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瓷器图片
“落红缤纷”钧窑海棠红四系瓶,价值连城!
“落红缤纷”钧窑海棠红四系瓶,价值连城!
钧窑,即钧台窑,是在柴窑和鲁山花瓷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
无论是呈色和各种纹理的表现,做到窑变可控随心所欲的表现技术,至今无人能仿造。
钧窑作品最标准的就是规整对称,无论是造型或纹理都遵循这一原则,规整对称,高雅大气。
其势沉重古朴,明亮而深沉。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可见当时钧瓷产生的轰动效应。
以铜红釉的玫瑰紫、海棠红、天青诸色为代表作。
元代钧窑器多施以天蓝、灰青、月白色釉,并涂抹含铜釉药,经高温还原后呈现红、蓝、紫色的斑块。
饰以彩色斑块外,也常采用堆贴花为饰,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民族艺术精品的集中体现。
海棠红特点是釉层厚,釉面微微流淌。
色调红里泛紫,“海棠红釉”。
钧红釉中,常出现红、蓝、紫三色相交错的绚丽画面。
它的创制,为陶瓷装饰工艺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此钧窑海棠红四系瓶高26.8cm,口径4.2cm。
束瓶口,瘦长鼓腹,肩部系四耳,器型古朴典雅,造型隽秀,为元代钧窑精品。
器形别致,通体施钧釉,釉色透蓝,釉质晶蓝剔透,并周身饰以龟裂纹,腹部为大面积红色海棠红,明亮抢眼,似落红缤纷。
所谓“钧瓷挂红,价值连城”,收藏价值极高。
钧瓷属北方青瓷系统,其以独特的自然窑变艺术有别于其他瓷种,“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现象,构成钧瓷的特殊美感和艺术效果。
该器直口,鼓腹,器型疏朗,器身里外施青釉。
肩、腹部各有一处窑变现象,呈玫瑰紫色。
釉彩莹润,色彩艳丽,极具观赏与研究价值。
历史钧瓷拍卖成交记录
历史钧瓷拍卖成交记录
第一起是2005年5月,一件明代钧窑青釉鱼形水盆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以1.5亿元人民
币成交,创下当时钧瓷的最高拍卖纪录。
这件水盆造型逼真,釉色古雅,堪称钧瓷中的rare, nate collectibles,成为了拍卖会上的焦点,引发了一场激烈的竞拍。
这一事件也使钧瓷成为了当时瓷器市场的宠儿,吸引了众多收藏家的目光。
第二起是2011年12月,一件元代钧窑天青釉八棱尊在北京保利春拍中以1.8亿元人民
币成交,再度刷新了钧瓷拍卖纪录。
这件宝瓷造型优美,釉色浓郁,升值空间巨大,拍卖
会上引起了全场的轰动。
这一次成交再次证明了钧瓷在拍卖市场上的不可替代性和绝对的
收藏价值。
第三起是2015年10月,一件明代钧窑黑釉灰陶储藏壶在北京佳士得秋拍中以2.7亿元
人民币成交,再度打破了钧瓷的拍卖纪录。
这件贵重瓷器胎体厚实,釉色浓郁,千年不变,吸引了无数收藏家的目光和竞拍。
这一次的成交再次证明了钧瓷在收藏市场上的超强吸引
力和稀缺性。
以上的三起钧瓷拍卖成交记录再次印证了钧瓷在中国瓷器市场上的重要地位和无可替代性。
钧瓷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现代的拍卖市场上一直备受关注,成为了收藏
家们追逐的焦点。
其珍贵的身价不断在拍卖市场上刷新纪录,为钧瓷的价值和地位再添了分。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收藏市场的不断升温,钧瓷将会在未来更多次地刷新拍卖成交
记录,继续成为收藏家们追逐的宠儿。
元代钧窑瓷器底足特征
元代钧窑瓷器底足特征钧窑瓷器底足的特征特别突出,表现在形状形态、做工精细程度、施釉处理等多重方面。
一般来讲,其根据形制可分为扁圈足、圆钟足、豆足、波浪足、漏斗足、折叠足等六种,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
1、扁圈足是钧窑瓷器中最常见的一种底足,其外側为平坦扁圈,内部具有凹部,足部向外凸起,圆滑细长,内部环形线条中环绕凸起,形成一个半圆形线,使窑变得既沉稳又灵动,既通透又含蓄,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造型性。
2、圆钟足代表了明清时代的钧窑瓷器,其外形类似吊耳壶,底部呈肋状,有钟状曲线的线条,圆润细腻,足部有肋骨支撑,外形秀美大方,内部回纹丰富、沟槽圆缓流畅,环境融合视觉冲击力强,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
3、豆足是明清时期钧窑瓷器代表性形制,特点是足身多为圆球状,圆上缘处有环装,足内形状凸起,外部有环涡状的纹条,使瓷器散发出清新的光彩,同时也增强了底部的实力,锻造出朴素而又诗意的质感。
4、波浪足多呈扁足形,有一定的波浪形状,足部酝酿出几根节线,上部的圆弧及曲线端部有抛光处理,曲折有致,圆润美观,耐观察,具有十分流畅的朦胧审美。
5、漏斗足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其形制类似漏斗状,腹部两侧处稍开口,流畅扩口,呈螺旋状,就像梯级一样,漏斗状的瓷器拥有精致的造型,厚重的结构,散发出古典典雅的气派,铸造出上古祭祀时所用的宗教文化瓷器。
