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羁旅行役诗总结

合集下载

羁旅行役诗鉴赏知识

羁旅行役诗鉴赏知识

4.羁旅行役诗抒发的情感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 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 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 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 卷柳中庸《征人怨》。
以景衬情
清江引· 秋怀
(元·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 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 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 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 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 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那么 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一 想便知: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描写景物:驿道、马、船、杜鹃、鸿雁、家 书、故园、浮萍、飞蓬。 2.景物特点: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虚实结合、 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①乐景衬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 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的浓厚。 ②侧面 落笔(对写法)。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 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虚实结合
塞上听吹笛
(唐 ·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 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 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 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 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 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 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 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 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羁旅行役诗鉴赏

羁旅行役诗鉴赏

其他常见词语: 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如浮萍、飞蓬、孤雁、沙 鸥 、飘蓬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 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 之楼。 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天涯、他乡、孤灯 声音 常见的有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 衣)、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鸦鸣声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
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 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 作者从对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 自己,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语言通俗 易懂,口语化。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请分析当时诗人的心境。

①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
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①“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 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 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 “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②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什么特点?
明月何时照我还
——羁旅行役
羁旅行役
“羁旅行役”,就是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
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 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 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 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诗歌鉴赏——羁旅行役诗词

诗歌鉴赏——羁旅行役诗词
——温庭筠《商山早行》
4、鹧鸪——羁旅乡愁
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 “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 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其他常见意象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对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本诗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 将妻子写得娇美动人,也衬托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动 人。 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从而表达自己的 思乡之情的。
羁旅行役诗词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前途、理想、抱 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
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出门 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 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 馨家庭的憧憬。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宿建德江》孟浩然《夜雨寄北》李星商垂隐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漂泊”之感的意象 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
2、“书信”之类意象 如: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鸿雁(代指书信) 尺素(书信)
3、表示地名的意象 如:桑梓(借代家乡)
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阳关三叠》《渭城 曲》)
抓意象,会意境,领悟 情感态度
如:意象“杨柳”,代指离别,照应 “系归舟”。“飞絮”指漂泊无依的 离愁,也代指暮春,喻青春易逝。

羁旅诗鉴赏

羁旅诗鉴赏

• 解析] 解析] 上阕首句描出一幅深秋晨景的图画:漫漫“ (1)上阕首句描出一幅深秋晨景的图画:漫漫“驿 淡淡“斜月” 小小“溪桥” 浓浓“晓霜” 路”、淡淡“斜月”、小小“溪桥”、浓浓“晓霜”, 词人正踏上带霜的溪桥赶路,透露羁旅之意。次句, 词人正踏上带霜的溪桥赶路,透露羁旅之意。次句,写 旅途经过的山野人家的院内景象:竹篱低矮, 旅途经过的山野人家的院内景象:竹篱低矮,傲霜的秋 菊已经开过,只留下残枝上孤零零的一朵黄花。 菊已经开过,只留下残枝上孤零零的一朵黄花。“残” 字带着霜打风剥的痕迹,而花的“ 色又预示了枯萎, 字带着霜打风剥的痕迹,而花的“黄”色又预示了枯萎, 透着凄清寂寞之感。 透着凄清寂寞之感。末句感叹在乱山深处的旅途中度过 重阳佳节,作者苍凉的心境可想而知。 重阳佳节,作者苍凉的心境可想而知。 (2)一般的羁旅之作大多抒发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及自己羁旅在外的寂寞和忧伤。 及自己羁旅在外的寂寞和忧伤。但这一首词有一个特殊 的时令背景(重阳),更有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 ),更有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 的时令背景(重阳),更有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北宋 灭亡后南渡,流落江南), ),所以作者涌上心头的就不仅 灭亡后南渡,流落江南),所以作者涌上心头的就不仅 仅是个人的愁苦,而更多的则是国家的悲痛, 仅是个人的愁苦,而更多的则是国家的悲痛,忧国忧民 之情令人动容。 之情令人动容。
2、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何特点? 、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何特点? 九月九是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家乡亲人,而从对方入笔抒写感情 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家乡亲人 而从对方入笔抒写感情. 而从对方入笔抒写感情

