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十年回顾
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发展70年回顾与展望
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发展70年回顾与展望作者:潘绍伟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19年第10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70年历程,随着社会的改革发展,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与长足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认真梳理与总结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課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成绩、经验与不足,既是理性总结经验教训的必然要求,更是为了创造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更好明天的理想选择。
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追求和特定的目的及要求,改革体育(与健康)课程中陈旧的、不合理的、不适应社会与个体发展的部分,以更好地适应与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求和个体发展需求的活动。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主要包括课程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教学评价等诸要素的质性改变。
著名课程论专家钟启泉指出:“课程不是万古不变的,它总是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变易和改造。
”[1]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是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基础的,是在特定的经济物质条件基础上进行的,是与我国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密不可分的,是与我国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需求紧密相关的,也是在我国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
我们只有充分地认识与把握这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发展进程,才能对70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发展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70年来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发展轨迹探寻70年来,随着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变革,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了以若干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教学大纲颁布与实施为标志的改革。
第一次改革:从头开始,探寻社会主义的体育课程改革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百废待举。
一方面全面否定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体育课程;另一方面,开始探寻我国社会主义的体育课程与教学之路。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综述论文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综述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体育课程10年改革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结果表明:10年来,我国在体育教育思想、课程理念、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都发生积极变化;同时,体育课程改革在体育教师教育观念、专业化水平、地方重视程度等方面存在问题。
关键词: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综述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已经历了十年的实验,此次体育课程改革影响之大、范围之广都是历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所不能及的。
在这次改革的过程中,广大体育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使得体育课程改革顺利地向前推进,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仍有诸多问题需要改进。
1 第八次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1.1较好地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学校体育在推行全面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指示,明确“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1]。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也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目前,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中已深入人心,在绝大多数体育课中,尤其是参评课和展示课,都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合理地安排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能,并力求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改革联系起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2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再认识,构建了新的体系在理念上,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摒弃了旧《纲要》“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技能”的单一教育理念,把“健身性与文化性、选择性和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接受性、民族性和世界性”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贯穿一体,拓宽了体育学习和应用的领域。
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为实践,要求学生“学会健体”,凸显了新课程资源观,反映出体育知识增长的因素及趋势与社会的整体性和生活性的关怀。
我校体育课程改革十年回顾
校体育课程改革十年回顾
文/ 高 芳’ 陈东志’ 周建军
自2 0 年 我 国进 入新 一 轮基 础 明显加快 ,近年来 ,我校在市五级 阶 01 我 校在 现 行 的授 课 方法 中 ,一 教育 阶段课程改革 以来 ,到 目前 已经 梯发展 中,市学科带头人一人 、市教 改过去那种 “ 满堂灌”教学 ,老师在 跨人 了第十个年头 ,回顾这 十年课改 学能手一人 ,0 年 ,在省优质课评 比 授课的过程 中将重心转移到给学生更 9 历程 ,首先 给我们 的感觉就是 ,这 十 中一人获得省二等奖 ,年轻化的管理 多的活动 时间与空 间上来 ,由学生 自 年是我 国教育改进新 的教育理论和教 层使得我校体育教学又登上一个新的 己确定学 习目标 ,设置 自己的学 习策 育理念 的十年 ,也是我 国体育教学思 台阶 。 略 ,学习 中注重学生多交流 、鼓励学 想和体育教学改革百花齐放 的十年 , 同样 ,这十年是我 国课程改革不断探 索 、不断修缮和改进 的过程 ,也是我 生互助学习 ,在练习 中培养学生 自主
