(此处填写相关知识点或领域)。
二、学情分析1.学生特点(1)年龄特点: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的特点;(2)认知特点:初中生思维具有可塑性,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有时缺乏耐心;(3)学习习惯: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学生需求(1)知识需求: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情感需求:学生需要得到教师的关爱与鼓励,建立自信心;(3)发展需求:学生希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2)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3)分组合作: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PPT、动画等手段,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物教学: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3)练习与反馈: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1.导入新课(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2)复习旧知:回顾与本节课相关的基本概念、定理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知识讲解(1)讲解重点、难点:详细解释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突破学生的认知障碍;(2)互动提问:在讲解过程中,穿插提问环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 模板(优秀7篇)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模板(优秀7篇)初中数学教案格式篇一课程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学时/周学时:/开课时间:年月日第周至第周授课年级、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教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章节名称2、教学目的3、课时安排4、教学重点、难点5、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等)6、复习巩固与作业要求7、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8、教学参考资料9、教学后记初中数学教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了解字母表示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2.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使学生能说出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3.通过对用字母表示数的讲解,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和抽象思维的能力;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本小节先回顾了小学学过的字母表示的两种实例,一是运算律,二是公式,从中看出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进而引出代数式的概念。
2.教学重点分析:教科书,介绍了小学用字母表示数的实例,一个是运算律,一个是常用公式,上述两种例子应用广泛,且能很好地体现用字母表示数所具有的简明、普遍的优越性,用字母表示是数学从算术到代数的一大进步,是代数的显著特点。
运用算术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小学学生的思维方法,现在,从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渗透了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在认识上是一个质的飞跃。
对代数式的概念课文没有直接给出,而是用实例形象地说明了代数式的概念。
对代数式的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1)从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是抽象思维的开始,体现了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明、普遍的优越性。
(2)代数式中并不要求数和表示数的字母同时出现,单独的一个数和字母也是代数式。
浅谈如何有效备初中数学课
浅谈如何有效备初中数学课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初中数学课来说,备课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方面,浅谈如何有效备初中数学课。
一、准备工作备课之前,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水平和特点,明确本节课所教授的知识点和学科要求,掌握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大纲,并且了解学生可能存在的难点和易错点。
此外,教师还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教学工具、教具和资料,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教材分析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要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点,确定各个知识点的关联性和难易度。
其次,要理清知识的逻辑结构和思维路径,将其划分为小的教学单元并予以组织。
最后,教师还需对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进行筛选,确定哪些题目适合作为课堂练习和巩固。
三、教学目标确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备课的重要一步。
教学目标通常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对于初中数学课而言,知识目标可以是掌握某个数学概念或方法,能力目标可以是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情感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师在备课时应将这些目标明确并合理分配在教学过程中。
四、教学过程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教学过程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应当具有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特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所学知识。
可以采用讲授、演示、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
五、教学反思备课过程之后,教师应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师可以回顾课堂教学的流程和效果,分析学生反应和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反思和总结,教师可以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备课需要充分准备,进行教材分析,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如何备课
初中数学如何备课初中数学备课指的是教师在教授初中数学课程之前,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策略等方面进行充分准备的过程。
一个好的备课过程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下面将从准备教材、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教学效果四个方面介绍初中数学备课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一、准备教材备课的第一步是要准备教材,在备课之前,教师需要熟悉教材的内容和结构。
首先,查阅教材的目录,了解本章节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
然后,逐一阅读每个知识点的详细内容,理解概念和相关的公式、定理等。
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标记重点和难点,为后续的备课做准备。
二、制定教学目标备课的第二步是要制定教学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的要求。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且与教材内容相匹配。
