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对点训练:13-2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Word版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对点训练:13-2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Word版含解析

1.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

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

这一场景最可能发生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 D解析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主持之下的北京大学,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各种社会思潮在学生中间流传,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汇集一处,激烈讨论。

故选D项。

2.“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

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材料说明(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C.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D.国民革命运动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答案 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当时为了巩固共和,必须洗刷国民脑子中的反对共和的旧思想,即进行思想革命,结合中国实际可知,应该为新文化运动,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历史必然性,故选C项。

A、B材料没有体现,D项表述本身错误。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善观水者,必观其澜。

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

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

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答案(1)顾炎武:宋明理学脱离社会现实,明末文风空疏;提倡崇实致用的学风。

魏源:西方列强入侵,清廷昧于大势,对西方文明缺乏正确认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陈独秀: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主共和徒有虚名;关注国命存亡,提倡思想启蒙。

(2)趋势: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封建制度衰落,列强侵略不断加深,西学东渐。

原因:关注现实,以天下为己任;顺应时代,开拓创新;文化自觉,富于批判精神;才学卓越,善于吸纳其他文明。

7、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40张PPT)

7、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40张PPT)

核心 内容
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五四运动 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专题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本质上是吸收、融合工业文明的发 主旨 展史,体现出由浅入深、逐渐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特点
•考纲要求 1新文化运动。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课标提示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 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五年考情统计] 新文化运动(5年28考) 新文化运动(28)
知识系统整合 整合知识·点拨技巧
主干知识一:新文化运动
主干知识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易错易误 新文化运动
• ⊙“尊孔”与“打倒孔家店”本质是一致的

康有为借用孔子权威来宣传变法,陈独秀通过否定以孔
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来宣传“民主、科学”,二者在本质上
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 民主与科学 、批判封建伦 理道德和实行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是一次 思想解放运动 ,为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为 中国共产党 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拓展深化] 新文化运动前期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三项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道 德、提倡新文学。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提 倡民主以反对中国的封建专制思想,提倡科学以反对封建愚昧和 迷信,用民主和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 内容。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而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孔子儒 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 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思 想更加深入。而新文学则是反对专制和旧道德的工具。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43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54张)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43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54张)
栏目 导引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2)“新”的表现 ①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 ②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③新思想:前期以西方民主和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思 想;后期是以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 ④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与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传马克 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⑤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 解放。
栏目 导引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原因 (1)国内 ①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②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国际:_十__月__革__命_____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2.表现 (1)传入:1918 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 胜利》和《_布__尔__什__维___主__义__的__胜__利______》等文章,率先举起社 会主义旗帜。
栏目 导引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②晚清民初,西方人在中国通过各种媒介传播西方的新知识, 从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 态度对待西学,主要关注西方的先进武器以及相关的器械运输 等。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严复等维新思想家。他们一方面向西方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和社 会科学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改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制。民国 时期,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 号,主张以西方文化取代传统的封建文化。这一波的西学东渐, 一直持续到当代而未止。
栏目 导引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2020届高中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14.40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中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14.40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业Word版含答案

核心素养提升练四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保定模拟)1920年,《新青年》从第八卷起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公开理论刊物。

如图第一期的封面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全新的编辑意图:封面正中是一个地球,从东西两半球伸出两只有力的手,紧紧相握。

这反映出 ( )A.民主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B.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C.新文化运动由启蒙向劳工和社会实践转变D.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得到了苏俄的大力支持【解析】选C。

A,材料无法体现民主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排除;B,材料中未提到民主科学的思想,排除;C,新文化运动由启蒙向劳工和社会实践转变,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正确;D,材料中未提到苏俄的支持,排除。

2.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一味否定中国文化不同,李大钊明确主张中西文化调和。

他指出,中西文化因地理及历史的缘故,形成了“主静”“主动”各具特色的两大区域性文化,二者互有长短,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

