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全年科学实验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实验
实验名称: 实验名称:测量肺活量 实验材料:水槽、较大的玻璃瓶或塑料瓶、 实验材料:水槽、较大的玻璃瓶或塑料瓶、 胶皮管或带弯头的吸管、带刻度的标记纸条。 胶皮管或带弯头的吸管、带刻度的标记纸条。 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方法自己测量肺活量。 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方法自己测量肺活量。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选一个尽可能大的透明瓶子作为测量 将胶条垂直贴在纸上。 瓶,将胶条垂直贴在纸上。 200毫升的 烧杯向测量瓶中加水。 2、用200毫升的 烧杯向测量瓶中加水。 200毫升在胶条上做一个刻度标记 毫升在胶条上做一个刻度标记。 每200毫升在胶条上做一个刻度标记。 找一个大水槽,向水槽中加入3/4 3/4容 3、找一个大水槽,向水槽中加入3/4容 量的水。 量的水。 将装满水的测量瓶倒扣在水槽中, 4、将装满水的测量瓶倒扣在水槽中,不 让瓶中的水流出来。 让瓶中的水流出来。 深吸一口气, 5、深吸一口气,然后通过胶皮管或塑料 管用力向倒置的测量瓶中呼出, 管用力向倒置的测量瓶中呼出,呼气过程中 不要停顿。呼气完成时,迅速封住管口, 不要停顿。呼气完成时,迅速封住管口,记 录瓶中气体的容量,这就是自己的肺活量。 录瓶中气体的容量,这就是自己的肺活量。
实验名称: 实验名称:探究建筑物的结构与力的关系 实验材料:几张16开白纸、一本重0.5千克的16 16开白纸 0.5千克的16开 实验材料:几张16开白纸、一本重0.5千克的16开 图书、 图书、胶条 实验目的:探究哪种形状的纸能把重0.5 0.5千克的图 实验目的:探究哪种形状的纸能把重0.5千克的图 书支起10厘米的高度, 10厘米的高度 书支起10厘米的高度,并且用的纸最少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先把16开的白纸剪成一个边长为10 16开的白纸剪成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 1、先把16开的白纸剪成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 正方形,再卷成圆柱体,此时把重0.5 0.5千克的图书 正方形,再卷成圆柱体,此时把重0.5千克的图书 放上面, 放上面,看是否能撑起 。 依次用16开的白纸剪成长和宽分别为10 16开的白纸剪成长和宽分别为10厘 2、依次用16开的白纸剪成长和宽分别为10厘 厘米,10厘米 厘米、 厘米,10厘米 厘米, 厘米、 米、8厘米,10厘米、7厘米,10厘米、6厘米,10 厘米、 厘米、10厘米 厘米、 厘米、5厘米、10厘米、4厘米五种规格的长方形 并把它们分别卷成五个不同的圆柱形。 纸,并把它们分别卷成五个不同的圆柱形。 分别用五个不同的圆柱形纸筒支撑重0.5 3、分别用五个不同的圆柱形纸筒支撑重0.5 千克的图书,看是否能撑起。 千克的图书,看是否能撑起。 实验现象:能撑起重0.5千克图书的纸最少是长10 0.5千克图书的纸最少是长 实验现象:能撑起重0.5千克图书的纸最少是长10 厘米宽5厘米的纸。 厘米宽5厘米的纸。 实验现象:能撑起重0.5千克的16 0.5千克的16开图书所用的白 实验现象:能撑起重0.5千克的16开图书所用的白 纸最少是长10厘米、 厘米的白纸。 10厘米 纸最少是长10厘米、宽5厘米的白纸。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汇总
六年级下册实验题一.探究地球的运动我的假设:天体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引起的实验方法:(1)一名学生手举着太阳模型,另一名学生坐在转椅上,面向太阳模型。
(2)坐在转椅上的学生假定自己是地球,自己的左边是东,右边是西。
然后分别缓慢地进行顺时针旋转(自东向西)和逆时针旋转(自西向东),同时观察“太阳”在视野中的运动情况。
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当“地球”自东向西转动时,看到“太阳”()升()落;当“地球”自西向东转动时,看到“太阳”()升()落。
讨论:1.我们怎样转动时,才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答:当“我们”()转动时,才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2.由此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答: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答案:实验现象:西东东西讨论:1. 自西向东 2.自西向东二.实验名称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原理认识地球把毽子向上抛起毽子落回地面离开地面的人和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人用力向上跳跃人落回地面从高处向下扔橡皮橡皮落回地面把皮球使劲向上抛皮球落回地面三.模拟昼夜的形成我的假设: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实验方法:(1)在地球仪上确定一点,粘上橡皮泥做的小人。
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使地球仪被照亮一半,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区域。
(2)将地球仪自西向东缓慢转动,观察橡皮泥小人所在位置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地球仪转动时,橡皮泥小人所在的位置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
讨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推想自然界中昼夜交替现象出现的原因。
答:实现现象说明了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形成的。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那面是(),背对太阳的那面是()。
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答案:自转球体白昼黑夜四.实验名称:模拟地球上四季的形成实验材料:地球仪4个、台灯1个、立柱(小棍)4根等。
实验方法:(1)照右图画好地球公转轨道,摆放好实验仪器,使地球仪的地轴朝向()。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一、植物体能量的来源
实验材料:燃烧勺、酒精灯、淀粉、火柴
实验方法:1、点燃酒精灯。
2、用燃烧勺取适量淀粉。
3、将盛有淀粉的燃烧勺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淀粉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植物中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并以另一种形式贮存在淀粉中。
二、制作电磁铁
实验材料:大铁钉、大头针、绝缘导线、电池。
实验方法:(1)将绝缘导线顺着一个方向绕在打铁钉
(2)接通电源,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大头针,看有什么现象。
