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表演艺术风格与流派
电影流派名词解释
电影流派名词解释●德国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此字原为艺术史与批评的专用语,意指不再把自然视为艺术的首要目地,以线条、形体和色彩来表现情绪与感觉作为艺术的唯一目地。
表现主义电影则发源于1920年的德国,此种电影中的演员、物体与布景设计都用来传达情绪与心理状态,不重视原来的物象意义。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即以运用这种手法而闻名。
之后德国表现主义的风格影响到默片时代的一些好莱坞电影与1940年代的黑色电影,其它如希区考克与奥森.威尔斯亦受表现主义的影响。
●形式主义Formalism文学、艺术或戏剧中专强调形式与技巧而不强调题材的表现手法。
起源于1915年的俄国,因为莫斯科语言学圈及诗语言学会的成立,反对俄国革命前处理叙述材料的传统方式,转而重视艺术语言形式的重要性,逐步影响到当时的各艺术领域。
在电影表现或分析上,形式主义强调不同形式的运用可以改变材料的内涵,剪接、绘画性构图与声画元素的安排都是形式主义电影工作者的兴趣所在,如1920年代的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等均是此种主义的支持者。
1930年代中期遭史达林主义的压迫而停止在俄罗斯的发展,但对后来的结构主义与符号学有很大影响。
●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狄吕克团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亚伯.冈斯、哲敏.杜拉克等与一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究的电影导演,想在影片公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
但其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们支持,1924年狄吕克死后运动即告失败。
一些人走向商业片,另一部份则走向前卫派道路。
由于狄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像派电影大都被认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
重要作品有冈斯的《车轮》(1922)、狄吕克的《狂热》(1921)杜拉克的《西班牙节日》(1919)等。
电影流派
世界电影流派的划分1、布莱顿学派20世纪初英国布莱顿地区。
主张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段。
现实主义的萌芽。
多视点时空观念。
代表: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祖母的放大镜》《望远镜中所见的景象》《玛丽珍妮的灾难》,詹姆士·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记》,埃斯美·柯林斯《汽车中的婚礼》,西赛尔·海普华斯《义犬救主记》。
2、2、欧洲先锋派20世纪初强调先锋性和纯粹性,过分注重抽象的画面造型以及视觉情绪节奏;反对电影商业化,主张电影是小众的无功利的纯粹艺术品;反对叙事,反对情节和人物刻画,主张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和空洞的抒情做为全部内容。
反对理性,喜欢联想,拒绝现实,喜欢梦幻。
包括:法国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德国表现主义代表人物,德吕克,爱浦斯坦、杜拉克、慕西纳克。
代表作:费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雷内·克莱尔《休息节目》,路易·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
3、3、电影眼睛派20世纪20年代初苏联反对故事片的一切虚构,不要职业演员,不要人工布景,一切按照生活原貌,摄入生活即景;强调生活的诗意,用蒙太奇处理生活本身的节奏和诗情。
代表人物代表作:吉加·维尔托夫,《面包的故事》《列宁逝世一周年》《前进吧,苏维埃》《关于列宁的三支歌》。
促进了“剪辑片”的问世和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学派的诞生。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受其影响。
4、4、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20年代蒙太奇是电影的基础,在镜头与镜头之间运用对比、隐喻、重复、变换节奏等组合手法。
代表: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普多夫金《母亲》。
5、5、英国纪录电影学派始于30年代,追求纪录电影的艺术性,关注社会生活,搬演现实,发现诗意;对蒙太奇构图和摄影技术感兴趣。
代表:约翰·格里尔逊,《工业的英国》《煤矿工人》《锡兰之歌》《夜邮》。
世界电影流派及特点
苏共二十大以后,苏联迎来了电影创作的春天。 这一时期出现的电影,以其崭新的创作视角、对 人性的深刻把握以及极富创造力和表现力的电影 语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从而开创了 苏联的“诗电影”时代。
1956年,著名导演罗姆(拍摄过《列宁在十月》 等影片)的学生格里高里·丘赫拉伊,根据鲍·拉 普列涅夫的同名小说拍摄了电影《第四十一》, 拉开了苏联诗电影的序幕。
世界电影流派与特点
一、好莱坞电影
在默片时代,好莱坞电影以喜剧片著称,由此诞 生了“四大谐星”:查理·卓别林、勃斯特·基顿、 哈洛德·劳埃德和哈莱·兰登,其中以卓别林的电 影影响最大。
好莱坞完成了电影史上值得纪念的两次技术革新: 1927年,好莱坞在拍摄《爵士歌王》时,采用新 的技术插进了一些道白和歌唱,标志着电影艺术 由无声跨入有声时代。1935年,好莱坞拍摄的 《浮华世界》则成为世界首部大型彩色故事片。
2.新浪潮电影充分体现了个人创作的风格特 征;
3.新浪潮电影体现了电影叙事的发展与进 步。
五、苏联诗电影
1934年由瓦希里耶夫兄弟拍摄的《夏伯 阳》,塑造了夏伯阳这样一个具有典型时 代特点的革命军人的艺术形象,标志着苏 联电影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 作道路。
《马克辛三部曲》、《波罗的海代表》、 《共青城》、《带枪的人》以及《列宁在 十月》、《列宁在1918》
作为一次特征鲜明的电影运动,法国这些 青年导演们尽管有着共同的美学思想和理 论,但他们却拒绝发表共同的宣言和纲领, 也不要求组成某种学派。他们强调个人风 格,主张单独创作,但他们客观上却形成 了某种共性特征,给人一种有组织的电影 运动的感觉。
新浪潮电影的特征和积极意义
1.新浪潮电影是一次制片技术与制片方法的 革命 ;
电影流派的名词解释
电影流派的名词解释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娱乐方式,拥有众多不同的流派。
