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2. 使学生掌握绿色植物吸水、蒸腾的过程及其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2. 教学难点:绿色植物吸水、蒸腾的过程及其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的原理。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绿色植物的吸水、蒸腾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盆栽植物、透明塑料袋、标签、计时器、水杯等。
2. 教学工具:PPT、显微镜、实物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绿色植物如何参与水循环。
2. 探究绿色植物吸水、蒸腾的过程:a. 讲解绿色植物吸水、蒸腾的基本原理。
b.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盆栽植物的吸水、蒸腾过程。
c.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绿色植物吸水、蒸腾的特点。
3.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a. 引导学生思考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
b.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4. 案例分析:介绍我国水资源状况,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在水资源保护中的作用。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的认识。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选择不同的植物进行观察,了解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吸水、蒸腾现象。
2. 邀请农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提高植物的吸水、保水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观察日记,了解学生对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通用5篇)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篇1教学目标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1.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2.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课前准备学生:1.预习本课实验操作内容。
2.课前调查:四人小组合作,利用干湿计测量裸地、林地的空气湿度,并进行比较。
3.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水循环、保持水土方面的资料。
4.准备几种叶肉分化程度不同植物的叶片。
教师:1.根据课本准备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的材料用具,不同之处:准备两种菠菜叶片,新鲜的叶片(一般气孔张开)和稍微有些萎蔫的叶片(一般气孔关闭)。
2.准备课本Pll7进一步探究的第二个实验。
3.5%的甘油溶液、新鲜幼嫩的蚕豆叶片。
4.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绿色植物促进水循环、保持水土方面的资料。
5.用flash制作有关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叶片的基本结构1.练习徒手切片2.叶片的基本结构。
二人小组练习徒手切片,制作菠菜叶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制作成功的同学介绍经验。
注意:不同的切割方向、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效果一样吗?方案一: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
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对比归纳叶片基本结构。
方案二:观察图《叶片结构示意图》或模型自学叶片的基本结构。
3.3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水分在植物体内的循环过程,包括吸收、运输、蒸发等。
3.设计意图:通过讲解,让学生系统了解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为后续的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打下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绿色植物如何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3.3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掌握蒸腾作用、根吸水、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等基本概念。
2.了解绿色植物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及其影响,掌握植物水分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学会运用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分析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重点讲解蒸腾作用、根吸水、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等概念。
2.教学内容:
(1)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从植物体内释放到大气中,促进了水循环的进行。
要求:收集相关资料,分析绿色植物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质等方面的影响。
3.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的实验方案,并撰写实验报告。
要求:实验方案需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方法、预期结果等;实验报告需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阅读一篇关于绿色植物与水循环的科普文章,并撰写读后感。
2.教学内容:
(1)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2)蒸腾作用、根吸水、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等概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绿色植物对水的利用及生态意义,了解地球上水循环的基本过程,了解自己的水循环的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能力目标:了解观察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1.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绿色植物对水的利用及生态意义,地球上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水循环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实践、发现和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讲授法:通过讲解绿色植物对水的利用及生态意义,地球上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在全面了解中深入认识。
•探究法:通过带领学生做实验、发起问卷调查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和发现。
1.4 教学内容与组织1.4.1 导入环节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水循环”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地球上为什么会存在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植被,水的循环过程是什么等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渐入主题。
2.使用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4.2 学习环节1.讲述绿色植物如何对水进行利用。
2.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
3.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循环过程,并让学生观察、总结观察结果,从而深入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4.自主体验:让学生填写问卷调查表,调查自己平常如何对待用水的问题,并总结出影响自己用水情况的因素,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学会珍惜水资源。
