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史与流派.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1、1895~1918:草创时期 1895~1918:草创时期
1、"法国:
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 1895 年 12 月 28 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 10 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 到 1910 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
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 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
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2、美国:
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 1896 年 4 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 1903 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1915 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
界电影在最初 20 年里的探索成就,如:
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
在1910 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
2、19~1930:第一次创新浪潮
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
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
方面:
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
这是苏联电影界创立于1920 年代中后期的一个学派,它强调“1+1>2,”
即: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强烈而直观地表达出某些新的意
义,并力图以此直接去影响、控制观众的思想。
该学派的核心价值在于赋予了“剪辑”全新的功能——创造意义、传播思想。(剪辑在此前的功能仅限于:
按叙事逻辑,把许多镜头拼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流畅的银幕故事。) 核心人物和作品:
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 /1925 年,普多夫金《母亲》 /1926 年,前者偏重“思想的表达”,后者重在“有意味的叙事”。
备注:
以往对“蒙太奇”的分类过于庞杂,事实上它基本可分为两大类:
A、“表现性蒙太奇”,以爱森斯坦的作品为代表,重在“表意”;
B、“叙事性蒙太奇”,实际上指的就是常规或传统意义上的“剪辑”。
2、“意识银幕化”的初步实现
20世纪初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多种思想、艺术流派在欧美兴起,例如:
尼采的哲学思想 ( “上帝死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等学说,由于这些思想、艺术流派共同特征是:
颠覆传统价值观念,主张个性自由抒发,重视对“心理现实”的认知和表达,并大多具有“非理性”的特点,因此,它们被后世统称为“现代主义”
思潮。(注:
邵牧君等学者则把它们概括地称为“内心现实主义”)上述思潮在第一次世
界大战后,也波及到了电影创作中,并主要体现在以下流派及其代表作当中:
1)、德国:
表现主义电影《卡里加里博士》/19 等。
2)、法国:
①、印象派电影《黄金国》/1921 等; ②、达达主义电影《幕间休
息》 ; ③、超现实主义电影《贝壳与僧侣》/1927 ,《一条安达鲁狗》 /1928 等。
上述作品可统称为“现代主义”电影。
3、“纪录片”的创立与发展
1)、1921 年,美国人弗拉哈迪拍摄了《北方的纳努克》,“纪录片”这一
片种因此诞生。后来,弗拉哈迪又拍摄了《摩阿拿》《亚兰岛人》等一批纪录世
界各地人类生活的影片,因此,他既是“世界纪录片之父”,也是“人类学纪录片”的奠基人。
2)、1920 年代,苏联人维尔托夫等人拍摄了大量新闻纪录片,主张“利用比人的眼睛更加完美的电影眼睛——电影摄影机,来研究充满空间的庞杂视觉现
象”,因此被誉为“电影眼睛派”,代表作是《持摄影机的人》(1929)。
“电影眼睛派”反对简单纪录生活,主张用多种独特的镜头、剪辑和特
技去捕捉与表现生活,这一流派的美学追求与风格,对后来各国的纪录片创作
影响很大。
此外,法国人让·维果的《尼斯景象》,荷兰人伊文思的《雨》《桥》等,也是 1920 年代纪录片的杰作。这些作品不再局限于平铺直叙地客观摄录现实,而是通过多维的视角和特殊的剪辑去表现现实,这使许多原本十分平凡的
日常生活问题和景象,具有了诗一般的情调和社会内涵。
4、“纯电影”的艺术成就
有关“纯电影”的概念和实践主要出现在1920 年代中后期。
纯电影一般完全不要故事情节、乃至摒弃思想主题,重在将一些运动、变
化着的事物或有趣的现象,以极富韵律感的方式剪辑在一起,刻意要把电影做
成一种“看得见的音乐”或“视觉的舞蹈”。代表作主要有出自法、德两国的《机械舞蹈》和《对角线交响曲》等。
5、“有声电影”开始面市
第一部有声片是美国的《爵士歌王》
(1927)。
(注:
进入 1930 年代之后,各国普遍开始探索有声电影,大约到 1930 年代后期,默片才最终从国际电影市场消失。 )
声音的介入,使电影的信息量和表现力得以极大增强:1)人声:
空前丰富了电影的信息量,使之能在有限时间讲述复杂故事;
2)音响:
强化了电影的环境空间感、真实感,以及银幕内外的心理感受;
3)音乐:
可以事半功倍地使影片中的气氛与情感得到有力的渲染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