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测量技术》授课计划

合集下载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含义2. 互换性的重要性3. 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4. 测量方法及其分类5. 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含义2. 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3. 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换性的概念、含义及其重要性,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互换性和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测量误差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互换性与测量技术》2. 课件:互换性、测量技术的相关图片和实例3. 工具:尺子、量具等测量工具4. 设备:实验室测量设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换性的分类及其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不同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运用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互换性的分类及其特点2. 不同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3. 测量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互换性的分类及其特点2. 不同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3. 测量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换性的分类及其特点,不同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2.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室测量实践,掌握测量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测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十、教学准备1. 教材:《互换性与测量技术》2. 课件:互换性、测量方法的相关图片和实例3. 工具:尺子、量具等测量工具4. 设备:实验室测量设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三部分)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及其分类。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计划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计划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3月教学进度计划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4月教学进度计划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5月教学进度计划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6月教学进度计划表附录:★1-1绪论作业设计★1、互换性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2、对标准部件,互换性还可以分为内互换和外互换。

★3、标准化是互换性的前提条件,而保证标准化的手段是标准。

★4、优先数系由一些十进制,几何级数数列构成,代号为R5 R10 R20 R40 R80 。

★5、优先数系R5、R10、R20、R40为基本系列。

★★6、R10/3的公比是 2 。

★7、优先数的基本系列有R5 、R10 、R20和R40 ,它们的公比分别约为 1.6 、 1.25 、 1.12 和 1.06 。

★8、我国标准按颁发级别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2-1概述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作业设计★★1、测量的实质是什么?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哪几个要素?答:⑴测量的实质是将被测几何量L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μ进行比较,以确定被测量的量值的操作过程,即L/μ=q,或L=μq。

⑵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四个要素。

★★2、量块的作用是什么?其结构上有何特点?答:⑴量块的作用:a、用于计量器具的校准和鉴定;b、用于精密设备的调整、精密划线和精密工件的测量;c、作为长度尺寸传递的实物基准等。

⑵非测量面;测量面的表面非常光滑平整,具有研合性,两个测量面间具有精确的尺寸。

量块上标的尺寸称为量块的标称长度ln。

当ln<6mm的量块可在上测量面上作长度标记,ln>6mm的量块,有数字的平面的右侧面为上测量面。

★★★3、量块分等、分级的依据各是什么?在实际测量中,按级和按等使用量块有何区别?答:⑴量块分等的依据是量块测量的不确定度和量块长度变动量的允许值来划分的。

量块分级主要是根据量块长度极限偏差和量块长度变支量的最大允许值来划分的。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及讲义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及讲义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及讲义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1.2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理解技术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工程测量技能。

1.3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互换性概念、技术测量原理、长度测量、角度测量、形状和位置误差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等内容。

二、教学方法2.1 讲授: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掌握互换性及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2 实验: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2.3 讨论:组织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安排3.1 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包括16课时理论教学和16课时实验教学。

3.2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互换性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二周:技术测量原理及测量工具第三周:长度测量和角度测量第四周:形状和位置误差测量第五周:表面粗糙度测量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

4.2 实验报告:实验教学环节完成后,提交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30%。

4.3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考试,占总成绩的40%。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王永强著。

5.2 实验设备:卡尺、千分尺、角尺、量块、表面粗糙度仪等。

5.3 辅助资料:教案、PPT、实验指导书等。

六、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6.1 误差的概念:介绍误差的定义,误差与错误的区别,以及误差在测量过程中的普遍性。

6.2 误差的来源:分析测量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误差来源,如仪器误差、环境误差、操作误差等。

6.3 误差的大小表示:介绍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大误差等概念。

6.4 误差减小方法:探讨通过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度高的测量工具、采用适当的测量技术和误差补偿等方法来减小误差。