一
从课 改 前男 女 生合 班 的 “自然 班 ” 上课 ,到 男 女 生分 开 上 课 ,再 到 目前高 中体育模块选项教学课堂 ,新 型课堂特点被 充分 显现出来。新课程
看思想 、看 观念
满 点、学习爱好、兴趣特点和学 习需要 下 的课堂 教 学不 再 是传 统 的 “ 堂 灌” 、 “ 锅端 ”模 式 ,从传 统 的 一 等进行 “ 体裁衣” ,在模 块教学 开 量 设过程 中,一线体育教师积极参与新
“ 羊”变成新课程 下的 “ 养” , 放 散 生动、有 趣、 “ 活”成 为现代课堂的 随着全国新课程 改革步伐 的不断 课程 内容的研制和开发 ,并充分结合 特点 ,体 育 课课 堂 中更 关 注学 生 自 推进 ,在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统一领 自身的专业特长 ,结合本校学 生的实 主、合作探究 式学 习 ,学生 的 自主学 导 下 ,义务教育阶段率先进入 了新课 际开展 体育选项教学 。同时 ,我校体 习 、合作 学 习能 力 也被 充分 调 动起 程 改革 ,同样 ,在2 0 年9 ,我市 育老师根据 学校场地 资源 等条件开 发 05 月 来 ,勤 问、好 问的学生变得 多起来 。 高 中学校全面进入新课改 。市教育局 了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健 5教 师 专 业 “ 用” 了 . 有 统一为各学校订 阅了多种新课改方面 美操、排球 校本课程 和社 团 ,并编写 随着高 中模块选项教学的开展 , 的书籍 ,保证每人手头持有必要的课 了教材 。 目前 我校在每个模 块开设乒 乓球 、羽 2 兴趣 提 高 了 . 改文件 和有关学习材料 ,多次安排老 在模块选项教学 中,学生在选 项 毛球 、篮球 、排球 、健美操 、足球 六 师参 与省 、市级的新课程通识培训 , 个内容 的模 块教学 ,其 中乒 乓球 、羽 多次开展 以新课改为主题的校本教研 时 ,他们从 自己的爱好与需要出发 , 毛球 、篮球 、健美 操、足球 专业 教师 活动 ,带领和动员全体体育教师积极 选择 自己喜欢的项 目,自己喜 欢的老 的专项特 长得 到了充分 的展 现 ,教师 参 与新 课程 改革的动员与学习 ,首先 师 ,学 生的情感 得到进一 步的释放 , 们感觉生活更充实了。 在 思想上认 识到课改是教师的义务和 同时老师也结合 了学 生的一些建议 制 6评 价 多 元 了 . 定出合 适的、具有不 同层 次、不同类 职责 ,并积极投身到新课改 中。 高 中模 块教 学 实行 学 分制 ,每 型的特色化的教学用书内容 ,它更贴 2 观 念 上 更新 . 学 期学生 完成 3学 时 ( 6 两个模块 )的 切学生的实际 ,更展 现了师生间的真 随着 新 课 改的 不 断推 进 ,管 理 学 习获得 2 个学分 ,学生在 高 中三 年 层 也不再 是所谓 “ 年长有 阅历 ”的教 感情 ,为同学之 间 师生 之间的交流 必须修完 l个学分 方可毕业 。我校在 1 搭起 了桥梁 ,充分体 现模 块教学 中的 师 ,年轻 教 师参 与 管理 层 的 比例 明 新课程评价机 制的基础上 ,制定了适 显 加大 ,年轻教师队伍发展迅速 ,新 人文道德素养 ,学生个性特 长得 到了 合我校学 生发展 的评价体系 ,更多兼 充分的展示 和发展 。我校近年来利用 的干 部 管理 年 龄层 在我 校 充分 体 现 校 “ 五级 阶梯 ”发展模 式,在模 块课 顾了学生 全面发展 ,面 向多元。其 中 出来 ,青年教师越来 越多 的参 与到体 从形 式上 分教 师评 价、学生 自评 、生 堂 、校本课程 、课外 活动 、体 育社 团 育教育教学方面 的管理 。2 0 年 ,我 02 生 互 评三 方 面 ,从 内容 上 看平 时 占 俱 乐 部 中挖掘 出多名 运 动专 长 的学 校新任校长年龄在4 周岁 以下 ,2 0 5 04 3 %,课堂 学 习表 现 占4 %,技 能 占 0 0 生 ,并成功 吸入 我校 校队 ,为我校运 年 ,学校体育教研组 长竞选 ,新任 体 3 %,近年来 ,我校学生体育 课成绩 0 动 队的梯度发展 提供 了发展基础 。 育教研组长年仅3 周岁 ,年轻 人的力 2 合格 率均在9 .%以上 ,有效促 进 了 98 5 学 习轻 松 了 . 量和智慧被充分展现 出来 ,管理节奏 学校体育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作者:蒋笃运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09年第05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课程改革作为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龙头和战略抓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攻坚阶段,总结其得失,明确其方向和目标,对于把素质教育推向深入是十分必要的。
一、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致经历了恢复重建、改革调整、基础教育全方位变革三个阶段。
(一)恢复重建阶段(1978年~1985年)“文革”后,我国教育事业千疮百孔,百废待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在思想、政治、组织路线上的全面拨乱反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教育事业进入了复苏期。
同年,教育部相继颁发了《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和《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
在课程设置上,小学设置政治、语文、数学、外语、自然、体育、音乐、美术8门课程;中学设置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农基、生理卫生、体育、音乐、美术14门课程。
在教材建设方面,以“为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打好基础和彻底消除‘文革’的不良影响”作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清除了极“左”思想的影响。
并注意用科学知识充实教学内容。
在课程实施方面,规定中小学必须根据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进行教学,强调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提出教学中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等等。
此次课程改革恢复了基本学科应有的地位,突出了中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性质,对结束课程教材的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针对学科设置的不足,1981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增设了思想品德课,在四、五年级恢复了地理、历史课。
十年来教育教学工作总结6篇
十年来教育教学工作总结6篇篇1一、引言过去的十年,是教育改革与创新不断深化的十年,也是我在教育教学领域辛勤耕耘、不断成长的十年。
在这十年里,我始终坚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我将对过去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详细总结。
二、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成果1. 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在过去十年里,我始终关注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动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我注重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2. 教育教学成果在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推动下,我所任教的课程在学生学习成绩、教学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我所指导的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多名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
