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摘要:2022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实践方向。
本文将先行阐述2022新课标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进而分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路径。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课程标准的更新,既是从时代发展对教育事业建设所提出的新要求出发而做出的调整,也是对新时代下的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落实,还需要从教师群体出发,由教师率先做出理念的更新和方法的转变,进而逐步推进新课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
一、2022新课标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核心素养和育人功能在2022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应当将核心素养作为基本导向,关注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语文课堂的学习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由此可见,2022新课标的内容核心就在于“育人”二字。
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要求教师发挥语文学科所独有的育人功能。
(二)任务构建和阶段发展在2022新课标理念中,教师应当对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进行结构优化。
首先就是对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进行分割,并将其划分成为若干个教学任务和教学板块;其次就是依据所构建的学科任务,梳理语文学科教学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而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内容整合与时代典范内容整合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关于内容层面的另一个教学范畴。
与任务构建相反,内容整合就是要求教师关注到语文学科知识在不同层面之间的关联。
更重要的是,教师还可以尝试将语文学科与生活实际和时代发展相连,凸显语文学科教学的时代特征。
(四)方法变革与情境实践在2022新课标理念中,实践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特性。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融入实践元素和情境要素。
其中,教师还需要通过教学思路的转变,引导学生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实践的重视程度,使其充分沉浸在语文课堂学习之中。
(五)过程理念与评价导向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教学评价的导向与关注要点。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让我们老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热闹”之后,我们也不难发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某些缺憾。
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各种新方法,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是存在一些误区。
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学生的发展,丢掉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优秀传统,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
1课改中的一些现象现象一:一位老师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都是自己所特有的,所以大家才记住了我们。
你们能说说老师我有什么特征吗?”学生纷纷说:“老师你很帅。
”“老师戴着一副眼镜。
”等,老师说:“对,老师有这些特征,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物体有哪些特征呢?”接着老师提示课题“认识物体”。
案例中的老师的特征与认识物体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体的基本特征之间缺少本质的联系。
对学生正确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帮助不大,这种情境的创设不仅不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还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现象二:一位教师在上“分数乘法”时,结尾处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大家说好吗?(边说边演示课件)一群小蝌蚪想请大家帮个忙,分别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妈妈。
大屏幕上出现了写着3对相近的乘法算式的小蝌蚪和写着6个得数的大蝌蚪。
教师开始指名回答。
这时学生轻声议论,“这样的游戏一点也不好玩”。
教师似乎听见了,但还是顽强地一一指名回答。
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使我们多媒体教学步入了一些误区,教师们过分追求一种全程效果,整节课从头到尾都使用课件,从“欢迎”到“谢谢”,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追求课件的“外在美”,忽视这个课件解决了什么数学问题,辅助教学辅助在何处,它有什么精妙之处。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
随着新课改 的不断深入 ,小学语文课堂教 学有了更加 明确的 目标 和方向。教师必须全力 贯彻新 的教学理念 ,同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 略,激发学生学 习语文 的主动性 和积极性 ,以 此来提高课堂教学 的有效性 。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性 1 . 改变传统教 学 模 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要求老师要转变教学方式 ,教学的 主体 由老师转变为学生 ,教师的角色变成了学 习的引导者 和组织人员 ,不是实施者。提高小 学 语 文 教 学 的有 效 性 ,有 助 于 教 师 转 变 教 学模 式 ,联系生活实际 、提高教学质量。因为在这 个过程 中,老师在教授课程不再是简单的介绍 课本 的内容 、而是运用现实生活生动活波的例 子进行讲解 ,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 使学生以更认真的态度投入到教学的主体由学生转变成老师, 性 的 重要 性 为切 入 点 , 简单探 讨 了如 何 通 过 课 所 以要想提 高新课标要求下的提高课堂的有效 堂教学来实现语文教 学的有效性 。 性 ,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 自主意识、鼓励他们 【 关键词 】 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新课标 ;
