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对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营养需求

合集下载

罗飞鱼营养需要

罗飞鱼营养需要

F i s h e r i e s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d u s t r y饲料营养篇吴锐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80)罗非鱼是原产非洲的热带性鱼类,隶属于鲈形目、丽鱼科的一大类群,有约100种。

以生殖习性为主要分类依据,罗非鱼被分成3属,即筑巢辅幼的Tilapia 属、双亲口腔辅幼的Sarotherodon 属和雌体口腔辅幼的Oreochromis 属。

目前国内普遍养殖(或用作亲本)的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均属于Oreochromis 属。

罗非鱼具有生长快、食性杂、病害少、适应性强(除耐低温能力外)等特点,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养殖最为广泛的鱼类之一。

我国是罗非鱼养殖大国,产量居世界首位,2001年产量达67万多吨。

我国的南方地区由于气候适宜,罗非鱼的养殖迅速发展,特别是广东省,2001年罗非鱼产量达27万多吨,占全国罗非鱼总产量67万吨的40%。

罗非鱼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

一、食性虽然大部分罗非鱼的鳃耙短而疏,但却能有效地摄食浮游植物,甚至很细小(直径小于5 u )的绿藻也能摄食。

罗非鱼在摄食微小的食物颗粒时,是通过口腔中的粘液腺分泌的粘液把食物颗粒粘在一起,或者是通过长于最外端的鳃弓上的微刺的过滤作用。

在自然条件下,罗非鱼的食物主要由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有机碎屑等组成。

在养殖条件下,罗非鱼可摄食粉状、颗粒状等各种形态的人工饲料。

二、营养需要 1、能量能量不是营养物质,它是由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氨基酸)在体内氧化而释放的。

鱼类和其它动物一样,要维持生命就需要能量进行能量代谢。

在设计饲料配方时,必须考虑饲料中能量与蛋白质的平衡问题。

能量不足或过高都会影响鱼类的生长。

当饲料中能量不足时,饲料中本该用于生长的蛋白质就会作为能量被消耗掉; 而当饲料中能量过高时,则会降低鱼类的摄食量,减少了蛋白质或其它重要营养物质的摄入, 从而影响到鱼类的生长。

维生素E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维生素E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V E不仅能增强体液免疫 , 而且能提高细胞免 疫能力和嗜中性 白细胞 的功能。饲料 中高水平 的
V E添加量 可 提 高 甲 鱼 免 疫 力 , 而 增 强 其 抗 病 从 力 。有关 资料 指 出 , 物 肝 脏 中 V 的沉 积 量 与 动 E
过氧化作用 的破坏 , 防止细胞器膜磷脂 内过氧化 物的生成 , 保持生 物膜 的完整 ; 增强机体免疫 可 力; 减轻镉 、 汞等重金属及毒物的毒性 ; 调节细胞 D A和维 生素 c的的合成 ; 高水产 品的品质 N 提
饲料 中添加高水平 的 V E有利于提高鱼类饵
料效 率和 生 长速 度 。V E被 机 体 吸 收 后 在 体细 胞 中阻止 了能产 生对 酶有 损 害作用 的氧化 自由基 的 脂 类链反 应 的持 续 进 行 , 而 提 高 了体 细胞 中生 从
有利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在冷冻 时, 细胞 内容物
背肌 减少 , 肉中蛋 白质含 量减 少 , 水分 含量 很 肌 而
高, 肌纤维萎缩。中华鳖 的幼鳖 、 成鳖在缺乏 V E 时, 亦有类似 的情 况, 特别是 四肢肌 肉减 少。V E 能改善动物产品 的质量 , 主要是 因其具有抗氧化 的作 用 。动物 肌 肉 中 的脂 肪 极 易 被 氧 化 , 是 除 这 微生物污染外 , 造成肉品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这
《 渔业现代化) 06 5 ) 0 第 期 2
组投喂常规 V E水平 的品牌饲料。经过 5 3天 的
试验 , 结果 A、 B两个 试验 组 甲鱼 的平 均 1增 重 比 3
在水产动物繁殖 中,E是一种非常关键的营 V 养因素。研究表明 , 亲鳖缺乏 V E时 , 雄鳖的精子 活动力差, 甚至完全不活动 , 的受精率 降低 ; 卵 雌 鳖产卵量大为减 少 , 有时 卵的质 量差 ( 卵的直径 小于 15c ) 以致人工孵化率也很低 , . m , 造成很大

鱼类饲料中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作用

鱼类饲料中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作用

鱼类饲料中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作用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度提升,饲养水产动物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而鱼类饲料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鱼类生长和养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鱼类饲料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作用。

一、维生素的作用1. 维生素A:维生素A是一种必需营养素,对鱼类的生长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

它在鱼类体内参与细胞增殖、免疫反应以及视觉传导等生理过程。

此外,维生素A还有助于鱼类对环境适应和抵抗病原体。

2. 维生素B族:维生素B族包含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B6等。

这些维生素在鱼类的能量代谢和神经递质合成中起到重要作用。

维生素B12能够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和生长速度,对消化系统和鱼类肠道菌群的健康也至关重要。

3. 维生素C:维生素C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能够帮助鱼类对抗氧化应激和自由基损伤。