据此推断,李大钊的中西文化观( )A.反映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B.认识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绝对化的倾向D.重新确立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解析】选A。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肯定中西文化各有长短,主张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故A正确。

3.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

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

这反映新文化运动( )A.打着孔子旗号托古改制B.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C.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D.继承传统并且发扬儒学【解析】选C。

“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表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故C正确;A是康有为的思想特点,排除;B材料未体现,排除;D与“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不符,排除。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54: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含解析)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54: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含解析)

课时作业54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2016·山东师大附中一模)回眸百年中国历史,研究新文化运动有着“返本以开新”的特殊意义,这场运动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

主要原因在于()A.“新文学”推动了文学革命与文化平民化B.改造中国已经从器物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C.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封建旧礼教进行了全面清算D.“民主”“科学”引领了价值理想和文化精神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 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影响了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故选D。

A项不全面,B、C项说法错误。

答案:D2.(2016·岳阳市质检一)章士钊曾说:“提倡新文学,自是根本救济之法,然必其国政治差良,其度不在水平线下,而后有社会之事可言。

文艺其一端也。

欧洲文事之兴,无不与政事(即政论)并进。

”作者意在说明()A.文化领域长期存在泛政治化的倾向B.政论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主导作用C.新文化运动对社会进步的影响有限D.政治革命与文学改良具有同等作用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根据材料,章士钊指出“提倡新文学,自是根本救济之法,然必其国政治差良,其度不在水平线下,而后有社会之事可言”,这指明新文学必须建立在国家政治制度先进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带动社会的发展,欧洲的文化发展,都是与政论同时进行的,他主要在强调政论的重要性,故B正确。

A、C、D三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故选B。

答案:B3.(2016·黑龙江省大庆一中文综阶段考试)1916年,陈独秀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文中指出:“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等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6: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6: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
项目
维新变法运动
新文化运动
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
命运 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 全面否定儒家的传统道德

项目
维新变法运动
新文化运动
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
也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 北洋军阀企图利用孔子达

到复辟帝制的目的
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具有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
3.影响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2)1921 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 共产党诞生。
1.新文化运动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解读:辛亥革命的推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民族 工业获得短暂的快速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 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打破封建束缚,于是在思想文化领 域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 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2.五四前后一些先进青年自发组成各种小团体和社团,如 女子攻读互助团、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中华国民女子救国团、 妇女救亡会等。这表明当时( C )
A.广大妇女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B.国人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 C.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纲常礼教 D.西方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解析:“女子攻读互助团”等组织的出现,并不能说明广 大妇女社会地位明显提高,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提及的妇女组 织变化,并不能说明国人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故 B 项错误; 材料中“先进青年……女子攻读互助团、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 中华国民女子救国团、妇女救亡会”的信息说明妇女开始走向 社会,冲击了封建纲常礼教,故 C 项正确;“西方民主平等思 想深入人心”说法太绝对,故 D 项错误。
[跟进题组]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课题四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讲义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课题四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讲义含解析

课题四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阵地3.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新文化运动前期三大内容之间的关系(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

(2)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

(3)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

5.影响(1)积极影响: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基础(最大功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②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③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⑤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2)局限性:①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

②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③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④从后来的中国历史来看,新文化运动并未根除中国根深蒂固的专制极权制度。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原因(1)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3)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过程(1)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

①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②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第二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联]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

[注]实质是鼓励各种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为资产阶级思想的宣传创造条件。

[拓]“新文化运动关心的问题大都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

2020届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训练:第66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word)

2020届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训练:第66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word)

第66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陈独秀在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行销达一万六千份,蒋介石是这刊物的经常读者,毛泽东自称受这期刊影响。

此刊畅销是因为其( )A.反映国共两党的心声 B.代表社会主流舆论C.启蒙救亡的爱国立场 D.指导中国救亡运动答案:C新文化运动发起者的最初目的就是启蒙民众的思想,1915年的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是爱国的进步青年,《新青年》杂志畅销是因为其启蒙救亡的爱国立场,故C项正确2.1917年5月,陈独秀说若就“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征诸国民,难保“不为多数赞成”。