同时,我所撰写的教学论文也多次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获得了同行的认可。
三、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例1. 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
我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实践教学探索在实践教学方面,我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
例如,在地理课程教学中,我带领学生开展地质考察、环境监测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界的奥秘,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教训与改进方案1. 经验教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与复杂性。
尽管我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例如,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与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改进方案针对以上经验教训,我制定了以下改进方案:(1)继续深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反馈;(3)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十年回顾综述
冼可澄纪念学校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十年,一所新建校,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些都是我们做好未来十年工作的有利条件。
因此,未来十年,应是我校地位提高的十年,在发展中,既要保持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注重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作出全面正确的判断,及时灵活地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把握的、重点和力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又好又快发展提高。
在佛山市冼可澄纪念学校任校长,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岗位、新的使命。
我一定虚心向同志们学习,尽早尽快适应新环境,尽心尽力做好新工作,尽职尽责完成新任务。
”“我一定不辜负教委的重托,不辜负的信任,不辜负同志们的期望,奋力拼搏,鞠躬尽瘁,和同志们一起,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佛山的教育事业。
”过去的十年,为了让曾为冼可澄纪念学校的发展而努力而贡献的每一位老师会在冼可澄纪念学校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十年绘画的蓝图,这十年激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这十年成为众望所归的焦点,老师们在这十年化作割舍不下的牵挂……创造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的人们,有理由为此留下永生难忘的记录。
也许你历经的波折,也许你已是崭露头角的新手,也许你只能徒留满腹的遗憾,也许你终有勘破世态的慧眼。
十年的故事不吐不快。
回顾过去的十年,冼可澄纪念学校隆重推出《故事》征集活动。
我们期待你用不同的形式讲出你或者你身边的故事,与大家一起感受你在教学中的酸、甜、苦、辣。
不管是,还是,你的故事你来讲,甘苦我们共同分享。
佛山市冼可澄纪念学校建校十年回顾相关资料一、基本概况佛山市冼可澄纪念学校于1997年10月30日奠基,1998年8月26日建成,1998年9月1日正式开学。
佛山市名誉市民、香港万雅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冼为坚先生为我校建设捐资500万港元。
1999年4月18日,佛山市教局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剪彩仪式,佛山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等主要领导和冼为坚家族出席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仪式,市直教育系统的学校领导共三百多人出席仪式,佛山市教局局长魏应祺主持落成剪彩仪式,市长梁绍棠在仪式上讲话,寄望冼可澄纪念学校办成一所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赞誉的优质学校。
重庆市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实践探索
一
皿 体 教 / 1 第期 育 学 21 1 0年
D B T S F P C L O I 专题讨论/ EA E E I P O S A T C・ 体育教师专业化
1 建 立 片 区教 研 网 络 . 育 教 师 示 范 技 能 现 状 ” 调 研 中 , 主要 能 在 全 市 建 立 了 8 片 区 教研 网 从 队列 队 形 、 田径 、体 操 、球 类 、 武 个 重 庆 市 特 别 重 视 加 强 对 教 师 运 络 ,加 强 体 育 与 健 康 课 程 改 革 的信 息 术 、韵 律 舞 蹈 等 几 大 板 块 来 调 研 体 育 动 能力 、运 动 技 能和 身 体素 质 的 培 交 流 ,并 充 分 利 用 网 络优 势 ,建 立 了 教 师 技 能 掌 握 的情 况 ,见 表 1 养 ,通 过 田径 、体 操 、球 类 、 武术 、 。
重庆市提 升中小学饰 育/ 牛 晓 赵小刚
一
近 年 来 , 重 庆 市 始 终 把 提 升 教 的教 师 ) ;青 年教 师 的 专业 技 能则 呈
师 专 业 能 力 放 在 教 育 教 研 工 作 的 首 相 对 单 一 的趋 势 ,不 能很 好 地 胜 任 教
专题讨论/ 体育教师专业化 ・ EA E F P CA P D BT S E IL O I O S T C
。 。蔓 臻 0 ≮ 器 0 黪
【 编者按】 “ 未来1 年教 师质量 决定 中国教 育成败 ” ,这是教 育部 副部 长陈小娅在 “ 育发展 战 0 教 略 与教 育质量”论坛上 的讲 话。到2 1年 ,体 育新课 程改革 已近 1年 ,回顾 十年体 育课程教 学改革的 01 O 得 与 失 ,不 难 发现 ,改革 越 向 深 层 次 推 进 ,来 自体 育教 师 的 阻 力越 大 。 究 竟 是 什 么原 因呢 ? 是 新 课 程 改革 的方 向需要 反 思 ,还是教 师 的能 力不足 以胜任课 程 改革 之 重任 ? 恐怕 两者 都有 。但是 ,无论如 何 ,体育教 师的能力是个 不能回避 的 问题 ,因为,体 育教 学改革 的真正执行 者是体 育教 师 ,体育教 师 专业能力高低决 定 了 育教 学质量 的好坏 。2 1年我刊推 出 “ 体 01 专题 讨论/ 师专业化”栏 目,将 陆续介 教 绍各省 市在提 升教 师专业 能力方 面的经验和做 法 ,并 围绕体 育教 师专业技 能问题展 开讨论 。欢迎广 大 教 师 结合 自己的教 学实 践 , 以 自 己的教 学 案 例 为切 入 点 ,认 真 思 考 、 积 极投 稿 ,共 同建 构 体 育教 师 专 业 素质 和 职 业 能 力 结 构 体 系 。本 期 介 绍 重庆 市 在提 升教 师专 业 能 力 方 面的 有 益 尝试 , 并就 “ 育教 学 体 设 计依据 与操作原 则”的论题展开讨论。
新课改带给体育教学的变化
新课改带给体育教学的变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十年了,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回顾课改之路,一路的各种培训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新课改带来的积极效果。
下面我就个人所了解和接触到的新课改的教学变化谈一谈。
一、教学内容的变化:新课程在内容上没有限制。
也就是没有规定什么教材上,什么教材不可上,而是让老师根据学校的条件和自己的善长,选择性的安排教学内容。
