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电影流派(未完)

合集下载

电影流派2

电影流派2

环幕电影
环幕电影一种用多台摄影机同步摄制、多台放映机同步放映、银幕呈360°环形的电影。有3台、5台、9台、11台多种。假设采用9台摄影机,则以一点为中心,按每40°一台均匀分布拍摄。放映时,9台放映机按每40°一台投映在连成环状的银幕上。观众站立其间,可随意前后左右环视。由于视野扩大和多路立体声效果,这种影片给人以较强的身临其境感。但这种电影所使用的摄影机和放映机较多,设备复杂,投资大,放映设备不能兼映普通电影,因而限制颇大,不易推广。
电视电影
电视电影专门为电视播放所拍摄的电影。通常用数字技术进行拍摄,也可以用胶片拍摄。电视电影的制作一般规模不大,拍摄周期相对较短。电视电影的创作规律和一般电影基本相同,但创作者需充分考虑电视观赏的随意性特点,因此进戏要快,情节生动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就尤为重要。因为电视电影的制作周期较短,所以特别适宜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电视电影在发达国家也只有30多年的历史,但通过拍摄电视电影却涌现出一些著名导演,对电影的处理手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电视电影在中国发展时间尚短,正式生产只有五六年时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每年以一百部的产量成为当前中国电视电影生产的中心。
8.75毫米电影拷贝的制作过程是:用35毫米翻正片,通过缩片机在宽度为35毫米打有4排8.75片孔的胶片上(简称4×8.75胶片)缩制出4条并列的8.75画面翻底片,通过接触印片机印出4条相应的正片画面。经洗片加工,再于各条的声带位置涂上磁浆,干燥后,用磁性转录机转录声音。如放映鉴定确定声、画合格,即裁切成4条8.75放映拷贝。
遮幅电影
遮幅电影又称“假宽电影”。是一种非变形宽银幕系统,使用标准35毫米电影摄影机和光学镜头拍摄,拍摄时在摄影机片窗前加一遮挡框格,遮去原来标准画幅的上下两边,使画面宽高比由标准画格的133∶1,遮挡成166∶1至185∶1的画幅比例,由于画幅上下两边被遮挡住,画面宽高比例也就明显增加,放映时用短焦距镜头直接放映,得到的银幕效果与宽银幕效果相同。用此方法制作宽银幕电影,简单、经济,在世界上被广大幕电影。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的新型电影。有各种形式,其中比较成功的是加拿大研制、美国和其他国家逐渐采用的奥姆尼麦克斯系统。该系统用65毫米底片横向输片拍摄,用70毫米拷贝以特制滚环气动机械横向输片放映,影片上画幅面积比标准35毫米影片画幅面积大10倍,因此放映影像大而清晰。影院观众厅为圆顶式结构,银幕为半球形。由于摄影和放映均采用鱼眼镜头,放映出的影像也呈半球形,在银幕上好似在苍穹中,观众被包围其中,半球形银幕由观众的面前伸向身后,并伴有立体声还音,特别是采用了奥姆尼麦克斯系统的立体电影,使观众犹如置身其间,不仅眼前物体似伸手可及,而且有些物体有移至身后的感觉,临场感十分强烈。

电影流派-总结版

电影流派-总结版

电影流派概览苏联电影学派: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指导下的整个苏联电影的创作实践。

这一学派作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产物,一贯把真实地、历史具体地描写现实的革命发展,通过典型艺术形象表现现实生活的矛盾和冲突,塑造正面人物形象,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劳动群众争当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苏联电影学派经历了五个重要阶段:一、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至30年代初的形成时期代表作品: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1925、普多夫金《母亲》1926二、30年代中后期的成熟和第一次高涨时期代表作品:瓦西里耶夫兄弟《夏伯阳》1934三、40年代和50年代初的衰退和停滞时期法西斯入倾、个人迷信、无冲突论代表作品:《青年近卫军》1948四、五六十年代的转折和第二次高涨时期代表作品:卡拉托佐夫《雁南飞》1957、班达尔丘吉《一个人的遭遇》1959、丘赫拉依《士兵之歌》1960、塔尔科夫斯基《伊凡的童年》1962五、七八十年代代表作品:《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72、弗拉基米尔缅绍夫《莫斯科不相信眼泪》1979蒙太奇派:西方电影理论与创作实践的两大派之一,对立面为场面调度派。

美学上,强调电影创作意味用蒙太奇手段对现实进行改造和加工,力图控制观众,引导观众接受制片者的思想;同电影同其他艺术关系上,借用其它艺术的手法,如隐喻、对比、省略等,对戏剧依赖较大;技巧上,原则是片段组合,以短镜头为主,突出前景,孤立运用造型原素,强调演员服从导演的意图。

场面调度派:西方电影理论与创作实践的两大派之一,对立面为蒙太奇派。

该理论的基础是安德烈巴赞的照相本体论,强调电影真实的艺术,主张通过电影如实地反映现实,要求影片制作者避免对观众进行引导或强迫,让观众自由解释影片。

同其他艺术的关系上,该派别强调电影摄影机的纪录和揭示功能,反对把其他传统艺术的观念应用在电影;技巧上,主张用深焦镜头来拍长镜头,以保持时空的连续性和景别的清晰度,强调演员即兴表演,反对使用职业演员。

