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史与流派.doc
世界电影流派★

世界电影流派欧洲先锋派电影1、先锋派电影是20世纪201917年至1928年,大约延续了十余年之久。
2、是反传统叙事结构而强调纯视觉性。
先锋派电影不以盈利为目的,属于不叙说故事的纯视觉影片,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且大都为短片。
/ 由于他与当时风靡欧洲的各种现代艺术思潮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所以先锋派电影流派纷呈,成员交错,有三大主要类别:纯电影、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3通过一系列快速组接的画面,表现富有节奏的物体与机械的运动从而组成一种视听觉艺术。
它的主要代表是费尔南·莱谢尔和他的《机器的舞蹈》。
4达达主义的艺术家们以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的“破坏就是创造"的政治口号作为自己的美学信条,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杰作作为讽刺的对象,向传统艺术观进行挑战,推崇个性的彻底自由影片。
/ 最具有代表意1923年),是达达主义的第一部作品。
//5影的无逻辑、无理性的美学基础上“试图把梦境、心理变幻、无意识或潜意识过程(主要是受弗洛依德的影响,小部分是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搬上银幕"。
创造出一种存在于艺术家内心的、超越梦幻与现实的绝对现实的电影作品。
超现实主义成为许多先锋派电影艺术的最终归宿。
杜拉克的《贝壳和僧侣》是第一部超现实主义影片,但更受到重视的则是路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和《黄金时代》,前者是一个精神困顿的流浪汉的一连串梦境而后者则是对性欲和爱情的一次弗洛伊德主义的分析。
苏联电影学派12是一种以否定情节、探索隐喻和抒情功能为主旨的电影创作主张。
苏联“诗的电影”理论认为,电影创作应从本民族民间文艺中汲取营养。
具有深厚传统的民间文艺(童话故事、民间传说、民歌、民族舞蹈)应成为“诗的电影”创作的源泉。
“诗的电影”在艺术手法上也应借鉴民间文艺中的表现手段。
代表作有:《战舰波将金号》【中国的诗电影代表作:《小城之春》、《城南旧事》】。
够使观众喜爱的主人公”;影片中主要的是“人、他们的行动、他们的相互关系”。
电影流派

世界电影流派电影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还属于比较年轻的艺术。
自格里菲斯发明了完整的蒙太奇方法之后,电影才开始获得独立的艺术生命。
然而又有受到当时的商业化的束缚,在人们心中没有能够确立起艺术的地位。
因此在电影问世前二十年,并没有什么流派产生。
知道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与欧洲的先锋拍电影,才第一次具有了电影流派的意义和说法。
在众多艺术领域中,电影史流派最少,历史最短的。
但是辉煌的成就却是不容小觑的。
真正产生较大影响的流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早期现代主义——欧洲先锋拍电影;苏联电影学派——诗电影与散文电影;好莱坞商业电影——类型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法国新浪潮电影与近期现代主义流派;1.欧洲先锋拍电影: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德国和法国,后来以法国为中心。
这是电影史上第一次明确意识到电影艺术的潜力,并力图创造一种艺术电影的重要尝试。
先锋派以艺术家的结合形式出现,但是受到当时商业化的束缚,银幕上充斥着题材评语,首发刻板的电影故事片,因而,欧洲电影世界正在酝酿着一场电影艺术的革命。
先锋派的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主张用画面来主宰一切,认为故事是没有价值的。
他们用抽象的画面来表现意识,体现电影的技巧和感染力,因此搞成了纯粹思维的电影。
如法国的《机械舞蹈》,瑞典的《对角线交响乐》,德国的《第一号作品》。
这些影片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也没有人物形象。
重视物而忽视了人。
二.主张表现梦幻世界,认为生活就是梦,认为世界到处充满了潜意识,是个超现实的世界。
如维内导演的《卡里加里博士》,它发行后很快风靡世界,很快形成表现主义流派。
还有杜拉克的《贝壳与僧侣》,不努埃尔的《一条安达鲁狗》。
这个阶段的影片侧重表现人的潜意识的活动,或者疯子,精神病患者等眼中的世界。
三.主张形式上的雕琢已达到电影诗的境界。
让人自由联想,所以不需要真实。
强调理性买纯粹表现一种促人想象的节奏情绪——意识化的记录电影。
荷兰的伊文思拍摄的《雨》,还有里希特的《通货膨胀》,罗特曼的《柏林——一个大都会的交响乐》和《世界的旋律》等。
世界电影简史

世界电影史(流派专题)电影起源时期(1815---1895年)1、电影的理论基础;①光学理论:感光胶片②视觉暂留: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眼睛耐光程度实验)电影的祖父③木乃伊情结:安德烈·巴赞原始的冲动2、电影的技术推动;1.摄影术19世纪20年代法国科学家雅克·达盖尔、物理学家捏普斯开始摄影术的发明曝光时间:14小时---20分钟---2分钟---几秒1872年英国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连续拍摄奔马的实验1882年马莱根据左轮手枪间歇的原理改进连续摄影的方法1S拍摄12张照片“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1882年法国朱尔·马雷发明一种新式摄影机可以拍摄飞鸟的连贯动作1887年美国发明家汉尼鲍尔·葛德温实验成功了将感光乳剂涂在一种透明柔软的赛璐珞上制成了原始的胶片1891爱迪生活动摄影机2.放映术1877年活动视镜---1888影戏机---1892年爱米尔·雷诺灯光哑剧机---1894爱迪电影视镜---卢米埃尔兄弟电影的成长期(1895---1927)早期电影的代表人物一、卢米埃尔兄弟1、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首次公映了《火车到站》《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12部影片,获得了极大的声誉,不久便传遍世界。
这一天便被认定为电影的诞生日。
卢米埃尔采用的每秒16格画面的速度,后来也称为整个无声片时期的标准放映速度。
电影的发明标志着人类文化史出现了新的篇章2、卢米埃尔兄弟运用“电影活动镜”拍摄了50多部短片,它们大致有几种题材?(1)反映工厂生活的题材。
如《工厂的大门》。
(2)表现家庭生活的影片。
如《婴儿的午餐》。
(3)拍摄社会生活和自然风光的影片。
如《火车到站》、《水浇园丁》。
3、卢米埃尔对电影的贡献和遗憾(1)、卢米埃尔兄弟是世界电影的先驱,他们拍摄并且放映了电影史上的第一批标志着初期高水平的影片。
电影的流派与风格