材料可用来说明( ) A.专制主义已为社会所淘汰B.传统文化孕育着巨大价值C.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D.民主政治是社会发展潮流答案:C。

由材料“恢复帝政”“难保‘不为多数赞成’”等,说明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故选C。

3.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这部剧主要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终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过程。

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提倡民主科学B.提倡新道德C.提倡新文化D.传播马克思主义答案:B。

材料反映的是妇女的觉醒,与提倡民主科学关系不大,故A错误;在封建社会下,妇女受到封建纲常礼教的束缚,因此材料中娜拉的觉醒与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相关,故B正确4.下表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角度矛头政治方面批判孔子为帝王专制的“护符”思想方面批判孔子为思想专制的权威个人层面批判孔子之礼为伦理专制的先导A.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否定B.实现文化觉醒和思想启蒙C.剔除儒家思想的糟粕部分D.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答案:B。

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孔子意在批判帝王专制、思想专制、伦理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通过批判儒家思想当中的封建专制的内容,来达到文化觉醒和思想启蒙的目的,故B正确5.陈独秀说,“孔子祖述儒说阶级纲常之伦理,封锁神州”,“于近世自由平等之新思潮,显相背驰”。

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课件3-14-42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课件3-14-42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5)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政治、 思想、伦理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白话文开始使用,为 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2.局限性 (1)没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2)思想方法上,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绝对否 定或绝对肯定,这种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1.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
,这部剧主要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终
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终离家出走的自我觉
醒过程。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民主科学
B.提倡新道德
C.提倡新文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传播马克思主义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妇女的觉醒,与提倡民主科学关 系不大,故A错误;在封建社会下,妇女受到封建纲常礼教 的束缚,因此材料中娜拉的觉醒与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道 德,反对旧道德相关,故B正确;提倡新文化推动了白话文 的普及,与题干不符,故C错误;传播马克思主义主要是推 动了无产阶级的觉醒,故D错误。
[真题链接] (2018·全国卷Ⅲ)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 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 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 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 会。严复意在( )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答案】 B
2.(2019·全国卷Ⅰ)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 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 ,“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这种变化可说明( )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考点47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学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考点47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学案

考点47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b)(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b)(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李大钊指出尊孔复古思想其实就是帝制复活的先声,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①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批判的对象。

②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民主共和不相容。

③鲁迅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①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②陈独秀则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③“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3.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1)积极性:①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进攻;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③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他们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作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新文化都看作是进步的。

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微点拨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继续,辛亥革命是从政治上反封建,而新文化运动是从思想上反封建。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b)(1)十月革命前①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人教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第25讲 到维新变法及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人教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第25讲 到维新变法及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25讲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及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夕回忆说,在甲午战争前,他跑遍了整个北京城的书铺,却买不到一张世界地图,尽管此时已经离鸦片战争整整半个多世纪了。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出( )A.中国人对西方挑战的迟钝B.近代知识分子重理轻文C.清朝仍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维新变法思想传播有限解析:由题干材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半个多世纪,中国还是对世界形势知之甚少,对西方的挑战反应迟钝,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C项表述与材料时间不符,鸦片战争后,五个通商口岸的开设表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已破产;D项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故B、C、D三项均错误。

答案:A2.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历史。

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

对此文明首先做出积极反应的是( )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C.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解析: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冲击了国人“天朝上国”的固有观念,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故A项正确。

答案:A3.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文章屡见不鲜。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

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儒家观念,更没有是古非今的意思,故A项错误;材料只说到“比较”的范围,并没有提及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提供的中西比较范围的扩大及领域的增多等信息表明,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的了解不再片面和局限,故C项正确;虽然提到与西方对比范围的扩大,但是并不能证明传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故D项错误。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含答案】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含答案】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民主出现频率降低,革命出现频率剧增。

结合所学知识,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主张用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

