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脱胎漆器发源于明代的雕漆。清乾隆年间17361795
福建脱胎漆器艺术简介
福建脱胎漆器历史:福州三宝之一,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福州漆器始于南宋。
据传清乾隆年间,漆匠沈绍安在一座寺庙里发现大门的匾额虽然木头已经朽烂,但是漆灰夏布裱褙的底胚却完好无损。
细心的沈绍安从中得到启发,回家后不断琢磨试验,继承发扬了传统漆艺,创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
沈绍安因此成为福州脱胎漆器的鼻祖。
简介:福州脱胎漆器,质地坚固轻巧,装饰精细,色泽鲜艳,结实耐用,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特色,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并誉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
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分为脱胎和木胎两种。
脱胎是以泥土、石膏、木模等为产品的坯胎,然后用夏布(麻布)或绸布和生漆在坯胎上逐层裱褙上去,待阴干后,敲碎或脱下原胎后,留下漆布器形,再经过上灰地、打磨、漆研磨,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亮绚丽的“脱胎漆器”工艺品了。
木胎主要是用楠木、樟木、榉木等坚硬木材为坯,不经过脱胎,直接涂漆,工序与脱胎布坯相同。
一件工艺品的工序多达四五十道,有的甚至达到一百多道。
脱胎漆器是以漆的色泽来装饰的。
传统的装饰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薄色料、晕金漆画、嵌银上彩、锦纹、嵌螺甸、仿古铜等。
后来发展了宝石闪光(即赤宝砂、绿宝砂)、仿彩窑变、匏纹、暗花、仿青铜器、雕填、浮堆等技法和多种漆艺技法综合运用的磨漆画品种,并将漆技艺同玉、石、牙、木雕结合起来,使漆器工艺品更加绚丽多彩。
福州脱胎漆器产品大致可分为实用和艺术欣赏两大类。
实用的有:花瓶、咖啡具、食具、烟具、文具、茶具以及围屏、挂联、挂框、盘架、插屏等漆器家具;有脱胎人物、动物、博古和仿古制品等欣赏陈列品等,花色品种达3000多种。
脱胎漆器除轻巧美观耐用外,还具有耐热、耐酸、耐碱、绝缘等优点,其运用范围已扩大到工业品上。
工艺流程:“视之九鼎兀,举之一羽轻。
”这是郭沫若先生对福州脱胎漆器最大特点“轻”的写照;福州脱胎漆器光亮美观、不怕水浸、不变形、不褪色、坚固耐温、耐酸碱腐蚀。
这是福州脱胎漆器特殊的制作工艺所决定的。
福州脱胎漆器-骆志煌历史名师工作室
福州脱胎漆器来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一、简介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
福州脱胎漆器是继承我国古代优秀漆文化发展起来的。
它品类之多在全国漆器行业首屈一指,大的如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漆画大屏风、彩绘大花瓶、脱胎仿古铜大狮等,小的如烟具、茶具、餐碗、盘、碟、罐等,共有18类1200多个花色品种;它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别致,装饰技法丰富多样,色彩明丽和谐,可谓集众美于一体,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
郭沫若生前曾做诗备加赞誉,称赞福州脱胎漆器是"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
福州脱胎漆器作品,早期多为佛像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后逐渐向自然形、仿生形等方面发展,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二、溯源说到脱胎漆器在福州的发展历史,人们总要把它同"沈绍安"的名字连在一起,至今福州工艺美术界都以"沈绍安"三字作为脱胎漆器的正宗代表。
福州脱胎漆器的首创者就是清代乾隆年间福州府侯官县(今福州市)漆艺人沈绍安(1767年-1835年)。
沈绍安早年为油漆匠,在福州杨桥路双抛桥附近开设"沈绍安"老铺,以油漆加工为业,并且制售漆筷、漆碗、神主木牌之类小商品。
当时福州为八闽首府,手工业比较发达,虽然说漆器行业在各种手工业中的地位首屈一指,但是竞争十分激烈,生意并不好做。
再说,福州从南宋开始有了漆器,到了清初也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陈旧的工艺影响了漆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店中生意清淡,沈绍安不时到官家深宅或宫观寺庙去做油漆活儿。
有一次在一座古寺做工时,他发现寺庙大门的匾额木头已经朽烂了,但是用漆灰夏布裱褙的底坯却完好无损。
细心的沈绍安从中受到启发,回家后仿照旧匾,用泥土先塑出模型,然后在模型外面裱上夏布,涂上青漆,等漆干了之后脱去土模,再行髹漆加工上色,经过反复试验、改进,终于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
(原创)福州脱胎漆器的欣赏和收藏
(原创)福州脱胎漆器的欣赏和收藏福州脱胎漆器的欣赏和收藏(原创)福州脱胎漆器的欣赏和收藏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
清宣统二年(1910年)以来,参加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意大利觉兰多博览会、德国柏林卫生展览会、英国伦敦博览会和在美国芝加哥、日本东京,以及菲律宾、比利时、巴拿马等地举行的国际博览会,多次荣获特等金牌奖、头等金牌奖和最优奖等多种荣誉,曾被誉为“珍贵黑宝石”和“东方珍品”。
福州脱胎漆器产品大致分为实用和欣赏两大类,常见的有大花瓶、大屏风、各种磨漆画等观赏品以及茶具、文具、餐具日用品等。
它是中国脱胎技艺与髹漆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质地轻巧坚牢,造型多样,色彩鲜艳明亮,纹理清晰秀丽,自成一格,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在我国的漆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福州漆艺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早在宋代福建就有螺钿镶嵌漆器生产,到明清时期,福建已经成为中国漆器重要产区。