6、折叠足也是形制最为古朴的一种,其折叠部分接近弦正,呈八角状,内部形状凹陷,表面施釉很厚,不仅质感柔润,而且给钧窑瓷器增添厚重底足,铸造出古典素雅、祥和而又沉稳大气的美感。
通过对以上六种钧窑瓷器底足特征的总结可以发现,钧窑瓷器底足多以圆润的线条及多变的造型作为其最突出的特征,其做工精细,形状灵巧,岁窑技术先进,施釉精湛,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堪称宋、元时期瓷器之精品,值得广大收藏家观赏。
宋代钧瓷底部特征
宋代钧瓷底部特征
嘿,咱今天就来好好聊聊宋代钧瓷底部的那些事儿!你可别小瞧这钧瓷底部,那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
宋代钧瓷的底部啊,就像是一件艺术品的小秘密基地。
有的底部光滑得像小孩的脸蛋儿,那是工艺精湛的体现呀!你想想,这得经过多少道工序,多少双巧匠的手,才能让它这么光溜。
再看看有些底部,上面有一些细细的纹路,嘿,那可不是瑕疵哦,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就像咱脸上的皱纹,那都是故事呢!这纹路啊,就像是钧瓷在诉说着它曾经经历过的时光。
还有啊,宋代钧瓷底部的颜色也有讲究。
有的是那种深沉的褐色,就好像是大地的颜色,沉稳而内敛;有的则是浅浅的灰色,给人一种淡雅的感觉,就像是清晨的雾气。
这颜色可不是随便来的呀,那都是窑火的魔法赋予它们的独特魅力。
你说这钧瓷底部像不像人的性格?有的张扬,有的内敛,但都各有各的可爱之处。
而且啊,通过这底部,咱还能看出这钧瓷的身份呢!就好像咱看人的穿着打扮能猜出个大概一样。
你要是看到一个底部制作特别精细,那不用说,这肯定是个宝贝呀!那得好好珍惜。
要是底部有点粗糙,也别嫌弃,说不定它有着别样的韵味呢。
咱再想想,这宋代钧瓷底部是不是也像人生的根基呀?根基打得好,上面才能稳稳当当的。
钧瓷也是这样,底部做得好,整个瓷器才能更有价值。
哎呀呀,这宋代钧瓷底部可真是太有意思啦!咱可得好好研究研究,说不定能从里面发现更多的惊喜呢!反正我觉得吧,这宋代钧瓷底部绝对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它就像是一个等待我们去发掘的宝藏世界,充满了神秘和魅力。
这就是我对宋代钧瓷底部的看法,你觉得呢?。
元代钧窑香炉
元代钧窑⾹炉 1970年12⽉的⼀天,内蒙古⼤学历史系的学⽣们来到呼和浩特市⽩塔东南约500⽶处与当地农民⼀起参加⽣产劳动,⽆意中挖掘出了2个⿊釉⼤瓮,2个瓮上都盖着⼀件圆形铁器,搬开锈蚀不堪的铁器,⼏件精美的瓷器顿时呈现在⼈们的眼前,⼈们惊喜地发现,2个⼤瓮内共藏有6件瓷器。
当地⼲部群众⽴即把这批⽂物交到了内蒙古博物馆。
这批出⼟的珍贵⽂物中,⼀件⾹炉引起了考古学家的关注。
⾹炉呈天青⾊,由于施釉较厚,烧制时⾊釉倾斜流于器表,形成“蚯蚓纹”。
它造形美观,古朴典雅,浑厚凝重。
炉⾼42.7厘⽶,炉⼝直径22.5厘⽶。
⾹炉直⼝,腹部⿎圆,底部接3个兽⾜。
⼝部两侧各有⼀长⽅形直⽿,⽿下部另有兽形⽿直接颈腹部之间,⾹炉颈部刻有3个麒麟,在正⾯两个麒麟之间有⼀⽅形题记,其上阴刻“已⾣年九⽉⼗五⼩宋⾃造⾹炉⼀个”15字楷书铭⽂,⾹炉的腹部还雕贴有兽⾯衔环铺⾸纹饰。
据史学家考证,这批出⼟的瓷器属于元代窑藏,⽽这件⾹炉出⾃钧窑。
⾹炉使⽤釉⾊以青、蓝、⽩为主,⽽且釉⾯上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
“已⾣”是古代⽐较常见的⼲⽀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存在60年⼀周期的问题,元代有2个“已⾣年”,⾹炉出⾃哪个“已⾣年”成为了值得史学家考证的问题。
史料记载,元代的2个已⾣年,⼀个是元定宗皇后海迷失称制时期,即公元1249年;另⼀个是元武宗⾄⼤⼆年,即公元1309年。
史学家普遍认为⾹炉产⾃1309年,原因是,公元1249年元朝尚未统⼀,战乱不断;⽽公元1309年,元朝统⼀全国已达30年,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包括瓷器制造业在内的⼿⼯制造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由此史学家可推断这件⾹炉应该是元代中期钧窑的产品。
公元10世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今天的呼市东郊⽩塔附近建⽴丰州城,⽽钧窑⾹炉的出⼟地点恰巧在⽩塔西北⾓,由此可推断⾹炉很可能是当时寺庙使⽤的佛前供器。
由于元代晚期战乱重起,钧窑⾹炉等⼀批器物被埋藏地下。
内蒙古博物院历史部的苏冬说:“元代寺庙使⽤的多为⼩⾹炉,⽽这件钧窑⾹炉体积较⼤,极为罕见。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钧瓷的介绍(宋代“五大名窑”瓷器)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钧瓷的介绍(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中国的陶瓷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北宋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期,也是传统制瓷工艺繁荣昌盛的时期。
