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行役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一是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二是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三是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四是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柳中庸的《征人怨》。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鉴赏: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是必然要体现的。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照”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少年游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①?狎兴②生疏,酒徒萧索③,不似少年时。[注] ①前期:以前的期约。②狎兴:狂放游乐的兴致。③萧索:零散,稀少。

1.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由秋日中的长安古道起笔,低沉伤感,为全词蒙上了一层愁绪。

B.“夕阳”至“目断四天垂”三句,绘出一幅空阔寥落的茫茫秋野之景。

C.“归云”乃作者自喻,“一去无踪迹”表现其归隐的洒脱和胸襟的豁达。

D.“不似少年时”,含有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眼下处境的失意之情。

2.“高柳乱蝉嘶”一句中“乱”字用得妙,请结合全词,分析其妙在何处?(4分)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3分)

A.首联从视觉和听觉写边塞的凄凉:戍楼上更鼓声断,人却步履匆匆,还在赶路;秋天的边地传来孤雁的哀鸣。

B.颔联写客观实景:白露已至,放眼看去,眼前的霜露开始变白;那天上的月儿,大概总也比不上故乡的明亮。

C.颈联上句是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两句写得伤心折肠,折射出战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尾联中“长”是“一直、总是”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平时寄出的书信尚且无法到达,更何况是在战争还没有停止的时候呢!

E.全诗语意多处照应,如“未休兵”照应“断人行”;“寄书”“不达”照应“无家”;“问死生”照应“弟皆分散”等。

2、这首诗写到了“戍鼓”“雁”“露”“月”等事物,请从中选择一种,简析其中所传递出来的诗人的思想感情。(5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2.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3.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注:①张教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2.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