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7.1 不确定度的概念:解释不确定度的定义,阐述不确定度在测量结果评价中的重要性。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计划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计划
60
44
16
周次
课次
学时数
教学内容
(理论讲课、课内实践、试验等)
习题
辅导
1
2
绪论
0.1概述
(1)互换性及其意义
互换性的概念;互换性的意义
(2)互换性的分类
(3)机械零件的加工误差、公差及其检测
0.2标准化
(1)标准化与国家标准
标准;标准的类型;标准化
0.3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1)优先数系
R5、R10、R20、R40和R80
3.螺纹的旋合长度与精度等级
8.5螺纹的公差带及选用
8.6普通螺纹的标注
8.7螺纹的误差检测
讨论:二、判断题;
练习:二、单项选择题
作业:三、综合题
24
2
实践技能训练:普通螺纹的检测
25
2
项目9滚动轴承的精度设计与检测
9.1滚动轴承概述
9.1.1滚动轴承的结构
9.1.2滚动轴承的分类
9.2滚动轴承的精度设计
(3)几何公差值及有关规定
9
2
3.3 几何公差带
(1)几何公差带的形状
(2)确定几何公差带的因素
3.4 几何公差
(1)形状公差
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
(2)方向公差
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3)位置公差
(4)跳动公差
圆跳动;全跳动
10
2
3.5 公差原则与公差要求
(1)有关的术语及定义
提取组成要素的局部实际尺寸;体外作用尺寸;体内作用尺寸;实体状态、实体尺寸、边界;实效状态、实效尺寸、实效边界
讨论:二、判断题;三、简答题
练习:一、填空题
作业:四、综合题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及教案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及教案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代码:14627 学时:42学时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热能工程,农业机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及仪器等专业。

参考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韩进宏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一、课程性质、目标本课程是一门机械通用工种具有实践的技术基础课,属工程技术基础课的性质,应用性极强,以理论课或设计课为基础,应用几何量公差设计知识和检测知识,为专业课或工艺课进行设计,特别是保证零件(或部件)的工作功能进行几何方面的精度设计,给出合理的公差范围,使误差被较好地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是机械零部件功能实现和工作寿命的保障和措施的体现。

课程目标就是:为在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过程中,提供机械零部件几何精度设计理论和方法,并让学生熟悉相关国家标准及典型几何量测量技术。

二、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几何量测量基础一章是测量技术方面的重点内容,难点是涉及计量学范畴宽广,学生不易理解,解决办法是对常用仪器或量具规范分类,明确测量方法属性和常用计量技术指标的含义。

2.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之间关系(公差原则)为基础部分的重点与难点并存的内容,教师不易讲清,学生更难学懂,也是本课程中间时段的关键环节,处理不好的话,会影响学生对后面特殊用途零件精度问题的理解,特别是量规、齿轮等类型的精度问题,解决方法是,采取分析过程条理化(将大难点化为若干小难点)、应用特征明显化(不同公差原则有显著不同地方,但相互之间又有联系)、讲解概念准确清楚化(各个小难点被击破),实质要点就被抓住了。

3.齿轮精度标准是本课程最难理解的难点问题,又是课程近尾声处的重点内容,机械中用齿轮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不懂怎么行呢?解决办法是追溯齿轮渐开线的形成原理,齿轮加工过程的影响因素,然后针对标准规定项目深入浅出地讲解,引领学生学会对复杂问题进行分解处理,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认真地对待每项指标的含义,概念清楚为最好是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根本所在,再配以多媒体图片的讲解方法,使问题清晰明了。

汽车080101班《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授课计划

汽车080101班《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授课计划
编码:SCJY-RC-JW-38编号:A0256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学期授课计划
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代码:50190311)
教材名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总学时:28H)
教材版本陈于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2版
编制依据院颁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
授课班级汽车080101班(教学班号:1)
编码:SCJY-RC-JW-38编号:A0256
编码:SCJY-RC-JW-38 (续前表)编号:A0256