当时,制瓷业空前繁荣,大江南北名窑迭起。
现今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其中北宋窑址的就有130个县,约占总数的75%.当时的窑厂各有特色,定窑、景德窑清秀,汝窑、耀州窑浑厚,官窑、哥窑典雅,钧窑绚丽,建窑淳朴,磁州窑、吉州窑具有民间风采,都是我国的艺术精品。
其中,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更是宋代的“五大名窑”,流传至今的瓷器价值连城。
宋瓷: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宋瓷之美,美在温厚、含蓄,强调内心的感受。
宋瓷那种朴实无华而蕴含独特的气韵深深地吸引着世人。
“五大名窑”代表了中国单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是全球各大博物馆和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瑰宝,其市场价值不言而喻。
从北宋流传至今,“五大名窑”传世瓷器极为稀少,主要藏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集美博物馆等博物馆。
宋代瓷器在海外的收藏以日本、英国和美国居多,其中不乏相当数量的精品。
日本对宋代瓷器的收藏,可以追溯到宋代日本派遣到中国的僧人对于建阳窑天目釉茶碗的迷恋。
今天日本博物馆里和私人藏家手中的宋代瓷器数量,在中国之外可能是最多的,并且涵盖了众多窑口。
日本博物馆尤其热衷于建阳窑、吉州窑、龙泉窑、耀州窑、定窑和磁州窑器的收藏。
东京文化厅、静嘉堂文库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有上等的建阳窑和吉州窑茶碗,东京国立博物馆、出光美术馆、救世热海美术馆则有定窑藏品。
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陶瓷馆占据了整个二楼的开放式回廊,展品涵盖了从汉代至清末的中国陶瓷。
陶瓷馆另外增设了一个当代部分,收藏当今世界陶瓷艺术家的作品,意在与中国古代陶瓷艺术进行比照,既突显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艺术史上无可替代的位置,又体现了陶瓷艺术在当今多元的世界文化中的延续性。
说到宋瓷,就会让人想到与之谐音的宋词。
钧窑瓷器釉色分类
钧窑瓷器釉色分类
钧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瓷器窑口之一,以其独特的釉色而闻名于世。
钧窑釉色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天蓝色:这是钧窑最著名的釉色之一,也是最常见的釉色。
这种釉色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蓝色,有时会带有一些紫色的色调。
2. 红色:钧窑也有红色的釉色。
这种釉色呈现出深红色或浅红色,有时会带有一些橙色的色调。
3. 黄色:这种釉色呈现出淡黄色或金黄色,有时会带有一些绿色的色调。
4. 绿色:这种釉色呈现出深绿色或浅绿色,有时会带有一些黄色的色调。
5. 紫色:这是钧窑比较少见的釉色之一,呈现出深紫色或浅紫色。
6. 黑色:这种釉色呈现出深黑色或浅黑色,有时会带有一些紫色的色调。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釉色,钧窑还有一些奇特的釉色,比如粉红色、灰色、白色等。
这些釉色都有其独特的美丽之处。
钧窑瓷器的釉色是由窑温和釉料的配比决定的。
每一次开窑,钧窑的工匠都会根据窑内温度和火候的变化,调整釉料的配比,以获得最佳的釉色效果。
这也是钧窑瓷器能够呈现出如此多样化的釉色的原因之一。
- 1 -。
清代钧瓷鉴别方法
清代钧瓷鉴别方法
钧瓷是一种珍贵的传统瓷器,而清代是中国钧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对于清代钧瓷的鉴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观察釉色:真正的清代钧瓷釉色丰富,有青、紫、褐等色,且色泽自然,没有任何人为添加的痕迹。
如果釉色过于鲜艳或者不自然,那么很可能是假冒的钧瓷。
2. 检查釉面光泽:钧瓷的釉面有“酥油光”,这种光泽是其他瓷器无法模仿的。
如果釉面没有这种光泽,那么很可能不是真正的清代钧瓷。
3. 观察釉面开片:钧瓷的釉面有“冰裂纹”,这种开片现象是其他瓷器无法模仿的。
如果釉面没有这种开片,那么很可能不是真正的清代钧瓷。
4. 检查胎体:清代钧瓷的胎体坚实,质地细腻,无任何瑕疵。
如果胎体松软或者有瑕疵,那么很可能不是真正的清代钧瓷。
5. 鉴定底款:真正的清代钧瓷底款通常有“钧”、“禹”、“官”、“哥”、“弟”等字样。
这些字样都是用毛笔书写的,字形古朴,有一种历史的沉淀感。
如果底款字迹模糊或者字形不古朴,那么很可能是假冒的清代钧瓷。
6. 鉴定年代:清代钧瓷的烧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但真正达到鼎盛的是宋代。
因此,如果一件清代钧瓷的年代标注早于宋代,那么需要谨慎对待。
