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规划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规划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建设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的规划:一、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检测机构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检测资源匮乏,尤其是基层和偏远地区。
检测设备和技术相对落后,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检测标准和复杂的检测需求。
检测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检测人才队伍。
检测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检测工作开展受限,检测范围和频率难以达到理想水平。
二、建设目标短期目标(1-2 年):完善基层检测网络,提高检测能力覆盖范围。
加强检测人员培训,提升其专业水平。
增加检测经费投入,保障基本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中期目标(3-5 年):优化检测技术和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全程可追溯。
长期目标(5 年以上):形成完善、高效、权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建设内容1、检测机构建设加强国家级、省级检测中心建设,提升其综合检测和科研能力。
完善市、县级检测机构,充实检测设备和人员,提高日常检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农产品主产区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检测站点,实现源头和流通环节的快速检测。
2、检测设备与技术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如高精度色谱仪、质谱仪等,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推广快速检测技术,如免疫分析法、生物传感器技术等,提高检测效率。
加强检测技术研发,针对新出现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问题,开发新的检测方法。
3、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招聘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高学历人才。
加强在职人员培训,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
建立检测人员考核机制,激励检测人员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粮食质量检测实施方案
粮食质量检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粮食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资,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保障粮食质量安全,提高粮食生产和加工的质量水平,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粮食质量检测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检测目的。
1. 保障粮食质量安全,防止因质量问题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2. 为粮食生产和加工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产业升级;3.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
三、检测内容。
1. 外观质量检测,包括粮食的色泽、大小、形状等外观特征的检测;2. 营养成分检测,包括粮食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的含量检测;3. 检测杂质含量,包括粮食中杂质的种类和含量的检测;4. 检测水分含量,粮食的水分含量直接影响其保存和加工质量,因此需要进行水分含量的检测;5. 检测农药残留,对粮食中农药残留的检测,保障食品安全。
四、检测方法。
1. 外观质量检测,通过目视和仪器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2. 营养成分检测,采用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等方法进行;3. 检测杂质含量,通过筛分和显微镜检测等方法进行;4. 检测水分含量,采用干燥法和仪器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5. 检测农药残留,采用色谱法和质谱法等方法进行。
五、检测流程。
1. 采样,从不同地点、不同批次的粮食中进行采样;2. 样品处理,对采样得到的样品进行处理,以便后续检测;3. 检测操作,按照检测方法进行操作,获取检测数据;4. 数据分析,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粮食质量是否合格;5. 结论形成,形成检测结论,确定粮食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六、检测标准。
1. 外观质量检测,参照国家标准进行判定;2. 营养成分检测,参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判定;3. 检测杂质含量,参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判定;4. 检测水分含量,参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判定;5. 检测农药残留,参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判定。
七、检测结果处理。
1. 合格,粮食质量符合标准,可投放市场;2. 不合格,粮食质量不符合标准,需进行处理,如淘汰、再加工等。
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列入当年建设范围的机构,应在中央财政资金拨付后 12 个 月内完成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后,省级财政、粮食和储备部 门要及时组织项目验收,并将项目完成、整体验收、绩效评价等 情况及时报送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四)资金筹措使用。坚持中央财政适当补助,地方积极配 套,中央与地方共建共享的原则,由中央补助和地方财政投入(企 业自筹)统筹解决。有关高校、中央企业的检验监测机构所需中 央财政资金,在中央下达所在省份的资金中统筹安排。严格按照 财政资金管理有关规定使用项目资金,财政资金主要用于配置检 验仪器设备、实验室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移动检验扦样及样品传 递工具等。
(二)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根据工作需要和检验仪器设备配 置等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在使用 面积、布局和环境条件等方面应满足机构职责任务以及人员、仪 器设备配备的实际需求。实验室内各类功能区应做到分区明确、 布局合理;应设有废水、废气的处理设施,并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配备必需的安全生产防护和应急处置设施。
(三)发挥优势、增强功能。各级检验监测机构要按照功能 定位和检验监测任务要求,发挥专业性、系统性的优势和技术专 长,继续加强新收获粮食和库存粮食风险监测,确保监测面有效 提升。依托粮食行业专业优势,按照积极服务社会和公正检验原 则,开展政策性粮食第三方检验监测服务,在平仓检验、鉴定检 验、准入检验和仲裁检验等方面加快实施第三方检验。省级粮食
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计划
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计划一、总体目标近年来,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形势持续稳定,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确保粮食质量安全,提高粮食质量监管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粮食污染和质量问题,特制定以下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计划。