电影的流派与风格电影的流派与风格第一节美国电影第二节欧洲电影第三节中国电影第一节美国电影一、经典好莱坞电影: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至50年代中期好莱坞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开创了电影的一个“黄金时代”。
1、好莱坞制片制度三位一体的集成系统:生产、发行和放映集成为三位一体的配套网络,控制了电影企业的运作。
制片人中心制:制片人对影片有绝对的控制权。
典型《乱世佳人》。
明星制度:影片的制作始终围绕着明星转,将明星定位于一定的类型与气质,完全纳入商业化类型电影的生产模式中。
2、好莱坞类型电影:从广义上讲,类型化是不受地域限制的,如中国的武打片,日本的武士片,印度的歌舞片。
从狭义上讲,类型片专指美国好莱坞盛行时制片厂制度下按照某种规定好的生产程序和创作方法制作出来的影片。
如西部《关山飞渡》类型化的特征: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形象七大类型片:西部片、强盗片、音乐片、喜剧片、科幻片、恐怖片、战争片、家庭情节片。
3、旧好莱坞电影的文化特征:商品化特征:电影首先是商品,其次是大众娱乐,第三才是艺术。
梦幻品味:四十年代的类型片,总体上是不反映现实生活的,营造的是不含人间烟火、远离现实的虚幻之景。
唯美倾向:好莱坞电影追求唯美主义的审美情趣。
戏剧化结构:严格遵守戏剧的“三一律”,有一套固定的剧作结构。
4、卓别林与美国喜剧学派整个无声片时代,美国的喜剧学派一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学派。
卓别林的天才给这学派创造了光辉的成绩。
1912-1930年被称做是“美国电影戏剧最伟大的时代”。
二、新好莱坞电影:20世纪6、70年代,美国好莱坞在经历了低谷之后,迎来了历史的转折,新好莱坞开创了好莱坞历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新好莱坞影片的艺术特点:对真实性的追求揭露和触及社会现实问题对传统类型片模式的突破和融合文化价值取向的时代特征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相互融合与平行发展第二节欧洲电影一、德国表现主义:受戏剧、绘画表现主义风格的影响,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德国电影流派。
中外电影史

中外电影史名词解释1电影眼睛派:维尔托夫是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代表人物。
维尔托夫提出电影机应该像人的眼睛一样去客观地记录生活实景,他始终坚持拍摄故事片,反对传统叙事的方式,反对使用剧本、演员表演、摄影棚拍摄等。
代表作有《带摄影机的人》2敖德萨阶梯:爱森斯坦是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代表人物而《战舰波将金号》是他最为出色的代表作,“敖德萨阶梯”是影片中最为经典段落。
爱森斯坦将老百姓的奔跑、沙皇军队的逼近、婴儿车的滑动和那怀抱孩子死去的母亲迎沙皇军队而去等等。
一系列动作镜头分解、错位进行节奏上的剪辑,形成了这个段落中几点突出的特征:其一形成视觉感官的冲击力。
其二以蒙太奇视觉结构的形式强化影片的视觉形象,扩大影片的空间效果。
其三以多角度反复重复的延续动作使得影片的时间抽象化,造成影片的延时表现。
3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以影片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为标志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诞生,从1919年—1924年大致经历了5年的时间。
受到先锋主义文艺运动的影响,首先在绘画中然后在文学、戏剧、音乐及建筑艺术中相继出现,强调作品的直观感受和主观创造,不求复制现实、对理性不感兴趣,他们崇尚原始艺术的非实在的、装饰性的美,并以浓重的色彩、强烈的明暗对比创造出一种极端的纯精神世界。
4罗生门:《罗生门》是日本20年代黑泽明导演的代表作,他的电影具有两种文化混合的极为特殊的意义,黑泽明完全运用纯电影化的手法揭示了真理的相对性和主观性。
运用了多种摄像机的布局、多种视听风格,创造了一部绚丽多彩的电影个艺术作品。
5法国“新浪潮”电影:“新浪潮”电影从1958年—1962年大致经历了5年,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三次电影运动。
他们与“优质电影”完全不同的制作方法:靠很少的经费,靠选择非职业演员,靠以导演个人风格为主的制片方式,大量的采用实景拍摄,靠非情节化、非故事化、打破了以冲突律为基础的戏剧观念,影片制作周期短等。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世界电影史及流派1、1895~1918: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2、美国: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
1903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20年里的探索成就,如: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
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
2、1919~1930:第一次创新浪潮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这是苏联电影界创立于19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学派,它强调“1+1>2”,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强烈而直观地表达出某些新的意义,并力图以此直接去影响、控制观众的思想。
世界电影流派及特点