总的来说,对于清代钧瓷的鉴别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借助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判断真伪。
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建议在购买时选择信誉度高的商家或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以避免购买到伪造品。
苏富比拍卖行近年重要钧窑器物拍卖记录一览
苏富比拍卖行近年重要钧窑器物拍卖记录一览群友们好,很高兴本公众号继续为大家提供服务。
本期将针对苏富比拍卖行近年来重要的钧窑拍品进行整理和点评,供大家参考。
成交价包括买家佣金。
北宋至金橄榄绿釉三足炉高度14.3厘米2018年3月纽约成交价18750美元此炉造型端庄器型独特,属于河南青瓷类不常见的香炉造型。
金至元天蓝釉紫斑碗口径17.5厘米2018年3月纽约成交价23750美元此碗通体呈天蓝色,施釉均匀且达足墙,制作用心。
碗中有大片紫红色窑变,成为焦点。
北宋钧窑天青釉盘口径15.2厘米2017年12月巴黎成交价12500欧元纯净安详的天青釉色,乳浊感突出,整体造型十分规整,圈足的处理无论是成型还是施釉都是上乘之作,毫无一丝怠慢和疏忽,体现匠人之心,应为河南禹州大窑厂所制。
明石湾窑钧釉三足洗口径26厘米2017年11月香港成交价37500港币石湾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是明清两代出名的窑厂,又以仿制钧窑而著称。
此件三足洗,颇有钧官窑鼓钉洗的遗风,运用熟练的窑变装饰技艺,将器物推上古朴的艺术舞台。
口径颇大,既可置于文房,又可种植水仙,意趣盎然。
金钧窑天蓝釉大碗口径23厘米2017年9月纽约成交价62500美元苏富比将瓷碗年代标注在元至明,本群觉得值得商榷,从造型和釉色观察,似乎年代提至金代更为合适。
河南禹州在金代烧制很多与此碗造型釉色口径一致的器物,做法既追求章法又存在粗放的风格,犹如北方民族奔放的气概。
北宋至金“绿钧”大碗口径19.4厘米2017年9月纽约成交价25000美元实属高档河南所产青瓷大碗,坊间多有“绿钧”的称谓,苏富比也入乡随俗。
此碗整体釉色青翠,绿中闪烁淡蓝,犹如春江之水,令人赏心悦目。
元钧窑贴花双龙耳夹板三足炉高度18.4厘米2017年9月纽约成交价16250美元宋金钧窑多以简要明快的造型入世,而元代钧窑则多繁复与装饰。
此件三足炉炉颈饰以荷叶纹,双耳有龙形飞跃,整体为元代夹板炉典型造型,通身天蓝釉,三足露胎,红斑为人为点化含铜釉水烧制而成,尽显元人洒脱无稽的风貌。
宋代钧窑瓷器底足特点
宋代钧窑瓷器底足特点
中国古代瓷器工艺非常精湛,其中宋代钧窑瓷器是其中精品瓷器中的精品之一。
它们不仅造型典雅,但也非常精致,其中底足的特点也是其中的一大亮点。
宋代钧窑瓷器的底足通常用白翡翠制成,采用多样化的造型,比较常见的底足类型有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八角形等,他们都有着其独特的弧度和层次。
大多数底足都采用横竖纹样饰,或是刻有纹饰,犹如曲折山水一般优美,令人爱不释手。
而在细节上,宋代钧窑瓷器的底足也与其他器物不同,它们的边缘细致地磨光遍去,细节处的抛光也很精细,其中的横竖纹样也可以根据比例变化而变化,精细的细节更能体现出瓷匠的精湛技艺。
此外,由于宋代钧窑瓷器的底足风格独特,其底足下部也有着独特的设计。
例如在底下部分可以看到一条有规律的沟纹,有时会加上一个小孔,以防止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突然破裂,也是瓷器的一种保护措施。
宋代钧窑瓷器的独特底足使其与其他宋代瓷器有了很大的区别,底足的独特性使得宋代钧窑瓷器的烧制难度也更加的高,现在的宋代钧窑瓷器已经变得非常珍贵,是古代瓷器中的精品。
由此可见,宋代钧窑瓷器的底足是非常精致的,从外观上以及细节上体现出了瓷匠卓越的技艺,在这种瓷器中,底足也是其中最精致的一部分,可以说宋代钧窑瓷器的底足是至今瓷器中所有瓷器中最精致而又最具特色的部分。
宋代钧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
宋代钧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
1. 宋代钧窑瓷器那色彩斑斓的釉色,简直绝了!就像天空中的晚霞一样绚丽夺目。
比如钧窑的玫瑰紫釉,那颜色多迷人呀!你说它咋就这么好看呢!
2. 钧窑瓷器的蚯蚓走泥纹,那可是一大特色啊!就好似小虫子在上面爬过留下的痕迹,独特得很呐!像那个宋代钧窑碗上的蚯蚓走泥纹,多生动呀!
3. 钧窑瓷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釉质肥厚滋润。
哎呀,摸起来就像婴儿的肌肤一样滑溜呢!比如那件宋代钧窑花瓶,釉质多棒啊!
4. 从造型上鉴别宋代钧窑瓷器也很重要哦!那线条简洁流畅得就像行云流水一般,多优雅呀!看看那尊钧窑塑像,造型多完美呀,不是吗?
5. 还有那烧制工艺,简直太神奇了!那火候的掌握,就如同大师在弹奏一曲美妙的乐章。
宋代钧窑的烧制,难道不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吗?
6. 釉面上的光泽也是鉴别要点之一呢!亮闪闪的就像是星星在眨眼睛。
像那只钧窑碟子的釉面光泽,多吸引人的目光呀!
7. 仔细观察胎质呀,宋代钧窑瓷器的胎质细腻坚硬,就如同磐石一般可靠。
那个钧窑香炉的胎质,多扎实啊,你能感觉不到吗?