二、提升监管体系建设1. 完善粮食产地监控体系:建立并完善粮食产地监测、评估和预警机制,加强对土壤、水源、大气和农药残留等关键环境因素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预警粮食质量安全隐患。
2. 加强生产环节监管:建立健全粮食生产环节质量追溯体系,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生产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水平,减少农药和化肥残留。
3. 完善仓储和运输监管:建立健全粮食仓储和运输监管制度,加强对粮食仓储设施和运输工具的检查和维护,提高储粮质量保障水平,避免粮食变质和损失。
4. 加强粮食加工监管:加强对粮食加工企业的监督和管理,设立专门的实验室,提高对粮食加工过程和产品的检测水平,确保加工食品的质量安全。
5. 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并完善粮食市场监测和预警系统,加强对粮食加工、销售和流通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非法添加物的行为,维护粮食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三、加强监管实力和技术保障1. 提升监管人员素质: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监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培养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队伍。
2. 强化监管力量:逐步增加监管人员岗位数量,定期对现有岗位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监管力量的合理配置和充分运用。
3. 完善监管设备和技术:优化并更新监管设备,引进最新的粮食检测和监测技术,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
4. 建立信息化平台:建设全国统一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各级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四、强化执法和惩处力度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粮食质量安全的法律保障。
2. 建立健全惩处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严肃处理粮食质量安全责任事故,对失职失责的相关责任人和单位进行惩处,形成震慑效应。
粮食监测点工作方案
粮食监测点工作方案1. 引言粮食是国家的重要物资,粮食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粮食监测点的建设与管理是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针对粮食监测点的工作进行详细规划,以确保粮食质量的监测、检测和风险控制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2. 粮食监测点建设2.1 设施规划粮食监测点应配备先进的设施和专业仪器设备。
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粮食贮存设施、自动化控制系统、温湿度控制设备等,以满足粮食质量监测和检测的需要。
同时,设施布局应合理、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并保证环境的干净、整洁、无尘、无异味。
2.2 人员编制粮食监测点的人员编制应根据工作需要进行科学配置。
各类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技能,并进行定期培训,以保证他们具备独立完成相应工作的能力。
主要人员职责包括:检测员、数据分析员、风险评估员、设施维护员、质量管理人员等。
3. 粮食监测点工作流程3.1 样品采集在粮食送入监测点之前,应进行样品采集工作。
采集样品时应遵循标准采集程序,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采样过程中需要编制详细的样品说明书,记录采样日期、地点、时间等重要信息。
同时,对于散装粮食,应进行分包装,并在标签上标明相关信息。
3.2 检测与分析采样完成后,样品进入实验室进行检测和分析。
检测项目应包括对粮食的质量、成分、含水量、真菌毒素等方面的测试。
同时,应建立统一的检测和分析标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完成检测与分析后,数据应及时录入,并进行相关数据处理与分析。
除了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外,还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挖掘、统计分析和质量评估,并生成相应的数据报告。
3.4 风险评估与控制在粮食监测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和评估粮食存在的潜在风险。
一旦发现风险,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防止发生粮食质量问题。
风险评估结果应及时上报,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应对措施。
3.5 报告输出与沟通监测点应根据需要定期生成监测报告,向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报告工作进展和监测结果。
粮食检测中心方案
粮食检测中心方案背景介绍粮食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提高粮食品质和安全保障是当前和未来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面临的核心问题。
由于长期的捕捉性农业和不规范的管理而导致环境污染、化学农药和化肥过量使用等问题,加上外部环境和天灾的影响,粮食产品的品质和安全不能完全保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设粮食检测中心成为了必须的选择。
方案概述本方案旨在建设一个以检测技术为核心的粮食检测中心,提供包括粮食安全检测、质量监测、信息管理等一系列服务,以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提升国家粮食品牌形象。
建设过程1. 确定建设计划本方案应制定完整的建设计划,包括粮食检测标准、仪器设备选购、建设过程分阶段实施等计划以及项目的管理和协调机制。
2. 设备选购根据建设计划,应选购包括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毛细管电泳仪等高精度仪器设备,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 建设团队成立专业的粮食检测中心建设团队,包括检测人员、技术专家、管理人员,以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4. 建设基础设施根据建设计划,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检测实验室、信息中心等基础设施,并进行相应的设备调试和检验。
5. 进行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以保证操作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能力和操作技能。
服务内容粮食安全检测本中心主要提供对粮食中的农药、重金属、非法添加物等有害物质的检测和分析,以及生产环境、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监测服务。
同时,本中心还提供动物源、水产品等食品的检测服务。
粮食质量监测本中心可以对国内外市场上销售的粮食、食用油、饮料、酒类等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色泽、口感、气味、保质期等多个方面的检测。
信息管理本中心提供全程信息管理,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检测数据系统化管理,便于客户查询、统计分析。
同时,本中心还提供参考数据的建立和维护,以供业界及时参考和学习。
优势和建议优势本中心将采用国际化的检测技术、精密的检测仪器设备和严谨的检测程序,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加强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设 构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方面加强 与有关部 门的合作 .经常开 展联合执 法
大检查活 动 。 学边 干 . 边 不断提 高 了执法 人员 的操作
技 能和 综合 素质 , 建立 了一 支政 治过 硬 、 风 正派 、 作
业务精 通 、 秉公 执法 的高素质执 法队伍 。 高 了粮食 提
流通监 管水平 .