电影流派

电影流派

世界电影流派电影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还属于比较年轻的艺术。

自格里菲斯发明了完整的蒙太奇方法之后,电影才开始获得独立的艺术生命。

然而又有受到当时的商业化的束缚,在人们心中没有能够确立起艺术的地位。

因此在电影问世前二十年,并没有什么流派产生。

知道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与欧洲的先锋拍电影,才第一次具有了电影流派的意义和说法。

在众多艺术领域中,电影史流派最少,历史最短的。

但是辉煌的成就却是不容小觑的。

真正产生较大影响的流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早期现代主义——欧洲先锋拍电影;苏联电影学派——诗电影与散文电影;好莱坞商业电影——类型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法国新浪潮电影与近期现代主义流派;1.欧洲先锋拍电影: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德国和法国,后来以法国为中心。

这是电影史上第一次明确意识到电影艺术的潜力,并力图创造一种艺术电影的重要尝试。

先锋派以艺术家的结合形式出现,但是受到当时商业化的束缚,银幕上充斥着题材评语,首发刻板的电影故事片,因而,欧洲电影世界正在酝酿着一场电影艺术的革命。

先锋派的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主张用画面来主宰一切,认为故事是没有价值的。

他们用抽象的画面来表现意识,体现电影的技巧和感染力,因此搞成了纯粹思维的电影。

如法国的《机械舞蹈》,瑞典的《对角线交响乐》,德国的《第一号作品》。

这些影片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也没有人物形象。

重视物而忽视了人。

二.主张表现梦幻世界,认为生活就是梦,认为世界到处充满了潜意识,是个超现实的世界。

如维内导演的《卡里加里博士》,它发行后很快风靡世界,很快形成表现主义流派。

还有杜拉克的《贝壳与僧侣》,不努埃尔的《一条安达鲁狗》。

这个阶段的影片侧重表现人的潜意识的活动,或者疯子,精神病患者等眼中的世界。

三.主张形式上的雕琢已达到电影诗的境界。

让人自由联想,所以不需要真实。

强调理性买纯粹表现一种促人想象的节奏情绪——意识化的记录电影。

荷兰的伊文思拍摄的《雨》,还有里希特的《通货膨胀》,罗特曼的《柏林——一个大都会的交响乐》和《世界的旋律》等。

电影流派

电影流派




1、军事爱国主义题材 第一代:号召人们投入卫国战争 《区委书记》 《普通的一天》 第二代:从和平角度,用生还者的目光 回顾战争生活。 《雁南飞》 《一个人的遭遇》 《这里 的黎明静悄悄》 第三代:用战争的形象来检查今天的生 活



2、伦理道德题材的电影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男子汉们》 3、政治题材的电影 4、生产题材的电影



2、通过对普通人的真实生活遭遇来放 映意大利当时的种种现实问题。 美学旗帜:“还我普通人” 3、拍摄上在继承写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上发展了一整套最大限度地追求真实的 拍片方式。 (1)否认演员的作用。 (2)强调画面的逼真和纪实性。 (3)拒绝“闪回”。



“三个禁律” 1、不要惊人的事件 2、不要非凡的英雄人物 3、不要给问题提答案

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开山之作 是《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其它的代表 作有《游击队》,《擦鞋童》,《偷自行 车的人》等。



特点:1、在题材内容上总是把镜头对 准战争期间和战后意大利的社会现实。 (1)追溯二战期间反德意法西斯斗争 《游击队》、《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罗伯特.罗西里尼 (2)放映生活的贫困 (3)放映失业的严重 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 德· 桑蒂斯 《罗马11时》
A、淡化故事情节,突出造型性和表意 性;以画面来表述导演的意念。 B、强调用电影语言来写意,对白极少。 C、在大块写意的同时又追求大块地写 实。



特点: 1、总体体现出主题的景物,以及对历 史的严肃思考。 2、艺术特征上蒙太奇理论长期影响着 苏联电影。 3、浓厚的诗意氛围——“诗电影学派”。

电影的流派与风格

电影的流派与风格
西部片 强盗片 音乐片 喜剧片 科幻片、恐怖片 战争片 家庭情节片

3、旧好莱坞电影的文化特征
商品化特征:电影首先是商品,其次 是大众娱乐,第三才是艺术。 戏剧化结构:严格遵守戏剧的“三一律”, 有一套固定的剧作结构。 梦幻品味:四十年代的类型片,总体上是不 反映现实生活的,营造的是不含 人间烟火、远离现实的虚幻之 景。 唯美倾向:好莱坞电影追求唯美主义的审美 情趣。
三十年代的重要作品:
《狂流》、《春蚕》、《女 性的呐喊》、《民族生 存》、《铁板红泪录》、 《盐潮》、《三个摩登女 性》、《上海二十四小 时》、《姐妹花》、《到 西北去》、《桃李劫》、 《风云儿女》、《中国海 的怒潮》、《十字街头》、 《马路天使》等等。
3、抗战电影和战后现实主义电影高峰