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教师所在系审批意见
领导签字:
年月日
学生所在系审批意见
领导签字:
年月日







处长(签名):
年月日






保存部门:教务处、机电工程系保存期限:年
§3-1~§3-3
计量器具;测量方法;测量误差和数据测量。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极其检测概述;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构成。
4
1
12
§3-4~§3-5
§4-1
极限与配合的选择;尺寸的检验。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概述。
4
1
13
§4-2~§4-6
形状公差与误差;位置公差与误差;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形位公差的选择与标准;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
考核性质考查(1.5学分)
授课教师陶勇(机电工程系)
教研室模具设计与制造
学期2009年秋期
教务处制
周次
章节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0704课程中文名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英文名称:Exchangeabi1ityandMeasurement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分数:2学分课程学时数:32学时授课对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工程制图、金工实习一、课程简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机械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可为后续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以及今后所从事的模具(铸造装备、焊接装备)设计、模具(铸造装备、焊接装备)制造等技术提供支持。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学习、贯彻现行公差与配合的国家标准,使学生获得互换性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几何测量等工作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互换性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公差与配合应用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一)教学内容1.导论(1)理解互换性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在生产中的作用、地位。

22)了解标准化的基本知识和发展概况,了解优先数及优先数系。

3.孔轴的极限与配合(1)理解公差与配合的术语和定义,标准公差系列和基本偏差系列的内容。

(2)熟练掌握标准公差及孔、轴基本偏差的内容及表格,掌握公差与配合选用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4.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1)理解形状公差和误差、位置公差和误差的基本概念,了解各个项目公差带的特征,了解公差原则的基本知识。

(2)初步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选用原则和方法。

5.表面粗糙度(1)理解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及高度方向的评定参数。

(2)掌握表面粗糙度的选用原则及检测方法。

6.长度测量基础(1)理解关于测量、尺寸传递、测量方法、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2)掌握随机误差的处理方法和等精度测量列的数据处理。

(3)了解函数误差处理的基本知识。

(4)了解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及方法。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及讲义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及讲义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及讲义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生产的精细化,互换性在现代制造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对产品的尺寸、形状、位置等参数进行精确测量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课程旨在介绍互换性原理及技术测量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1.2 课程目标(1)了解互换性的概念、原理和应用;(2)熟悉技术测量基本概念、方法及仪器的使用;(3)掌握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等基本概念;(4)学会使用通用测量工具(如卡尺、千分尺、量棒等)进行尺寸测量;(5)能够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2.1 互换性原理(1)互换性的定义与发展;(2)互换性的重要性;(3)互换性的实现方法。

2.2 技术测量基础(1)测量的定义与分类;(2)测量误差的概念与分类;(3)测量不确定度及其评定;(4)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2.3 尺寸测量(1)尺寸测量基本概念;(2)通用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量棒等)的使用方法;(3)尺寸测量实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2)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组织实验室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2 教学手段(1)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2)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现场演示和操作教学。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4.1 考核方式课程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其中过程考核占50%,期末考试占50%。

4.2 过程考核(1)课堂参与度;(2)作业完成情况;(3)实验室实践操作表现。

4.3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部分。

五、教学计划5.1 课时安排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讲授20课时,实验室实践12课时。

5.2 教学进度安排(1)第1-8课时:互换性原理及技术测量基础;(2)第9-16课时:尺寸测量方法及应用;(3)第17-24课时: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及其测量;(4)第25-32课时:实验室实践操作及数据分析。

最新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授课计划教案

最新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授课计划教案
3
4
2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4
4
2
极限与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
5
5
2
极限与配合的选用
6
5
2
习题课

7
7
2
几何公差概述及形状公差
8
7
2
位置公差

9
8
2
公差原则与公差要求
10
8
2
形位公差的选择

11
9
2
测量的概念、计量单位与长度基准
12
9
2
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的分类
13
10
2
表面粗糙度的标准、选用及标注