苏共二十大以后,苏联迎来了电影创作的春天。 这一时期出现的电影,以其崭新的创作视角、对 人性的深刻把握以及极富创造力和表现力的电影 语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从而开创了 苏联的“诗电影”时代。
1956年,著名导演罗姆(拍摄过《列宁在十月》 等影片)的学生格里高里·丘赫拉伊,根据鲍·拉 普列涅夫的同名小说拍摄了电影《第四十一》, 拉开了苏联诗电影的序幕。
世界电影流派与特点
一、好莱坞电影
在默片时代,好莱坞电影以喜剧片著称,由此诞 生了“四大谐星”:查理·卓别林、勃斯特·基顿、 哈洛德·劳埃德和哈莱·兰登,其中以卓别林的电 影影响最大。
好莱坞完成了电影史上值得纪念的两次技术革新: 1927年,好莱坞在拍摄《爵士歌王》时,采用新 的技术插进了一些道白和歌唱,标志着电影艺术 由无声跨入有声时代。1935年,好莱坞拍摄的 《浮华世界》则成为世界首部大型彩色故事片。
2.新浪潮电影充分体现了个人创作的风格特 征;
3.新浪潮电影体现了电影叙事的发展与进 步。
五、苏联诗电影
1934年由瓦希里耶夫兄弟拍摄的《夏伯 阳》,塑造了夏伯阳这样一个具有典型时 代特点的革命军人的艺术形象,标志着苏 联电影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 作道路。
《马克辛三部曲》、《波罗的海代表》、 《共青城》、《带枪的人》以及《列宁在 十月》、《列宁在1918》
作为一次特征鲜明的电影运动,法国这些 青年导演们尽管有着共同的美学思想和理 论,但他们却拒绝发表共同的宣言和纲领, 也不要求组成某种学派。他们强调个人风 格,主张单独创作,但他们客观上却形成 了某种共性特征,给人一种有组织的电影 运动的感觉。
新浪潮电影的特征和积极意义
1.新浪潮电影是一次制片技术与制片方法的 革命 ;
世界电影流派

电影节
• 全苏电影节,始于1958年,初不定期,后为二年一次,自1964年
起每年举行,为国产片电影节;
• 塔什干国际电影节,始于1968年,每二年一次,由苏联国家电
影委员会与全苏影协和乌兹别克共和国电影委员会与影协联合 主办,是亚非拉国际电影展览,属非竞赛性,群众团体可向不 同影片授奖;
•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始于1935年,自1959年起每二年举办一次,
早期好莱坞景 观与摄影棚
一、电影工业:1948年以前
1、电影公司与制片厂 制度
早期美国八大影业公司
• 早期美国八大影业公司包括米高梅电影公司、派拉蒙影业公司、哥
伦比亚影业公司、华纳兄弟影业公司、环球电影公司、联艺电影公 司、20世纪福克斯及雷电华公司等。
早期美国八大电影公司
20世纪福克斯公司,好莱坞最著名电影公司之一。1935年,由二十世纪电 影公司和1915年成立的福克斯电影公司合并而成,1985年被澳大利亚传媒巨 头鲁伯特·默多克收购。公司拍摄的著名影片包括《音乐之声》、《星球大 战》、《泰坦尼克号》等。
1924年成立的米高梅( Metro-Goldwyn-Mayer,简称MGM)是好莱坞最 有影响的电影公司之一,由三家制片公司合并而成。合并后的米高梅 电影公司拍摄了一系列经典影片,如《乱世佳人》、007系列影片,还 拍摄了著名卡通影片《猫和老鼠》。
雷电华公司
• 雷电华公司于1928年成立,曾制作过《公民凯恩》、《金刚》等经
• 政治题材、 • 军事爱国主义题材 • 生产题材 • 道德题材
苏维埃时期的电影
• 苏维埃政府高度重视电影的社会功能,战前已形成自己的风格
与技巧,如默片时代的蒙太奇大师爱森斯坦,二三十年代苏维 埃电影曾达到高峰。
电影的思潮与流派

著名作品如成荫的《南征北战》;水华的《白毛女》、 《林家铺子》;崔嵬的《青春之歌》、《小兵张嘎》; 凌子风的《红旗谱》;谢晋的《红色娘子军》、《舞 台姐妹》等等。
乔治·梅里爱的“戏剧电影” :梅里爱将戏剧元素引进 电影,给电影带来了故事,被称为“叙事电影之父”, 代表作1902年《月球旅行记》。
“电影艺术之父”大卫·格里菲斯 :格里菲斯确立了镜 头为电影语言的基本单位,为电影找到了其自身表情 达意的语言体系,确立了电影的基本形式和结构方式。 代表作:1915年《一个国家的诞生》和1916《党同伐 异》。
(三)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品 “新浪潮”的导演来自两部分:一支是其主力,来自
《电影手册》杂志的青年影评家,以夏布罗尔、特吕 弗、戈达尔等为代表,又被称为“电影手册派”。他 们实践的是一种强调成为影片创作者的“作者电影”。 代表影片是特吕弗的《四百下》和戈达尔的《精疲力 尽》。 另一支是被称为“左岸派”的阿仑·雷乃,罗伯·格里叶, 玛格丽特·杜拉等,因他们都住在巴黎的塞纳河左岸而 得名。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强调电影的文学性,是文学 家拍摄的电影,所以,他们的电影实践被称为是“作 家电影”。代表影片是阿仑·雷乃的《广岛之恋》与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人文派电影侧重于从个体人生与心灵视角表现社会生 活、体悟时代。代表人物主要是费穆、黄佐临、桑弧、 曹禺等文华群体,他们是一批具有浓郁知识分子气质 的电影人,代表作品有:《不了情》(张爱玲编剧、 桑弧导演);《太太万岁》(张爱玲编剧、桑弧导 演);《夜店》(柯灵编剧、佐临导演);《艳阳天》 (曹禺编导);《哀乐中年》(桑弧编导);及《小
电影文化:世界电影史与重要流派