重大历史题材影片和人物传记片有相当大的收获。
《开天辟地》、《重庆谈判》、《大决战》、《大转 折》、《百色起义》、《南昌起义》、《长征》等历史 巨片,以及《周恩来》、《焦裕禄》、《毛泽东和他的 儿子》、《毛泽东的故事》、《蒋筑英》、《孔繁森》、 《孙中山》等影片
70年代:
《科姆巴赫的穷人们突然发了财》
《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 《短暂的热情》
《铁皮鼓》
法斯宾德 (1946—1982)
“德国女性四部曲”
70年代 《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 80年代 《莉莉•玛莲》 《罗拉》 《维罗尼卡•佛斯的欲望》
第三节 中国电影的风格、流派
一、“现实主义”电影 1、中国电影的问世与“现实主义” 电影的初步发展
20年代中后期一批进步的戏剧家欧阳
予倩、田汉、洪深、史东山、孙瑜等陆续
进入影坛。
2、30年代左翼“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电影流派

电影流派

卡里加里博士影片通过扭曲透视、怪异的形状、奇特的光影,反映了一种脱离现实的变态心理,跟电影刚起步时追求真实的趋势相背离。

歪斜不规则的画面线条、扭曲变形的空间、高反差的阴沉灯光、以及剧中人物风格化的造型与肢体表演,本片不仅是二○年代德国表现主义的代表经典,也透过第一人称的主观叙事,让摄影机走进人心,看见心灵的奇幻与疯狂。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里程碑之作,是早期电影向艺术迈进的一大标志,并对其他艺术产生广泛的影响。

法国印象派电影法国是最早发明电影的国家之一。

从印象主义的绘画获得启发﹐企图用画面来表现直接的感性印象。

他们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著重于气氛的创造。

他们摄制的影片虽然不相同﹐但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诗意的画面﹑强烈的表现力﹑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中重要角色﹑自然主义与主观主义的表现手法或象征主义的比喻手法。

1923~1933年间出现了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先锋派电影。

达达主义的电影没有主题,没有情节,纯粹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游戏,追求奇异效果的怪诞表演。

因此达达主义电影也被叫做“抽象电影”或“纯电影”。

1925年,达达主义电影为超现实主义电影所代替。

超现实主义电影强调潜意识和心理分析,表现梦幻世界,追求诗意和强烈的效果。

它和达达主义的电影都是一种反传统的电影,不同处是超现实主义表现的对象由物转向人,因此多少带有故事情节。

有声电影的兴起和1929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给予先锋派电影以双重的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终于不得不宣告结束。

印象派,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影片的产生并非偶然,它们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席卷整个欧洲的现代主义思潮在电影艺术上的反映,表现了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找不到出路的苦闷。

经典好莱坞电影,常常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

从艺术的角度来说,重复和模仿之作很难入流。

但事实也已证明,某种相对固定的电影样式确实能够争取到相对稳定的观众。

结合观众观看的习惯,把某种电影样式和影像特征予以强化并实施局部翻新,是好莱坞电影在叙事方面的又一个谋略。

第二讲影视艺术流派的读解

第二讲影视艺术流派的读解
7
爱森思坦的理性蒙太奇观念被普 遍大量运用则是在广告中,通过组合, 使两个镜头表达出新的意义,在广告 中不但明确,且节省时间。 (例如:酒杯+急驰的车撞=不要酒后 驾车)
8
库里肖夫提出的“库里肖夫肖效应”
苏联电影导演列夫·库里肖夫为了弄了清楚蒙 太奇的并列作用,给俄国著名演员莫兹尤辛拍了 一个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并且这个镜头分别和 一碗烫,游戏的孩子和老妇的尸体接在一起, 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认为莫兹尤辛演技非常好, 分别表现除了饥饿,愉悦及悲伤的感情。因此 库里肖夫认识到造成观众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 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的并列:单个镜 头只是电影的素材,蒙太奇的创作才是电影艺 术!
26
法国新浪潮电影
❖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 ❖ 是继欧洲先锋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后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
响的电影运动,它没有固定的组织、统一的宣言、完整的艺术纲 领。这一运动的本质是一次要求以现代主义精神来彻底改造电影 艺术的运动,它的出现将西欧的现代主义电影运动推向了高潮。 这一运动有两个部分,一是作者电影,即“新浪潮”;另一是作 家电影,即“左岸派”。

24
“长镜头(景深镜头)理论” 长镜头理论是对巴赞提出的“景深镜头理论”的不严
密的概括。按照长镜头(镜头—段落)和景深镜头的原则构 思拍摄影片,是一种旨在展现完整现实景象的电影风格和 表现手法。它具体的实践要求是:
a.避免严格限定观众的知觉过程,它是一种潜在的表 意形式,注重通过事物的常态和完整的动作揭示动机。保 持透明和多义的真实。
1、这一电影学派在内容、题材方面的明显社会性。众所周 知,欧美电影的内容大多数是虚构的,特别是美国好莱坞 电影更是严重地脱离现实。但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一 开始就十分坦率的毫不掩饰的去集中表现大战结束前后, 意大利的社会动向和民族悲剧.

