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行役诗归纳
羁旅行役
![羁旅行役](https://img.taocdn.com/s3/m/336607f6910ef12d2af9e7e8.png)
•[正宫][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西 风紧。北雁南飞。晓 来谁染霜林醉?总是 离人泪。
咏 物 诗
物 人
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象 征
热爱自然山水 山 水 田 园 诗
明
追求自由闲适 向往隐逸生活 厌恶官场仕途
暗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1《山居秋暝》 2《过故人庄》 3《归园田居》4 《归去来兮辞》
因事见理
《题西林壁》 《观书有感》
》
闺怨诗
• ①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如王昌龄的 《闺怨》一诗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 婿觅封侯。” ②表现对游子、征夫的思念、 想望 之情:唐代金昌绪的《春怨》:“打起 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 辽西。” ③表现闺中人的孤独、寂寞、冷清 。如唐代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 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④表 现了一种怨战、厌战的情绪 。如陈陶《陇西 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 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同情
敬 佩
怨恨战争,恨统治者
1书愤 2 兵车行
同样怨恨
昔盛今衰
事
怀 古 诗借古讽今 物Fra bibliotek人非敬佩;羡慕:豪情壮志
功成名就
人
壮志未酬
自己壮志未酬:感伤慨叹
同情古人 感慨自己
1石头城 2念奴娇 3永遇乐 4扬州曼 5蜀相
送 别 诗
景
不舍;缠绵悲苦
情
鼓励;积极乐观
意境
2长亭送别
1雨霖铃
• 长亭送别(节选) 王实甫
高中课本
羁旅行役诗汇总
羁 旅 行 役 诗
漂泊
艰辛愁苦 孤独寂寞 家乡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全突破 常见题材之羁旅行役诗(含答案)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全突破 常见题材之羁旅行役诗(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002a65168884868762d630.png)
何为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思乡怀人诗”。
主要通过描写羁旅在外之人所见之景,记叙其所遇之事,多表达凄苦孤寂的心境,宦游之艰难,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亦或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何鉴赏羁旅行役诗?把握三点:所遇之事所见之景所抒之情思考一点:为何羁旅行役诗非常多?1.为前程、理想不得归(游子);2.征召戍边;3.遭遇贬谪;4.家国离乱。
所见之景整体意境:常见时地:常见意象: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_________和_________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2分)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4分)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秋阴时清渐向瞑,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 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快速分辨出题材熟知题材的内容(景,事,情)用经验方法作答总结典型意象情感主题高频手法高考真题讲与练讲析题部分参考答案12.(2)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
(总答2分)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孤寂之感更浓重。
(简要分析3分)本课程中的各类试题都具有重复练习的价值,坚持就会有收获! 测试题:(题号编号保留高考题号,尽量还原真题模样)阅读下面的诗歌。
羁旅行役诗鉴赏知识
![羁旅行役诗鉴赏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c833f1a6edb6f1aff001fbc.png)
4.羁旅行役诗抒发的情感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 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 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 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 卷柳中庸《征人怨》。
以景衬情
清江引· 秋怀
(元·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 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 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 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 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 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那么 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一 想便知: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描写景物:驿道、马、船、杜鹃、鸿雁、家 书、故园、浮萍、飞蓬。 2.景物特点: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虚实结合、 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①乐景衬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 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的浓厚。 ②侧面 落笔(对写法)。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 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虚实结合
塞上听吹笛
(唐 ·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 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 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 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 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 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 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 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 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https://img.taocdn.com/s3/m/cebf4e2cc77da26924c5b00e.png)
常见思想感情
1、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愁苦。 2、羁旅之思,漂泊之苦,旅途寂寞艰辛,孤
独愁苦之情 3、身世漂泊,年华易逝,壮志未酬 4、家国离乱,山河沦丧
常见标志
“客”“归”“秋”“思”“乡”“书” “雁”“行人”“次”“月”“宿”天涯、 故园、家、泊、千里、驿馆、旅、九日枫、 西风等等
译文