01
有声电影的诞生
• 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发行 了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 • 电影进入有声时代,音乐、对话、 音效成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 有声电影的发展推动了电影产业 的繁荣
02
有声电影的代表作品
• 《大独裁者》(1940年,美国) • 《乱世佳人》(1939年,美国) • 《公民凯恩》(1941年,美国)
巴西电影的特色
• 以巴西本土文化为背景,强调社 会现实和历史创伤 • 巴西电影的代表导演:赫尔曼·巴 塞拉、若奥·巴蒂斯塔、温贝托·毛罗 • 巴西电影的代表作品:《上帝之 城》(2002年,赫尔曼·巴塞拉)、 《摩托车的日记》(2004年,若 奥·巴蒂斯塔)、《中央车站》 (1998年,温贝托·毛罗)
03
有声电影时代的电影人
• 奥逊·威尔斯:美国电影大师,代 表作《公民凯恩》 • 克拉克·盖博:好莱坞巨星,代表 作《乱世佳人》 • 玛丽莲·梦露:好莱坞女神,代表 作《绅士喜欢金发女郎》
电影技术的进步:从黑白到彩色
黑白电影时代
彩色电影的诞生与发展
电影技术的进步对电影 产业的影响
•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电影以 黑白为主 • 黑白电影的技术特点:高对比度、 明暗分明 • 黑白电影的代表作品:《教父》 (1972年,美国)、《罗马假日》 (1953年,美国)
电影作为批判武器
• 电影作品:对社会现实、政治体制、文 化现象等的批判 • 电影技术:电影叙事、导演、表演等方 面的创新 • 电影产业:电影市场的竞争、电影产业 的发展、电影产业的创新等
电影与观众:心理与情感的共鸣
电影与观众的心理共鸣
• 电影作品:观众对电影情节、角色、 情感等方面的认同 • 电影技术:电影制作技术、电影特效 技术、电影拍摄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 电影产业:电影市场的拓展、电影政 策的制定、电影产业的布局等
世界电影主要流派

影视艺术基础知识——世界电影主要流派电影同其它艺术门类相比是最年轻的艺术。
自格里非斯发明了完整的蒙太奇方法之后,电影才开始获得独立的生命。
然而,当时的电影由于受商业化的束缚,并未能在人民心中确立起艺术的地位。
因此,在电影问世的前20年里,并未有什么流派产生。
直到20世纪20年代出现于欧洲的先锋派电影,才第一次具有了电影流派的意义。
所以,在诸多艺术领域中,电影流派是数量少,历史最短的。
纵观世界电影史,真正产生了较大影响的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大派系:1、早期现代主义——欧洲先锋派电影2、苏联电影学派——诗电影与散文电影3、好莱坞商业电影——类型电影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5、法国新浪潮电影与近期现代主义流派电影流派的形成及各流派之间的斗争与竞赛,是电影艺术发展的动力之一。
因此,我们在电影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下,要支持和促进电影艺术家为创立各种不同电影流派所作的努力。
与此同时,也应当提出,电影流派本身尽管是一种艺术现象,但也有进步与反动、积极与消极之分。
比如电影史上曾出现过的先锋派电影和近期现代主义流派,就包含着极大的消极成分。
对于这些流派,当然不宜作简单化的否定——这些流派本身也往往是可以一分为二的——对于其中宣扬资本主义腐朽性一面的,我们必须加以批判;而对于其中符合现代审美趣味的电影观念和电影语言的创新和发展,则应加以借鉴、改造,使之转化为有益的养料。
欧洲先锋派电影欧洲先锋派电影,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德国和法国,后期则以法国为中心。
这是电影史上第一次明确意识到电影的艺术潜力,并力图创造一种艺术电影的重要尝试。
苏联电影学派苏联电影的兴起,加速了先锋派趋向于记录电影一途。
他给予先锋派以人物和物体应同样重要的观念。
苏联电影的发展和创新是与世界电影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的。
好莱坞商业电影类型电影是美国好莱坞商业电影在自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流派,在30—40年代曾占据世界影坛统治地位。
产生类型电影的技术,是大制片企业为确保商业利润而实行的由制片人专权,强调专业分工、各司其职的传送带式影片生产制度。
3影视艺术的历史轨迹和流派 更新第二节