例如,当教授二次函数时,教学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并能够解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设计教学活动备课的第三步是要设计教学活动,包括引入新知识、讲解知识点、示范演示、师生互动和巩固练习等环节。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当教授数列时,可以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数列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教学效果备课的最后一步是要评价教学效果,即通过一定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估。
评价教学效果的方式很多,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小测验等多种途径来进行评价。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教学的调整和改进提供参考。
以上是初中数学备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备课是教师教学的基础工作,只有充分准备,才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
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有系统性和合理性,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评价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1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4.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列代数式(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元。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新课程标准所赋予的任务。
让学生列代数式不仅复习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同时使学生受到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2、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二、讲授新课:1.单项式: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
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5。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步骤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步骤标题: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步骤步骤一:明确教学目标在备课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衡量,并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
初中数学备课时,教学目标可以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步骤二:分析教材仔细研读教材内容,理解教材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分析教材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并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步骤三: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可以包括课堂讲解、示范演示、小组合作、讨论、练习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步骤四:准备教学资源根据教学活动的设计,准备所需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可以包括教学课件、教学素材、教具、练习题等。
确保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充分性,以支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步骤五: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应包括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学资源的使用等内容。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步骤六:评估与反思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
可以设计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同时,教师也需要反思备课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不断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果。
步骤七:完善教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估结果,完善教案。
教案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资源、评估方式等内容。
教案应该清晰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
以上是初中数学备课教案的基本步骤,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补充。
通过认真备课,教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优秀5篇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优秀5篇更多初中数学备课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初中数学备课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的:1.理解并把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究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三、例题的意图分析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其中例1是教材P109的例3,例2是一道补充的题目,这两个题目都是菱形判定方法的直接的运用,主要目的是能让学生把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这些题目的推理都比较简洁,学生把握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程度好一些的班级,可以选讲例3.四、课堂引入1.复习(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菱形的性质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性质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2.【问题】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依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3.【探究】(教材P109的探究)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四周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通过演示,简单得到:菱形判定方法1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留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通过教材P109下面菱形的作图,可以得到从一般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菱形判定方法2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五、例习题分析例1 (教材P109的例3)略例2(补充)已知:如图 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E∥FC.∴∠1=∠2.又∠AOE=∠COF,AO=CO,∴△AOE≌△COF.∴ EO=FO.∴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又 EF⊥AC,∴ AFCE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例3(选讲)已知:如图,△ABC中,∠ACB=90°,BE平分∠ABC,CD⊥AB与D,EH⊥AB于H,CD交BE于F.求证:四边形CEHF为菱形.略证:易证CF∥EH,CE=EH,在Rt△BCE中,∠CBE+∠CEB=90°,在Rt△BDF中,∠DBF+∠DFB=90°,因为∠CBE=∠DBF,∠CFE=∠DFB,所以∠CEB=∠CFE,所以CE=CF.所以,CF=CE=EH,CF∥EH,所以四边形CEHF为菱形.六、随堂练习1.填空:(1)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3)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4)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的四边形是菱形.2.画一个菱形,使它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8cm.3.如图,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DE∥AC,CE∥BD,DE 和CE相交于E,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
