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考真题之羁旅行役诗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羁旅思乡类古代诗歌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羁旅思乡类古代诗歌阅读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寄东鲁二稚子①李白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②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①这首诗作于金陵。
①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表现出自己离家已久,对家人的思念。
B.李白思念一双儿女,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不禁泪下如泉。
C.“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意思是想到孩子们缺失父爱,诗人心中纷乱焦虑。
D.这首诗展现李白柔情的一面,其风格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
2.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
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余干旅舍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注】此诗是刘长卿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时途经余干所作。
3.下面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头写诗人独自在旅舍门外伫立凝望,由于草木摇落,整个世界显得清旷疏朗起来。
B.“独鸟背人飞”暗喻着诗人的孤苦,蕴含着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慨。
C.从全诗来看,诗人是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来展开景物的描写。
D.诗人在前三联中的景物描写,已将乡情旅思写足,尾联翻出新境,把诗情又推进一层。
诗人捕捉“捣寒衣”的砧声入诗,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发了他满怀的悲愁痛苦。
4.首联用什么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浦①途中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羁旅行役作业课件
题材强化
参考答案 【诗歌鉴赏】 本诗以悲情起句,遣词造句处处含悲。“野哭”“病眼”“霜重”“残灯”“孤舟”诸语,无不充满冷寂愁郁 的色调,使人望而生悲。一个“悲”字内涵丰富。其一,写作此诗时,正值除夕之夜,除夕是一年的终结,站在这个时 间点上,不免心生岁月如流、人生易老之叹,而苏轼说洗过头后,感到头轻发疏,也是抒发这一慨叹。其二,除夕是 合家团圆、共享天伦的重要节日,但诗人受命在外,远离故土,思乡之情、羁旅之意油然而生。其三,诗人彼时迁谪 出京在外任职,命运多舛、仕途坎坷的忧伤一直萦绕在他心头,一有机会就会喷薄而出。万家合欢的除夕之夜,诗 人独在异乡,饱受严寒,辗转难眠,触景生情,歌哭皆悲。不过,这首诗也不尽是悲情。末尾两句,写诗人从残灯的一 线光亮里,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美好,所以他要感谢残灯,这就是苏轼的超迈之处。
参考答案 1.D 诗风“直露”错误,应是淡雅而含蓄。故选D。
题材强化
2. 请简要分析本诗尾联包含了怎样的感情。(6分)
参考答案 2.【参考答案】 尾联是说家国旧业已随着战乱而丧失殆尽,哪能再忍受江上传来的军鼓声,表达了诗人对战争 的厌恶,对国事的忧虑,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6分) 【解题思路】 家国旧业已经随着战乱而丧失殆尽,哪里禁得住再听见江上响起的军鼓声。其中“已随”“更堪”凸 显出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旧业”既指田园家计,也指功名事业,两者都在战乱中被毁灭殆尽。再结合背景可 知诗人因安史之乱而漂泊异乡,但所到之处仍是军鼓阵阵、战云密布,此时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便交织在诗人心 头,故尾联也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答案 3.B “诗人‘不眠’只因眼睛有病”错误,由“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可知,诗人之所以“不眠”,还因为此时 身在异乡,无人相伴,思乡念归。故选B。
高考试卷中的羁旅诗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 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第二十页,共二十五页。
七、2012江苏卷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xīn li)事,水 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桥等意象(yìxiàng),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 起,是全诗的线索。
第四页,共二十五页。
二、(2012年四川卷)(8分)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dī shǒu),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第十七页,共二十五页。
六、2014湖北卷
早 发 晚唐·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xiàoguǒ)。(3分) “背”,背离,相反。诗人朝寒冷辽阔的朔北艰难前 行,大雁朝温暖的南方轻快飞跃,形成强烈对比,写 出了自己旅程的艰辛和内心的愁苦。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
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
(shī jù)简要赏析(3分)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zěnyàng)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
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第五页,共二十五页。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第十页,共二十五页。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羁旅思乡)
古代诗歌阅读(羁旅思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
①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
①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
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
①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
①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C.“日暖南山石。
”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3.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以雨后蝉鸣起兴。
秋高气爽,雨过天晴,连枝上的蝉也仿佛有所领略而在欢快地鸣叫。
“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踌躇满志之情。
B.第二句由“听”转向“见”。
秋雨新洗,值此黄昏之际,行人渐少,尘土不扬,那通往故乡的道路显得分外清晰。
在眺望中透露出诗人的心事:怀乡情重,思归心切。
C.颔联两句极写归思之深、之切。
高考羁旅诗高考题(学生用).pptx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 分) 答: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 分) 答:
(二)2013 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 分)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七)2009 年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 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 分) 答: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 分) 答:
(八)2015 年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月圆①【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②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
列宿:众星。
8. 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 分) 答:
(2)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 分) 答:
(六)2010 年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学海无涯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 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 酒阑:酒尽.