(3)切断电源,看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电磁铁接通电源后,吸起了大头针;切断电源后,大头针掉了。
实验结论: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三、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有关
实验材料:大铁钉、大头针、绝缘导线、电池。
实验方法:(1)用大铁钉、绝缘导线、电池组装一个电磁铁。
(2)线圈匝数一定,先用一节电池看吸起几个大头针;再用两节电池看吸起几个大头针。
实验结论:线圈匝数一定,电流越大,磁力越大;电流越小,磁力越小。
四、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多少有关
实验材料:大铁钉、大头针、绝缘导线、电池。
实验方法:(1)用大铁钉、绝缘导线、电池组装一个电磁铁。
(2)电流一定,先少绕几圈导线看吸起几个大头针;再多绕几圈导线看吸起几个大头针。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探究建筑结构与力的关系(3.12-3.16)我的猜想:三角形可以使四边形变稳固实验器材:木棒、橡皮筋、实验过程:1.用橡皮筋捆扎一个四边形。
拉拽四边形的对角,发现容易变形。
2.在对角的地方捆扎一根木棍,形成两个三角形。
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3.在四边形的另一个对角绑上另一根棍子,形成四个三角形。
发现拉完不容易变形。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说明三角形可以使四边形变稳固。
二、实验名称:观察细胞(3.26-3.30)实验材料:学生用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
实验过程:1.将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2.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洋葱表皮细胞为止。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描述细胞的形状。
三、实验名称:模拟呼吸过程(4.2-4.4)材料:2升塑料瓶子、气球、橡胶皮膜、胶带实验过程:1.制作模型:瓶子去底;底部蒙上橡胶皮膜,用胶带固定;瓶嘴套入一个气球。
2.对着瓶嘴的气球吹气,观察变化。
实验结论:实验中气球吹起来,橡皮膜向外鼓;气球变扁,橡皮膜恢复原状。
说明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膈肌向下移;呼气时,胸腔向内收缩,膈肌向上移四、实验名称:测量心率(4.9-4.13)材料:听诊器。
实验过程:1.测量时要保持平静。
2.通过测量30秒钟的心跳次数然后乘2,从而计算出心率。
实验结论:测量时要保持平静。
五、实验名称:心跳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4.9-4.13)假设:心跳快慢与运动有关。
实验过程:1。
首先测量休息时的心跳次数,然后进行不同强度的运动,每次运动1分钟后测量心率。
2.做好活动记录3.整理数据做柱状图实验结论:运动剧烈心率会加快。
六、实验名称:做个生态瓶(5.7-5.11)实验假设: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实验要求:探究池塘生态系统的平衡实验器材:有盖的2l以上的透明广口瓶,小鱼(或小虾)两条、田螺两个、水草(如金鱼藻)两棵、洗净的沙砾、河水。
实验过程1.洗净玻璃瓶,并用开水烫一下瓶子和瓶盖。
冀教版小学科学实验目录
冀教版小学科学实验目录篇一:冀教版小学科学实验目录篇二:河北版(冀教版)科学三至六年级实验目录[河北版]科学三至六年级实验目录分组实验(上册)三年级上册1.记下现在的我2.吹乒乓球 3.观察蚯蚓4.观察凤仙花5.研究土壤 6.观察水7.改变物体的沉浮8.小水轮转起来9.空气占据空间 10.做风车11.纸飞翼四年级上册1.做小吊车 2.记忆游戏 3.做沙盘 4.玩小车5.感受推和拉 6.自制重锤7.让小球动起来 8.感受摩擦力9.模拟昼夜形成10.观测一天中影子和温度变化五年级上册1.种子萌发的条件 2.渗水实验 3.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4.研究根的作用 5.研究茎的作用6.植物的向光性定向运动7.测量水温变化 8.传热比赛9.颜色与吸热10.上升的空气 11.风的形成12.热水变凉 13.岩石挤压模拟实验14.地震模拟实验 15.模拟火山喷发16.制作岩石标本盒六年级上册1.观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2.鸟喙与取食的模拟实验3.做酸奶4.显微镜观察常见细菌 5.食物发霉实验 6.风动装置的制作7.电磁铁的性质实验 8.电磁铁磁力大小实验 9.太阳炉的制作10.太阳系模型制作 11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 12.星空模拟演示实验(上册)三年级上册1.吹乒乓球 2.水土流失 3.榨果汁4.降落伞的研究四年级上册1.玩滚轮2.观察地球仪 3.观察影子和温度变化 4.昼夜的形成五年级上册1.种子萌发需要空气2.测量水温 3.颜色与吸热 4.风的形成六年级上册1.模拟细菌的繁殖实验2.探究植物体能量来源实验3.常见能量控制装置分组实验(下册)三年级下册1.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的性质 2.塑料杯遇热水的研究3.比较塑料与布的性质4.观察物体发声 5.做小鼓 6.水传声实验7.制作小乐器8.光传播实验9.光的传播10.影子 11.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12.镜子反射光的路线13.制造彩虹 14.色光混合实验15.让小灯泡亮起来16.制作开关 17.磁铁的性质 18.制作小磁针四年级下册1.制作观测仪2.制作简易雨量器3.检测酸雨4.使用天平 5.使用量筒6.研究固体液体气体性质实验7.测量固体的体积 8.化冰实验9.冰水和水蒸气三者的变化实验10.蒸发的快慢 11.凝结12.雨的形成13.种茄子14.植物的生长 15.养小鸡16.制作标本 18.溶解17.固体液体气体受冷受热的研究19.分离 20.物质混合分离实验21.燃烧的秘密22.变色游戏 23.生锈五年级下册1.拔图钉实验2.杠杆平衡实验 3.轮轴实验4.定滑轮实验5.动滑轮实验6.滑轮组实验7.斜面作用实验 8.植物扦插压条嫁接实验 9.模拟化石形成实验11.自然力量对山脉影响模拟实验12.沙洲形成实验 13.卵石形成模拟实验14.钟乳石形成实验 15.金属性质实验演示实验(下册)三年级下册1.制作小磁针 2.影子游戏 3.透明与不透明四年级下册1.使用天平 2.使用量筒 3.变色游戏 4.生锈5.雨的形成五年级下册1.杠杆平衡实验 2.滑轮3.齿轮作用实验4.斜面。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内容
河北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一、实验题目:研究哪种形状的纸桥承重能力强实验材料:一张32开的白纸、两个桥墩、棋子若干实验过程:1.将两个桥墩摆好,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纸直接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3.将纸做成弓形,放在桥墩间,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4.将纸折成瓦楞型,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如有其它方法还可添加)5.实验结论:折成瓦楞型的纸桥承重能力强。