8. 钧窑瓷器真的是太有魅力了,无论是特点还是鉴别方法都值得我们好好去研究。
总之,宋代钧窑瓷器就是艺术品中的瑰宝呀!。
罕见的北宋钧窑梅瓶,竟拍出5亿天价
罕见的北宋钧窑梅瓶,竟拍出5亿天价钧窑,即钧台窑,是在柴窑和鲁山花瓷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响,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
无论是呈色和各种纹理的表现,做到窑变可控随心所欲的表现技术,后世至今无人能仿造。
宋代受理学的影响,反应在瓷器上就是规整对称,无论是造型或纹理都遵循这一原则,特别是北宋官造钧瓷,不论文房用具或大型祭器都严格遵守这一原则。
规整对称,高雅大气,宫廷气势,一丝不苟。
其势沉重古朴,明亮而深沉。
钧窑的特点有人认为钧窑的必备特点就是釉面具有“蚯蚓走泥纹”,这不完全正确,只能说是特点之一。
很多馆藏钧窑的釉面是不具有走泥纹的。
因为在当时的官窑,追求完美,力求釉色均匀,但由于少数器皿在烧制中的窑温、釉色原料配比、烧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釉面在温度中的变化还原不一,才形成了走泥纹。
钧窑瓷器自古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闻名于世。
它品种繁多,造型独特,是中国瓷器史上的名窑奇珍,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
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最近咨询:罕见宋代钧窑三足洗亮相保利本报讯(记者赵婷婷)今年10月将在香港秋季拍卖市场亮相的部分珍贵艺术品昨日现身北京。
当世罕见的宋代钧窑月白釉鼓钉三足洗、珍贵的宋代定窑菊瓣小杯及宋代磁州窑“风花雪月”、“酒色财气”梅瓶等众多珍品,让慕名而来的参观者们赞叹不已。
昨天,新保利大厦展览大厅里的众多珍贵艺术品,让不少参观者大呼过瘾,许多展品前都围满了对照图册仔细品鉴的人。
其中,人气最旺的当属宋代钧窑月白釉鼓钉三足洗。
据现场专家介绍,这个钧窑三足洗器形典雅端庄,月白釉宁谧恬淡,器内隐约可以看到古朴精致的蚯蚓走泥纹,通体尽展北宋雍容的气质与风雅的情趣。
虽然历经千年仍像是新的一般,经过无数朝代更迭春去冬来依旧洗练如初。
目前,同类型的鼓钉洗皆收藏于国际重要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中,平时非常罕见。
韵流华彩钧窑梅瓶深圳市福田区崇鑫文化公司就藏有这样一件“瑰宝”——宋代钧窑天蓝釉梅瓶。
各朝代钧瓷的底足特征
各朝代钧瓷的底足特征钧瓷是中国传统瓷器中的一种,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以其独特的釉色和纹饰而闻名于世。
在各个朝代中,钧瓷的制作工艺和风格都有所不同,但其底足特征却是一直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介绍各朝代钧瓷的底足特征。
唐代钧瓷的底足特征唐代是钧瓷的起源时期,当时的钧瓷以温润细腻、釉色深沉、纹饰简单为主要特点。
在底足方面,唐代钧瓷的底足多为直圆足或圆足,较为厚实,底部有一定的凸起,也称为“圆台足”。
这种圆台足的造型,可以使器物更加稳定,不易倾倒。
此外,在底足的处理上,唐代钧瓷还有一种特殊的工艺,即“一分二合法”,即将器物的底足分成两半,再用胶水粘合在一起,使其更加牢固。
宋代钧瓷的底足特征宋代是钧瓷的鼎盛时期,当时的钧瓷以釉色浓艳、纹饰繁复、造型精美为主要特点。
在底足方面,宋代钧瓷的底足多为圆足或突足,较为细长,底部较为平整,也称为“平底足”。
这种平底足的造型,可以使器物更加轻盈,更加符合宋代时期的审美趋向。
此外,在底足的处理上,宋代钧瓷还有一种特殊的工艺,即“切足法”,即将器物的底足切成多个小块,再用胶水粘合在一起,使其更加平稳。
元代钧瓷的底足特征元代是钧瓷的转折时期,当时的钧瓷以釉色淡雅、纹饰简单、造型朴素为主要特点。
在底足方面,元代钧瓷的底足多为直圆足或圆足,较为厚实,底部有一定的凸起,也称为“圆台足”。
这种圆台足的造型,可以使器物更加稳定,不易倾倒。
此外,在底足的处理上,元代钧瓷还有一种特殊的工艺,即“拼足法”,即将器物的底足拼成多个小块,再用胶水粘合在一起,使其更加牢固。
明代钧瓷的底足特征明代是钧瓷的复兴时期,当时的钧瓷以釉色深沉、纹饰繁复、造型精美为主要特点。
在底足方面,明代钧瓷的底足多为圆足或突足,较为细长,底部较为平整,也称为“平底足”。
这种平底足的造型,可以使器物更加轻盈,更加符合明代时期的审美趋向。
此外,在底足的处理上,明代钧瓷还有一种特殊的工艺,即“砂足法”,即在器物底部涂上一层砂粉,使其更加稳定。
明代钧瓷的特征
明代钧瓷的特征明代钧瓷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种,历史上备受推崇,被誉为“世界三大名瓷”之一,以其独特的特征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下面,我们将围绕“明代钧瓷的特征”展开讲述。
第一步:背景介绍钧瓷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高温烧瓷之一,起源于南宋时期。