天刚破晓,船又起航,秋雨霏霏,风声萧 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深秋天 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 南方飞去而无留意;一年将尽,旅程却还 遥远着呢。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 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 避了开去;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 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便惊得鱼儿慌不 迭地散了开去。天已黑,今夜,这艘孤舟 该宿于何处呢?放眼望去,一轮霜月下, 我看见了那久负盛名的枫桥
译文
雾散云开远远望见汉阳城,孤舟漂游还要 走一日路程。 商贾在白日睡觉知道浪静,船夫在夜间说 话感到潮生。 看三湘秋色两边鬓发衰白,望万里明月思 归心意更增。 家乡旧业已经被战乱毁尽,哪堪再听见江 上鼓角声声。
作者简介
晁补之(1053—1110),宋代文学家。字 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 人。元丰(宋神宗年号,公元1078—1085 年)进士。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兼国史编修等职。十七岁时至杭州,著有 《钱塘七述》,为苏轼所称道。与黄庭坚、 张耒、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散文流 畅,亦工诗词。有《鸡肋集》、《晁氏琴 趣外篇》。 [4]
例诗鉴赏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 刺史时期。据记载,戴叔伦晚年在抚州时 曾被诬拿问,后得昭雪。此诗当作:于诗 人晚年任抚州刺史时期
诗歌鉴赏——羁旅行役诗词
![诗歌鉴赏——羁旅行役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49075a31336c1eb91a375de2.png)
4、鹧鸪——羁旅乡愁
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 “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 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其他常见意象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对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本诗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 将妻子写得娇美动人,也衬托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动 人。 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从而表达自己的 思乡之情的。
羁旅行役诗词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前途、理想、抱 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
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出门 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 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 馨家庭的憧憬。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宿建德江》孟浩然《夜雨寄北》李星商垂隐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漂泊”之感的意象 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
2、“书信”之类意象 如: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鸿雁(代指书信) 尺素(书信)
3、表示地名的意象 如:桑梓(借代家乡)
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阳关三叠》《渭城 曲》)
抓意象,会意境,领悟 情感态度
如:意象“杨柳”,代指离别,照应 “系归舟”。“飞絮”指漂泊无依的 离愁,也代指暮春,喻青春易逝。
羁旅行役诗鉴赏2015
![羁旅行役诗鉴赏2015](https://img.taocdn.com/s3/m/5d33fdb1c77da26924c5b006.png)
• 杜鹃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 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 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 象征了。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 鹃声里斜阳暮。 • 鹧鸪 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 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一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鹧鸪已不是纯粹客观意 义上的一种鸟了。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 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乌鸦 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秦观 《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 猿啼 在诗歌中常象征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⑨征人思乡 闺中怀人
•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边塞诗 中多有涉及。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 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 ⑩情感多种:抒发久戍之苦,思乡思亲 之悲,岁月流逝、功业难成的抑郁苦闷 之情。
•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 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 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古典诗歌鉴赏之三:羁旅行役诗课件
![古典诗歌鉴赏之三:羁旅行役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d0760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e.png)
三、 羁旅诗常见节令: 人日:正月初七日。古代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
上元(元宵) :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 灯节。
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 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曰,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
5、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登岳阳楼时的所见所感。 表达了诗人虽漂泊孤苦但仍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菩萨蛮》韦庄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 写出了“江南好”?
1、"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 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 " 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
(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答对每1 点得1分」
抒的情纽带,是体什会么一下,这是景通和过情哪个联系意 生 4、下阕写了什么情? 象反 映出来的 也 ?