新课程没有具体规定教学内容,这表面上看似乎是老师没有内容可上,其实不然,这样恰恰是给了老师一个更大的空间去发挥他的能力。
老师可以根据学校条件和自己的特长安排教学,同样,学生也可以要求老师教些大学都感兴趣的、喜欢的运动项目。
这个是对传统体育课程的一个很大的突破。
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都是由国家统一规定,这样老师上课可能相对来要轻松,因为不怎么需要备课,且每次上课就是重复考试内容,一界一界往下带,但往往都没看到,那时的学生都已经是身心疲惫。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大家都知道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在内容要求中学生要学推铅球,而此运动项目对于学生来说是无趣味性可言的,且学生就算学会了此运动项目,对以后的锻炼可以说帮助甚微,因为不会有哪位同学平时出去运动是去推铅球的。
也许这样说是太片面了一点,但事实确实是如此。
所以,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就可放弃一些这样的项目的教学,去寻找一些同样能达到此锻炼效果的替代性项目。
比如说传统教学的中长跑项目,小学生处在身体锻炼意识不强的阶段,是没有谁乐意围绕田径场跑圈的。
有一位老师利用放风筝的方式去设计这堂课,那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学生们为了使风筝能飞起来、飞得高,都在不停的跑,在此过程中老师要的效果达到了,学生也身心愉快,乐在其中。
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堂的热爱,杜绝学生喜欢体育而吧喜欢体育课的现象。
二、教学方式的变化:体育课标准的不确定,教学内容的变化,决定了教师课堂控制方式的多变性。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的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强调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体育新课改工作总结
体育新课改工作总结
体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
体育新课改工作是近年来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之一,各地学校纷纷积极响应,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妨来总结一下体育新课改工作的成果和经验。
首先,体育新课改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体育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的体能训练,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体育新课改工作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更是在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次,体育新课改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过去,学校的体育教育往往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学生很难在其中找到乐趣。
而体育新课改工作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通过多样化的体育课程设置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能够真正享受运动的乐趣。
另外,体育新课改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体育教育往往是老师主导式的教学,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
而体育新课改工作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设置自主学习的环节和任务,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能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体育新课改工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兴趣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为体育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然,体育新课改工作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和探索。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体育新课改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2024年小学体育新课改总结
2024年小学体育新课改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需求,小学体育教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2024年小学体育新课改突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康发展。
本文将总结2024年小学体育新课改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一、主要内容和特点1. 立足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2024年小学体育新课改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和锻炼,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 课程内容多样化新课改增加了课程内容的多样化,不仅包括传统的体育项目,还增加了健身操、游泳、轮滑等项目。
课程内容的多样化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 强调团队合作和竞技精神新课改在体育教学中强调团队合作和竞技精神的培养。
通过分组活动和集体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鼓励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追求卓越和超越自我。
4.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计划和评价个人的体育锻炼和训练,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自我管理的实践,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5. 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新课改要求学校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场地和设备,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活动需求。
通过良好的体育设施,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幸福感。
二、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1. 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和锻炼,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
学生能够在体育运动中锻炼肌肉、增强体能,提高身体素质。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新课改通过团队合作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学生能够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协作、分工合作,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3. 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通过自我管理的实践,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悄然崛起的城市学校体育——郑州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十年回顾
