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碳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低碳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低碳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低碳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引言从2011 年中国开展地方碳交易试点开始,截至2014年5 月23 日,碳交易累计成交385 万余吨,总成交额12501 万元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大碳交易市场,表明我国与世界各国逐鹿碳交易具有一定竞争力。

中国作为清洁发展机制(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简称CDM) 的主要参与方,已签发的项目数占据了全球一半以上碳交易量,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在低碳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作为碳金融体系的主体,应积极开展碳金融业务,在助推我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建立的同时,为自身发展带来更大的商机。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现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碳金融业务包括绿色信贷、CDM 项目融资与碳金融中间产品与业务等方面。

( 一) 绿色信贷规模稳步增长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不断扩大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领域的信贷规模,绿色信贷规模不断增长。

《中国绿色信贷年度报告2012》显示,兴业银行绿色信贷额位居榜首。

据统计,兴业银行从2006-2013 年11 月末,已经累计为我国上千家企业提供绿色融资3331 亿元,融资余额1746亿元。

位居第二的是浦发银行,从2008-2013 年 6 月末,累计投放绿色信贷3000 多亿元。

此外,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及招商银行也积极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绿色信贷额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 二) 清洁发展机制( CDM) 项目逐步实施除了绿色信贷以外,我国商业银行更多参与的是依托清洁发展机制( CDM) 的金融业务。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CDM 项目核证减排量( Certification Emission Reduc-tion,CER) 供应方,据统计,截至2014 年5 月27 日,中国已获CDM 执行理事会( CDM EB) 签发的CDM 项目有1391 项,占世界CER的50% 以上。

我国发展碳金融的优劣势分析

我国发展碳金融的优劣势分析

我国发展碳金融的优劣势分析碳金融是指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为目标的金融活动。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日益凸显,我国发展碳金融具有一些优势和劣势。

以下是对我国发展碳金融的优劣势进行的分析。

优势:1.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支持碳金融发展的政策和法规。

例如,我国已经发布了《关于完善水资源公有制办法的意见》、《全球变暖委员会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碳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具备巨大市场潜力: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和主要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碳金融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碳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减排机会。

3.充足的碳减排项目: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碳减排国家之一,拥有大量的碳减排项目可供开展碳金融交易。

例如,可再生能源发展、清洁能源替代、产业结构优化等项目具有较大潜力,并能够在碳金融市场中获得良好的回报。

4.创新技术支撑:我国在碳减排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具备了推动碳金融发展的创新技术支撑。

例如,我国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为碳交易、碳资产评估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劣势:1.监管体系不完善:我国碳金融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

监管不严格和监管不透明会导致市场操纵、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可能影响市场健康发展。

2.风险管理挑战:碳金融涉及到较高的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尤其是碳资产的评估和定价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缺乏标准化的方法和模型来评估碳减排项目的经济效益。

3.信息透明度不高:在碳金融交易中,信息的透明度对于市场参与者至关重要。

然而,我国碳金融市场的信息透明度相对较低,公开信息不完备,不利于市场参与者全面了解市场动态,难以为风险管理提供准确的参考。

4.缺乏发展经验: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在碳金融市场方面的发展经验相对较少。

缺乏相关经验和专业人才将制约碳金融市场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我国发展碳金融的优劣势分析

我国发展碳金融的优劣势分析

我国发展碳金融的优劣势分析【摘要】我国发展碳金融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气候变化和减少碳排放提供了有效途径。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发展碳金融的优劣势,并探讨未来发展前景和建议。

在发展碳金融方面,我国可以利用碳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碳金融也面临着市场不成熟、技术难题和政策支持不足等劣势。

不过,通过完善政策支持、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监管,我国发展碳金融的前景仍然广阔。

我们建议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碳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促使我国碳金融行业迈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关键词】碳金融、我国、发展、优势、劣势、前景、建议1. 引言1.1 我国发展碳金融的重要性我国发展碳金融的重要性在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碳排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发展碳金融可以有效引导企业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碳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可以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创新和完善,提升金融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

在全球碳交易体系日益完善的情况下,我国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发展碳金融不仅可以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还可以为我国企业走向国际提供更多机会和挑战。

我国发展碳金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发展碳金融的优劣势,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梳理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状,探讨碳金融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二是分析发展碳金融的优势,包括促进碳市场繁荣、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成本、吸引资金投资清洁能源等方面的优势;三是剖析发展碳金融的劣势,包括市场不成熟、政策不明确、缺乏监管和风险控制机制等方面的劣势;四是展望我国发展碳金融的前景,探讨如何解决目前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五是提出发展碳金融的建议,为中国碳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政策建议和理论支持。

