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1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_1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1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_1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⒈了解当时列强在侵略时所作所为。

⒉体会当时侵略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巨大打击与苦难,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⒊感受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儿女进行英勇反抗的原因⒋阐述自己的感受,同时知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国家的发展是自己肩上的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温历史,感受当时侵略所带来的伤害与屈辱,谈自己的感受。

难点:结合实际,说说以后在学习及生活中该如何做。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要从“破碎的山河”“被掠夺的国宝”“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这三个方面搜集近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的历史事件、数据等具体的资料。

学生准备:通过各种途径(电影、电视、报纸、书籍、向周围人询问等),从“破碎的山河”(被侵占的领土)、“被掠夺的国宝”(重点了解圆明园)、“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中国人民“亡国奴”的悲惨生活)这三个角度了解近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的历史史实。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破碎的山河”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被掠走的中国国宝”“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教学设计A.活动一:被掠走的国宝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的调查收集进行反馈交流:看到昔日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侵略者焚毁,你有什么感受?他们为什么可以这样肆无忌惮地夺走我们的国宝?你还知道哪些流失的国宝?当你看到被掠夺的国宝,需要用重金买回时,你的感受和心情是什么?(板书:被掠走的国宝)小结: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空前的浩劫。

不只是圆明园,那一时期还有无数个园林遭到毁坏,众多的国宝流失。

今天当我们再次看到这些曾经被掠走的中国国宝时,它们向我们传递着什么?以史为鉴,才能让我们不再重蹈覆辙。

(板书:以史为鉴)B.活动二: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1.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课前调查,从人民流离失所的生活境况到命如草芥的生存境况交流研讨。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1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_42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1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_42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不屈的祖国人《1、不能忘记的屈辱》教案一、设计意图本单元是以近代史与现代史中的典型事件为载体,让学生去探究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的屈辱、觉醒、反抗和振兴。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在学生了解清末中华民族所受屈辱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分析等一系列活动,最终实现自主探究的有效性教学,为此,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在清末中华民族的领土被割让、被租借,山河破碎的情形。

技能目标:证实历史,分析原因,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

教学难点是:分析旧中国遭受屈辱的原因。

四、教法、学法《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因此,本课我以情境教学法和交流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使其主体性得到更好的张扬与提升。

在此前提下,为将单纯的灌输式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式学习,学生通过搜集、汇报的方式,在活动中自主体味、自主探究。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激活思维“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因此,我首先出示香港、澳门回归的图片,直观的激活学生思维,证明今天的祖国正在走向强盛,激发出潜藏在学生心中的民族自豪感。

并顺势揭晓课题,引领学生共同去了解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二)知识交流,丰富体验有效教学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而是学习者以自身以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因此,课前我将学生分为国土、国民、国宝三个学习小组,进行资料搜集,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基础。

课中,则同样以此为交流汇报的主线。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提出了:“你还知道那些曾经被侵占或割让的国土?”“你能想象生活在这些地方的中国人过的是怎样的日子吗?”以及“你知道这一群强盗的战利品还有什么吗?”这样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交流汇报。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1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_9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1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_9

《不能忘记的屈辱》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证实历史分析原因,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教学难点:结合实际,说说今后在学习及生活中该如何做?五、说教学过程1、课前出示我国神州十一号升天的的视频。

2、当学生还沉醉在祖国强大的光环下,峰回路转,回顾过去,我们中华民族曾经也蒙受了许多屈辱,报书(不能忘记的屈辱)3、出示清朝时期,人民吸食鸦片精神萎靡的社会情景图片,带学生走进那个充满屈辱的灰色年代,小组合作描绘图片中的情景,图片直观问题简单,重点提问小组里的3,4号梯度加3,4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鸦片带走了白银,带来了鸦片战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成为这段屈辱历史的开端。

4、多媒体出示国土沦丧的地图,在地图上找到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中的七个地方,并和孩子们一起聆听这首歌曲。