福州脱胎漆器由清代乾隆年间福州府侯官县(今福州市)漆艺人沈绍安(1767-1835)首创。
通过分析破旧城楼匾额的坯胎,沈绍安掌握了长期失传的汉代“夹纻”技法的基本材料成分,经过反复试验、改进,终于在“夹纻”技法的基础上研制出了著名的“脱胎漆器”。
沈绍安因此成为福州脱胎漆器的鼻祖。
因沈家脱胎法秘不外传,技艺代代族传家承,独家生产,所以福州脱胎漆器又被称为“沈氏脱胎漆器”。
此后,沈绍安第五代孙沈正镐、沈正恂把泥金和泥银调到漆料中,发明了“薄料髹绘”技法,提高了漆液的光亮度和色彩的鲜艳度,使漆工艺在平面描绘上产生了重大变化,并在原有红、黑、朱、紫的髹漆技艺基础上,新研制出金、银、天蓝、苹果绿、葱绿、古铜等颜色。
沈氏家族所研制的“脱胎漆器”工艺和“薄料髹绘”技艺,极大地推动了福建乃至中国漆器水平的提高和漆器产业的迅速发展。
过去,福州本土的脱胎漆器、漆画在收藏界中算冷门藏品,但从去年开始,脱胎漆器、漆画突然走热,尤其进入2011年,脱胎漆器、漆画市场大幅升温,从去年开始,漆画收藏热明显升温,尤其是经历过几次大型拍卖会后,漆画的独特艺术和工艺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此前一直处于“低谷”的漆画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和关注,漆画收藏也逐渐成为热门。
第一节 脱胎漆器
福建脱胎漆器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情况详见表1-2。
表1-21981~1985年福建脱胎漆器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一览表
届 别年份奖 别作 品 名 称作 者
第一届1981银杯飞马牌脱胎漆器福州第一脱胎漆器厂
历经长期发展,福州脱胎漆器品类繁多,首居于全国漆器行业。从坯胎质地看,有布质、木质、陶质、金属和塑料胎;从功能与用途看,有欣赏陈设类、生活实用类和旅游纪念品类;从品种看,有瓶、盘、盒、具、屏、联、框、架箱、几、案、柜等,计18类、3000多种;从装饰技法上看,分彩髹、彩画印锦、台花、雕填、镶嵌、暗花、针刻、闪光、变图、仿彩等;从制作工艺看,在胎、坯完成后,要经过漆灰地、打磨、髹漆、装饰等工序,总共要经过四五十道、甚至上百道的手工操作。1959年后,木坯工序、漆作工序中的碾料、喷漆、打磨、退光及装饰工序中的印锦料的滚轧都实现了机械化,漆画描线复印化,台花刻剔腐蚀化,代替了手工操作,提高了工效,减轻劳动强度。进入70年代,福州第一脱胎漆器厂实行用钙塑制作坯胎,实现坯胎现代化、产品普及化。同时应该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批美术院校毕业生充实到脱胎漆器行业,大大提高创作设计水平,创作许多优秀产品。
福州脱胎漆器简介
福州脱胎漆器简介(福建)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汉族传统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
清宣统二年(1910年)以来,参加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意大利觉兰多博览会、德国柏林卫生展览会、英国伦敦博览会和在美国芝加哥、日本东京,以及菲律宾、比利时、巴拿马等地举行的国际博览会,多次荣获特等金牌奖、头等金牌奖和最优奖等多种荣誉,曾被誉为“珍贵黑宝石”和“东方珍品”。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于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艺术简介福州脱胎漆器是继承中国古代汉族优秀漆文化发展起来的。
它品类之多在全国漆器行业首屈一指,大的如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漆画大屏风、彩绘大花瓶、脱胎仿古铜大狮等,小的如烟具、茶具、餐碗、盘、碟、罐等,共有18类1200多个花色品种;它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别致,福州脱胎漆器装饰技法丰富多样,色彩明丽和谐,可谓集众美于一体,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
郭沫若生前曾做诗备加赞誉,称赞福州脱胎漆器是“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
福州脱胎漆器作品,早期多为佛像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后逐渐向自然形、仿生形等方面发展,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二、历史溯源说到脱胎漆器在福建省福州市的发展历史,人们总要把它同"沈绍安"的名字连在一起,至今福州工艺美术界都以"沈绍安"三字作为脱胎漆器的正宗代表。
福州脱胎漆器的首创者就是清代乾隆年间福州府侯官县(今福州市)漆艺人沈绍安(1767年-1835年)。
福州“脱胎漆器”是沈绍安通过对旧匾额的分析,了解了失传已久的汉代“夹纻”技法的基本材料成分,经过不断尝试,将“夹纻”技法还原,并在手法、材料上有所创新的一种新型漆工艺,它的原理与传统的“夹纻”技术息息相关。
“夹纻”制作技术“夹纻”制作技术,源于战国,兴于西汉,魏晋时期走向成熟。
寺庙大佛,多用“夹贮”法塑造,首先竖立木柱支架,竹篦绷扎、细麻、稻草、泥土及漆灰糊封,涂上漆泥,塑出骨肉、糙漆、磨光、漆彩漆、贴金饰,开光点睛,完成後,把像内木架等重物酌量拆除,减轻重量,以供当年庙会出巡时需要。
【守?传承】“气死猫”的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大师
【守•传承】“气死猫”的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大师上期【守·传承】栏目,小独为大家介绍了素有“福州工艺美术三宝”之称的软木画,今天,小独将再为大家介绍一项“福州工艺美术三宝”之一的传统技艺,这项技艺甚至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
你猜到这是什么传统技艺了吗?对了,这就是福州著名的脱胎漆器髹饰技艺。