1.4.3 总结环节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发言,反思自己对水的认知是否有所改变,还存在哪些问题和疑问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二、教学反思本课主要通过讲解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绿色植物对水的利用及生态意义,地球上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通过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水的循环过程,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到水循环的重要性和生态价值。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带动学生形成珍惜水、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和行为。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6.18.1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教案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24年)

17-1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2)描述气孔的组成。
(3)列举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2. 能力目标(1)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的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2)通过安排自学、观察、讨论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互帮的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及主要器官,形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同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对自身的意义,养成爱绿护绿的美好情感。
二、学习过程:【环节一】自学激动力自学书本P75-P79的课本内容并思考以下3个问题1、什么是植物的蒸腾作用?2、植物是如何进行蒸腾作用的?3、植物为什么要进行蒸腾作用?【环节二】互动显活力(一)、什么是植物的蒸腾作用?探究活动1: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1)A塑料袋内壁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2)如果植物外没有套上塑料袋,我们能不能看到小水珠?说明水分是以什么状态散发出来的?(3)B装置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4)从这个实验现象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蒸腾作用概念:(二)、植物如何进行蒸腾作用?探究活动2: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1)自学P87信息库《气孔的开闭》,说一说保卫细胞的特点以及气孔开闭的原理。
保卫细胞:吸水:失水:(2)气孔在蒸腾作用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气孔是叶片_________以及与外界进行_________的“____”。
气孔的张开与闭合可以__________________,使植物体内经常保持着适量的水分。
(3)联系生活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要剪去一些枝叶,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三)、植物为什么要进行蒸腾作用?1、植物吸收的水分有_以上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2、意义:(1)(2)【环节三】反馈长能力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1、绿色植物吸收的水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大气中?又通过什么形式返回地面?2、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雨量充沛,昼夜温差不大,而沙漠戈壁地区却有着“早穿棉袄午穿纱”的说法。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 掌握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的过程。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 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的过程。
3. 环保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的过程。
2. 教学难点: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的详细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的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 新课导入:介绍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的过程。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的实例。
4. 小组讨论:讨论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5. 总结:强调环保意识,提醒学生保护植物,维护水循环平衡。
6. 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六、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绿色植物图片、水循环动画等。
2. 准备相关的植物标本或图片,用于案例分析。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 第二步:介绍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的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3. 第三步:分析具体的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的实例,通过观察植物标本或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4. 第四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5. 第五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环保意识,提醒学生保护植物,维护水循环平衡。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是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要意义之一。
本章不分节,内容包括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蒸腾作用、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以及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实验,介绍叶片的结构以及叶片上气孔的开闭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蒸腾作用及生物圈中水循环的过程。
最后深入探讨绿色植物是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认识森林对促进水循环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引导学生从理性上认识蒸腾作用的意义和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爱护绿色植物,为第六章《爱护植物绿化祖国》埋下伏笔。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2、解释气孔控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3、说出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和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珍惜水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叶片基本结构;蒸腾作用的意义。
难点:练习徒手切片,认识叶片的结构。
四、课前准备1、预习本课实验操作内容。
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有关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水循环,保持水土方面的资料。
五、教学方法选择直观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课堂互动教学法等相结合六、教学过程导入:课件展示: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0kg以上的水,这200kg水问:作为组成成分的水和维持生理过程的水总共占了总水量的百分比是多少:讲授新课:一、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同学们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09页,思考: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是怎样的?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1)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及结构特点①根尖的结构提问:1、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它具有什么特点?2、大量根毛对吸水有什么意义?然后讲述根尖成熟区适于吸水的结构特点及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要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习惯。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塑料瓶、空花盆、土壤、浇水器2.实验材料:自来水、苦菜种子3.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投影仪、实物图片或视频素材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入生态系统和水循环的概念,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如何形成,以及水循环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2.理论讲解(20分钟)介绍生物圈中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流动,并解释这些过程对生物圈的重要性。
