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流派 重点
电影知识:电影流派

●德国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此字原为艺术史与批评的专用语,意指不再把自然视为艺术的首要目地,以线条、形体和色彩来表现情绪与感觉作为艺术的唯一目地。
表现主义电影则发源于1920年的德国,此种电影中的演员、物体与布景设计都用来传达情绪与心理状态,不重视原来的物象意义。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即以运用这种手法而闻名。
之后德国表现主义的风格影响到默片时代的一些好莱坞电影与1940年代的黑色电影,其它如希区考克与奥森.威尔斯亦受表现主义的影响。
●形式主义Formalism文学、艺术或戏剧中专强调形式与技巧而不强调题材的表现手法。
起源于1915年的俄国,因为莫斯科语言学圈及诗语言学会的成立,反对俄国革命前处理叙述材料的传统方式,转而重视艺术语言形式的重要性,逐步影响到当时的各艺术领域。
在电影表现或分析上,形式主义强调不同形式的运用可以改变材料的内涵,剪接、绘画性构图与声画元素的安排都是形式主义电影工作者的兴趣所在,如1920年代的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等均是此种主义的支持者。
1930年代中期遭斯大林主义的压迫而停止在俄罗斯的发展,但对后来的结构主义与符号学有很大影响。
●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狄吕克团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亚伯.冈斯、哲敏.杜拉克等与一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究的电影导演,想在影片公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
但其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们支持,1924年狄吕克死后运功即告失败。
一些人走向商业片,另一部份则走向前卫派道路。
由于狄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像派电影大都被认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
重要作品有冈斯的《车轮》(1922)、狄吕克的《狂热》(1921)杜拉克的《西班牙节日》(1919)等。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tfilm1920年兴起于法国,主要是将意象做特异的、不合逻辑的安排,以表现人类潜意识的种种状态。
电影学的基础概念和流派

电影学的基础概念和流派电影学作为一门研究电影艺术的学科,对于理解和分析电影作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电影学中,有一些基础概念和流派,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电影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介绍电影学的基础概念和几个主要的流派。
一、电影学的基础概念1. 摄影术摄影术是电影制作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它通过运用光线、镜头和构图等要素,将故事情节以影像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摄影术的应用可以直接影响到电影的氛围、情感表达和视觉效果。
2. 剪辑技术剪辑技术是在电影制作后期对拍摄素材进行修剪和组合,使其呈现连贯故事情节的过程。
剪辑能够控制电影的节奏、紧张感和叙事效果,是电影表达的关键环节之一。
3. 音效设计音效设计是通过声音的运用,为电影增添真实感和情感上的共鸣。
音效可以传递角色的内心状况、环境的氛围和情节发展的暗示,是电影视听体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 导演风格导演风格是指电影导演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呈现出的个人特色和风格。
每位导演都有自己的拍摄手法、叙事方式和审美取向,导演的风格也是影响电影作品品质和观众接受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主要流派1. 剧情片剧情片是电影中最常见的一种流派,它以讲述人物心理、社会冲突和故事情节为主要特征。
剧情片强调角色刻画和叙事逻辑,旨在通过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的呈现,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2. 动作片动作片是以激烈的动作场面和紧张的情节为特色的电影流派。
动作片侧重于刺激感官和展示华丽特技,通过动作镜头和打斗场面吸引观众的眼球,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紧张感受。
3. 喜剧片喜剧片以幽默和笑点为核心,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引发观众的笑声和欢乐。
喜剧片一般通过夸张的情节、搞笑的对白和滑稽的表演来制造喜剧效果,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得到放松和开心的体验。
4. 科幻片科幻片通过设定虚构的未来或异度空间,带领观众进入奇幻的科幻世界。
科幻片常常涉及未来科学技术、外星生物以及人类前进的思考,通过对未知和想象的探索,让观众感受到科技进步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
高中电影鉴赏知识点整理

高中电影鉴赏知识点整理电影鉴赏是高中文化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电影鉴赏的一些知识点整理,供高中学生参考:1. 电影类型与流派:- 动作片:以动作场景和激烈冲突为特点,如《速度与激情》系列。
- :以笑料和幽默为主要手法,如《功夫熊猫》。
- 爱情片:以爱情故事为主线,如《泰坦尼克号》。
- 科幻片:以科学和未来世界为背景,如《星际穿越》。
- 战争片:以战争场景和英雄壮举为主题,如《拯救大兵瑞恩》。
- 动画片:以卡通和绘画形式呈现的电影,如《狮子王》。
- 纪录片:真实记录和描述事件和事物的电影,如《地球脉动》。
2. 电影元素与技术:- 摄影:包括镜头运动和光影运用等,影响电影画面效果和氛围。
- 剪辑:将不同镜头和场景进行组合和编辑,展示故事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 音效:包括背景音乐、音乐配合和音效设计等,增强电影的氛围和情感表达。
- 导演手法:包括镜头语言、叙事结构和艺术风格等,影响电影的整体呈现方式。
- 情节结构:包括起承转合、和结局等,构建电影的情节发展和叙事逻辑。
3. 电影鉴赏常用术语:- 拍摄角度:指摄影机在拍摄时的角度和高度,如低拍、高拍、特写等。
- 镜头运动:指镜头在拍摄中的移动方式,如追焦、拉镜、转镜等。
- 画面构图:指电影画面中各个元素的布局和位置关系,如对称构图、三分构图等。
- 剧情发展:指电影故事的情节推进和展开过程,如起承转合、发展冲突等。
- 影片评价:指对电影的整体或某个方面进行评价和评论。
以上是电影鉴赏的一些知识点整理,希望对高中学生的电影研究有所帮助。
(字数:196)。
电影赏析中的影片风格与流派