初中数学教学备课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备课技巧第一篇范文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数学教育中,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前的关键准备工作。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初中数学教学备课的技巧,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1.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背景知识在备课之前,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背景知识。
这包括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
教师还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等,以便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2. 分析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师应仔细分析教材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合理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既全面又有所侧重。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教材的逻辑结构和知识体系,以便更好地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
3. 制定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内容,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可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如模型演示、实验操作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合作学习,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教师应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讲解、讨论、实验、探究、练习等。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5.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应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安心学习、积极思考。
这包括保持教室的整洁和安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等。
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6. 反思和调整教学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应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还应定期进行自我评估,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备课技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初中数学教学备课要点
初中数学教学备课要点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教学备课要点在教育领域,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前的关键准备工作。
针对初中数学教学,备课的要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学生情况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已有知识储备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分析教材内容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知识间的联系。
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教学过程,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
三、确定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概念性较强的内容,采用讲解法、演示法、探究法等;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采用操作法、实验法等。
同时,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四、创设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问题导入、操作实验等方式,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五、设计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善于设计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六、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七、合理布置作业作业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作业,注意作业的量与质,避免过多、过难或过简。
八、及时反馈与评价课堂反馈和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发现并解决问题。
九、不断自我提升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注重与同行交流,汲取他人的优秀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备课要点涉及多个方面,教师需要全面、深入地准备,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的学习成果。
如何备好一节初中数学课
如何备好一节初中数学课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备好一节初中数学课不仅需要教师对数学知识的熟练掌握,还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源。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面,介绍如何备好一节初中数学课。
一、确定教学目标首先,备好一节数学课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通过数学思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备好一节数学课还需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数学是一门注重实践和探究的学科,因此教学方法应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可以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准备生动的教学资源备好一节数学课需要准备生动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可以包括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教辅材料等。
例如,可以准备一些实物模型、示意图等教学用具,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关系;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展示动态的数学实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同时,教师还应准备好与教材相适应的教辅材料,如习题册、题库等,以便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四、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备好一节数学课还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应以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基础,分清主线和分支线,保障教学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一般而言,教学步骤包括导入、新课讲解、练习、归纳总结和作业布置等环节。
在教学步骤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五、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备好一节数学课还需要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帮助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初中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备课