郑益坤是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曾负责过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及台湾厅的设计工作。
1993年被国家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郑老先生得陈子奋、李芝卿先生指导,擅长白描工笔,师法造化,意境深远。
他亲历漆画由器到画的演变,毕生与漆为伴,潜心漆画技法研究,传承福州传统脱胎漆器制作和漆画工艺,以其精湛的技艺、开放的心胸,为中国漆画继承、发展和创新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中国传统漆画界占有一席之地。
在郑老先生的花鸟虫鱼漆画中,属金鱼作品名声最大。
郑老先生在用漆画创作金鱼时,为了使金鱼身上的鳞片显得生动,郑老先生大胆地引用了现代合成涂料——聚氨酯,事先涂在银色的鳞片上,再通体罩上透明漆,从而保住了鱼鳞身上的银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他的金鱼画在漆盘里,仿佛盘中真有水,水中有真鱼,若隐若现,栩栩如生。
说到“金鱼坤”这个雅号,还有一段有趣的小传闻呢。
据说他所画的金鱼能骗过小猫,惹得小猫围着盘子团团转,美术评论家王朝闻先生在人民大会堂看到他的《金鱼盘》之后,曾风趣地称为“气死猫”,将金鱼漆画达到如此惟妙惟肖的境地,“金鱼坤”的雅号由此诞生了。
不过,郑老仿佛并不喜欢这个雅号,在他眼里,金鱼只是他的漆画生涯里名气最大的画作对象之一。
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还可以创作出更多令人惊艳的作品。
传承之路。
传统技艺创新的事例
传统技艺创新的事例
传统技艺的创新事例有很多,下面以福建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为例:
福州的漆艺起源于乾隆时期,著名的漆艺大师沈少安在“夹纱胎”工艺的基础上,引进了脱胎漆器的制作工艺。
他先用泥土雕刻出一尊佛像的雏形,然后在上面铺上一层又一层的大漆,水浸泡成了泥坯,将融化的水泥倒扣成了漆布的雏形,再进行多次的抹灰、揉捏,最后在表面涂上了颜料,制作出了一尊重量很重、色彩很鲜艳的现代佛像。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生产工艺也越来越先进。
脱胎漆器的形状变得越来越多样化,逐步发展出了诸如瓶、盘子、茶具等日常用品,后来又有了类似于西式瓷器的烟具、咖啡杯等器具。
传统手工艺要持续丰富艺术表达方式,更要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当代再设计”,将传统文化的魅力重新带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而对传统手工艺进行改进和创新。
福州脱胎漆器始祖沈绍安
福州脱胎漆器始祖沈绍安?心灵手巧乾隆三十二年(1767),沈绍安出生在福州双抛桥河墘小花巷一户破落的官宦门第。
他自幼聪明伶俐,爱动脑筋,喜习油漆工艺。
青年时在双抛桥附近一条僻静的小巷里开设一家油漆店。
当时的油漆色调单一,只有"朱"、"黑"两色,且多为庙宇、府第、厅堂的雕梁画栋及匾额、挂联装饰。
双抛桥靠近"三坊七巷",是官僚、豪绅、富贵人家集中的地方。
为了迎合官场的应酬、男婚女嫁的需要,沈绍安很想创作一些新奇的漆器应付市场。
"苍天不负有心人",当他30多岁时,有一次应召到县衙修复匾额,发现该匾的金字表面虽褪色,但里层由夏布裱褙的底坯却坚固如新,遂引发他复兴传统工艺的念头。
这种贮加灰烷裱,又称"夹佇"技法,早在我国南北朝时已有生产,但后来这种工艺长期失传。
沈绍安通过虚心走访求教老油漆工,苦心钻研,多次试验,终于想出了用粘土作成坯胎,阴干后,再层层裱上夏布或丝绸,涂上生漆,并在底部打个小孔,待漆干后用水从小孔灌入,使胎泥遇水逐渐溶化流出,内胎已脱,外表的器形布层依然无损,再上灰地,打磨、漆研磨和施以各种装饰纹料,便成了轻巧牢固、古朴大方、独具艺术魅力的工艺品了,他取名为"脱胎漆器"。
人们用"巧夺天工岂等闲,脱胎非易漆更难,闽中三宝名居首,驰誉环球沈绍安"来赞扬沈绍安的脱胎漆器。
四传四不传脱胎漆器问世后,初时,只售出一些朱漆筷子、漆碗、漆盘、漆碟和神主之类的实用器具。
随着销路看好,登门求购者日多,沈绍安又在漆器的使用上大胆创新,把产品分为实用和观赏两大类,属实用的有:瓶、盆、盘、茶箱、烟箱、首饰箱等;属艺术品的有:人物、围屏、挂框、挂盘、挂联、插屏等,两大类共有品种300多个,脱胎漆器除轻巧美观外,还有耐热、耐酸、耐碱、绝缘等优点。
在色泽上,沈绍安将传统的只有红与黑两种颜色的漆料,再加以巧妙的调配,增加了黄、绿、蓝、褐诸颜色,有的还使用银箔,贴金等技法,使漆器光彩夺目,鲜艳美观,很受上流社会的欢迎。
福州脱胎漆器
福州脱胎漆器福州脱胎漆器片花:它,是有着200多年历史传承的工艺奇葩。
它,被西方人称为“珍贵的黑宝石”、“髹饰之光”和“人间国宝”。
郭沫若曾用“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的诗句来盛赞它。
它,就是“福州脱胎漆器”。
1959年,人民大会堂落成,在庆贺宴会上,周恩来总理宴请各国贵宾。
趁着大家兴致正高,他走到一对古铜色的狮子面前,笑着对在场的外宾说:“这是一个铜狮子,你们看,我用手就可以搬动它。
”话音未落,他轻轻用手一抬,铜狮子就翘起来了,正当宾客大赞总理神力时,总理说道,这并不是真正的铜狮子,而是福州脱胎漆器仿紫铜大对狮,它只有几公斤重。
一时间,外宾热烈鼓掌,惊叹福州精湛的制作技艺。
那什么是脱胎漆器呢?顾名思义,它首先是以漆髹饰的器物,丰富多彩的髹饰手法使脱胎漆器色彩瑰丽,光亮如镜,古朴又不失高贵华美。
其次,脱胎漆器的胎质和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胎质并不相同,不是木胎、竹胎,或者泥胎,而被称作脱胎,这就是紫铜大对狮只有几公斤的根本所在。
除此以外,福州脱胎漆器还有不怕水浸、不变形、不褪色、坚固耐温、耐酸碱腐蚀等诸多优点,以独特的民族风格、独树一帜的地方特色,深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
在清朝时,福州就已经成为中国漆器的制造中心,脱胎漆器也正在此时慢慢孕育而成。
追溯它的历史,还要从脱胎漆器的鼻祖“沈绍安”说起。
清朝乾隆年间,沈少安,在福州杨桥路双抛桥附近开了一家漆器铺,他以油漆加工为业,也制售一些漆筷、漆碗、神主木牌之类小商品。
当时福州漆器业很是繁荣,但竞争也十分激烈。
沈绍安的老铺生意清淡,迫于生计,他便到官家深宅或宫观寺庙去做油漆活儿。