14
R5系列为以 ≈1.60为公比形成的数系;
R10系列为以 ≈1.25为公比形成的数系;
R20系列为以 ≈1.12为公比形成的数系;
R40系列为以 ≈1.06为公比形成的数系;
R80系列为以 ≈1.03为公比形成的数系;
3.加工误差、公差及检测
允许零件几何参数的变动量称为“公差”。工件的误差在公差范围内,为合格件;超出了公差范围,为不合格件。
完工后的零件是否满足公差要求,要通过检测加以判断。检测包含检验与测量。几何量的检验是指确定零件的几何参数是否在规定的极限范围内,并作出合格性判断,而不必得出被测量的具体数值;测量是将被测量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以确定被测量的具体数值的过程。

23
16
2
1、用大数互换法解尺寸链
2、用其他方法解尺寸链
24
16
2
复习练习课
25
17
2
期末测验
机动课时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及讲义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及讲义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及讲义一、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产品的质量和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互换性、技术测量及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测量技能和质量控制能力。

1.2 课程目标(1)理解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2)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熟悉常用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4)了解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5)具备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互换性(1)互换性的概念及其意义;(2)互换性的分类与等级;(3)互换性与标准化、系列化的关系;(4)互换性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2.2 技术测量基本原理(1)测量的定义和分类;(2)计量学的基本概念;(3)测量误差的概念及分类;(4)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5)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2.3 常用测量工具和设备(1)长度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micrometer screw gauge 等;(2)角度测量工具:量角器、万能角度尺等;(3)形状和位置误差测量工具:水平仪、垂直仪、测微等;(4)温度测量工具:温度计、热电偶等;(5)其他常用测量设备及仪器。

2.4 质量控制基本方法和技术(1)质量控制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统计质量控制、全员质量控制等;(3)质量管理的七大基本原则;(4)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5)不合格品的处理与纠正、预防措施。

三、教学方法3.1 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互动等方式进行,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3.2 实践教学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使学生熟悉各种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3 考核方式课程结束后进行闭卷考试,考试内容涵盖课程各个章节,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和论述题等。

四、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课程介绍、互换性概念及意义;第2周:互换性分类与等级、互换性与标准化;第3周:互换性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第4周:技术测量基本原理;第5周:测量误差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第6周: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第7周:常用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第8周:质量控制概念及其重要性;第9周: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第10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第11周:不合格品处理与纠正、预防措施;第12周:综合案例分析与讨论。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互换性概念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互换性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认识到互换性在工程和制造领域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了解互换性对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互换性的定义和特点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互换性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案例分析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互换性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影响。

1.4 教学准备教学PPT和相关案例材料投影仪和音响设备1.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介绍互换性的概念(10分钟)讲解互换性的特点和重要性(15分钟)分析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15分钟)学生互动讨论,提问和解答(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5分钟)第二章:测量技术基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了解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

培养学生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和技巧。

2.2 教学内容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见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实际测量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利用示范法,演示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

采用实践法,进行实际测量操作练习。

2.4 教学准备教学PPT和相关理论知识材料测量工具和设备(如卡尺、千分尺、量具等)实际测量操作的材料和场地2.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介绍测量技术的重要性(10分钟)讲解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5分钟)演示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15分钟)学生实践操作,进行实际测量练习(1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5分钟)第三章:公差与配合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公差和配合的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使学生掌握公差和配合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公差和配合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公差和配合的定义和分类公差和配合的计算方法公差和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公差和配合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024《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2024《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基本
学问在后续课程和机械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
机械零件几何精度和相互协作的基础理论,驾驭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技能。

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将来的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精炼概括3-5条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培育目标有肯定的对应关系)
1、使学生驾驭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和有关公差协作的术语和定义。