故答案为A 项;国民革命运动是在1924-1927年,时间不符,并且材料只涉及知识分子阶层,无法得出民众普遍拥护的结论,排除B项;当时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部分知识界否定,不符史实,排除C项;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未变,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2.(2020年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其他)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意义不大,“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结合该内容及材料时间“1920年”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思潮的斗争中逐渐取胜,影响日益增强,故C符合题意;A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无关;实业救国思潮是近代实业家的救国理念,与材料无关,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礼教”的批判,D不正确。

3. (2020年西藏城关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高三月考)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6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6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6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1)经济: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2)思想:辛亥革命使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3)阶级: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

(4)导火线:袁世凯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2)阵地:《新青年》;基地:北京大学。

(3)代表: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意义(1)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轻巧识记]新文化运动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背景(1)国内: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2)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表现(1)五四运动前①理论:李大钊发表一系列文章来宣传马克思主义。

②意义: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五四运动后①理论: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②组织:出现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③实践: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工人刊物。

3.影响(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2)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思维拓展]近代向西方学习四部曲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2.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

3.1915—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4.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答题术语]1.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原因,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是其直接原因。

2.《青年杂志》创刊,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用)课练32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用)课练32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课练3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32小题是基础练小题提分快小题狂练○1.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决不能实现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

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对这一说法有经历体验,并为此而努力实践变革的历史人物是() A.康德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答案:D解析:由材料“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决不能实现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可知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掀起了解放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故D项正确。

2.[2019·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适应性调研,29]在《新青年》与《东方杂志》对垒的文化论争中,陈独秀认为中西文化不同,宣扬“西洋文明远在中国之上”;杜亚泉则提出:不要把科学视为“信条”,主张以传统的儒家学说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他们论争中的共同点是()A.认为西方文化出现认同危机B.对西方文明有比较全面的了解C.重新定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D.主张调和中西文化面临的冲突答案:C解析:陈独秀的观点肯定“西洋文明远在中国之上”,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杜亚泉批判西方文明的不足而肯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论争中,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了自己的定论,故C项正确。

3.[2019·河北承德质检]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一味否定中国文化不同,李大钊明确主张中西文化调和。

他指出,中西文化因地理及历史的缘故,形成了“主静”“主动”各具特色的两大区域性文化,二者互有长短,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

据此推断,李大钊的中西文化观()A.反映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B.认识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绝对化的倾向D.重新确立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李大钊不主张一味否定中国文化,而主张中西文化调和,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李大钊的中西文化观,并非分析中国封建制度的弊端,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绝对化倾向是其弊端之一,李大钊个人的此种思想并不能改变倾向,故C项错误;李大钊的身份是传统文化的批判者,故D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新探究大一轮检测:第43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新探究大一轮检测:第43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含解析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模拟)陈独秀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的革命阻力已不再是表面上的制度与体制是否与现行的社会政治形势相一致,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

陈独秀强调的是()A.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B.民主共和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C.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革命的任务D.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生态优化解析:选A。

材料“当下的革命阻力已……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表明民众心理对变革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

2.(2019·茂名模拟)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规定,学校不准祭孔、不准尊孔读经。

袁世凯上台后,下令尊崇伦常,提倡礼教,尊孔之风甚嚣尘上,章太炎等首先站出来反对。

针对孔教的争议()A.造成了立宪派与革命派之间的论战B.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的对立C.引发了中国思想文化层面深刻变革D.推动中国由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解析:选C。

“袁世凯上台后,下令尊崇伦常,提倡礼教,尊孔之风甚嚣尘上,章太炎等首先站出来反对”,之后全国掀起了追求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故C项正确。

3.(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选拔考试)白话文原来是一种民间文学,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不是正式文体。

然而,20世纪初期,它却在中国流行开来。

这主要是因为() A.政府的大力提倡B.思想启蒙的需要C.政治变革的推动D.白话文通俗易懂解析:选B。

材料中白话文在中国流行开来,主要是受到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的影响,白话文更有利于新思想在普通民众中的传播,是思想启蒙的需要,故B项正确。