世界电影流派

世界电影流派
• 亨利.高尔比《长别离》1961 • 阿兰.罗伯-格里叶《横跨欧洲的特别快车》 • 玛格丽特.杜尔《音乐》1966 《黄太阳》
1970 侧重内心的描写,用意识流手法较多。他 们是文学和戏剧的革新派。
29
受到影响: • 1、 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和潜意识学说的
影响,表现人的真实。
• 2、 接受了萨特的“存在主义”的影响,表现人 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代表: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祖母的放大镜》 《望远镜中所见的景象》《玛丽珍妮的灾难》
• • 詹姆士·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记》,埃斯
美·柯林斯《汽车中的婚礼》,西赛尔·海普华 斯《义犬救主记》。
3
二、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1917年---1928年)
• 指从1917-1928年期间,欧洲出现的众多的电影 流派和学派,这些学派和流派最终汇集成一个空 前的电影运动,即先锋派电影运动。
虚构的故事;不给观众提供答案;反对职业演员;反对编 导分家。 • 形式:实景拍摄;自然光;长镜头,深焦距。 • 局限和弊端:对生活集中概括不够,有少量非情节化和非 性格化现象;贬低编剧和演员。 • 代表: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城市》《游击队》, 德·西卡《擦鞋童》,德·桑蒂斯《艰辛的米》《橄榄树 下无和平》,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捷尔米《以法律 的名义》《两分钱的希望》。
• 法国和德国 • 先锋派电影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叙说故事,是纯
视觉影片。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大 多为短片。其目的是对电影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 能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
4
(1)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 第一阶段:印象主义电影。 以立体派画家F.莱谢尔和R.克莱
尔等人的电影实验作品为代表,他们当时 也把运动视为电影的本性,但与德国“先锋 派”影片不同之处是,他们并不把手绘的图 形的变化作为表现内容,而是把日常生活 中的物品或景像结合起来表现。这些影片 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主题。

各国电影流派

各国电影流派

第三章各国电影流派所谓流派,指的是一批艺术家所拍摄的作品在思想倾向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的特点,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创作表现出大致相近的美学风貌和艺术气质。

这种现象在电影诞生的第五年(1900年)便开始形成,第一次出现在英国,后来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第一节勃列顿学派这是外国电影史上记载的第一个流派,以反映社会面貌著称。

因为成员住在英国勃列顿这个地方而被命名为勃列顿学派。

一些年轻导演宣称要拍摄“真正生活的片断”,提出的电影口号是“我把世界摆在你的面前”,并创作了一批风格相近的短片。

片中的思想主题、人物形象十分相似。

人物形象,除一般电影中常见的人物外,主要是水手、矿工、囚犯、士兵等;形式技巧方面,对先进电影语言热情追求与探索,电影叙述手法不仅灵活大胆,敢于打破旧有的陈规老套,而且十分重视摄影机的创造作用,追求改变拍摄视点带来的新颖视觉效果。

代表人物:1、G.A.斯密士《祖母的放大镜》(1900年):远景与特写交错出现在同一个场面《望远镜中看见的景象》(1901年):一位男子对一对夫妇的窥视《玛丽.珍妮的灾祸》(1903年):内景与外景结合的典范2、詹姆斯.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记》(1901年):第一次采用若干个场景来表现一个完整的事件(营救场面),追逐与救援的主题以及两组不同的形象交替出现,产生了很强的戏剧性效果。

体现电影自由运动的特性,因而具有典型性意义,至今仍是很多电影类型的基本叙事方法。

这一学派的电影以反映现实生活和描写社会现实问题而闻名,主张电影应当反映社会问题并在艺术上对于电影语言的运用处于先锋地位而著称。

让摄影机处于不断运动中的观念成为电影艺术最重要的叙事内容与叙事手段,这些观念的艺术价值在于揭示了电影成为艺术的奥秘:电影是一门运动的艺术。

第二节先锋派先锋派运动,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电影历史上第一个自觉探索电影本性和可能的发展前途及其表现美学,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运动。

影视语言3-2(电影流派)

影视语言3-2(电影流派)


真实电影 Cin'ema v'erit'e

1950年代末开始,以直接记录手法为特徵的电影创作潮流。 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尚· 胡许与美国的大卫· 梅索。 这些倡导者自言他们的灵感来自苏联的吉加· 维多夫的「电影 真理报」,较大的差别在于真实电影的事件更完整与单一, 因此更具有剧情片的情节。 制作方式上,以直接拍摄真实生活,不事先写剧本与用非职 业演员,影片由固定的导演、摄影师与录音师三人完成为其 特点。 这样电影拍摄手法要求导演能准确的发现事件与预见戏剧性 过程,摄制动作要敏捷与当机立断,而这种方法必然限制了 题材的选择方向,因此纯粹意义上的真实电影的作品很少。 而真实电影的最大意义在于它给一般剧情片的创作提供一个 保证最大限度上的写实性。高达在他很多电影里面进行主观 介入是直接搬用真实电影的方法。



直接电影 Direct Cinema

DIRECT CINEMA 直接电影一种现场拍摄、非虚构、细观 的电影类型,使用轻型的摄影机和录音机,记录事件实际 发生的状况,只用本身的声音。最早出自亚伯索斯。 指以写实主义电影风格拍成的纪录片,和「真实电影」的 摄制有许多共通处,如以真实人物及事件为素材,客观纪 实的技巧,及避免使用旁白叙述等。


混合利用传统电影类型与好莱坞导演风格,实验剪接与结 构上的新形式:重视拍摄的自由度,往往只凭纲要性的脚 本拍摄,喜欢即兴与自发的拍摄方式。主题上带有存在主 义的色彩,如亚伦.雷奈《广岛之恋》与高达的《断了气》 均是这类影片。
德国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受后印象主义的影响,尤其受到高更“野人画派”的 影响,反对印象主义中残存的中心透视的传统空间法则,强调 作品的直 觉感受和主观创造,不求复制现实、对理性不感兴 趣,崇尚原始艺术的、非实在的、装饰性的美,以浓重的色彩、 强烈的明暗对比创造出一种极端的纯精神世 界,致使超现实 倾向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德国战败后社会动荡不安,艺术家对社会现实愤然不满,采用 表现主义变形、夸张、奇特的艺术语言,宣泄内 心恐惧、外 部焦虑精神。表现主义迅速发展,在柏林的街道、商店、剧场 等处的招贴、广告、装磺设计都被蒙上了表现主义色彩。在这 种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下,表现主义电影诞生了。 以影片《卡里加里博士》为标志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诞生, 从1919年一1924年大致经历了5年的时间。