2、使学生熟识有关公差协作标准的基本内容和具有对机械零件设计有关公差协作选择应用的实力。

3、使学生熟识技术测量基础学问,了解主要测量工具的原理和运用, 具有对机械零件的一般几何量作技术测量的初步实力。

1
四、课程进度表
2
(二)实践教学进程表
3
五、成果评定方法及标准
六、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看法
4。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1.2 互换性的概念1.3 测量技术的发展1.4 课程目标与要求第二章:互换性原理2.1 互换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2 互换性的基本原理2.3 互换性的分类2.4 互换性与测量误差的关系第三章:测量技术基础3.1 测量的基本概念3.2 测量方法的分类3.3 测量器具与测量系统3.4 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四章:尺寸测量4.1 尺寸测量的基本概念4.2 尺寸测量的方法与器具4.3 尺寸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4.4 尺寸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五章:形状和位置测量5.1 形状和位置测量的基本概念5.2 形状和位置测量的方法与器具5.3 形状和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5.4 形状和位置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六章:表面质量测量6.1 表面质量的概念与分类6.2 表面质量测量方法与器具6.3 表面质量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6.4 表面质量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七章:温度和湿度测量7.1 温度和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7.2 温度和湿度测量方法与器具7.3 温度和湿度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7.4 温度和湿度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八章:力学性能测量8.1 力学性能测量的基本概念8.2 力学性能测量方法与器具8.3 力学性能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8.4 力学性能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九章:电性能测量9.1 电性能测量的基本概念9.2 电性能测量方法与器具9.3 电性能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9.4 电性能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十章:测量不确定度评定10.1 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10.2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10.3 测量不确定度的表达与传播10.4 测量不确定度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与案例分析第十一章:非接触测量技术11.1 非接触测量技术概述11.2 光学非接触测量技术11.3 激光测量技术11.4 红外测量技术第十二章:三坐标测量机及其应用12.1 三坐标测量机的基本原理12.2 三坐标测量机的结构与操作12.3 三坐标测量机的应用案例12.4 三坐标测量机的维护与保养第十三章:测量数据处理与控制图应用13.1 测量数据的预处理13.2 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13.3 控制图的基本原理与应用13.4 过程能力分析与改进第十四章:质量管理与测量技术14.1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14.2 测量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14.3 统计过程控制(SPC)14.4 质量改进工具与技术第十五章:现代测量技术与发展趋势15.1 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5.2 自动化测量技术15.3 数字测量技术15.4 网络测量技术15.5 未来测量技术的发展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教学教案,涵盖了互换性原理、测量技术基础、尺寸测量、形状和位置测量、表面质量测量、温度和湿度测量、力学性能测量、电性能测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非接触测量技术、三坐标测量机及其应用、测量数据处理与控制图应用、质量管理与测量技术以及现代测量技术与发展趋势等十五个章节。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互换性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互换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互换性的基本特性3. 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系列化的关系1.2 教学内容1. 互换性的概念与定义2. 互换性的重要性3. 互换性的基本特性4. 互换性与标准化、系列化的关系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换性的概念、特性和重要性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互换性的应用1.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产品的通用性和互换性2. 讲解互换性的概念与定义3. 分析互换性的重要性4. 讲解互换性的基本特性5. 探讨互换性与标准化、系列化的关系1.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互换性概念的理解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互换性应用的掌握第二章:测量技术基础2.1 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的基本概念2. 了解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3. 熟悉测量工具和仪器2.2 教学内容1. 测量的概念与分类2. 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3. 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测量的概念、分类和基本原理2. 实物演示法:展示测量工具和仪器,加深学生对测量的认识2.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讲解测量的概念与分类3. 讲解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4. 介绍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2.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测量概念的理解2. 实物演示:评估学生对测量工具和仪器的认识第三章:尺寸测量3.1 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尺寸测量方法2. 了解尺寸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熟悉尺寸测量工具和仪器3.2 教学内容1. 常见尺寸测量方法2. 尺寸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尺寸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尺寸测量的方法和误差处理2. 实验演示法:展示尺寸测量过程,介绍测量工具和仪器3.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尺寸测量在制造业中的应用2. 讲解常见尺寸测量方法3. 讲解尺寸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4. 介绍尺寸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3.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尺寸测量方法的理解2. 实验演示:评估学生对尺寸测量过程的掌握第四章:形状和位置测量4.1 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2. 了解形状和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熟悉形状和位置测量工具和仪器4.2 教学内容1. 