有一次他在一座古寺做工时,发现寺庙大门的匾额木头已经朽烂了,但是用漆灰夏布裱褙的底坯却完好无损。
细心的沈绍安从中受到启发,回家后不断琢磨试验,终于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脱胎漆器。
自沈绍安之后,在一百多年的历史里,一代一代的漆器大师一方面恢复中国失传近千年的漆艺技法,同时又不断发展创新,将福州的脱胎漆器推向繁荣。
脱胎漆器
脱胎漆器源于明代的雕漆。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由制漆艺人沈绍安(1767--1835年)始创,是脱胎技艺与髹漆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其质地轻巧坚牢,造型古朴典雅,色彩鲜艳明亮,纹理清晰秀丽,自成一格,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合誉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另外也与福州纸伞、角梳合誉为传统“福州三宝”。
清宣统二年(1910年)以来,参加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意大利觉兰多博览会、德国柏林卫生展览会、英国伦敦博览会和在美国芝加哥、日本东京,以及菲律宾、比利时、巴拿马等地举行的国际博览会,多次荣获特等金牌奖、头等金牌奖和最优奖等多种荣誉,曾被誉为“珍贵黑宝石”和“东方珍品”。
福州脱胎漆器是继承我国古代优秀漆文化发展起来的。
它品类之多在全国漆器行业首屈一指,大的如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漆画大屏风、彩绘大花瓶、脱胎仿古铜大狮等,小的如烟具、茶具、餐碗、盘、碟、罐等,共有18类1200多个花色品种;它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别致,装饰技法丰富多样,色彩明丽和谐,可谓集众美于一体,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
郭沫若生前曾做诗备加赞誉,称赞福州脱胎漆器是“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
福州“脱胎漆器”是沈绍安通过对旧匾额的分析,了解了失传已久的汉代“夹纻”技法的基本材料成分,经过不断尝试,将“夹纻”技法还原,并在手法、材料上有所创新的一种新型漆工艺,它的原理与传统的“夹纻”技术息息相关。
“夹纻”制作技术“夹纻”制作技术,源于战国,兴于西汉,魏晋时期走向成熟。
寺庙大佛,多用“夹贮”法塑造,首先竖立木柱支架,竹篦绷扎、细麻、稻草、泥土及漆灰糊封,涂上漆泥,塑出骨肉、糙漆、磨光、漆彩漆、贴金饰,开光点睛,完成後,把像内木架等重物酌量拆除,减轻重量,以供当年庙会出巡时需要。
③“夹纻器型技术”是佛教造像的重要方式,—直延续了近千年,在唐晚期两度灭佛以后,绝大多数漆艺佛像都被毁坏殆尽,佛教造像的夹纻技术也逐渐衰败,直至失传。
目前,中国大陆各博物馆,已经找不到一件明代以前的夹纻造像实物。
09-10学年福州八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卷经济生活
09-10学年福州八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卷《经济生活》说明: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请将第I卷正确答案的序号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考生只交第II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分,共60分)1.国家统计局2009年12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第四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 PI)开始“转正”。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CPI指数上升可能会①物价上涨,降低居民购买力②刺激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③急剧降低人们消费水平④促使企业提高产品价值量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②③④2.在《福州晚报》举办的数场2009年“寻工在线”招聘会中,有这样一个群体:年龄大、没有技能、每次都参加,但每次都未能找到合适工作的失业者。
在多次再就业碰壁的情况下,福州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为其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卖起了海鲜,结果生意红火,成为市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启示我们()A.再就业靠科学文化知识B.再就业要以市场为导向C.再就业要改变旧观念D.再就业要不怕苦不怕累3.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从国家角度讲应当()①加强引导和培训,为下岗工人再就业创造有利条件②树立自主择业观,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自主选择职业③实施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创造有序的就业环境④树立竞争就业观,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素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源于明代的雕漆,已有270多年历史的著名“福州三宝”福州脱胎漆器艺术,濒临消失。
衰败的主要原因是其主打产品一直延续传统工艺,工艺复杂,成本高,销路窄,产品难以被市场广泛接受。
这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A.企业必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B.企业必须重视信誉和形象C.企业必须遵守市场交易原则D.企业必须适销对路,降低成本,不断开发新产品5.09年国庆节中秋节8天假期,北京“尾货”市场火爆。