此外,维生素C还能够增强鱼类的免疫能力,提高抗病能力。

4. 维生素D:维生素D是鱼类饲料中的重要成分,它对鱼类的骨骼发育、肌肉生长和钙磷代谢等起着重要作用。

维生素D的缺乏会导致鱼类骨骼畸形和生长迟缓。

5. 维生素E: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被称为生长维生素。

它在鱼类体内能够减少脂质氧化反应,从而保护细胞膜完整性和增强免疫力。

二、微量元素的作用1. 铁:铁是鱼类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于氧气输送、光合作用和维持鱼类血红蛋白水平至关重要。

铁的缺乏会导致鱼类贫血,抑制其生长和免疫功能。

2. 锰:锰在鱼类体内能够参与多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鱼类的代谢、生殖和骨骼发育。

缺乏锰会导致鱼类骨骼畸形和运动能力下降。

3. 锌:锌是鱼类体内的必需微量元素,参与多种酶的催化活性。

锌对于鱼类的免疫功能、碳水化合物代谢和生殖有着重要作用。

锌的缺乏会导致鱼类免疫力下降和生长受阻。

4. 硒:硒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能够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对鱼类的免疫适应和抗氧化能力起到关键作用。

硒的缺乏会导致鱼类肌肉发育不良和生长速度下降。

5. 碘:碘在鱼类体内参与甲状腺激素合成,对于鱼类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调节至关重要。

维生素C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维生素C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洋鲑50毫克/千克 ,太平洋鲑50毫克/千克 ,虹鳟 40毫 克 /千 克 ,斑 点叉 尾 鲴 45毫克 /千 克 ,蓝 罗 非 鱼 50毫 克 /千 克 ,鲤 鱼 的需 要 量 尚 未定 。刘 永 坚 等 (1998)报道 了以每千克饲料分别添加0、50、 100、200、400、800毫克维 生素c多聚磷酸 酯 (LAPP)的半纯化饲料饲养初始体重约5.52克 的罗 氏沼 虾9周 。结果 表 明 ,添 加LAPP使 罗 氏沼虾 的 相对增重率显著升高 ,蜕壳频率增加 ,蜕壳周期 缩短 。添 加 量 达 N 50毫 克 /千 克 可 以保证 罗 氏沼 虾正常 蜕壳 。肝胰脏和血淋 巴中的Vc含量随饲 料 中LAPP水平 的上 升而 上升 ,LA PP的添 加量 达 200毫克 /千 克 时 ,肝 胰脏 中 的Vc达 到饱和 ,而 血 淋 巴中的Vc含量则随饲料 中LAPP水平的上升而 一 直 上 升 。若 饲 料 中缺 乏LAPP,则 罗 氏 沼虾 全 虾 的蛋 白质 和粗 脂 肪含 量下 降 ,而肝 胰 脏 中的粗 脂肪含量上升。以增重率为指标 ,用突破点直线 回归法 确定罗 氏沼 虾饲 料 中维 生素c多聚磷酸 酯的
各种鱼缺乏VC时 , 主要症状基本相同 , 但 点叉尾鱼回鱼苗摄食不含Vc的纯化饲料8-12周后 ,
不同种类的鱼之间有一定差异。通常饲养1个月后 , 鳃丝软骨弯 曲,脊椎变形 ,皮肤及肠道出血。墨
鱼生长减缓 , 3个月后 , 眼球突出、虹膜周围充 西哥 丽体 鱼鱼苗 (初 始重 为:160-170毫克),饲 喂
饲喂2O周后的大眼棱鲈 ,骨骼变形 ,偶见皮肤 、 炎 、造血组织炎症 、甚至形成 肉芽肿 ,有些病例
鳍、眼出血 ;罗非鱼则出现惊厥、突眼、皮肤 出 还 延伸 到临近的组 织和 器官 。黑鲈(初 始重:5.7克),

六种维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妙用

六种维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妙用

六种维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妙用维生素是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

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类。

前者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后者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人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

对水产动物而言,维生素也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维生素A维生素A具有促进水产动物生产的作用,科学研究发现深水虾的眼部含有比浅水虾更多的维生素A,说明维生素A在虾类也参与视觉功能;维生素A 对维持水产动物免疫系统正常功能是必需的。

功能:(1)促进粘多糖的合成,维持细胞膜及上皮组织的完整性和正常通透性。

(2)参与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视紫红质)对维持视网膜的感光性有着重要作用。

缺乏症:(1)生长缓慢,死亡率增加,并伴随腹内水肿,表皮色素减退,眼球呈现肥大、膨胀、畸形、浮肿,眼球晶体移位,视网膜退化;(2)鱼类在缺乏维生素A20天后即出现鳃盖生长抑制,黑色素沉着,贫血,眼及肝脏出血,死亡率高等症状。

2、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在水产动物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影响水产动物糖代谢,提高食欲,提高饲料营养物质的转化利用率,促进生长。

(2)调节糖类能量的供给,调节神经系统,避免水产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紊乱,提高存活率。

(3)调节能量代谢,促进水产动物自身营养物质的积累。

(4)影响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提高饲料营养成分利用率,促进生长。

(5)影响水产动物的体成分,促进维生素自身在体内的积累以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增加,改善水产品的营养价值和风味。