积极思 维的作用 ;好 的板 书便于学 生记 笔记 ,有利 于学生进 行课后复 习,理 解 和 巩 固知 识 。 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 学方法 ,是完 成教学任 务所采用 的手段 ,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 的一种推 动力。化学教 学要从学生 实际 出发 ,从 学 科的特点 出发。初 中生 学习化学 ,往 往 反映 内容 多 ,杂乱 ,理不 出头绪 ,要 记 的东西多 ,容 易忘。学生 刚刚开始学 习化 学时 ,对实验 现象兴趣 很浓 ,但并 没有 因此形成稳定 发展 的内在 动机 ,也 不 晓得 应该怎样 由表及里 ,由浅 入深地 想 问题 ,更 不会联 系 自己熟悉 的事物和 现象去 想问题 ,不重 视记忆 、理解 重要 的事实 、 述语 和原理、 造成知识上的脱节 , 甚至学习水平分化 ,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 地下功夫 ,为学生创设更好 的学习情境 , 针对初 中学生 的心理特征 ,最 主要的是 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 。 比如 ,在绪 言课教 学 中,演示 镁带 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 实验现象 ,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 同点? 表明 了什 么道理?应 当得出什 么结论? 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学 习方法上给学 生 以启迪 , 初中学生关于化学的准备知识 是 薄弱 的,加 以化学运动形 态较物理 运 动形态更 复杂 、 更抽象、 一般难以直接地、 简 明地重现 ,这 就给学生化 学思维 能力 的发展 ,带来 了较大 的困难。再 加上初 中阶段 的学 习内容 ,因受学 习水平 的限 制 ,描 述性知识 偏多 ,概念 多,而且集 中,这就 要求教 师在教学 中,随时 向学 生指 明需要记 忆的 内容,记 忆的方 法, 要努力 化难为 易,多联系学生熟 悉 的常 识 和 日常生活 中的实际 ,多设计 一些生 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 ,多引导学生议论、 讨论和练习。在学生认识水平 的基础上, 引导得 出结论 ,上 升为概念 和理论 。初 中学生 一般不大 讲究学 习方 法,或习惯 于按照学语文、数学 的方法来学习化学 , 这就需要 化学教师从 一开始就运 用典型 实例 ,给学 生以指导 ,要 结合实验 或实 物来记忆 物质 的性质 ,变化 的条件 ,以 及 反应后 的产物 。要 注意联 系对 比,从 个别 中概括出一般 ,从个性分析出共 陛。 四、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 是一 门以实验 为基础 的学科 , 实 验 教 学 可 以激 发 学生 学 习 的兴 趣 ,帮 助 学生形成概念 ,获得知识 和技能 ,培养观 察 能力和 实验能力 ,还有 助于培养 学生 实 事求是 ,严肃认 真 的科学 态度和科 学 的学习方法 。 因此, 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 , 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 显明、 省时、 准确 、 安全。 学生实验一定要课前准备好 , 课上教师组织、指导好。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 学生 是教育 的客体 ,又是学 习与发展 的 主体 。教 师的教要 落实到学 生的学 上。 课 堂 教 学 是 一 种 教 学 形 式 ,教 师 的 一 堂 课不 能只满足合 乎科学 性、系统性 ,还 必须看到学生是 否有了获得知识 的动力 , 学生是否 带着一种 高涨 的情 绪,进 行思 考和学习,是否处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课题立项号:一、课题的提出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
这主要是由于教学内容泛化、教学层次低下、教学活动外化、预设生成中的冲突和三维目标的割裂等问题导致的。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整体素质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升,教师教的苦,成绩低。
学生浅于学、苦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依然存在。
因此,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及时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教学资源,努力实现简洁、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
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优化教学目标、节奏、活动、过程、时间、环境和设计上。
坚持抓精华,讲精炼,练精要。
以最优化的教学方案、最简洁的教学语言、最佳的教学手段争取最高的教学效益。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研究的所有行为。
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研究的意向,即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研究动机;二是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要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
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旨在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
新课程有效教学则是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有效教学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
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任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具有三个层次:影响教学处理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倾向、对达到特定目标的教学方式的认识和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又是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有意识地选择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的过程。
教学策略具有三个特征:对教学目标的清晰意识和努力意向、对有效作用于教学实践的一般方法的掌握和设想以及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对具体教学方法进行灵活选择和创造。
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对于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当今社会,小学生面临着各种竞争与挑战,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互动性不足等。
有必要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期为教师提供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全面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只有通过持续的研究和改进,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为语文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贡献力量。
1.2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在当今信息化、全球化的社会环境下,语文能力已成为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而小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起点,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能力至关重要。
研究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对于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作用,提高教学效果,推动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
研究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重大,能够对教育教学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2. 正文2.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有的教师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情况。
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语文课堂缺乏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热情。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总结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总结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总结一、认真解读、熟记课程标准,形成对课程标准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觉性。
