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的新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最新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最新在医疗领域,抗菌药物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可以有效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病症。
然而,抗菌药物的不当使用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为此,制定科学的管理办法对于推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至关重要。
1. 建立多学科联动机制为了有效管理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医疗机构应建立多学科联动机制。
由消化内科、呼吸内科、感染科、临床药学、护理等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专门的抗菌药物管理团队,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政策。
2. 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针对不同病种、不同患者和不同病情,应制定个体化的抗菌药物用药方案。
在确定用药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耐药性情况、过敏史等因素,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3. 强化用药监测和评估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的用药监测和评估制度。
定期对患者进行用药效果评估和药物浓度监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4. 提倡合理用药原则医疗机构应提倡合理用药原则,遵循“最小抑菌浓度、最短抑菌时间”的原则,尽量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剂量,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暴露,降低细菌耐药性的风险。
5. 加强药物知识宣传医疗机构应加强抗菌药物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意识。
定期组织相关培训会议,普及药物知识,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用药水平。
6.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档案医疗机构应建立完整的抗菌药物使用档案,记录患者用药信息、用药效果评估和相关检测结果等内容,为医务人员未来指导用药提供依据,并为科研人员提供数据支撑。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多学科联动、个体化用药、用药监测和评估、合理用药原则、药物知识宣传以及使用档案的建立等重要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服务。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2年8月1日)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2012年8月1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
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3。
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4。
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报卫生部备案。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七条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本机构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
二级以上的医院、妇幼保健院及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以下简称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84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2月1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报卫生部备案。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七条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
作业文件第 1 页共5 页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本规定所称抗菌药物是指对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
主要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第二条医务部负责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管。
医院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委员会负责指导和督查全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日常工作由临床药理科、院感科和药剂科共同承担,并对医院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委员会负责。
第三条医院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如下三级:(一)非限制使用(一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二级):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三)特殊使用(三级):不良反应相对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第四条医务部负责组织对全院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的处方权或抗菌药物调查剂资格。
第五条医师经考核合格后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一般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第六条医院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并根据使用情况适时调整。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
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3。
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报卫生部备案。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七条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本机构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二级以上的医院、妇幼保健院及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以下简称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最新版是哪一年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最新版是哪一年的
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过度或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为了合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我国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及对应的最新版。
最新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于2017年发布,是针对我国目前医疗实践情况和抗菌药物使用现状进行了细化和更新的管理规范。
该办法明确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使用评估的方法、抗菌药物应急使用原则等内容。
根据最新版办法的规定,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循医学指南或专家共识,明确病原学诊断、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避免过度和滥用抗菌药物。
对于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急使用,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应当依据规定程序进行申请和报告,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此外,最新版的管理办法还规定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并开展监测评价工作,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和指导。
对于违反管理办法规定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以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
总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是我国医疗卫生系统持续优化和提升的体现,通过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降低细菌耐药风险,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全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84号2012—05—10 15:52:02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大、中、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2月1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部长陈竺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
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
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3。
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4。
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报卫生部备案.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七条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1. 本办法所指抗菌药物,主要包括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是指以促进抗菌药物安全、有效、经济使用为目的,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采购供应、处方开具、药品调剂、临床应用和监测等全过程所开展的各种监督管理、教育培训、技术支持与持续改进工作。
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3. 医院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对临床应用的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
4.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院长是本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医院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5. 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的职责:(1)贯彻执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
制定本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2)制订本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推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的制定与实施;(3)对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4)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抗菌药物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的教育培训,组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的公众宣传教育工作。
6. 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配备相应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对本机构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医院配备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参与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医院建立临床微生物室,开展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等工作,为病原学诊断提供技术支持;负责本机构常见致病菌分布和耐药监测工作,参与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全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全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全文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全文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报卫生部备案。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七条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本机构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制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制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精神,要求医疗机构按照“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如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分级管理原则1.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1.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1.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2.分级管理目录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该目录涵盖医院全部抗菌药物。
新药引进时应同时明确其分级管理级别。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要有计划地对同类或同代抗菌药物轮流使用,具体由药剂科组织实施。
3.使用原则与方法3.1总体原则严格使用指针、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电脑设权。
3.2使用方法3.2.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所有医师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用。
3.2.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由主治及以上医师处方/录入医嘱方可使用。