• 在技术上,他们在推行摄影器材标准化方面卓有成效 在技术上, 。(研制得 毫米宽的胶片被电影界沿用至今; 研制得5 。(研制得5毫米宽的胶片被电影界沿用至今;发明的 活动摄影机成为新一代摄影机更新的基础; 活动摄影机成为新一代摄影机更新的基础;确定的每 秒钟放映16画格的速度被认为默片放映的最佳速度。 16画格的速度被认为默片放映的最佳速度 秒钟放映16画格的速度被认为默片放映的最佳速度。 )
第一章 历史轨迹和主要流派
第一节 世界电95 1945
一、世界电影艺术的形成期
• 一:卢米埃尔兄弟与梅里爱的贡献
1)卢米埃尔兄弟的贡献
• 1895年12月28日。此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兄弟(世界 1895年12月28日 此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兄弟( 路易 电影之父)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 14号大咖啡馆的 电影之父)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 内用“活动电影机” 龙”内用“活动电影机”将自己拍摄的胶片放映至银 幕上,于是1895 12月28日作为世界电影的发明日。 1895年 日作为世界电影的发明日 幕上,于是1895年12月28日作为世界电影的发明日。 活动影像的摄取和放映在技术上最终成为可能, 活动影像的摄取和放映在技术上最终成为可能,电影 算是正式诞生了。 算是正式诞生了。 • 那天放映了《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水浇 那天放映了《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水浇 》、《火车进站》、《 园丁》、等几部短片,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 》、等几部短片 园丁》、等几部短片,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
• 3、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叙事
在世界上赢得声誉的主要影片是《母亲》(1926年 、《圣彼得堡的末 在世界上赢得声誉的主要影片是《母亲》(1926年)、《圣彼得堡的末 (1927年 成吉思汗的后代》(1928年 日》(1927年)和《成吉思汗的后代》(1928年)。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1、1895~1918:草创时期卢米埃尔兄弟(法)发明手摇活动电影机,开创电影放映时代代表作品:《火车进站》《工厂大门》乔治·梅里爱(法)代表作品:《圣女贞德》《地狱的土风舞》《音乐狂》埃德温·鲍特(美)代表作品:《火车大劫案》《基督山恩仇记》《不朽的城市》大卫·格里菲斯(美)代表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2、1919~1930:第一次创新浪潮苏联蒙太奇学派谢尔盖·爱森斯坦代表作品:《罢工》、《战舰波将金号》、《十月》普多夫金代表作品:《海军上将纳希莫夫》《母亲》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路易斯·布努埃尔(西班牙)代表作品:《白日美人》、《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维莉迪安娜》谢尔曼·杜拉克代表作品:《城市里的魔鬼》,《艺术家的灵魂》,《贝壳与僧侣》德国表现主义罗伯特·威恩代表作品:《卡里加里博士》、《基督的一生》有声电影艾伦·克罗斯兰:《爵士歌王》3、1930~1940年代的世界电影好莱坞商业电影约翰·福特代表作品:《搜索者》、《关山飞渡》弗兰克·卡普拉代表作品:《一夜风流》《富贵浮云》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代表作品:《后窗》、《惊魂记》、《西北偏北》查理·卓别林代表作品:《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奥逊·威尔斯代表作品:《公民凯恩》、《第三人》、《历劫佳人》“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流派让·雷诺阿代表作品:《大幻影》、《游戏的规则》让·维果代表作品:《尼斯景象》、《游泳冠军塔里斯》雷内·克莱尔代表作品:《巴黎屋檐下》、《最后的亿万富翁》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流派罗伯托·罗西里尼代表作品:《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德意志零年》维托里奥·德·西卡代表作品:《偷自行车的人》、《米兰的奇迹》4、1950~70:“第二次创新浪潮”法国新浪潮运动让-吕克·戈达尔代表作品:《精疲力尽》、《随心所欲》弗朗索瓦·特吕弗代表作品:《四百击》、《日以继夜》法国左岸派阿伦·雷乃代表作品:《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阿涅斯·瓦尔达代表作品:《短角情事》、《从5点到7点的克莱奥》瑞典英格玛·伯格曼代表作品:《第七封印》、《野草莓》意大利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代表作品:《爱情编年史》、《奇遇》费德里科·费里尼代表作品:《卡比利亚之夜》、《大路》美国:新好莱坞电影阿瑟·佩恩代表作品:《邦妮和克莱德》《雌雄大盗》斯坦利·库布里克代表作品:《巴里·林登》、《闪灵》、《2001太空漫游》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代表作品:《大白鲨》、《夺宝奇兵》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代表作品:《巴顿将军》、《教父》马丁·斯科塞斯代表作品:《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乔治·卢卡斯代表作品:《美国风情画》、《星球大战》德国:新德国电影(西德)维姆·文德斯代表作品:《柏林苍穹下》、《地球之盐》沃尔克·施隆多夫代表作品:《铁皮鼓》、《青年特尔勒斯》5、九十年代的世界电影罗兰·艾默里奇代表作品:《独立日:卷土重来》、《独立日》、《哥斯拉》詹姆斯·卡梅隆代表作品:《泰坦尼克号》、《终结者》、《阿凡达》罗伯特·泽米吉斯代表作品:《阿甘正传》、《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北野武代表作品:《花火》、《坏孩子的天空》岩井俊二代表作品:《情书》、《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法国电影流派和发展历史

12
《零分操行》是他导演的自传体影片,作品表现的 是孩子们在寄宿学 校里的一段生活。它甚至不是
现实的,但体现了诗意的思想。表面上看那是一群 不好管 教的孩子们的胡闹,但其深刻的背景则是 寄宿学校对人性的压抑。
影片以经济萧条的生活 现实为背景,抑郁寡欢的 孩子们在 阴暗的宿舍里怨恨自己的童年。最后, 他们造反了,他们要去战胜大人——穿着白衬衫 的小学生,把枕头抛向空中,羽毛飞舞。
“先锋派末期强有力的作品”。 影片中“尼斯那些懒洋洋地晒着太阳的 大大小小的食
利者,上流社会那种穷奢极侈的生活,狂欢节华丽花 车的游行,同那些衣 不蔽体的穷人、尼斯旧城的贫民 窟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他在29岁时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留给法国30年代的是 另外两部杰作: 1932年的《操行零分》和1934年的 《驳船阿塔郎特号》。
影片在叙事上按照小说的特点,以强调平行的事件、 平行的结构、平行的人物、平行的反应、平行的细 节等,精心结构而成。
影片大量使用了移动摄影,将复杂而又富于戏剧性 的人物关系揭示出来,从而突出了法国人特有的风 趣和幽默感,以及那自然主义,写实主义的艺术态 度。
这部影片中摄影机的运动以及远近皆清的深焦距镜 头的使用,在当时是很少有的一种摄影方法。这也 正是这部影片为什么时常被排列榜首,被推崇为最 优秀影片的重要原因。
3
印象派最初的代表作品是谢尔曼.杜拉克的《西班牙节 日》 (1919年) 。《西班牙节日》以异国情调作为背景, 描写两个男人被一个女人弄得神魂颠倒、争风吃醋, 最后相互残杀致死。
杜拉克的另一个成就是进行具有先锋派精神的创作: 1.《贝壳与 僧侣》(1927年) 被看作 是超现实主义的第 一部电影作品。 2.抽象主义电影:《957号唱片》(1928年,根据肖邦 的音乐创作), 《阿拉伯花市》(1929年,根据德彪西 的音乐创作)。
第二讲 电影流派(未完)