二、结合语文特点,突出三维目标的交融性。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知识教学、能力锻炼、策略选择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往往是同步实现的,教师应将三维目标统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使其得以实现。
三、潜心与文本对话,深度钻研教材。
只有教师正确地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驾驭语文的能力。
教师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体裁文章的要求,找到突破口,找准难点,突出重点。
四、分析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生活积累和思想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和发展点,将学生的昨天、今天、明天综合在一起,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五、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层次性。
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六、教学中把生动的课文肢解为知识的拼盘,零敲碎打,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有所忽视课堂上,教师常让学生找喜欢的地方,选择喜爱的句段,喜欢的内容来读,这虽然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但脱离大的语言环境和内容情景的词、句、语段还会有多大魅力?脱离课文整体,对部分的理解肯定是粗浅的,甚至是偏颇的,对于培养学生提纲挈领地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也是不利的。
七、对课文的阅读感悟首先应该是整体的领悟。
因为,只有准确地把握整体,才能对其中的每一部分有深入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当然,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并不是不能从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局部进行分析,而是要求这种分析必须顾及全篇,要有课文的整体观;即使对课文的某一段落或词句的理解,也应该具有整体观的意识,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第三阶段 (2)
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第三阶段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是课题实施的第三阶段。
围绕总课题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形成有效教学的基本框架和教学策略。
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要重视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全面训练,开展系列专题研究和教研活动。
根据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较为完善先进的特点,我们也力求通过研究,充分利用学校的现代化设备,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研究目标11、通过本阶段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我校语文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2、通过本阶段的研究,全体语文教师通过调查与讨论,明确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策略33、通过本阶段的研究,探求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主导、中介及决定因素等,力求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形成我校语文教学的品牌特色。
三、方法措施:(一)研究方法本阶段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以校为本,对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的好的经验进行深入研究。
拟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研究。
1 11、实调查法:研究前现状调查(听课、座谈、问卷、观察)和研究过程中教学效果评估调查(问卷、访问、座谈、测试、听课、观察)。
2222、样本实验法:在研究各个阶段适时抽取样本进行研究,对收集的实验数据综合、提析、归纳等。
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或论文等成果。
33、行动研究法。
44、总结法:将研究比较分析的结果进行经验归纳,统计检验对测试材料的处理;结合有关理论,构建我校一种特有的课堂模式。
5.33、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有机结合,有序开展各种活动。
5.44、建立课题研究的专门档案111)各项资料由专人及时收集、整理、归档2 22)建立电子文档和文本资料。
四、预期成果:能形成并推广具有我校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五、具体安排:11、各子课题全面展开研究2、积累资料并完成阶段性专题实验研究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最新教育资料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G623.2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合理组织语文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1.1师资力量不足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教学能力不高,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不能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导致学生的语文水平较低【1】。
而且,一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年龄较大,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不能熟练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未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高、语文教学质量较低。
1.2教学观念过于陈旧落后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未能有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语文教学的质量不高。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一味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模式,传授语文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强【2】。
另外,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过度强调语文知识的记忆,一味要求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语文知识,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1.3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僵硬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一味根据课堂纪律,管制学生,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薄弱。
而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小?W语文教师一味按照教学内容,灌输语文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未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较低。
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已成为教师们的共同目标。
本文将结合实际经验,探讨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