3.2.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针,经会诊专家同意,由本科室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医师录入医嘱方可使用。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4.督导考核办法4.1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药剂科及医务处定期开展合理用药培训与教育,督导本院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依据《指导原则》和《实施细则》,定期与不定期对各科室应用抗菌药物进行监督检查,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光明新区中心医院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相关抗菌药物管理规定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二、住院患者确须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由临床科室提出会诊申请,由医务部组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组成员进行会诊,确定是否使用,包括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品种、使用剂量、疗程及预后等。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剂科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人员和资格由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认定。
四、经会诊确需使用的,临床科室须填写《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表》见附件,由2人以上专家会诊批准同意后,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开具处方使用,会诊单装订入病历保存。
五、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24小时内补办相关审批手续。
六、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对于已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立即停药,并积极救治七、药剂科必须依据《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表》配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八、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流程如下:附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审批表备注:1.以上各项必须填写完整,不得漏项,否则药剂科不予发药;2.申请医师必须为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并要求科室主任签名;3.本医院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美罗培南、万古霉素。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二级医院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
一、背景介绍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日益加剧,卫生部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进行了规定,旨在有效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和合理使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二级医院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相关规定。
二、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
1.二级医院必须建立健全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员,包
括临床医生、药剂师等。
2.在开展抗菌药物使用前,医生必须对患者进行充分的临床评估,明确
病原菌种类及其敏感性,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使用的准入与退出制度,必须经过临床药师审核后
方可开立抗菌药物处方。
4.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系统,对每种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
行定期审查,做到动态管理。
5.组织开展抗菌药物使用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
认识和水平。
6.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的反馈机制,对不良反应、耐药菌株的监测和及时
处理做好记录与报告。
7.定期对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发现问
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三、总结
卫生部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对二级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提出了严格要求。
只有通过规范管理和合理使用,才能保证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延续性,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级医院应切实履行相关管理规定,做好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最新修订时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最新修订时间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对于临床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滥用抗菌药物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相关管理部门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经过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修订以适应临床实践中的变化。
本文将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最新修订时间进行介绍和解读。
修订时间根据最新消息,最新一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修订时间为2020年1月。
这次修订主要针对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问题进行了调整和补充,以更好地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防止滥用和耐药性问题的加剧。
修订内容强调合理使用原则本次修订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进一步强调,明确医务人员在开展临床工作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避免因滥用导致抗菌药物耐药性增加,从而减少医院感染和治疗失败的风险。
优化抗菌药物使用指南修订后的管理办法对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南进行了优化,明确了不同种类抗菌药物在不同疾病中的使用原则和适应症,同时对不合理使用进行了警示和禁止,以保证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增加抗菌药物使用监督为了更好地监督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修订后的管理办法强调医务人员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做好记录和报告工作,医院也要建立健全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可控性。
结语通过不断修订和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可以更好地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减少滥用和耐药性问题的发生,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医疗质量。
2020年1月的最新修订时间标志着管理办法不断适应医疗环境变化的重要举措,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抗菌药物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84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2月1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报卫生部备案。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七条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
最新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新版精品资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
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3。
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4。
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报卫生部备案。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七条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本机构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二级以上的医院、妇幼保健院及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以下简称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新分级管理制度 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新分级管理制度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四川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试行)》要求,重新制定本院现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附件),现印发给各科室,请遵照执行。
注:分级标准及管理要点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一般针对轻度与局部感染,预防性使用。
由具抗菌药物处方权的执业医师开具。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用于严重感染,免疫力低下合并感染,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的感染。
由具抗菌药物处方权的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开具或签名同意。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新上市的抗菌药物;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选用应从严控制,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并由具抗菌药物处方权的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医师开具或签名同意,门诊不得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4、紧急情况下医师可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一日用量。
医务科 2022年10月31日
注: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原则上不作为儿童的一线用药,氟喹诺酮类不用于未成年人(十八岁以下)。
氨基糖苷类作为老年人的一线用药应慎重。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过度使用和滥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给医疗安全带来威胁。
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中国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下面将进行介绍和解读。
什么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是由卫生部颁布的管理办法,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应用于抗菌药物的管理和使用。
这些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抗菌药物在医疗领域中的使用,防止抗菌耐药性的发展,确保医疗安全。
抗菌药物的分类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按照其化学结构、抗菌谱、药物作用机制等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
每种抗菌药物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医生在开具处方时需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医生和患者必须遵守以下原则和注意事项: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需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测试结果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不能滥用或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2.遵医嘱用药:患者和医生应当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得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改用药方案。
3.定期评估:使用抗菌药物后,医生需要定期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若出现不良反应或药物耐药,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抗菌耐药性的监测和防控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定期对医院内各种细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制定防控措施。
同时,医生和患者应当共同努力,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耐药性的发展。
结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实施对于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和患者必须共同遵守管理办法的规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抗菌耐药性的发展,确保医疗安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对抗菌药物管理的了解,促进医疗领域的健康发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最新版是什么时候颁布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最新版颁布时间
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但是长期不当使用会造成细菌耐药性的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挑战。
为了合理、有效地管理抗菌药物的使用,我国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这一办法的最新版是何时颁布的呢?