第二讲电影流派欧美电影流派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电影流派亚洲其它国家电影流派(日本、印度、韩国、伊朗泰国)一.欧美电影流派(一)电影的诞生(1895)(二)从杂耍走向艺术(1895——1926)1.两大电影传统的开拓与尝试——从卢米埃尔到梅里爱(法国)2.“蒙太奇”的不同实践与理论——从格里菲斯到爱森斯坦(美国、苏联)3.本时期欧洲的主要电影流派布赖顿学派(英国)表现主义学派(德国)(三)从幼稚走向成熟(1927——1945)1.先锋派电影(现代主义电影的第一次浪潮)策源地:法国和德国时间:1917年~1928年影响范围:整个欧洲内部主要流派: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次要的:纯电影、街道电影、室内剧电影等电影主张和实践主要流派之一:印象派电影策源地:法国时间:20世纪20年代领军人物:电影创作者路易.德吕克目的:期待用“纯艺术”的电影实现对法国电影的拯救理论主张:“上镜头”理论和“平民化”主张创作实践:代表作品自己的创作:《狂热》《沉默》《流浪女》朋友的创作:杜拉克《西班牙的节日》《微笑的布德夫人》;冈斯《车轮》;莱皮埃《黄金国》;埃普斯坦《忠实的心》主要流派之二:超现实主义电影源起:超现实主义(法国的文学流派)倡导者:安德烈-布莱东鼎盛时期:(1920~1930年代)创作宗旨:否认理性,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
背景:战争的荒谬、破坏;质疑理想、文化、道德。
在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对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理论依据:精神分析学和下意识心理学的理论佛洛伊德电影创作主张:强调无理性行为的真实性主张表现梦境、幻觉,表现人的意识活动(创作源泉)影响:二十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的主要倾向美国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的重要部分。
在供商业发行的故事片领域,其影响仅见于影片的个别镜头或段落。
理论成果:阿杜-基洛的论著《电影中的超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实践:杜拉克《贝壳与僧侣》(第一部超现实主义电影)剧本诗人安东南•阿尔都剧本过于天真地追求“诗意”和心理分析,导演生硬。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1、1895~1918: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2、美国: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
1903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20年里的探索成就,如: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
2、1919~1930:第一次创新浪潮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这是苏联电影界创立于19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学派,它强调“1+1〉2”,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强烈而直观地表达出某些新的意义,并力图以此直接去影响、控制观众的思想。
世界电影流派和电影运动概要

世界电影流派和电影运动概要1、布莱顿学派20世纪初英国布莱顿地区。
主张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段。
现实主义的萌芽。
多视点时空观念。
代表: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祖母的放大镜》《望远镜中所见的景象》《玛丽珍妮的灾难》,詹姆士·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记》,埃斯美·柯林斯《汽车中的婚礼》,西赛尔·海普华斯《义犬救主记》。
2、欧洲先锋派20世纪初强调先锋性和纯粹性,过分注重抽象的画面造型以及视觉情绪节奏;反对电影商业化,主张电影是小众的无功利的纯粹艺术品;反对叙事,反对情节和人物刻画,主张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和空洞的抒情做为全部内容。
反对理性,喜欢联想,拒绝现实,喜欢梦幻。
包括:法国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德国表现主义代表人物,德吕克,爱浦斯坦、杜拉克、慕西纳克。
代表作:费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雷内·克莱尔《休息节目》,路易·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
3、电影眼睛派20世纪20年代初苏联反对故事片的一切虚构,不要职业演员,不要人工布景,一切按照生活原貌,摄入生活即景;强调生活的诗意,用蒙太奇处理生活本身的节奏和诗情。
代表人物代表作:吉加·维尔托夫,《面包的故事》《列宁逝世一周年》《前进吧,苏维埃》《关于列宁的三支歌》。
促进了“剪辑片”的问世和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学派的诞生。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受其影响。
4、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20年代蒙太奇是电影的基础,在镜头与镜头之间运用对比、隐喻、重复、变换节奏等组合手法。
代表: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普多夫金《母亲》。
5、英国纪录电影学派始于30年代,追求纪录电影的艺术性,关注社会生活,搬演现实,发现诗意;对蒙太奇构图和摄影技术感兴趣。
代表:约翰·格里尔逊,《工业的英国》《煤矿工人》《锡兰之歌》《夜邮》。
世界电影流派