接着出示祖国遭受西方列强垂涎的时局图,为接下来火烧圆明园做铺垫。

活动二:万园之园—圆明园1、出示并播放圆明园被毁前的复原图和视频。

2、接下来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视频出示被抢夺走的的国宝图片,并告诉学生,这原本属于我们的国宝,确是中国人用了2000万买回来的,至此学生已是怒火中烧—我立刻提出问题(1)“此刻,你得心情如何?”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今天的祖国还不够强大,屈辱仍在继续,最后让学生自由讨论并总结出造成这段屈辱历史的原因—落后就要拨打,并立刻追问—(2)“为了不让这样的屈辱重演,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从此将学生思维带回现实生活中,以自身出发,去规划“振兴中华的蓝图”活动三:我抒我心本环节结合时事政治,了解“萨德事件”观看视频各行各业爱国人士的反应及做法,顺势提问,作为学生的大家应该如何做?写下来小组交流,汇报展示。

本活动是学生在前两个活动慢慢积淀下来的情感进行的一次升华,播放背景音乐《我和我的祖国》。

来渲染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牢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以史为鉴,强我中华。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不能忘记的屈辱》说课设计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不能忘记的屈辱》说课设计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不能忘记的屈辱》说课设计一、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框题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近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这一课为后面两个主题做铺垫。

二、教学对象分析1.本课我注重学生学习方面能力的培养,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空间,使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其中。

2.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对品德与生活课浓厚的兴趣,喜欢和同伴进行活动与交流、喜欢在活动中展示自己,引导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发现、旨在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目的。

3.结合学校小班化的合作学习课题,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近年来中国曾经遭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凌辱,山河破碎。

2知道外国列强是曾在中国烧杀掠抢,残害生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3 体验中国曾经山河破碎、家园被劫、人民受辱的悲惨命运。

4 学会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学会从生活中去学习和了解历史的方法。

重点:重温历史,感受当时侵略所带来的伤害与屈辱,谈自己的感受。

难点:结合实际,说说以后在学习及生活中该如何做。

四、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我在分析教材内容和教材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六年级学生自身的特点,我将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运用视频短片、表格、文字材料等资料,通过情境创设法、活动体验法、情绪调节法、讨论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二)说学法新课程倡导发挥学生主动性学习,重视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基于以上观点在本课教学中,我着重体现以下几种学法的指导。

1、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给全体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同时我也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讨论、交流、合作的机会。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案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案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1.2 教学内容:介绍课程的名称和主题:“不能忘记的屈辱教案”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历史的屈辱我们不能忘记引发学生对屈辱历史的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和思考的方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第二章:屈辱历史的回顾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屈辱事件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识和情感2.2 教学内容:回顾中国历史上的屈辱事件,如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介绍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的影响和痛苦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资料和图片展示屈辱历史的情景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第三章:屈辱历史的反思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屈辱历史的反思和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屈辱对个人的责任和使命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屈辱历史的原因和教训强调个人对国家历史的责任和使命3.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分享对屈辱历史的反思和思考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情况收集学生的反思和思考情况第四章:屈辱历史的记忆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屈辱历史的记忆和认识引导学生珍视历史,传承历史记忆4.2 教学内容:介绍屈辱历史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强调记忆历史的重要性,传承历史记忆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和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资料和图片展示屈辱历史的情景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第五章:屈辱历史的启示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从屈辱历史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未来,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屈辱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5.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分享对屈辱历史的启示和感悟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情况收集学生的启示和感悟第六章:屈辱历史的传承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屈辱历史的认识和传承意识引导学生将屈辱历史作为前进的动力6.2 教学内容:强调屈辱历史的重要性和传承责任引导学生将屈辱历史融入个人成长,为实现国家富强贡献力量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屈辱历史,将其作为自身成长的动力6.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情况收集学生对屈辱历史传承的认识和计划第七章:屈辱历史的教育意义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屈辱历史的教育意义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教训,增强历史责任感7.2 教学内容:分析屈辱历史对个人和国家教育的意义强调从中汲取教训,增强民族凝聚力7.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屈辱历史对个人和国家教育的价值7.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情况收集学生对屈辱历史教育意义的认识和体会第八章:屈辱历史与民族精神8.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屈辱历史,为民族复兴努力8.2 教学内容:探讨屈辱历史对民族精神的影响强调弘扬民族精神,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民族精神在屈辱历史中的体现8.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情况收集学生对屈辱历史与民族精神的认识和体会第九章:屈辱历史背景下的文化抗争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了解屈辱历史背景下的文化抗争引导学生认识文化抗争在民族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9.2 教学内容:分析屈辱历史背景下文化的抗争现象强调文化抗争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意义9.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屈辱历史背景下的文化抗争9.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情况收集学生对屈辱历史背景下的文化抗争的认识和体会第十章:走向未来,书写新的历史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未来,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引导学生从屈辱历史中汲取教训,书写新的历史10.2 教学内容:强调屈辱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引导学生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10.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和思考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分享对未来的展望和行动计划10.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情况收集学生对未来展望和行动计划的总结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重点关注学生对课程主题的初步认识,以及对历史屈辱的思考。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1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_30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1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_30