但是,真正把钧瓷推向顶峰的是明代,明代钧瓷成为了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瑰宝。
第二步:外观特征明代钧瓷以“色如有青云之气”而得名。
它的色彩非常独特,主要以墨绿、苍蓝、紫色为主,并伴有青、绿、黄、白等各种色调。
其特点在于,整个器皿色泽分布均匀,划痕明显,气润而不像其它瓷器那样单薄,晶体清晰而不呈现毫不规则的石英结构。
此外,它的表面釉色莹润、辉煌,特别是因为随浸随出、宜毁难毁,被誉为“龙泉青瓷无色,宋官白瓷无白,钧窑不可比色”。
第三步:制作工艺明代钧瓷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其最大的特点是在粉状原料中混合少量的金属氧化物,如铜、铁、锰、钴等,然后放入窑炉进行烧制。
在高温下,这些金属氧化物与氧化铍和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氧化物溶液,这种溶液会进入瓷器窑体,并在瓷器表面再形成晶体,最终形成青瓷、蓝瓷和紫瓷等多种色调的钧瓷。
第四步:文化价值明代钧瓷之所以倍受珍视,除了其外观特点和制作工艺之外,还因为它所代表的文化价值。
明代是我国文化发展历史上一个较为繁荣的时期,许多文艺大师、书法家、画家、诗人等,都对明代钧瓷赞不绝口。
如明代书法家朱彝尊曾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等人一道被誉为“八大家”,曾发出《赤壁怀古》诗中曾有“钧草不露锋,矶上有青木”之句;宋代书法家米芾称颂道:“钧瘦翠轮,高兴淋漓,晶莹剔透,如见尘俗之外“。
明代文艺界对钧瓷的赞叹可见一斑。
总之,明代钧瓷虽然历经沧桑,但它那独特的色彩和文化价值一直以来都备受珍视,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不断地为世人所学习、研究和模仿。
博物馆馆藏历代钧瓷精品赏析
博物馆馆藏历代钧瓷精品赏析钧瓷是五大名瓷之一,向被认为源于唐花釉瓷,创烧于宋,而金元时民钧大盛,明清时期屡有仿烧,并在景德镇、宜兴、广东等地形成了仿钧瓷窑变的“仿钧”窑系及品类。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推送一些历代代表性的钧窑系及相关作品,这此作品,都是各大博物馆馆藏文物,文字介绍也来源于博物馆的相关出版物。
唐鲁山窑花瓷腰鼓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长58.9厘米,鼓面直径22.2厘米。
腰鼓广口,纤腰,鼓身凸起弦纹七道。
通体以花釉为饰,在漆黑匀净的釉面上,泼洒出块块蓝白色斑点,宛如黑色闪缎上的彩饰,优美典雅。
腰鼓是由西域传入中原,历经两晋、南北朝、隋唐,不仅被吸收进唐乐,且又以陶瓷烧制鼓腔,别具特色。
河南省的禹县、郏县、鲁山窑等在唐代均产花釉瓷,而以鲁山窑腰鼓最为有名。
70年代,故宫博物院与河南省博物馆的文物工作人员根据唐代人南卓《羯鼓录》中有关“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的记载,再次调查鲁山窑址,发现了黑釉斑点腰鼓残片,其特征与传世腰鼓完全一致。
从而证实了这件黑釉花瓷腰鼓确系河南省鲁山窑制品。
此鼓造型硕大规整,线条柔和,纹饰奔放,通体漆黑明亮的黑釉与变幻多姿的月白色釉相衬托,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如云霞飘渺,似水墨浑融,装饰效果极强,是唐代瓷器的传世精品。
唐花瓷双系注子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高27.1厘米,口径12.2厘米,底径12.5厘米。
注子口外卷,短颈,长圆腹,平底。
肩上一侧置短流,另一侧置连于颈、肩的曲柄。
另两面各置一圆系。
釉呈黑褐色,施釉不到底,肩部有大块蓝斑3组,柄、口、颈、系均微带蓝斑。
此注子造型古朴典雅,黑褐色釉面上星星点点自然流溢的蓝色斑纹,颇增添其艺术魅力,是唐代注子的典型之作。
注子亦称“执壶”,是古代酒器而非茶壶。
盛行于唐中期至宋代,是由魏晋南北朝以来流行的鸡头壶或盘口壶演变而来。
唐代早期,器身矮胖,颈短,腹部浑圆饱满,流短,施釉不到底。
晚唐、五代时,器身加长,颈部加高微细,腹呈椭圆或瓜形,流与柄加长,显得轻盈秀丽。
钧瓷最简单三个辨别方法
钧瓷最简单三个辨别方法
钧瓷那可是老美了!可咋辨别真假呢?咱先说说看颜色,真正的钧瓷颜色那叫一个绚丽多彩,就像天边的晚霞,假的可就没这效果。
你就盯着那颜色看,要是颜色不自然,太鲜艳或者太暗淡,那肯定有问题。
这多简单呀!
再瞧瞧纹路,好的钧瓷纹路自然流畅,就跟小河流水似的。
要是纹路看着生硬,不像是自然形成的,那可就得小心了。
这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嘛!
最后摸摸质感,真正的钧瓷摸起来温润光滑,就像婴儿的皮肤。
要是摸起来粗糙,或者有剌手的感觉,那肯定不对呀!这辨别方法多容易呀!
在辨别钧瓷的过程中,那是相当安全稳定的。
又不是啥危险的事儿,就是看看摸摸,能有啥危险。
钧瓷的应用场景可多了去了。
摆在家里,那就是一件艺术品,瞬间提升家里的格调。
送朋友,那也是倍儿有面子。
为啥呢?因为钧瓷独一无二呀!每一件都是大自然的杰作。
我就有个朋友,买了件钧瓷,一开始还担心是假的。
按照我说的方法
一辨别,嘿,果然是真的。
现在摆在家里,那叫一个得意。
这效果多棒呀!