管的现象发生 。 同时 . 议决策部 门授 权粮食行政 管 建 理部 门充分 行使 监督 检查权 , 粮油 收购 、 工 、 对 加 流
经 验 交 流
… … … … … … … … … … 。 … … … … …
Jn … n T - i‘ Ya 。 L g …。……
。
◎ 王 光 华
随着 《 粮食 流通 管理 条例 》 《 和 粮食 质量 监管 实 办 法 ( 行 ) 的相 继 出 台 , 试 》 各级 政 府 把 粮食 质 量 监 管作 为一项 重要 职能 赋予 粮食 行政 管理 部 门 . 建立 健 全粮 食质 量检 验检 测体 系 . 保 消费者 吃上放 心 确 粮油产 品 . 是粮食 行 政管理 部 门一项 十分 重要 而 紧 迫 的任 务 四川 省南 充市粮 食局 在省 粮食 局 的指导 下 , 密结合 南充 粮食 质量 安全 的实 际 . 2 0 紧 于 0 5年 就 专 门印发 了《 于加快 全市 粮食 质量 检验 检测 体 关 系建 设 的意见 》 ,始 终坚 持不 懈抓 好粮 食质 量监 测 体 系建设 。努 力构 建粮食 质量 安全 监管 长效 机制 。 取 得 了 良好 的成效 。各县 ( 、 ) 油质监 站全 面 市 区 粮 建 立 , 中高 坪 、 山 、 陇 、 部 四个 站 经 费来 源 其 营 仪 南 属 财政 拨 款 , 中高 坪 、 山 、 陇 、 部 四个 站 经 其 营 仪 南 费来 源属 财政 拨款 . 阆中市等 部分 县级 监测站 已开 展 了计量 认证 争取 工作 南充 市粮 油监 测站 努力 加 强 自身 建设 , 完善 设 施 功 能 . 通过 专 家 组验 收 获得 了授 权挂 牌 “ 国家粮 食 质量 监测 站 ”2 0 .0 9年 争取 成 为 了市财 政全 额拨 款事业 单 位 。 目前 , 、 ( 、 市 县 市
开展粮食安全工作计划方案
开展粮食安全工作计划方案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我们需要制定全面的工作计划方案。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粮食安全工作计划方案。
一、完善粮食生产体系1.加强粮食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2.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加强农业灾害防控,提高抗旱、抗洪、抗虫能力,减少粮食损失。
二、建立健全粮食储备体系1.建设现代化粮食仓储设施,提高粮食储藏和保管技术水平。
2.增加粮食储备规模,确保国家粮食储备能够应对突发情况和紧急需求。
3.建立粮食储备管理制度,提高粮食储备的有效利用和动态调配能力。
三、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粮食及其加工品的质量检测和监督。
2.严格执行种子品质监管制度,保障农民使用优质、绿色种子。
3.加强对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管理和使用监管,减少农残和污染物的危害。
4.推进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确保粮食质量可追溯、可控制。
四、提高粮食进口管理水平1.完善粮食进口政策和机制,适当引导粮食进口,维护国内市场供应稳定。
2.加强对进口粮食的质量检验和监管,确保进口粮食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
3.加强对粮食贸易主体的监管,防范非法粮食流通和假冒伪劣粮食进口。
五、加强粮食安全宣传教育1.加大粮食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2.开展粮食安全知识普及活动,增强公众的科学食用和合理消费意识。
3.加强对粮食安全政策的解读和解释,增强公众对政府粮食安全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六、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粮食安全1.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粮食安全合作,共同应对粮食安全风险和挑战。
2.加强粮食安全信息交流和共享,提高粮食安全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
3.参与国际粮食安全规则和标准的制定,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权益。
以上为粮食安全工作计划方案的一些主要内容。
当然,具体的方案还需根据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粮食安全监督工作计划方案
粮食安全监督工作计划方案一、背景介绍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命题,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福祉。
粮食安全不仅仅是粮食产量的问题,还包括粮食的质量、储备、流通和消费等方面。
为了确保粮食安全,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本计划旨在制定粮食安全监督工作的具体方案,确保粮食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目标和任务1. 目标:确保粮食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2. 任务:(1)加强粮食生产过程的监督,确保农田种植、施肥、农药使用等符合规定标准,减少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的风险。
(2)加强粮食流通环节的监督,做好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禁止假冒伪劣、过期变质粮食流入市场。
(3)加强粮食储备体系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国家和地方的粮食储备能力,确保应急情况下的粮食供应。
(4)加强粮食质量监测工作,建立健全的质量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粮食质量问题。
(5)加强粮食安全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和群众的粮食安全意识和素质。
三、工作内容和措施1. 加强粮食生产过程的监督(1)建立完善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定期对农田土壤进行监测,确保耕地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监督农业生产者按照规定使用农药和化肥,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减少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的风险。
(3)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
2. 加强粮食流通环节的监督(1)建立健全粮食收购、储存、加工和销售环节的质量控制制度,严厉打击黑市和假冒伪劣粮食经营行为。
(2)加强对粮食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加强对粮食居民小区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理粮食安全问题。
3. 加强粮食储备体系的建设和管理(1)完善粮食储备的农产品收购、仓储、分销和管理体系,提高储备粮食的质量和安全性。
(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协作,统筹应急储备和常规储备,确保紧急情况下的粮食供应。
4. 加强粮食质量监测工作(1)建立健全粮食质量监测网络,对粮食流通环节进行抽样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
粮食质量监测实施方案
粮食质量监测实施方案一、前言。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粮食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制定和实施粮食质量监测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监测目的。
1.了解粮食质量现状,掌握粮食质量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粮食质量安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及时发现粮食质量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3.为粮食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促进粮食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监测内容。
1.农产品质量监测,包括粮食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真菌毒素等指标的监测。
2.品质评价,对粮食的外观、色泽、气味、口感等进行评价,确保粮食品质符合国家标准。
3.食品安全监测,检测粮食中是否含有致病微生物、有害物质等,保障食品安全。
四、监测方法。