一、充分挖掘课文资源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充分挖掘课本资源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比如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或者以课文为基础进行扩展阅读,并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比如小组合作编写课文续写、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理解和体验语文知识。
二、注重语言环境营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环境的营造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打造浸润式语言环境,比如通过扩音器进行朗读训练、表扬学生正确的语言表达,鼓励学生用书面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日常课堂交流中注重规范语言使用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如播放视频、放映图片等来扩大语言环境的营造范围,为学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场景。
三、注重学生主体性,促进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性,促进学习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小百科比赛、进行语文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四、合理运用教学技术手段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合理运用教学技术手段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利用、智慧教室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采用个别辅导、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23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我校申报的省级规划课题《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于2010年6月立项,课题批准号:GS(2010)G0012 。
研究工作已于2012年2月份开始,现将开题情况汇报如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其主要表现有:(1)教师主宰。
(2)主客体错位。
(3)忽视差异。
(4)知能脱节。
(5)重负低效。
(6)物式灌注。
(7)追求形式。
(8)发展畸形。
总之,课堂教学失去了教师和学生生命价值的依托,也失去了课堂教学核心的生长性质,使课堂生活变得暗淡无光,缺乏生机和活力。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对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二、课题界定和理论依据(1)“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的唯一指标。
具体来说,有效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比,即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教学结果;效益是产出、收益,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
因此,评价教学有没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新课程改革带来了诸多变化和挑战,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要求。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成为了教育界和教师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故此,对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强调语境化教学。
新课程强调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注重语境化教学。
二、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注重文本选择。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注重文本的选择,选取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的文本,注重挖掘文本的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体验。
2. 注重阅读策略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注重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深度。
3. 注重阅读技能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包括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 注重语境化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注重语境化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阅读中。
5. 注重评价和反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子课题——一、研究背景评价是一种有效的课堂组织,它是教学各环节之间的光滑剂,也是贯穿课堂始终的纽带。
如何发挥评价的作用,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作者认为不管什么样的评价,都应具有激励的作用,都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在学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评价应是一种期待、一种唤醒。
但要真正把评价处理得恰到好处,如化雨春风浸润学生心田,开启学生智慧,则是一门只有在长期实践中才能形成的艺术!二、研究目标促动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评价,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去学习。
语文课堂上评价意见的交流活跃,不但能改变原来语文课堂上的沉闷气氛,激活整个课堂教学,还能有效地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提升学生语言表达水平,促动其逻辑思维的发展,大大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研究内容(一)评价的基本原则1、发展性原则以“人的发展”为本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目标,理所当然地追求“人的发展”。
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本。
2、艺术性原则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态度、不同心理、不同个性、比较恰当地实行具体评价。
也就是说要注意评价的艺术,即在使用具体化语言的同时,要擅长用自身的姿态、丰富的表情、优雅的动作来辅助评价,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多元化原则课堂教学不但是认知过程,而是涉及到知、情、意、行的完整的心理过程。
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应从只注重认知的结果,到注重学习活动的完整过程。
4、激励性原则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判、指导,更应该是激励、促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为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他们的行为、态度、兴趣易受外界的影响,来自外界、特别是来自老师的激励性语言对课堂学习效率的影响是巨大的。
5、开放性原则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力求最大限度地逼近教师教学的真实状态,课堂教学的普遍性要求,又要尊重教师的教学个性。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关 键 词 课堂主体 学习质量 教学 艺术
新 课 程 背 景 下 的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倡 导 对 话 、 合 作 与 探 究 , 力 独 立 思 考 后 是 解 决 不 了的 问题 的时 候 进 行或 在练 习 的过 程 中进