电影赏析中的影片风格与流派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既可以展现导演和编剧的创作个性,又能够通过独特的影片风格和流派来吸引观众的兴趣。
本文将从影片风格和流派两个方面来探讨电影赏析中的重要内容。
一、影片风格影片风格是指电影通过影像、剧情、音乐和摄影等手段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和氛围。
不同的导演和编剧在创作过程中会运用不同的风格元素来营造出独特的影片风格,从而使观众对电影有深刻的印象。
1. 现实主义风格现实主义风格注重真实的刻画和现实生活的再现,主题多涉及社会问题、人性的挣扎和生活的压力。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盗梦空间》就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虽然影片中有许多超现实的情节,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逻辑严密的故事情节,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 浪漫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风格追求情感上的冲动和激情,讲述一段充满荒诞、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泰坦尼克号》是一部浪漫主义风格的电影,通过影片中杰克和露丝之间的爱情纠葛,展现了爱情的伟大和战胜一切的力量。
3. 黑色幽默风格黑色幽默风格以一种讽刺的方式揭示社会的荒诞和人性的矛盾,同时在幽默中探讨人生的意义。
奎廷·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以其黑色幽默的风格赢得了观众的喜爱,电影中各类荒唐离奇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令人忍俊不禁。
二、影片流派影片流派是指电影按照内容、题材和表现手法等特点划分的种类。
不同的流派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观赏方式,可以满足观众不同的欣赏需求。
1. 动作片动作片以高强度的动作场面和紧凑的剧情为特点,给观众带来刺激和紧张的观影体验。
《终结者2:审判日》是一部经典的动作片,影片中的精彩打斗和追逐场面让观众兴奋不已。
2. 喜剧片喜剧片以幽默和搞笑的方式讲述故事,旨在给观众带来快乐和轻松的观影体验。
《功夫》是一部融合了功夫和喜剧元素的电影,影片中周星驰的稚气和搞笑表演令观众捧腹大笑。
3. 战争片战争片以战争为题材,通过展现战争时期人们的痛苦和英勇抗争来表达对和平的思考和讴歌。
世界电影的主要流派

世界电影的主要流派2009-11-14 19:43:46| 分类:电影电影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还属于比较年轻的艺术。
自格里菲斯发明了完整的蒙太奇方法之后,电影才开始获得独立的艺术生命。
然而又有受到当时的商业化的束缚,在人们心中没有能够确立起艺术的地位。
因此在电影问世前二十年,并没有什么流派产生。
知道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与欧洲的先锋拍电影,才第一次具有了电影流派的意义和说法。
在众多艺术领域中,电影史流派最少,历史最短的。
但是辉煌的成就却是不容小觑的。
真正产生较大影响的流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早期现代主义——欧洲先锋派电影;苏联电影学派——诗电影与散文电影;好莱坞商业电影——类型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法国新浪潮电影与近期现代主义流派;1.欧洲先锋拍电影: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德国和法国,后来以法国为中心。
这是电影史上第一次明确意识到电影艺术的潜力,并力图创造一种艺术电影的重要尝试。
先锋派以艺术家的结合形式出现,但是受到当时商业化的束缚,银幕上充斥着题材评语,首发刻板的电影故事片,因而,欧洲电影世界正在酝酿着一场电影艺术的革命。
先锋派的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主张用画面来主宰一切,认为故事是没有价值的。
他们用抽象的画面来表现意识,体现电影的技巧和感染力,因此搞成了纯粹思维的电影。
如法国的《机械舞蹈》,瑞典的《对角线交响乐》,德国的《第一号作品》。
这些影片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也没有人物形象。
重视物而忽视了人。
二.主张表现梦幻世界,认为生活就是梦,认为世界到处充满了潜意识,是个超现实的世界。
如维内导演的《卡里加里博士》,它发行后很快风靡世界,很快形成表现主义流派。
还有杜拉克的《贝壳与僧侣》,不努埃尔的《一条安达鲁狗》。
这个阶段的影片侧重表现人的潜意识的活动,或者疯子,精神病患者等眼中的世界。
三.主张形式上的雕琢已达到电影诗的境界。
让人自由联想,所以不需要真实。
强调理性买纯粹表现一种促人想象的节奏情绪——意识化的记录电影。
电影流派的名词解释