《勿忘国耻》教案罪恶的战争教学目标:1、了解西方殖民者蓄谋已久的企图,卑鄙的英国人用鸦片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了解1840年我国在那场罪恶战争中所遭受的欺凌和所蒙受的耻辱,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知道列强的强盗行径,了解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振奋民族意识。

3、知道中国人民面对侵略的英勇反击。

教学准备:ppt、了解罪恶的鸦片战争的历史事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西方生产的发展,刺激了各国贸易的发展。

他们积极开展航运贸易,大力开拓殖民地,占领市场,进行掠夺。

当然,他们也把触角伸向了文明富裕的中国。

可是他们在与中国的贸易中没有占到大便宜,于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一个罪恶的阴谋出笼了。

”学生自学:引导:“祖国的屈辱、民族的灾难是怎样造成的?列强是怎样敲开中国的国门?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什么?”(让学生参考教科书讨论,并予以补充修正。

)教师总结:“19世纪初年,西方列强用罪恶的鸦片敲开了中国的大门。

鸦片是用一种名叫罂粟的植物果实中的浆液熬制出来的毒品。

人们吸食以后,就会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形成毒瘾,腐蚀身体和精神。

西方列强把这种害人的东西走私运进我国,骗走我国大量的白银。

教科书第55页的内容告诉我们,从1800-1840年的40年间,英国走私到我国的鸦片就有40多万箱,从我国掠夺了三四亿银元。

大量的鸦片严重地毒害了中国人的身体,使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中国陷入了‘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的局面,面临深重的灾难。

”合作学习:阅读教科书上关于鸦片来源及危害的内容。

引导:“根据你所知道的,说说毒品对人的巨大危害。

”(让学生参考教科书讨论,并予以补充修正。

)三、展:成果汇报。

四、用:思考:“英国商人为什么把在英国禁吸的鸦片偷运到中国,诱使中国人吸食?这说明了什么?”总结:“英国商人深知鸦片的毒害作用,他们就是利用被诱使吸食鸦片上瘾的中国人所产生的依赖性,不断扩大对中国的鸦片走私贸易,大量地骗取中国的钱财,腐蚀中国人的身心,达到控制中国、不断掠夺中国的阴险目的。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1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_61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1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_61

教案
一、教学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策略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评价
一、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
了解祖国山河破碎的历史背景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了解历史、认识历史的方法,并养成关注历史的兴趣,以及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在清代末期中华民族的领土被割让、被租借,认识山河破碎的情形。

让学生了解外国列强曾在中国烧杀掠抢,残害生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史事,勾画地图等活动学会收集历史资料。

学会从生活中去学习和了解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中国曾经山河破碎、家园被劫、人民受辱的悲惨命运。

三、教学策略:
•落实主体,小组交流的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
四、教学过程:
1. 环节一:抚今追昔,导入新课
2. 环节二:感知山河破碎
3. 环节三:体验生活屈辱
4. 环节四:重回现实
板书设计
德国山东胶州湾
俄国辽宁旅顺、大连
法国广东广州湾
英国香港“新界”和山东威海卫
日本台湾和澎湖列岛
五、教学评价。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1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_19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1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_19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教材内容:《不能忘记的屈辱》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一课(需二个课时)教材分析:《不能忘记的屈辱》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的第一课。

本单元设计是从讲述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屈辱,让学生了解因为执政政府的无能、国家科技发展的不发达,致使国家再三的被列强侵略被迫签定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人民陷入苦难之中,祖国所受的侵略史,为列强的惨绝人寰的行为愤怒、感叹,同时激起他们的爱国意识以和学习动力,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干不被人所欺侮,而这一切责任都在他们的肩膀上。

所以,“讲述受侵略史——了解受侵略的原因——论述自身的感受——发生共鸣,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是这课的一个学习研究的思路。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有自身的见解,以和一定的区分客观事实的能力。