二、实验题目:研究哪种纸棍不易折材料:直径相同的实心和空心纸棍各1根、两摞书、钩码若干、线实验过程:1.摆好两摞书,高度相同,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实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3.将空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4.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空心棍承重能力强,不易断;实心辊承重能力弱,易折断。
三、实验题目:研究使四边形稳固的方法材料:木棒、橡皮筋、实验过程:1.用橡皮筋捆扎一个四边形。
拉拽四边形的对角,发现容易变形。
2.在对角的地方捆扎一根木棍,形成两个三角形。
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3.在四边形的另一个对角再捆扎一根木棍,形成四个三角形。
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4.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三角形可以使四边形变稳固,第2步中使用一根木棒最简便。
四、、实验题目:观察细胞实验材料:学生用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及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过程:1.将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2.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洋葱表皮细胞为止。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描述细胞的形状。
4.用上述方法观察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结论:画出或描述出洋葱表皮细胞。
注意:为了看得清楚,可用红墨水染色。
方法是:将一滴红墨水滴到盖玻片的边上。
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水。
红墨水就被吸了过去,表皮就被染色了。
五、题目:制作肺的模型,模拟呼吸的过程材料:2升塑料瓶子、气球、橡胶皮膜、胶带实验过程:1.制作模型:瓶子去底;底部蒙上橡胶皮膜,用胶带固定;瓶嘴套入一个气球。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实验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实验一:做酸奶课本P24实验材料:新鲜酸奶1杯,鲜牛奶2袋(每袋约250毫升),带盖的杯子或瓶子4个(约150毫升),金属小勺1把,竹筷1根,温度计。
实验过程:1.将所用容器和工具用沸水消毒。
2.将两袋鲜牛奶煮开后,凉至30摄氏度左右,平均分装在已消毒的4个杯(或瓶)中。
3.分别向4个盛有等量鲜牛奶的杯中加入1勺等量的新鲜酸奶,搅拌均匀后盖上盖子。
4.将其中两杯放在温暖环境中,另外两杯放在阴凉环境中,24小时后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在温暖环境中的鲜牛奶变成了酸奶,阴凉环境中的鲜牛奶没变。
实验结论:温暖环境比过冷或过热的环境更有利于酸奶的形成。
实验二:食物发霉实验课本P29实验目的:证明食物在温暖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实验材料:橘皮(或两个馒头),彩笔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
实验过程:1.将实验组放在温暖的环境下。
2.将对照组放在冰箱里。
实验现象:冰箱里的馒头没有发霉,在温暖环境下的馒头发霉了。
实验结论:食物在温暖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实验三:植物体能量来源实验课本P42实验目的:证明淀粉中是否存在能量。
实验材料:酒精灯,淀粉,燃烧匙,火柴实验过程:1.把淀粉放在燃烧匙中2.将燃烧匙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实验现象:可以看到燃烧匙中的淀粉燃烧,释放出光和热。
实验结论:淀粉中有能量存在。
植物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并以另一种形式贮藏在淀粉中。
实验四:制作电磁铁课本P53实验材料:粗铁钉,漆包线(80厘米-100厘米),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小铁钉或曲别针。
实验过程:1.将漆包线顺着一个方向绕在钉子上。
2.用砂纸除去漆包线两头的铁皮,接通电源,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小铁钉或曲别针。
实验现象:1.接通电源,产生了磁性,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小铁钉或曲别针,会发现铁钉一端可以吸住小铁钉或曲别针。
2.切断电源,磁性消失,小铁钉掉落下来。
实验结论: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汇总二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汇总(二)实验名称:探究昼夜形成的原因实验材料:手电筒、地球仪实验方法:(1)手电筒打开,将光射向地球仪,不能靠地球仪太近,让光包围地球仪。
(2)在地球仪上确定一个点做标记。
(3)地球仪转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仔细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变化。
思考:1.模拟实验中,手电筒模拟的是,地球仪模拟的是。
2.地球仪被照亮的一半是,背着“太阳”的一面是。
随着地球仪的转动,我们看到了现象。
3.实验结论:太阳地球白昼黑夜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传形成的实验名称:模拟地球上四季的形成用4个地球仪、1盏台灯和4根立柱探究四季的形成。
1.(1)照右图画好地球公转轨道,摆放好实验仪器,使地球仪的地轴朝向北。
(2)在地球仪上选择一个中国的北方城市,将一根立柱垂直粘在此(3)打开台灯,观察四个位置立柱的影长。
2.随着“地球”的公转,在夏至日的正午影子最;在冬至日的正午,影子最;在夏至日和冬至日之间,影子的长度则是。
3.根据影长变化判断地球公转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由此我们能得出什么实验结论?4.根据实验结论推想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长短逐渐变化的夏季影子短,温度高;冬季影子长,温度低;春秋季节影子和温度都是逐渐变化的。
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的位置不同,导致了地球上温度的变化。
地球在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的同时,地轴始终倾斜着,地球上同一地点受到的照射情况不同,就形成了四季。
实验名称:模拟地球上四季的形成实验材料:地球仪4个、台灯1个、立柱(小棍)4根等。
实验方法:(1)照上图,画好地球公转轨道,摆放好实验仪器,使地球仪的地轴(2)在地球仪上选择一个中国的北方城市,将一根立柱垂直粘在此处。
(3)打开台灯,观察四个位置立柱的影长,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立柱的影长记录下来。
思考:1.随着“地球”公转,影子的长短变化为:夏季,冬季,春秋季节影子和温度都是逐渐变化的。