电影流派的名词解释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娱乐方式,拥有众多不同的流派。
这些流派代表了电影领域内特定的艺术风格、故事表现形式和情感呈现方式。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电影流派进行解释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电影的多样性和深度。
1. 喜剧片喜剧片是一种以幽默和讽刺为主要手法的电影流派。
这种类型的电影以轻松愉快的氛围、有趣的情节和逗趣的角色形象为特点。
喜剧片常常通过夸张和滑稽的表演来引发观众的笑声,让人感到轻松愉快。
其中,喜剧片又可以细分为许多亚流派,如喜剧动作片、喜剧爱情片、黑色喜剧等。
2. 动作片动作片是一种以激烈的动作场面和高强度的冲突为特征的电影流派。
这种类型的电影通常包含了枪战、追逐、格斗和爆炸等刺激的场景,以及英雄主义和冒险精神的塑造。
动作片的快节奏和紧张感常常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同时也需要高超的拍摄技巧和制作团队的精心设计去呈现出真实的动作场面。
3. 爱情片爱情片是一种以恋爱和人际关系为主题的电影流派。
这种类型的电影常常探讨人们在爱情中所经历的喜怒哀乐,呈现出爱情的甜蜜和痛苦。
爱情片通常着重描绘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发展,以及情绪的真实表达和内心的变化。
不同的爱情片会侧重于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有的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有的则更加强调大胆的浪漫主义。
4. 科幻片科幻片是一种以科学和幻想为基础,描述未来世界、外星世界和奇幻场景的电影流派。
这种类型的电影以想象力丰富和特效精良为特点,常常呈现出异想天开的科技场景和独特的未来社会形态。
科幻片常常探索人类的未知和超越常规的可能性,引发观众对科技和未来的思考和幻想。
5. 悬疑片悬疑片是一种以谜团和紧张氛围为主题的电影流派。
这种类型的电影通过引发观众对情节发展的好奇心和猜测,持续营造悬疑和紧张的氛围。
悬疑片通常以谋杀、失踪或重大事件的解谜为核心,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扑朔迷离的线索设计来吸引观众。
6. 动画片动画片是一种以绘画和影像技术为基础,用图像和声音创造出动态图像的电影流派。
影视美学专业课之(美国、欧洲、中国)电影流派笔记资料

电影的流派与风格第一节美国电影一、经典好莱坞电影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至50年代中期好莱坞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开创了电影的一个“黄金时代”。
1、好莱坞制片制度·三位一体的集成系统:生产发行和放映集成三位一体的配套网络,控制了电影企业的运作。
·制片人中心制:制片人对影片有绝对的控制权。
典型《乱世佳人》。
·明星制度:影片的制作始终围绕着明星转,将明星定位于一定的类型与气质,完全纳入商业化类型电影的生产模式中。
2、好莱坞类型电影·从广义上讲,类型化是不受地域限制的,如中国的武打片,日本的武士片,印度的歌舞片。
从狭义上讲,类型片专指美国好莱坞制片厂制度下按照某种规定好的生产程序和创作方法制作出来的影片。
如西部片《关山飞渡》(取自莫泊桑的《羊脂球》)·类型化的特征: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形象·七大类型片:西部片、强盗片、音乐片、喜剧片、科幻片、恐怖片、战争片、家庭情节片3、旧好莱坞电影的文化特征1、商品化特征:电影首先是商品,其次是大众娱乐,第三才是艺术。
2、戏剧化结构:严格遵守戏剧的“三一律”,有一套固定的剧作结构。
3、梦幻品味:四十年代的类型片,总体上是不反映现实生活的,营造的是不含人间烟火、远离现实虚幻之景。
4、唯美倾向:好莱坞电影追求唯美主义的审美情趣。
整个无声片时代,美国的喜剧学派一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学派。
卓别林的天才给这学派创造了光辉的成绩。
1912-1930年被称做是“美国电影戏剧最伟大的时代”。
二、新好莱坞电影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好莱坞在经历了低谷之后,迎来了历史的转折,新好莱坞开创了好莱坞历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新好莱坞影片的艺术特点:1、对真实性的追求2、揭露和触及社会现实问题3、对传统类型片模式的突破和融合4、文化价值取向的时代特征5、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相互融合与平行发展第二节欧洲电影一、德国表现主义受戏剧、绘画表现主义风格的影响,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德国电影流派。
世界电影流派

电影节
• 全苏电影节,始于1958年,初不定期,后为二年一次,自1964年
起每年举行,为国产片电影节;
• 塔什干国际电影节,始于1968年,每二年一次,由苏联国家电
影委员会与全苏影协和乌兹别克共和国电影委员会与影协联合 主办,是亚非拉国际电影展览,属非竞赛性,群众团体可向不 同影片授奖;
•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始于1935年,自1959年起每二年举办一次,
早期好莱坞景 观与摄影棚
一、电影工业:1948年以前
1、电影公司与制片厂 制度
早期美国八大影业公司
• 早期美国八大影业公司包括米高梅电影公司、派拉蒙影业公司、哥
伦比亚影业公司、华纳兄弟影业公司、环球电影公司、联艺电影公 司、20世纪福克斯及雷电华公司等。
早期美国八大电影公司
20世纪福克斯公司,好莱坞最著名电影公司之一。1935年,由二十世纪电 影公司和1915年成立的福克斯电影公司合并而成,1985年被澳大利亚传媒巨 头鲁伯特·默多克收购。公司拍摄的著名影片包括《音乐之声》、《星球大 战》、《泰坦尼克号》等。
1924年成立的米高梅( Metro-Goldwyn-Mayer,简称MGM)是好莱坞最 有影响的电影公司之一,由三家制片公司合并而成。合并后的米高梅 电影公司拍摄了一系列经典影片,如《乱世佳人》、007系列影片,还 拍摄了著名卡通影片《猫和老鼠》。
雷电华公司
• 雷电华公司于1928年成立,曾制作过《公民凯恩》、《金刚》等经
• 政治题材、 • 军事爱国主义题材 • 生产题材 • 道德题材
苏维埃时期的电影
• 苏维埃政府高度重视电影的社会功能,战前已形成自己的风格
与技巧,如默片时代的蒙太奇大师爱森斯坦,二三十年代苏维 埃电影曾达到高峰。
电影文化:世界电影史与重要流派