德.西卡: 与柴伐蒂尼的合作(杰出的剧作家)《偷
自行车的人》最具有代表新现实主义作品。 《孩子们注视着我们》《擦鞋童》 使用非正 式演员的自由风格。
德.桑迪斯: 《罗马十一时》将新现实主义推向另一个高峰。
使用摄影棚和正式演员与非正式演员混用, 与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部分相同。
➢ 纯电影流派讲究画面效果,突出造型美,通过快速 组接独立的画面,表现富有节奏的运动。追求纯粹 的运动、纯粹的节奏、纯粹的情绪。
第32页,共32页。
(1)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 第二阶段:以年轻的女电影工作者G.杜拉
克、原籍西班牙的L.布努艾尔、舞台剧编剧 和青年诗人A.阿尔托等人的实验性影片为代 表。他们的影片受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 表现人的潜意识,包括梦境、幻觉等。
布,暴风雨出现表示灾难来临等。但最大的功能在于通过蒙太奇 剪辑可以阐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立场及含义,
第32页,共32页。
四、纪录电影学派
纪录电影先驱 弗拉哈迪
代表作:《北方的纳努克》、 创作 过程
约翰·格里尔逊 英国纪录电影学派
受苏联电影,尤其是维尔托夫的 “电影眼睛”理论的影响,借鉴了 法国先锋派以及荷兰的尤里斯·伊 文思的经验,尤其是吸收了美国导 演弗拉哈迪的经验。领导形成英国 纪录学派。
促进了“剪辑片”的问世和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的蒙太奇 学派的诞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受其影响。
第32页,共32页。
三、前苏联蒙太奇学派
• 他们在实验中往往得出相同的结论;
• 1、蒙太奇可以制造人为景观 (库里肖夫、维尔托夫) • 2、可以创造人 (库列肖夫、维尔托夫),第一个人的面部,
第二个人的背部,第三个人的手和第四个人的腿,创造出一个完 全不存在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1、1895~1918:草创时期 1895~1918: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 1895 年 12 月 28 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 10 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 到 1910 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 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2、美国: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 1896 年 4 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
1903 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1915 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 20 年里的探索成就,如: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
在1910 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
2、19~1930:第一次创新浪潮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这是苏联电影界创立于1920 年代中后期的一个学派,它强调“1+1>2,”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强烈而直观地表达出某些新的意义,并力图以此直接去影响、控制观众的思想。
该学派的核心价值在于赋予了“剪辑”全新的功能——创造意义、传播思想。
(剪辑在此前的功能仅限于:按叙事逻辑,把许多镜头拼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流畅的银幕故事。
) 核心人物和作品: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 /1925 年,普多夫金《母亲》 /1926 年,前者偏重“思想的表达”,后者重在“有意味的叙事”。
备注:以往对“蒙太奇”的分类过于庞杂,事实上它基本可分为两大类:A、“表现性蒙太奇”,以爱森斯坦的作品为代表,重在“表意”;B、“叙事性蒙太奇”,实际上指的就是常规或传统意义上的“剪辑”。
2、“意识银幕化”的初步实现20世纪初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多种思想、艺术流派在欧美兴起,例如:尼采的哲学思想 ( “上帝死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等学说,由于这些思想、艺术流派共同特征是:颠覆传统价值观念,主张个性自由抒发,重视对“心理现实”的认知和表达,并大多具有“非理性”的特点,因此,它们被后世统称为“现代主义”思潮。
(注:邵牧君等学者则把它们概括地称为“内心现实主义”)上述思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也波及到了电影创作中,并主要体现在以下流派及其代表作当中:1)、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卡里加里博士》/19 等。
2)、法国:①、印象派电影《黄金国》/1921 等; ②、达达主义电影《幕间休息》 ; ③、超现实主义电影《贝壳与僧侣》/1927 ,《一条安达鲁狗》 /1928 等。
上述作品可统称为“现代主义”电影。
3、“纪录片”的创立与发展1)、1921 年,美国人弗拉哈迪拍摄了《北方的纳努克》,“纪录片”这一片种因此诞生。
后来,弗拉哈迪又拍摄了《摩阿拿》《亚兰岛人》等一批纪录世界各地人类生活的影片,因此,他既是“世界纪录片之父”,也是“人类学纪录片”的奠基人。
2)、1920 年代,苏联人维尔托夫等人拍摄了大量新闻纪录片,主张“利用比人的眼睛更加完美的电影眼睛——电影摄影机,来研究充满空间的庞杂视觉现象”,因此被誉为“电影眼睛派”,代表作是《持摄影机的人》(1929)。
“电影眼睛派”反对简单纪录生活,主张用多种独特的镜头、剪辑和特技去捕捉与表现生活,这一流派的美学追求与风格,对后来各国的纪录片创作影响很大。
此外,法国人让·维果的《尼斯景象》,荷兰人伊文思的《雨》《桥》等,也是 1920 年代纪录片的杰作。
这些作品不再局限于平铺直叙地客观摄录现实,而是通过多维的视角和特殊的剪辑去表现现实,这使许多原本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问题和景象,具有了诗一般的情调和社会内涵。