这些流派代表了电影领域内特定的艺术风格、故事表现形式和情感呈现方式。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电影流派进行解释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电影的多样性和深度。
1. 喜剧片喜剧片是一种以幽默和讽刺为主要手法的电影流派。
这种类型的电影以轻松愉快的氛围、有趣的情节和逗趣的角色形象为特点。
喜剧片常常通过夸张和滑稽的表演来引发观众的笑声,让人感到轻松愉快。
其中,喜剧片又可以细分为许多亚流派,如喜剧动作片、喜剧爱情片、黑色喜剧等。
2. 动作片动作片是一种以激烈的动作场面和高强度的冲突为特征的电影流派。
这种类型的电影通常包含了枪战、追逐、格斗和爆炸等刺激的场景,以及英雄主义和冒险精神的塑造。
动作片的快节奏和紧张感常常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同时也需要高超的拍摄技巧和制作团队的精心设计去呈现出真实的动作场面。
3. 爱情片爱情片是一种以恋爱和人际关系为主题的电影流派。
这种类型的电影常常探讨人们在爱情中所经历的喜怒哀乐,呈现出爱情的甜蜜和痛苦。
爱情片通常着重描绘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发展,以及情绪的真实表达和内心的变化。
不同的爱情片会侧重于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有的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有的则更加强调大胆的浪漫主义。
4. 科幻片科幻片是一种以科学和幻想为基础,描述未来世界、外星世界和奇幻场景的电影流派。
这种类型的电影以想象力丰富和特效精良为特点,常常呈现出异想天开的科技场景和独特的未来社会形态。
科幻片常常探索人类的未知和超越常规的可能性,引发观众对科技和未来的思考和幻想。
5. 悬疑片悬疑片是一种以谜团和紧张氛围为主题的电影流派。
这种类型的电影通过引发观众对情节发展的好奇心和猜测,持续营造悬疑和紧张的氛围。
悬疑片通常以谋杀、失踪或重大事件的解谜为核心,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扑朔迷离的线索设计来吸引观众。
6. 动画片动画片是一种以绘画和影像技术为基础,用图像和声音创造出动态图像的电影流派。
世界电影流派详解
代表作品: 罗西利尼 : 新现实主义与战争关系《罗马不设防的城 市》《游击队》《德意志零年》《欧洲51 年》《意大利万岁》
维斯康蒂: 以《沉沦》获得新现实主义之父的称号。 《大地在波动》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结合, 但后来《受难的人们》《威尼斯之死》则 完全追求唯美主义了。
德.西卡: 与柴伐蒂尼的合作(杰出的剧作家)《偷 自行车的人》最具有代表新现实主义作品。 《孩子们注视着我们》《擦鞋童》 使用非 正式演员的自由风格。
三、前苏联蒙太奇学派
库里肖夫 实验工作室 理论: 库列肖夫效应;电 影模特儿 电影眼睛派 拍摄 即景反对剧本、演 员、摄影棚 蒙太奇理论 、杂 耍蒙太奇 理性蒙太奇 蒙太奇叙事 剧作理论 《西方先生在俄罗 斯的奇遇 》 《带摄影机的人 》
维尔托夫
爱森斯坦
《战舰波将金号》
普多夫金
《母亲》
三、前苏联蒙太奇学派
(1)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 第一阶段:印象主义电影。 以立体派画家F.莱谢尔和R.克莱 尔等人的电影实验作品为代表,他们当时 也把运动视为电影的本性,但与德国“先锋 派”影片不同之处是,他们并不把手绘的图 形的变化作为表现内容,而是把日常生活 中的物品或景像结合起来表现。这些影片 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主题。
德.桑迪斯: 《罗马十一时》将新现实主义推向另一个高 峰。使用摄影棚和正式演员与非正式演员 混用,与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部分相同。
新现实主义的继承:脱离现实主义
• 费里尼:追求浪漫主义《道路》《卡比利 亚之夜》《八部半》最具个性化的作品。 剪辑空间跳跃。
• 安东尼奥尼:模糊现实,强调主人公的主 观感知。《奇遇》《放大》《红色沙漠》 有非现实超现实的色彩。自然色彩随心理 的变化。
外国电影史各大艺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外国电影史》课总结各大艺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一、布莱顿学派20世纪初英国布莱顿地区。
主张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段。
现实主义的萌芽。
多视点时空观念。
代表: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祖母的放大镜》《望远镜中所见的景象》《玛丽珍妮的灾难》,詹姆士·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记》,埃斯美·柯林斯《汽车中的婚礼》,西赛尔·海普华斯《义犬救主记》。
二、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1917年----1928年)指从1917-1928年期间,欧洲出现的众多的电影流派和学派,这些学派和流派最终汇集成一个空前的电影运动,即先锋派电影运动。
该运动主要出现在当时的法国和德国。
先锋派电影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叙说故事,是纯视觉影片。
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大多为短片。
其目的是对电影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1)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印象主义电影。
以立体派画家F.莱谢尔和R.克莱尔等人的电影实验作品为代表,他们当时也把运动视为电影的本性,但与德国“先锋派”影片不同之处是,他们并不把手绘的图形的变化作为表现内容,而是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景像结合起来表现。
这些影第二阶段:以年轻的女电影工作者G.杜拉克、原籍西班牙的L.布努艾尔、舞台剧编剧和青年诗人A.阿尔托等人的实验性影片为代表。
他们的影片受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表现人的潜意识,包括梦境、幻觉等。
1929年后,法国电影的“先锋派”运动也转入纪录电影。
这种纪录电影很快就分为两种倾向:一种是以嘲讽社会现象为主,如法国导演J.维果的《尼斯景像》(1929~1930)主要是以怪诞的画面和奇特的剪辑,借实录的尼斯景像,嘲讽市内上流社会的生活丑态;(2)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4)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从1919年一1924年大致经历了5年的时间。