2.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的位置不同导致了地球上。
3.地球在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的同时,地轴始终倾斜着,地球上同一地点受到,就形成了。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冀教版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实验材料1. 水杯2. 水3. 铁钉4. 纸巾5. 蜡烛6. 钥匙三、实验步骤1. 实验一:水的性质a. 将水杯装满水,观察水的颜色和状态。
b. 用手指蘸取一些水,感受水的温度。
c. 用纸巾吸干手指上的水,观察纸巾的变化。
2. 实验二:铁的性质a. 拿起一个铁钉,用手摸摸它的表面。
b. 用钥匙轻轻刮一下铁钉的表面,观察铁钉的变化。
3. 实验三:燃烧的性质a. 点燃一支蜡烛,观察火焰的颜色和形状。
b. 用手指靠近火焰,感受火焰的热度。
c. 用纸巾捂住蜡烛火焰,观察火焰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1. 实验一:a. 水的颜色通常是无色的,透明度较高。
b. 水的温度通常是凉的,有时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变化。
c. 纸巾吸水后会变湿。
2. 实验二:a. 铁钉的表面通常是光滑的。
b. 钥匙刮过铁钉后,铁钉表面会出现一些划痕。
3. 实验三:a. 火焰的颜色通常是橙红色的,形状呈尖锥状。
b. 火焰的热度较高,能够使手指感到灼热。
c. 纸巾捂住火焰后,火焰会熄灭。
五、实验分析1. 实验一:通过实验一的观察,我们了解到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能够湿润物体。
水的温度可以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在夏天的阳光下,水的温度可能会变得比较暖和。
2. 实验二:实验二的结果表明,铁钉的表面通常是光滑的。
当钥匙刮过铁钉时,铁钉表面会出现一些划痕。
这说明铁是一种相对坚硬的金属,但也不是完全不可改变的。
3. 实验三:通过实验三的观察,我们了解到火焰是一种能够燃烧的现象。
火焰的颜色通常是橙红色的,形状呈尖锥状。
火焰的热度较高,能够使我们感到灼热。
当我们用纸巾捂住火焰时,火焰会熄灭,这是因为火焰需要氧气来维持燃烧。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能够湿润物体。
2. 铁是一种相对坚硬的金属,但也可以被刮出一些划痕。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河北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一、实验题目:研究哪种形状的纸桥承重能力强实验材料:一张32开的白纸、两个桥墩、棋子若干实验过程:1、将两个桥墩摆好相距适当的距离;2、将只直接放在桥墩上放棋子观察放几个塌;3、将纸做成弓形放在桥墩间,放棋子观察放几个塌;4、将纸折成瓦楞形放在桥墩上,放棋子观察放几个塌……(如有其他方法还可添加5、实验结论:折成瓦楞形的纸桥承重能力强二、实验题目:研究哪种纸棍不易折材料:直径相同的实心和空心纸棍各1根、两摞书、钩码若干、线实验过程:1、摆好两摞书,高度相同,相距适当的距离;2、将实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3、将空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4、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空心棍承重能力强,不易断;实心棍承重能力弱,易折断。
三、实验题目:研究使四边形稳固的方法材料:木棒、橡皮筋、实验过程:1.用橡皮筋捆扎一个四边形。
拉拽四边形的对角,发现容易变形。
2.在对角的地方捆扎一根木棍,形成两个三角形。
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3.在四边形的另一个对角再捆扎一根木棍,形成四个三角形。
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4.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三角形可以使四边形变稳固,第2步中使用一根木棒最简便。
四、实验题目:观察细胞实验材料:学生用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及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过程:1.将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2.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洋葱表皮细胞为止。
3.观察洋想表皮细胞,并描述细胞的形状。
4.用上述方法观察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结论:画出或描述出洋葱表皮细胞。
注意:为了看得清楚,可用红墨水染色。
方法是:将一滴红墨水滴到盖玻片的边上。
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水。
红墨水就被吸了过去,表皮就被染色了。
五、题目:制作肺的模型,模拟呼吸的过程材料:2 升塑料瓶子、气球、橡胶皮膜、胶带实验过程:1.制作模型:瓶子去底;底部蒙上橡胶皮膜,用胶带固定;瓶嘴套入一个气球。
冀教版六年级全年科学实验.docx
六年级科学实验上册1、实验名称:模拟细菌的繁殖•实验目的:使学生感悟到细菌繁殖的速度和数量都非常惊人,会计算细菌繁殖的数量。
•实验材料:8个透明杯子,无数颗豆子。
•实验步骤:• 1、将8个同样的透明杯子按1—8编号。
•2、在1号杯中放入一颗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3、在2号杯中放入两颗豆子,代表第一代分裂后的第二代细菌• 4、以此类推,在其他各个杯中应放入多少颗豆子?•实验现象:3号杯了放4个、4号杯了放8个、5号杯了放16个、6号杯了放32个、7号杯了放64 个、8号杯子放128个•实验结论:细菌成倍地增长,繁殖相当迅速。
2、实验名称: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实验目的:懂得植物能量来源于何处材料:燃烧匙、酒精灯、淀粉、沙子或湿毛巾实验步骤:1、点燃酒精灯2、把燃烧匙里放入淀粉3、用酒精灯给淀粉加热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淀粉会燃烧起来结论:淀粉里含有能量3、实验名称:探究食物发霉实验目的:了解食物发霉的条件和过程实验原理:细菌发酵与霉变实验器材:馒头、饭粒、塑料杯实验步(分对照组分别进行)1、将馒头、饭粒放置阴暗、潮湿的环境屮;2、将馒头、饭粒放置通风、干燥的环境屮。
实验现象:1、环境1中食物发生霉变,而且速度快;2、环境2中食物稍有霉变,而且速度慢。
实齡结论:食物在阴暗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4、实验名称:制作电磁铁•实验目的:了解电磁铁的性质•实验材料:粗铁钉、漆包线(80-—100厘米)、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小铁钉或曲别针步骤:1・将漆包线顺着一个方向绕在钉子上2. 用砂纸除去漆包线两头的漆皮,接通电源,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大头针或曲别针,观察有什么现象。
3、切断电源又有什么现象?实验现象:电磁铁通电后,产牛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实验结论: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