维生素B1:功能:开胃助消化。

缺乏症:生长发育不良,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维生素B1在饲料生产过程遇热易被破坏维生素B2:功能:对体内氧化还原、调节细胞呼吸起重要作用,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缺乏症:生长缓慢维生素B2是B族维生素中对水产动物较为重要,而又不易满足的一种维生素,水产动物容易出现缺乏症,应注意补给。

维生素B6:功能:参与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缺乏症:虾:增重缓慢、存活率降低、摄食减少泛酸钙(B5):功能:泛酸(钙)是辅酶A的组成部分,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

维生素C对水产动物的功用及其保护方法

维生素C对水产动物的功用及其保护方法

王 安利
王维娜
王丽英
(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保定 0 10) 7 02
维生素 C v 1 (c 叉名抗坏血酸 ( a o l aiJ L—: rc c , b d, , c
于虹鳟最佳生长时所需饵料 中的 v 含量。 m t c Ea a对遮
目鱼 的研究表明 ,饲料 中添加 v c和维生素 E对亲鱼
中的 v 浓度高达 3 g L 组鱼实验 10 c 79m / 。6 5 d的测 Cee k 19 年研究 了饲科 中 v 含量 和虹鳟精 i s o9 7  ̄z c 液中的 v 含量 的关 系以及精 液中的 v 浓 度与精子 c c
3 .4 6 8 单位/r) 。另外 , 取添加 饲料 的斑点叉 r d 摄 尾翱 (ctr  ̄ /m ' u u m) 感染 Arrra er . s o, o a &oht pi a
收稿 日 : 0— -  ̄ 回曰期 : 0 1 2 期 2 1 2 5修 0 10 2 12 6 0 --
海洋科学/ 0 年/ 2 卷/ 3 20 2 第 6 第 期
维普资讯
等用掭加高剂量 v (7 5 0  ̄2 . 1 )的饲料喂养大 西洋 壳率继续增长 。 x
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投喂等环节 v 也易丧失活性 因此 , c 稳定 型 v c已成 分率相关联 .并进一步证实 了 v 对虹鳟雄鱼生殖细 c
l 维 生素 c的功用
v 在生物体 内一个 重要的生物学 功能是参 与脏 c
12 提 高免 疫力 .
v 作为免疫刺激物 添加 ,可以提高鱼虾对疾病 c
质量的关 系。 发现精液中的 v c浓度受饲料中 v c含量 第一作者 : 母学垒 , 出生于 1 9 . 9 年 在读硕士,E a : 6 -i 吣 m l 的直接影 响, 缺乏 v c的鱼 的精子浓度和活力下降, 受 ㈣ @~ Ut Ol l

维生素对水产养殖的作用

维生素对水产养殖的作用

维生素对水产养殖的作用维生素A、B、C、D、E对水产养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维生素A:在讨论维生素A对水产养殖的作用时,我们可以从其对水生生物(如鱼、虾、蟹等)的生理健康、生长性能、免疫力以及繁殖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尽管维生素A在陆生生物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但在水产养殖领域,其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且至关重要。

1.增强视觉能力:对于依赖视觉进行觅食、逃避天敌或进行社会行为的水生生物而言,维生素A对维持其夜视能力和日间视觉清晰度至关重要。

这有助于提高它们的生存率和繁殖成功率。

2.促进皮肤和黏膜健康:水生生物的皮肤和黏膜是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维生素A有助于维护这些组织的完整性,减少因损伤或感染导致的疾病发生率,从而提高养殖动物的健康水平。

3.增强免疫功能:维生素A作为免疫系统的关键营养素,能够刺激水生生物的免疫反应,增强其抵抗疾病的能力。

在密集养殖环境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疾病容易在生物间快速传播。

4.支持生长和发育:维生素A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积极作用,包括促进细胞生长和分化。

对于养殖鱼类而言,这意味着更快的生长速度和更高的饲料转化率,进而增加养殖效益。

5.促进生殖健康:维生素A对水生生物的生殖功能也有重要影响,能够提高其繁殖能力和后代的健康水平。

在人工繁殖过程中,确保种鱼或亲本获得足够的维生素A,有助于提高繁殖成功率和幼仔的存活率。

6.抗氧化作用:维生素A作为一种抗氧化剂,能够保护水生生物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害。

在养殖环境中,氧化应激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水质污染、高密度养殖等。

因此,维生素A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维持水生生物的健康状态。

综上所述,维生素A在水产养殖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对于提高养殖动物的健康水平、生长性能、免疫力和繁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养殖动物的种类、生长阶段及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添加维生素A以满足其生理需求。