这一电影美学流派同样受先锋主义文艺运动的影响。
德国表现主义开始于1910年的慕尼黑,首先在绘画中,而后在文学、戏剧、音乐及建筑艺术中相继出现,形成了一场文艺运动。
风格和流派的名词解释
风格和流派的名词解释艺术界的无限创意和多样性往往与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密不可分。
从文学、绘画、音乐到电影,每一个艺术领域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格和流派。
它们作为一种表达形式,不仅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内涵,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时期、地域和文化的特征。
本文将着重对风格和流派进行解释,带领读者一探艺术世界的多元之美。
1. 风格的定义风格是指在特定艺术领域内,以某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和特征创作的作品共同具有的特点和风貌。
无论是文学、绘画、音乐还是电影,每个艺术领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风格可以体现艺术家的个人特色,也可以反映某一时期或群体的审美观念。
在文学中,例如现实主义风格强调真实和客观的写作方式,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浪漫主义则注重对感情和想象力的发掘,以极富感染力的方式来表达作品中的情感。
2. 文学风格的分类在文学领域中,各种不同风格的文学流派构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世界。
常见的文学流派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主要流行的文学流派,强调真实地描写社会生活,具有社会批判的性质。
浪漫主义则强调个人情感和幻想,更加注重表达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梦想。
象征主义则尝试通过符号和隐喻来表达深层次的意义。
而后现代主义则试图打破传统的文学规范,追求更加自由、多元和反叛的创作方式。
3. 绘画风格的解读绘画领域也是风格多样的天地,每位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和风格。
从古代到现代,绘画风格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在西方绘画中,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风格追求写实和比例的完美,而印象派则更注重对光线和色彩的捕捉,以模糊的笔触展现画面的感觉。
而现代派则更加强调对形式和结构的解构,突破了传统绘画的界限。
在东方绘画中,中国的山水画以“拟写”和“旁求”为主,通过凝聚大自然的精神和意象来表达自然之美。
4. 音乐风格的演绎音乐作为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通过声音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不同的音乐风格通过不同的音乐元素和曲式来细致描绘各自的音乐美感。
影视鉴赏课程第五章 电影美学流派
第五章电影美学思潮与流派电影从一种杂耍变成一种艺术,其间必定要产生众多的美学观念、艺术主张、创作思潮和指导思想。
所谓流派,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思想倾向、艺术见解和创作风格相近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艺术派别。
艺术流派往往都有一定的时效性,它从产生到衰弱,经历几年到十几年之后便会被另一种流派所替代。
但流派的消失并不意味某种艺术观念的消失,所以在流派上还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艺术观念在潜移默化地起作用,这就是艺术思潮。
思潮不同于流派,它不仅是某些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见解,它的形成更多的是受当时社会思潮和审美意向所左右,有相当的稳定性。
而各种艺术派别的交替便是对思潮的推进。
电影虽然只有100多年的历史,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来说显得太短暂,但是在这一百多年间,出现了种类繁多的电影美学思潮及流派。
一般而言,电影美学思潮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即:写实主义电影美学思潮、现代主义电影美学思潮、娱乐电影美学思潮、政治电影美学思潮。
第一节写实主义电影严格来说,一切文艺创作都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反映、描写或体现,即使是以表现理想为主的,或带有象征意味的作品,也不可能完全脱开对现实生活的基本依托。
影视艺术由于它一开始就是以“照相的外延”、“活动画片”的形式出现,而且无论是认为其本性为照相性还是形象,是对“物质现实的复原”,还是可以通过假定性、主观性、创造性来充分展示艺术家的情感、想象和思考,它都必须从现实起步,并且也是在活生生的现实的基础上逐步构想和发展起来的。
可以说,写实主义电影美学思潮是一面不倒的旗帜。
每当社会处于转型阶段,写实主义美学就会兴起。
一、基本观念写实主义电影讲究电影的真实性。
就电影本质而言,写实主义电影认为电影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电影应该进入现实、了解现实。
电影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是现实的渐近线。
在反映现实的尺度上,比较严格地遵守客观、真实、中立的原则。
就电影本体而言,写实主义电影强调电影的纪实性,强调电影记录手段和技术。
影视导论-第六章电影思潮
70年代之后,美国新好莱坞电影蓬勃 发展起来,电影的最大特点是对美国 社会的强烈的批判精神。出现了:弗 兰西斯·福特科·波拉、马丁·斯柯赛斯 等新电影人。
美国电影新浪潮的旗手
——弗兰西斯·福特·科波拉 科波拉电影美学思想深受爱森斯坦的影 响,并吸收了新现实主义与新浪潮的因 素,偏重于对社会哲理的探求。 《教父》、《教父续集》、 《对话》、《现代启示录》等
而与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相对应的就是: 大自然本身就是最美的,人的社会实践 与社会生活就是才最美的。因此,虽然 艺术是高于自然(生活)的,单是我们不 能说艺术美高于生活美,恰恰相反,艺 术之所以美就在于它源于生活(自然), 离开了生活的本源的美,艺术美也就不 存在了。
第二节 电影戏剧主义
流派与思潮
戏剧电影的发祥与探索 (一)法国梅里爱戏剧电影
现代主义思潮的基本思想倾向和态度