羁旅行役诗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 行人更在青山外。
赏析“寸寸柔肠,盈盈粉泪”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两句运用叠词,富于音乐的美感,同时给人以细腻 真切的感受。“寸寸”传神地写出了伤心至极,有如 肝肠寸断的样子;“盈盈”传神地写出了泪水充溢的 样子。“寸寸”、“盈盈”强调出思妇柔情满怀、哀 思深远。
次北固山[注]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1、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 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请任 选角度,做简要的赏析。
本词的上片写 行人在 的离愁;下片写 妇人在 的离愁。
旅途
家室
赏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艺术手法。
这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虚为实),把无穷 无尽的离愁这一抽象的感情化作了迢迢不断的春水这 一具体的形象,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行人因路程加长、 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
踏 莎 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鲈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鲈鱼正美:吴郡人张翰,晋时为齐王司马冏的幕僚。 秋风起,想起家乡的鲈鱼、莼菜,辞职而归。②后人以南冠、 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前人评说,首句“凄清”二字“极妙”,请简析其妙 处。 “凄清”二字,写秋意的冷清,实衬心境的凄凉, 并奠定了全诗凄清的感情基调。
长安晚秋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北京高考羁旅诗鉴赏(使用officer打开)
《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知识点5 羁旅诗的常见术语
1、羁旅诗(词)的语言特色 ①质朴清新。②苍凉低沉。 ③浑厚悲凉。④深沉委婉。
2、意境 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
知识点6 羁旅诗的真题链接
一、【202X门头沟期末】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7题。 南乡子① 陆游
归梦寄吴樯②,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注】①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自蜀东归。这首词是他在舟中所作。②吴樯,归吴的船只。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第一、二句写作者身乘归吴的船只,虽经过许多水陆途程,但前路尚远。 B.上片写到作者船抵武昌,系缆洲边,看见了日思夜想的那山上山下一片烟树参差起伏的胜景。 C.上片最后一句,一个“认”字,便能看出此行是归途重游,因为有前游印象,所以可以对照辨 认。 D.词的最后三句中所表现出的复杂情感与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句,有类似之处。
知识点6 羁旅诗的真题链接
15. 陆游在蜀地时,在自己的诗词中多次提到“吴樯”,表现了他归 心之急。下列诗句中不是表现作者思归之情的诗句是(3分) A.春风又绿江南岸,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B.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春夜闻笛》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16. “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语意丰厚,有人考 证这源于杜甫作于安史之乱后的《得舍弟消息》中的“乱后谁归得, 他乡胜故乡”。请结合以上内容,简要分析二者的相同之处及不同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分类练习(羁旅行役诗)(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分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羁旅行役诗)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道中寒食陈与义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
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
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
(5分)2.诗歌的最后一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就其中两种进行赏析。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苏轼一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二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②。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①这两首七绝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诗人离儋州之前。
澄迈,县名,在今海南岛。
②化用《楚辞·招魂》,借“帝”指朝廷,借“招魂”指奉旨内迁。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横”字的妙处。
(5 分)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析。
(6 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①铎(duó):系在马车上的铃。
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汉宣帝陵墓所在地,这里指故乡长安。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5分)2、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手法的,试简要分析。
2.联系全诗,简要分析尾联蕴含的诗人情感。
(6分)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11分)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1)诗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5分)(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羁旅思乡诗(含答案)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羁旅思乡诗一、羁旅思乡诗: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作者因长期客居在外,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内容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
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乐景衬哀情(3)侧面落笔。
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离情(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标志①标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危楼、危栏等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②思亲怀人愁。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③羁旅他乡的幽怨。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澄迈驿通潮阁①二首苏轼一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二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②。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①这两首七绝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诗人离开贬所儋州之前。