这一单元衔接前面所学,从历史角度,一个较高起点切入,把历史的严酷、凄惨与实际所连接,让学生懂得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要从自身做起,不忘曾经的屈辱,奋发读书,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动力基础。

学习目标:1、了解当时列强在侵略时所作所为。

2、体会当时侵略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巨大打击与苦难,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3、感受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儿女进行英勇反抗的原因4、论述自身的感受,同时知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国家的发展是自身肩上的责任。

教学理念: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2、教师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承当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时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他们各自的个性。

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只是教育的指导者,意境的创设者、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评价者。

3、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真理接受者。

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而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而是你我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不能忘记的屈辱》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不能忘记的屈辱》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不能忘记的屈辱》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不能忘记的屈辱》是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通过讲述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屈辱事件,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屈辱,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故事、图片、资料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学会思考和分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一些历史事件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屈辱事件,认识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学会分析历史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培养爱国情怀,树立为国家和民族振兴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屈辱事件,认识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问题,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屈辱。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知传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故事、资料等,直观展示课文内容。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用于教学过程中。

3.学生活动准备:引导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相关历史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屈辱事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它们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呈现(10分钟)分组呈现课文内容,每组负责一个部分,通过讲故事、展示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屈辱事件的具体情况。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案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案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案教案主题:为什么我们需要记住历史上的屈辱?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历史上的屈辱事件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公民意识。

3.探讨如何通过记住历史的屈辱来促进和平、团结和发展。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系列历史上的屈辱事件的照片和影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随后进行简短的讨论:1.你还记得这些事件吗?你听说过这些事件吗?2.为什么这些事件对人们来说很重要?他们为什么不能被遗忘?第二步:学习与探讨(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进行研究,包括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与全班分享。

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这个事件为什么被认为是屈辱的?它对当事人和相关国家有什么影响?2.受害者和加害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个事件对他们的未来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3.这个事件是如何影响我们现在的社会和国家的?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第三步:讨论(2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进行全班讨论。

在讨论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为什么我们应该记住历史上的屈辱?有哪些好处?2.忘记历史的屈辱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3.为什么有些人选择忘记和否认历史上的屈辱?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第四步:总结与延伸(20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观点,并帮助学生回顾和归纳他们的思考。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延伸阅读或案例分析,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上的屈辱。

最后,鼓励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记住历史的屈辱来促进和平、团结和发展。

教学评估方法:1.学生小组展示的评估。

2.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质量和深度评估。

3.学生填写教师提供的反思问题表。

教学资源:1.历史事件的图片和影像材料。

2.学生分组研究的相关资料。

3.各种历史事件的案例分析材料。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了解到历史上的屈辱事件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影响,并明白为什么我们不能忘记这些屈辱。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1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_14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1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_14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教学目标:1、知道近代以来中国曾经遭受到列强的侵犯和凌辱,山河破碎。

2、知道外国列强曾在中国烧杀掠抢,残害生命,犯下了不可绕素的滔天罪行。

3、体会中国曾经山河破碎、家园被劫、人民受辱的悲惨命运。

4、学会搜集整理历史资料,学会从生活中去学习和了解历史的方法。

教学重点:重温历史,感受当时侵略所带来的伤害与屈辱,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知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国家的发展是自己肩上的责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插图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幅地图(课件出示书中插图)。

从香港澳门的名称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后回答)师:香港和澳门回归后主权必须属于我们,但香港和澳门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变,因此叫特别行政区。

师: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国土,为什么会被别人占领?香港板书:我们的国土被侵占澳门师:一段《南京条约》的视频告诉我们答案。

(播放视频)师: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里,列强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清朝政府始终是割地、赔款,被列强侵占的土地后来陆续归还,唯独香港和澳门一直被英国和葡萄牙占领,100多年后,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才将香港和澳门收回。

今天,让我们再回到100多年前,看祖国破碎的山河,这是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的屈辱。

(板书:不能忘记的屈辱)二、新课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30页、31页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里,哪些列强国家都侵占、强租了我们哪些国土?(学生发言)师:我们来看看地图(课件),列强侵占的国土,都是地理位置重要、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和港口。