初中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备课简介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有效备课能够帮助教师提前准备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研究成绩。
本文将介绍初中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备课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了解教学大纲和学科标准在备课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了解教学大纲和学科标准。
教学大纲规定了各个年级的教学内容和研究要求,学科标准则明确了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师应该仔细阅读教学大纲和学科标准,确保备课内容与要求相符,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
制定备课计划一份良好的备课计划是有效备课的基础。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科标准,制定每节课的备课计划。
备课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等方面的安排。
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备课时间,确保足够的时间来准备教学内容。
查找教学资源备课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查找相应的教学资源。
可以利用教材、教辅资料、网络资源等各种渠道,查找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教学案例、练题、教学视频等资源,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提供给学生进行练和复。
教学设计与准备备课阶段,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进行教学设计与准备。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步骤、教学活动、教学示范等方面的设计。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教师还需要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如教学课件、练册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估与反思备课不仅是准备教学内容,还包括教学评估和反思。
教学评估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掌握程度,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作业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估。
备课后,教师应该及时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以便进一步改进备课和教学效果。
结论初中数学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需要了解教学大纲和学科标准,制定备课计划,查找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与准备,以及进行教学评估和反思。
通过有效备课,教师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
初中数学精选备课教案(最新5篇)
初中数学精选备课教案(最新5篇)初中数学教案篇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画两个角的差,一个角的几倍、几分之一的方法.2.掌握用量角器画两个角的和差,一个角的几倍、几分之一的画法.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的画法.(二)能力训练点通过画角的和、差、倍、分,三角板和量角器的使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利用三角板画特殊角的方法,说明几何知识常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几何学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教育,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四)美育渗透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到简单几何图形组合的多样性,领会几何图形美.二、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尝试指导,以学生操作为主.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动手参与,认真思考领会归纳.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用量角器画角的和、差、倍、分及用三角板画特殊角.(二)难点准确使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的几分之一.(三)疑点量角器的正确使用.(四)解决办法通过正确指导,规范操作,使学生掌握画法要领,并以练习加以巩固,从而解决重难点及疑点.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一副三角板、量角器.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教师设,学生动手及思考创设出情境,引出课题.2.通过学生尝试解决、教师把握几何语言美的方法,放手由学生自己解决有关角的画法.3.通过提问的形式完成小结.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使学生会用量角器画角及角的和、差、倍、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二)整体感知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对画图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掌握.图1(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如图1).师:现有工具量角器和三角板,谁到黑板上画一个角等于呢?请同学们观察他的操作,老师要找同学说明他的画法.【教法说明】有上节课的基础,学生会先用量角器测量的度数,再画一个度数等于这个度数的角,学生也会叙述其画法.提出问题:若老师想画的余角、补角呢?学生会想到画、减去的度数后的角,即为的余角、补角.师:是否还有别的方法?这时学生一定会积极思考,立刻回答还有困难.教师抓住时机点明课题:同学们不用着急,今天我们就研究角的画法,学习用三角板、量角器画角的和、差、倍、分以及一些特殊角.老师提出的问题你们会解决的.另外,角的画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板书课题……)[板书]1.7角的画法探究新知1.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找学生再次叙述方法:用量角器量出已知角的度数,再画一个等于这个度数的角.操作:略.注意:量角器使用三要素:对中、重合、读数.2.用三角板画特殊角师:请同学们准备好练习本和一副三角板,再找同学说出一副三角板中各角度数.学生活动:用三角板在练习本上画出直角、角、角、角.提出问题:你能利用一副三角板画出、的角吗?学生活动:讨论画、的角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画出图形,同桌可相互交换检查,找学生到黑板上画.【教法说明】有前一节角的和、差的理解和、、角的。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5篇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5篇初中数学教案设计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了解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二)能力训练点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使学生了解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2.难点: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之间的关系的应用.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复习提问(1)、什么是∠A的正弦、什么是∠A的余弦,结合图形请学生回答.因为正弦、余弦的概念是研究本课内容的知识基础,请中下学生回答,从中可以了解教学班还有多少人不清楚的,可以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2)请同学们回忆30°、45°、60°角的正、余弦值(教师板书).(3)请同学们观察,从中发现什么特征学生一定会回答“sin30°=cos60°,sin45°=cos45°,sin60°=cos30°,这三个角的正弦值等于它们余角的余弦值”.2.导入新课根据这一特征,学生们可能会猜想“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这是否是真命题呢引出课题.(二)、整体感知关于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是通过30°、45°、60°角的正弦、余弦值之间的关系引入的,然后加以证明.引入这两个关系式是为了便于查“正弦和余弦表”,关系式虽然用黑体字并加以文字语言的证明,但不标明是定理,其证明也不要求学生理解,更不应要求学生利用这两个关系式去推证其他三角恒等式.在本章,这两个关系式的用处仅仅限于查表和计算,而不是证明.(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1.