否定和反叛传统的法则和秩序,怀疑 和不满固有西方文化,放弃理性和乐 观主义的态度,希望重新寻找人在宇 宙中的位置、使命,而这种寻找基本 上倾向于对人的神圣的中心地位的否 定。
如:
达达主义认为必须将一切旧的精神世界 彻底破坏,新的精神世界才能产生。因 而达达主义的宗旨就在于:反对一切传 统和常规。
剧电影学派是旧好莱坞时期一支独秀,取
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形成了以夸张的形
体动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喜剧风格。美国
喜剧学派始终占有世界电影史上独一无二
的领军地位。电影史学家把1912——1930
年这段时间称作“美国电影戏剧最伟大的
时代” 。
第二章
美国喜剧电影学派的杰出代表 美国喜剧电影之父 ——麦克。塞纳特:棍棒喜剧 喜剧电影大师 ——查尔斯。卓别林:含泪的微笑 ——巴斯特。基顿:冷面笑匠 ——哈罗德。劳埃德:乐观向上喜剧形
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电影学中的两种重要流派
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电影学中的两种重要流派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是电影学中的两个重要流派,它们在电影制作上有着不同的理念和表现手法。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品等方面对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电影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两种重要的电影流派。
一、现实主义电影现实主义电影起源于20世纪初,它强调对真实生活的还原和揭示。
现实主义电影追求客观、真实、自然的呈现方式,尽可能地还原社会和人性的本质。
现实主义电影注重观众对电影世界的认同感,试图让观众感受到影片所描绘的社会现实。
现实主义电影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真实主义表达:现实主义电影强调对真实生活的揭示,追求真实性,剧情和角色的设定力求贴近现实。
2. 镜头语言:现实主义电影通过普通话语的运用,采取平视角度、静态拍摄、无剪辑等手法,力求还原真实生活的场景。
3. 社会意义:现实主义电影常常以社会问题和人类困境为主题,通过对问题的揭示和探索,引起观众的思考和关注。
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品有意大利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的《自行车骑士》、法国导演让-皮埃尔·达尔东的《小气财神》等。
这些作品以其真实的表现手法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二、表现主义电影表现主义电影起源于20世纪初德国的戏剧艺术,“表现主义”一词最早被引入电影界则是由德国导演罗伯特·魏纳在他的影片《卡利古拉》中使用。
表现主义电影注重对内心世界和情感的表达,通过夸张的手法和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来塑造意境和情感效果。
表现主义电影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艺术化表达:表现主义电影强调对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表达,通过使用夸张的视觉效果、对比鲜明的色彩、抽象的造型等手法,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2. 主观化表达:表现主义电影通过内心的主观视角,塑造角色的情感和心理状态,使观众产生共鸣和共鸣。
3. 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电影常常使用超现实的手法来表达情感和主题,突破现实的束缚,营造出独特的电影世界。
电影配乐的流派与风格
电影配乐的流派与风格电影配乐是电影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增强电影情节的表现力,加深观众的情感体验。
随着电影的发展,不同的流派与风格的配乐也逐渐涌现出来,为影片呈现出多样化的音乐魅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电影配乐流派与风格,以及它们在电影制作中的运用。
一、古典配乐古典配乐是电影制作中最古老且最经典的音乐形式之一。
它通常采用交响乐团进行演奏,以管弦乐器为主导,具有庄重而壮丽的特点。
古典配乐在历史题材、史诗片等大场面的电影中广泛运用,能够为电影赋予一种宏伟、激情澎湃的氛围,使观众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二、爵士乐爵士乐作为一种自由、富有活力的音乐形式,能够为电影注入一种时尚、动感的气息。
爵士乐通常在黑帮片、爱情片等类型的电影中使用,能够营造出一种神秘、浪漫的氛围。
它以流畅的旋律、独特的和声以及强烈的节奏感,为电影增加了一种时尚感和现代感。
三、民族音乐民族音乐的运用可以使电影具有地域特色,为观众展现出各国各地的文化风貌。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元素能够为电影赋予独特的情感色彩和文化背景。
例如,中国电影中常常运用古琴、二胡等乐器演奏的音乐,能够使观众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四、电子音乐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音乐在电影配乐中的运用也越发广泛。
电子音乐通常通过合成器和电子设备产生,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节奏。
它在科幻片、惊悚片等类型的电影中常被使用,能够为电影带来未来感和紧张感。
电子音乐的律动感和现代感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倍感刺激和紧张。
五、配乐与影像的结合除了流派与风格的选择,电影配乐还需要与影像进行紧密的结合,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配乐的节奏、音色、情感要与电影的场景、情节相呼应,形成一种完整的视听体验。
配乐在电影中的运用需要与剧情、人物形象的演绎相协调,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进入电影的情境中。
综上所述,电影配乐的流派与风格多种多样,每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情感表达方式。
电影制作人需要根据电影题材的特点,选择适合的配乐风格,让音乐与影像相得益彰,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
各国电影流派