5、实验名称: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材料:粗铁钉、漆包线、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大头针•步骤:1、先假设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有关,把有固定匝数的电磁铁的导线两端与一节电池的两级连接起来,去吸引大头针,记下大头针的数目,按此方法,分别记下使用两节电池、三节电池吋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2、再假设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用三节电池的两极与缠绕一定匝数的屯磁铁两端连接起来,用通上电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记下此时大头针的数目,按此方法述是用三节电池依次增加线圈的匝数,用此时通上电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分别记下此时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3、比较实验中所记录下的数字•实验现象:随着电池节数的逐渐增多,磁性也逐渐加强;随着线圈匝数的逐渐增多,磁性也逐渐加强•实验结论:磁性大小与电池节数和线圈匝数有关,电池节数越多,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修改x
XX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修改xPGEPGE #/ 7一、试验名称:鸟喙与取食的模拟试验试验目的:表达不同的鸟喙适合吃不同的食物试验材料:米粒、葵花子、橡皮虫、泡沫塑料粒、硬纸剪的兔子或泥捏成的兔子、钳子、汤匙、镊子、起钉器试验步骤:1、用不同的工具分别拾取不同的食物2、记下拾取“食物〞的数量。
3、把拾取“食物〞的数量呈现给同学。
4、比较这些数字试验现象:用不同的工具拾取不同的“食物〞,拾取的数量不同。
试验结论:鸟喙的多样性使得它们适合吃不同的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
二、试验名称:查找细菌的特点试验目的:用xx 了解细菌的特点试验材料:xx、几种常见的细菌装片试验步骤: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2、把显微镜放在试验XX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xx4、把一个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凝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5、把所要观看的细胞装片放在载物XX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装片为止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楚试验现象:细菌很微小,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并以成对、成链、成簇等形式生长。
三、试验名称:模拟细菌的生殖试验目的:感悟细菌生殖的速度和数量都特别惊人,会计算细菌生殖的数量。
试验材料:8 个透亮杯子,很多颗豆子。
试验步骤:1、将8 个同样的透亮杯子按1—8 编号。
2、在1 号杯中放入一颗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3、在2 号杯中放入两颗豆子,代表第一代分裂后的第二代细菌4、以此类推,在其他各个杯中应放入多少颗豆子?试验现象:3号杯子放4个、4 号杯子放8 个、5号杯子放16个、6号杯子放32个、7 号杯子放64个、8 号杯子放128个试验结论:细菌成倍地增长,生殖相当快速。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
实验名称:观察植物实验目的:观察小草和大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实验原理:观察法实验器材:小草(多种)、大树(多种)、放大镜实验步骤:1、观察准备好的小草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特点;2、画出轮廓图;3、找出小草的相同点;4、观察大树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特点;并画出轮廓图;5、找出大树的相同点;6、比较小草和大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实验现象:1、能够观察到小草的相同点;2、能够观察到大树的相同点;3、能够比较出小草和大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实验结论:1、小草的相同点:茎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较弱;2、大树的相同点:茎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
实验名称:鸟喙与取食实验目的:验证鸟喙的形状与功能特点是否相符实验原理:模拟实验法实验器材:钳子、汤匙、镊子、起钉器、米粒、葵花子、橡皮虫、泡沫塑料颗粒、兔子娃娃实验步骤:1、准备好器材;2、按书13页表格要求,逐一进行实验;3、把实验结果填写在书上表格中;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不同形状的工具可以拾取不同的物品。
可是如果进行交换拾取,有的就非常困难,有的根本不能进行拾取。
实验结论:不同形状的工具能够方便的拾取不同的物品,如果工具的形状与拾取的物品不符合,则拾取很困难甚至根本不能进行。
实验名称: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实验目的: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实验原理:利用显微镜的放大作用观察如细菌一样微小的物体,得到微观物体最直接的认识实验器材:显微镜、细菌玻片等实验步骤:1、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五年级学过,进一步熟悉);2、把细菌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3、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供学习使用。
实验现象:1、在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平时肉眼看不到的细菌;2、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形态。
实验结论:细菌是生物的一种,只不过由于它太小,肉眼根本看不见,因此在生活中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其实细菌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实验名称:制作酸奶实验目的: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实验原理:借用细菌制作酸奶实验器材:新鲜酸奶、鲜牛奶、杯子、瓶子、金属小勺、竹筷、温度计实验步骤:1、将所准备的容器和工具消毒准备好;2、将鲜牛奶煮开后,凉至30摄氏度左右,平均分装在已消毒的杯子中;3、分别向装有鲜牛奶的杯子中加入等量的酸奶,搅拌均匀后盖上盖子;4、将其中的一杯放在温暖环境中,另一杯放在阴凉环境中,24小时后观察。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