是联3中历、最来“星生传垂动诵平传的野神名阔的联,是。月哪你涌两认个大为无5字江、这2是一?是去流反比一、处因何”喻那悔可似桅的的阔老独等。为风些乎杆了病无作。孤里归不和而边人作者摇这宿堪孤单休,,用者摆的滚独吧是更、悲不沙滚心的!加愤里何定东鸥小荒用中的,流是,等言舟凉心了的”的比外。,渺漫情大喻愤这低江漫描小江老我意垂水懑长写、的,病是的汹夜了之压一:星涌这里空迫情排身空澎只阔是,斥、,湃。有天正一诗我一显、。孤地人下,生得命奔立间子运使都原流突的孤的涌的中在写野不出影了。照辞江的息更的。飘出官湖诗高,加零来人而中高月辽写、。联
表为”4这、现什两“手么名句法?岂话?(文什4传章分么达著)意了,思诗官?人应运怎老用样病飘诗阔舟了休的去辽乐,”泊 人叶出什,阔他。思,却景、深小孤么对出反望写无沉舟心比苦衬望哀处的的境了野鲜伶。出黯情的寄感孤明“、诗淡的身慨单意,”浩人的手的的。与比象孤未法自天渺喻寂的来。己地小贴一而和,作。。虽切,悲何者面以大江颠。突以愤处正对形,、的出是者茫象却灿心以自茫作无“孤境自己的结自烂”。然的宇,己星的归宙鲜安“,一辽,程明身心,沙的想阔?颔深之鸥想无怎刻处,是”象坎边不地,照的 坷反悲传景应的衬从达色“独过一中了辽夜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之羁旅行役诗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之羁旅行役诗](https://img.taocdn.com/s3/m/f5f0d8e8f111f18582d05a2c.png)
【例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设题: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 赏析。
答案: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 “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 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 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归家的心切。而末句以深夜犹见“补衣 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 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当欧阳修请他举例
子时,他举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前人评
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指形
象鲜明、内涵丰满),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
分析。
第10页/共17页
参考答案
(1)晨起、鸡声、月、人迹板桥霜 (2)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 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 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 色,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 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 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 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
一、概念解读
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 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 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 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换句话说羁旅诗应指人们被抛 出原本属于自己的生存环境而被移植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 所产生的不适应的心理感觉所创作的诗歌。 代表诗人有杜甫、韦应物、李白、晏几道、张继等,代表 作品有《春夜洛城闻笛》《闻雁》《月夜忆舍弟》《鹧鸪 天非》《宿建德江》《枫桥夜泊》等
羁旅行役诗经典题解
![羁旅行役诗经典题解](https://img.taocdn.com/s3/m/12c4d74fb0717fd5370cdc2c.png)
羁旅行役诗经典题解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诗中具体描写诗人过冬至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这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2.请结合句子,分析这首诗歌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
(6分)答案:1.抱膝灯前影伴身。
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表达羁旅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2.诗的一二两句写冬至之日,诗人一个人在客店里,抱着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他相伴是实写,表现其孤寂、思家之情。
而三四两句“家中夜深坐”“说着远行人"等是虚写,是想象,想象家里的人或许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表现家中人也在想我。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这首诗的体裁是绝句,唐代另一种著名的诗歌体裁是律诗。
2、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5分)3、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4分)答案: 2。
三、四句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担心自己要说的话没能在信中一一表达,在行人快要出发的时候又把信件打开,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3.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
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受降城: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在今甘肃省灵武县。
回乐峰: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近。
1.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5分)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吹芦管”是理解本诗思想的关键,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6分)答案:1.冷清的大漠月夜图。
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在像霜一样洁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间景象。
(3分,)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冷切,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情感基调.2.同意。
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https://img.taocdn.com/s3/m/e396d215c5da50e2524d7fc9.png)
何人不起故园情——诗歌鉴赏第二类:羁旅诗【题材概览】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中国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远滞他乡,或漂泊流离,或辗转仕途,或游历山川,或探亲访友,他们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触发灵感,写下诗篇,这类诗就叫羁旅诗。
羁旅诗大多浅显易懂,符合《考试说明》中“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要求,因此备受命题人的青睐,每年高考都有所涉及。
【内容情感】行旅之中,家永远是温暖的慰藉。
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漂泊流离的痛苦,凝聚了诗人的人生的感叹,情真意切,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大致说来,羁旅诗常见的内容及情感有:1.描述旅途的艰辛,抒发绵绵不绝的思乡之情。
对家人的思念,对故土的眷念。
2.叙写漂泊不定的生活,表达对温馨家庭的渴盼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
3.叙写自我的失意生活,表达客居他乡、人生彷徨,充满文人失意之感。
4.在对旅途的叙写中,蕴含朋友珍重、鼓励、劝勉之意。
以上这些情感,很难以截然的界限分开,常常交织在一起。
但终究围绕着哀己思亲的主线展开。
【鉴赏要点】手法关键词:情景交融、渲染烘托、联想想象、虚实结合、节气节令。
羁旅诗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
羁旅诗常常通过营造一个特定的环境氛围来表达情感。
旅途既为羁绊,烘托的氛围一般是凄寒、衰败、孤寂、冷清之景,这与温暖的家方能构成截然的对比。
有时思家而不得归,便借助于梦,所以羁旅诗中常见梦的痕迹,梦当然是联想和想象的结果。
梦中归乡,温暖喜悦;现实羁旅,凄苦无助,虚实对比强烈。
羁旅之中,常托物而传情。
大雁、笛音、月光、柳树都是常用来寄情的媒介。
同时还要注意,“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了解一定节日的风俗特征对于把握诗歌内容也显得必不可缺。
常见的节日有:①人日:正月初七日。
古代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
②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
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节又称为灯节。
羁旅行役诗赏析
![羁旅行役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b8027169dc5022abea0001.png)
• 鉴赏表达技巧——如此的思想情感如何表 达?