“羁旅行役诗”的阅读技巧

“羁旅行役诗”的阅读技巧
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芭蕉、梧桐、凄风、苦雨、孤灯、晚钟等。
⒊诗人是如何抒发复杂感情的? 常见表现手法: 写景方面: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想象)、远 近结合、点面结合,渲染、对比、衬托、 烘托等。 抒情方面: 借景抒情(4种情况)、托物言志 (象征)、对面落笔等。
小试身手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⒈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 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⒉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 字的表达效果。(3分)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灯光微弱,近乎熄灭,酒醒了,自己 背着孤剑准备离开。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 遇、报国无门的孤独与愤பைடு நூலகம்之情。如杜甫 的《登高》。
( 前三种情感经常交叉出现)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 情。如柳中庸的《征人怨》。
羁旅乡思诗的鉴赏方法:
⒈结合诗人境况,分析诗人因何而 思乡。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惆怅的看着漫天飞舞的白雪,听着农 家里的鸡鸣,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 相反的方向前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 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浑浊 的河流也因天寒而早已被冻住了,没有声 响。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这其中来往的人群本来连绵不绝,何 况是驱赶了年老之人,客人堵塞城中。
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烘托“早”。 首联“灯残”表明天尚未明,但诗人 已经携剑登程;

羁旅思乡诗鉴赏讲解

羁旅思乡诗鉴赏讲解

羁旅思乡诗鉴赏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

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

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1. 字词方面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2.情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柳永羁旅行役词作赏析

柳永羁旅行役词作赏析

柳永羁旅行役词作赏析南宋景炎元年( 1276)初夏,时值北方蒙古贵族灭金的战争进入尾声。

柳永出身贫寒,且屡试不第,一生困顿。

据周辉《清波杂志》记载,柳永“少贫无行,屡空。

为游户者”。

由于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及经历的坎坷人生,使他饱受了种种艰辛与折磨,再加上连遭打击,精神抑郁,因而他把内心情感深藏于心,独自一人背井离乡,过着流浪生活。

本文即是柳永羁旅行役词作的赏析。

羁旅行役之中,作者极其细致地刻画了羁旅行役中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活动,展示了他内心世界的丰富层面,使我们看到了柳永是如何通过对羁旅行役中的平凡场景、琐碎事物的描绘,写出了无尽悲欢与哀乐的真实生活,也让我们领略到了柳永对人生的独特思考,感悟到了柳永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

1。

关于柳永的羁旅行役词作1。

题材范围:对都市繁华、名胜景观、风俗习惯的记叙。

2。

内容题旨:与当时的许多达官显宦相比,柳永仕途的失意与内心的寂寞有其相似之处,他更注重于个人情感世界的抒发,或寄寓对往昔的怀念;或反映流落异乡的痛苦。

3。

主要特点: (1)真实地描写都市的繁荣景象和当时城市的风俗民情。

(2)感情真挚深沉,基调低沉哀伤。

(3)善用口语、俚语。

三、词作在用字、结构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2。

融入“曲子”:一般来说,词的开头用“度”,这也就是词牌名称,但柳永却“集曲为词”。

即在前面几句中巧妙地插入“曲子”,使得词作在叙事、咏史、写景的同时又融入了大量的音乐成分。

四、词作在语言上的特色及艺术魅力4。

语言特色:柳永“善为慢词”,这与他的地位有很大关系。

他的慢词虽然在内容上以怀旧感伤、羁旅行役为主,但也触及到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他的词风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宋词中别具一格的大家。