他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城市呢?(学生讨论,再发言)师:面对列强的侵略,面对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让每一个中国人心痛、悲愤,爱国人士纷纷站出来,他们都做了什么?同学们再读书30页、31页下半部分内容,看后介绍一下《七子之歌》和《时局图》师:闻一多的诗歌写的特别悲愤感人,著名现代作曲家李海鹰为《七子之歌》谱了曲,更增添了诗歌的感染力,作为1999年澳门回归的主题曲,现在让我们所有人一起唱这首歌,让我们记住祖国被欺凌的痛,记住祖国山河破碎的屈辱。

《不能忘记的屈辱 教案》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 课标版六年级上册教案

《不能忘记的屈辱 教案》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 课标版六年级上册教案

1不能忘记的屈辱教案教学目标【活动目标】1. 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于一旦的沧桑,知道当代中国遭受屈辱体现了外国侵略者的残暴和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 了解历史史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感受落后就要挨打,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爱国情感。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但还不能正确、全面客观地看待分析历史事件。

授课前我们对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从收回的问卷看,很多孩子对中国近代史了解的较少,例如,我们大人们所熟悉的《金色的鱼钩》、《草地夜行》、《丰碑》等课文,孩子们却不知道,究其原因,原来这些跟近代史相关的课文在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都没有出现。

没有相关的知识与情感的铺垫,对我们的授课有一定的影响。

我们力求以大量的课前中国近代史主题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于一旦的沧桑,感受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明白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

【教学难点】合作探究,感受落后就要挨打,激发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

教学过程4.1 【导入】活动一:微课引路,惊叹辉煌1. 上课开始,老师先请大家来观看一段微课视频。

2 . 你们猜出这座如梦如幻的仙境是哪儿吗?(板书圆明园)3. 圆明园在西方人的眼里就是一座“万园之园”,你如何理解万园之园?4. 圆明园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建造,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他的辉煌壮观令世人大开眼界,法国著名大文豪雨果先生也由衷地赞美它。

(课件出示雨果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上半段)5. 雨果先生的这封信点明了圆明园在世界文化史上的艺术价值,让我们一起齐读这段话,读出中国人的自豪!(学生齐读)(设计意图:以当下的时事政治为话题,能引发学生的关注。

微课把丰富的图片、视频和文字整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信息量,减轻学生查找资料的负担。

)【讲授】活动二:历史再现感受屈辱1. 能徜徉在这么美的园林中是何等的享受,现在我们若去北京旅游,我们站在圆明园的大门,见到的却是这样一番景象。

小学品德与社会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1课《不能忘记的屈辱》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1课《不能忘记的屈辱》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不能忘记的屈辱》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
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血腥历史。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案例,证明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教学认识侵略者的残酷性及其不容置疑的历史罪证。

2、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要牢记历史,正视历史,学习用联系的观点,辩证的方法看待历史。

2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离现在的年代久远。

对于六年级孩子来说比较陌生,所以要求学生课前有充分的准备。

3重点难点
重点:重温历史,感受当时侵略者带来的伤害与屈辱。

难点:知道屈辱的过去,并且不要忘记过去。

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学习动力。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创设情境引入话题
活动一歌曲引发话题
【播放音频:《松花江上》】
1.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谈感受。

学生:(1)欣赏音频。

(2)根据情境谈感受。

教师:这是中国人民遭受侵略时发自内心的痛苦呼声!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侵略者侵入中国,在长达十四年的时间里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这段历史,感受中国人民在日本屠刀下的滴滴血泪。

板书课题:《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知的歌曲引发话题。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祖国曾经山河破碎、家园被劫、人民受辱的悲惨命运,体验身为华夏儿女的悲愤之情,树立振兴中华的理想与愿望。

能力:学会收集整理历史资料,从生活中去学习和了解历史的方法。

知识:知道近代以来中国曾经遭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凌辱,山河破碎;了解外国列强曾在中国烧杀掠抢,残害生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多数知道抗日战争的故事、长征的故事、英雄董存瑞的故事,但是祖国曾经经历的山河破碎、家园被毁的近代屈辱历史和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抗争历史,他们并不是很了解,也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他们了解相关信息的渠道窄,仅限于听上辈人的讲述,或是从电影、报纸上获得一些信息,还不具有正确、全面客观地看待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和能力。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地区的小学生由于获得历史信息的渠道相对狭窄,对重要的历史事件比较陌生,缺乏情感基础,这将对本单元的学习实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资源,激发学生的情感,质朴的农村小学生将会深刻感悟祖国的多灾多难以及人民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定会激发高涨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近代以来中国曾经遭受到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凌辱,致使山河破碎、国宝被掠、人民遭受屠杀的史实。