我国碳金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碳金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 国碳 金 融 的 发 展 现 状
节 能项 目实行优惠贷款利率 :9 4年 , 出台的《 18 国家 关 于环境保护资金渠道的规定通知》 中明确提多银行信贷方面的规
定 :9 5年 , 19 国家环保 总局印 发的《 于运用 信贷政策 关 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通 知》 和中国人 民银行发布 的《 关 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 的通知》 中明确要求各级金融部门在信贷工作 中重视资源和环 境保护 . 把生态保护和防治污染作 为信贷的主要考虑 因 素: 对有利于保 护和改善 环境的产业 和产品 , 金融机构
了普遍 关 注 . 并逐 渐 形 成 了 多层 次的 碳 金 融 体 系 碳 金 融 为我 国在 保 证 经 济 发展 的 同 时 , 实现碳 强度 减
排 和低 碳 经 济 转 型提 供 了路 径 选 择 本 文 针 对 我 国碳 金 融 发展 所 面 临 的 k 题 进 行 了深刻 剖 析 , - ] 并从 法律 法 规 体 系、 行 内控 制 度 体 系 、 交 易 市场 及 其 平 台建设 以及 碳 金 融产 品 的 开发 等 诸 多方 面提 出 了完善 银 碳
f 相 关法律 政 策体 系 一 碳 金融 的实质 是利 用金 融手 段实 现环境 保护 的
目的 . 与此相 关 的法律政 策 可 以分 为两 大方 面 :
1 . 法律和政策依据 。 为仅 次于美 国的排放大 国, 作 中国政府始终把 节能减排 、 制温室气体 排放作 为经 控
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 内容和长远 战略方针 , 因 并
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 的决定》 中规定对不符合 国 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的企业停止放贷 . 为建立健全有
二氧化硫 、 化学需 氧量 等污染 物的控制指标 和严格 的 排污许可证制 度 . 为开展二氧 化碳等温 室气体 的排 放

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的 天 使 投 资 文 化 氛 围之 外 , 有 值 得 重 视 还
的 一 个 原 因 就 是 其 有 适 合 天 使 投 资 发 展
潜在天 使进行投 资 ; 并且我 们应 该在 投资
领 域 进 行 各 种 形 式 的 税 收 优 惠 , 天 使 投 使 资 人 享 受 到 较 高 的 收 益 , 实 现 对 天 使 投 以 资 的 支 持 , 吸 引 更 多 的 资 本 以 天 使 投 资 并
信 意 识 不 够 。需 要 营 造 一 个 良好 的 信 用 环
化, 多层 次 资 本 市 场 不 可 或 缺 的 要 组 成 部 分 。随 着 我 国 经 济 的 持 续 快速 增 长 和 经 济
境 来保障天使 投资 人放心 投 资。首 先 , 可
以 在 全 国 范 围 内建 立 创 业 企 业 的 征 信 系
诚 信 , 相 互 之 间 的 信 任 , 靠 的 信 用 是 是 可
构 的 股 权 担 保 和 风 险 分 担 有 利 于 降 低 投 资 的风险 ,增加天使 投 资人 的投 资热情 。
最后 ,我们应该 通过 税 收调整 财产 支配 , 加 大 遗 产 税 的 增 收 , 励 拥 有 大 量 资 金 的 鼓
相 对 提 高 了天 使 投 资 人 或 企 业 的 收 益 率 , 从 而 支 持 天 使 投 资 的 发 展 。 另 外 , 府 机 政
然 二 板 市 场 的 上 市 条件 低 于 主板 市 场 ,
但 是 这 并 不 意 味 着 监 管 上 的 放 松 。 恰 恰 相 反 , 于这 此风 险 企业 的规模 较 小 , 由 企
1 5
FN N IA CE & E ON C OMY 金 融 经 济

中国碳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碳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碳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引言近年来,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也承受着巨大的调控压力。

碳基金作为一种重要的政策工具和市场机制,被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以帮助国家和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推动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中国碳基金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国碳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市场不完善中国碳市场尚未形成稳定的、有效的交易机制。

当前碳资产交易的规模较小,市场流动性低,交易价格波动较大。

这主要是因为碳市场相对新生,参与者认识和经验不足,导致形成了不完善的市场结构。

有几个主要原因导致了这个问题:1. 缺乏统一的政策法规目前,中国的碳市场尚未建立一个统一的碳市场机制,相关政策法规也不完善。

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机构和监管规则,使得碳交易的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

2. 参与主体的限制当前,中国碳市场的参与主体主要是大型企业和高排放行业。

这限制了碳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使得市场价格无法形成有效的供需平衡。

3. 碳资产定价机制不完善中国碳市场缺乏一个完善的碳资产定价机制,导致碳资产的定价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