(10年全国卷Ⅱ)梦中作①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 祐元年(1049),作者因
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
支持范仲淹新政被贬 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
颍州。②传说晋时有 一人进山砍柴,见两
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
童子下棋,于是置斧 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旁观,等棋结柬斧已
拦掉.回家后发现早 已换了人间。③酒阑:
①一句一个场景;
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
②以景写情,情景
么样的心情?
交融;③对仗十分
(2)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 么特色?
工巧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 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 等。
•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 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 ③抒发漂泊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 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 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 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 游子思乡,杜鹃叫声正勾起了思乡情绪。 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 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 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 难归的感慨。
高适《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 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羁旅行役诗鉴赏
![羁旅行役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83bd214133687e21af45a9fc.png)
羁旅行役诗鉴赏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一、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
主要的思想内容: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漂泊哀伤及思乡之情;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无比热爱与思念;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用、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④抒发厌恶战争、感叹生活潦倒、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二、常见的表现手法常见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特殊手法:乐景衬托哀情、对面落笔。
三、鉴赏时的关键信息1.常见意象:月亮、孤雁、烟、暝色、高楼、宿鸟、日暮、浮云、寒蝉、猿猴、杜鹃、落花、沙鸥、黄叶、杨柳。
2.情语:故、悲、喜、无情、冷、空、独、故园、归国、相思、惆怅等。
3.特殊节日:冬至、除夕、元宵、重阳等节日。
四、鉴赏羁旅行役诗,要注意分析以下几种状况:1、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候馆:旅舍。
词作上片前三句是对春景的描绘,后两句转入对离愁的叙写。
其意思是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这个比喻,妙在即景设喻,触景生情,亦赋亦比亦兴,是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悠然神会。
从这一点来说,他比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显得更加自然。
这首词所写的是一个常见的题材,但却展现出一片情深意远的境界,让人感到整首词本身就具有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式的含蓄蕴藉,令人神往。
这固然取决于感情本身的深挚,但和构思的新颖、比喻的自然、想象的优美也分不开。
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这遥想实际上是离愁的深化,它使整首词意境更加幽远。
高考羁旅行役诗歌鉴赏
![高考羁旅行役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1975347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6.png)
高考羁旅行役诗歌鉴赏羁旅行役诗表达了作者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高考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高考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1、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2、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何特点?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高考羁旅行役诗的常见意象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
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
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
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之说。
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
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
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羁旅行役诗归纳总结
![羁旅行役诗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23db96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f.png)
羁旅行役诗归纳总结羁旅行役,是我们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它代表着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所经历的艰辛和困难。
作为一个旅者,我们需要总结和归纳这些行役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
本文将通过对羁旅行役诗的分析,来总结和归纳羁旅行役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首先,羁旅行役诗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表达旅者在行役过程中的情感和体验。
这些诗歌充满了强烈的情感,表达了旅者对于自由、梦想和奋斗的热爱和追求。
羁旅行役诗通常包含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此来传递作者的感受和思想。
其次,羁旅行役诗反映了旅者在行役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行路艰辛、孤独寂寞、思乡忧伤,这些情感都在诗中得以真实地表达。
旅者经历着身心上的疲惫和挫折,然而他们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他们用笔尖承载着他们的梦想,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再次,羁旅行役诗给予旅者力量和勇气。
在旅途中,旅者可能会感到无助和迷茫,但是通过写诗,他们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诗歌成为了旅者的精神支柱,激励着他们继续前行。