教学难点是体验和感受中国曾经遭受过的那段屈辱历史和悲惨命运,从而产生民族自强的情感。

为突破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可将“山河破碎”作为突破口,通过对“祖国山河破碎”的充分认识,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比较充分地知晓在清朝末期祖国山河被割让、被租借、被瓜分的史事,感受祖国领土主权丧失、山河破碎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与屈辱。

从而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注意突出主题,把握重点,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避免由于学习内容过于繁杂,造成知识罗列的现象。

(完整word版)不能忘记的屈辱教案

(完整word版)不能忘记的屈辱教案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材分析:《不能忘记的屈辱》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的第一课。

本单元设计是从讲述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屈辱,让学生了解因为执政政府的无能、国家科技发展的不发达,致使国家再三的被列强侵略被迫签定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人民陷入苦难之中,祖国所受的侵略史,为列强的惨无人道的行为愤怒、感叹,同时激起他们的爱国意识以及学习动力,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不被人所欺侮,而这一切责任都在他们的肩膀上。

所以,“讲述受侵略史——了解受侵略的原因——阐述自己的感受——产生共鸣,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是这课的一个学习研究的思路。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有自己的见解,以及一定的辨别客观事实的能力。

这一单元承接前面所学,从历史角度,一个较高起点切入,把历史的残酷、悲惨与现实所连接,让学生懂得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要从自身做起,不忘曾经的屈辱,奋发读书,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动力基础。

学习目标:1.了解当时列强在侵略时所作所为。

2.体会当时侵略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巨大打击与苦难,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3.感受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儿女进行英勇反抗的原因4.阐述自己的感受,同时知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国家的发展是自己肩上的责任。

教学理念: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2.教师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他们各自的个性。

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只是教育的指导者,意境的创设者、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评价者。

3.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真理接受者。

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而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而是你我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

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4.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的主要学习形式。

品德与社会《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从图片、文字、影片等历史资料中获取相关信息,了解我们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2、分析我国遭受屈辱的原因。

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二、教学重点:了解我们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分析我国遭受屈辱的原因。

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清末中国签订的部分不平等条约,圆明园被掠夺、焚烧前后的照片、视频、文字资料。

2、学生准备:学生分组查阅“虎门销烟”、“三元里民众抗英”等文字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话鸦片1.师:最早的毒品就是鸦片,鸦片是怎样叩开中国的国门,让我们翻开P48,小声读读、看看48面。

2.师:鸦片的危害无疑是巨大的。

(点击课件,出示图片)这张图片就是当时人们吸食鸦片时的真实照片。

看了这些照片,你感受到了什么?3.师点击课件,出现文字P48(“严重摧残吸食者体质”,“危害社会稳定”,“白银大量外流”4.师:正因为鸦片给当时的人们、社会和经济带来严重的危害,所以当时的清末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民谣)5.师:就这样,英国用鸦片——一种特殊的武器攻打了不堪一击的清政府,轰开了一个曾经具有辉煌成就的文明国度的大门。

我们的祖国——母亲,从此开始了她被人践踏、蹂躏、宰割的历史。

留下了一段让中国人民不能忘记的屈辱。

6.板书课题:不能忘记的屈辱(二)中国挨打受辱历史枚举。

1.师:他们是怎样一步步入侵我们的旧中国的,让我们来听一听。

(点击课件)课件(讲解入侵图,显现入侵关键时间、地点,出示《南京条约》)2.师:让我们来看看《南京条约》的不平等内容。

3师:这该是怎样的一段屈辱啊!不平等条约何止一个《南京条约》啊!仅仅1856年5月28日到6月27日,就签订了这样几个不平等的部分条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
教材内容:《不能忘记的屈辱》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一课(需二个课时)
教材分析:
《不能忘记的屈辱》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的第一课。

本单元设计是从讲述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屈辱,让学生了解因为执政政府的无能、国家科技发展的不发达,致使国家再三的被列强侵略被迫签定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人民陷入苦难之中,祖国所受的侵略史,为列强的惨绝人寰的行为愤怒、感叹,同时激起他们的爱国意识以和学习动力,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干不被人所欺侮,而这一切责任都在他们的肩膀上。