常见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2. 形状和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形状和位置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4.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形状和位置测量的方法和误差处理2. 实验演示法:展示形状和位置测量过程,介绍测量工具和仪器4.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形状和位置测量在制造业中的应用2. 讲解常见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3. 讲解形状和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4. 介绍形状和位置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4.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的理解2. 实验演示:评估学生对形状和位置测量过程的掌握第五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5.1 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2. 了解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3. 熟悉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2. 测量数据处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二部分)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续)6.1 教学目标1. 理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区别2. 学会计算测量误差3. 了解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6.2 教学内容1.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定义和特点2. 测量误差的计算方法3. 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和技术6.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概念2. 计算演示法:演示如何计算测量误差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测量中减小误差的方法6.4 教学设计1. 复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2. 讲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定义和特点3. 演示如何计算测量误差4. 分析实际测量中减小误差的方法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理解2. 计算练习:评估学生计算测量误差的能力第七章: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7.1 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方法2. 学会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3. 了解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7.2 教学内容1. 测量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方法2. 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 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7.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采集和记录的重要性2. 计算演示法:演示如何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测量数据处理的例子7.4 教学设计1. 复习测量数据处理的重要性2. 讲解测量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方法3. 演示如何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4. 分析实际测量数据处理的例子7.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数据采集和记录的理解2. 计算练习:评估学生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的能力第八章:测量不确定度评定8.1 教学目标1. 理解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2. 学会计算测量不确定度3. 了解测量不确定度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8.2 教学内容1. 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和分类2. 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3. 测量不确定度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8.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测量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8.4 教学设计1. 复习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2. 讲解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和分类3. 演示如何计算测量不确定度4. 分析实际测量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8.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测量不确定度的理解2. 计算练习:评估学生计算测量不确定度的能力第九章: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9.1 教学目标1. 理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2. 学会应用互换性原理进行产品设计3. 了解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2 教学内容1. 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2. 互换性原理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3. 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4 教学设计1. 复习互换性的概念和特性2. 讲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3. 演示互换性原理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4. 分析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重要性的理解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分析互换性在制造业中应用案例的能力第十章: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1. 了解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2. 学会分析新兴技术对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的影响3. 熟悉互换性和测量技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互换性的概念与定义解析:理解互换性的定义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需要学生清晰地理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业中的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了解有关检测的基本原则,具备有关几何精度检测的基本能力。
7、对我国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学科的发展和现状有一定的了解。
8、具备对机械零件的一般几何量作技术测量的初步能力。。
教学任务:
互换性的定义;极限与配合中的基本术语及定义;基准制,公差等级,配合类别的选择原则
正确计算极限偏差,极限尺寸,了解基本尺寸,与公差带的概念
轴 {es=dmax-d ;ei=dmin-d}
难点:掌握尺寸,偏差和公差的术语定义
4