澄迈,县名,在今海南岛;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西。
②帝遣巫阳招我魂:帝,指天帝;巫阳,古代女巫名。
这里诗人化用《楚辞·招魂》之意,借天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奉旨内迁。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描绘登通潮阁所见情景,娴雅的笔触中隐然透出羁旅愁绪。
首句“倦客愁闻归路遥”,开门见山地点明诗人的心境和处境。
B.白鹭“横”于秋浦之上,化动为静,不用“飞”或“翔”,却着一“横”字,带出一股雄健之势,也传达出诗人凭栏远眺的神情意态。
C.诗人被贬出京师,漂泊在海南,北归无期,发出“余生欲老海南村”的叹息,这自悲自悯的情感已经淹没了诗人心中执着的期望。
2020版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题02_羁旅行役诗_含解析
专题02 羁旅行役诗一.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概说1.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产生的原因: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
所谓“羁旅”,就是因为上述原因,长久寄居他乡的意思。
这类诗,往往表达羁旅之难、行役之苦、宦游之艰,多抒发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注:边塞诗后面有专门章节)2.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的典型特点:写作此类作品的情感触发点往往有以下几种情况:①. 佳节(上元,中秋,重阳,冬至,除夕)②. 滞留途中(夜宿某地,船舶某处等)③. 遭遇不幸(官场失意、科举落榜等)④. 触景生情(景似故乡)3.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的典型意象:1) 节令:上元、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2) 时间:黄昏、月夜3) 景物:月、雁、双鲤、杜鹃、捣衣(砧声)、猿声、孤灯、酒等①. 月:一般说来,古诗词中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 鸿雁:雁是候鸟,每年秋季都会飞向南方,这常常会引发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叹。
同时,雁又被人们认为有“信使”之用,所以在怀人作品中也常常会出现“鸿雁”的意象。
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李清照)③. 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例: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寄令狐郎中》李商隐)④. 杜鹃(子规):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似“不如归去”,所以当听到杜鹃的啼叫声时,往往也容易触发游子的思乡之情。
例: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春夕》崔涂);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杂诗》无名氏)⑤. 捣衣(砧声):古时游子离家前,妻子往往会为其捣衣,因而当捣衣声响起时,不仅会触动游子的思乡之情,也会令思妇兴起伤情之思。
例: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4.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的基本主题:①. 对故乡、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完整版高考真题之羁旅行役诗
诗歌归纳之羁旅行役诗专题一、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
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二、常见意象及特征:故园(西楼、高楼、小楼、危楼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云(漂泊不定,喻指漂泊)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
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
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
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之说。
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三、思想内容:①羁旅愁思,游子漂泊在外(四处漂泊)的凄凉,孤独(孤苦无依)愁苦,寂寞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温庭筠的《商山早行》②思念亲人,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③感慨身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江汉》、《旅夜书怀》、《登高》。
四、体味抒情方式:或物或事或人,把握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又是如何将羁旅思乡的情感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是“触景伤情”“感时伤情”“托物传情”还是“因梦寄情”。
例一、(新课标卷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高三语文:11 诗歌鉴赏-题材之羁旅行役诗作业卷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资料高三语文作业卷十一诗歌鉴赏—题材之羁旅行役诗一、诗歌鉴赏古诗一、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岳阳楼○1白居易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②,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③,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元和十四年春,白居易自江州赴任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该诗。
②梦泽:云梦泽。
③图障:图画。
(1)本诗怎样突出了洞庭湖“漫漫”的特征?请结合颔联、颈联简要分析。
(5分)(2)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6分)古诗二、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欧阳修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
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1)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2)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两种简要赏析。
(6分)古诗三、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道中寒食陈与义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
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
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
(5分)(2)诗歌的最后一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就其中两种进行赏析。
(6分)古诗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以下两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古诗五、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主题“羁旅行役”