漆画来源
中国四大漆器一、福州脱胎漆器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福州漆器始于南宋。
据传清乾隆年间,漆匠沈绍安在一座寺庙里发现大门的匾额虽然木头已经朽烂,但是漆灰夏布裱褙的底胚却完好无损。
细心的沈绍安从中得到启发,回家后不断琢磨试验 继承发扬了传统漆艺,创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
沈绍安因此成为福州脱胎漆器的鼻祖。
福州脱胎漆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色彩瑰丽,光亮如镜”,人们对它产生好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装饰上的丰富多采。
二、扬州漆器从本世纪50年代以来,在扬州远、近郊区许多汉代墓葬中出土的漆器及其残片,多达万件。
其胎骨以木制为最多,故有关学者称扬州为我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
也有不少以干漆夹为胎的,世称脱胎漆,尚有少量竹胎、铜胎、皮胎制器。
至元代,扬州已成全国漆器制作中心。
雕漆尤为精美。
元末明初时,“点螺”工艺出现。
明清时代是扬州漆器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名家荟萃,诸品具备。
清代后期,扬州漆器出口外贸已较兴盛,远销欧美等国,年销量2万多件,“岁入三万两”。
三、平遥推光漆器据史料记载 平遥推光漆器始于唐朝开元年间,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推光漆漆料来源于植物漆树,人们称之为“老漆”、“大漆”。
推光漆器的制作,工艺独特。
先选好木料,制胎,再以猪血、砖粉涂缝,磨光,然后开始涂天然老漆,磨了再漆,漆了再磨,反复多次,最后用手掌蘸麻油在漆面上推光泽来,而后又经过推敲、描金、彩绘等几道工艺,分别现出山水人物、飞禽走兽、亭台楼阁、奇花异草等各种图案。
推光漆器,漆光闪闪,映影如镜,故又称“金漆家具”。
四、成都漆器成都漆器又称卤漆,闻名于世的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漆器就刻有代表成都生产的“成市草”“成市饱”铬记,在战国时期已远销到朝鲜平壤(古乐浪郡)。
中国是最早认识漆的并能将漆调成各种颜色,用作装饰之用的国家。
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考古工作者就发现了一只木胎红色漆碗。
福州三宝ship
纸 伞
刘梦秋最著名。
如今,福州纸伞由于工艺复杂已悄悄离开繁忙现实 的都市生活,但它却作为一种精美的工艺品仍深受 人们喜爱而 被欣赏和收藏。
脱 胎 漆 器
福州脱胎漆器起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 年)。先前只作为珍贵的馈赠品,在官场内流 传。"五口通商"后逐渐转向外销。
脱胎漆器的鼻祖沈绍安
脱胎漆器的品种
• 产品品种有瓶、盘、 具(茶具、酒具、烟 具等)、盒、屏风、 挂联、动物、雕漆 家具以及人物、透 花镜屏等。
透花镜屏
产品品种
福州脱胎漆器质地坚固,又十分轻巧,色泽瑰丽鲜艳,造型 典雅别致,装饰性强,碰不坏,摔不破,不掉漆,不退色, 深受世人欢迎。
脱胎漆器类型
• 脱胎漆器作品主要 有:荷叶瓶、竹根 瓶、提篮仙女、松 鹤瓶、赤宝砂大花 瓶、仿制司母戊大 方鼎、天女散花,
暗花缠枝牡丹大花瓶
等。
漆的加入平添了一股深沉含蓄的 贵族气息
红与黑两种视觉反差,甚至引起社会 是非概念联想的颜色,因为漆的加入平 添了一股深沉含蓄的贵族气息
红与黑两种视觉反差,甚至引起社会是非概念联想的颜色, 因为红与黑最具有中国特色的颜色,漆黑和漆红,红很安静 的,黑很神秘,材料的质感很东方很内敛。
惠安女人物形象
丰厚的底蕴和脆弱的保护
• 著名的“福州三宝”纸伞、脱胎漆器和牛 角梳曾经享誉海内外。由于工艺品缺乏市 场需求,许多企业已经或濒临破 产,原来 厂内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国家级大师在内, 目前不得不在家小打小闹接些零活,有的 国家级大师甚至在街头摆地摊,不少国家 级大师十几年没有作品,真正的脱胎漆器 和软木画优秀产品正在消失。
一把寻常的梳子,福州人把它精雕细琢,竟创出达数 十个品种,有半月形的京梳,有一端齿间宽、一端齿间窄的 鸳鸯梳,带柄的烫发梳,还有广式的、西式的、英雄少年式 的等等,名目繁多。
榕城三绝:寿山石雕、脱胎漆器、软木画西行文化
榕城三绝:寿山石雕、脱胎漆器、软木画西行文化榕城三绝即寿山石雕、脱胎漆器、软木画,三者都是福州享誉全球的传统艺术珍品,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为福建省省会。
榕城三绝中寿山石雕历史悠久,而脱胎漆器、软木画都是二十世纪初初步形成的。
寿山石雕寿山石雕是福建福州传统的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以产于福州北部山区北峰的寿山石为材料,通过特殊技艺制作出供人玩赏的小型雕刻。
寿山石雕十分注重依石造型,因而有“一相抵九工”之说,其技艺主要流传在福州市晋安区鼓山、岳峰镇、象园、王庄街道和寿山乡。
寿山石亦称塔石,其石质脂润,色彩斑斓,温润如玉,为历代藏石家所珍爱,是进行石雕创作的上等原料。
寿山石以独特的意蕴,融会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语言,构成了“寿山石文化”。
寿山石雕的起源因考古的发现和鉴证而逐步推前。
迄今为止所出土的寿山石雕文物,最古老的应为南北朝(公元420-589年)。
唐代,经济繁荣,佛教兴盛,寿山大兴寺院建筑,寿山石雕也得以发展,据传当时僧侣利用寿山石刻制佛象、香炉、念珠等,供寺院使用,也作为礼品馈赠香客。
宋朝,重文轻武,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福州成了东南沿海重要城市,推动了寿山石雕的发展,从福州地区出土的宋墓寿山石俑来看,不仅数量多,且品类丰富,造型各异,生动多姿的各式人物禽兽,刀法简练,风格严谨,可以看出,寿山石雕已进入成熟阶段。
元代之前,印章多以铜、铁、玉为材。
元明之间,民间流行用'花乳石'刻制印章,寿山石章以洁净如玉、柔而易攻而应运而生,倍受书画家、篆刻家的赏识,自此,篆刻家自行奏刀,追奏仿汉、斑驳淋漓,中国独特的篆刻艺术得以风行和发展,“万朵云霞几度攀,珠光宝气绝人寰,风靡皖浙千家刻,功在印坛是寿山”,现代著名金石家钱君陶先生对寿山石在篆刻艺术史上的功绩作了很高的评价。