第三章各国电影流派所谓流派,指的是一批艺术家所拍摄的作品在思想倾向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的特点,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创作表现出大致相近的美学风貌和艺术气质。
这种现象在电影诞生的第五年(1900年)便开始形成,第一次出现在英国,后来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第一节勃列顿学派这是外国电影史上记载的第一个流派,以反映社会面貌著称。
因为成员住在英国勃列顿这个地方而被命名为勃列顿学派。
一些年轻导演宣称要拍摄“真正生活的片断”,提出的电影口号是“我把世界摆在你的面前”,并创作了一批风格相近的短片。
片中的思想主题、人物形象十分相似。
人物形象,除一般电影中常见的人物外,主要是水手、矿工、囚犯、士兵等;形式技巧方面,对先进电影语言热情追求与探索,电影叙述手法不仅灵活大胆,敢于打破旧有的陈规老套,而且十分重视摄影机的创造作用,追求改变拍摄视点带来的新颖视觉效果。
代表人物:1、G.A.斯密士《祖母的放大镜》(1900年):远景与特写交错出现在同一个场面《望远镜中看见的景象》(1901年):一位男子对一对夫妇的窥视《玛丽.珍妮的灾祸》(1903年):内景与外景结合的典范2、詹姆斯.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记》(1901年):第一次采用若干个场景来表现一个完整的事件(营救场面),追逐与救援的主题以及两组不同的形象交替出现,产生了很强的戏剧性效果。
体现电影自由运动的特性,因而具有典型性意义,至今仍是很多电影类型的基本叙事方法。
这一学派的电影以反映现实生活和描写社会现实问题而闻名,主张电影应当反映社会问题并在艺术上对于电影语言的运用处于先锋地位而著称。
让摄影机处于不断运动中的观念成为电影艺术最重要的叙事内容与叙事手段,这些观念的艺术价值在于揭示了电影成为艺术的奥秘:电影是一门运动的艺术。
第二节先锋派先锋派运动,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电影历史上第一个自觉探索电影本性和可能的发展前途及其表现美学,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运动。
目前中国电影的五大流派
目前中国电影的五大流派作者:黄天书来源:《广告大观》2019年第08期摘要:中国电影风格流派的形成使得中国电影拥有自己的特色,其也将成为推动中国电影产业朝前发展的主要助推力。
基于此,本文将以“目前中国电影的五大流派”为题进行简要探讨,从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问题等逐步进行论述分析。
关键词:中国电影;五大流派;特点电影流派即电影根据独特的风格进行派别分类,它可以说是对中国电影类型的标签化概括和认同,不同的电影流派之间拥有不同的主体意识和不同的内在美学风格。
在不同电影历史时期下,我国电影制作人和学者对中国电影流派不断进行摸索研究,从最初的朦胧认知到现在初具规模的五大电影流派区分,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和冲击(一)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1905年,谭鑫培先生出演了《定军山》,这是中国第一部戏曲风的电影,《定军山》的制作标示着中国电影产业进入萌芽时期。
而后,直到1922年中国明星影片公司的成立,这个在当时规模最大、出片最多的电影公司昭示着我国电影产业进入发展状态。
进入三四十年代,此时我国电影风格有了初步的转变,由原先的娱乐风电影转变为写实性电影,大部分电影意在反映民众真实生活上,电影题材更多的是民族存亡、抗战等内容,这一阶段也是中国电影成长成熟的重要时期。
到了新中国电影时期,六代导演的出现使得中国电影产业风格更加多样化、明显化,优秀的电影作品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破土而出,电影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进步。
(二)美国电影带来的冲击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过程中,美国电影无疑是其所面对最大的发展冲击。
电影反映着一个民族真实的生活情况,提现一个民族的主要形象和文化精神,电影制作水平也受到国家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制约,而在同一时期下,美国社会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国电影是在一个完全不平等的状态下被投放到世界电影行业中去的。
从电影一开始流入中国开始,就基本垄断了中国的电影市场,人们讨论的喜爱电影,大部分都是美国的好莱坞大片,中国电影市场正在被美国电影市场所逐步侵占。
电影流派
音响处理:“新浪潮”大量采用自然音响环境。 代表:夏布罗尔《表兄弟》,特吕弗《胡作非为》,戈达尔《精疲力尽》,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9、新德国电影 60年代初---现在。 1962年《奥伯豪森宣言》。 代表:克鲁格《向昨天告别》,沙漠尼《狐狸禁猎期》,施隆多夫《青年托尔斯勒》、《锡鼓》、《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斯》,法斯宾德《恐惧吞噬灵魂》《艾菲·布里斯特》《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郝尔措格《阿吉尔·上帝的愤怒》《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文德斯《阿丽丝漫游城市》。 10、美国青年电影运动 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 反映与旧的生活观念相冲突的年轻一代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探讨社会和政治问题,具有强烈“反文化”色彩。 社会来源为“嬉皮文化”,摇滚乐,后现代诗歌。 代表:《邦妮和克莱德》《毕业生》《艾丽丝饭店》《扎布里斯基峡谷》《发条橙》《纳什维尔》11、新好莱坞电影 60年代--现在(30-40年代为古典好莱坞时期) 承认传统规律;承认明星制和工业化生产方式;给电影充实新的内容;利用和发展各种电影类型表现手段。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60年代初到60年代末)改革的尝试阶段。代表为佩恩《邦妮和克莱德》,卡萨维斯特《影子》。 第二阶段(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全盛时期。代表:霍佩尔《逍遥骑士》,斯科西斯《出租汽车司机》,科波拉《教父》《对话》。 第三阶段(70年代直到现在)代表: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夺宝奇兵》,斯皮尔伯格《大白鲨》《外星人》《紫色》《太阳帝国》,弗里特金《法国贩毒网》《驱魔人》。