羁旅行役诗是他们宣泄情感、寻找自我、面对困难的途径。
最后,羁旅行役诗具有启迪人心的力量。
它们不仅仅是旅者的个人情感宣泄,也是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探索。
这些诗歌通常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的智慧,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
羁旅行役诗通过诗人的独特视角,给予读者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启示。
总结而言,羁旅行役诗是旅者在行役过程中的总结和归纳。
它们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旅者的情感和体验,反映了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给予他们力量和勇气,同时也具有启迪人心的力量。
无论是旅者自己还是其他人,都可以通过羁旅行役诗来感受和理解旅者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意义。
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诗歌,继续在羁旅行役的道路上前行。
古诗羁旅行役诗翻译赏析
![古诗羁旅行役诗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45afda33687e21af45a9a2.png)
古诗羁旅行役诗翻译赏析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
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
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2.情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高考专题复习:羁旅行役诗
![高考专题复习:羁旅行役诗](https://img.taocdn.com/s3/m/835c659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e.png)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景写得广阔宏大,身世凄凉落寞。意境由广阔到狭 窄,但到了尾联“戎马关山北”时,显示出诗人尽管已 落到孤寂多病,难以为生的地步,但依然痴心不改,关 心国家大事,忧国忧民。尾联的胸襟和颔联宏奇伟丽的 景象相互互衬托。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乌鸦】 衰败荒凉 斜阳外,寒常鸦万与点衰,败流荒水绕凉孤的村事。物联系在一起。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杜甫《登高》 【猿啼】 漂泊之人的悲苦 风急天常高猿象啸征哀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称“飞王蓬褒”《赠“周转处蓬士”》“飘蓬”因为它漂泊不定,所
飞蓬去不已,客思渐无端。
以诗人喜欢选择“蓬”这类意象来表现游子的流浪、
漂泊、羁旅的状态。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李白《送友人【》浮云、浮萍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浮云游因子漂意,移落不日定故,人情喻在外漂落泊日意的在游爱惜子。
旅夜书怀 【沙鸥】
杜甫
细往草微往风喻岸指,危漂樯泊独夜不舟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漂泊不定,孤苦伶仃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王褒《出塞》【飞蓬、飘蓬】 “蓬飞”蓬乃似征蓬客草,,千秋里自天长根驱枯。,秋风一起即随风飘转,故
思想情感:寄寓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沧海桑田的的感慨。 表现手法:情景交融,相互衬托。
羁旅行役诗知识体系
![羁旅行役诗知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16bb216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1.png)
羁旅行役诗是古代诗词中的一种重要题材,主要抒发诗人在羁旅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情感多为孤独、思乡、怀人等。
要理解羁旅行役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知识体系:
1. 诗人背景: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和性格特点,有助于理解他们在羁旅中所思所感。
如杜甫的《登高》便抒发了他的孤独和怀乡之情。
2. 主题情感:羁旅行役诗常见的主题包括孤独、思乡、怀人、离别等,诗人通过描绘景物、叙述经历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便表达了羁旅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3. 意象特点:在羁旅行役诗中,常见的意象包括月亮、鸿雁、长亭、渡口等,这些意象常常与思乡、怀人、离别等情感相关联。
如杜鹃、猿啼等动物意象也常用来表达悲苦之情。
4. 艺术手法:羁旅行役诗在艺术手法上常常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典等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如李煜的《浪淘沙》便通过用典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思考。
5. 文化内涵:羁旅行役诗往往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心态和生活状态,通过诗歌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状况。
同时,羁旅行役诗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要理解羁旅行役诗,需要从诗人背景、主题情感、意象特点、艺术手法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同时,通过阅读和欣赏羁旅行役诗,可以更好地领略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羁旅行役诗归纳
![羁旅行役诗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27c4164844769eae109ed1d.png)
羁旅行役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 思乡之情。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③抒发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 ①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②“鸿雁传书”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④杜鹃啼血 ——凄凉哀伤的象征 ⑤鹧鸪——羁旅乡愁
芦管(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羌笛、胡笳声、蟋蟀(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墙)等
梧桐 猿啼、捣衣、黄叶、暮鸭(倦鸟、寒鸦、昏鸦)
2传书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杜鹃啼血凄凉哀伤的象征鹧鸪羁旅乡愁芦管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羌笛胡笳声蟋蟀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墙等梧桐猿啼捣衣黄叶暮鸭倦鸟寒鸦昏鸦寒风苦雨西楼高楼危楼危栏浮云茅店青鸟青鸟是传书的信使
羁旅行役诗
也称为思乡怀远、望月怀远诗,是流浪他 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 望,对家乡的憧憬;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 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寒风苦雨、西楼(高楼、危楼、危栏)、浮云、茅店
• 青鸟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李商隐《无 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莼羹鲈脍 chún gēng lú kuài 莼:莼菜; 脍: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指家乡风味,借指思乡之情。