第二讲 电影流派(未完)

第二讲 电影流派(未完)

第二讲电影流派欧美电影流派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电影流派亚洲其它国家电影流派(日本、印度、韩国、伊朗泰国)一.欧美电影流派(一)电影的诞生(1895)(二)从杂耍走向艺术(1895——1926)1.两大电影传统的开拓与尝试——从卢米埃尔到梅里爱(法国)2.“蒙太奇”的不同实践与理论——从格里菲斯到爱森斯坦(美国、苏联)3.本时期欧洲的主要电影流派布赖顿学派(英国)表现主义学派(德国)(三)从幼稚走向成熟(1927——1945)1.先锋派电影(现代主义电影的第一次浪潮)策源地:法国和德国时间:1917年~1928年影响范围:整个欧洲内部主要流派: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次要的:纯电影、街道电影、室内剧电影等电影主张和实践主要流派之一:印象派电影策源地:法国时间:20世纪20年代领军人物:电影创作者路易.德吕克目的:期待用“纯艺术”的电影实现对法国电影的拯救理论主张:“上镜头”理论和“平民化”主张创作实践:代表作品自己的创作:《狂热》《沉默》《流浪女》朋友的创作:杜拉克《西班牙的节日》《微笑的布德夫人》;冈斯《车轮》;莱皮埃《黄金国》;埃普斯坦《忠实的心》主要流派之二:超现实主义电影源起:超现实主义(法国的文学流派)倡导者:安德烈-布莱东鼎盛时期:(1920~1930年代)创作宗旨:否认理性,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

背景:战争的荒谬、破坏;质疑理想、文化、道德。

在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对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理论依据:精神分析学和下意识心理学的理论佛洛伊德电影创作主张:强调无理性行为的真实性主张表现梦境、幻觉,表现人的意识活动(创作源泉)影响:二十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的主要倾向美国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的重要部分。

在供商业发行的故事片领域,其影响仅见于影片的个别镜头或段落。

理论成果:阿杜-基洛的论著《电影中的超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实践:杜拉克《贝壳与僧侣》(第一部超现实主义电影)剧本诗人安东南•阿尔都剧本过于天真地追求“诗意”和心理分析,导演生硬。

电影流派

电影流派
二十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人士发现电影的照相本性和蒙太奇对列技巧使它成为超现实主义最理想的表现手段。这一观点始终流行在反传统的影片制作者中间,并被不断付诸实践。
通常认为,杜拉克的《贝壳和僧侣》是第一部超现实主义影片,但更受到重视的则是路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和《黄金时代》,前者是一个精神困顿的流浪汉的一连串梦境r后者则是对性欲和爱情的一次弗洛伊德主义的分析。西方的电影研究家们一致认为,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在布努埃尔转而拍摄故事片后仍不时在他的作品中隐现·在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中,超现宴主义倾向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玛耶-德连和肯尼斯-安格尔·在故事片领域里,西方电影研究家倾向于把对变态心理、潜在的性冲动、无理性行为等的描写归结为超现实主义在故事片中的表现。因此,象希区柯克的一系列影片:《爱德华大夫》(1945)、《眩晕》 f1958)、《西北偏北》(1959)、《精神变态者》(1962)和《群鸟》 f1963),马克斯三兄弟的狂乱喜剧片,以及塞缪尔-富勒、约瑟夫-冯.斯登堡等人的一些影片,都成了阐明超现实主义在故事片中的影响的典型例证。
《电影手册》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电影手册》派 又称《电影手册》集团。是从1955年开始聚集在以安德烈一巴赞为首的《电影手册》杂志编辑部周围的一批青年影评人,他们后来从影评工作过渡到拍片,成为法国"新浪潮"电影c内主将。
《电影手册》杂志创办于1951年,由安德烈巴赞、罗·杜卡和雅克杜尼奥尔一瓦尔克洛兹任主编,其中巴赞的美学思想对杂志的面貌起着主导的影响。 1955年起,一批赞同巴赞的理论观点的青年开始以《电影手册》为理论阵地,运用"作者论"方法,树立起新的评价标准。他们中的主要人物是特吕弗、戈达尔、里维特、夏布罗尔、杜马契和谢勒尔等。从1958年起,特吕弗,戈达尔、里维特和夏布罗尔相继拍出他们的第一部影片,对法国电影中的"新浪潮"起了形成作用,这批人从此被称为《电影手册》派。 "新浪潮"在[96t年趋于衰落后,这批人发生了分化,特吕弗和夏布罗尔成为受欢迎的商业电影导演,但他们的影片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里维特转向实验电影。戈达尔的道路则更为复杂多变,在1968年前,他的影片具有愈来愈浓重的现代派色彩i宣扬存在主义的反道德观和无政府主义的政治思想,在形式上则肆意破坏传统的电影语法。从1968年开始,他突然转向极左,拍摄了一系列有浓厚政治色彩的短片,反对资本主义,鼓吹暴力革命。1971年他因车祸受伤,停止拍片。七十年代末,他又开始拍摄故事片,宣称"不再过问政治"。

