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征战诗、羁旅行役诗鉴赏
边塞军旅诗内容及情感赏析
自然景观类:黄沙、白云、秋月、雪山、大漠、孤城、 边关、黄河、雨雪、风沙等。
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漠北、玉门关、沙碛、 阴山、楼兰、蓟北、受降城等。
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胡羌、夷狄、 戎、越、番等。
课后练兵
分析每首诗所抒写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度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使至塞上》王维
1、主要内容 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
塞外风光。
2、表达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
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 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 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雁门太守行》李贺
1、主要内容 《雁门太守行》一开头便点明战争的危急形
• 3、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如大漠戈壁、玉 塞萧关、冰川雪峰、火山热海等,这些边塞风景,常 常充满一种昂扬雄壮的情感基调。
• 4、征人思想的情愁。描写征人思乡,或表现边塞将士 久戍思乡的精神痛苦,揭示爱国与思乡的矛盾;或极 写边地环境的恶劣与从军生活的艰苦,表现将士无法 排遣的思乡深情;或写戍边生活的单调无聊,表达渴 望归家的期盼等。
塞诗的代表作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将士们的苦寒生活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分类及鉴赏口诀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分类及鉴赏口诀【思想情感分类1】1、咏史怀古诗:(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
(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
(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
(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
(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
(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
(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
(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
(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
(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1)感慨兴衰。
(2)寄托哀思。
(3)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9、羁旅行役诗:(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
(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0、伤春惜别诗:(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1、游仙悼亡诗:(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
(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12、即事感怀诗: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有关边塞的古诗及赏析
有关边塞的古诗及赏析1.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赏析】这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2.《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3. 《出塞二首.其一》 【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
这一首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诗歌鉴赏——羁旅行役诗词
谢谢!
3、表示地名的意象 如:桑梓(借代家乡) 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阳关三叠》 《渭城曲》) 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 的伤心之楼) 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高楼、危楼、危栏、天涯、他乡等。
4、表示声音的意象 如: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 鸦鸣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 倍觉凄凉。 本诗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 故望之久,将妻子写得娇美动人,也衬托出诗人的思之 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动人。 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 谈论自己,从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四、羁旅行役诗常见的情感
1、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不定的孤 苦,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 《枫桥夜泊》 2、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乐景衬哀情。 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 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 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 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 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 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羁旅行役诗及阅读鉴赏方法
羁旅行役诗何谓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
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羁旅行役诗在什么地方写?一种是在路上:在行走途中。
如“宿”、“旅”、“次”等题目开篇遇见这些字,多与战争诗有关。
另一种是到地方:到了某一处要抒发自己的心情。
又分为两类可以见。
一类是题目上可知。
另一类是注释。
而注释多体现在主观题上的作答有用。
一般有这几种情况的人才会容易写羁旅行役诗:1、是宦游不归,出去当官没办法回家。
2、是将军戍边,远在边关,表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家人对友人的思恋。
3、是官职升降,从一个地方被贬到另一个地方或高迁到另一个地方。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3、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4、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常见的意象物象:比如“雁”,是一种意象,在诗歌中见到雁这一类词可知是思想怀人。
如“归雁洛阳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等。
“月”,分为圆月和月缺。
月满则更多是团圆,月缺则更多是孤身一人的苦闷。
但都归为思念家乡怀念友人。
比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等。
“信”,中国自古有写信给人的传统,或传达意思或寄托思念。
如《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或“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边塞诗词的鉴赏5篇
边塞诗词的鉴赏5篇盛唐边塞诗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
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沙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
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边塞诗词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碛中作朝代:唐朝|作者: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碛中作》是唐代诗人岑参的边塞诗。
此诗选取沙漠行军途中野营生活的一个剪影,以雄健的笔触,描述了驰骋塞外,随止随歇的军旅生活。
虽仅四句,却融汇了作者初赴边塞的新奇之感和远离家乡的思亲之情。
在对大漠的荒凉和行军的艰苦所作的描绘中,也显现出一种从军豪情。
全诗语言自然遒劲,意境雄浑壮阔,情景契合,别有神韵,充分显示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子夜秋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秋歌》是唐代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
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
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朝代:唐朝|作者: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此诗是诗人为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而作,寓有劝慰鼓励之意。
一诗同赠两人,内容铢两悉称。
诗除了首尾合起来总写外,中间两联双双分写,不偏祜。
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典故来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下句写衡阳,暗示王少府去长沙,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
颈联上句写长沙青枫江的帆船,是再写王少府;下句写白帝城,远在古原始森林的巴东,是再写李少府。
双双交错进行,结构严密,情感交织。