同时,讲解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植物对土壤保水能力的影响。
3.实验设计(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每组学生设计一个小型实验,通过观察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4.实验操作(40分钟)每组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中发现的现象和结果。
5.结果展示和讨论(15分钟)每组学生向全班展示实验结果,讨论不同实验结果的原因,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解释。
6.总结与归纳(15分钟)通过讨论整理出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并总结出水循环的要素和重要性。
7.实物展示(10分钟)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了解植物对土壤保水的作用,加深理解。
8.拓展延伸(20分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素材或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法,并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四、教学评价:1.实验设计环节的评价:根据学生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创新性进行评估。
2.实验结果展示和讨论环节的评价:根据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和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进行评估。
3.课堂讨论和总结归纳环节的评价: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表达进行评估。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3《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绿色植物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2.通过学习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热情。
4.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学目标明确
-通过导入,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
1.蒸腾作用的定义与过程
-通过动画演示,讲解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强调蒸腾作用是绿色植物水分运输、温度调节和养分吸收的重要途径。
2.蒸腾作用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阐述蒸腾作用对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位等的影响。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3《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的过程,掌握蒸腾作用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方法,探究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3.了解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水平衡方面的作用,认识到保护植被的重要性。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与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相关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观察、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的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研究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给予个性化指导,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带三单元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维持地球上的水循环平衡。
2. 了解绿色植物如何吸收、运输和开释水份,以及这个过程对植物本身和生态系统的意义。
3. 掌握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它们如何参与水循环的过程。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察植物如何吸收、运输和开释水份,并理解这个过程对植物本身和生态系统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实物(如植物样本),以帮助学生理解。
2. 准备实验器械,以便进行观察和实验。
3.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并准备好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绿色植物图片,介绍绿色植物的重要性。
2. 提出“生物圈的水循环与绿色植物有何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新课教学1. 水循环的观点和过程(1)教师讲解水循环的观点和过程,通过多媒体展示水循环示意图。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2. 绿色植物在水分循环中的作用(1)教师介绍绿色植物在水分循环中的作用,包括吸收、运输、蒸腾等。
(2)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绿色植物如何吸收、运输水分。
(3)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绿色植物在水分循环中的作用。
3. 实例分析:绿色植物在森林中的水分循环中的作用(1)教师介绍森林中绿色植物对水分循环的特殊作用,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森林中绿色植物对水分循环的实际影响。
4. 拓展延伸: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教师介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如水利工程建设、农业灌溉、水污染等。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三)教室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对水循环和绿色植物作用的理解。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 生物七年级上册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生物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智慧课堂的数据分析,因此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通过模拟实验认同绿色植物参与蒸腾作用及发生的主要器官;通过实验观察说明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熟悉叶片的基本结构及气孔的开闭机制;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珍惜水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以及植物体是怎样参与生物圈水循环的。
2.教学难点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珍惜水源的意识。
◆三、教学资源与工具选择学生:预习本课内容和复习相关知识。
教师工具:智慧课堂、课件和实验用具(烧杯、刀片、芹菜、绿萝、气球、热水、塑料袋等),以实验探究为主多种方法优化组合,并辅助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预设问题:老师有一个小小的问题需要请教大家。
在前段时间,发现我的绿萝的水即将干涸了,于是我给它浇了大概251g的水。
到今天我们发现他的水又快没有了。
老师根据数据的一个比较。
浇水前为827.5g克,浇水后为827.0克。
反而降了涨了0.5g。