图超 越 传 统 的记 忆 型 教 学 文 化 ,创 建 新 型 的 教 学 模 式 所 需 求 的 思 行 。 合 作 学 习 的 组 织 中要 注 意 让 学 生 充分 交流 、评 价 , 教 师应 以 维 型 教学 文化 。课 堂 教 学 不 只 关 注 学 生 知 识 的 获 得 ,更 关 注 学 生 探 索者 的 身 份 参 与 其 中 ,以 提 高 学 生 的积 极 性 和 问题 解 决 的有 效 人 生 的 发 展 。而 当 前课 堂 教 学 中 有 效 性 的 缺 失 严 重 抑 制 了课 堂 教 性 。 学功 能 的 整体 实现 。 面对 这 样 的 现状 ,大 家 都 试 图获 取 一 种 科 学
教 育 的 观 点 是 以 学 生 的 发 展 为 本 , 只有 充 分 了 解学 生 ,结 合 学 生
的 “ 已知 ” ,才 能挖 掘 其 教 学 价 值 ,使 课 堂 教 学 走 上 主动 、 自丰 、
探索 之 路 , 读 资 料 ,课 堂 教 学 中往 往会 有很 多 教 师 预 想 不 列 的 三 情 况 出现 , 果 教 师 不 能 做 到 心 中 有 数 , 不 能 起 到 身 教 的 作 用 , 如 就
二 、提高课堂实施 的有效性
1 教 师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的 角 色 要 转 变 ,教 师 要 由 “ 授 型 ” . 传 向 “ 究 型 … ‘ 生 互 动 型 ”转 变 。新 课 程 的 基 本 价 值 取 向是 : 研 师 为 了每 一 个 学 生 的 发 展 。 在 教 学 方 式 上 只 注 重 教 师 的权 威 性 ,忽 视 学 习 是 主 体 的 活 动 过 程 的 教 法 必 须 改 变 ,即 把 教 学 过 程 变 成 师
略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略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原则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有效性的主要内涵。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换而言之,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
可以说,“有效教学”已成为教学的“永恒主题”。
那么什么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有效的呢?我结合教学实践对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谈点粗浅看法:一、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也就是说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生进一步深造和从事社会活动的必备工具。
同时语文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始终贯彻这一原则。
我在执教《海底世界》一文时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段落阅读,接着逐个出示海参爬行、乌贼和章鱼向前方喷水、海底的各种植物的多媒体画面。
忽而是海底的各种动物,忽而出现各种植物,忽而又是海底的山峰、峡谷。
最后教师又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读出海底的神奇。
于是,学生有的高声朗诵,有的边读边做动作……整堂课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师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引领学生体味课文的语言美,感悟语言的精妙表达,进行语言积累。
同时也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使学生懂得珍惜自然、爱护动物、保护环境、人和自然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这样的语文课真正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二、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在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关注,学生逐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与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与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纯粹讲授知识、重视印刻的模式,而是注重学生语言综合素养的培养,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练习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因此,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成为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程的重点已经逐渐向阅读、写作、口语等语言综合素养方面转移,教育教学理念也焕发了新的活力。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老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
因此,将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成为了眼下许多教师和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本次研究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语言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此外,本研究也将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可行的教与学策略,为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三、研究过程及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教育实验法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开展文献调研,查阅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梳理语文教学策略的发展历程,并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实践的相关研究。
2.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提议,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3.设计语文课堂教与学策略,实施教育实验方法,运用多种科技手段,如智慧教室、微课堂等,评估课程效果并反馈评估结果。
四、研究内容及预期结果本研究主要涉及小学语文课堂教与学策略的设计、实施与评估。
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与学策略的设计和实施。
2.针对小学语文学习难点,探索相应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
3.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多媒体工具、智慧教室等,创造积极、主动、互动的语言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语言综合素养的发展。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摘要:现如今,受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影响,小学语文教师也积极寻找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
在这样的环境下,由于小学阶段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评价对小学生的推动作用,在授课时对学生进行公正的评价,以帮助他们提升语文学习的效果。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持续吸收一些更前沿的观念和评价手段,以便通过优秀的评价来推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基于此,本文依据实际教学经验,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策略展开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引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教育受到了重视。
而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构成环节,理应受到重视。