4.(2019·衡阳模拟)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

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旨在()A.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B.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为自由民主国家奠定基础D.推动中国人民获得解放解析: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提升练四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保定模拟)1920年,《新青年》从第八卷起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公开理论刊物。

如图第一期的封面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全新的编辑意图:封面正中是一个地球,从东西两半球伸出两只有力的手,紧紧相握。

这反映出 ( )A.民主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B.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C.新文化运动由启蒙向劳工和社会实践转变D.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得到了苏俄的大力支持【解析】选C。

A,材料无法体现民主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排除;B,材料中未提到民主科学的思想,排除;C,新文化运动由启蒙向劳工和社会实践转变,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正确;D,材料中未提到苏俄的支持,排除。

2.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一味否定中国文化不同,李大钊明确主张中西文化调和。

他指出,中西文化因地理及历史的缘故,形成了“主静”“主动”各具特色的两大区域性文化,二者互有长短,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

据此推断,李大钊的中西文化观( )A.反映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B.认识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绝对化的倾向D.重新确立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解析】选A。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肯定中西文化各有长短,主张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故A正确。

3.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

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

这反映新文化运动( )A.打着孔子旗号托古改制B.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C.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D.继承传统并且发扬儒学【解析】选C。

“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表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故C正确;A是康有为的思想特点,排除;B 材料未体现,排除;D与“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不符,排除。

4.(2019·蚌埠模拟)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指出:“中国和欧洲文明都不是绝对完美的文明”,他还批评“中国文人”,并不真正懂得“兼收并蓄”或“扩展”思想。

这表明他( )A.理性看待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B.反对西方文化侵蚀中国传统文化C.摒弃传统文化全盘吸收西方文化D.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认识相一致【解析】选A。

“中国和欧洲文明都不是绝对完美的文明”“兼收并蓄”“扩展”表明他理性看待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故A正确;反对西方文化、全盘吸收西方文化、一致,材料未体现,故B、C、D错误。

5.(2019·德州模拟)1895年前,“公理”指自然界普遍之理,除来华传教士外,鲜有人用。

1895年后,“公理”主要指中西公共之理,频现于上谕和大臣奏折。

1900-1915年间,“公理”进一步具体化为进化论和个人权利。

此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洋务运动停滞不前B.自然科学实现重大突破C.社会思潮急遽变迁D.民众权利意识普遍觉醒【解析】选C。

“公理”的含义由自然界普遍之理到具体化为进化论和个人权利,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潮急遽变迁,故C正确;1895年洋务运动已经失败,故A错误;B材料未体现,排除;D“普遍觉醒”太过绝对,排除。

6.“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中国为什么屡屡失败。

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的。

”由此推断,材料中“他们”( )A.主张维新变法B.坚持“中体西用”C.提倡民主科学D.宣传马克思主义【解析】选C。

辛亥革命倡导民主共和,但材料不是强调民主制度,而是强调思想文化,所以只可能是指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科学思想。

7.(2019·梅州模拟)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中指出:“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

吾宁忍心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

”据此表明新文化运动( )A.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刻而全面B.主张改造传统文化C.有遵循进化理论全盘西化的倾向D.力图挽救民族危亡【解析】选D。

依据材料“吾宁忍心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

”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正确。

A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8.回眸百年中国历史,研究新文化运动有着“返本以开新”的特殊意义,这场运动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

主要原因在于( )A.“新文学”推动了文学革命与文化平民化B.改造中国已经从器物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C.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封建旧礼教进行了全面清算D.“民主”“科学”引领了价值理想和文化精神【解析】选D。

新文化运动宣扬的“民主”“科学”精神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故D正确;A并非主要原因,排除;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故B错误;C不能体现其“返本以开新”的作用,排除。