那老师想知道这消失的两百百多克水都去哪里了呢?那我们根据你们的回答,老师做了如下的假设,绿色植物会通过蒸腾作用向周围散失水分,那我们应该如何收集到绿色植物向周围散失的水分呢?实验探究一:探究蒸腾作用及主要部位根据塑料袋套袋证明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周围散失水分,老师也非常同意同学的观点,提前做了个实验,同学们观察这两个材料有什么区别了?发现没有叶子塑料袋表面没有水蒸气,从而得出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由叶片向外界散失水分老师这里有两种环境,如果让你选择其中一种长期居住,你会选择哪一种呢?嗯,大家基本都选择了绿色森林,这是为什么呢,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投票活动)通过连线题完成本节课对叶片结构的知识总结再次回忆植物运输水份的秘密通道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授课教师:工作单位: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自主学习,能够描述绿色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
(重点)2.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观看模型,能够说出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以及气孔的工作原理。
(重点,难点)3.通过故事讲解,阅读资料,能够概括蒸腾作用的意义及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过程。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强。
而且很多同学都有这样一个经验,家里种的花草树木都需要经常浇水,基于以上的旧知识和生活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探讨本节知识,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总结: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重走历险路,总结水循环利用板书,总结水循环。
总结目标检测回顾学习目标,检查学习效果组内相互提问,夯实基础查漏补缺,夯实基础情感升华强调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并借用席主席的话: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要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引导学生保护环境。
同时,通过点点历险告诉学生遇到困难不能放弃。
学生思考,认同绿色植物的重要作用,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目标清晰,故事引导,环环相扣。
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生物学问题;然后全体参与,共同探究,找到理论支撑;再运用科学思维,分析概括,帮助构建概念;最后回顾点点历险,分析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使学生形成保护绿色植物的意识,督促学生进行环保实践,同时使学生明白遇到困难不要丧失希望。
但是蒸腾作用是绿色植物普遍具有的一项生理活动,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找出更多易于在课堂操作的实验材料,进一步验证蒸腾作用的普遍性。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教案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第1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第一课时)一、实验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认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叶表皮气孔的实验,培养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图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认同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水循环的重要意义,自觉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的意识。
二、教学方法:分组实验、观察三、.本节重难点1、重点: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2、教学难点: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四.教学过程(一)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创设情境导入:“炎炎夏日,人体可以通过排汗来调节体温,达到散热的效果;那么植物和人一样都是生物,它们会“排汗”吗?为什么它们不会因为夏日烈日而被灼烧?新课讲授:请大家看一组漫画(多媒体展示),学生就此图开展短暂讨论: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讨论后请学生尝试回答此问题。
实验探究及分析:1.请部分小组展示课前准备的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2.老师在多媒体课件中进行总结分析:多叶:试管中水位下降明显,袋内壁水珠多。
少叶:试管中水位下降稍明显,袋内壁水珠较少。
无叶:试管中水位下降不明显,袋内壁水珠极少。
3.提出问题:水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实验(请学生上来):取一片叶子,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
现象:从上下表皮上冒出了气泡,且下表皮冒出的气泡多结论:水以气体形式从叶的上下表皮中散发出来的,这就是蒸腾作用。
而且,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要多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二)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1、制作叶表皮的临时装片2、用低倍镜观察叶表皮3、画图4、整理试验台五、课堂小结:植物叶表皮有大量由保卫细胞构成的气孔,利于水分散发。
六、作业:整理实验过程,完成实验报告单。
七、板书设计第1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一、实验名称: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二、实验目的:了解植物体散失水分的通道。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过程;2.技能目标:能够描述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过程;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绿色植物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PPT、图片、课件;2.材料准备:绿色植物的样本、干净的饮用水。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观察一株绿色植物,引导学生描述其特点,并提出问题:绿色植物和水之间有什么关系?2.探究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过程(30分钟)(1)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生物圈的构成,并解释水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2)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没有植物,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3)通过展示PPT,详细介绍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过程,包括蒸腾、凝结和降水等环节,让学生了解植物对水循环的影响;(4)进行实际操作探究:给每名学生分发一株绿色植物和一杯水,让学生观察植物叶面出现的水滴,并解释它是如何形成的。
3.操练与巩固(30分钟)(1)让学生小组讨论,设计一张海报,描述绿色植物如何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过程。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展示;(2)针对学生的设计,展示图片和视频材料进行点评与解析;(3)通过课堂竞赛的方式,巩固学生对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的理解。
抽取学生回答问题并给予奖励。
4.总结与延伸(20分钟)(1)通过展示绿色植物与水的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2)展示实际应用案例,例如绿化工程中植物的作用,加深学生对绿色植物的重要性的认识;(3)布置课后任务: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绿色植物如何参与水的循环,以及植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写一篇观察报告。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很容易忽略了其它环节的重要性,例如蒸发和降水等。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整个水循环过程的全面性,让学生对生物圈中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掌握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基本原理。
3.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及与生物圈水循环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绿色植物与水的关系。