艺术魅力:词作意境的凄美,语言的精美,充满了深沉的忧伤和淡淡的哀愁。

,具体讲来,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对国运、民生的高度关切。

词作抒写了自己宦海浮沉、功业无成的悲愤心情,道出了他对社稷的无限忠诚,抒发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羁旅行役诗赏析

羁旅行役诗赏析
弄清诗人所思所想, 从而理解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 鉴赏表达技巧——如此的思想情感如何表 达?
(10年全国卷Ⅱ)梦中作①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 祐元年(1049),作者因
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
支持范仲淹新政被贬 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
颍州。②传说晋时有 一人进山砍柴,见两
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
童子下棋,于是置斧 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旁观,等棋结柬斧已
拦掉.回家后发现早 已换了人间。③酒阑:
①一句一个场景;
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
②以景写情,情景
么样的心情?
交融;③对仗十分
(2)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 么特色?
工巧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 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 等。
•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 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 ③抒发漂泊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 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 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 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 游子思乡,杜鹃叫声正勾起了思乡情绪。 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 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 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 难归的感慨。
高适《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 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羁旅行役诗的阅读和鉴赏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羁旅行役诗的阅读和鉴赏
2
4. 羁旅行役诗(词)的表达技巧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对比,虚实结合(主客移位),比喻、 拟人,直抒胸臆。 一)以景衬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张可久《清江引·秋怀》)
二)虚实结合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唐·高适《塞上听吹笛》)
三)乐景衬哀情 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四)侧面落笔 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例2 踏 莎 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 羁旅行役诗(词) “羁旅行役”,就是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
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白居易《望月有感》)
三)宦游沉浮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行路难》)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杜牧《旅宿》) [小结]羁旅行役诗(词)亦可分为四类,即:
[小结]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小结]归根到底,久戍思归、动乱流离、宦游沉浮都是写的“思乡”之情。
3. 羁旅行役诗(词)的常见意象 一)常见的景、物 客船、车铎、孤帆、驿道、落日、圆月、晚钟、秋风、苦雨、杜鹃、鸿雁、浮萍、 飞蓬、天涯、砧声、油灯、家书、故园(西楼、高楼、小楼、危楼)、慈母等。 二)景、物特点: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三)常见意象 ①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②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④鹧鸪:羁旅乡愁。 江晚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⑤柳:1°“柳”、“留”二字谐音,折柳又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⑤柳:2°多种于檐前屋后,作故乡的象征。 ⑤柳:2°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阳城东楼》) 3°“柳”絮飘忽不定,作遣愁的凭借。 ⑤柳: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⑥船:漂泊之感。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精准突破:羁旅行役诗

精准突破:羁旅行役诗

寓情于景 、白描手 法、列锦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 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 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情景交 融、虚 实结合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 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 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寓情于景 ,景中含 理。
4
教材链接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 饮达旦,大醉,作 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内容情感
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 念。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 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 ,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 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心的魅力。
D. 本诗融音乐与历史于一体,既是一首描写音乐的佳作,又兼具咏史诗的特点,构思新
奇而动人。
★2. 本诗尾联在表现手法和情感上,和杜甫《登岳阳楼》中的诗句“戎马关山北,凭轩
涕泗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首诗进行分析。
21
教考衔接,比较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① 刘长卿
、危楼;秋风、秋霜; • 植物意象:衰草、浮萍、飞蓬(漂泊之感)、杨柳、梧桐叶落、
落花、黄叶 • 动物意象:鸿/孤雁、归鸟、杜鹃(子规)、鹧鸪、沙鸥、瘦马
、猿啼、寒蝉 • 时空意象:日暮、寒秋、夕阳(斜晖)、暝色;远山、关山、驿站
、阳关、天涯、他乡