羁旅行役诗鉴赏知识
4.羁旅行役诗抒发的情感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 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 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 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 卷柳中庸《征人怨》。
以景衬情
清江引· 秋怀
(元·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 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 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 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 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 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那么 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一 想便知: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描写景物:驿道、马、船、杜鹃、鸿雁、家 书、故园、浮萍、飞蓬。 2.景物特点: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虚实结合、 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①乐景衬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 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的浓厚。 ②侧面 落笔(对写法)。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 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虚实结合
塞上听吹笛
(唐 ·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 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 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 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 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 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 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 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 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古诗鉴赏——羁旅思乡诗和边塞征战诗
[由个性到共性]
返回
1.常见标题 标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次” “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2.常见意象 客船、车铎、孤帆、驿道、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 沙鸥、孤雁、飞蓬、浮云、梧桐叶落、西楼、危楼、危栏、砧声、 油灯等。 3.常见情感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
返回
4.下列对《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是“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因而诗中所叙述,也是 临洮至北庭沿途景物。 B.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 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C.诗人通过描写春风不来、人少、植被稀疏来衬托北庭连年 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 D.“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就是指虽然为国效力,但也 要敢于表达衷肠;路途虽遥远,也希望和亲人团聚。
[由个性到共性]
返回
1.常见标题 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 的字眼。
2.常见意象 ①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雨雪、风沙等。
②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 蓟北等。
③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战马等。
④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
③浑厚悲凉,如杜甫的《登高》《旅夜书怀》;
④深沉委婉,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返回
二、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边塞征战诗多描写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等,边塞 征战诗的语言特点多豪迈奔放,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 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如苏轼的 《江城子·密州出猎》、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王 维的《使至塞上》、王之涣的《凉州词》等。代表诗人主要有:高 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
边塞诗,带您感受古代军旅的壮志豪情
边塞诗,带您感受古代军旅的壮志豪情
边塞诗是古代诗词中的一种重要题材,它描绘了边疆地区的壮丽景色和军旅生活的艰辛与豪情。
以下是一首经典的边塞诗,带您感受古代军旅的壮志豪情: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地区的风尘和日色,以及士兵们出征的场景。
红旗半卷,象征着士兵们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精神。
前军夜战洮河北,描绘了士兵们在夜色中与敌人激战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的英勇和顽强。
已报生擒吐谷浑,则表明了士兵们已经成功地捉拿了敌人,展现了他们的胜利和荣耀。
整首诗充满了豪情壮志和战斗精神,展现了古代军旅的壮丽景色和士兵们的英勇无畏。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军旅的艰辛和豪情,以及士兵们为了保卫家园、捍卫国家而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
羁旅行役诗鉴赏汇总.
3、怀才不遇之愤懑
羁旅诗中常见表现手法 (结合1、2中六首诗歌归纳总结)
1、借景抒情 2、视听结合
另:几种特殊表现手法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 )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 应说着远行人。 ( 对写 )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 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 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 虚实结合 )
1、常见意象意境
【问1】这三首诗歌分别运用了那些意象,都营造了怎样 的意境?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身如飘蓬一线牵 ——羁旅行役诗鉴赏
中华民族是个起于黄土之上的民族, 我们从出生的呱呱坠地到死亡的叶落 归根,都离不开土地。当我们离开那 一片土地的时候,我们便会产生一种 深深的眷念。我们尚可有很多方式可 以开解,但是古人却没有办法寄托。 正是因为这种无法寄托,留给了我们 一笔宝贵的文学财富——羁旅行役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人的世界,去 探寻他们的乡愁。
四.对点演练
泊白沙渡 真山民 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 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 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 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 注:真山民:宋朝的遗民,他痛遭国亡, 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称。
1. “邀月共船眠”中的“邀”字是“邀请” 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感。月在天上, 影落船中,就好像是诗人邀来同眠 一样。充分写出了诗人夜泊江渚, 望月怀人,倍感思家的孤寂之情。
羁旅行役诗鉴赏2015
• 杜鹃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 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 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 象征了。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 鹃声里斜阳暮。 • 鹧鸪 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 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一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鹧鸪已不是纯粹客观意 义上的一种鸟了。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 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乌鸦 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秦观 《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 猿啼 在诗歌中常象征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⑨征人思乡 闺中怀人
•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边塞诗 中多有涉及。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 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 ⑩情感多种:抒发久戍之苦,思乡思亲 之悲,岁月流逝、功业难成的抑郁苦闷 之情。