(2)提问:你们知道绿色植物是如何参与生物圈水循环的吗?2.理论讲解(1)介绍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影响因素。
(2)讲解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3.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
(2)观察实验结果,讨论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
(2)讲解绿色植物蒸腾作用与生物圈水循环的关系。
5.案例分析(1)分析我国水资源状况,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保护。
(2)讨论绿色植物在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6.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巧、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
3.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及生物圈水循环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3.结合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水循环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六、教学资源1.图片: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实验装置等。
2.视频: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动画演示。
3.文献:关于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水循环的研究论文。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场地教室、实验室九、教学工具1.电脑、投影仪2.实验器材:绿色植物、烧杯、温度计、湿度计等3.作业纸、铅笔、橡皮等十、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对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基本原理及生物圈水循环的理解程度。
初中生物_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水循环的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运用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等知识,解释生活中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3、情感目标: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以及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情感和意识。
【评价设计】1、借用观察气孔的实验,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预习作业,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过程,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交流能力。
4、通过动画演示,锻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分析的能力。
【课前、课外学习活动设计】1、预习课本内容,熟悉插图和文字,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记。
2、完成课前准备内容,可以与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完成。
3、你又能在老师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来,请你记录下来,上课时咱们一起探究。
4、要求上课认真听课,仔细观察多媒体动画演示,理解重难点: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尤其注意:你课前没有理解的内容更要集中精力学习,力求理解并掌握。
【评测工具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评测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动画演示,评测学生的观察与理解能力;通过达标检测评测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整堂课的综合评测来检测教师教的能力与学习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领,激趣导入(预设时间3分钟)同学们,今天在上课之前我首先和大家一起探索一下植物界的一个“大奥妙”看大家能不能做一个“小科学家”帮老师解答以下的问题好,现在请大家运用所学的“水分在体内散失”的相关知识解释这课玉米吸收的水分中大约99%的水究竟哪里去了?(设计意图:从分析资料分析导入,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研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兴趣。
)二、探究质疑,合作双赢(20分钟)探究一:蒸腾作用1、完成课本49-50内容2、学生活动:(1)小组交流讨论、完善有关内容,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完善自己的答案,记录有疑惑的问题。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2.了解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过程;3.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水循环的定义和过程;2.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3.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过程;4.环境保护与水循环的关系。
教学步骤:引入(10分钟):1.引入课题,简要介绍水循环的概念和重要性;2.提问:你们知道水循环是什么吗?水循环的过程有哪些?展示(20分钟):1.展示水循环的过程图,解释每一个步骤的含义和作用;2.通过实际观察和互动,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实际应用,并强调人类对水资源的重要性。
讲解(30分钟):1.讲解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包括蒸腾作用、吸收作用和叶片表面积对蒸腾作用的影响;2.通过示范实验或视频演示,展示植物释放水蒸气的过程,并解释其在水循环中的作用;3.通过图片和实例,讲解植被覆盖率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植物保护水源地的重要性。
实践(3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绿化植物,并进行实地考察;2.让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总结绿色植物对水循环的影响;3.分组讨论:如何通过植物的种植和保护来改善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总结(15分钟):1.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关系;2.提问: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水资源?如何通过种植和保护绿色植物来保护水资源?拓展任务(15分钟):1.布置拓展任务:根据所学知识和实地考察结果,撰写一篇小论文或制作一份海报,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建议和方法;2.班内展示和讨论,推选优秀的作品并奖励。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探究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2.学生拓展任务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板书设计:-水循环的过程-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生物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描述叶片的基本结构
2.说明导管是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通道。
3.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
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二)能力方面
解释气孔控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1.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2.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本课实验操作内容。
阳光课堂第63、65页课前预习
教师: 1、准备观察水分在芹菜中的运输实验。
课前将浸泡好的芹菜用小刀横切出厚度为0.5厘米的小段,纵切处2厘米的小段
2.准备叶具有蒸腾作用的实验
课时安排第 2课时。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一、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根-茎-叶脉-气孔
二、蒸腾作用水蒸气叶片
三、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