总之,钧瓷辨别方法不难,看颜色、瞧纹路、摸质感,这三个方法简单又实用。
只要你用心,肯定能买到真正的钧瓷。
钧窑瓷器执胡拍卖成交记录
钧窑瓷器执胡拍卖成交记录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但由于人们对它的认识有限,即使是宋代钧窑的精品,在前几年也很少受到市场的关注。
近年来,在国际古瓷拍卖市场的强劲带动下,宋代钧瓷逐渐摆脱冷遇,成为一种极具成长空间的瓷器。
钧窑瓷极其珍贵,这在民间有众多的说法,比如“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
“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等等。
对于钧瓷的商业价值,当地民谚说:“进入西南山,七里长街现,七十七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天下走,日进斗金钱”。
宋钧窑天蓝釉盌成交价26.2543万元人民币宋定窑黑釉盌成交价185.69万元人民币宋龙泉窑青釉花瓣纹盌北宋定窑刻莲花纹盌成交价1384.17万元人民币北宋定窑刻莲花纹盌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成交价2.0786亿港元宋建窑油滴釉盌成交价27.4476万元人民币今年的艺术品春拍,预期中的回暖并没有如期而至,瓷板的弱势更加明显。
高雅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发布的春拍报告显示,明清宫廷瓷器作为高端瓷器市场的领头羊,这次表现疲软;民国瓷器和近现代瓷器受众购买能力相对较弱,今年春拍下滑趋势尤为明显。
出人意料的是,宋瓷成为弱市黑马,这次春拍让人眼前一亮。
3月份,在纽约苏富比上拍的3件北宋瓷全部成交,其中,最具话题性的是一件“北宋定窑刻莲花纹盌”,以高出最高估价6倍的价格——222.5万美元(1384.17万元人民币)刷新宋代定窑瓷器拍卖新纪录。
在中国,由于文物保护等限制,宋瓷的上拍量向来很少。
今年春拍香港地区宋瓷的拍卖成绩就不甚理想,香港佳士得推出12件拍品,成交6件,最高价是以154.44万元人民币成交的“宋建窑黑釉油滴盏”。
钧窑拍卖纪录:LOT号拍品名称成交价拍卖日期8047 元钧窑盘 245 万 2014-12-058048 元钧窑红斑碗 320.7万 2014-12-056236 元钧窑天蓝釉盏托 722.3万 2014-12-046237 元钧窑月白釉碗 165万 2014-12-043603 明初期钧窑仰钟式花盆 287.5万 2014-12-031060 元钧窑天蓝釉折沿碗 352万 2014-12-031057 清钧窑天青釉梅瓶 455万 2014-12-031065 元钧窑天蓝釉紫斑大碗 622万 2014-12-031064 元钧窑天蓝釉敛口大碗 125万 2014-12-03钧窑瓷器拍卖高价位成交记录:钧窑窑变釉大花盆成交价格 58,000,000 北京中嘉钧窑玫瑰紫葵花式花盆成交价格 9,430,000 香港中富比宋钧窑月白釉鼓钉三足洗成交价格 6,440,000 澳门中信钧窑丁香紫釉葵花式三足洗成交价格 6,325,000 香港中富比钧窑天蓝玫瑰紫釉棱口花盆成交价格 13,472,000 香港蘇富比钧窑天蓝釉葵花式花盆配白玉座成交价格 11,385,000 北京保利明初钧窑天青釉葵花式花盆连水仙盆成交价格6,353,600 苏富比明钧窑天青釉仰钟式花盆成交价格 37,551,125 苏富比(香港)钧窑内天青釉外玫瑰紫釉云足鼓钉洗成交价格6,800,000 香港中富比元/明初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洗成交价格 7,712,000 佳士得(香港)胭脂红轧道锦地洋彩缠枝花卉套炉钧窑釉双象耳转心瓶成交价格 59,024,200 香港蘇富比拍卖的高价钧瓷有两种:一种是以花盆、盆托、鼓钉、戟为代表的所谓陈设瓷。
宋代钧瓷鉴定方法
宋代钧瓷鉴定方法
1. 嘿,先看看釉色呀!宋代钧瓷的釉色那可是超级独特的,就像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
比如说那个著名的“蚯蚓走泥纹”,那纹路,哎呀,可神奇啦!要是你看到一件瓷器上有类似蚯蚓爬过的痕迹,别犹豫,说不定就是宋代钧瓷呢!
2. 再摸摸质感哟!宋代钧瓷摸起来光滑细腻,就跟婴儿的皮肤似的。
想想看,你要是摸到一件瓷器,感觉糙糙的,那还会是宋代钧瓷吗?肯定不是呀!
3. 来瞧瞧造型呗!宋代钧瓷的造型通常很简洁大方,有一种质朴的美。
就好像一个优雅的舞者,静静地站在那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要是看到那些造型奇奇怪怪、花里胡哨的,就得多个心眼啦!
4. 注意看底足呀!宋代钧瓷的底足一般都很规整,而且会有一些特征哦。
就好比一个人的身份证,能证明它的身份呢!看到底足不对劲的,咱可不能随便就认定是宋代钧瓷呀!
5. 观察胎质也很重要哇!宋代钧瓷的胎质坚硬细密,可扎实啦!这就跟盖房子的地基一样,坚实才能长久呀。
要是胎质疏松,那肯定不对路嘛!
6. 颜色的均匀度也要留意呢!宋代钧瓷的颜色那是相当均匀自然的,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要是颜色这儿一块那儿一块的,不和谐,那能是真的宋代钧瓷吗?
7. 听听声音呀!轻轻敲击宋代钧瓷,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仿佛是在跟你打招呼呢!要是声音沉闷,那可不行哦!