所以,“讲述受侵略史——了解受侵略的原因——论述自身的感受——发生共鸣,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是这课的一个学习研究的思路。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自身的见解,以和一定的区分客观事实的能力。

这一单元衔接前面所学,从历史角度,一个较高起点切入,把历史的严酷、凄惨与实际所连接,让学生懂得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要从自身做起,不忘曾经的屈辱,奋发读书,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动力基础。

课前准备:
(1)查询了解“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等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收集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中国国宝流失国外的情况。

(2)搜集9.18事变、日本731部队和南京大屠杀相关图片,文字材料。

(3)知道旧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的悲惨经历。

学习目标:
1、了解当时列强在侵略时所作所为。

2、体会当时侵略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巨大打击与苦难,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3、感受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儿女进行英勇反抗的原因
4、论述自身的感受,同时知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国家的发展是自身肩上的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温历史,感受当时侵略所带来的伤害与屈辱,谈自身的感受。

难点:结合实际,说说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该如何做。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破碎的山河
1、图片展示我国古代的辉煌历史。

同学们说说感受
2、我们的祖国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版图,(展示清前期中国地图地图)但到了清朝末期它变了,因为有些被强行租借,有的被列强强取豪夺,四散飘零。

仔细观察,从图中香港、澳门的名称中(放大此地图片名称),你发现了什么?
3、聆听《七子之歌》
同学们听完之后按自己的感受
4、播放香港回归谈判纪录片片段
末任港督彭定康问什么久久不肯离去,这是他的祖国吗?我们的国土怎么在英国人手里?你知道鸦片战争吗?在你搜集的材料里能找到答案吗?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一下,然后派代表说一说。

5、出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你知道这些条约吗?你还知道那些条约?这些条约平等吗?是友好的吗?请你结合实际说说你的感受。

6.【词语】租界
辞海释义:帝国主义国家强迫旧中国在通商口岸划出一块租借给他们作为外侨居留和经商的地盘。

你对租借怎么理解,我们是自愿的吗?这说明了什么?我们能去他们国家划分租借吗?为什么?这说明什么?
7、这些屈辱的历史我们能忘却吗?
活动二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1、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
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几次鸦片战争?
2、学生观察教材第32页的图片对比,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

考虑教材第33页的问题,为什么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夺走我们的国宝呢?
3、展示资料
旧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抢走的;二是当时有一些来华的外国人从中国偷走的;三是外国人勾结当时的反动军阀和奸商以极低的价格买下偷运出境的。

.. 据我国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中,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而且均是文物中的精品,它们大多是在旧中国时流失海外的。

加上建国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盗掘走私出境的文物,可以推测,在全球,我国至少有数百万件文物流落异域。

.
结合上述资料联系现在,国家花重金从国外买回了许多国宝,说说当你看到被掠夺的国宝,需要花重金买回时,你的感受和心情怎样?
4、小组讨论。

5、作业设计:
一、将自身所搜集的关于国土被瓜分的资料,分类整理
二、写篇作文,谈谈自身对于祖国屈辱历史的认识。

(第二课时)
活动三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
1、播放音乐《我的家在松花江上》
听完这首歌,你是什么心情?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情?交流一下。

2、出示板垣征四郎图片
你知道他是谁吗?1948年12月23日他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看来侵略这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3、展示日军日本人在华暴行的图片
日本占领下的南京城成了人间地狱。

“731”是恐怖与惨无人道的代名词,战争结束了,但战争的危害结束了吗?你手头还搜集了那些材料能说明?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4、有一部分日本人到现在还不承认侵略,你有什么看法?
5、历史不容篡改,让我们用事实说话。

(学生看教材35页日本老兵所说以和36页经历日军屠杀事实的中国百姓所说的事情)
6、在看到祖国母亲所受侵略屈辱以后,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何感受?(激起学生的爱国意识与情感)
播放音乐《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7、回到实际,现在有砸日本汽车的是爱国的表现吗?我们应该怎样爱国?日本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历史?是什么原因使我们总是被侵略,被欺辱呢?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8、同学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是一种幸福,勿忘国耻,警钟长鸣,落后就要挨打。

谈一谈你今后如何学习。

9、作业设计:
一、将有关资料,做成一份手抄报。

可以选择某一个历史事件做主题,也可以说说自身看法。

历史与实际结合,真实、具有实际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