通过复习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想“任一锐角的正弦(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吗”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2.这时少数反应快的学生可能头脑中已经“画”出了图形,并有了思路,但对部分学生来说仍思路凌乱.因此教师应进一步引导:sinA=cos(90°-A),cosA=sin(90°-A)(A是锐角)成立吗这时,学生结合正、余弦的概念,完全可以自己解决,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研究解决问题的时间,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3.教师板书: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sinA=cos(90°-A),cosA=sin(90°-A).4.在学习了正、余弦概念的基础上,学生了解以上内容并不困难,但是,由于学生初次接触三角函数,还不熟练,而定理又涉及余角、余函数,使学生极易混淆.因此,定理的应用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在给出定理后,需加以巩固. 已知∠A和∠B都是锐角,(1)把cos(90°-A)写成∠A的正弦.(2)把sin(90°-A)写成∠A的余弦.这一练习只能起到巩固定理的作用.为了运用定理,教材安排了例3.(2)已知sin35°=0.5736,求cos55°;(3)已知cos47°6′=0.6807,求sin42°54′.(1)问比较简单,对照定理,学生立即可以回答.(2)、(3)比(1)则更深一步,因为(1)明确指出∠B与∠A互余,(2)、(3)让学生自己发现35°与55°的角,47°6′分42°54′的角互余,从而根据定理得出答案,因此(2)、(3)问在课堂上应该请基础好一些的同学讲清思维过程,便于全体学生掌握,在三个问题处理完之后,将题目变形:(2)已知sin35°=0.5736,则cos______=0.5736.(3)cos47°6′=0.6807,则sin______=0.6807,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了配合例3的教学,教材中配备了练习题2.(2)已知sin67°18′=0.9225,求cos22°42′;(3)已知cos4°24′=0.9971,求sin85°36′.学生独立完成练习2,就说明定理的教学较成功,学生基本会运用.教材中3的设置,实际上是对前二节课内容的综合运用,既考察学生正、余弦概念的掌握程度,同时又对本课知识加以巩固练习,因此例3的安排恰到好处.同时,做例3也为下一节查正余弦表做了准备.(四)小结与扩展1.请学生做知识小结,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将所学内容变成自己知识的组成部分.2.本节课我们由特殊角的正弦(余弦)和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间关系,以及正弦、余弦的概念得出的结论:任意一个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一个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四、布置作业初中数学教案设计篇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会熟练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复习具体数字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解题过程,引入ax2+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推导,并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一、复习引入1.前面我们学习过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直接开平方法”,比如,方程(1)x2=4 (2)(x-2)2=7提问1 这种解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提问2 这种解法的局限性是什么(只对那种“平方式等于非负数”的特殊二次方程有效,不能实施于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2.面对这种局限性,怎么办(使用配方法,把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配方成能够“直接开平方”的形式.)(学生活动)用配方法解方程 2x2+3=7x(老师点评)略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先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化二次项系数为1;(3)常数项移到右边;(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5)变形为(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 0,方程无实根.二、探索新知用配方法解方程:(1)ax2-7x+3=0 (2)ax2+bx+3=0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2+bx+c=0(a≠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问题:已知ax2+bx+c=0(a≠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1=-b+b2-4ac2a,x2=-b-b2-4ac2a(这个方程一定有解吗什么情况下有解)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已做得很多,我们现在不妨把a,b,c也当成一个具体数字,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一直推下去.解:移项,得:ax2+bx=-c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2+bax=-ca配方,得:x2+bax+(b2a)2=-ca+(b2a)2即(x+b2a)2=b2-4ac4a2∵4a2 0,当b2-4ac≥0时,b2-4ac4a2≥0∴(x+b2a)2=(b2-4ac2a)2直接开平方,得:x+b2a=±b2-4ac2a即x=-b±b2-4ac2a∴x1=-b+b2-4ac2a,x2=-b-b2-4ac2a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而定,因此:(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将a,b,c代入式子x=-b±b2-4ac2a就得到方程的根.(2)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公式的理解(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例1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2x2-x-1=0 (2)x2+1.5=-3x(3)x2-2x+12=0 (4)4x2-3x+2=0分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应把它化为一般形式,然后代入公式即可.补:(5)(x-2)(3x-5)=0三、巩固练习教材第12页练习1.(1)(3)(5)或(2)(4)(6).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求根公式的概念及其推导过程;(2)公式法的概念;(3)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将所给的方程变成一般形式,注意移项要变号,尽量让a 2)找出系数a,b,c,注意各项的系数包括符号;3)计算b2-4ac,若结果为负数,方程无解;4)若结果为非负数,代入求根公式,算出结果.(4)初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五、作业布置教材第17页习题4初中数学教案设计篇3掌握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通过复习用配方法、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体会和探寻用更简单的方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应用因式分解法解决一些具体问题.重点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难点让学生通过比较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方法感悟用因式分解法使解题更简便.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解下列方程:(1)2x2+x=0(用配方法) (2)3x2+6x=0(用公式法)老师点评:(1)配方法将方程两边同除以2后,x前面的系数应为12,12的一半应为14,因此,应加上(14)2,同时减去(14)2.(2)直接用公式求解.二、探索新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口答下面各题.(老师提问)(1)上面两个方程中有没有常数项(2)等式左边的各项有没有共同因式(学生先答,老师解答)上面两个方程中都没有常数项;左边都可以因式分解. 因此,上面两个方程都可以写成:(1)x(2x+1)=0 (2)3x(x+2)=0因为两个因式乘积要等于0,至少其中一个因式要等于0,也就是(1)x=0或2x+1=0,所以x1=0,x2=-12.(2)3x=0或x+2=0,所以x1=0,x2=-2.