维生素B族:维生素B族包括B1(硫胺素)、B2(核黄素)、B3(烟酸)、B5(泛酸)、B6(吡哆醇)、B7(生物素)、B9(叶酸)、B12(钴胺素)等。

水产动物对维生素C的需要及饲用维生素C源的选择

水产动物对维生素C的需要及饲用维生素C源的选择

1 维生素 C在水产 动物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内的作用及
缺 乏 症
11 维生 素 c 的生理 功 能 . 维 生 素 c是 合 成 胶 原 蛋 白和 粘 多 糖 等 细 胞 间
收 稿 日期 : 020—2 20 -32
每 34 、 天降低 一次水 中溶氧的应激环境 , 1 6周后发 现应 激促 使 维生 素 C缺 乏 症 更 早 出 现 , 增 加 试 验 当 鱼的维生素 c需要量 , 高维生素 c组鱼 的抗应激能 力增 强 J 。王伟 庆 研究 表 明 , 适 量 的维 生 素 c能 加 有效提高 中国对虾 的缺氧耐受 力。M r i eh c e采用维
对环 境 污染 的耐 受 和对 细 菌感 染 的抵 抗 力 上 升 ; 当
素 c会 减 轻鲤 鱼 的应 激 损 伤 , 大 量 的维 生 素 c造 但
成 的后果 更 严 重 。
总 之 , 生 素 c对 鱼 应 激 的作 用 机 理 还 不 很 清 维
楚。
维生 素 c不 足 时 , 响 鱼 类 的免 疫 机 能 , 致 其 抗 影 导 病 、 污染 、 应激 能 力下 降 。 抗 抗
At i ul r man pi 喂 组 对 盐 度 应 激 抵 抗 力 增 强 _ e a i饲 1 。
发现 , 虹鳟 未 受 精 卵 中含 维 生 素 C 的 量 平 均 为 2 3
Dbosi ar k 等利用斑点叉尾鲴幼苗作试验 , w 分别投 喂 不 含维 生 素 C和 添 加 抗 坏 血 酸 单 磷 酸 的 酪 朊 胶 纯
高振亮 采 用 维 生 素 C药 饵 治 疗 患 有 死 亡 率 较
12 2 维 生素 C与鱼 类繁 殖 的关 系 ..
维生 素 C对 鱼 类 繁 殖 也 有 重 要 作 用 。 鱼 饲 料 中添加 维生 素 c可 促 进 鱼 类 增 重 和 提 高 饲 料 转 化

(完整word版)维生素E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进展资料

(完整word版)维生素E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进展资料

水产动物营养与饵料生物学课程论文题目维生素E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进展学院动物科学学院专业水产养殖年级2012级学号21217059姓名彭超任课老师邵庆均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2012 年11 月28 日维生素E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进展彭超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310000摘要:维生素E(VE)是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

它与水产动物机体的代谢、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抗病力、繁殖功能等密切相关。

本文综述了维生素E在水产动物中的生理功能、缺乏症及影响因素.关键词:维生素E 水产动物影响因素维生素E(VE)又名生育酚(Tocopherol,T),最初是由于发现雄鼠缺乏VE时,会造成细精管上皮细胞萎缩而导致不孕的现象而取名[1]。

VE能提高鱼类抗氧化应激能力,增强免疫抗病力,促进健康生长发育,提高成活率,对促进水产养殖业、生产卫生安全的水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VE已成为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

1 维生素E的理化性质VE为淡黄色油性物质,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易溶于脂肪和乙醇等有机溶剂中,不溶于水,对热、酸稳定,对碱不稳定,对氧敏感,对热不敏感,但油炸时维生素E活性明显降低。

因此,VE在体内可以保护其它易被氧化的物质,如保护维生素A、不饱和脂肪酸等不受氧化,是体内的有效抗氧化剂。

但在高温和碱性,特别是在光照、矿物质如铜、铁等存在的条件下易被氧化。

维生素E作为苯并二氢吡喃的衍生物,主要由一个6—羟基色满环(chromanol ring)和一个16碳原子的植基侧链(phytal chain)组成(见图1).根据植基侧链上不饱和双键的数目可分为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两大类,且生育三烯酚的分布不如生育酚广泛,所以维生素E 在自然界中共有8种存在形式:α-T,β-T,γ-T,δ—T四种生育酚,α—TT,β—TT,γ—TT,δ—TT四种生育三烯酚.不同形式维生素E的生物活性存在很大的差别,其中以α—生育酚的生物活性最高,通常以α-生育酚为代表对维生素E各种生理、生化功能进行研究[2]。

饲料中添加VC 和VE 对加州鲈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VC 和VE 对加州鲈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VC 和VE 对加州鲈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第21期陈健李良玉陈霞唐洪魏文燕维生素是维持动物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所必需的微量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特别是维生素C(VC)和维生素E(VE)在水产动物生长和免疫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VC通过促进胶原蛋白的形成而参与表皮黏液、鳞片的形成,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可保护生物膜免遭脂质过氧化的破坏,是机体防病抗病的第一道屏障;VE是鱼类生长必须的脂溶性维生素,缺乏VE 会导致鱼类出现生长缓慢、存活率下降、血液红细胞受损等症状。

加州鲈属肉食性鱼类,生长速度快,对盐度和温度的适应范围广,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目前有关加州鲈营养学研究已有报道,加州鲈的蛋白质、脂肪的最适需要量已初步确定,维生素及几种维生素联合作用对于加州鲈生长及免疫力的影响还未见相关。

本试验以加州鲈为研究对象,根据正交设计17个试验组,通过探究双因子(VC、VE添加量)四水平下VC、VE含量对加州鲈生长及免疫力的影响,筛选加州鲈生长适宜VC、VE含量;筛选加州鲈饲料适宜VC/VE组合配方;为加州鲈人工配合饲料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为科学配制加州鲈饲料、提高养殖效益提供基础资料。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用鱼实验所用加州鲈购于通威股份有限公司,随机选取平均体质量10g左右加州鲈鱼苗,鱼苗规格整齐,健康活泼,无病害。