1.采样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和定点抽样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2.检测手段,运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科学的检测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监测频次,根据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特点,制定合理的监测频次,保障监测工作的全面性和连续性。
五、监测机构。
1.建立健全的监测机构,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和地方各级监测机构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监测网络。
2.加强监测人员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六、监测结果应用。
1.监测结果公开,及时向社会公开监测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增强监测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2.监测结果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3.监测结果应用,将监测结果应用于粮食质量安全管理、政策制定、风险评估等方面,推动粮食质量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
七、结语。
粮食质量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保障国家粮食质量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级监测机构和监测人员认真贯彻执行,不断完善监测工作,为我国粮食质量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2.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附件 2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适应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规范粮食流通秩序,优化粮食供给结构,发展绿色优质粮食产品,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增加农民收入,着力解决粮食质量安全预警监测与检验把关能力不足、基层粮食质检机构严重缺失的问题,提升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保障国家粮食质量安全,制定本方案。
一、建立完善的粮食检验监测体系在“十三五”期间,建立与完善由6个国家级、32个省级、305个市级和960个县级粮食质检机构构成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以下简称粮食质检体系),实现“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和国家、省、市、县四级工作联动。
监测覆盖面提升60%以上。
建立粮食质量安全统计制度,建成全国粮食质量安全管理电子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工作效率显着提升。
全面核准核定粮食质检工作任务,理顺粮食质检经费来源渠道,确保粮食质检体系健康良性运行、履行职责、发挥作用。
以点带面,基本实现第三方检验。
粮食产品综合合格率提升5%以上。
2017年,重点在粮食年产量10万吨以上或人口在80万以上的县(市区)建设粮食质检机构160个左右,同时建设40个市级粮食质检机构。
2018年,重点在粮食年产量5~10万吨或人口50万~80万的县(市区)建设粮食质检机构500个,建立粮食质量安全统计制度和1个全国粮食质量安全管理电子信息平台。
2019年,建设6个国家级、32个省级、265个市级和300个县级粮食质检机构。
其余县(市区)由市级粮食质检机构(或相邻县级机构)覆盖。
地方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研究调整,形成以“省级粮食质量监测中心为核心、区域重点粮食质量监测中心为支撑”的粮食质量监测体系。
二、健全强化粮食质检体系运行机制粮食质检体系要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通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机制。
(一)确立功能定位国家级粮食质量监测中心。
除具备省级粮食质量监测中心的功能外,还要承担粮食质量安全政策、法规、规划、标准及技术规范的研究与制修订,承担相关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工作。
粮食检测中心方案
粮食检测中心方案1. 背景介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粮食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在粮食的生产、储存、加工和流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如霉变、虫害、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因此,为了保证粮食的质量和安全性,国家需要对粮食进行严格的检测。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专业、高效、精准的粮食检测中心。
2. 检测中心建设方案2.1 建设目标该粮食检测中心旨在建立起一个满足国家对粮食检测需求的高标准检测体系。
具体建设目标如下:•建立一个集检测、科研、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检测中心。
•提供全面、覆盖、即时的粮食检测服务,保障粮食质量和安全。
•提高粮食检测技术水平,推进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培养高水平的粮食检测人才,促进粮食检测事业的发展。
2.2 建设内容建设该检测中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2.1 检测设备和仪器建设一个完善的检测设备和仪器体系,涵盖粮食的生产、储存、加工和流通各个环节的检测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感官检测设备:如肉眼、气味、触感、口感等检测工具。
•化学检测设备:如光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
•生物检测设备:如PCR仪、荧光定量PCR仪等。
•物理检测设备:如重量计、尺寸测量仪、温湿度计等。
2.2.2 数据管理系统建设一个数据管理系统,用于管理检测数据和报告,实现数据的统一存储、分析和查询。
同时,该系统还需要具备以下功能:•自动检测:可以实现自动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度。
•数据采集:可以采集并存储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数据。
•数据转换:可以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可视化报告,方便用户查看。
•数据安全: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泄露。
2.2.3 人才培训针对检测中心的人员,建设一个完善的培训计划和课程体系,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论培训:包括粮食质量和安全知识、检测方法和技术、数据管理等方面。
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制度
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粮食质量的监测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监测目标1. 确保粮食的基本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的饮食安全。
2. 及时发现粮食质量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防止粮食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3. 积极开展粮食质量监测研究,推动粮食质量管理的不断进步。
三、监测内容1. 原料检测:对收购的粮食原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
2. 加工监测:对加工过程中的粮食进行检测,检验其加工过程是否符合卫生标准,以及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 存储运输监测:对存储和运输环节的粮食进行监测,确保存储条件和运输工具符合相关卫生标准,防止粮食发霉、变质等问题的发生。
4. 市场监测:对市场上销售的粮食产品进行监测,检测其质量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理。
5. 食品添加剂监测:对粮食产品中的食品添加剂进行检测,确保其使用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6. 食品安全标识监测:对粮食产品的包装标识和标识内容进行监测,确保其真实、准确,消费者能够清楚了解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情况。