• 沙鸥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 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边塞
诗中多有涉及。
SUCCESS
THANK YOU
2019/11/7
常见手法—— 1.虚实结合【对比、反衬、烘托】
羁旅行役诗1
![羁旅行役诗1](https://img.taocdn.com/s3/m/337d4ec79ec3d5bbfd0a747f.png)
常见手法二:虚实结合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 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 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常见手法三:侧面落笔(包括对 写的手法)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杜 鹃 啼 血
羁 旅 诗 常 见 手 法 术 语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常见手法一:借景抒情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两首(二)
衬托:以乐景衬哀情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 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 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题大庾 岭北驿 》 [唐]宋之问
《宿建德江》—— 孟浩然 感情二: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 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杜甫
感情三: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 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 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羁旅诗常见的意象?
望 月 怀 远
鸿 雁 传 书
折柳送别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本诗通过描写清晨早行在驿站、 茅店以及商山路上所见、所闻 所感,表现了旅行的艰辛和对 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答题步骤:通过……表现了(或抒 发了) ……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赏析这首诗歌的表现手法
本诗采用对写手法,从故乡的亲人在 这个除夕思念着千里之外的亲人写起, 明写故乡的亲人思念自己,实则书写自 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而转眼明朝又是 新的一年了,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 又要在霜鬓增添新的白发。婉曲含蕴地 表达了对故乡亲人深切思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以乐景衬哀情”等以景衬情的 方法。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 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 厚。
4.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 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羁旅乡思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作者选用的意象,写了哪些“眼中 景”,什么样的景?
2、结合诗人境况,了解诗人因何而思乡,寄 予何种感情?
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之情与所见所闻巧妙地 融合在一起的?
• 沙鸥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 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 白云 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 常表现的情感。 白云也往往同隐者联系在 一起,白云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是隐者 品格的最好象征。
羁旅行役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 思乡之情。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
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边塞
诗中多有涉及。
常见手法—— 1.虚实结合【对比、反衬、烘托】
•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 • 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或梦境
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 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烘托渲染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 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 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 苦”; 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 的感叹”; 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 的爱国情”
❖芦管(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征人尽望乡),
❖羌笛、胡笳声、蟋蟀(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墙)等 ❖ 梧桐 猿啼、捣衣、黄叶、暮鸭(倦鸟、寒鸦、昏鸦)
❖寒风苦雨、西楼(高楼、危楼、危栏)、浮云、茅店
• 青鸟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李商隐《无题》: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莼羹鲈脍 chún gēng lú kuài 莼:莼菜; 脍: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指家乡风味,借指思乡之情。
诗歌特征: 1)把握关键信息
羁旅行役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 “孤”“悲”“无 情”“怜”“空”“独”“故园”“相思” 等,这是鉴赏的切入点。
2)留心景物意象
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 ①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②“鸿雁传书”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④杜鹃啼血 ——凄凉哀伤的象征 ⑤鹧鸪——羁旅乡愁
羁旅行役诗
也称为思乡怀远、望月怀远诗,是流浪他 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 望,对家乡的憧憬;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 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
游不归。 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
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 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 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 笛》
常见术语:
• 景: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 幽寂清冷
• 情:羁旅愁绪、孤独寂寞、凄凉哀伤、 幽深的乡思、满腔的离愁别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