学 习课标分解理论 。郑 州市义务教育 上 ,研 究 学案 对 体 育教 学 的促 进 作 郑 州 采 风 ,深 入 到 学 校 、课 堂 进 行 广 阶段学 校根据课标和学 校实 际情况 , 用 。 教 师 提 前 一 周 将 课程 放 在 指 定 网 泛调 研 ,深 度 报 道 郑 州 市 中小 学 体 育
慨 地 说 ,通 过 这 种 形 式 的 比 赛 , 自 己 的专业 技术 得到 了全面提 高 ,团体赛 增 进 组 内和 谐 发 展 。 课 程 改 革 促 进 教 师 专 护 体育 考 试 的公 正性 和 权威 性 , 仅2 l 年 即花 费3 0 01 0 万元 重新购置 体
学 科特色 的品牌 活动。我们将最初简 不 同教 学 方 法 、 不 同 教 学 理 念 的 示 范 性和紧迫性。郑州市教育局加大 了对 单 的 队 列 、技 巧 和 篮 球 三 项 技 能 比赛 课 ,并 引 导 观 摩 教 师 进 行 百 家 争 鸣 的 学 校 体 育 教 学 的 管 理 ,提 出 中小 学 体 发展 到教学设计 、评 课、模拟上课 、 争 论 ,发表不 同意见 和看法 ,甚至通 育要和体育 、艺术 “ +1 目”相结 2 项 田径 、体操 、球类 、民族传统项 目等 过学 科教研论坛在 网上进 行更加开放 合 的战略思想 ,落实课程计划 ,保证 多 门类 比赛 。每月举 行三项一站式 比 的争 论 ,从 而 引 导教 师 关 注课 程 改 教学质量 。 赛 ,全 年共进行六站 比赛 ,既有个人 革 ,关注体育课堂教学 ,关注 学科体 为加 快 中小 学 体育 建 设 ,郑 州 赛 又有 团体赛 。不少参赛青 年教师感 育课程改革方 向。
1我国课程改革历史回顾
我国(新中国)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一)1949—1952年第一次课程改革新中国成立后,收回了教育主权,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各类教育问题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1949年12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前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
这次改革自上而下,实行对旧课程的改造,初步确立了我国中小学新课程体系,形成了全国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与统一教科书的“大一统”课程模式。
具体过程如下:1950年8月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教学计划;同年9月,在全国出版会议上提出中小学教材必须全国统一供应的方针,并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承担编写国家统一教材的任务,于1951年出版了第一套中小学全国通用教材。
1951年3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通过了《普通中学(各科)课程标准(草案)》和中学规程,提出目前普通中学的教学计划必须全国统一,课程科目和每科教学内容必须定出统一的标准。
同年10月,政务院颁发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重新规定了中小学的学制,规定小学实行五年一贯制取消初高两级分段制,中学修业年限为六年,分初高两级,各三年。
根据学制的要求,1952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小学和中学暂行规程,尽管取消了分段,但课程设置上分段痕迹明显,自然、历史、地理课程4、5年级开设。
(我们教育见习、实习,小学低年级、高年级阶段特点差异明显),小学语文课时47.3﹪,数学24﹪,没有思想品德课。
中学,课程安排上,1950年8月的《中学暂行教学计划》:初中化学初二开设,物理初三开设;高中呢?化学、物理,高二三年级,高一空缺。
到52年暂行规程时,初中物理化学安排在二三年级,高中一二三年级均开设,但取消音乐美术课。
这一时期的课改呈现的特点是:强调中央集权,全国统一,致使课程结构单一,只设必修课,不设选修课;注意根据中小学培养目标来考虑学科设置;课程内容方面,注意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模仿前苏联的痕迹明显,某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国实际。
2024年十年来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本(4篇)
2024年十年来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本2024年已经是十年来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时刻。
在这十年的时间里,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创新,取得了许多成就。
在本文中,我将对这十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成就回顾在这十年的时间里,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首先,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和政策措施,我们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普遍认可。
其次,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
我们加大了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
同时,我们倡导创新教育模式,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利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受益于优质的教育资源。
再次,教育教学的科技化水平显著提高。
在这十年的时间里,教育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我们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教育技术的研发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
最后,教育教学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
我们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通过开展各类研究项目和课题,我们在教学方法、学生评价、课程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面临挑战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
虽然我们已经加大了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仍存在差距。
特别是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支持力度。
其次,教师队伍的建设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虽然我们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力度,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数量仍然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特别是在新的教育模式和技术的应用上,教师们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困惑和不适应,需要更多的专业培训和辅导。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十年的变化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十年的变化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季浏教授从2001年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进入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展实验,到2005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课程标准》,至今为止已有十个年头。