世界电影流派★

世界电影流派★

世界电影流派欧洲先锋派电影1、先锋派电影是20世纪201917年至1928年,大约延续了十余年之久。

2、是反传统叙事结构而强调纯视觉性。

先锋派电影不以盈利为目的,属于不叙说故事的纯视觉影片,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且大都为短片。

/ 由于他与当时风靡欧洲的各种现代艺术思潮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所以先锋派电影流派纷呈,成员交错,有三大主要类别:纯电影、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3通过一系列快速组接的画面,表现富有节奏的物体与机械的运动从而组成一种视听觉艺术。

它的主要代表是费尔南·莱谢尔和他的《机器的舞蹈》。

4达达主义的艺术家们以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的“破坏就是创造"的政治口号作为自己的美学信条,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杰作作为讽刺的对象,向传统艺术观进行挑战,推崇个性的彻底自由影片。

/ 最具有代表意1923年),是达达主义的第一部作品。

//5影的无逻辑、无理性的美学基础上“试图把梦境、心理变幻、无意识或潜意识过程(主要是受弗洛依德的影响,小部分是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搬上银幕"。

创造出一种存在于艺术家内心的、超越梦幻与现实的绝对现实的电影作品。

超现实主义成为许多先锋派电影艺术的最终归宿。

杜拉克的《贝壳和僧侣》是第一部超现实主义影片,但更受到重视的则是路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和《黄金时代》,前者是一个精神困顿的流浪汉的一连串梦境而后者则是对性欲和爱情的一次弗洛伊德主义的分析。

苏联电影学派12是一种以否定情节、探索隐喻和抒情功能为主旨的电影创作主张。

苏联“诗的电影”理论认为,电影创作应从本民族民间文艺中汲取营养。

具有深厚传统的民间文艺(童话故事、民间传说、民歌、民族舞蹈)应成为“诗的电影”创作的源泉。

“诗的电影”在艺术手法上也应借鉴民间文艺中的表现手段。

代表作有:《战舰波将金号》【中国的诗电影代表作:《小城之春》、《城南旧事》】。

够使观众喜爱的主人公”;影片中主要的是“人、他们的行动、他们的相互关系”。

电影的类型风格与流派 ppt课件

电影的类型风格与流派 ppt课件

美术片
• 美术片不用真人和实景拍摄,而以绘画或其他艺术形式作 为塑造人物和环境空间造型的手段,用夸张、神似、变形 的手法借助幻想、想象和象征,反映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愿 望。
• 美术片以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也适当考虑成年人的趣味 。
• 美术片的题材包括民间故事、神话、寓言、现代故事、科 幻、讽刺喜剧等,天上地下、古今中外、兽语鸟言、神仙 鬼怪,几乎无所不包。
故事片
• 西部片是以美国人19世纪以来开发西部地区为依托,表现 所谓“文明征服野蛮”的过程,以精湛的骑术、惊人的枪 法、“英雄美人”的故事为号召,讴歌“拓荒精神”,充 满传奇色彩的一种美国式的惊险片类型,如《关山飞渡》 、《太阳浴血记》等。
• 儿童片是一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适合儿童智力水准, 人物、情节具有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知识教育功能的故 事片类型。如《三毛流浪记》《闪闪的红星》《小刺猬奏 鸣曲》等。
• 美术片一般采用逐格拍摄的方法,绘画工作量大。采用计 算机绘画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 美术片可分为动画片(又称卡通片)、木偶片、剪纸片、 折纸片等。
美术片
• 美术片的先驱是法国人埃米尔·雷诺,他于1892年首次在 巴黎放映了绘制的动画片。
• 我国在1926年拍摄了第一部无声动画片《大闹画室》, 创作者是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万氏兄弟 ”被称为中国动画片的先驱。
• 中国美术片50年代后在世界上多次获奖,被称为“中国学 派”。
• 我国的《猪八戒吃西瓜》《哪吒闹海》《大闹天宫》《黑 猫警长》,美国的《米老鼠与唐老鸭》,日本的《聪明的 一休》等,都是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美术片。
美术片
• 动画片又称“卡通片”,是用图画表现故事情节的一种美 术影片。
• 动画片在摄制的时候,采用逐格摄影的方法,把许多张有 连贯性动作的图画,依次一张张地拍摄下来,连续放映时 就会在银幕上产生活动的影像。