•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 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 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诗歌】边塞诗歌鉴赏
边塞诗歌鉴赏1️⃣ 边塞诗歌的历史背景与特点边塞诗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对边疆战事的关注与思考,以及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与向往。
这类诗歌多诞生于战乱频繁、民族交融的历史时期,如汉唐两代,其特点在于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景观、战争场景以及战士们的英勇形象,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壮志未酬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边塞诗歌往往以雄浑壮阔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边疆风光的壮丽画卷。
从苍茫的大漠孤烟,到连绵的雪山长河,这些自然元素不仅构成了边塞诗歌独特的审美意象,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豪情与悲壮。
同时,诗歌中对于战争的描写,既有对战士们英勇无畏的颂扬,也有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邃的情感世界。
2️⃣ 边塞诗歌中的经典作品赏析在众多的边塞诗歌中,《从军行》系列(以王昌龄为代表)堪称经典。
这些诗作以战士的视角,描绘了他们在边疆的战斗生活,如“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既展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也透露出战士们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则表达了他们誓死守卫边疆、不获全胜誓不归的决心。
另一首值得一提的边塞诗是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以雪为线索,将边塞的寒冷与战士们的豪情相结合,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绘了边塞雪景的壮观,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则以春喻冬,展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全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不舍,也有对边塞生活的深刻感悟。
3️⃣ 边塞诗歌的当代价值与启示边塞诗歌不仅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在当代社会,边塞诗歌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们提醒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同时也激励着人们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保持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此外,边塞诗歌中的自然景观描写,也为现代文学和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
无论是电影、电视剧中的边疆风光,还是文学作品中的边疆故事,都能找到边塞诗歌的影子。
高考语文-古代边塞诗、羁旅诗赏析-最全
高考语文-古代边塞诗、羁旅诗赏析边塞诗羁旅诗边塞征战诗歌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1边塞诗常见的类型1.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2.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3.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4.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5.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6.讽刺统治者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
7.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2边塞诗的主要风格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
盛唐边塞诗派的出现,开拓了我国古代诗歌题材的一个广阔的领域,表现了盛唐时期激昂壮阔的时代风貌。
3分析鉴赏这类诗歌方法1.知人论世由于这类诗歌源于一定的历史背景,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就边塞诗来说,它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在分析鉴赏这类诗歌时,首先必须做到知人论世,然后才能推敲诗歌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1)了解诗人及其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2)了解诗的主要内容。
以下以李贺的诗歌为例,说说对诗人诗歌内容的了解。
就李贺来说,诗歌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
他写这类作品,主要表现了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进一步激发诗人的愤慨。
个人发愤抒情。
李贺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怀抱,虽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缠身,其诗歌究反映了在官时的生活感受。
写神仙鬼魅的题材。
李贺是一个青年诗人,但在他作品中出现的“死”字却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反映了他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
咏物等其他题材。
在这类诗歌中,诗人借助咏物等来抒发了作者的怀抱,给人以很深的感受。
(3)诗歌分析下面分析诗人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诗歌如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歌写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首先,诗人用十四字一气呵成,不但节奏明快,而且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关于边塞征战诗的鉴赏
边塞征战诗的鉴赏关于边塞征战诗的鉴赏一、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李益的《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借边塞人欢马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必胜信念。
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如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作者的思乡之情。
《题苜蓿峰寄家人》“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人。
”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
3.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
卢纶的《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入金疮。
”借—个饥、寒、疲、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扩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体现了诗人对良将的期待,对无能边将的嘲讽。
王维的.《老将行》、《陇头行》贝反映了将军有功不赏的不平。
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光作为背景。
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
《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描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阔的景象。
二、内容归纳1、边塞风光——奇丽壮阔2、统治者——穷兵黩武3、家乡——思乡念亲4、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建功立业5、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劝勉赞美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三、艺术风格1、豪迈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2、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
羁旅行役诗鉴赏
“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 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 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4)
2、“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 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 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
2013年山东卷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羁旅行役诗
也称为思乡怀远诗,是流浪他乡的诗 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 望,对家乡的憧憬;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 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原因: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 宦游不归。
羁旅行役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 及思乡之情——羁旅愁思,如张继的《枫 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 一年将尽夜, 寥落悲前事, 愁颜与衰鬓,
戴叔伦 寒灯独可亲。 万里未归人。 支离笑此身。 明日又逢春。
3、尾联“明日又逢春”有怎样的内涵?