明代,寿山石的钮饰艺术得到长足发展,雕刻艺人在继承古代玉玺、铜印等钮饰基础上,造诣很高,风格独特的印钮艺术,寿山石章成了文人墨客们的心爱之物、珍藏之宝。
浅析平遥推光漆器与福州脱胎漆器的区别
浅析平遥推光漆器与福州脱胎漆器的区别1 平遥推光漆器和福州脱胎漆器的历史概述在《史书》中记载:“赵简子漆智伯头为饮器”的典故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晋地。
春秋战国时期,山西漆器就有所发展;北魏时期,髹漆工艺高超。
而平遥推光漆器始于唐朝开元年间。
在明清时期,山西商贾活跃全国,平遥推光漆器在明清达到鼎盛时期;光绪之后,平遥推光漆器逐步走向衰败;直到1958年,任茂林成立平遥推光漆器厂,平遥推光漆器为堆鼓描金罩漆的金碧山水和青绿山水屏风的家具,全国闻名。
此时,平遥推光漆器广销往欧、美、东南亚等28个国家和地区,这是平遥推光漆器又一个鼎盛的时期。
1975年,在福州市北郊所发现的南宋黄昇墓中出土了7件漆器,福州漆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
福州脱胎漆器却开始于清朝时期的乾隆年间,清代髹漆艺人沈绍安潜心研制恢复了失传已久的夹纻(脱胎)技法。
光绪年间,沈绍安的子孙沈正镐和沈正恂又创作出很多脱胎漆器进贡朝廷,慈溪大为喜爱,钦赐官职。
在1898年,沈正恂陆续参加了国外的博览会,获得了头等金牌,这段时期是福州脱胎漆器的鼎盛时期。
民国初年,国内军阀混战,福州脱胎漆器产业才逐渐萧条。
建国后,福州脱胎漆器才逐步复苏,福州著名漆器艺人李芝卿归纳了漆器的装饰技法,并对其有所创新。
2 平遥推光漆器和福州脱胎漆器的艺术表现2.1 平遥推光漆器的艺术表现平遥推光漆器起源于唐朝开元期间,经过历代山西人的传承与创新,是山西人智慧和审美的结晶。
平遥推光漆器最著名的工艺特点主要有“手掌推光”“堆鼓罩漆”“描金彩绘”。
平遥推光漆器中的“手掌推光”技艺使漆面手感细腻,光滑如镜。
“堆鼓罩漆”的工艺最具地方特色,这项工艺立体感强,层次分明,金碧辉煌,很适合表现山水楼阁。
平遥推光漆器中的“描金彩绘”是常见的工艺形式,这使平遥推光漆器上所绘的人物、花鸟、山水色彩艳丽,栩栩如生,形神具备。
平遥推光漆器的造型设计并不丰富多彩,器型单一。
平遥推光漆器具有实用性的工艺品,造型古朴,主要延续了明清时期的一些器型。
脱胎漆器模具制造新工艺
文化艺术研究 A Study of Culture and Art199脱胎漆器模具制造新工艺许德越 苏文锋 柯苑昕 涂启聪(福州漆艺术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00)摘要:作者以环氧丙烯酸树脂为基体材料,应用3D打印技术制成的新型脱胎漆器模具,很好地解决以往脱胎漆器模具制作精度低、表面质量差、加工复杂等问题,提高了模具的制造质量和脱胎漆器的产品质量。
关键词:环氧丙烯酸树脂;3D打印;光固化成型引言传统脱胎漆器模具多以石膏为基材,手工制作,该工艺制作的模具往往尺寸精度较低、表面质量粗糙、加工比较复杂,容易产生气孔和裂纹及平整度比较差等缺陷,而且使用寿命短。
新型脱胎漆模具是以环氧丙烯酸树脂、光引发剂为基体材料,应用光固化3D打印成型技术制成的模具。
该模具具有成型准确、灵活、可制作手工无法制作的模具、生产开发周期短、工艺性好、耐磨、表面光滑、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因此,脱胎漆器模具制造新工艺,很好地解决了传统脱胎漆器模具的缺陷并为脱胎漆器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新手段。
一、福州脱胎漆器福州脱胎漆器始于清乾隆年间,是我国传统髹漆艺术的瑰宝。
它与北京景泰蓝、景德镇瓷器并誉为中国工艺品“三宝”,现已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福州是中国的漆器之都,是中国近代漆艺的发源地。
2300多年前,第一件脱胎(夹纻胎)漆器问世。
200多年前,福州漆艺名匠沈绍安再现和发展了脱胎漆器。
从此,福州脱胎漆器被选为清皇宫贡品,多次获得世博会金奖和优秀奖,二十几次获得国际大奖及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等。
1959年以来,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宴厅、福建厅、台湾厅的壁画、屏风、大型花均都采用福州脱胎漆器进行装饰,并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赠送外国元首的国宾礼品。
福州脱胎漆器以天然生漆、麻布、油类、丝绢、瓦灰、贝壳、蛋壳、金属材料等为主要原料。
经塑模、翻模、裱脱、地底、涂漆、推光、装饰(彩绘或磨绘)等数十道工序制作而成,制作周期:4到12个月。
浅谈平遥推光漆器与福州脱胎漆器在艺术表现上的区别
浅谈平遥推光漆器与福州脱胎漆器在艺术表现上的区别1平遥推光漆器和福州脱胎漆器的历史概述在《史书》中记载:赵简子漆智伯头为饮器的典故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晋地。
春秋战国时期,山西漆器就有所发展;北魏时期,髹漆工艺高超。
而平遥推光漆器始于唐朝开元年间。
在明清时期,山西商贾活跃全国,平遥推光漆器在明清达到鼎盛时期;光绪之后,平遥推光漆器逐步走向衰败;直到1958年,任茂林成立平遥推光漆器厂,平遥推光漆器为堆鼓描金罩漆的金碧山水和青绿山水屏风的家具,全国闻名。
此时,平遥推光漆器广销往欧、美、东南亚等28个国家和地区,这是平遥推光漆器又一个鼎盛的时期。
1975年,在福州市北郊所发现的南宋黄昇墓中出土了7件漆器,福州漆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
福州脱胎漆器却开始于清朝时期的乾隆年间,清代髹漆艺人沈绍安潜心研制恢复了失传已久的夹纻(脱胎)技法。
光绪年间,沈绍安的子孙沈正镐和沈正恂又创作出很多脱胎漆器进贡朝廷,慈溪大为喜爱,钦赐官职。
在1898年,沈正恂陆续参加了国外的博览会,获得了头等金牌,这段时期是福州脱胎漆器的鼎盛时期。
民国初年,国内军阀混战,福州脱胎漆器产业才逐渐萧条。
建国后,福州脱胎漆器才逐步复苏,福州著名漆器艺人李芝卿归纳了漆器的装饰技法,并对其有所创新。
2平遥推光漆器和福州脱胎漆器的艺术表现2.1平遥推光漆器的艺术表现平遥推光漆器起源于唐朝开元期间,经过历代山西人的传承与创新,是山西人智慧和审美的结晶。
平遥推光漆器最著名的工艺特点主要有手掌推光堆鼓罩漆描金彩绘。
平遥推光漆器中的手掌推光技艺使漆面手感细腻,光滑如镜。
堆鼓罩漆的工艺最具地方特色,这项工艺立体感强,层次分明,金碧辉煌,很适合表现山水楼阁。