四、监测方法1. 抽样检测:根据不同环节和不同情况,合理确定抽样的方式、数量和方法,确保抽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实验分析:对抽样所得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检测其相关指标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3. 现场调查:对重点环节进行现场调查监测,如加工场所、存储设施、市场销售点等。
4. 数据统计:对监测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五、监测管理1. 责任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粮食质量监测管理工作。
2. 人员培训:加强监测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 设备设施: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和设施,确保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
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根据《〈关于组织开展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的通知》精神,为推动我省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以下简称农检机构)更好地支持服务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我省基层农检机构能力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以有效满足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需要为目标,通过培训、结对帮扶、技术指导、骨干培养等措施,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我省县级农检机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以下简称双认证)通过率达到80%以上,认证参数能够满足农兽药残留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和监督执法工作需要。
二.工作措施(一)开展全员大培训。
每年在全省范围内组织举办至少2期线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质量管理和检测技术培训班,三年期间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分区域、分批次、分岗位对所有人员轮训一遍,对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重点岗位人员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至少每年集中培训1次。
(二)组织结对帮扶。
每年推荐3家县级农检机构接受部级农检机构和专家团队帮扶;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每年选择帮扶2家县级农检机构,各市级农检机构每年至少帮扶1家县级农检机构,各类帮扶工作要聚焦短板弱项,制定详细帮扶协议,提出明确帮扶成效。
各地可结合实际,调动区域内资源,建立帮扶机制。
(三)加强骨干培养。
以重点帮扶的县级农检机构为主,兼顾其他县级农检机构的需求,每年选派1-2名技术骨干,通过实地考察、观摩学习、技术交流、组织到部级、省级和市级机构跟班实训10-30天等方式,帮助提高检测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
(四)组建专家服务团。
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一批技术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组建省级专家服务团,根据各地提出的需求,组织开展精准指导服务。
(五)开展技能练兵。
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开展多层级、多形式的技术练兵和竞赛提高检测人员技术水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方案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方案第一章总体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目标 (3)1.3 项目意义 (3)第二章项目规划与布局 (4)2.1 中心选址 (4)2.1.1 选址原则 (4)2.1.2 选址具体要求 (4)2.2 功能分区 (4)2.2.1 功能分区原则 (4)2.2.2 功能分区具体设置 (4)2.3 建筑设计 (5)2.3.1 建筑风格与外观 (5)2.3.2 建筑布局 (5)2.3.3 建筑材料与结构 (5)2.4 环境保护 (5)2.4.1 环境保护原则 (5)2.4.2 环境保护措施 (5)第三章设备配置与采购 (5)3.1 设备选型 (5)3.1.1 基本原则 (6)3.1.2 具体措施 (6)3.2 设备采购流程 (6)3.2.1 编制设备采购计划 (6)3.2.2 招标投标 (6)3.2.3 供应商评估 (6)3.2.4 签订采购合同 (6)3.2.5 设备验收 (6)3.3 设备维护与管理 (7)3.3.1 设备维护 (7)3.3.2 设备管理 (7)3.4 设备更新与升级 (7)3.4.1 设备更新 (7)3.4.2 设备升级 (7)第四章人员配置与培训 (7)4.1 人员编制 (7)4.2 人员素质要求 (8)4.3 培训计划 (8)4.4 考核与评价 (8)第五章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8)5.1 质量管理原则 (8)5.1.1 本着“科学、公正、严谨、高效”的原则,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9)5.1.2 质量管理原则应贯穿于检测中心工作的全过程,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9)5.1.3 质量管理原则应体现以人为本,强化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9)5.2 质量管理组织 (9)5.2.1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应设立质量管理组织,负责检测中心的质量管理工作。
(9)5.2.2 质量管理组织应设立质量管理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附件2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适应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规范粮食流通秩序,优化粮食供给结构,发展绿色优质粮食产品,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增加农民收入,着力解决粮食质量安全预警监测与检验把关能力不足、基层粮食质检机构严重缺失的问题,提升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保障国家粮食质量安全,制定本方案。
一、建立完善的粮食检验监测体系在“十三五”期间,建立与完善由6个国家级、32个省级、305个市级和960个县级粮食质检机构构成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以下简称粮食质检体系),实现“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和国家、省、市、县四级工作联动。
监测覆盖面提升60%以上。
建立粮食质量安全统计制度,建成全国粮食质量安全管理电子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工作效率显着提升。
全面核准核定粮食质检工作任务,理顺粮食质检经费来源渠道,确保粮食质检体系健康良性运行、履行职责、发挥作用。
以点带面,基本实现第三方检验。
粮食产品综合合格率提升5%以上。
2017年,重点在粮食年产量10万吨以上或人口在80万以上的县(市区)建设粮食质检机构160个左右,同时建设40个市级粮食质检机构。
2018年,重点在粮食年产量5~10万吨或人口50万~80万的县(市区)建设粮食质检机构500个,建立粮食质量安全统计制度和1个全国粮食质量安全管理电子信息平台。
2019年,建设6个国家级、32个省级、265个市级和300个县级粮食质检机构。
其余县(市区)由市级粮食质检机构(或相邻县级机构)覆盖。
地方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研究调整,形成以“省级粮食质量监测中心为核心、区域重点粮食质量监测中心为支撑”的粮食质量监测体系。
二、健全强化粮食质检体系运行机制粮食质检体系要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通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机制。
(一)确立功能定位国家级粮食质量监测中心。
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粮食检验监测能力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粮办展[2011]241号