(以上解法是如何实现降次的)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上述两个方程中,其解法都不是用开平方降次,而是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例1 解方程:(1)10x-4.9x2=0 (2)x(x-2)+x-2=0 (3)5x2-2x-14=x2-2x+34 (4)(x-1)2=(3-2x)2思考:使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什么解:略 (方程一边为0,另一边可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乘积.)练习:下面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正确的是( )A.(x-3)(x-5)=10×2,∴x-3=10,x-5=2,∴x1=13,x2=7B.(2-5x)+(5x-2)2=0,∴(5x-2)(5x-3)=0,∴x1=25,x2=35C.(x+2)2+4x=0,∴x1=2,x2=-2D.x2=x,两边同除以x,得x=1三、巩固练习教材第14页练习1,2.四、课堂小结本节课要掌握:(1)用因式分解法,即用提取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等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2)因式分解法要使方程一边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另一边为0,再分别使各一次因式等于0.五、作业布置教材第17页习题6,8,10,11初中数学教案设计篇4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二)能力训练点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如图6-1,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米2.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CAB为30°靠在墙上,则A、B间的距离为多少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A、B间距为2米,则倾斜角∠CAB为多少度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些问题单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新方法,求出一条边或一个未知锐角,只要做到这一点,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边角就可用学过的知识全部求出来.通过四个例子引出课题.(二)整体感知1.请每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别测量并计算30°、45°、6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很快便会回答结果:无论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程度较好的学生还会想到,以后在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边长,就可求出其他未知边的长.2.请同学画一个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并测量、计算4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又高兴地发现,不论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当锐角取其他固定值时,其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吗这样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地探索新知.(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会猜想到“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呢学生这时的思维很活跃.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能解决它.因此教师此时应让学生展开讨论,独立完成.2.学生经过研究,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教师可适当引导:若一组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相等,可以把其顶点A1,A2,A3重合在一起,记作A,并使直角边AC1,AC2,AC3……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斜边AB1,AB2,AB3……落在另一条直线上.这样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独立证明:易知,B1C1∥B2C2∥B3C3……,∴△AB1C1∽△AB2C2∽△AB3C3∽……,∴形中,∠A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通过引导,使学生自己独立掌握了重点,达到知识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能力,进行了德育渗透.而前面导课中动手实验的设计,实际上为突破难点而设计.这一设计同时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练习题为作了孕伏同时使学生知道任意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能求出来.(四)总结与扩展1.引导学生作知识总结:本节课在复习勾股定理及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基础上,通过动手实验、证明,我们发现,只要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教师可适当补充:本节课经过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大胆猜测和积极思考,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结论,相信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所提高,希望大家发扬这种创新精神,变被动学知识为主动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2.扩展:当锐角为30°时,它的对边与斜边比值我们知道.今天我们又发现,锐角任意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如果知道这个比值,已知一边求其他未知边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看来这个比值很重要,下节课我们就着重研究这个“比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提前预习一下.通过这种扩展,不仅对正、余弦概念有了初步印象,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四、布置作业本节课内容较少,而且是为正、余弦概念打基础的,因此课后应要求学生预习正余弦概念.五、板书设计初中数学教案设计篇5(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不利用工具,请你将一张用纸片做的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初中数学如何备课
初中数学如何备课初中数学备课指的是教师在准备教学过程中,对于所要教授的数学知识的整理、筛选、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好的备课能够帮助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本文将从准备备课前的需求分析开始,逐步介绍初中数学备课的步骤和要点,以及一些有效的备课方法和技巧。
一、需求分析在进行初中数学备课之前,教师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为备课提供参考;2. 教材要求:熟悉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了解需要教授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3. 教学目标: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4. 教学资源: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教材、习题集、教具等。
二、备课步骤初中数学备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整理教学内容:根据学科知识结构,将要教授的内容进行整理和梳理,确保知识脉络的清晰;2.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3. 制定教案: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整合到教案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4. 准备教学资源: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准备好需要使用的教具、教材、习题等教学资源;5. 预习备课: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预习,提前了解相关教学难点和解决方法,为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应对做好准备。