01
有声电影的诞生
• 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发行 了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 • 电影进入有声时代,音乐、对话、 音效成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 有声电影的发展推动了电影产业 的繁荣
02
有声电影的代表作品
• 《大独裁者》(1940年,美国) • 《乱世佳人》(1939年,美国) • 《公民凯恩》(1941年,美国)
巴西电影的特色
• 以巴西本土文化为背景,强调社 会现实和历史创伤 • 巴西电影的代表导演:赫尔曼·巴 塞拉、若奥·巴蒂斯塔、温贝托·毛罗 • 巴西电影的代表作品:《上帝之 城》(2002年,赫尔曼·巴塞拉)、 《摩托车的日记》(2004年,若 奥·巴蒂斯塔)、《中央车站》 (1998年,温贝托·毛罗)
03
有声电影时代的电影人
• 奥逊·威尔斯:美国电影大师,代 表作《公民凯恩》 • 克拉克·盖博:好莱坞巨星,代表 作《乱世佳人》 • 玛丽莲·梦露:好莱坞女神,代表 作《绅士喜欢金发女郎》
电影技术的进步:从黑白到彩色
黑白电影时代
彩色电影的诞生与发展
电影技术的进步对电影 产业的影响
•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电影以 黑白为主 • 黑白电影的技术特点:高对比度、 明暗分明 • 黑白电影的代表作品:《教父》 (1972年,美国)、《罗马假日》 (1953年,美国)
电影作为批判武器
• 电影作品:对社会现实、政治体制、文 化现象等的批判 • 电影技术:电影叙事、导演、表演等方 面的创新 • 电影产业:电影市场的竞争、电影产业 的发展、电影产业的创新等
电影与观众:心理与情感的共鸣
电影与观众的心理共鸣
• 电影作品:观众对电影情节、角色、 情感等方面的认同 • 电影技术:电影制作技术、电影特效 技术、电影拍摄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 电影产业:电影市场的拓展、电影政 策的制定、电影产业的布局等
世界电影主要流派

影视艺术基础知识——世界电影主要流派电影同其它艺术门类相比是最年轻的艺术。
自格里非斯发明了完整的蒙太奇方法之后,电影才开始获得独立的生命。
然而,当时的电影由于受商业化的束缚,并未能在人民心中确立起艺术的地位。
因此,在电影问世的前20年里,并未有什么流派产生。
直到20世纪20年代出现于欧洲的先锋派电影,才第一次具有了电影流派的意义。
所以,在诸多艺术领域中,电影流派是数量少,历史最短的。
纵观世界电影史,真正产生了较大影响的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大派系:1、早期现代主义——欧洲先锋派电影2、苏联电影学派——诗电影与散文电影3、好莱坞商业电影——类型电影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5、法国新浪潮电影与近期现代主义流派电影流派的形成及各流派之间的斗争与竞赛,是电影艺术发展的动力之一。
因此,我们在电影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下,要支持和促进电影艺术家为创立各种不同电影流派所作的努力。
与此同时,也应当提出,电影流派本身尽管是一种艺术现象,但也有进步与反动、积极与消极之分。
比如电影史上曾出现过的先锋派电影和近期现代主义流派,就包含着极大的消极成分。
对于这些流派,当然不宜作简单化的否定——这些流派本身也往往是可以一分为二的——对于其中宣扬资本主义腐朽性一面的,我们必须加以批判;而对于其中符合现代审美趣味的电影观念和电影语言的创新和发展,则应加以借鉴、改造,使之转化为有益的养料。
欧洲先锋派电影欧洲先锋派电影,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德国和法国,后期则以法国为中心。
这是电影史上第一次明确意识到电影的艺术潜力,并力图创造一种艺术电影的重要尝试。
苏联电影学派苏联电影的兴起,加速了先锋派趋向于记录电影一途。
他给予先锋派以人物和物体应同样重要的观念。
苏联电影的发展和创新是与世界电影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的。
好莱坞商业电影类型电影是美国好莱坞商业电影在自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流派,在30—40年代曾占据世界影坛统治地位。
产生类型电影的技术,是大制片企业为确保商业利润而实行的由制片人专权,强调专业分工、各司其职的传送带式影片生产制度。
电影表演流派主要有哪些

(1)体验派这是深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表演理论影响的一个电影表演流派。
斯坦尼斯拉夭斯基是苏联早期著名的戏剧演员、导演、表演理沦家。
他的戏剧表演理论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
斯坦。
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消灭演员和扮演角色之间的距离,达到演员的内心和形体要与扮演的角色;有机统一,演员在舞台上真正地“生活”,而不是表演。
因为他要求演员和其扮演的角色的思想、情感、精神生活完全一致,所以称之为‘:体验”艺术。
斯垣尼斯拉夫斯基对演员正确体验角色的主张是:“要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页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地思想、希望、企求和动作。
”比如,电影《西安事变》中孙飞虎扮演蒋介石,得到了评论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孙飞虎因此荣获中国1982年金码奖的最佳男配角奖。
孙飞虎的成功之处社在于能按照角色,二灵的轨迹活动,注意表演中的内心体验,做到”情于衷而行于外”.因而塑造出的角色形神兼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斯垣尼斯拉夫斯基认为,创作的目的远远不止于此,还要求”演员应该在每个角巨中,在每一个演出中,不仅创作出角色的人的精神生活中有意识的部分。
而且创造出无意识的部分;亦即最堑要的、最深邃的、最诚挚的部分”。
跟意识达不到的领域打交道,更不是容易的事,要善于·抓住“角色生活的线”,这只有“天性本身”才能胜任,才能完成“精神和形体天性的创造过程”。
使角色的一切情感、感觉、念头都应该成为演员本人的活生生的、跳动着的情感、感觉和念头,这也就是平时讲的:“找到人物的自我感觉”。
比如,上官云珠拍电影《南岛风云》时,由于本人和角色生活距禹较远,开初捉摸不到角色的精神,老入不了戏。
导演白沉瞒着她组织了一次实战排练,“战斗”开始了,日本兵扑了过来,上宫云珠懵了,本能地拔出了“手榴弹”,在硝烟弥漫中狂奔了一阵后,扑到了树干上,激动地说:“有了,我有了,我感觉到了,我相信了,我就是符若华。
”这种对人物的感觉,便是真正进入了角色的体验。
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电影学中的两种重要流派