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粮食检验监测能力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正文:---------------------------------------------------------------------------------------------------------------------------------------------------- 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粮食检验监测能力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粮办展〔2011〕2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局:为加强粮食检验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管理,规范项目建设行为,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测能力建设要求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我局研究制定了《粮食检验监测能力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省(区、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本省(区、市)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并报我局备案。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粮食检验监测能力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粮食检验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管理,规范项目建设行为,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测能力建设要求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粮食局成立项目建设协调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与决策,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财务司、监察局和标准质量中心。
协调小组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建设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局标准质量中心。
国家粮食局成立项目建设专家组,负责相关技术咨询和业务指导。
第三条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省(区、市)的项目建设工作。
省级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作为各省项目实施的技术支持单位,负责指导、协助、服务于本省(区、市)市、县级粮食检验监测机构的项目建设工作。
第四条国家粮食局授权挂牌的检验监测机构,以及隶属于市、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检验监测机构等,属于粮食检验监测能力项目建设范围。
加强粮食质检体系建设 切实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56·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1~2月Iustry行业聚焦行业加强粮食质检体系建设 切实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建立粮食质量安全检验体系有利于调整粮食种植结构、保证粮食流通、确保粮食安全,对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要求,以及对比其他粮食质量安全检验体系建设情况,提出以大冶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为主体,以粮食收储及加工企业为辅的建设思路。
我们认为要充分发挥粮食质量安全检验体系的重大作用,需要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粮食质检体系各部门的通力合作、粮食企业主动作为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步推进,粮食产量连年增收。
粮食安全既要有产量,更要确保质量,为此全国各地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受益于国家利好政策和市政府的关心支持,我市粮食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要确保粮食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布局合理、运转得当,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有些问题亟需思考解决。
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性粮食质量检测有利于调整粮食种植结构一方面粮食品质测报可以发现优质品种,农民根据品质测报情况,不断开展试种,自动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另一方面粮食质量检测可以发现不适宜某些粮食品种种植区域,通过制定政策改种耐受品种或划为禁止粮食种植区,确保源头种植质量和安全。
粮食质量检测有利于保证粮食流通在我国,粮食是个大行业,具有覆盖面广、流通量大、敏感性强等特点,每年粮食的交易量在千万吨以上。
粮食流通全面市场化,涉及环节多、时间长,在收获、收购、储藏、运输、加工、销售等每一环节,都要确保粮食安全。
可以说,粮食质量检测是保证粮食安全流通的基础性工作。
粮食质量检测有利于确保粮食安全当前粮食质量安全仍存在隐患:由于受环境污染、用药施肥不规范、粮食储藏手段和技术水平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粮食农药残留、真菌毒素、重金属污染超标问题比较突出;个别粮食加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滥用添加剂等,导致不合格粮油食品流入市场的现象时有发生。
2024粮食库存检查及安全普查工作方案
2024粮食库存检查及安全普查工作方案____年粮食库存检查及安全普查工作方案一、背景与目标1.1 背景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国家粮食安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2024年,国家粮食产量预计将达到5亿吨,具备了较好的供给储备基础。
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及时掌握国家粮食库存情况以及安全隐患,需要进行粮食库存检查及安全普查工作。
1.2 目标本次粮食库存检查及安全普查工作的目标是:1) 全面了解各地粮食库存情况,掌握国家粮食供给储备水平;2) 发现和解决影响粮食安全的问题;3) 掌握粮食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中的安全风险;4) 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加强粮食安全管理。
二、工作计划与组织安排2.1 工作计划根据国家粮食库存情况和粮食安全风险评估,将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1) 规划和筹备阶段:2024年11月-____年2月,确定工作计划、组织编制工作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
2) 实施阶段:____年3月-____年9月,开展粮食库存检查及安全普查工作,收集数据、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3) 结果分析和报告编制阶段:____年10月-____年12月,对工作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和报告。
2.2 组织安排2.2.1 工作领导小组由国家粮食局负责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副局长,成员包括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专家代表,负责全面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2.2.2 工作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相应的工作组,负责本地区的粮食库存检查及安全普查工作,包括数据收集、统计分析、问题处理等。
2.2.3 专家组由国家粮食局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为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参与重要问题的调研和解决。
三、工作内容与方法3.1 工作内容3.1.1 粮食库存检查通过走访粮食生产企业、仓储企业、批发市场等途径,全面了解各地的粮食库存情况。
包括粮食品种、产量、贮存方式、保管措施、质量状况等。
3.1.2 安全普查对粮食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进行安全隐患识别和评估,发现粮食安全问题。