最新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是在2016年颁布的,这一版本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做出了更为明确和细致的规定,旨在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提高临床合理使用水平,有效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导致的问题。
该管理办法对医疗机构、医师以及护士等医疗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了规范,以确保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得到科学、合理的治疗。
根据这一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配备专业的抗菌药物管理人员,并开展定期的抗菌药物使用评价、反馈和培训工作。
同时,对抗菌药物的采购、储存、配送和使用等环节也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台账,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与监控。
除了医疗机构的管理责任,医师也被要求合理开展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患者病情、细菌耐药性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法;同时,还要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
此外,护士等医护人员也需要参与抗菌药物管理工作,配合医师做好抗菌药物的使用监督和指导,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最新版于2016年颁布,通过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提高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管理水平,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效防止抗菌药物滥用现象的发生,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正是在不断完善这样的管理办法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细菌耐药性问题,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和照顾。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最新版是哪年发布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最新版发布时间解析
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滥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给患者治疗带来困难。
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保护公众健康,我国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那么,这一管理办法的最新版本是在哪一年发布的呢?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最新版本在2012年进行了修订,至今依然是当前适用的版本。
该版管理办法对抗菌药物的选择、使用、监测等方面都做了详细规定,旨在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具体而言,新版管理办法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管理办法中详细列明了不同类型抗生素适用于哪些疾病,以及哪些病情禁忌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帮助医务人员在开展治疗时更加明确。
2.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在管理办法中,强调了抗菌药物的应用必须遵循合理使用原则,推荐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最佳抗菌药物,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
3. 抗菌药物应用的监测和反馈管理办法还规定了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包括对医院、医生开展的抗生素处方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此外,管理办法还明确了抗生素供给、采购、储存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要求,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总的来说,2012年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是当前我国针对抗菌药物使用的最新版本,是指导我国临床医生和医疗机构进行抗菌治疗工作的重要依据,也对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医务人员和公众都能严格遵守这一管理办法,共同维护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公众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为加强抗菌药物安全、规范、合理使用特制订本制度一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对医院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二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对纳入《抗菌药物采购供应目录》的采购品种要进行临床评价,由临床医师、药师填写抗菌药物临应用床评估表,反馈意见。
内容包括该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结果,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临床用量等情况。
三不良反应发生率频繁高、安全性低、效价低的品种,根据临床医师或临床药师填写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表,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药事管理委员会经调查评估,决定是否继续使用。
四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对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根据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进行效价评估,采取相应措施。
五违规使用抗菌药物,如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等,除按规定处理外,还应在全院通报警示,以防止再次发生。
六医院应定期组织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感染专业临床药师、临床微生物技术人员对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汇总、评估,同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管理经验,提出适合本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持续改进意见,并在全院推广实施。
七定期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报、信息。
共享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理论知识。
八利用信息化手段,HISS系统及合理用药软件,不断地促进和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为规范抗菌药物的遴选采购和临床的合理使用,特制定本制度:一医院抗菌药物应当由药学部门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或者部门不得从事抗菌药物的采购、调剂活动,不得在临床使用非药学部门采购供应的抗菌药物。
二医院应当按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抗菌药物,优先选用《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三医院购进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称杭菌药物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
具有相似或相同药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
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得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得超过8 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得超过3 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得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得超过5个品规。
四医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和规格)应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五医院确因临床工作需要,需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规格超过上述规定,应向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详细说明理由。
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其申请抗菌药物的品种、规格的数量和种类。
六医疗机构新引进抗菌药物品种,应当由临床科室提交申请报告,经药学部门提出意见后,报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议。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2/3 以上成员审议同意后,提交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核,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2/3 以上委员审核同意后方可列入采购供应目录。