4、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 20年代蒙太奇是电影的基础,在镜头与镜头之间运用对比、隐喻、重复、变换节奏等组合手法。 代表: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普多夫金《母亲》。
电影形式类型(2)
表现主义电影:从1919年至1924年出现在德国的一个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风格运用于影片创作的电影流派。
表现主义在20世纪的10年代到20年代初统治了德国文艺,它的艺术目的是力图通过不自然的形式和极度失真变形的世界形象,来强烈地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恐惧和焦虑、爱和憎的情绪。
对于德国文艺中“表现主义的十年”的成因,存在不同的解释,在德国出生的法国电影史家洛蒂·艾斯纳持民族素质说,认为那是因为德国人天生就有一种对半明不暗的状态和阴惨迷茫的空间的怀恋,历来信奉各种异端邪说和魔法力量。
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学者则认为,表现主义文艺在当时是反映了德国知识分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对现实生活的极度惶惑、紧张和慌乱的心情。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动力主要来自绘画和戏剧。
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反映在高度失真变形的布景、角度古怪的摄影和阴沉朦胧的照明上;表现主义戏剧的风格化表演在电影中则达到了最大限度,以便与其他构图元素取得协调。
罗伯特·维内导演的通过一个疯子的眼睛来观看世界的影片《卡里加里博士》充分反映了这些特点。
它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品。
此外,最著名的表现主义影片还有弗里茨·朗格的《疲倦的死》(又译《三生记》)(1921),保罗·威格纳的《泥人哥连》(1920),保罗·莱尼的《蜡像馆》(1924)。
《蜡像馆》被认为是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最后一部作品。
关于表现主义电影和20年代先锋派电影的关系,西方流行的看法是把它排斥在先锋派电影之外,因为德国表现主义影片尽管在表现风格上远离传统,但它们无例外地都采用了传统的情节结构。
历史短暂的表现主义电影对电影的视觉风格留下了影响,尤其是在表现犯罪活动的好莱坞影片里,斜射的灯光照明、棱角分明的画面构图和咄咄逼人的物象,都已成为反映人物的恐惧、紧张和不正常的精神状态的不可或缺的手法。
街道电影:在室内剧电影影响下出现的一些以街道为主要动作背景的德国影片。
世界电影的主要流派
世界电影的主要流派2009-11-14 19:43:46| 分类:电影电影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还属于比较年轻的艺术。
自格里菲斯发明了完整的蒙太奇方法之后,电影才开始获得独立的艺术生命。
然而又有受到当时的商业化的束缚,在人们心中没有能够确立起艺术的地位。
因此在电影问世前二十年,并没有什么流派产生。
知道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与欧洲的先锋拍电影,才第一次具有了电影流派的意义和说法。
在众多艺术领域中,电影史流派最少,历史最短的。
但是辉煌的成就却是不容小觑的。
真正产生较大影响的流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早期现代主义——欧洲先锋派电影;苏联电影学派——诗电影与散文电影;好莱坞商业电影——类型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法国新浪潮电影与近期现代主义流派;1.欧洲先锋拍电影: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德国和法国,后来以法国为中心。
这是电影史上第一次明确意识到电影艺术的潜力,并力图创造一种艺术电影的重要尝试。
先锋派以艺术家的结合形式出现,但是受到当时商业化的束缚,银幕上充斥着题材评语,首发刻板的电影故事片,因而,欧洲电影世界正在酝酿着一场电影艺术的革命。
先锋派的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主张用画面来主宰一切,认为故事是没有价值的。
他们用抽象的画面来表现意识,体现电影的技巧和感染力,因此搞成了纯粹思维的电影。
如法国的《机械舞蹈》,瑞典的《对角线交响乐》,德国的《第一号作品》。
这些影片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也没有人物形象。
重视物而忽视了人。
二.主张表现梦幻世界,认为生活就是梦,认为世界到处充满了潜意识,是个超现实的世界。
如维内导演的《卡里加里博士》,它发行后很快风靡世界,很快形成表现主义流派。
还有杜拉克的《贝壳与僧侣》,不努埃尔的《一条安达鲁狗》。
这个阶段的影片侧重表现人的潜意识的活动,或者疯子,精神病患者等眼中的世界。
三.主张形式上的雕琢已达到电影诗的境界。
让人自由联想,所以不需要真实。
强调理性买纯粹表现一种促人想象的节奏情绪——意识化的记录电影。
电影的类型风格与流派
• 美术片可分为动画片(又称卡通片)、木偶片、剪纸片、 折纸片等。
美术片
• 美术片的先驱是法国人埃米尔·雷诺,他于1892年首次在 巴黎放映了绘制的动画片。
• 我国在1926年拍摄了第一部无声动画片《大闹画室》, 创作者是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万氏兄弟 ”被称为中国动画片的先驱。
• 中国美术片50年代后在世界上多次获奖,被称为“中国学 派”。
• 我国的《猪八戒吃西瓜》《哪吒闹海》《大闹天宫》《黑 猫警长》,美国的《米老鼠与唐老鸭》,日本的《聪明的 一休》等,都是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美术片。
美术片
• 动画片又称“卡通片”,是用图画表现故事情节的一种美 术影片。
• 动画片在摄制的时候,采用逐格摄影的方法,把许多张有 连贯性动作的图画,依次一张张地拍摄下来,连续放映时 就会在银幕上产生活动的影像。
故事片
• 西部片是以美国人19世纪以来开发西部地区为依托,表现 所谓“文明征服野蛮”的过程,以精湛的骑术、惊人的枪 法、“英雄美人”的故事为号召,讴歌“拓荒精神”,充 满传奇色彩的一种美国式的惊险片类型,如《关山飞渡》 、《太阳浴血记》等。
• 儿童片是一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适合儿童智力水准, 人物、情节具有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知识教育功能的故 事片类型。如《三毛流浪记》《闪 电影风格
• 所谓电影风格,就是电影艺术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独特而 鲜明的个性特征,包括电影语言的运用、艺术形象的塑 造、意蕴内涵的构成等元素。