十年的课程改革,是体育课程不断产生新变化、获得新成果、发现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教育部的领导和组织下,根据国际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等,在广泛征询社会多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在征询全国32个省市和自治区一线体育教师的意见的基础上,《标准》(修订稿)将于2011年8月与各位老师见面。
借此机会,基于对各个省市区的调研报告,我们有必要对十年的体育课程改革成效及其发生的变化进行一个回顾和总结,以便于增进体育教师们对全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形势的了解,从而坚定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信心。
一、《标准》实验十年带来的变化(一)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得到充分肯定1.“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从体育课程改革一开始,《标准》就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调查结果表明,94.9%的学生比过去更关心自己的健康,且大部分学生(85.5%)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进健康。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普遍得到认可体育新课程一直推行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通过十年的课改实验,体育教学出现了以下变化:(1)充分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基础和需要;第二,由强制学生学转变为让学生主动学;(3)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调查结果表明,91.9%的体育教师认为师生关系与过去相比“更加融洽”或“比较融洽”。
3.《标准》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得到了广泛认同首先,《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有94%的教师认为这种划分方法“很好”或“较好”。
1我国课程改革历史回顾[整理版]
我国(新中国)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一)1949—1952年第一次课程改革新中国成立后,收回了教育主权,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各类教育问题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1949年12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前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
这次改革自上而下,实行对旧课程的改造,初步确立了我国中小学新课程体系,形成了全国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与统一教科书的“大一统”课程模式。
具体过程如下:1950年8月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教学计划;同年9月,在全国出版会议上提出中小学教材必须全国统一供应的方针,并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承担编写国家统一教材的任务,于1951年出版了第一套中小学全国通用教材。
1951年3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通过了《普通中学(各科)课程标准(草案)》和中学规程,提出目前普通中学的教学计划必须全国统一,课程科目和每科教学内容必须定出统一的标准。
同年10月,政务院颁发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重新规定了中小学的学制,规定小学实行五年一贯制取消初高两级分段制,中学修业年限为六年,分初高两级,各三年。
根据学制的要求,1952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小学和中学暂行规程,尽管取消了分段,但课程设置上分段痕迹明显,自然、历史、地理课程4、5年级开设。
(我们教育见习、实习,小学低年级、高年级阶段特点差异明显),小学语文课时47.3﹪,数学24﹪,没有思想品德课。
中学,课程安排上,1950年8月的《中学暂行教学计划》:初中化学初二开设,物理初三开设;高中呢?化学、物理,高二三年级,高一空缺。
到52年暂行规程时,初中物理化学安排在二三年级,高中一二三年级均开设,但取消音乐美术课。
这一时期的课改呈现的特点是:强调中央集权,全国统一,致使课程结构单一,只设必修课,不设选修课;注意根据中小学培养目标来考虑学科设置;课程内容方面,注意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模仿前苏联的痕迹明显,某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国实际。
我国的课程改革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回顾新中国成立前基础教育课程的六次改革1.洋务运动。
洋务派主张“新教育”,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观,开办洋学堂,派遣留学生。
增设外语、算学、化学、天文、医学、物理、万国公法、航海测量、代数、微积分等新课程,引进西方的教学管理制度,采用了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2.1903年,清政府公布《奏定学堂章程》,第一次确定了“五四五制”学制,初小五年,增设修身、读经、国学、算术、几何、体操等课程;高小四年,增加图画、手工等课程;中学五年,开设外语、法律和理财等课程。
3.1912年,中华民国颁布“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废除科举考试制度,开设历史、地理、农业、缝纫、唱歌等,并给予女子受教育的权利。
4.1923年,民国政府公布“新学制体系”,第一次将中国学制定位于美式“六三三”制,在小学开设的课程有国语、社会、自然、艺术、算术、体育、音乐、园艺、工艺等;初中在小学基础上增设外国语和生理卫生,破天荒实行学分制。
5.1927年之后,民国政府强化国民党的党化教育政策。
在这一阶段,改革没有明显进展。
6.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在革命根据地的学校课程。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政权就颁布过《小学课程教学大纲》,规定根据地的列宁小学分初高两级,分别为三年和两年,初级小学开设国语、算术、游艺、劳作、社会工作等课程,高级小学增设社会常识和科学常识课程。
20世纪40年代中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以“为革命战争服务”为宗旨,规定中学课程包括边区建设、政治常识、国文、史地、自然、生产、医药常识等,突出了鲜明的革命性、科学性、实用性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基础教育课程的八次革新1.1949~1952年。
教育部颁发了《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这是新中国第一份教学计划(1950年8月)。
设置了门类更为齐全的学科课程,政治、语文、数学、自然、生物、化学、物理、历史、地理、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体育教学富有特色——基础教育新体育课程改革十年回顾