第二讲影视艺术流派的读解

第二讲影视艺术流派的读解

24Leabharlann “长镜头(景深镜头)理论”
长镜头理论是对巴赞提出的“景深镜头理论”的不严 密的概括。按照长镜头(镜头—段落)和景深镜头的原则构 思拍摄影片,是一种旨在展现完整现实景象的电影风格和 表现手法。它具体的实践要求是: a.避免严格限定观众的知觉过程,它是一种潜在的表 意形式,注重通过事物的常态和完整的动作揭示动机。保 持透明和多义的真实。 b.长镜头(镜头—段落)保证事件的时间进程受到尊 重,景深镜头能够让观众看到现实空间的全貌和事物的实 际联系。 c.连续性拍摄的镜头—段落体现了现代电影的叙事原 则,屏弃了戏剧的严格符合因果逻辑的省略手法,再现现 实事物的自然流程,因而更有真实感。
22
1、这一电影学派在内容、题材方面的明显社会性。众所周 知,欧美电影的内容大多数是虚构的,特别是美国好莱坞 电影更是严重地脱离现实。但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一 开始就十分坦率的毫不掩饰的去集中表现大战结束前后, 意大利的社会动向和民族悲剧.
23
2、影片的真实性。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的美学特征之一,是它力求场景的 逼真感。几乎所有的新现实主义影片都是把摄影机搬到实地 去,在简陋的街巷,故事的实际发生地--贫民窟、破产的农 场--倒塌的楼群中进行拍摄,这一做法在当初虽然是带有偶 然性,但到了战后由于摄影栅大部分已破落,不能使用。即 使使用,也是租金昂贵。无奈被迫只能更多的采用实地场景 拍摄。然而这种做法却在客观上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自然 的同影片的表现内容相适应,而其在一些影片雇用一些非职 演员扮演角色,甚至是主角。这一做法就其原意而言是有一 定积极意义的。但后来证明这一使影片有着更多的真实性而 排除影片的"演出性"的措施是有其片面性的。
第一节 世界五大电影流派 苏联电影学派、法国电影与先 苏联电影学派、 锋派电影、新浪潮电影、 锋派电影、新浪潮电影、美国电 影与好莱坞类型电影、 影与好莱坞类型电影、意大利电 影与新现实主义电影。 影与新现实主义电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电影流派
欧美电影流派
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电影流派
亚洲其它国家电影流派(日本、印度、韩国、伊朗泰国)
一.欧美电影流派
(一)电影的诞生(1895)
(二)从杂耍走向艺术(1895——1926)
1.两大电影传统的开拓与尝试——从卢米埃尔到梅里爱(法国)
2.“蒙太奇”的不同实践与理论——从格里菲斯到爱森斯坦(美国、苏联)
3.本时期欧洲的主要电影流派
布赖顿学派(英国)
表现主义学派(德国)
(三)从幼稚走向成熟(1927——1945)
1.先锋派电影(现代主义电影的第一次浪潮)
策源地:法国和德国
时间:1917年~1928年
影响范围:整个欧洲
内部主要流派: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
次要的:纯电影、街道电影、室内剧电影等电影主张和实践
主要流派之一:印象派电影
策源地:法国
时间:20世纪20年代
领军人物:电影创作者路易.德吕克
目的:期待用“纯艺术”的电影实现对法国电影的拯救
理论主张:“上镜头”理论和“平民化”主张创作实践:代表作品
自己的创作:《狂热》《沉默》《流浪女》朋友的创作:杜拉克《西班牙的节日》《微笑的布德夫人》;冈斯《车轮》;莱皮埃《黄金国》;埃普斯坦《忠实的心》
主要流派之二:超现实主义电影
源起:超现实主义(法国的文学流派)
倡导者:安德烈-布莱东
鼎盛时期:(1920~1930年代)
创作宗旨:否认理性,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

背景:战争的荒谬、破坏;质疑理想、文化、道德。

在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对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
理论依据:精神分析学和下意识心理学的理论佛洛伊德
电影创作主张:强调无理性行为的真实性主张表现梦境、幻觉,表现人的意识活动(创作源泉)
影响:二十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的主要倾向
美国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的重要部分。

在供商业发行的故事片领域,其影响仅见于影片的个别镜头或段落。

理论成果:阿杜-基洛的论著《电影中的超现实主义》
电影创作实践:
杜拉克《贝壳与僧侣》(第一部超现实主义电影)
剧本诗人安东南•阿尔都
剧本过于天真地追求“诗意”和心理分析,导演生硬。

路易斯.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黄金时代》(更好一些)
杜拉克擅长于摄制《第957号唱片》《阿拉伯花饰》和《节奏与变调》一类与音乐有关的影片。

使形象的活动与肖邦或德彪西的音乐相适应。

其深刻的感觉和音乐的修养得到充分发挥.
主要流派之三:表现主义电影
策源地:德国
主张:运用表现主义手法,通过高度变形失真的场景、角度古怪的摄影、阴沉朦胧的照明来强烈表达人物内心的恐惧和焦虑、热爱与憎恶的情绪。

代表作品《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卡里加里,残忍而急躁,幻想又疯狂,成为了一种心态的代名词,这是属于电影的创造。

影响:初放映时曾在巴黎创下连映7年的空前纪录,对西方恐怖片类型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流派之四:抽象主义电影
以摄像摄影为基础,以拍摄生活中运动物体的形状和运动为特征的电影流派。

创作实践:
费尔南德莱歇尔《机械芭蕾》、克莱尔《幕间休息》、莫霍里纳基《光的游戏》、瓦尔特鲁特曼《柏林,大城市交响乐》。

《幕间休息》(娱乐片),穿插在一个芭蕾舞剧演出中间休息时放映的。

2.戏剧电影(美国好莱坞“梦幻工厂”)
(四)流派电影的多元发展(1945——)
1.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策源地:意大利
时间:1940~1950年代(二战背景)
理论口号:“把摄像机扛到大街上”、“还我普通人”
理论依据:巴赞的长镜头理论
1945法国安德列·巴赞发表的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奠基性文章《摄影影象的本体论》
长镜头理论:一种与传统的蒙太奇理论相对立的电影美学流派,又是一种与唯美主义、技术主义相对立的写实主义理论。