4
复习+习题课
掌握间隙配,合过渡配合,过盈配合的概念
正确通过计算辨别配合种类
4

5
第二章长度测量基础
第一节测量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的分类
了解技术测量的定义及技术测量的四个方面要素;
2.掌握计量器具的分类方法;
4

2
第一章孔与轴的极限与配合
第三节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
第四节国家标准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
了解国家标准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
4

3
第一章孔与轴的极限与配合
第五节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第六节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能正确计算极限偏差,公差带等,(1)极限偏差
上偏差 下偏差
★孔 {ES=Dmax-D ;EI=Dmin -D}
教学参考资料说明
(1)《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陈于萍高晓康编著字数390千字高等教育出版社。
(2)《几何量公差与检测》:甘永立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
(3)《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黄云清 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1.3。
(4)《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孔庆华 刘传绍 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2。
专业主任(签字)
年月日
教务科
分管校长
教务部门(签字)
年月日
分管校长(签字)
年月日
课程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精度设计与误差检验的最基础的理论与实践,熟悉和了解常用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及基本的检验技能。
2、掌握几何量公差、标准化以及计量学的基本知识。建立互换性、标准化、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
3、掌握有关标准的基本术语、定义;熟悉有关标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初步掌握选用公差、进行精度设计的基本方法。
4、掌握正确地选用各类公差标准的原则,学会对机械产品零件进行几何精度设计计算的原 则和方法。
5、了解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测量误差的构成;掌握常用几何参数测量的
基本方法;具有进行数据处理和表达测量结果的知识和能力。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期授课计划
课程名称互换性测量技术
计划学时68
任课教师
授课班级
2019年2月22日
授课计划编制说明
课程标准(大纲)、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使用说明



课堂教学










采用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名称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互换性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使用教材名称及出版单位
互换性测量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教学内容说明(授课内容起止章节)
第一章概述
第一章孔与轴的极限与配合
第二章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第四章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
第五章光滑极限量规设计
第七章 尺寸链
第八章 普通螺纹结合的互换性及其检测
教材处理意见说明
按教材内容实施教学,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补充
(5)《公差与技术测量》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顾必忠主编。
(6)《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工业出版社薛彦成主编。
(7)《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王伯平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2。
68
68
0
0
0
0
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



17



4
审查意见
教研组
专业部
教研组长(签字)
年月日
规定出合理的形状和位置公差,用以限制形状和位置误差,保证零件的使用性能。
4

10
复习、机动
复习、机动
十一
11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形状公差
1.理解形位公差代号和基准符号的组成
2.掌握14个形位公差的含义
理解6个形状公差和8位置公差代表的含义
4
十二
12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位置公差
1.理解形位公差代号和基准符号的组成
能的影响
掌握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的标注方法
4
十五
15
第五章光滑极限量规设计
依照极限尺寸判断原则设计的量规,称为光滑极限量规(简称量规)
滑极限量规的分类
4
十六
16
尺寸链
掌握尺寸链的分类,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掌握尺寸链的分类,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4
十七
17
复习+考试
4
形位公差代号和基准符号的标注方法
4

8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形状公差
1. 掌握形位公差代号和基准符号的标注方法
2. 掌握注出公差值的选择原则以及未注公差值的标注说明方法
测量误差,形位公差代号; 各形位公差项目的定义及其基本内容
4

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位置公差
掌握注出公差值的选择原则以及未注公差值的标注说明方法
3.了解计量器具各项性能指标的定义及其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掌握测量方法分类的原则,了解各种测量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场合
4

6
第二章长度测量基础
第四节测量技术的部分常用术语
第九节计量器具的选择
计量器具的了解与选择
4

7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形位公差的标注
形状公差
掌握形位公差的项目的分类以及各特征项目的名称和对应的符号
2.掌握14个形位公差的含义
形位公差代号和基准符号的标注方法
4
十三
13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第五节公差原则
第六节形位公差的选择
1.理解形位公差代号和基准符号的组成
2.掌握14个形位公差的含义
形位公差代号和基准符号的标注方法
4
十四
14
第四章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以及表面粗糙度数值的大小对零件使用性
孔与轴的基本偏差代号常用和优先的公差带与配合
授课计划
周次
课次
授课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及其他
课时
作业

1
绪 论
第一节 互换性概述
第四节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第一章孔与轴的极限与配合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极限与配合的基本词汇
了解互换性概述
了解配合的概念,及其代号的使用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计算极限偏差,极限尺寸,了解基本尺寸,与公差带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