三、备课要点在进行初中数学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针对性备课: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有目的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确保备课的针对性和操作性;2.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3.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设计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动力;4. 灵活应对:在备课过程中,要随时调整教学活动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反应和理解情况进行灵活的教学调整;5. 多样化评价: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在不同方面取得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如何备课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主战场,是教学的关键;而备好课则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
备课是一名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一节成功的数学课,教师的备课是根本,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
所以教师的备课已经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备课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对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对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对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了很大的变化。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包含着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也包含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是知识的内化、具体化与课堂物化的预案;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这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书育人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现在,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例题、习题、研究教学的教育素材、研究教法和学法指导、制定教案、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体会,具体谈一下备课中如何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
一、备课程标准
以往的数学课程着眼于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现在的新课标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更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备新课标的过程,也是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过程。
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备课标务必找准两个落脚点:一是找准课标确立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实现程度,即不管是知识的积累,抑或技能的培养,都要切实明确并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是“领会”“了解”,还是“熟记”“会用”等;二是找准完成课标要求的教材载体。
就是通过
研究课标,把总目标、总任务一一分解落实到每个单元和每一节课上,从而为整个教学活动找到一个准确的落脚点,确保教学的计划性、系统性,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立足从学科与展现价值观整合协调,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有机融合
所以备教材要吃透潜在点。
掌握教材内容。
教师只有研究教材体系,明确教学任务,弄清教材的基本结构、指导思想、知识技能、编写意图、内涵外延和深度广度,才能最终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重点难点。
教材内同类知识中分量较大,处于重要或主要地位的内容就是教学重点;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消化、不易掌握或操作困难的内容、技巧就被确定为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教师不应把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相互混淆。
掌握教材特点。
教材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备课的结构、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不同教材的特点要选择不同形式的教法。
弄清教材疑点。
所谓教材疑点就是学生对教学内容中含混不清、似懂非懂、容易误解且产生疑惑的部分。
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容易产生质疑的问题,以便释疑解惑。
还有要掌握教改信息。
只有掌握最新教改信息,吸纳现代化教学理念,丰富整体教学活动,拓宽学生思维空间,转化最新教研成果,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备课时,一定要吃透教材,正确处理教材,理清各章各节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掌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地方,对哪些地方应补充什么内容,以及实验、练习题的安排都要心中有数。
三、备学生
首先我们要了解学生的的学习情况,就是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基础,了解学生喜欢的听棵方式以及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等等。
所以在备课时,教师可能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
其次我们要分析学生各种素质和
能力,包括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点、最近发展区、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等等,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服务于教学。
我想分析学生要与分析教材同步进行,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把备学生与备教材结合起来。
还有我们要关注关心学生成长。
关注学生是我们教学的灵魂,只有关注学生我们的教学才显得有意义。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很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社会经验、情感体验、成长体验、能力发展、个性差异等等。
备课中既要考虑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又要考虑学生如何学,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要关注学生,以“学”定“教”,为学生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摸清了学生的知识储量、认知水平、学习方法、思维习惯以及对本节教材内容的已知程度,教学才有依据,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也只有摸清了学生的学情,讲解才能讲到点子上,解到关节处,才能有效地克服“学生熟知的我们还喋喋不休,学生难解的我们却不了了之”的倾向。
备学生是备课的难点,难在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非常活跃又参差不齐的思维体,作为教师,要做到胸有成“人”,就必须经常自觉地深入学生,从课堂内外的每一个环节了解和研究学生。
根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情况,教师备课时应注意哪些知识学生易于接受,哪些知识学生接受时有困难,从而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教材的特点,确订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及如何按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规律进行启发、引导、点拔。
总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备好课是关键环节。
在抓备课环节这一关时,目的要明确,措施要落实。
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练习的多样性,明确教师“教”的任务,学生“学”的方向。
力争在备课环节的优化中做到教与学的结合,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要切合实际,打破程式化,探求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