9.1922年,梁启超指出:“科学精神之有无,只能用来横断新旧文化,不能用来纵断东西文化。

若说欧美人是天生成科学的国民,中国人是天生成非科学的国民,我们可绝对的不承认。

”梁启超此言( )A.强调思想文化进步的重要性B.肯定了西方文化的优越性C.对新文化运动表示完全支持D.否定了当时盛行的进化论【解析】选A。

据材料“科学精神之有无,只能用来横断新旧文化”说明梁启超强调要让文化成为有科学精神的新文化,故A正确。

10.1919年,胡适倡导“整理国故运动”,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这有助于( )A.抵制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B.实现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C.推动国学研究向理性化发展D.引导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解析】选C。

“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这有助于推动国学研究向理性化发展,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11.1919年之前,在中国宣传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更少。

1919年之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

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B.国内外局势的剧烈变动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思【解析】选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主要是由于当时国情所决定的,即是由当时国内外局势的“剧烈”变动而导致的,故B正确;而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思均只是国内外局势的“剧烈”变动的具体表现,故A、C、D错误。

12.(2019·开封模拟)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并预言“社会主义必将磅礴于二十世纪”;同盟会早期会员朱执信1905年翻译《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上述史实表明( )A.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B.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实践C.各政治派别都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D.中国知识分子关注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解析】选A。

从材料可以看出梁启超就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同盟会员也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思想界已经产生了影响。

二、非选择题(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为辛亥革命补上理念一课,虽然人们把“启蒙运动”的桂冠赠与了它,但它与欧洲启蒙运动,无论是思想谱系,还是前因后果,都有着完全不同的DNA,无法相提并论。

中国新文化运动,肇始因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承近因于辛亥革命,从一开始就以民族主义为前驱,以救亡为己任的。

所以当我们追溯那段历史时,不难发现,亡国灭种的阴影,一直盘桓在知识分子的心头,也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一个贯穿始终的主要话题。

——摘编自叶曙明《重返五四现场》材料二在西方历史上,启蒙运动是一场长达几百年的拉锯式运动,通过不断的争论及无数的启蒙巨子充满真知灼见和战斗性的著作才为新思想的深入人心扫除了障碍,最终为社会大众所接受。

但中国的启蒙运动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实际上仅仅持续了五六年,仅从时间的短暂上我们就应该对这场运动究竟会产生多深刻和广泛的影响打个问号。

因为解决一个比西方社会问题更严重,而国人又目光短浅,更具思想惰性的国家的社会问题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这场运动充其量只是对中国本来就为数不多的现代知识分子及那些与城市联系紧密的国人施行了精神洗礼,而对远离城市的其他社会阶层的人们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更别说在广大的农民中引发思想地震了——甚至连思想的痉挛也没有。

——摘编自冰云《陈独秀先生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功过得失》(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并指出这场运动和欧洲启蒙运动的不同。

(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和欧洲启蒙运动在思想谱系上的根本区别及两者在斗争目标和影响上的相同之处。

(13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由“中国新文化运动……通过不断的争论及无数的启蒙巨子充满真知灼见和战斗性的著作才为新思想的深入人心扫除了障碍”可知背景为民族危机的加深;民主革命发展的需要;启蒙思想的影响。

第二问,“在西方历史上……更别说在广大的农民中引发思想地震了——甚至连思想的痉挛也没有”前者持续的时间短;社会影响力有限;局限于少数知识分子。

后者持续时间长;影响深入;为社会大众所接受。

第(2)题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前者救亡图存后者是理性主义。

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目标反对专制与愚昧;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和平等。

第三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解放了人们思想,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民主革命发展的需要;启蒙思想的影响。

(6分)不同:前者持续的时间短;社会影响力有限;局限于少数知识分子。

后者持续时间长;影响深入;为社会大众所接受。

(6分)(2)区别:前者救亡图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民族主义)后者是理性主义(或人文主义的发展)。

(6分)相同点:目标反对专制与愚昧;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和平等。

(4分)相同影响:解放了人们思想,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3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反思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劣、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