我们从这一联读出的不是新年的喜庆气氛 ,也不是对来年“万象更新”的希望。一 个“又”字,写出诗人年年待岁,迎来的 只能是越来越可怜的老境,一年不如一年 的凄惨命运。这个结尾,给人以沉重的压 抑感和不尽的凄苦况味。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
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4分)
2013年山东卷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 如何描写的?(4分) 文中的“烟”具有洁白、轻盈、飘渺、流动的特 点,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烟的颜色比喻成云 ,是因为水气自身的颜色,还因为水气是在月光 普照衬托之下,更显出洁白。这不仅体现了烟的 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烟如云一般缥缈轻 盈的动态美,同时用“流”字,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烟的被风吹动时千变万化、飘依无定的姿态。
柳永羁旅行役词作赏析
柳永羁旅行役词作赏析南宋景炎元年( 1276)初夏,时值北方蒙古贵族灭金的战争进入尾声。
柳永出身贫寒,且屡试不第,一生困顿。
据周辉《清波杂志》记载,柳永“少贫无行,屡空。
为游户者”。
由于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及经历的坎坷人生,使他饱受了种种艰辛与折磨,再加上连遭打击,精神抑郁,因而他把内心情感深藏于心,独自一人背井离乡,过着流浪生活。
本文即是柳永羁旅行役词作的赏析。
羁旅行役之中,作者极其细致地刻画了羁旅行役中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活动,展示了他内心世界的丰富层面,使我们看到了柳永是如何通过对羁旅行役中的平凡场景、琐碎事物的描绘,写出了无尽悲欢与哀乐的真实生活,也让我们领略到了柳永对人生的独特思考,感悟到了柳永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
1。
关于柳永的羁旅行役词作1。
题材范围:对都市繁华、名胜景观、风俗习惯的记叙。
2。
内容题旨:与当时的许多达官显宦相比,柳永仕途的失意与内心的寂寞有其相似之处,他更注重于个人情感世界的抒发,或寄寓对往昔的怀念;或反映流落异乡的痛苦。
3。
主要特点: (1)真实地描写都市的繁荣景象和当时城市的风俗民情。
(2)感情真挚深沉,基调低沉哀伤。
(3)善用口语、俚语。
三、词作在用字、结构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2。
融入“曲子”:一般来说,词的开头用“度”,这也就是词牌名称,但柳永却“集曲为词”。
即在前面几句中巧妙地插入“曲子”,使得词作在叙事、咏史、写景的同时又融入了大量的音乐成分。
四、词作在语言上的特色及艺术魅力4。
语言特色:柳永“善为慢词”,这与他的地位有很大关系。
他的慢词虽然在内容上以怀旧感伤、羁旅行役为主,但也触及到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他的词风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宋词中别具一格的大家。
艺术魅力:词作意境的凄美,语言的精美,充满了深沉的忧伤和淡淡的哀愁。
,具体讲来,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对国运、民生的高度关切。
词作抒写了自己宦海浮沉、功业无成的悲愤心情,道出了他对社稷的无限忠诚,抒发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羁旅行役诗赏析
• 鉴赏表达技巧——如此的思想情感如何表 达?
(10年全国卷Ⅱ)梦中作①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 祐元年(1049),作者因
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
支持范仲淹新政被贬 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
颍州。②传说晋时有 一人进山砍柴,见两
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
童子下棋,于是置斧 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旁观,等棋结柬斧已
拦掉.回家后发现早 已换了人间。③酒阑:
①一句一个场景;
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
②以景写情,情景
么样的心情?
交融;③对仗十分
(2)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 么特色?
工巧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 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 等。
•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 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 ③抒发漂泊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 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 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 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 游子思乡,杜鹃叫声正勾起了思乡情绪。 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 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 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 难归的感慨。
高适《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 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古代诗歌鉴赏(边塞征戍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 用?