•一、实验名称:模拟细菌的繁殖•实验目的:使学生感悟到细菌繁殖的速度和数量都非常惊人,会计算细菌繁殖的数量。
•实验材料:8个透明杯子,无数颗豆子。
•实验步骤:• 1、将8个同样的透明杯子按1—8编号。
• 2、在1号杯中放入一颗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 3、在2号杯中放入两颗豆子,代表第一代分裂后的第二代细菌• 4、以此类推,在其他各个杯中应放入多少颗豆子?•实验现象:3号杯子放4个、4号杯子放8个、5号杯子放16个、6号杯子放32个、7号杯子放64个、8号杯子放128个•实验结论:细菌成倍地增长,繁殖相当迅速。
•••••二、实验名称: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实验目的:植物能量来源于何处•实验材料:燃烧匙、酒精灯、淀粉、沙子或湿毛巾•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 2、把燃烧匙里放入淀粉• 3、用酒精灯给淀粉加热•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淀粉会燃烧起来•实验结论:淀粉里含有能量•••••三、实验名称:常见能量控制装置•实验目的:让学生感悟到能量控制装置可以节省能源•实验材料:一段铅笔芯、一节电池、几节导线、一个小灯泡•实验步骤:• 1、把线路连接起来• 2、改变铅笔芯的长度• 3、通过改变铅笔芯的长度从而改变灯泡的明暗•实验现象:•当铅笔芯的长度较长时,灯泡较暗•当铅笔芯的长度较短时,灯泡较暗•实验结论:改变铅笔芯的长度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四、实验名称:鸟喙与取食的模拟实验•实验目的:体现不同的鸟喙适合吃不同的食物•实验材料:米粒、葵花子、橡皮虫、泡沫塑料粒、硬纸剪的兔子或泥捏成的兔子、钳子、汤匙、镊子、起钉器•实验步骤:• 1、把学生分成四组。
• 2、每组用不同的工具分别拾取不同的食物。
• 3、记下拾取“食物”的数量。
• 4、每组把拾取“食物”的数量展现给同学。
• 5、比较这些数字•实验现象:用不同的工具拾取不同的“食物”,拾取的数量不同。
•实验结论:鸟喙的多样性使得它们适合吃不同的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修改)
一、实验名称:鸟喙与取食的模拟实验实验目的:体现不同的鸟喙适合吃不同的食物实验材料:米粒、葵花子、橡皮虫、泡沫塑料粒、硬纸剪的兔子或泥捏成的兔子、钳子、汤匙、镊子、起钉器实验步骤:1、用不同的工具分别拾取不同的食物2、记下拾取“食物”的数量。
3、把拾取“食物”的数量展现给同学。
4、比较这些数字实验现象:用不同的工具拾取不同的“食物”,拾取的数量不同。
实验结论:鸟喙的多样性使得它们适合吃不同的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
二、实验名称:寻找细菌的特点实验目的:用显微镜了解细菌的特点实验材料:显微镜、几种常见的细菌装片实验步骤: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4、把一个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5、把所要观察的细胞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装片为止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实验现象:细菌很微小,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并以成对、成链、成簇等形式生长。
三、实验名称:模拟细菌的繁殖实验目的:感悟细菌繁殖的速度和数量都非常惊人,会计算细菌繁殖的数量。
实验材料:8个透明杯子,无数颗豆子。
实验步骤:1、将8个同样的透明杯子按1—8编号。
2、在1号杯中放入一颗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3、在2号杯中放入两颗豆子,代表第一代分裂后的第二代细菌4、以此类推,在其他各个杯中应放入多少颗豆子?实验现象:3号杯子放4个、4号杯子放8个、5号杯子放16个、6号杯子放32个、7号杯子放64个、8号杯子放128个实验结论:细菌成倍地增长,繁殖相当迅速。
四、实验名称: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实验目的:植物能量来源于何处实验材料:燃烧匙、酒精灯、淀粉、沙子或湿毛巾实验步骤:1、点燃酒精灯2、把燃烧匙里放入淀粉3、用酒精灯给淀粉加热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淀粉会燃烧起来实验结论:淀粉里含有能量五、实验名称:制作风动小装置实验目的:能设计制作出一个风动装置,了解风动小鼓的能量转化过程。
冀教版小学科学实验一览表
自制望远镜
分组
14
自制火箭
分组
15
模拟人造卫星飞行
分组
演示
2
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分组
3
塑料杯遇热水的研究
分组
4
观察物体发声
分组
5
做小鼓
分组
6
制作小乐器
演示
7
研究各种声音
演示
8
水传声实验
分组
9
我看见了光
演示
10
影子
演示
11
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分组
12
镜子反射光的路线
分组
13
制造彩虹
分组
14
三色光混合实验
分组
15
让小灯泡亮起来
分组
16
制作开关
分组
17
磁铁的性质
分组
18
自制小磁针
分组
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类别
四年级(上册)
1
做小吊车
分组
2
记忆游戏
分组
3
做沙盘
分组
4
玩小车
分组
5
感受推和拉
分组
6
自制重锤
分组
7
玩滚轮
分组
8
让小球动起来
分组
9
感受摩擦力
演示
10
观察地球仪
演示
11
观察一天中影子和温度的变化
分组
12
模拟昼夜变化
分组
四年级(下册)
1
制作简易风向仪
分组
2
制作简易雨量筒
分组
18
煤的分离试验
分组
河北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河北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并熟悉使用质量的单位。
实验材料•一个天平•几个不同质量的物体(可以是铅笔、橡皮、书等)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水平的桌子上。
2.调整天平的平衡,使两边的示数都为零。
3.将一个物体放在天平的左侧盘上,记录下示数。
4.再将同样的物体放在天平的右侧盘上,记录下示数。
5.计算出物体的质量,即左侧盘示数减去右侧盘示数的差值。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物体的质量。
例如,我们可以发现铅笔的质量大约为10克,橡皮的质量大约为5克。
实验1.通过天平可以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
2.质量的单位是克(g)。
实验二:观察燃烧现象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质燃烧时的现象,了解燃烧的特征。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纸张•铝箔•细木条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
2.将一根火柴靠近蜡烛火焰,观察火柴是否会燃烧。
3.将一张纸张放在蜡烛上方,观察纸张是否会燃烧。
4.将铝箔小块放在蜡烛上方,观察铝箔是否会燃烧。
5.用火柴将一根细木条点燃,观察细木条是否会燃烧。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 - 火柴会燃烧,但蜡烛火焰不会使火柴燃烧。