• 电影风格能体现出导演及其创作团队的审美理想、艺术 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发现,是导演及其团队的创 作达到成熟的重要标志。
• 电影艺术家由于其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艺术素养、个 性特征的不同,因而在处理题材、驾驭体裁、描绘形象 以及在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上,必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和光彩,集中体现在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各要素上便形成 各具特色的风格。
影视历史中的艺术流派与风格演变
影视历史中的艺术流派与风格演变在影视历史的长河中,艺术流派和风格的演变一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通过不同的流派和风格,电影艺术得以不断创新和发展,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体验。
本文将就影视历史中的几个重要的艺术流派与风格进行介绍和探讨。
第一主流派: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流派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以真实生活为题材,力图通过真实再现社会现象与真实人物的行为和感受,直面现实问题。
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大胆展现社会底层的生活状况,揭示社会的不公与不平等。
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意大利导演维托·德·西卡的《自行车骑士》和法国导演让·雷诺阿的《大鞋狗》。
现实主义的影响不仅停留在电影界,其思潮还渗透到文学、戏剧等其他艺术领域中。
第二流派: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流派起源于20世纪初的德国,主张通过夸张、夺目的形式和符号来表现人类内心的冲突和焦虑。
影片常常使用低角度、高粱度和强烈的对比来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
其中,德国导演弗里茨·朗最有代表性,他的作品《卡尔·梅斯的最后居所》等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象征意义而成为表现主义的经典之作。
表现主义流派在后来的影视创作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恐怖和惊悚片中运用广泛。
第三流派:新浪潮新浪潮起源于1950年代后期的法国,是一股秉持着个人表达和实验精神的潮流。
导演们主张自由创作,摒弃传统剧情结构和视觉方式,更注重情绪和情感的表达。
新浪潮作品在形式上独具风格,常常采用长镜头、手持摄影和跳跃式剪辑等技巧,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
其中,法国导演杰尔·戈达尔和让-吕克·戈达尔分别是新浪潮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看不见的孩子》和《强盗手册》等引领了新浪潮风潮在国际上的发展。
第四流派:后现代主义影视艺术后现代主义流派相对较新,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和欧洲。
后现代主义影片对传统的叙事结构和主流价值观进行了颠覆和否定,采用多线索、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强调观众的主观体验。
电影的流派与风格
电影的流派与风格第一节美国电影第二节欧洲电影第三节中国电影第一节美国电影一、经典好莱坞电影: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至50年代中期好莱坞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开创了电影的一个“黄金时代”。
1、好莱坞制片制度•三位一体的集成系统:生产、发行和放映集成为三位一体的配套网络,控制了电影企业的运作。
•制片人中心制:制片人对影片有绝对的控制权。
典型《乱世佳人》。
•明星制度:影片的制作始终围绕着明星转,将明星定位于一定的类型与气质,完全纳入商业化类型电影的生产模式中。
2、好莱坞类型电影:从广义上讲,类型化是不受地域限制的,如中国的武打片,日本的武士片,印度的歌舞片。
从狭义上讲,类型片专指美国好莱坞盛行时制片厂制度下按照某种规定好的生产程序和创作方法制作出来的影片。
如西部《关山飞渡》类型化的特征: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形象七大类型片:西部片、强盗片、音乐片、喜剧片、科幻片、恐怖片、战争片、家庭情节片。
3、旧好莱坞电影的文化特征:商品化特征:电影首先是商品,其次是大众娱乐,第三才是艺术。
梦幻品味:四十年代的类型片,总体上是不反映现实生活的,营造的是不含人间烟火、远离现实的虚幻之景。
唯美倾向:好莱坞电影追求唯美主义的审美情趣。
戏剧化结构:严格遵守戏剧的“三一律”,有一套固定的剧作结构。
4、卓别林与美国喜剧学派❖整个无声片时代,美国的喜剧学派一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学派。
❖卓别林的天才给这学派创造了光辉的成绩。
❖1912-1930年被称做是“美国电影戏剧最伟大的时代”。
二、新好莱坞电影:20世纪6、70年代,美国好莱坞在经历了低谷之后,迎来了历史的转折,新好莱坞开创了好莱坞历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新好莱坞影片的艺术特点:❖对真实性的追求❖揭露和触及社会现实问题❖对传统类型片模式的突破和融合❖文化价值取向的时代特征❖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相互融合与平行发展第二节欧洲电影一、德国表现主义:❖受戏剧、绘画表现主义风格的影响,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德国电影流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表演艺术
演员在摄影机前以自身为创作手段来体现影片内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是故事片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演员依据剧本内容,在导演指导下进行二度创作,将角色的艺术形象从剧本体现到银幕上.表演艺术的创作主要表现在独特的再体现和鲜明的性格化,通过故事情节的铺展,生动细腻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气质,思想,情感,行为,动作,塑造真实的有生命力的银幕形象,揭示出蕴含在剧本字里行间的深邃的作者意念.