但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效果很难得到保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落实教学评价过程中,依然坚守着传统的理念和评价方法,没有从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的角度来改革这个教学环节,导致了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无法达成。
所以,需要在注重教学评价环节的同时,寻找方法来改进教学评价体系,以确保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持续进步。
由此可见,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策略展开探讨与研究,很有必要。
一、丰富评价语言,提升教学评价的实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想要提升教学评价的实效性,就要深刻理解,学习成绩并不是唯一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应该从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这样才能使教学评价更具科学性和精准性。
除了教师的评价,学生们也可以相互进行评价和交流,这样他们就能深入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同时,教师也应该重视语言的运用,特别是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并给予认可。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改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上,带领学生学习《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中探索各地的春节习俗,并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嘉定区迎园小学章晓颖一、研究背景(一)问题的提出“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对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成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
新教材实施至今已有一段时间,听了许多课,本人发现我们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1)三维目标割裂,不明确,不符合学生实际。
(2)教学内容单薄,结构松散,零敲碎打,置语文内容的整体性于不顾。
(3)过分注重朗读与感悟,弱化语文的“工具性”,训练不扎实,不到位。
(4)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花里胡哨,却只留于形式。
(5)过分张扬语文的“人文性”,东拉西扯,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过度整合,非语文的东西“越俎代庖”,削弱了学科特点。
我想这些正是造成当下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不太高的主因。
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研究、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也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界定和理论依据所谓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指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特点,在课程目标的引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更加科学、有效的实施程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无进步或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生本教育理论生本教育理论认为,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要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教育的宗旨。
据此,本人确立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
所谓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指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特点,在课程目标的引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更加科学、有效的实施程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无进步或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此外,还有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教学方法论都是本课题立项的理论依据。
(三)本课题研究的价值进行此课题的研究意在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通过设计一系列合理、科学的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1、有助于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学校作为一种组织,如何改善过程绩效,提高组织效能,实现组织目标,是学校最关心和重视的。
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而众多研究结论表明,学校有效性依赖于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想成为优秀学校,首先必须做到教学有效。
2、通过对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让老师了解目前教学中出现低效能、低产出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高老师对有效课堂教学必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的理念。
3、本课题研究针对我校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现状,具体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索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4、通过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方案【研究目标】使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中“三维”目标的切入点,设计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与实施程序,在尊重学生、尊重文本的情况下,合理地开发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通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采用学生最易于接受、理解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研究内容】1、有效教学准备策略研究(1)有效解读教材的基本策略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
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根据教材特点,准确把握文本内涵,最大限度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2)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因此,目标设计是有效设计的核心。
课题组将重点研究科学的、适切的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2、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通过一课不同教法教、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研讨方式启发思考,比照促动,着力研究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题组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有效提问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教与学互动、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