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3、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二、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 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 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 雪、风沙等;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 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 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等;
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 胡 羌 羯 夷等少数民族 碛(沙漠) 轮台 龟 兹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 关、凉州、楼兰等。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 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等。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
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 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2.对比: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古代诗歌鉴赏
之边塞征戍诗鉴赏
一、边塞诗和边塞诗派
边塞诗指以边疆的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诗歌。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 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 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 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里,我们认为施补华的观点很有道理。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呢?因为此诗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咏叹。先来看诗中的欢宴场面:耳听欢快、激越的琵琶声,战士们神采飞扬,畅饮正酣,一阵痛饮后,便醉态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松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死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三四两句是席间的劝酒之语,而并不是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宴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跃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当然,如果有考生认为“折柳”在诗中算不上什么关键,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也可以考虑给分。
诗首句写“作客”,次句写“思亲”,都是实写,都是朴素自然的直接抒情;后两句笔锋一转,转向了虚写。诗人驰骋想象的翅膀,跨越空间,设想在重阳节的这一天,远在家乡的兄弟们定会象往年一样登山眺望,也一定会按照传统的风俗插戴茱萸,畅饮黄酒,同时也一定会想念自己——远离家乡的手足,这一番想象,实际上是反衬诗人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全诗一正一侧,一实一虚,短短四句起伏变化,加强了深挚情感的表达,显得韵味无穷。正如清人张谦宜所说:“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
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2、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何特点?比如,鉴赏王维的思乡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我们就要弄清楚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家乡亲人,而从对方入笔抒写感情的写法: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高度概括而又极其自然地表达了年轻的诗人背乡客旅对温暖的家庭和可爱的亲人的刻骨怀念。每当佳节来临,而自己形影相吊之际,更使他忆及合家欢聚的情景,这既是诗人自己此时此刻的心声,抒写了他深挚的思亲之情;也传达了世人共有的情思,表现了汉民族固有的重家庭伦理的心态。此句流畅质朴,明白如话,一经唱出,便不胫而走,成为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
羁旅行役诗
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鉴赏羁旅行役诗,要注意分析以下几种状况:
1、作者写了哪些: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边塞征战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在接触这类作品时,首先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应有所了解。
请看显示作者铁板钢牙、激昂斗志的一首七绝: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词所写的是一个常见的题材,但却展现出一片情深意远的境界,让人感到整首词本身就具有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式的含蓄蕴藉,令人神往。这固然取决于感情本身的深挚,但和构思的新颖、比喻的自然、想象的优美也分不开。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这遥想实际上是离愁的深化,它使整首词意境更加幽远。而上下两片结尾的比喻和想象所展示的情意和境界,更使人觉得,词中所展示的画面,虽然有限,情境却是无限的。俞平伯评说下片结尾两句“似乎可画,却又画不到”,这“画不到”处不只是春山外的行人,更是那悠远的情韵。
边塞征战诗、羁旅行役诗鉴赏
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等诗人。主张以诗歌来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盛唐边塞诗派的出现,开拓了我国古代诗歌题材的一个广阔的领域,表现了盛唐时期激昂壮阔的时代风貌。
参考答案:“折柳”是曲子《折杨柳》的简称,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此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对此诗的评论是:“‘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高考的题目就从这儿提出。“折柳”原意为“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霸桥,汉人送客到此均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而从本诗来看,“闻折柳”的“折柳”指的是《折杨柳》之曲,这种笛曲多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抒发离情别绪。作者忽然听到的那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原来是“折杨柳”曲,春天已到了而自己却还飘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乡之情。这首诗着重写诗人的一种思乡之情。而诗人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听到“折柳”曲后引起的。所以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至为重要。而“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的修辞颇有特色。诗人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具有了更广阔的涵义。它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股情绪,一种音乐,一个感情,它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
诗的前四句,很像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两个“当”,两个“先”妙语连珠,开人胸臆,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部队要强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智勇须并用。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数家珍,宛如总结战斗经验。
从艺术构思上说,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谣谚体开势,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制胜;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逼出“止戈为武”的本旨。先行辅笔,后行主笔;辅笔与主笔之间,看似掠转,实是顺接,看似矛盾,实为辩证。因为如无可靠的武备,就不能制止外来侵略;但自恃强大武器而穷兵黩武,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诗人主张既拥强兵,又以“制侵陵”为限,才符合最广大人民利益。
*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
诗起句峻急,次句犹悬流飞瀑,从高处跌下,气势磅礴。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联系现实,我们可读出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的复杂感情。“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沉郁已久的愤懑情怀。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候馆:旅舍。
词作上片前三句是对春景的描绘,后两句转入对离愁的叙写。其意思是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这个比喻,妙在即景设喻,触景生情,亦赋亦比亦兴,是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悠然神会。从这一点来说,他比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显得更加自然。
鉴赏这类诗作还应注意,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每首诗歌还有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我们应给予具体的分析。
如下诗: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对于这首诗,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用低沉、伤感、悲凉、反战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词,另一种观点以清人施补华为代表,他评论后两句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便妙,在学人领悟”。
三、四两句诗人不禁要问: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不用陈述句,而用祈使句和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浓郁。看起来,诗人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然性,但实际上,这里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在大量的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我们应对诗歌的字词句进行细细地品味。以杜甫的《前出塞》为例:
前出塞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