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电影学中的两种重要流派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是电影学中的两个重要流派,它们在电影制作上有着不同的理念和表现手法。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品等方面对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电影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两种重要的电影流派。
一、现实主义电影现实主义电影起源于20世纪初,它强调对真实生活的还原和揭示。
现实主义电影追求客观、真实、自然的呈现方式,尽可能地还原社会和人性的本质。
现实主义电影注重观众对电影世界的认同感,试图让观众感受到影片所描绘的社会现实。
现实主义电影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真实主义表达:现实主义电影强调对真实生活的揭示,追求真实性,剧情和角色的设定力求贴近现实。
2. 镜头语言:现实主义电影通过普通话语的运用,采取平视角度、静态拍摄、无剪辑等手法,力求还原真实生活的场景。
3. 社会意义:现实主义电影常常以社会问题和人类困境为主题,通过对问题的揭示和探索,引起观众的思考和关注。
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品有意大利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的《自行车骑士》、法国导演让-皮埃尔·达尔东的《小气财神》等。
这些作品以其真实的表现手法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二、表现主义电影表现主义电影起源于20世纪初德国的戏剧艺术,“表现主义”一词最早被引入电影界则是由德国导演罗伯特·魏纳在他的影片《卡利古拉》中使用。
表现主义电影注重对内心世界和情感的表达,通过夸张的手法和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来塑造意境和情感效果。
表现主义电影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艺术化表达:表现主义电影强调对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表达,通过使用夸张的视觉效果、对比鲜明的色彩、抽象的造型等手法,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2. 主观化表达:表现主义电影通过内心的主观视角,塑造角色的情感和心理状态,使观众产生共鸣和共鸣。
3. 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电影常常使用超现实的手法来表达情感和主题,突破现实的束缚,营造出独特的电影世界。
第二讲 电影流派(未完)

第二讲电影流派欧美电影流派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电影流派亚洲其它国家电影流派(日本、印度、韩国、伊朗泰国)一.欧美电影流派(一)电影的诞生(1895)(二)从杂耍走向艺术(1895——1926)1.两大电影传统的开拓与尝试——从卢米埃尔到梅里爱(法国)2.“蒙太奇”的不同实践与理论——从格里菲斯到爱森斯坦(美国、苏联)3.本时期欧洲的主要电影流派布赖顿学派(英国)表现主义学派(德国)(三)从幼稚走向成熟(1927——1945)1.先锋派电影(现代主义电影的第一次浪潮)策源地:法国和德国时间:1917年~1928年影响范围:整个欧洲内部主要流派: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次要的:纯电影、街道电影、室内剧电影等电影主张和实践主要流派之一:印象派电影策源地:法国时间:20世纪20年代领军人物:电影创作者路易.德吕克目的:期待用“纯艺术”的电影实现对法国电影的拯救理论主张:“上镜头”理论和“平民化”主张创作实践:代表作品自己的创作:《狂热》《沉默》《流浪女》朋友的创作:杜拉克《西班牙的节日》《微笑的布德夫人》;冈斯《车轮》;莱皮埃《黄金国》;埃普斯坦《忠实的心》主要流派之二:超现实主义电影源起:超现实主义(法国的文学流派)倡导者:安德烈-布莱东鼎盛时期:(1920~1930年代)创作宗旨:否认理性,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
背景:战争的荒谬、破坏;质疑理想、文化、道德。
在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对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理论依据:精神分析学和下意识心理学的理论佛洛伊德电影创作主张:强调无理性行为的真实性主张表现梦境、幻觉,表现人的意识活动(创作源泉)影响:二十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的主要倾向美国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的重要部分。
在供商业发行的故事片领域,其影响仅见于影片的个别镜头或段落。
理论成果:阿杜-基洛的论著《电影中的超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实践:杜拉克《贝壳与僧侣》(第一部超现实主义电影)剧本诗人安东南•阿尔都剧本过于天真地追求“诗意”和心理分析,导演生硬。
世界电影的主要流派