- 纸张会被蜡烛火焰燃烧。
- 铝箔不会被蜡烛火焰燃烧。
- 细木条会被火柴燃烧。
实验1.燃烧是物质与氧气结合产生的化学反应。
2.不同物质在燃烧时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实验三:测量空气的温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空气的温度,了解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实验材料•一个温度计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放在室内的空气中,确保温度计的指针处于刻度表的最低点。
2.等待几分钟,让温度计适应室内的温度。
3.记录下温度计的示数。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可以得到室内空气的温度,例如25℃。
实验1.温度是物体或空气热度高低的度量。
2.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以上是河北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的三个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学到质量的测量方法、燃烧的特征以及温度的测量方法和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实验上册1、实验名称:模拟细菌的繁殖• 实验目的:使学生感悟到细菌繁殖的速度和数量都非常惊人,会计算细菌繁殖的数量。
• 实验材料:8个透明杯子,无数颗豆子。
• 实验步骤:• 1、将8个同样的透明杯子按1—8编号。
• 2、在1号杯中放入一颗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 3、在2号杯中放入两颗豆子,代表第一代分裂后的第二代细菌• 4、以此类推,在其他各个杯中应放入多少颗豆子?• 实验现象:3号杯子放4个、4号杯子放8个、5号杯子放16个、6号杯子放32个、7号杯子放64个、8号杯子放128个• 实验结论:细菌成倍地增长,繁殖相当迅速。
2、实验名称: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实验目的:懂得植物能量来源于何处材料:燃烧匙、酒精灯、淀粉、沙子或湿毛巾实验步骤:1、点燃酒精灯2、把燃烧匙里放入淀粉3、用酒精灯给淀粉加热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淀粉会燃烧起来结论:淀粉里含有能量3、实验名称:探究食物发霉实验目的:了解食物发霉的条件和过程实验原理:细菌发酵与霉变实验器材:馒头、饭粒、塑料杯实验步骤:(分对照组分别进行)1、将馒头、饭粒放置阴暗、潮湿的环境中;2、将馒头、饭粒放置通风、干燥的环境中。
实验现象:1、环境1中食物发生霉变,而且速度快;2、环境2中食物稍有霉变,而且速度慢。
实验结论:食物在阴暗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4、实验名称:制作电磁铁•实验目的:了解电磁铁的性质•实验材料:粗铁钉、漆包线(80---100厘米)、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小铁钉或曲别针步骤:1. 将漆包线顺着一个方向绕在钉子上2.用砂纸除去漆包线两头的漆皮,接通电源,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大头针或曲别针,观察有什么现象。
3、切断电源又有什么现象?实验现象: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实验结论: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
5、实验名称: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材料:粗铁钉、漆包线、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大头针•步骤:1、先假设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有关,把有固定匝数的电磁铁的导线两端与一节电池的两级连接起来,去吸引大头针,记下大头针的数目,按此方法,分别记下使用两节电池、三节电池时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2、再假设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用三节电池的两极与缠绕一定匝数的电磁铁两端连接起来,用通上电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记下此时大头针的数目,按此方法还是用三节电池依次增加线圈的匝数,用此时通上电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分别记下此时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3、比较实验中所记录下的数字•实验现象:随着电池节数的逐渐增多,磁性也逐渐加强;随着线圈匝数的逐渐增多,磁性也逐渐加强•实验结论:磁性大小与电池节数和线圈匝数有关,电池节数越多,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6.实验名称:常见能量控制装置实验目的:让学生感悟到能量控制装置可以节省能源实验材料:一段铅笔芯、一节电池、几节导线、一个小灯泡实验步骤:1、把线路连接起来2、改变铅笔芯的长度3、通过改变铅笔芯的长度从而改变灯泡的明暗实验现象:当铅笔芯的长度较长时,灯泡较暗;当铅笔芯的长度较短时,灯泡较亮实验结论:改变铅笔芯的长度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 7、实验名称:太阳炉的制作•实验目的:按要求会制作太阳炉,分析出太阳炉转化能量的过程•实验材料:铝箔、厚纸板、直尺、塑料布、一杯水、温度计、胶带、剪刀等•实验步骤:1、在纸板上划线,并用刀背或剪刀背沿线再划一次2、将铝箔亮面朝外,平铺在纸板上并抹平3、将纸板的三边折起来,用胶带粘好,做成纸盒4、选用不同的材料从外面将纸盒包起来实验现象: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慢慢热起来实验结论:太阳炉是一种由光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太阳炉可以获取很高的热能,可用来烧水、做饭等问题:(1)在太阳炉工作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答:由光能转化为热能(2)使用太阳炉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答:优点环保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缺点加热速度慢并且受天气的影响。
(3)这种装置可以为我们做哪些事情?答:做饭冬天取暖8、实验名称:太阳系模型制作目的:让同学们了解组成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材料:白纸、铅笔、绳子、尺子、橡皮泥等步骤:1、把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5亿千米作为一个天文单位,用这个天文单位表示各大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并记录下来。
2、用2厘米(或其他长度,如5厘米)代表一个天文单位,按比例换算出模型中各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