中图分类号 :8r G 0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5— 2 6 2 1 )0 00 — 2 10 0 5 (02 9— 0 1 0
D :0 3 6 /jis. 0 5—0 5 .0 2 0 . 0 OI1 .9 9 .sn 10 2 6 2 1 . 9 0 1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十年来 , 由于体育课程资源实现 了 课堂教学新模 式。体育教 师也逐步从课 程的“ 行者” 实 执 与“
K y w o d c riu u ; s u c e r s: u r l m r o e;p y ia d c t n;p y ia u t e c riu u ;d c d ;r ve c e r h sc le u ai o h s l c l u rc lm c r u e a e eiw
用的基础上 , 可以通过对 体育课程资源进行挖 掘 , 扩充体育教
学内容、 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和加强信息技术 与体育教学 的 注重体育设施资源 ( 7 . %) 课 程 内容 资源 ( 6 . %) 占 96 、 占 02 、
整合三种实现途径。要求体育教师在教 学中结合学校 的实 际 人力 资源 ( 5 .% )课 外 和校外体 育 资源 ( 5 .% ) 自 占 79 、 占 45 、 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 , 依据一定的 目标对体育课程资源进行选 然地理课程资源 ( 5 . % ) 占 3 6 的利用 和 开发等 等 J 。由此可
体 育课程 资源 的开 发与 利用使体 育教学富 有特色
— —
基础教育新体育课程改革十年 回顾
De eo m e ta d Utl a i n o y ia lu e Cu rc u s u c s a d v l p n n i z to f Ph sc l Cu t r r iu m Re o r e n i l
中国新课程改革十年回顾
2、阶段特点: 人们对待课改态度从极端到理性 课改已经深入到学校、教师层面,
关注理念到行为的改变 各种配套措施逐渐跟进 很多学校开始了适应之后的创生
(五)新课改再出发(2009-)
中国新课程改革十年回顾 社会层次(制度上的正式课程) ▪ 学校层次(课程表中的课程) ▪ 教学层次(教师理解和运作的课程) ▪ 体验层次(学生获得的课程)
(一)新课改背景
应试教育弊端的日益暴露 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与讨论 国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课程改革已经在理念层面展开
标准正式颁布,新课程进入实验区,20 个学科(小学7科、中学13科)49种新课程 实验教材首次在38个实验区试用。 各实验区课改领导小组成立、教师新课 改理念培训、教材培训、大范围的课改 效果调研陆续展开
2、阶段特点: 强力推进,课改已突破制度层面 政府、媒体、研究领域正面反映 一些实际操作问题逐渐浮出地表 开始关注教师教学理念改变
(二)新课改序幕(1999-2000)
1、标志性事件: 1999年2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
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第八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此拉开序幕。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 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进一步明确 。
2、阶段特点:
目标: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了 每位学生的发展
2009年,更多的省份进入了新高考,浙江等省 份都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中国教育报》等重要媒体开始全面反映改革 中的新事物与新课改成果。
2009年12月初,南方报业旗下的财经报纸《21 世纪经济报道》用一万字篇幅报道了深圳中学 新课改成绩。
观看基础教育这十年感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基础教育已经走过了十年的风雨历程。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不禁感慨万分。
在这十年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我深感教育事业的伟大,同时也对未来的教育充满期待。
一、基础教育十年回顾1. 改革创新,教育体制不断完善过去十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
教育体制不断完善,从课程改革到教学方法改革,从教育评价改革到教育管理改革,无不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
2. 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丰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丰富。
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城乡教育差距逐渐缩小。
同时,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等也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3. 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基础教育十年,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新突破。
教师待遇不断提高,教师培训体系逐步完善,教师专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广大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4. 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基础教育十年,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在体育、艺术、科技创新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这得益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丰富的教育。
二、基础教育十年感悟1. 教育是国之大计,民生之本基础教育十年,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民生之本。
只有办好基础教育,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2. 教育改革任重道远基础教育十年,我深切感受到教育改革的艰巨性。
教育改革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教育改革贡献力量。
3.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基础教育十年,我深知教师的重要地位。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我们要关心教师,关爱学生,共同为教育事业奋斗。
4. 家校共育,共促学生成长基础教育十年,我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澄清误解
误解之一: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 ,不是学校体育和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 分析与澄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在 关于学校体育这一段中论述的,而且体育与人的健康和生 命息息相关,以及体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学, 因此,学校体育和课程更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 想。
一、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得到充分肯定