演员是运用自己的形体动作,面部表情,声音,语言以及思想感情进行创作的,因此,要不断完善和磨练自身的外部表现工具,掌握正确的表演方法和娴熟的演技;具备深刻的理解力,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表现力,灵巧的模仿力以及激情和幽默感;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并深入和熟悉各种生活,以求达到创作中演员与角色的统一,生活与艺术的统一,体验与表现的统一.在众多的表演艺术中,电影表演与话剧表演最为接近,两者都是以生活的本来形态反映生活,在基本的创作原则,创作方法和表演方法上是一致的.然而,电影表演和话剧表演又受到电影和话剧各自不同的艺术特性和美学原则的制约.电影艺术的逼真性,时空感,蒙太奇以及电影特有的生产过程,必然带来镜头前表演的种种特点.
1.银幕的逼真性要求表演的生活化.
电影反映现实极其逼真,将真实的现实环境(实景偷拍时有时包括现实中的人)纳入自己的形象体系.电影演员是在与现实相一致的真实景物中进行表演的,这就要求演员的表演与真实环境融为一体,做到自然,真实,生活化.此外,摄影机的近距离拍摄和话筒前的录音仿佛是演员处在放大镜和扩音器下进行表演,最易暴露虚假,最忌讳程式化的和过火的表演.需要的不是舞台上那种因与观众保持一段距离所必要的强调和夸张,而是生活化的逼真,是含蓄与控制. 当然,在不同样式和风格的影片中,对演员的表演有不同的要求.但是同戏剧表演相比,生活化确是电影表演的首要要求.
2.综合艺术中蒙太奇处理下的表演.
演员在摄影机前的表演并不是观众感受到的最后形象.最后形象的完成还要经过两个重要阶段的再创造:一是摄影师拍摄时的艺术处理;二是导演的蒙太奇综合处理和剪接上的再处理,包括摄影机的创造作用,音响,色彩,光影的艺术效果以及不同景别,镜头的变换和蒙太奇的处理等.电影的这种综合性质,对演员的表演既是帮助,又是制约.电影演员是依据导演的分镜头剧本进行创作的,其表演必须在导演的总体构思下通过综合手段体现出来.因此,表演时必须考虑到银幕的综合效果并掌握好表演的总体感.
3.镜头感——趋于内向的表演.
电影演员表演时面对摄影机镜头,必须建立"镜头感",包括演员对镜头画面效果的具体感受,适应不同景别及各种摄影技巧的处理,适应电影特有的场面调度等.比如远景(或全景)与特写(或近景)这两极镜头显然要求演员运用不同的动作幅度和技巧,以不同的表演分寸和手段来体现.前者往往注重形体的表现力,后者则要求丰富的内心体验和细腻的面部表情.电影的特写和近景是演员在银幕上塑造人物形象,尤其对人物进行心理刻画的特有的重要手段,不仅能摄取细微变化的面部表情,包括眼眸的闪动,睫毛的颤抖,甚至一个不易察觉的眼神等;而且能揭示出人物的潜在感情和复杂的心理活动.电影演员必须熟悉特写镜头的特性,努力掌握好拍摄特写镜头的规律和技巧.
4.电影生产特点制约下的表演.
其一是非连续的创作.
电影演员在银幕上表演的逼真性常常是在实拍中极大的假定性下完成的. 蒙太奇的分切拍摄,是演员的创作既不连贯,又无顺序.因此,开拍前演员应将角色孕育得非常成熟,包括人物的基调,性格极其发展,规定情境的变化及各种人物关系的掌握,节奏,角度的配置以及对各场戏和镜头的设想,处理等.
其二是一次性演出的艺术.
电影是供千百万观众观看的仅有"首次演出"的艺术,电影演员的创作一次定型,一经实拍,表演就永远固定在胶片上.因此,演员要在开拍前充分做好案头工作,重视和抓紧重场戏的排演,以便开拍时进入应有的创作状态,在拍摄现场抓住最良好的表演瞬间,将最佳的表演固定在胶片上.
第三是特殊条件下的创作.
杂乱的拍摄现场要求演员创作时高度的注意力集中.技术性的拍摄过程要求演员学会在"无穷的等待"和反复的"技术性排练"中节省和积蓄精力,以便保持旺盛的创作热情投入实拍.还必须适应摄影机前无观众的表演,掌握好拍摄时与假象对象的交流以及借地位,借视线等特殊的拍摄要求.
5.形体,技能的特殊要求.
演员应掌握多种技巧,如骑马,开车,游泳,格斗,射击,歌唱,舞蹈及乐器演奏等,以便适应各种角色的要求.电影的逼真性和蒙太奇手段等特点,使电影创作中产生了非职业演员.但这并没有改变演员创作的基本原则.也不能否定电影表演的艺术价值.一般来说,非职业演员难以胜任那些需要高度表演艺术技巧,性格色彩复杂的角色.职业演员则必须能担负起全面刻画各种人物性格的任务.电影特性使表演产生两种类型:本色表演和性格表演.对这两种表演的评价存在着不同的见解.电影艺术和电影观念的演变和发展带来电影表演风格的演变和发展.无声片时期受哑剧表演的影响,主要依靠夸张的形体动作.有声片时期,更多借鉴话剧的表演风格.随着电影艺术逐步走向成熟,电影表演也日趋独立,产生了生活化的表演风格.电影美学的多元化,电影风格样式的多样化,必然带来电影表演风格的多样化.不同的片种:喜剧,闹剧,悲剧,传记,科学幻想,神话等,必然对电影表演提出不同的要求,产生不同的风格:生活化的表演风格,戏剧化的表演风格,喜剧夸张的表演风格等.各种演剧理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梅耶荷德的"生物机械学——有机造型术",莱因哈特的表现主义风格以及中国戏曲与话剧的表演等,都对电影表演产生过影响,形成不同的电影表演风格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