8. 还有烧制工艺也不能小瞧呢!宋代钧瓷的烧制工艺那是相当精湛的,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非常好。
这就像一个大师的杰作,无可挑剔呀!
9. 最后,一定要多比较多研究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宋代钧瓷的鉴定方法。
我就不信,咱们这么用心,还能分不清真假宋代钧瓷!总之,宋代钧瓷鉴定可得认真仔细,别被那些假货给骗了哟!。
各朝代钧瓷的底足特征
各朝代钧瓷的底足特征钧瓷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种,它的制作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代。
钧瓷的特点是采用青花釉下彩绘制,色泽深沉,釉面细腻,质地坚硬,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
而钧瓷的底足也是其独特之处,下面我们来看看各朝代钧瓷的底足特征。
唐代钧瓷的底足特征唐代钧瓷的底足特征是底足平整,圆形或方形,底部有一圈小凸起,称为“足沿”。
足沿的高度一般为1-2毫米,可以起到稳定瓷器的作用。
唐代钧瓷的底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底部有一个小孔,称为“底穿”。
底穿的作用是让瓷器在烧制过程中排出水分,防止瓷器炸裂。
宋代钧瓷的底足特征宋代钧瓷的底足特征是底足平整,圆形或方形,底部没有足沿。
宋代钧瓷的底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底部有一个小孔,称为“底穿”。
底穿的作用和唐代钧瓷的底穿一样,都是为了让瓷器在烧制过程中排出水分,防止瓷器炸裂。
元代钧瓷的底足特征元代钧瓷的底足特征是底足平整,圆形或方形,底部没有足沿。
元代钧瓷的底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底部有一个小孔,称为“底穿”。
底穿的作用和唐代、宋代钧瓷的底穿一样,都是为了让瓷器在烧制过程中排出水分,防止瓷器炸裂。
但是元代钧瓷的底穿比唐代、宋代的底穿要小,这是因为元代钧瓷的制作技术更加精湛,不需要排出太多的水分。
明代钧瓷的底足特征明代钧瓷的底足特征是底足平整,圆形或方形,底部没有足沿。
明代钧瓷的底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底部没有小孔。
这是因为明代钧瓷的制作技术更加精湛,不需要排出水分。
此外,明代钧瓷的底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底部有一个“钧足”。
钧足是指底部凸起的一圈,它的作用是让瓷器更加稳定。
清代钧瓷的底足特征清代钧瓷的底足特征是底足平整,圆形或方形,底部没有足沿。
清代钧瓷的底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底部没有小孔。
这是因为清代钧瓷的制作技术更加精湛,不需要排出水分。
此外,清代钧瓷的底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底部有一个“钧足”。
钧足的高度比明代钧瓷的钧足要高,这是为了让瓷器更加稳定。
总结各朝代钧瓷的底足特征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底部有一个小孔,称为“底穿”。
“国之瑰宝”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故事
“国之瑰宝”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故事钧瓷是我国宋代名瓷,产于河南省禹州市的“钧窑”。
钧窑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
“钧窑”名称的由来,与古代钧台之名有关。
禹州早在四千年前,曾是大禹的封地,大禹的儿子夏启在钧台宴会天下诸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钧台也因此而为世代所传。
宋徽宗时在钧台附近建立官窑,烧造御用瓷器,此窑即被称之为钧台窑,简称钧窑,钧窑之瓷即谓钧瓷。
钧瓷兴起于唐代,到宋代达到鼎盛。
据文献记载,唐宋以来,曾出现“遍地窑烟起,到处放光辉”的繁荣景象。
据考古调查发掘,禹州古窑遗址星罗棋布。
在它149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有一百四十处窑场在增光添彩。
特别是在民窑集中的禹州西部山区的神垕一带,更是“七里长街,烟火柱天万”,至今当地尚流传着“进入西南山,烟火遮住天,客商天下走,日进斗金钱”的谚语,足见当时盛产钧瓷的壮观景象。
但到了公元1120年历史上的靖康之变,宋室由汴梁南迁临安,钧瓷艺人也弃窑逃生,在战乱中,民间为了生活,不少地方仍借钧瓷盛名和依靠逃生的钧瓷艺人,恢复钧窑生产,但质量却远赶不上宋钧。
金代钧瓷釉面虽然润泽,但造型制作不规整。
元代钧瓷器更是胎粗釉差,釉面气孔棕眼很多,与宋钧之窑变有明显差异。
到了明万历三年,因钧瓷忌“圣讳”被勒令停产,钧州改为禹州,钧瓷也只能转入深山老林于民间烧制。
清代康、雍、乾三朝,虽然瓷器生产达到了历史高峰,钧瓷也被几个瓷区仿制生产,但由于仿钧不似钧,只是彩花釉,所以钧瓷艺术在这个时期并无建树。
与汝瓷、官瓷、哥瓷、定瓷相比,钧瓷的特色显然更为突出,其在烧制过程之中发生的神奇无比的窑变现象,令其与所有其他的瓷器区别开来,让这一隶属于青瓷系列的瓷器,嬗变为名副其实的彩瓷。
窑变导致的千变万化而又出人意料的釉面色彩、纹理、图案,成就了钧瓷独一无二的美质,这种特有的美堪称举世无双。
窑变的神奇之处在于“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种在烧制过程中瓷器釉面上显现的氧化还原反应,无论是从过程还是从结果上看,皆具有不可控制、不可预测、不可限定的特征,一旦瓷器入窑,人们便只能听天由命,静候烧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