1.2实验方法1.2.1实验分组试验条件下将双因子(VC、VE添加量)各设4个水平,VC的4个水平分别为:0.002%、0.004%、0.008%、0.016%;VE的4个水平分别为:0.0025%、0.005%、0.01%和0.02%;根据正交设计16种组合见表1,17组为试验对照组。

1.2.2饲料配制各组相同的饲料成分为:鱼粉,65%;豆粕,10%;面粉,18%;鱼油,3%;磷酸二氢钙等;各试验组根据正交设计的因子水平添加相应的维生素比例。

维生素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维生素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维生素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1.引言1.1 概述概述:水产养殖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养殖方式,其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和环境条件的变化,水产养殖所面临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

为了提高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益和鱼类的健康水平,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维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维生素是生物体所需的一类有机物质,它们在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水产养殖中,维生素的应用可以帮助鱼类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提高抗逆能力。

因此,合理添加维生素是水产养殖保证鱼类健康和生产稳定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重点介绍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和维生素E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首先,将详细探讨维生素A的作用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案例。

其次,将介绍维生素C的作用和应用案例。

最后,将结合维生素D和维生素E,探讨它们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案例。

通过对这些维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维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性,并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维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性,并展望维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未来应用。

通过对维生素应用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我们有望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并提高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益和鱼类的健康水平。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是引言,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维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文章结构部分将提供读者对整篇文章内容的大致了解,并说明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文的写作动机和目标。

第二部分是正文,主要涵盖维生素A、维生素C以及结合维生素D和维生素E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在维生素A的应用部分,将详细介绍维生素A的作用机制,并列举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

同样,在维生素C的应用部分,将探讨其作用机制以及一些水产养殖中典型的应用案例。

最后,将结合维生素D和维生素E的应用案例进行讨论,重点介绍它们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和应用案例。

维生素A、E、C对水生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维生素A、E、C对水生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维生素A、E、C对水生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周辉霞;甘维熊【摘要】针对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在水生动物上的营养免疫作用作一综述,旨在为水生动物疾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中国饲料》【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3页(P35-37)【关键词】水生动物;维生素;营养免疫【作者】周辉霞;甘维熊【作者单位】四川省射洪县畜牧食品局;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3维生素是一类水生动物代谢所必需且需要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体内一般均不能合成,而必须由饲粮提供或者提供其前体。

国内外有关不同品种鱼类的维生素需要量及缺乏症研究较多。

关于维生素与水生动物免疫是维生素营养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

梁萌青和季文娟(1999)试验表明,相关维生素能提高水生动物的抗病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维生素A不足使中国仔对虾对细菌抵抗能力下降,进而使死亡率升高。

饲料中添加高剂量维生素C可显著降低因弹状病毒引起的虹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死亡率(Anggawati-Satyabudhy等,1989),另外,有研究还发现,维生素E也有类似的功能。

本文就维生素在水生动物上的营养免疫作用作一综述,为水产养殖中维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1 维生素对水生动物免疫细胞的影响免疫细胞主要是指能识别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所有细胞,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杀伤细胞(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吞噬细胞等。

虽然鱼类和哺乳动物进化上相差甚远,但很多研究表明,鱼类存在类似于哺乳动物的T、B样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1.1 淋巴细胞鱼类抗病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免疫细胞的作用,而鱼类的淋巴细胞是其最重要的免疫细胞,主要参加特异性免疫。

胸腺是鱼类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主要场所,此外,在鱼类血液与肠道的黏膜中也存在着淋巴细胞(卢全章等,1991)。

大西洋鲑日粮添加高剂量的维生素C能促进其T淋巴细胞的增殖。

维生素C与水产动物免疫的关系

维生素C与水产动物免疫的关系

维生素C(Vitamin C,VC) 是影响鱼、虾蟹免疫系统的微量营养素之一,它参与动物许多生理过程,如胶原蛋白的形成、铁离子、氨基酸和激素的代谢、精子的受精能力和免疫反应。

鱼类不能在体内合成VC ,所以它是鱼类生长发育过程中依赖于外源供应的一种必需微量营养素。

已知VC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理功能和免疫作用的免疫因子,VC作为一种较好的抗病免疫调节剂,它除了能提高机体的抗体水平,影响特异性体液反应外,还能激活补体系统增强鱼的非特异性免疫机能,提高鱼体的整体抗病力。

鱼类的抗病机制包括多方面,有表皮和粘液层等保护屏障,还有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保护机制,其中补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特异性体液免疫因子。

3.1 VC对机体免疫的作用通过下列几条途径发挥:第一,VC影响免疫细胞吞噬作用,嗜异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均含有大量VC ,VC缺乏降低这些细胞的吞噬能力。

除此之外,在吞噬过程中,细胞内的VC进一步降低,补充VC可确保吞噬细胞继续移动和抵抗疾病。

在应激状态下,体液免疫机理降低,补充VC明显改善特异性应激源导致的免疫应激作用。

第二,VC作为一种抗氧化剂(或自由基清除剂)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因为自由基破坏细胞膜,VC保护淋巴细胞膜,避免发生脂质过氧化,维持免疫系统的完整性;VC能和其他抗氧化剂(如胡萝卜素、维生素E)发生相互作用。