■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 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将增进学生健康贯 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 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94.9%的学生比过去更关心自己的健康,且大部分学 生(85.5%)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进健康。
■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得到了广泛认同
首先,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94%的教师认为这种划分方法“很好”或“较好”。 其次,《课程标准》不是按年级而是按四级水平设置学习目标,这 一做法同样得到广泛认同。 85.5%的人认为有关学习水平目标的设置“合理”或“较合理”。 第三,设置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标准,但不严格规定全国统一 的具体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由学校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学 校实际情况来安排。 94%的人认为这一做法“很好”或“较好”。而且,大部分教师都 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78.1%)、学习基础(74.4%)、教学目 标(69.9%)、现有的教学条件(68.3%)选择教学内容。
澄清误解
误解之四:新体育课程强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那么,为什么课程改革后的几年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还在下降呢? 分析与澄清: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不是课程改革 后发生的事情,在改革前就早已持续滑坡,况且受多种因 素的影响,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新体育课程明确提出“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促进体 育教学紧紧围绕增进学生的健康来进行具有引领性、方向 性和指导性。只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在实践 中加以贯彻和落实,体育课程与教学就能为提高学生的健 康水平发挥应有的作用。
澄清误解
误解之二:学生的健康问题是体育课程解决不了的问题。 分析与澄清:的确,学生的健康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 营养过剩、应试教育严重、家长成才观偏差、学校领导教 育观存在问题、学生身体活动时间大大减少和睡眠不足、 落后的体育教育观等,都共同影响着学生的健康问题,因 此,单靠体育课程是解决不了学生所有的健康问题,但体 育与健康课程应该为学生的健康承担部分的责任,作出自 己应有的贡献。
澄清误解
误解之二:强调“三维”课程目标有可能导致教师忽视运动 技能教学的问题, 分析与澄清: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担心可以打消 。调查表明,83.3%的体育教师比较重视运动技能的教学 ,且79%的体育教师比较重视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来促进 学生实现课程的多种目标。由此可见,大多数体育教师没 有忽视运动技能的教学,而是更加关注“教什么运动技能 、如何有效地教运动技能”的问题。
■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普遍得到认可 第一,充分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基础和需要。 第二,由强制学生学转变为让学生主动学。 第三,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91.9%的体育教师认为师生关系与过去相比“更加融洽”或 “比较融洽”。
澄清误解
误解之一: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是忽视体育教师的重要 作用。 分析与澄清: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程理念不但没有忽视 体育教师的重要作用,而是对教师的作用更高了,因为“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更多地倡导多样化的教学 方式,特别是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 知识面更宽,做好充分的准备,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会 随时提出各种问题需要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澄清误解
误解之三:体育的内涵和外延不能无限放大,认为体育只能 部分解决体质的问题,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不是体育课程 的目标和内容。 分析与澄清:体育既是身体活动,也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 ,因此,体育对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有重要 的影响,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 替代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体育的健身育人 功能。
澄清误解
误解之二: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是一切围绕学生转,学 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分析与澄清:“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求体育教师充分考虑 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自己的教学,使 教学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学生合理的、有利于 他们更好学习和发展的需求,应该充分尊重;反之,体育 教师应该加以引导。
二、 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出现了新的积极变化
1、“三维”课程目标普遍得到重视
三维课程目标突破了传统教学以“知识为中心”的 价值观,知识和技能传授不再是课程和教学的唯一目标 和最高目标。 83%的体育教师重视或比较重视“将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运动技能的教学中”。
澄清误解
误解之一:体育教学就是教运动知识和技能,其他方面都是 副产品。 分析与澄清:这还是运动技术中心论的反映。把体育教学看 成了仅仅是技术的教学,就是只重视体育教学的工具性, 而忽视体育教学的人文性;只看到体育教学的表象,而未 看到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实际上,体育教学既教学生掌 握运动知识和技能,也教学生如何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以及让学生体验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的 体育情感和正确的体பைடு நூலகம்态度和价值观;既促进学生身体强 健,也培养学生的精神和意志。因此,运动知识和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同等重要。
2、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第一,从总体上讲,教学内容由过去的单一竞技运动项目向多 样化的运动项目转变。
竞技运动项目一统体育教学内容天下的格局被打破,许多简便易学、 趣味性和锻炼性强等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和新兴运动项目作为正规的教学内容 进入体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