特点:强调电影的照相本体属性和纪录功能,强调生活的真实性,贬低情节结构和蒙太奇之类形式元素的作用。

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影响:
这一电影学派一出现就受到了人们的注意,甚至令人震惊。

原因:主要的是它完全以崭新的独特的表现风貌,突破了以往西方电影的部分传统或陈规。

突破之一:新现实主义电影学派在内容、题材方面的具有明显社会性。

欧美电影:内容大多虚构,好莱坞电影严重地脱离现实。

(造梦工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内容集中表现大战结束前后,意大利的社会动向和民族悲剧。

新现实主义的首部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游击队》、《太阳仍然升起》、《偷自行车的人》、《擦皮鞋》、《罗马11时》、《希望之路》、《强盗》、《艰辛的米》、《大地在波动》
影片的内容题材:几乎是在以往欧美影片中难以见到的。

人物设置:主人公是清一色的小人物,包括神父,家庭主妇、农民、失业工人和游民,无所不有。

内容题材选择、人物设置是西方电影中的一次创举
突破之二:影片的真实性(真实美学)
新现实主义电影力求场景的逼真感。

(美学特征之一)
把摄影机搬到实地去,在简陋的街巷,故事的实际发生地(a贫民窟、破产的农场、倒塌的楼群)中进行拍摄。

客观原因:战后摄影棚大部分已破落,不能使用;能使用的,租金昂贵。

只能更多的采用实地场景拍摄。

评价:实地拍摄在客观上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一些影片雇用一些非职业演员扮演角色,甚至是主角。

场景逼真人物本色,自然同影片表现的社会动态民族悲剧内容相适应。

排除影片的"演出性"的措施
2.法国新浪潮运动及同期的欧洲现代派电影(第三次具有世界影响的电影运动)
策源地:法国
时间:1958~1964
背景:历史传统崩溃(理想、道德、平等、博爱),未来不确定,彷徨苦闷。

与二战以后人们的彷徨苦闷相关联,新浪潮的作品有相当一部分是对二战的反思。

与后现代思潮紧密相关。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解构,是对现代主义的怀疑,是基于迷茫困惑后的发泄。

导演:年轻新进导演主要来自电影杂志《电影笔记》(Cahiers du Cinema)的影评人或常出没塞纳-马恩省河左岸的文化人,后世称前者为“电影笔记派”(作者电影),后者为“左岸派”(左岸派电影)。

新浪潮电影崇尚个人独创性,表现出对电影历史传统的高度自觉,在主题上或技法上都与传统电影大相径庭。

标志性作品
(1)克洛德.夏布罗尔《漂亮的塞尔杰》《表兄弟》在商业网公映(1959.2.2,1959.3.11)(作者电影)
(2)特吕弗《四百下》(作者电影,个人的童年时代经历和感情融入电影)
(3)阿仑.雷乃《广岛之恋》(左岸派电影)1959年5月戛纳电影节放映
(4)戈达尔的《精疲力竭》(1960 作者电影,多采用现场收音、长镜头、跳接,部分故事情节采用非线性时序)。

“新浪潮”电影创新之处
1、个人独创性:大多记录或表现一个事件、一些人物;电影带有强烈个人传记色彩。

2、低成本制作:启用非职业演员;用实景拍摄;不追求场面刺激和戏剧化冲突,完全取掉
虚假的摄影棚灯光。

3、摄影技法:广泛使用能够表达人的主观感受和精神状态的长镜头、移动摄影、跟拍,抢拍以及长焦、变焦、定格、延续。

《四百下》
4、声音处理:画外音、内心独白、自然音响,同期录音等。

《广岛之恋》
5、使用违反常规的晃动镜头,打破时空统一性的“跳接”、“跳剪”。

(《精疲力竭》)
6、偶发的幽默感。

年轻导演借电影媒介开玩笑(戈达尔《法外之徒》关声音,特吕弗《枪击钢琴师》老妇猝倒)
7、结尾具有开放性与不确定性。

《四百下》最后一个镜头(跟~定~不确定)“主观写实”与“客观写实”有机统一。

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影响
1、小结:一批青年编辑人员,如克洛德·夏布罗尔、特吕弗、戈达尔等50余人,深受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提出“主观的现实主义”口号,强调拍摄具有导演“个人风格”的影片。

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爱情与性关系,与传统影片不同之处在于充满了主观性与抒情性。

影片较强调生活气息,采用实景拍摄,主张即兴创作;影片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手法上也比较多变。

2、影响:“新浪潮”促进了法国电影表现手法的多样化,也引发了现代主义电影思潮在欧美各国的第二次兴起。

特吕弗用现代主义手法叙述了他童年时代的悲惨遭遇。

他信奉所谓“非连续性哲学”,认为生活是散漫而没有连续性的事件的组合,在电影创作上否定传统的完整情节结构,以琐碎的生活情节代替戏剧性情节。

戈达尔《精疲力尽》米修的选择
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意大利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费里尼等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英国、德国、捷克、波兰、日本以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的香港也有“新浪潮”电影出现过。

3.走向艺术融合和多元共存的当代欧美电影
三部电影让美国电影业起死回生
驱魔人》《大白鲨》《星球大战》
超级娱乐和哲学性电影1979~1990
数字化电影19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