世界电影的主要流派2009-11-14 19:43:46| 分类:电影电影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还属于比较年轻的艺术。
自格里菲斯发明了完整的蒙太奇方法之后,电影才开始获得独立的艺术生命。
然而又有受到当时的商业化的束缚,在人们心中没有能够确立起艺术的地位。
因此在电影问世前二十年,并没有什么流派产生。
知道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与欧洲的先锋拍电影,才第一次具有了电影流派的意义和说法。
在众多艺术领域中,电影史流派最少,历史最短的。
但是辉煌的成就却是不容小觑的。
真正产生较大影响的流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早期现代主义——欧洲先锋派电影;苏联电影学派——诗电影与散文电影;好莱坞商业电影——类型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法国新浪潮电影与近期现代主义流派;1.欧洲先锋拍电影: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德国和法国,后来以法国为中心。
这是电影史上第一次明确意识到电影艺术的潜力,并力图创造一种艺术电影的重要尝试。
先锋派以艺术家的结合形式出现,但是受到当时商业化的束缚,银幕上充斥着题材评语,首发刻板的电影故事片,因而,欧洲电影世界正在酝酿着一场电影艺术的革命。
先锋派的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主张用画面来主宰一切,认为故事是没有价值的。
他们用抽象的画面来表现意识,体现电影的技巧和感染力,因此搞成了纯粹思维的电影。
如法国的《机械舞蹈》,瑞典的《对角线交响乐》,德国的《第一号作品》。
这些影片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也没有人物形象。
重视物而忽视了人。
二.主张表现梦幻世界,认为生活就是梦,认为世界到处充满了潜意识,是个超现实的世界。
如维内导演的《卡里加里博士》,它发行后很快风靡世界,很快形成表现主义流派。
还有杜拉克的《贝壳与僧侣》,不努埃尔的《一条安达鲁狗》。
这个阶段的影片侧重表现人的潜意识的活动,或者疯子,精神病患者等眼中的世界。
三.主张形式上的雕琢已达到电影诗的境界。
让人自由联想,所以不需要真实。
强调理性买纯粹表现一种促人想象的节奏情绪——意识化的记录电影。
影视美学专业课之(美国、欧洲、中国)电影流派笔记

电影的流派与风格第一节美国电影一、经典好莱坞电影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至50年代中期好莱坞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开创了电影的一个“黄金时代”。
1、好莱坞制片制度·三位一体的集成系统:生产发行和放映集成三位一体的配套网络,控制了电影企业的运作。
·制片人中心制:制片人对影片有绝对的控制权。
典型《乱世佳人》。
·明星制度:影片的制作始终围绕着明星转,将明星定位于一定的类型与气质,完全纳入商业化类型电影的生产模式中。
2、好莱坞类型电影·从广义上讲,类型化是不受地域限制的,如中国的武打片,日本的武士片,印度的歌舞片。
从狭义上讲,类型片专指美国好莱坞制片厂制度下按照某种规定好的生产程序和创作方法制作出来的影片。
如西部片《关山飞渡》(取自莫泊桑的《羊脂球》)·类型化的特征: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形象·七大类型片:西部片、强盗片、音乐片、喜剧片、科幻片、恐怖片、战争片、家庭情节片3、旧好莱坞电影的文化特征1、商品化特征:电影首先是商品,其次是大众娱乐,第三才是艺术。
2、戏剧化结构:严格遵守戏剧的“三一律”,有一套固定的剧作结构。
3、梦幻品味:四十年代的类型片,总体上是不反映现实生活的,营造的是不含人间烟火、远离现实虚幻之景。
4、唯美倾向:好莱坞电影追求唯美主义的审美情趣。
整个无声片时代,美国的喜剧学派一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学派。
卓别林的天才给这学派创造了光辉的成绩。
1912-1930年被称做是“美国电影戏剧最伟大的时代”。
二、新好莱坞电影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好莱坞在经历了低谷之后,迎来了历史的转折,新好莱坞开创了好莱坞历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新好莱坞影片的艺术特点:1、对真实性的追求2、揭露和触及社会现实问题3、对传统类型片模式的突破和融合4、文化价值取向的时代特征5、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相互融合与平行发展第二节欧洲电影一、德国表现主义受戏剧、绘画表现主义风格的影响,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德国电影流派。
世界电影流派和电影运动概要