平遥推光漆器中的描金彩绘是常见的工艺形式,这使平遥推光漆器上所绘的人物、花鸟、山水色彩艳丽,栩栩如生,形神具备。
平遥推光漆器的造型设计并不丰富多彩,器型单一。
平遥推光漆器具有实用性的工艺品,造型古朴,主要延续了明清时期的一些器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脱胎漆器发源于明代的雕漆。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由制漆艺人沈绍安(1767~1835年)始创,是脱胎技艺与髹漆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其质地轻巧坚牢,造型古朴典雅,色彩鲜艳明亮,纹理清晰秀丽。
清宣统二年(1910年)以来,参加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意大利觉兰多博览会、德国柏林卫生展览会、英国伦敦博览会和在美国芝加哥、日本东京以及菲律宾、比利时、巴拿马等地举行的国际博览会,多次荣莸特等金牌奖、头等金牌奖和最优奖等多种荣誉。
制作方法分为脱胎和木胎两种,脱胎是以泥土、石膏、木模等为胚胎,用夏布或绸布和生漆逐层裱褙在胚胎上,待阴干后,敲碎或脱下原胎,留下漆布器形,上灰地、打磨、髹漆研磨,施以各种装饰纹样。
木胎主要是用楠木、樟木、榉木等坚硬木材为坯,直接涂髹,工序与脱胎布胚相同。
每件工艺品前后须经数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
其装饰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锦纹、薄色料、晕金漆画、仿古铜、嵌螺、嵌银上采等10多种,后来又发展了宝石闪光、堆漆浮雕、仿彩窑变、仿青铜、仿唐三彩和匏纹技法暗花等工艺,并同玉雕、石雕、牙雕、木雕、角雕等结合起来,使表面装饰更加丰富多采。
磨漆画则是新发展的漆艺种类,平滑光亮,立体感强,瑰丽神奇,韵味无穷。
脱胎漆器产品大致分为实用和欣赏两大类,包括大花瓶、大屏风、各种磨漆画以及茶具、咖啡具、文具、餐具、家具等300多个规格的3000多个品种。
除轻巧、美观、耐用外,还有耐热、耐酸、耐碱、绝缘的优点。
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寿山石雕以福州北郊40公里的寿山村出产的叶腊石为原料,经过精雕细刻而成的工艺品。
寿山石温润莹澈,斑斓多彩,柔韧易攻;分为田石、水坑、山坑等3大类120多个品种。
田石极为稀少,石质最佳,按颜色分为田黄、田白、田黑、田红等4种,其中的田黄石温润通灵,最为罕见,人称“石中之王”,价逾黄金。
水坑石多透明状结晶体,滋润雅洁,明泽如脂,主要品种有坑头冻、水晶冻、桃花冻、天蓝冻、鱼脑冻、玛瑙冻等。
山坑石埋存在岩层夹缝中,往往一块料中含有红、黄、青、赭等多种颜色,瑰丽多彩,较出色者有白芙蓉、都灵坑、太极头和高山等。
早在南朝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前,寿山石就被开采雕刻。
唐代时,当地僧人把寿山石琢磨成念珠、钵盂,作为馈赠礼品。
宋代时,寿山石被刻成石俑,用作殉葬,风行一时。
明代时,出现寿山石章印钮雕刻。
清代,寿山石雕名家辈出,如杨玉璇、周尚均等,流派纷纭。
现代“薄意”雕刻大师林清卿的作品就可与同时代的吴昌硕媲美。
现代寿山石雕,继承传统技艺又有创新,其工艺分为圆雕、浮雕、镂雕、薄意和印钮5大类,既有花果、人物、动物、山水风景等艺术品,又有印章、文具、烟具、花瓶等实用品,花色不下千余种。
作品明快生动、质朴大方,富有装饰性,其中陈敬祥的《求偶鸡》、冯久和的《花果累累》、周宝庭的《古兽》和林寿煁、林元康、林廷良、郭功森、施宝霖、林发述等6人的《长征组雕》等,都有很高的声誉。
寿山石雕行销香港、日本、东南亚、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软木画福州独特工艺品,始创于本世纪初。
以南欧、北欧及阿拉伯等地产的松软柔韧、富有弹性的栓皮栎树皮为材料,用薄利快刀作笔,运用浮雕、圆雕、透雕等技法,精雕细缕成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栈桥船舫和人物,再用通草作成白鹤、孔雀、糜鹿等鸟兽,根据画面设计,粘在衬纸上,配制成立体、半立体的木画,装在玻璃镜框里,就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品。
其中借鉴我国园林“框景”的手法,构图新颖别致,画面层次分明,色彩古朴典雅。
内容大多反映山光水色、名胜古迹和花草虫鱼,有200多个规格、400多个花色品种,工精艺巧,形态逼真,而且具有轻便、不变形、不脱胶、抗腐蚀等优点。
福州纸伞有近千年的历史。
晚唐时由中原传入,后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
工艺考究,造型美观,轻巧耐用,地方色彩浓郁,与脱胎漆器、角梳并称为“福州三宝”。
伞骨选用深山老竹,经过严格的防蛀、防霉、防腐,涂上黑漆做成;伞面则选用特级棉纸,经过防蛀、褙纸、画花、上油、装配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可分为彩画花伞、油画花伞、明油伞、书法伞和色伞等5大类,有90多个品种,500多个花色,伞面半径最小的仅20厘米,最大者达100厘米。
伞面多绘有花鸟人物、虫草山水、亭台楼阁等精美图案,绚丽夺目。
晴雨皆宜,既可挡雨,又能遮阳,深受中外游客青睐。
民国4年(1915年)以来,“杨常利”等名牌产品曾在美国旧金山的巴拿马万国赛会、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和菲律宾、日本等国举办的博览会上多次获奖。
1980年,福州“双喜牌”花纸伞被轻工部评为优质产品。
80年代,年出口量达60~70万柄,销往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平潭贝雕利用贝壳的天然色泽、纹理、形状,经过艺术构思,磨雕粘贴而成的工艺美术品,具有贝壳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国画的格调美。
平潭是福建省的第一大岛,盛产的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贝、螺、蚌、蛤等海产品,是生产贝雕的优质原料。
平潭贝雕艺人采用拼贴法、浮堆法、坯模法、支撑法、镶嵌法和镂空透雕法等工艺,首创了贝壳堆画、贝堆立体山水、花鸟盆景等艺术品,尔后又与漆器相结合,创造了新颖的贝雕画,共有浮雕贝画、立体圆雕、嵌贝漆器、嵌贝盒子和花插等5大类200多个品种,既有刻划人物和动物形象的,又有描绘花草和山水的,多彩多姿,维妙维肖。