4、“纯电影”的艺术成就有关“纯电影”的概念和实践主要出现在1920 年代中后期。
纯电影一般完全不要故事情节、乃至摒弃思想主题,重在将一些运动、变化着的事物或有趣的现象,以极富韵律感的方式剪辑在一起,刻意要把电影做成一种“看得见的音乐”或“视觉的舞蹈”。
代表作主要有出自法、德两国的《机械舞蹈》和《对角线交响曲》等。
5、“有声电影”开始面市第一部有声片是美国的《爵士歌王》(1927)。
(注:进入 1930 年代之后,各国普遍开始探索有声电影,大约到 1930 年代后期,默片才最终从国际电影市场消失。
)声音的介入,使电影的信息量和表现力得以极大增强:1)人声:空前丰富了电影的信息量,使之能在有限时间讲述复杂故事;2)音响:强化了电影的环境空间感、真实感,以及银幕内外的心理感受;3)音乐:可以事半功倍地使影片中的气氛与情感得到有力的渲染和表达。
可以说,通过这十年的努力,世界电影无论在影片的种类与数量上,还是在艺术的水准和多样性上,抑或在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上,乃至在声画的结合上,都已经使得电影本身成为了一个影响广泛的、具有独特魅力的、世界性的艺术品种 !3、1930~1940 年代的世界电影1、“好莱坞”的发展与壮大“类型片”主要有:西部片:《关山飞渡》 /1939/ 约翰·福特。
喜剧片:《一夜风流》 /1934/ 弗兰克·卡普拉。
歌舞片:《出水芙蓉》 /1944。
"强盗 / 黑帮片:《疤脸大盗》 /1932。
"科幻 / 恐怖片:《弗兰肯斯坦》 /1931。
"悬疑 / 恐怖片:《蝴蝶梦》 /1940/ 希区柯克。
注:好莱坞成为世界影坛“常青树”的关键因素1)、美国雄霸天下的综合国力与开放多元的社会制度,保证了好莱坞在资金上的投入与回收,以及影片主题与风格的多样化——这是好莱坞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
2)、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
3)、极强的人才吸纳能力(卓别林、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李安等)。
4)、与时俱进、永远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
(1927/ 有声片《爵士歌王》 ;1935/彩色片《浮华世家》 ;1977/高科技《星球大战》 )5)、挖掘、培养、造就了大量享誉世界的明星。
6)、推出一系列独具魅力的“类型片”。
2、“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流派这是法国在进入 1930 年代后,出现的一个并无明确艺术主张、但有共同创作倾向的电影流派,其核心人物是让·雷诺阿。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贡献在于:1)、在形式上,以“长镜头”和“景深镜头”为主,系统的确立了写实主义电影语法。
2)、在内容上,强调反映生活的复杂性、暧昧性、日常性,淡化戏剧式冲突。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让·雷诺阿 / 《幻灭》 /1937、"《游戏规则》 /1939,让·维果 / 《操行零分》 /1933、"《驳船亚特兰特号》 /1934; 雷内·克莱尔 / 《巴黎屋檐下》 /1930、"《自由属于我们》(1932);马赛尔·卡尔内 / 《雾码头》 /1938 等。
3、英、德两国的纪录片成就在1930 年代,世界纪录片创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成就最高者为英、德两国。
(一)、英国在 1930 年前后开始,出现了一次由格里尔逊倡导、组织的纪录电影运动,他们拍摄了 100 多部纪录片,形成了著名的英国纪录片学派。
他们认为:通过艺术化地处理真实生活场面,电影可以成为一种有社会意义的宣传手段。
代表作有:《漂网渔船》 /1929,《工业的不列颠》 /1932 ,《夜邮》 /1936 等。
(二)、瑞芬斯塔尔是一位杰出的德国女艺术家。
她在 1930 年代的纪录片代表作有:《意志的胜利》 /1934——记录了希特勒在纽伦堡召开第四次纳粹党代会时的壮观场面。
《奥林匹亚》 /1936——纳粹德国为 1936 年的柏林奥运会所作的宣传片。
该片效果超出了对奥运会的单纯记录,成为对运动中的人体的礼赞,很多体育运动的拍摄技巧由此片首创。
瑞芬斯塔尔在电影的镜头调度、摄影和剪辑等方面的成就,让人叹为观止。
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流派起止时间在 1945~50 年前后。
代表人物:柴法蒂尼、罗西利尼、德·西卡等。
代表作有:《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偷自行车的人》 /1948、"《罗马 11 时》 /1952。
"主要艺术主张:1)形式上:“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追求实景拍摄、纪实风格。
2)内容上:“还我普通人”——以表现底层百姓生活为主,常启用非职业演员。
4、1950~70:“第二次创新浪潮”从1950 年代中期开始,受当时流行于欧洲的“存在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世界电影艺术出现了历史性变革,出现了大批“现代主义电影”——旨在展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面临的种种精神危机。
其特点如下:在影片内容上,开始质疑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念(如:宗教等 ),并提出了不少此前曾被忽视或遮蔽的社会问题。
此外,这次创新浪潮还在“意识银幕化”方面进行了更为深入、广泛的探讨。
在摄制形式上,突破了一些常规的电影语法,如“拍摄轴线”和“流畅剪辑”等观念。
高潮期在 1959~70 年前后,所波及的国家更多,主要有:法国、瑞典、意大利、美国、德国、日本等。
总体上,可以被统称为一次世界性的“新浪潮”电影运动。
总体而言,当时的世界电影由原先注重叙事的写实主义电影,逐渐转向了注重内心剖析的“现代主义”电影。
1、法国:特吕弗、戈达尔 ;阿仑·雷乃在这次世界电影“新浪潮”运动中 ,法国的“电影手册派”和“左岸派”这两大流派都有出色表现。
1)、“电影手册派”:依托法国著名电影理论杂志《电影手册》成长起来的一批青年导演,代表人物有:特吕弗 / 《四百下》 /1959、"戈达尔 / 《筋疲力尽》 /1959 等。
2)、“左岸派”:居住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一批作家导演,以阿仑·雷乃的《去年在马德里昂巴德》 /1958/ 和《广岛之恋》 /1961/ 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