这使得企业很难评估自身碳排放成本,从而影响了其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

对策:建立完善的碳市场机制为了解决中国碳基金发展中的市场不完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建立统一的碳市场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市场监管。

2.扩大碳市场的参与主体,鼓励中小企业和低排放行业参与碳交易。

3.完善碳资产定价机制,建立合理的碳资产价格指数,提供更准确的碳资产定价信息。

问题二:碳排放数据不准确碳市场的有效运行依赖于准确的碳排放数据。

然而,在中国现有的碳市场中,存在着碳排放数据不准确的问题。

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监测与报告不完善目前,中国企业的碳排放数据主要依赖于自我监测与报告,缺乏独立第三方机构的审核和验证。

这导致了存在数据造假或不准确的情况。

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闫辉(山西财经大学环境经济学院,太原,030006)摘要:全球气候的变化促使世界各国向低碳经济转型,从而推动了碳金融的发展。

本文简要分析了碳金融发展的背景,从我国碳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着手,对我国碳金融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字:碳金融清洁发展机制碳排放权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2)10—0176—01引言全球气候变暖,人们提出的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迅速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金融领域在应对这一问题时提出了“碳金融”的概念,碳金融是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创新的产物,并在近几年的理论研究和产业实践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一.我国碳金融发展的背景碳金融,是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

目前,碳金融在国际上尚未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综观碳金融的发展形式。

从狭义上说,碳金融称为碳融资,是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融资活动,其旨在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为环保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从广义上来讲,碳金融泛指一切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金融活动,既包括碳排放权及衍生品的买卖交易、投资或投机等活动,也包括为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而新建项目的投融资,担保、咨询等服务。

碳金融的兴起源于两个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指出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有关资金和技术;而发展中国家在得到发达国家的支持后,采取措施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

《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公约。

《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发达国家各自的削减目标,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排放。

《京都议定书》建立了三个合作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T)、联合履行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

这三种机制使得碳排放权成为可交易的商品,对碳交易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国内碳金融发展的困境我国碳金融正处于起步阶段,具体而言,可将碳金融发展面临的困境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政府、金融机构认识不足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以前不承担减排责任。

我国发展碳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发展碳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在全球经济衰退和气候变暖的双重危机下,欧美等发达国家从2008年开始将经济振兴的希望投向了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我国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低碳经济已是规制世界发展新格局的又一个“全球宪章”,而手握定价权的碳金融,如同咽喉要道,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一、碳金融概念的提出“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准确地说是涉及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Climate Change ,简称《框架公约》)。

《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1997年,《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在日本东京通过了该公约的补充条款,即《京都议定书》,这是世界上首部设立强制性减排标准的国际协议,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要求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户的发达国家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在2008年到2012年期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而发展中国家在此期间不承担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限控义务。

在《京都议定书》的法律约束下,各国的碳排放额开始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并最终催生出一个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主的碳交易市场。

当前碳排放权的“准金融属性”已日益凸显,并成为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的价值符号。

随着碳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碳货币化程度越来越高,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当前,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契机,而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碳金融的支持与创新,商业银行在发展碳金融和支持低碳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回顾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现状,分析了商业银行在发展碳金融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碳金融;cdm;绿色信贷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1-0186-01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现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碳金融业务,主要集中在cdm项目融资、挂钩碳排放权的理财产品和低碳的信用卡方面。

在融资项目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兴业银行。

兴业银行在“碳金融”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截至2010年6月末,该行累计发放节能减排贷款571笔,金额333.81亿元。

可实现每年节约标准煤1501.12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4067.37万吨,年减排化学需氧量(cod)67.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硫6373吨,年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367.7万吨,年节水量2254.26万吨。

民生银行将节能减排贷款与碳金融相结合,创新推出以cdm项目下的cers作为贷款还款来源之一的节能减排融资模式,为寻求融资支持的节能减排企业提供了新的选择。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于2008年率先推出国内首个针对低碳经济的综合服务方案——绿色信贷综合服务方案,形成了覆盖绿色产业链上下游的金融产品体系。

截至2009年6月末,浦发银行投入节能环保行业贷款156.96亿元。

2010年初,浦发银行一ifc能效融资获得重大突破。

该行西安分行向陕西社会水泥余热发电项目发放贷款2200万元,ifc以50%的比例提供损失风险分担。

该项目每年节约标准煤8225吨,减排二氧化碳2.17万吨。

2009年,中国农业银行首先推出cdm顾问业务,它可以为企业提供从cdm初期项目评估到最终交易、收款的一站式服务。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之一,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为了有效控制碳排放,中国政府逐步推行碳交易体系,建立碳金融市场,推动碳排放权交易,促进企业减排。

我国碳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如市场不成熟、监管不完善、交易机制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碳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和发展,亟待解决。

本文将对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字数:200】1.2 研究意义研究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碳金融市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激励减排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