粮食检验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一、计划单位:某市粮食质量检验中心二、计划时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三、计划内容摘要:本计划旨在提高粮食检验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
四、计划名称:粮食检验管理工作计划一、目标1. 提高粮食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
2. 加强粮食质量监管,保障粮食质量安全,降低粮食质量安全风险。
3. 提升粮食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检验队伍的整体素质。
4. 优化检验流程,提高检验效率,缩短检验周期。
二、措施1. 完善粮食检验管理制度修订和完善粮食检验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检验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加强检验人员的培训,提高检验人员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2. 加强检验设施建设根据检验需求,更新和补充检验设备,提高检验设备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加强实验室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实验室环境整洁、设备正常运行。
3. 开展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加强对粮食收购、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
针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时段开展专项监测,提高监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严格检验流程严格执行检验操作规程,确保检验过程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核,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5. 加强检验人员培训定期组织检验人员参加业务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
开展内部交流,分享检验经验,提高检验队伍的整体素质。
6. 强化沟通与协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进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加强与粮食生产、加工、销售企业的合作,共同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水平。
三、步骤1. 第一季度:完善粮食检验管理制度,开展检验人员培训,加强检验设施建设。
2. 第二季度:开展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加强检验流程管理,提高检验效率。
3. 第三季度:针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时段开展专项监测,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4. 第四季度:总结全年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制定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规划(20××年~20××年)××粮食局二○××年七月目录一、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一)现状 (1)(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粮食购销企业和粮油加工企业的检验手段薄弱,难以履行质量安全把关的主体责任 (2)2、粮食检验监测体系检验能力较弱 (2)3、检验监测机构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平衡 (2)4、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专项经费不足 (2)二、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3)(一)粮食收购、储存环节质量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3)(二)提高粮食收购、储存环节检验监测能力刻不容缓 (4)(三)加强政策性粮食质量安全监管 (4)(四)提高粮油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把关能力 (4)三、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5)(一)指导思想 (5)(二)基本原则 (5)四、建设目标 (6)五、建设内容 (6)(一)粮食检验监测体系检验能力建设 (6)(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粮油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检验能力建设6六、建设标准 (6)(一)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体系能力建设 (7)1、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 (7)2、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 (7)(二)地方粮食质量检验体系能力建设 (7)1、市级机构 (7)2、县级机构 (7)(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 (7)(四)大型粮油生产加工企业 (8)七、实施期限 (8)八、资金预算及投资渠道 (8)(一)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能力建设 (9)1、配置粮食检测仪器设备 (9)2、基础设施配套改造 (9)(二)地方粮食质量检验机构能力建设 (10)1、配置粮食检测仪器设备 (10)2、基础设施配套改造 (10)(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检验能力建设 (10)1、3000个仓容规模在2.5万吨以上的骨干企业检验能力建设 (11)2、15000个仓容规模2.5万吨以下的一般企业检验能力建设 (11)(四)粮油生产加工企业检验能力建设 (11)1、大型粮油加工企业检验监测能力建设 (11)2、综合性大型粮油加工集团公司的检验监测技术中心仪器设备条件建设 11九、配套措施 (12)(一)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管理机制 (12)(二)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监测 (12)(三)加强粮食检验监测人员技术培训 (12)(四)建议加大粮食检验监测经费财政投资力度 (12)(五)分期实施 (12)附件1: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投资估算表 (14)附件2: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仪器设备配置目录及房屋等基础设施配套内容参考表 (15)附件3: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仪器设备配置目录及房屋等基础设施配套内容参考表 (18)附件4:粮食质量检验机构仪器设备配置目录及房屋等基础设施配套内容参考表 (21)附件5:骨干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仪器设备配置参考表 (24)附件6:一般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仪器设备配置参考表 (26)附件7:粮油加工企业仪器设备配置参考表 (27)粮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粮食质量安全关系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是落实粮食法律政策、实施检验把关服务的专业化技术体系,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依托。
大力推进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能力建设工作,对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确保国家粮食质量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现状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明确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及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的质量及原粮卫生的监管职责。