VC和VE在鱼类中的协同作用已被阐明。

因此,VC通过保持VE的适宜水平有较高的相互作用活性和加强抗氧化保护和间接增强免疫反应能力。

VC作为抗氧化剂,通过维持重要免疫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而增强免疫功能(Chew,1995)。

第三,VC限制肾上腺类固醇激素过多生成而促进免疫,因为类固醇激素抑制免疫反应;第四,VC增加一些哺乳类干扰素合成,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第五,VC对免疫功能的增强还可能是通过参与对机体有防御机能的金属元素铁、铜等的运输而实现的。

此外,VC对鱼、虾蟹免疫的影响还有时间-剂量效应,因此,进一步研究时间-剂量效应是必需的。

维生素对观赏鱼的影响

维生素对观赏鱼的影响

维生素对观赏鱼的影响观赏鱼也需要维生素对于鱼类来说,维生素也是必需的,维生素不同于氨基酸、糖类,其需要量甚微,但是鱼虾自身基本不能合成,主要从饲料中摄入。

所以需要我们给予补充。

维生素是维持鱼体生长发育、促进机体代谢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鱼类因维生素的缺乏而产生的症状,因鱼的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常见维生素对鱼类的作用1、维生素A对鱼类的作用:A、通过调节机体内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来维持水产动物正常生长和繁殖,有促进生长发育、维护骨骼健康的作用。

B、参与构成视网膜感光物质——视紫红质的合成。

C、维持体内上皮细胞组织正常生长所必须的物质,对于维持表皮与黏液层的完整性以及黏液的分泌很重要,可降低鱼体对一些传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强化吞噬细胞的功能。

D、促进水产动物的免疫功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缺乏症:缺乏时主要损害鱼类的眼和骨骼发育,导致鱼类生长缓慢、视力差、上皮组织角化、夜盲、鳍基部出血及骨骼形成不正常等。

具体表现为:食欲不振、生长缓慢、体色变淡苍白、贫血、鳃及皮肤出血、鳃盖弯曲或肥厚、眼球凸出及身体畸形等症状。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动物肝脏、鱼类、各种奶类、鱼肝油、蛋、海产品;植物中不含维生素A,但含有其前体物——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富含胡萝卜素的植物有:胡萝卜、博菠菜、韭菜、油菜、荠菜、西红柿、红薯、辣椒等。

2、维生素D对鱼类的作用:影响鱼体内磷和钙的代谢,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和骨组织的钙化;鱼类具有较强的利用维生素D的能力,能在体内大量贮存维生素D,故不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症。

缺乏症:鱼类缺乏维生素D时生长缓慢,钙摄入量减少,影响骨骼发育,导致骨骼软化,还会导致肌肉抽搐。

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植物几乎不含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海鱼、蛋黄、动物肝脏及瘦肉中;鱼类多接收太阳紫外线光照能预防维生素D缺乏症。

3、维生素E对鱼类的作用:维生素E又名抗不育性维生素或生育酚,主要作用:A、维持鱼类正常的生殖机能,对鱼类的产卵生理及卵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草鱼维生素营养水产渔业农林牧渔专业资料

草鱼维生素营养水产渔业农林牧渔专业资料
需要注意的是,补充维生素时应根据草鱼的营养需求和实际 情况进行适量补充,过量补充维生素可能会对草鱼产生负面 影响。
04
草鱼维生素营养的研究进 展
新型维生素的开发与应用
新型维生素的发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维生素被发现,如维生素D、维生素K等,这些 新型维生素在草鱼养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维生素对草鱼生理机能的影响
01
维生素与草鱼免疫力的关系
研究表明,合理补充维生素可以提高草鱼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例如,维生素C可以促进草鱼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其免疫力。
02
维生素与草鱼繁殖机能的关系
研究表明,合理补充维生素可以提高草鱼的繁殖性能。例如,维生素E
可以促进草鱼卵黄囊的发育,提高其孵化率。
03
草鱼维生素营养的来源与 补充
天然水体中的维生素来源
天然水体中存在一定量的维生素,这 些维生素主要来自水生植物、微生物 和土壤。草鱼可以通过滤食或直接从 水中吸收部分维生素。
水中的维生素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如水生生物活动、水质、季节变化等 。因此,天然水体中的维生素含量并 不稳定,难以满足草鱼生长所需。
方案提供依据。
借鉴其他养殖动物的营养研究成果
在其他养殖动物中已经取得了一些关于维生素营养的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可以为草鱼维生素营养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促进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如兽医学、动物 生理学等,共同推动草鱼维生素营养研究的深入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维生素与草鱼抗应激能力的关系
草鱼在养殖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应激因素,如环境变化、疾病等。研究表
明,合理补充维生素可以提高草鱼的抗应激能力,降低因应激引起的生

复合维生素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复合维生素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复合维生素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一、引言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然而,水产养殖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各种挑战,如环境污染、疾病爆发等。

为了提高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率和抗病能力,复合维生素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

本文将探讨复合维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二、复合维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1.促进生长发育复合维生素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B、C、D、E等,这些维生素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维生素A可以促进鱼类的视力发育,维生素C可以促进鱼类的骨骼生长,维生素D可以增强鱼类的免疫力。