立体圆雕《骄杨颂》、《蚌女》及《套鹿》、《孙悟空大闹天空》等作品都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产品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及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厦门漆线雕是历史悠久的特种工艺品,自唐代绘塑兴盛以来,就被应用于佛像装饰。
漆线雕是用精细的、染成各种颜色的漆线,以特殊的制作方法缠绕出各种金碧辉煌的作品,其中大多是龙凤、麒麟、云水、缠枝莲等民间传统题材。
作品线条疏密有致,精巧细腻,色彩缤纷。
过去漆线雕大都装饰在木本、漆篮和戏剧道具上,现在已能装饰在瓷器、玻璃上。
厦门珠绣具有独特的装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新颖别致、富丽堂皇、光彩夺目见称,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厦门的珠绣产品主要有拖鞋、挂图、挎包等,这些产品均采用闪亮夺目、五彩缤纷的玻璃珠和电光胶片,运用凸绣、平绣、串绣、粒绣、乱针绣、竖针绣、叠片绣等传统的工艺手法,绣制出浅浮雕式图案。
全珠图案构图严谨,密不容针;半针图案优雅秀美,清新悦目。
泉州木偶头宋元时期就开始出现。
分为两类,一是3寸左右长的提线木偶头,一是约1寸长的掌中木偶头,以后者为主。
先将樟木锯成木坯,划出面部中线,斜削两颊,定出五官,雕成各种人物形象的白坯(活动的嘴和眼同时安上);接着裱褙棉纸,磨光,补隙修光;然后彩绘面谱,盖蜡;最后上发髻、胡须等。
作品小巧玲珑,形象逼真,刻工精致,性格突出。
其正面人物必龙眉凤眼,其青年男女必两颊丰腴,具有鲜明的宋画风格。
泉州传统的木偶头像只有36种,木偶头像大师江加走参考梨园戏、高甲戏及京剧等剧种的演员形象,先后研制了不同类型的木偶头像达280多种。
惠安石雕据传当地的石雕技艺是五代十国时从中原传入的。
石雕材料是青石、花岗石等。
青石以惠安黄塘玉昌湖所产为佳,石质坚实,色泽稳重,经水磨后光洁如镜,不长滑苔;花岗石以南安石砻和泉州的白梨石为上品,水磨后光洁明亮,不易风化。
作品分圆雕、浮雕、影雕和碑石等4大类,近200个品种,畅销海内外。
1970年创新的青石影雕,运用轻重、深浅、粗细不同的雕刻手法,以钢针锋琢出疏密不同的微点,可以在青石板上逼真地再现人像等。
北京颐和园、50年代的10大建筑、70年代的毛主席纪念堂及南京中山陵、广州黄花岗、井冈山纪念碑、台北龙山寺、新加坡妈祖庙等都留下了惠安石匠的杰作。
德化瓷塑釉如凝脂,晶莹润泽,造型古朴雅淡,生动逼真,有耐高温、不畏寒的特点。
德化曾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
宋元时代的青白(影青)瓷、白瓷,明、清时代的象牙瓷、青花瓷,在国际上已享有盛誉。
特别是明代的象牙白,通体透明,色呈乳黄,质如润玉,宛如象牙,被誉为“国际瓷坛的明珠”,法国人直称为“中国白”。
泉州海外交通史馆内保存着明代瓷塑大师何朝宗制作的一尊观音,高0.64米,形象肃穆慈祥、飘然若生,瓷色纯和乳白、润泽如脂,为传世珍品。
民国4年(1915年),捏塑瓷梅花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优等奖,后瓷塑作品又先后在英国、日本和南京举行的博览会上获金奖。
近年来,瓷塑观音等各种传统题材产品已有400多种,瓷品装饰图案花色多达3000多种,其中特大瓷雕观音高2.1米,造型高雅明丽;袖珍观音瓷雕高仅5厘米,清逸隽秀;为国家特制的建白礼品瓷——双凤花瓶、芭蕉花瓶,以及为北京人民大会堂设计的刻花茶具、餐具、花瓶和跨凤呜翠酒具等都倍受欢迎。
瓷塑艺人还用不同质料的泥釉烧制出莹洁明快、高白度的孩儿红,绚美夺目的加彩和璀璨雍贵的镀金等,增添瓷塑艺术的光彩。
产品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及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永春纸织画始兴于晚唐,曾与杭州丝织画、苏州剌绣、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四大家织”。
制作过程主要有绘画(书写)、裁剪、编织3道工序。
先在宣纸上绘画或书写,再用刀裁成粗细均匀宽不到2毫米的经条,另用空白的宣纸切成同样宽度的细条作为纬线,放在特别的织纸机上经纬交穿,织成有朦胧感的画面,然后根据画面需要补上颜色,经裱背而成。
纸痕纵横,设色淡雅,别有情趣。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绘画类有山水、花鸟、人物、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书法类有行、草、隶、篆等。
形式上不仅有中堂、条屏、横幅,还有壁挂、镶框。
1988年,永春成立纸织画研究会,画种从中国画扩大到西洋画,题材从传统延伸到现代。
纸织画先后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50多次,作品远销东南亚、日本、美国和加拿大等地。
老艺人黄永源创作的《山村夜明珠》、《百花齐放》等曾在北京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获奖。
漳州棉花画由黄家声于1964年首创。
以脱脂白棉、树胶、金丝绒等为材料,吸取了浮雕、彩塑、彩扎技艺,技法细腻,造型逼真,立体感强,并继承了国画传统,构图新颖,富有诗情画意。
棉花画分小品、条幅、中堂等,有普通棉花画、二层棉花画、金丝棉花画、闪光画、玉翠画、锯字画、全立体电子声棉花画等7类50多个品种,多以山水、花鸟、动物为题材,画面有的素洁淡雅,有的气势磅礴。
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比利时、突尼斯、新加坡以及港澳地区。
仙游漆木碗利用柯、梓木质的天然波纹,采用不同的传统工艺,生产风格各异的产品。
如用“红退光”、“黑退光”工艺,生产的产品明亮如镜,光彩照影;用退光贴花、漆内描图工艺,生产的产品摸之无痕,视之有景;用生漆擦、透明漆擦工艺,生产的产品木纹清晰,质朴典雅。
现有青面朱里碗、透明暗花鸳鸯碗、吸吻碗、百寿碗、全朱盖碗、梅花枫叶盖碗等及盘、碟、筷、匙、杯等60多个花色品种。
福建龙眼木雕主要产地在福州、莆田、泉州等地,唐宋时就已用在建筑装饰和佛像等方面。
龙眼木质地坚硬细脆,颜色赭红,其虬根疖疤、残根弃枝皆可为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