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计问题,凸显教学重点,攻克教学难点是课题组研究的重要内容。
(2)有效训练根据教材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设计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科学、快捷地学会运用规范的语言表情达意。
【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进行追踪研究,掌握个案动态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出更高、更难的要求。
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就要采取措施,由浅入难,慢慢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个案研究,及时了解整个班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情况,不断总结和评价教育措施的实施经验与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比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三、研究过程研究阶段:(时间:2007.6——2009.8)(一)准备阶段( 6月—— 8月)1、资料文献的准备,信息收集。
2、课题目标的构建与课题内容的确立。
3、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落实人员分工。
(二)操作阶段( 9月——6月)1、学习并吸取名师的宝贵经验,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立足课堂,认真实践。
通过集体备课讨论、研讨课、经验交流座谈会、质量分析等形式,探寻一系列合理、科学的课堂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
(三)总结阶段(7月——8月)1、整理和归纳课题研究成果。
2、撰写研究报告。
四、初步成果(一)有效解读文本的策略对课文的阅读感悟首先应该是整体的领悟。
因为,只有准确地把握整体,才能对其中的每一部分有深入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当然,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并不是不能从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局部进行分析,而是要求这种分析必须顾及全篇,要有课文的整体观;即使对课文的某一段落或词句的理解,也应该具有整体观的意识,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要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等。
整体把握教材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是理清写作思路,作者在写文章时进行立意和谋篇的思维之路,是写作时串联文章的关键,是阅读时理解文章的重点。
只有理清了文章思路,才能正确理解作者的看法、态度或感情。
二是分析结构布局,整体阅读离不开领悟作者怎样布局谋篇,研究文章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这些组成部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三是抓住“点”“线”“面”,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如关键的词语、警句、过渡段等等。
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把握”。
教师还应从课程标准的宏观上整体把握,从全套教材编写的整体入手,作整本教材及教材单元的整体设计。
这样才能理清语文教学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明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明确教材的整体框架,明确教材的知识序列;才能从宏观、微观层面上审视教材,既有全盘考虑又有具体目标,使教材与教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使教学目标得到最大化实现;才能既有整体设计又体现不同阶段的教学重点,遵循课程所反映的语文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之间的联系,在渐进的过程中整体推进,使教学形成一个有序、有机的整体。
例如:《苏武牧羊》一课的文本解读。
课文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后,面对匈奴王的威逼、利诱、折磨依然心向祖国,毫不动摇的故事,赞颂了他的民族气节以及爱国热情。
课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第一小节和最后一节分别介绍了苏武出使前及出使后的情况。
中间的2——5节列举了三个具体事例:以死抗辱、怒斥叛臣、荒漠牧羊,表现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根据文本表现形式的特点,我决定采用变序式教学法。
首先播放民歌《苏武牧羊》,把学生引入故事情境,带出故事的主人公苏武。
接着老师一边简要讲述故事内容,一边出示课文相关内容,即第一小节和最后一节,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看看写苏武出使前后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通过认真读文,很快就能找到两个变化:苏武,出使时刚刚40岁,回国时已是满头白发的老人;旌节,出使前完好无损,出使后却脱光了毛。
苏武、旌节恰是本课学习的两条线索。
通过这两小节的比较阅读,帮助学生直接抓住了文章的聚焦点,同时引发思考:19年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事,使得苏武、旌节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顺理成章地揭示课题,直奔课文重点内容的学习。
解读文本时我发现2——5小节,苏武宁死不屈,忠于祖国的高尚品格主要是通过三个事例中苏武的具体言行表现出来的。
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抓住苏武牧羊时顽强忍受各种折磨的语句,及他不受侮辱,痛斥卫律时的语言进行重点品读。
由于苏武牧羊的故事发生的年代距今久远,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难度。
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安排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按一定要求反复朗读,于读中了解故事内容,于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人物形象,于读中涌起情感的波澜。
潜心解读文本后,从整体入手,抓准点、线、面,对教材进行重组,既可突出教学重点,又可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这三句话的品读过程中感受到苏武“不变”的民族气节,达到长文短教,省时高效的目的。
(二)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进行课堂授课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鉴定标准。
于漪曾指出“每堂课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的作一番认真的剪裁,要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分解疏导。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认真解读、熟记课程标准,形成对课程标准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觉性。
2、结合语文特点,突出三维目标的交融性。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知识教学、能力锻炼、策略选择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往往是同步实现的,教师应将三维目标统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使其得以实现。
3、潜心与文本对话,深度钻研教材。
只有教师正确地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驾驭语文的能力。
教师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体裁文章的要求,找到突破口,找准难点,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