世界电影流派和电影运动概要1、布莱顿学派20世纪初英国布莱顿地区。
主张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段。
现实主义的萌芽。
多视点时空观念。
代表: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祖母的放大镜》《望远镜中所见的景象》《玛丽珍妮的灾难》,詹姆士·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记》,埃斯美·柯林斯《汽车中的婚礼》,西赛尔·海普华斯《义犬救主记》。
2、欧洲先锋派20世纪初强调先锋性和纯粹性,过分注重抽象的画面造型以及视觉情绪节奏;反对电影商业化,主张电影是小众的无功利的纯粹艺术品;反对叙事,反对情节和人物刻画,主张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和空洞的抒情做为全部内容。
反对理性,喜欢联想,拒绝现实,喜欢梦幻。
包括:法国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德国表现主义代表人物,德吕克,爱浦斯坦、杜拉克、慕西纳克。
代表作:费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雷内·克莱尔《休息节目》,路易·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
3、电影眼睛派20世纪20年代初苏联反对故事片的一切虚构,不要职业演员,不要人工布景,一切按照生活原貌,摄入生活即景;强调生活的诗意,用蒙太奇处理生活本身的节奏和诗情。
代表人物代表作:吉加·维尔托夫,《面包的故事》《列宁逝世一周年》《前进吧,苏维埃》《关于列宁的三支歌》。
促进了“剪辑片”的问世和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学派的诞生。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受其影响。
4、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20年代蒙太奇是电影的基础,在镜头与镜头之间运用对比、隐喻、重复、变换节奏等组合手法。
代表: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普多夫金《母亲》。
5、英国纪录电影学派始于30年代,追求纪录电影的艺术性,关注社会生活,搬演现实,发现诗意;对蒙太奇构图和摄影技术感兴趣。
代表:约翰·格里尔逊,《工业的英国》《煤矿工人》《锡兰之歌》《夜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电影(experimental film)从三十年代开始以美国为首发展起来的非商业性电影,这种电影主要是用l 6毫米腔片拍摄的短片,没有传统的故事情节,主要表现风格是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
就其艺术实质而言,是有声电影时代的先锋派电影。
从二十年代来至四十年代中期是实验电影的萌芽时期.只有很少几部,如照相师雷尔夫·斯戴纳的抽象主义风格的《H z0》(1929)和《机械的原理》(1930),斯拉夫柯·沃尔卡皮其的《第94l 3号…一好菜坞无声配角的生与死》(1928)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实验电影有了新的发展。
虽然中心仍在美国,但在英国、法国.意火利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也相继展开了拍摄实验电影的活动。
这是因为:1.质量高、价格便宜的16毫米胶片和轻便有声电影摄影机的问世给业余性质的个人制作活动提供了技术条件;2.一些欧洲先锋派电影人士如汉斯·里希在知识界开始发生影响。
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推动F,一系列欧洲先锋派影片,包括让·谷克多的影片,在美国上映,引起了往意和兴趣;3.由玛耶-德连首创的自己制作自己发行和放映的新方式,解决了实验影片的出路问题。
从四十年代中期到五十年代末期,美国实验电影主要代表人物是玛耶-德连、肯尼斯·安格尔、格里戈里-马可波罗斯、寇蒂斯哈灵顿、啥里·斯密士、惠特尼兄弟和弗兰克·新图法契。
这些人分属实验电影的两翼: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
德连的《白日的罗网》(i9431、《在地球上》(1944)、《电影摄影机的舞蹈习作》(1945)、安格尔的《焰火》(1 945)、马可渡罗斯的《心灵》(1948)、喻灵顿的《探求的片断》(I 946)等,都是沉湎于梦境和幻想,具有浓烈的弗洛伊德邑彩的超现实主义作品。
斯密士则受费辛格尔的影响,拍摄了若干部手绘的抽象图形影片,惠特尼兄弟在1943至1945年问也在《五次电影练习》中对抽象图形进行了种种实验。
在旧金山活动的斯图法契则组织了一系列"电影中的艺术"放映会,自己拍摄〈索萨里托〉(1948)等影片,试图把诗和电影在抽象主义的基础上融为一体。
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美国新电影和五十年代末期开始出现的地下电影,是美国实验电影的延续和发展。
六十年代中期地下电影运动蔓延到西欧之后,人们便绝少使用"实验也影"一词,而代之以"地下电影"了。
超现实主义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surrealist film) 把文学上的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运用于电影创作的电影流派。
承袭了这一创作主张的倡导者安德烈-布菜东的原则,强调无理性行为的真实性、梦境的重要意义、不协调的形象对列的情绪力量和对个人快感的执着追求。
一度成为二十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的主要倾向,后来又成为美国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的重要一翼。
在供商业发行的故事片领域,超现实主义不构成独立的流派,它的影响只见于影片的个别镜头或段落。
阿杜-基洛的《电影申的超现实主义》是进行这种研究的典型论著。
二十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人士发现电影的照相本性和蒙太奇对列技巧使它成为超现实主义最理想的表现手段。
这一观点始终流行在反传统的影片制作者中间,并被不断付诸实践。
通常认为,杜拉克的《贝壳和僧侣》是第一部超现实主义影片,但更受到重视的则是路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和《黄金时代》,前者是一个精神困顿的流浪汉的一连串梦境r 后者则是对性欲和爱情的一次弗洛伊德主义的分析。