3、以“太阳”为圆心,分别以换算后各“行星”到“太阳”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画出各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图,形成太阳系的模型图。
4、选择适当的材料做“行星”,将它们放置在模型图中各自的运行轨道上,做成一个太阳系模型。
9、实验名称: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实验目的:能用模拟实验研究地球的公转,解释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实验材料:绳子、台灯或手电筒、地球仪、分别写有春夏秋冬字样的卡片、笔、橡皮泥我的假设: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与地球的公转和地轴的倾斜角度有关。
实验步骤:1、在桌上用绳子做一个圆圈,模拟地球公转的轨道;把台灯放在圆圈的中央,模拟太阳。
2、把地球仪放在绳圈上,用橡皮泥在地球上做个记号代表自己的位置。
3、把地球仪放在“夏至”的位置上,并让地轴指向正确的方向。
观察“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
4、按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移动地球仪,观察在不同季节里,“太阳”直射“地球”位置的变化。
在移动地球仪的过程中,应保持地轴始终指向同一方向。
5、重复第四步,再模拟地球公转3次,试用观察到的现象解释地球公转与四季形成的关系。
实验现象:在春、夏、秋、冬四个位置时,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不同。
实验结论: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与地球的公转和地轴的倾斜角度有关。
• 10、实验名称:星空模拟实验目的:培养学生观察星空、研究星空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坚持长期观察星空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材料:圆柱形的空纸筒、黑色纸、胶水或橡皮筋、手电筒、剪刀实验步骤:1、将一只空纸筒的底部剪去。
2、用黑纸另做一个圆筒盖,用胶水或橡皮筋将它固定在圆筒上。
3、到野外观察星空,把观察到的星星或星座用针“记录”在黑纸盖上,用针来回旋转使洞扩大。
4、回到房间,将一支手电筒放在纸筒中,朝向天花板,关掉室内电灯,打开手电,于是野外观察到的星座就呈现在天花板上了。
5.多做几个盖子,“记录”更多的星星和星座。
实验现象:野外看到的星星呈现在天花板上,非常美丽。
11、模拟月相的变化实验材料:一个直径5厘米---10厘米的白色塑料球,黑墨水。
实验过程:1.用塑料球代表月球,用黑墨水将它的一半涂黑。
2.在地面上画直径1米和5米的两个同心圆。
小圆代表地球,大圆代表月球的公转轨道。
3.小组同学集中在场地中央的小圆中,观察绕地球旋转的“月球”。
4.一名同学手举塑料球,分别站在图中标出的四个位置上(在不同的位置上,应使白半球始终朝向一个固定的方向),站在中央的同学观察白半球的外形。
5.从图中一点开始,让“月球”沿逆时针轨道绕“地球”公转一周,站在中央的同学观察月相。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一、实验题目:研究哪种形状的纸桥承重能力强实验材料:一张 32 开的白纸、两个桥墩、棋子若干实验过程1.将两个桥墩摆好,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纸直接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3.将纸做成弓形,放在桥墩间,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4.将纸折成瓦楞型,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5.实验结论:折成瓦楞型的纸桥承重能力强。
二、实验题目:研究哪种纸棍不易折材料:直径相同的实心和空心纸棍各 1 根、两摞书、钩码若干、线实验过程:1.摆好两摞书,高度相同,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实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3.将空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4.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空心棍承重能力强,不易断;实心辊承重能力弱,易折断。
三、实验题目:研究使四边形稳固的方法材料:木棒、橡皮筋、实验过程:1.用橡皮筋捆扎一个四边形。
拉拽四边形的对角,发现容易变形。
2.在对角的地方捆扎一根木棍,形成两个三角形。
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3.在四边形的另一个对角再捆扎一根木棍,形成四个三角形。
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4.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三角形可以使四边形变稳固,第 2 步中使用一根木棒最简便。
四、实验名称:观察细胞实验材料:显微镜一架,各种动植物的细胞装片实验目的:让学生认识各种动植物细胞的形状,同时学会使用显微镜。
实验步骤:1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大约放在距离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 把一个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5 把所要观察的细胞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装片标本为止。
7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五、实验名称:测量肺活量实验材料:水槽、较大的玻璃瓶或塑料瓶、胶皮管或带弯头的吸管、带刻度的标记纸条。
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方法自己测量肺活量。
实验步骤:1、选一个尽可能大的透明瓶子作为测量瓶,将胶条垂直贴在纸上。
2、用200毫升的烧杯向测量瓶中加水。
每200毫升在胶条上做一个刻度标记。
3、找一个大水槽,向水槽中加入3/4容量的水。
4、将装满水的测量瓶倒扣在水槽中,不让瓶中的水流出来。
5、深吸一口气,然后通过胶皮管或塑料管用力向倒置的测量瓶中呼出,呼气过程中不要停顿。
呼气完成时,迅速封住管口,记录瓶中气体的容量,这就是自己的肺活量。
六、实验名称:制作肺的模型实验材料:细线、气球2支、橡皮筋、剪刀、圆珠笔管、橡皮泥、塑料瓶。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人体是怎样呼吸的。
实验步骤:1、先把塑料瓶的瓶盖拧开,底部再剪空。
2、把气球套在圆珠笔管的一头上,防止漏气,再用橡皮筋牢牢固定。
3、把它们塞进瓶中,有气球的那一头放在瓶中。
4、在瓶口沾上橡皮泥,把圆珠笔管固定住。
5、再拿一只气球,减去一半,剩下有嘴儿的那一半气球。
6、把此气球套在瓶子底部,用细线固定住。
7、在气球的吹嘴儿那里绑上一段细线,做好了有两种方法:a吹圆珠笔管,让气球鼓起来。
b往下拉瓶子底部的带吹嘴儿的气球的吹嘴儿上的线,让气球震动。
七、实验名称:测量心率实验材料:胶管、漏斗、秒表、网球(较硬的皮球)实验目的:能用自己制作的简易听诊器测出自己和同学的心率,让学生体会到脉搏的频率与心率是完全一致的,能体验出心脏工作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