因此,在水产养殖中添加适量的复合维生素可以有效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养殖效益。

2.增强抗病能力水产养殖中常常面临疾病的威胁,疾病爆发不仅会导致养殖规模的损失,还会对水产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

复合维生素中的维生素C 和维生素E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增强水产动物的免疫力,提高其抗病能力。

此外,复合维生素还可以促进水产动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其对营养物质的利用能力,从而提高其抗病能力。

三、复合维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案例1.鱼类养殖在鱼类养殖中,添加适量的复合维生素可以促进鱼类的生长发育,提高养殖效益。

以罗非鱼为例,添加复合维生素后,罗非鱼的体重和长度均明显增加,饲料转化率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此外,添加复合维生素还可以提高罗非鱼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2.虾类养殖在虾类养殖中,添加适量的复合维生素可以促进虾类的生长发育,提高养殖效益。

以白对虾为例,添加复合维生素后,白对虾的体重和体长均有所增加,养殖周期也明显缩短。

此外,添加复合维生素还可以提高白对虾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四、结论复合维生素在水产养殖中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

通过合理添加复合维生素,可以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复合维生素时要控制适量,避免过量使用对水产动物造成不良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ew Page 1魏万权姚冰JacqllesGabaudan(罗氏(中国)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综述了水产动物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五的生理功能、缺乏症、营养需求、剂型选择等,并对最佳维生素营养(OVN)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水产动物;维生素C;维生素E;最佳维生素营养
维生素是维持动物健康、促进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在体内不能由其它物质合成或合成量很少而不能满足正常的生理需求,因而必须不断由食物提供。

如果长期摄入不够或利用不足,就会导致动物的物质和能量代谢障碍,从而出现生长不良、发育迟缓、抗病抗应激能力下降甚至死亡等缺乏症。

集约化养殖条件下,营养充足而均衡的饲料是获得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维生素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具有比较特殊的化学性质和生理功能,维生素C(简称VC)和维生素E(简称VE)成为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中被关注最多的两种维生素。

VC是所有抗坏血酸活性物质的总称,一般泛指L一抗坏血酸;VE又称为生育维生素或抗不育因子,按结构可分为生育酚和生育醇两类,每一类又可分为αβγ和δ四种,其中以生α-育酚活性最高,饲料中常用dl-α-生育酚醋酸酯。

一、VC和VE的生理功能
VC在体内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如生长、发育、繁殖、创伤修复、应激反应等。

它不仅是动物所必需的维生素,也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保护膜系统的重要功能免受氧化损伤,这对维持鱼类的正常生长和增强其对应激和病原体的抵抗力十分重要。

VC对鱼类繁殖性能有重要影响。

Ciereszko和Dabrowski(1995)发现虹鳟精子浓度和活力与精液中VC的浓度有关,饲料中VC为130~270mg/kg时表现出正向作用;精液中VC 浓度<7.3μg/mL时胚胎的存活率下降(Ciereszko和Dabrowski,1996)。

雌性虹鳟的卵重、产卵量随着VC摄入量和卵巢V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Blom和Dabrowski,1995)。

VC在提高鱼类对环境应激和病原体抵抗力方面的有效性已广为认知,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许多情况如拥挤、抓捕、运输、水质恶化等都会引起鱼类的应激反应,所有的生理应激因素都将影响鱼类的健康状况,并降低体内微量营养素的储备。

Ishibashi等(1992)的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受到间歇性低氧应激的鱼类在添加高水平VC后继续维持正常生长,而应激所造成的死亡率随VC剂量的增加而降低。

高剂量的VC有助于维持较高的免疫活性并使鱼类健康生长。

在体内,VC还与VE的活性再生、铁的吸收。

甾类激素的合成等过程密切相关。

VC和VE 是体内的抗氧化剂,相应地存在于细胞质的水相及细胞膜层中,对抑制氧化过程有协同作用。

作为一种强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VE在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保护生物膜免受自由基攻击、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及保持其完整性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VE也通过参与垂体前叶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合成过程而影响鱼类的繁殖机能。

高水平的VE还可降低细胞膜的渗透性,减少肌酸激酶从细胞到血浆的流动,有效防止热应激。

二、水产动物VC和VE的缺乏症
饲料中某种维生素长期缺乏或不足时,将导致鱼类的代谢紊乱及病理变化,发生维生素缺乏症。

对于绝大多数维生素而言,鱼类轻度缺乏的最初反应均为食欲下降,进一步缺乏将会引起机体的各种异常表现甚至死亡。

日本鳗鲡摄食VC缺乏的饲料10周后生长减慢,14周后头部出血。

长期缺乏VC将导致南美白对虾生长缓慢、脱壳不遂和黑死病。

在繁殖方面,VC和VE的缺乏症状表现为雄鱼的精子数量及活力低下、雌鱼的怀卵量和卵重降低、受精卵的孵化率和成活率不高唐鱼的畸形率增加等。

表1 几种常见养殖鱼类的VC和VF缺乏症
三、水产动物对VC、VE的营养需求及其在饲料中的添加量
水产动物对维生素的营养需求随着动物自身状况(如种类、生长阶段、生理状态等)、饲料营养素的密度以及养殖环境(如养殖模式、水质条件等)等的不同而变化。