近年来,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为切实履行职责,认真完善了粮食质量监管的各项制度,积极开展了收获和库存粮食的质量监测、抽查、卫生安全调查和品质测报等工作,积极推进了粮食质量监管体系和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截至2009年末,隶属于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检验监测机构有763个,包括省级32个,市级227个,县级504个。
为进一步加强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自2006年开始,国家粮食局按照充分利用现有检验能力资源、合理布局、择优选用、共建共享的原则,启动了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设项目,授权挂牌了一批条件较好的地方粮食检验机构作为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直接承担国家粮食局委托的质量检验监测任务,目前,国家粮食局授权挂牌检验监测机构有220个(包括即将挂牌的20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粮食购销企业和粮油加工企业的检验手段薄弱,难以履行质量安全把关的主体责任据统计,目前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企业和经营者85000个,其中国有企业18163个,2009年全国各类粮食经营企业收购粮食5753亿斤,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3277亿斤,国有粮食企业粮食总库存4508亿斤。
由于粮食收购环节缺乏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仪器,粮食购销企业难以对收购和销售的粮食质量安全进行把关。
2、粮食检验监测体系检验能力较弱多数省级以下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只具备粮食常规质量和品质指标的检验能力,不具备农药残留、重金属、真菌毒素等全部卫生指标的检验能力。
大部分仪器设备陈旧、老化,且多是检测常规物理指标的小型设备,专业化程度和仪器设备精度低,配套性差,特别是缺乏卫生指标检测、检索和确证的仪器设备。
由此导致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的综合检验能力弱、检测效率低。
3、检验监测机构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的粮食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一些省份检验机构数量严重不足、明显偏少,存在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盲区,难以全面开展粮食质量监测工作。
4、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专项经费不足目前,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经费不足问题,直接影响了检验监测和日常监管抽查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的必要性《食品安全法》发布实施以来,对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20XX年,李克强同志在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采取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加强检验检测等有力措施,着力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20XX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的通知中明确了国家粮食局负责“组织开展粮食收购、储存环节质量安全监测”。
国家粮食局作为全国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成员单位,有责任、有义务做好粮食质量安全工作。
粮食检验监测体系是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开展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骨干力量,履行着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监测与质量把关职责,加强检验监测能力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
(一)粮食收购、储存环节质量安全隐患不容忽视近年来在国家粮食局组织的全国原粮卫生调查中发现粮食质量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生产环境污染,特别是在一些矿产业集中的地区,存在着粮食中有害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的问题;由于气候异常,造成的区域性、大范围的粮食霉变和真菌毒素超标事件频有发生;由于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升幅不明显,种粮农民不愿意加大粮食生产投入,粮食生产管理比较粗放,滥用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新收获粮食的农残超标;由于农户缺乏粮食收获后晾晒、整理和储存的设施条件,致使交售的粮食水分、杂质超标的现象普遍,对流通环节的粮食储存安全带来风险。
因此,粮食部门必须依托强有力的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加强收获环节的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更好的服务于“三农”发展。
(二)提高粮食收购、储存环节检验监测能力刻不容缓一方面要提高各类粮食收购经营者的检验能力,加强收购、储存环节的粮食质量检验把关。
另一方面要健全基层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提高基层质量检验机构的质量安全检验能力,加强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督抽查,重点是加强粮食的农药、重金属和真菌毒素的监测和监管,提高检验监测工作的时效性,指导和督促粮食经营者切实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防止不符合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和饲料市场。
(三)加强政策性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承担着各类政策性粮食质量安全的检验监测把关,包括中央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地方储备粮、退耕还林还草粮、救灾和水库移民粮,还承担着国家粮油标准和粮食行业标准的基础性研究、制修订和验证工作。
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对各类政策性粮食的质量安全监管水平,还能提升我国粮油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推进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融合。
(四)提高粮油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把关能力粮油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检验水平直接决定着粮油产品的质量安全,但目前粮油加工企业的质量检验手段滞后。
起着主力作用的大中型粮油加工企业,虽能开展产品质量和部分卫生指标的检验,但整体检测设备不齐全、不配套、稳定性差、精度不够、自动化程度低。
大多数企业不具备检验重金属、农药残留、真菌毒素及各种食品添加剂的高精端手段和能力,也缺乏快速检验设备、生产在线检验设备,不能适应确保原料进厂、生产过程、产品出厂批批检的要求,难以满足新《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企业提出卫生质量控制的要求。
为保证粮油产品质量安全,对粮油加工企业检验体系进行加强和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三、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务院有关食品安全工作的安排,切实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大力提高检测技术和监管能力水平,保障人民用粮安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大局。
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粮食质量监管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相适应。
二是坚持统筹兼顾,整合资源。
要在现有粮食质量检验资源的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因地制宜,补充配套。
三是坚持中央与地方共建共享。
地方有关部门积极落实配套资金,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共同推进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