诗歌专题训练----主题“羁旅行役”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潇湘夜雨·濡须①对雪周紫芝楼上寒深,江边雪满,楚台烟霭空濛。
一天飞絮,零乱点孤蓬。
似我华颠雪领,浑无定、漂泊孤踪。
空凄黯,江天又晚,风袖倚蒙茸。
吾庐,犹记得,波横素练,玉做寒峰。
更短坡烟竹,声碎玲珑。
拟问山阴旧路,家何在、水远山重。
渔蓑冷,扁舟梦断,灯暗小窗中。
【注】①濡须:三国时旧城。
②蒙茸:杂乱的草。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描绘了一幅烟霭迷蒙、满天飘雪、孤舟无依的江天雪景图,营造出孤寂朦胧的意境。
B.“波横索练,玉做寒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濡须雪后江山的美丽。
C.“渔蓑冷,扁舟梦断,灯暗小窗中”塑造了一个夜泊雪江、孤独难眠的人物形象,意蕴丰富。
D.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词,意象多样,用词雅而不俗,美而不艳,呈现出的画面清新素净。
2.有人认为周紫芝的词给人的感觉是情深意切,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深切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3.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渐霜风”三句写风紧日斜之境,凄寂可伤,在深秋萧瑟寥廓的景象中表现游子情怀。
B.“是处”两句,词意苍莽悲壮、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景象。
“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
C.“惟有”两句写的是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这令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乃“无情”,蕴含了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D.融写景、抒情为一体,使用了细节描写,语言雄健绮丽,情感奔放不羁。
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
4.本首词下片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高考专题复习:羁旅行役诗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景写得广阔宏大,身世凄凉落寞。意境由广阔到狭 窄,但到了尾联“戎马关山北”时,显示出诗人尽管已 落到孤寂多病,难以为生的地步,但依然痴心不改,关 心国家大事,忧国忧民。尾联的胸襟和颔联宏奇伟丽的 景象相互互衬托。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乌鸦】 衰败荒凉 斜阳外,寒常鸦万与点衰,败流荒水绕凉孤的村事。物联系在一起。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杜甫《登高》 【猿啼】 漂泊之人的悲苦 风急天常高猿象啸征哀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称“飞王蓬褒”《赠“周转处蓬士”》“飘蓬”因为它漂泊不定,所
飞蓬去不已,客思渐无端。
以诗人喜欢选择“蓬”这类意象来表现游子的流浪、
漂泊、羁旅的状态。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李白《送友人【》浮云、浮萍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浮云游因子漂意,移落不日定故,人情喻在外漂落泊日意的在游爱惜子。
旅夜书怀 【沙鸥】
杜甫
细往草微往风喻岸指,危漂樯泊独夜不舟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漂泊不定,孤苦伶仃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王褒《出塞》【飞蓬、飘蓬】 “蓬飞”蓬乃似征蓬客草,,千秋里自天长根驱枯。,秋风一起即随风飘转,故
思想情感:寄寓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沧海桑田的的感慨。 表现手法:情景交融,相互衬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归纳之羁旅行役诗专题一、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
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二、常见意象及特征:故园(西楼、高楼、小楼、危楼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云(漂泊不定,喻指漂泊)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
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
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
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之说。
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三、思想内容:①羁旅愁思,游子漂泊在外(四处漂泊)的凄凉,孤独(孤苦无依)愁苦,寂寞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温庭筠的《商山早行》②思念亲人,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③感慨身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江汉》、《旅夜书怀》、《登高》。
四、体味抒情方式:或物或事或人,把握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又是如何将羁旅思乡的情感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是“触景伤情”“感时伤情”“托物传情”还是“因梦寄情”。
例一、(新课标卷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例一、8•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和衬托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 “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
这“梦” 是“江南梦”,即思家梦。
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
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9 •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9.【答案】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
韦诗的“灯前”透露出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孤独怅惘之情。
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让人感受到温暖愉悦之情。
例二、(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注】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这首词是一首明写客中思家实则蕴含作者故国之思的小令。
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含情。
起首写因笛声撩人心魄而引起思乡之情。
小令从一开始便定下深沉的思念故乡、故友的感情基调。
次句“山前水阔暝云低”,写作者因闻笛而起故乡之思,不禁引颈往故乡方向眺望,然而却是茫茫的一片春水和低垂的暝云,这一画面在缕缕凄侧的笛声中推出,更给人一种压抑、低沉的感觉。
“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三四句继续写眼前所见之景。
“劳劳”,忙碌貌。
此句谓春天的燕子正忙着觅食、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千里,有如断梗漂萍,随波逐浪。
“落落梨花雨一枝”。
“落落”,孤独貌。
作者在“梨花”前冠之以“落落”,更显雨中梨花之孤寂了。