西方的电影研究家们一致认为,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在布努埃尔转而拍摄故事片后仍不时在他的作品中隐现·在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中,超现宴主义倾向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玛耶-德连和肯尼斯-安格尔·在故事片领域里,西方电影研究家倾向于把对变态心理、潜在的性冲动、无理性行为等的描写归结为超现实主义在故事片中的表现。
因此,象希区柯克的一系列影片:《爱德华大夫》(1945)、《眩晕》f1958)、《西北偏北》(1959)、《精神变态者》(1962)和《群鸟》f1963),马克斯三兄弟的狂乱喜剧片,以及塞缪尔-富勒、约瑟夫-冯.斯登堡等人的一些影片,都成了阐明超现实主义在故事片中的影响的典型例证。
室内剧电影与街道电影室内剧电影室内剧电影(kammer spiel film)二十年代出现在德国的一种与表现主义电影相对立的电影。
"室内剧"原来是德国戏剧导演马克斯·菜园哈特创造的一个术语,专指一种供小型剧场演出的,恪守时间、地点、动作三一律的舞台剧。
奥地利电影编剧卡尔.梅育把这一概念搬用到电影中来,创立了室内剧电影。
梅育于1919年写了《卡里加里博士》的剧本,成为表现主义电影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但一年后,梅育便开始脱离表现主义的轨道,于1921年写出《后楼梯》,由保罗.莱尼导演,成了第一部"室内剧电影"。
室内剧电影抛弃了表现主义电影惯用的鬼怪和疯子的主题,而以社会上的小人物如铁路工人、店员和女仆为对象,描写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环境。
它恪守古典悲剧的三一律,布景简单(主要是内景),人物数目很少,一般无名无姓,只以其职业为特征。
它非常注意对人物的心理刻划,镜头常常良时间地停留在人物的手势动作和面部表情上。
由于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时间空间变化很小,所以它一方面要求演员的演技严肃平实,避免夸张,另方面尽量少用字幕,力求通过可见形象来传达戏剧性内容。
但囿于无声电影的技术局限性,也造成人物性格过于简单,镜头过于冗眭和重复,甚至出现使观众无法了解人物的行为动机等缺点。
室内剧电影的代表作品除了由梅育编剧的一系列影片如《铁道》(1921)、《除夕之夜》(192 3)、《最卑*的人》(1924)以外,还有保罗-津纳尔的《恩欲》(1924)等影片。
这种电影在引导一部分德国电影导演走上写实道路方面超了很大作用(参见"街道电影")。
在国外,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马赛尔·卡尔内为代表的一些法国电影导演的电影形式上。
街道电影街道电影(st reet film)室内剧电影影响下出现的一蝗街道为主要动作背景的德国影。
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在《从里加里到希特勒》一书中创造这个词。
代表作品有卡尔-格纳的《街道》(1923),派伯斯特的《没有欢乐的街》(1925)和布鲁诺·拉恩的《街头惨剧》。
(i927)等。
这些影片表现了社会的现实,以一种直接的、不尚虚饰的和客观的风格,简练的演技和力求真实的布景,来反映德国下层平民的日常生活。
这类影片摒除了表现主义的疯狂幻想,打破了室内剧的狭小世界,反映了德国电影在无声电影末期走向现实主义道路的努力.但随着纳粹势力的兴起和由纳粹党人控制的垄断性的乌发电影公司的成立,这种努力旋即天折。
电影手册》派《电影手册》派又称《电影手册》集团。
是从1955年开始聚集在以安德烈一巴赞为首的《电影手册》杂志编辑部周围的一批青年影评人,他们后来从影评工作过渡到拍片,成为法国"新浪潮"电影c内主将。
《电影手册》杂志创办于1951年,由安德烈巴赞、罗·杜卡和雅克杜尼奥尔一瓦尔克洛兹任主编,其中巴赞的美学思想对杂志的面貌起着主导的影响。
1955年起,一批赞同巴赞的理论观点的青年开始以《电影手册》为理论阵地,运用"作者论"方法,树立起新的评价标准。
他们中的主要人物是特吕弗、戈达尔、里维特、夏布罗尔、杜马契和谢勒尔等。
从1958年起,特吕弗,戈达尔、里维特和夏布罗尔相继拍出他们的第一部影片,对法国电影中的"新浪潮"起了形成作用,这批人从此被称为《电影手册》派。
"新浪潮"在[96t年趋于衰落后,这批人发生了分化,特吕弗和夏布罗尔成为受欢迎的商业电影导演,但他们的影片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里维特转向实验电影。
戈达尔的道路则更为复杂多变,在1968年前,他的影片具有愈来愈浓重的现代派色彩i宣扬存在主义的反道德观和无政府主义的政治思想,在形式上则肆意破坏传统的电影语法。
从1968年开始,他突然转向极左,拍摄了一系列有浓厚政治色彩的短片,反对资本主义,鼓吹暴力革命。
1971年他因车祸受伤,停止拍片。
七十年代末,他又开始拍摄故事片,宣称"不再过问政治"。
"左岸派"(Left Bank Group)五十年代末出现在法国的一个电影导演集团,因成员都住在巴黎赛纳河的左岸而得名。
他们是阿仑·雷乃、阿涅斯·瓦尔达、克利斯·马尔凯、阿仑·罗布一格里叶、玛格丽特·杜拉和亨利·科尔皮等。
但。
左岸派"实际上并没有组成一个"学派"或"团体",他们只是一批互相有着长久的友谊关系、艺术趣味相投并在创作上经常互相帮助的艺术家。
他们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从事电影创作较久的导演,如雷乃、瓦尔达和科尔皮;另一类是以搞文学创作为主的,如马尔凯、杜拉和罗布一格里叶。
由于他们在电影方面的成名之作都是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问世的,如莒乃的《广岛之恋》(i959)和科尔皮的《长别离》(1961)(两片均由杜拉编剧),雷乃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由罗布一格里叶缔剧),瓦尔达的《克列奥的两小时》(I 961)等,加之他们的影片也十分讲求个人风格,不拘守传统的电影语法;因此他们的作品常常也被归为"新浪潮"电影。
实际上,左岸派"导演们的影片和《电影手册》派导演们的影片有着重大的不同之处,那就是:1."左岸派"导演们只把专为电影编写的剧本拍成影片,而从不改编文学作品;2.他们一贯把重点放在对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描写上,对外部环境则采取纪录式的手法;3.他们的电影手法很讲究推敲,细节上都要修饰雕琢,绝无潦草马虎的半即兴式作风;4.他们的影片具有更为浓重的现代派色彩,尤其是杜拉和罗布一格里叶的影片,因为这两人本来就是法国现代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左岸派"电影在法国被称为"作家电影",意即由文学作家拍摄的电影,其代表作品除了上面提到的几部影片外,稍后还有雷乃的《姆里也尔》(1963)和《战争结束了》(1967),罗布一格里的《不朽的女人》(1963)、《横跨欧洲快车》(1966)、《伊甸园和以后》(1970)和瓦尔达的《走卒们》(1967)等。
"左岸派"电影的影响是深远的。
例如约克·罗齐埃的《再见,菲律宾》(1962)使用了即兴的对白、轻便摄影机和暗藏的麦克风,显示了真实电影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