高考专题复习:羁旅行役诗

高考专题复习:羁旅行役诗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孟郊的《游子吟》、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2.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3)征人思乡: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子夜吴歌·秋歌【捣衣】 捣衣为古代的一【种唐服】饰李民白俗,即妇女把织好思的念、布怀帛乡,、恶铺战在平滑的砧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板上,用秋木风棒吹敲不平尽,,以总求是柔玉软关熨情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 多于秋夜何进日行平。胡在虏古,典良诗人词罢中远,征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此 意象常与思念、怀乡、恶战有关。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柳树】
惜别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以折柳表惜别。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孤,苦天凄下凉 皆知秋”。 白居易《长恨歌》
如归我 随去寄风”愁直心到。与夜口明 郎角月 西, 。鲜红,故表达有对“友人杜的无娟限怀啼念与血深”切同之情。说。 李白《蜀道常难与》 哀怨、思归有秦关观《。踏莎行》
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羁旅行役诗鉴赏

羁旅行役诗鉴赏

羁旅行役诗鉴赏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一、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

主要的思想内容: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漂泊哀伤及思乡之情;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无比热爱与思念;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用、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④抒发厌恶战争、感叹生活潦倒、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二、常见的表现手法常见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特殊手法:乐景衬托哀情、对面落笔。

三、鉴赏时的关键信息1.常见意象:月亮、孤雁、烟、暝色、高楼、宿鸟、日暮、浮云、寒蝉、猿猴、杜鹃、落花、沙鸥、黄叶、杨柳。

2.情语:故、悲、喜、无情、冷、空、独、故园、归国、相思、惆怅等。

3.特殊节日:冬至、除夕、元宵、重阳等节日。

四、鉴赏羁旅行役诗,要注意分析以下几种状况:1、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候馆:旅舍。

词作上片前三句是对春景的描绘,后两句转入对离愁的叙写。

其意思是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这个比喻,妙在即景设喻,触景生情,亦赋亦比亦兴,是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悠然神会。

从这一点来说,他比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显得更加自然。

这首词所写的是一个常见的题材,但却展现出一片情深意远的境界,让人感到整首词本身就具有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式的含蓄蕴藉,令人神往。

这固然取决于感情本身的深挚,但和构思的新颖、比喻的自然、想象的优美也分不开。

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这遥想实际上是离愁的深化,它使整首词意境更加幽远。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2羁旅行役诗含解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2羁旅行役诗含解析

专题02 羁旅行役诗一.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概说1.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产生的原因: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

所谓“羁旅”,就是因为上述原因,长久寄居他乡的意思。

这类诗,往往表达羁旅之难、行役之苦、宦游之艰,多抒发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注:边塞诗后面有专门章节)2.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的典型特点:写作此类作品的情感触发点往往有以下几种情况:①. 佳节(上元,中秋,重阳,冬至,除夕)②. 滞留途中(夜宿某地,船舶某处等)③. 遭遇不幸(官场失意、科举落榜等)④. 触景生情(景似故乡)3.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的典型意象:1) 节令:上元、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2) 时间:黄昏、月夜3) 景物:月、雁、双鲤、杜鹃、捣衣(砧声)、猿声、孤灯、酒等①. 月:一般说来,古诗词中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 鸿雁:雁是候鸟,每年秋季都会飞向南方,这常常会引发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叹。

同时,雁又被人们认为有“信使”之用,所以在怀人作品中也常常会出现“鸿雁”的意象。

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李清照)③. 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例: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寄令狐郎中》李商隐)④. 杜鹃(子规):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似“不如归去”,所以当听到杜鹃的啼叫声时,往往也容易触发游子的思乡之情。

例: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春夕》崔涂);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杂诗》无名氏)⑤. 捣衣(砧声):古时游子离家前,妻子往往会为其捣衣,因而当捣衣声响起时,不仅会触动游子的思乡之情,也会令思妇兴起伤情之思。

例: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4.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的基本主题:①. 对故乡、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古诗羁旅行役诗翻译赏析

古诗羁旅行役诗翻译赏析

古诗羁旅行役诗翻译赏析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

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

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2.情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羁旅行役诗知识体系