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景中含情,不言愁而愁自现。
下片侧重抒情,将上片压抑在画面背后的愁绪直抒而出。
过片前三句写自己对故乡的怀念。
“修禊”,为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已日(魏以后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游采兰以驱除不祥,称为修禊。
“卖饧时”,亦古代之风俗。
寒食节这一天要食饧(糖)粥。
此句谓寒食节将近。
作者将两个节日名列出,我们似可看到飘零异乡的游子正扳着手指算着临近的故乡节日。
“故乡唯有梦相随”,一个“唯有”道尽了作者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深深苦衷。
也许写自己在梦中对故乡的思念,尚未能尽意,接下便以具体的动作写自己的思乡情怀:“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此二句谓自己昨夜里不得安眠,愁绪无法排遣,漫步江头,折得一枝新柳归来,虽非故乡苏堤上的,但也令人愁眉不展,足以撩动思乡之愁了。
杨柳原为离别的象征,远离故乡折柳,实只能徒增烦恼。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例二、①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储蓄的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3分)②修禊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而不能参加,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
例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唐多令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
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谩①长是,系行舟。
[注]①:徒然。
14.离人心上秋”自古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作者为什么说有明月,怕登楼” ?(盼)例三、|14①该句将“愁”巧妙地拆分为“心上秋”,(1分)既突出季节为“秋”,(1分)又委婉地表明了内心因离别而愁。
(1分)②明月之夜不敢登楼,是因为登高怀远,望月思人,月明之夜,更让人增添愁苦,表达了月夜思乡怀人而又充满矛盾的心理。
(2分)15•词的下片手法多样,感情丰富,试作简要分析。
(6分)15.①借景抒情。
往事如梦。
花落成空,美好年华如水,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2分)②对比(反衬)。
“燕归客留”,人不如物,更突出了无法归家的哀愁。
(2分)③拟人。
词人责备垂柳不能留住亲友,却总是缠留自己的行舟,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
(2分)例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6〜17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6.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啥作用?(5分)例四、16 •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意思答对即可)17•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6分)17•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意思答对即可)例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8〜19题。
道中寒食陈与义【注】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
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
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注]也有人认为该诗作者为宋代诗人詹慥。
18•请指出本诗最后一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并简要分析。
(5分)例五、|18、最后一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不懂人事,随风飞舞,突出了自己的寂寞愁苦无人理解,无法排遣。
飞絮漫天营造了一种凄迷的景象,以景衬情,更让诗人感觉心境悲凉。
(“手法”2分,“赏析”3分。
如果考生手法答从情景关系角度答也可以。
如果考生考生写出“杨花倚风轻狂,比喻小人得志,与自己的不得志形成对比,流露出自己对世事的不满。
”可酌情给分。
)19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6分)19.①奔波仕途,怀才不遇、一事无成的潦倒失意之情。
诗的前两联,诗人自嘲自己为斗粟而奔走仕途,功业无成,只能以诗抒怀,虚度人生。
②思念家乡、内心愁苦、孤独寂寞之情。
寒食时节,人在旅途,看到天上归雁,空中飞絮,耳闻杂乱莺啼,更是倍添愁苦、无限落寞。
(评分细则:感情概括准确两点4分; 联系诗句分析到位得2分。
)例六、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①皇甫冉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①皇甫冉:唐代诗人。
诗人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代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诗人乘船相送。
②阴虫:蟋蟀。
(1)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六1.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寂和惆怅(2)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2.诗中的“实”是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
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
例七、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汤式故园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
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
一夜梦难成,三处[注]愁相并。
注三处:城头、江心和山顶。
(1)此曲首二句是怎样写游子与故乡的遥隔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回答本题,要注意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来分析。
“一千里”是从空间上说的,“数日程”是从时间上说的,这样开头两句就从空间和时间上,极力描写与故乡的遥隔,从而抒发了作者流离漂泊的失意怅惘之情。
例七| 1首二句分别从空间(一千里)和时间(数日程)上,极言游子与故乡的遥隔。
抒发作者流离漂泊的失意怅惘之情。
(2)曲中的鼓声、浪声、钟声对表现作者的情感有何作用?解析一切景语皆情语,题干中的鼓声、浪声、钟声,既是景语,又是情语,它是作者心声的写照。
回答本题,要结合鼓声、浪声、钟声所产生的联想意义和它们在曲中所起的有关作用来回答。
2.①写鼓声、浪声、钟声,既烘托出夜泊的环境,又写出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②鼓声易使人发出光阴蹉跎的感慨,浪声易使人联想起险恶的仕途人间,钟声更易激起人凄凉惆怅的落拓情怀。
③乡思本在睡梦中才能解脱,可现在鼓声、浪声、钟声却搅得作者难以入眠,其悲其哀更深一层。
例八、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红绣鞋•客况宋方壶雨潇潇一帘风劲,昏惨惨半点灯明,地炉①无火拨残星。
薄设设衾胜铁,孤另另枕如冰,我却是怎支吾②今夜冷。
注①地炉:挖地为坑的火炉,坑中熏火以取暖。
②支吾:也作“枝梧”,本义为“抵拒”,引申为“应付、挨过”。
作者不说“半点灯明昏惨惨”,而说“昏惨惨半点灯明”,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句用的是倒装的语言形式;其次要分析倒装的作用,明确倒装主要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尤其是突出倒装部分事物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