常规条件下,虾类对VC的需求水平要高于大多数鱼类,而且有随着个体生长而下降的趋势。

仔稚鱼的快速生长要求有及时而足够的VC来参与脊椎骨内胶原蛋白的合成,否则极易长成畸形鱼;而一般仔稚鱼养殖于高密度及高水温环境中,生理代谢特别旺盛,所以维生素需求量也较成鱼为高。

表2列出了正常情况下几种水产动物对VC和VE的营养需求。

表2几种水产动物对VC和VE的营养需求(mg/Kg饲料)
亲鱼对VC和VE有较高的需求,这是因为VC与生殖激素的形成有关,VCVE的协同作用有益于性腺的发育。

应激或疾病等也会增加鱼类对VC和VE的需求量。

鱼类受伤或者发病时应将VC增加3~10倍,一是VC可使白血球维持正常功能并加速淋巴细胞的繁殖、提高补体活性而增强免疫能力;二是VC参与体内铁的吸收与代谢,可以增进骨髓、脾等器官的造血机能,有助于免疫机制的形成。

在确定鱼类的维生素需求量时,还需要考虑饲养模式和水质条件等因素,这与应激是部分联系在一起的。

高密度养殖(如网箱养鱼、高位地养虾)和不适的水质因子都会给鱼类造成应激,从而增加动物对维生素尤其是VC和VE的营养需求。

水产饲料中的维生素添加量涉及两个问题:理论上的最小需求量和加工饲料时的实际添加量。

最小需求量应该以达到最佳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为依据,而不是仅仅满足于预防缺乏症;同时应注意,理论上讲,该需求量是指动物实际可利用的具有维生素全部活性的量,尽管确定该量在研究和生产中存在一定难度。

而实际添加量则应考虑到很多因素,如维生素在饲料加工和贮存过程中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率、养殖环境及养殖模式、养殖动物的状况以及其他特殊目的(获得更好肉质)等等。

通常不考虑原料所含有的维生素,并根据上述各种情况超量添加。

四、VC与VE剂型的选择
由于L一抗坏血酸和α-生育酚很不稳定,在加工和贮存过程中活性极易受损,在水产饲料中常采用其稳定化的产品,即包被VC、VC磷酸酯和α-生育酚醋酸酯。

VC磷酸酯非常稳定而且具有完全的VC生理活性,利用率与晶体型VC相同。

常见的包被型VC有脂肪包被型和纤维素包被型两种,后者稳定性更高。

研究表明,含脂肪10%、水分12%的饲料82℃制粒,纤维素和脂肪包被VC活性的存留率分别为80%和71%,常规条件下贮存3个月后VC 活性的存留率分别降至32%和20%,因此脂肪包被型VC不宜在此应用。

诸多因素可导致水产饲料中包被VC损耗加快,如物理加工(磨碎、制粒、高温、挤压等)、较高脂肪含量(延长颗粒冷却时间、潜在的氧化)、较高副产品杂质含量(潜在的高氧化性)、有时要求物料颗粒细小(维生素包膜被磨损)、饲料贮存条件不理想(温度较高、湿度较大)、贮存时间长等等,使得包被VC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实践表明,从投入产出比来看,普通淡水鱼颗粒饲料制粒条件下(<90℃)添加纤维素包被VC较为合算,而在加工条件苛刻的膨化饲料和虾蟹饲料中,VC磷酸酯是唯一理想的选择。

表3 不同剂型VC的在饲料加工和贮存过程中的留存率*
*包被VC为罗维素C-EC,VC磷酸酯为罗维索安定C
所有鱼类的消化道可分泌磷酸酯酶降解VC磷酸酯,释放出活性VC被吸收并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运输到各个组织和器官发挥生理功能。

在体内,VC多聚磷酸酯酶解释放出活性VC
所需要的时间较长,而食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有限,因此VC单磷酸酷的生物利用性更好。

此外,笔者也曾见到水产饲料中应用VC硫酸酯的个例,需要说明的是大多数水产动物体内硫酸酯酶的活性非常低下,因而不能很好地酶解VC硫酸酯,导致其VC的生物利用率很低。

五、最佳维生素营养(OVN)
在蛋白质营养中,人们通常很重视氨基酸的平衡,并以“水桶理论”来形象阐释其合理性与重要性,这里至少包含了氨基酸的种类齐全、数量足够、比例合适、时间一致等内容。

近年来,维生素营养中也提出了类似的概念,即最佳维生素营养(Optimum Vitamin Nutrition,OVN)。

最佳维生素营养是指在日粮中添加各种适量的维生素,以保证畜、禽、水产及宠物获得最佳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可用图1来说明不同维生素供给量对动物的影响。

在A~B段,维生素供给量很低,动物实际上处于维生素缺乏状态;B~C段是NRC的推荐量,可满足动物最低的维生素营养需求,此时能够预防缺乏症并达到较好生长但无法满足诸如应激、疾病等导致的较高维生素需求;C~D段即为最佳维生素营养(OVN)的维生素供给量,在该区间增加维生素的供给量可以大幅度提高动物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使之达到最佳。

图1最佳维生素营养(图略)
最佳维生素营养还涵盖了最佳维生素剂型。

最佳配方、最佳生产工艺等内容,对高度集约化的养殖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