羁旅行役诗知识体系

羁旅行役诗是古代诗词中的一种重要题材,主要抒发诗人在羁旅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情感多为孤独、思乡、怀人等。

要理解羁旅行役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知识体系:
1. 诗人背景: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和性格特点,有助于理解他们在羁旅中所思所感。

如杜甫的《登高》便抒发了他的孤独和怀乡之情。

2. 主题情感:羁旅行役诗常见的主题包括孤独、思乡、怀人、离别等,诗人通过描绘景物、叙述经历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便表达了羁旅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3. 意象特点:在羁旅行役诗中,常见的意象包括月亮、鸿雁、长亭、渡口等,这些意象常常与思乡、怀人、离别等情感相关联。

如杜鹃、猿啼等动物意象也常用来表达悲苦之情。

4. 艺术手法:羁旅行役诗在艺术手法上常常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典等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如李煜的《浪淘沙》便通过用典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思考。

5. 文化内涵:羁旅行役诗往往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心态和生活状态,通过诗歌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状况。

同时,羁旅行役诗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要理解羁旅行役诗,需要从诗人背景、主题情感、意象特点、艺术手法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同时,通过阅读和欣赏羁旅行役诗,可以更好地领略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完整版高考真题之羁旅行役诗

完整版高考真题之羁旅行役诗

诗歌归纳之羁旅行役诗专题一、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

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二、常见意象及特征:故园(西楼、高楼、小楼、危楼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云(漂泊不定,喻指漂泊)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

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

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

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之说。

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三、思想内容:①羁旅愁思,游子漂泊在外(四处漂泊)的凄凉,孤独(孤苦无依)愁苦,寂寞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温庭筠的《商山早行》②思念亲人,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③感慨身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江汉》、《旅夜书怀》、《登高》。

四、体味抒情方式:或物或事或人,把握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又是如何将羁旅思乡的情感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是“触景伤情”“感时伤情”“托物传情”还是“因梦寄情”。

例一、(新课标卷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羁旅思乡诗鉴赏

羁旅思乡诗鉴赏

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

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
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
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

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
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愁丝连在一起。 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 如春水。 •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怀之感。赵嘏《长安 秋望》: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也 用来指代书信、音讯。晏殊《清平乐》:“生笺 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 难寄。 • 高楼 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范仲 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 作相思泪。 • 茅店 指荒郊野外,多表达漂泊之意与思乡之情。 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羁旅行役诗
也称为思乡怀远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 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 的憧憬;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 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羁旅行役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 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 致远的《秋思》等。
•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 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 山早行》等。
•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 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 秋来风景异》等。
•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边 塞诗中多有涉及。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 《征人怨》。
常见的手法:
• ①虚实结合【对比、反衬、烘托】 • ②借景抒情【分析诗中意象】 • ③乐景衬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 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 ④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 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 青鸟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李商隐《无题》:蓬 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莼羹鲈脍 chún gēng lú kuài 莼:莼菜;脍: 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指家乡风 味,借指思乡之情。辛弃疾《泌园春·带湖新居 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 沙鸥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 无依而伤感的意象。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 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白云 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 现的情感。 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 弟看云白日眠。白云也往往同隐者联系在一起, 白云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 征。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 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 杜鹃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 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 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 征了。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 声里斜阳暮。 • 鹧鸪 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 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一 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鹧鸪已不是纯粹客观意义 上的一种鸟了。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乌鸦 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秦观《满 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 猿啼 在诗歌中常象征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 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思乡缘由
1.战乱频繁 2.宦游不归 3.久戍边关
常见术语:
• 景: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 寂清冷 • 情:羁旅愁绪、孤独寂寞、凄凉哀伤、幽 深的乡思、满腔的离愁别绪
常见的意象:
• 月亮 对月思亲,常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李 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 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丁香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煜《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 愁。 • 芭蕉 常表达孤独忧愁的离情别绪。李商隐《代 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 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 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