对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或者违规促销使用等情况的抗菌药物品种,临床科室、药学部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和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可以提出清退或者更换意见。
清退或者更换获得抗菌药物管理组1/2 以上成员同意后执行,并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备案。
清退或者更换的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6个月内不得进入本机构药物采购供应目录。
七因特殊感染患者治疗需求,未列入本机构药品处方集和基本药品供应目录的抗菌药物,医疗机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
临时采购应当由临床科室提交申请报告,说明申请购入药品名称、规格、剂型、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核同意后由药学部门一次性购入使用。
医院应当严格控制临时采购抗菌药物品种和数量,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不得超过5 次。
如果超过5 次,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当进行调查,决定是否同意继续临时采购或者列入常规药品采购程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和考核制度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学科建设,充分发挥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特制订本制度:一学科的建设:医院按规定设置感染性疾病科,配备相应数量的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负责对医院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医院按规定配备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参与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医院按规定建立临床微生物室,开展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等工作,为病原学诊断提供技术支持,负责医院常见致病菌分布和耐药监测工作,参与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根据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定期选派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感染专业临床药师、临床微生物技术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进修、培训。
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内外先进的抗菌药物知识理论、临床实践等。
提高自身合理用药知识水平和能力,并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向科室的同志采取讲述,传授等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全院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三人员考核对培养的医师、药师、临床微生物技术人员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考核内容当包括:各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管理制度;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相互作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等。
考核合格的,方给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使用、调配及管理权限。
不合格的,取消其相应资格。
抗菌药物采购供应目录(卫生部初稿)分类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四环素类四环素米诺环素 *替加环素多西环素土霉素氯霉素类氯霉素广谱青霉素类阿莫西林阿洛西林氨苄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磺苄西林替卡西林对青霉素酶不稳定的青霉素类青霉素青霉素V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对青霉素酶稳定的青霉素类苯唑西林氟氯西林氯唑西林β-内酰胺酶抑制剂 *舒巴坦青霉素复方制剂(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舒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头孢硫脒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呋辛(酯)头孢丙烯头孢克洛头孢替安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克肟头孢匹罗头孢他啶头孢地尼头孢唑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泊肟酯头孢哌酮其他β内酰胺类头孢美唑氨曲南头孢西丁法罗培南(注射)头孢米诺拉氧头孢法罗培南(口服)碳青霉烯类厄他培南美罗培南氨苄西林/舒巴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磺胺类和甲氧苄啶甲氧苄啶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复方磺胺甲噁唑磺胺嘧啶联磺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注射)阿奇霉素(口服)地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林可酰胺类克林霉素林可霉素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依替米星链霉素奈替米星新霉素异帕米星大观霉素喹诺酮类环丙沙星莫西沙星 *洛美沙星诺氟沙星安妥沙星 *氟罗沙星左氧氟沙星吉米沙星氧氟沙星吡哌酸糖肽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多粘菌素类粘菌素(口服) *粘菌素(注射) *多粘菌素B咪唑衍生物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左旋奥硝唑硝基呋喃衍生物呋喃妥因呋喃唑酮其它抗菌药物磷霉素利福平夫西地酸利福昔明 *利奈唑胺利福霉素 *达托霉素抗真菌药制霉菌素氟康唑(注射)两性霉素B氟康唑(口服)伏立康唑(口服) *伏立康唑(注射)氟胞嘧啶伊曲康唑(口服液) *伊曲康唑(注射)伊曲康唑(口服胶囊) *卡泊芬净特比萘芬 *米卡芬净克霉唑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一医院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5 年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卫生部制定。
二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敏感时,可以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三医院应当对本机构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
医师经考核合格后获得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获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四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门诊医师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和感染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五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应当限于1 天用量。
如果需要继续使用,必须经过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医师和感染专业临床药师会诊,会诊同意使用该级别级抗菌药物后,授予治疗时间段范围内的使用权(包括使用药品名称、使用数量等)。
六医院当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 %)。
七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1 如抗菌药物使用人员权限(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有相应资格的医师才能开具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级的抗菌药物经会诊后,要使用的,根据会诊结论,给予限期内的使用权限,包括品种、数量,过期自动取消)2 处方审核系统(自动识别处方的合理性、提示处方医师药品的配伍禁忌、药品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3 I类清洁切口(特别是4类代表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管理,对I类切口使用抗菌药物(预防)作严格限制,卫生部规定预防用药不超过30%。
更不允许治疗性使用抗生素(权限),凡是I类切口需要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须会诊后,根据会诊结论,给予使用品种、使用期限的权限。
超品种、超期限不能使用(权限限制)。
4 门诊医师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
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一医院按规定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分析本机构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