研究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可帮助我国建立健全的碳金融市场体系,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和透明度,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碳减排领域,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加强市场建设、完善监管体系、改进交易机制等对策的实施将促进碳市场规范化发展,推动碳交易价格的形成和稳定,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制。

研究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对于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200字】2. 正文2.1 我国碳金融市场现状问题分析监管不完善也是我国碳金融市场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碳市场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相关监管法规制度不够健全,监管部门职能不清晰,监管手段不够规范,执法力度不足等问题在市场监管中存在较大漏洞。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交易机制不完善也是市场发展的阻碍因素。

目前我国碳市场的交易机制相对简单,缺乏有效的价格发现机制和交易撮合机制,市场信息不对称严重,交易成本较高,市场流动性不足等问题制约着市场的发展。

我国碳金融市场现状问题较为突出,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一、现状问题1.碳金融市场发展不够成熟我国的碳金融市场起步较晚,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交易量不足,市场参与主体相对单一,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

碳市场的监管和规范也相对滞后,市场存在着一些乱象,交易环境不够健康。

2.信息透明度不足我国碳交易市场信息不完全透明,市场参与者难以获取真实的碳市场信息,导致市场交易不够公开、公平和公正。

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发展和参与者的信心。

3.碳定价及风险管理问题我国碳市场的碳定价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碳价格发现机制和定价工具,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碳交易市场存在着较大的市场风险,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和规范,市场交易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价格波动风险。

4.政策支持不足我国碳金融市场缺乏相关政策支持,政府在碳交易市场的监管和扶持力度不够,导致碳交易市场发展受限。

碳市场相关的税收政策和激励政策也不够完善,企业对碳交易市场的积极性不高。

二、对策研究1.加强市场监管与规范要完善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监管体系和规范体系,加强市场的监管力度,保障市场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加强市场的自律管理,提升市场参与者的合规意识,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要加强碳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发布真实、准确的碳市场信息,提升市场的信息透明度。

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平台,方便市场参与者获取市场信息,促进市场交易的公开透明。

要建立完善的碳价格发现机制和定价工具,提升市场的定价能力和稳定性。

建立有效的碳市场风险管理机制,完善市场的风险管理体系,降低市场风险,提升市场的稳定性。

要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和激励措施,支持碳市场的发展。

需要健全相关税收政策和激励政策,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提升企业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

5.加强国际合作我国碳金融市场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国际经验,提升市场的参与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加强与国际碳市场的互联互通,促进碳市场的互动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我国的碳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碳交易的作用,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试析广西发展碳金融面临的问题

试析广西发展碳金融面临的问题

试析广西发展碳金融面临的问题广西是我国重要的碳资源储量和产业基地之一,近年来,广西发展碳金融迅速,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动广西碳金融的发展,本文将对广西碳金融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广西碳金融面临的问题是碳市场不够成熟。

目前,广西碳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小,流动性不足,价格波动大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这主要是因为碳市场的市场主体少,缺乏市场竞争,导致市场流动性不足,而流动性不足又进一步制约了市场的发展。

需要进一步健全碳市场的机制,增加市场主体,提高市场的流动性,稳定市场的价格,提升碳市场的成熟度。

广西碳金融面临的问题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目前,广西在碳金融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制度不够完备,监管不够到位,导致碳金融市场存在一些乱象和不规范行为,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行。

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碳金融的监管机制,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的秩序和稳定。

广西碳金融面临的问题是政府政策不够支持。

碳金融是一项新兴的金融业务,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但目前,广西在碳金融领域的相关政策尚不够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大,导致碳金融业务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碳金融的支持力度,出台更加有利于碳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激励更多的资金和市场主体参与碳金融业务。

针对以上问题,个人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议。

可以加强碳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成熟度。

可以适当放开市场准入,增加市场主体,增加市场的竞争性,提升市场的流动性,稳定市场的价格,提高市场的成熟度。

可以加强碳金融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

可以加强对碳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市场的不良行为,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和稳定。

可以加大政府对碳金融的支持力度,出台更加有利于碳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

可以通过给予税收优惠、补贴和财政扶持等方式,激励更多的资金和市场主体参与到碳金融业务中,推动碳金融的健康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场纳入研 究框架 , 以及 从 市 场 宏 观 层 面 进 行 考 察 可 以一 定 程 上 拓
展和加深我 们对这个研 究领域相关 问题的认识 。JseBu hre es lc e t
a.2 1 ) 研 究 工 作 也 从 方 法 论 角 度 进 一 步 提 示 我 们 . 了 更 好 1 00 的 ( 为 的 研 究 、 识 和 实 践 驾 驭 卖 空 机 制 . 们 既 要 对 市 场 的 微 观 层 面 认 我
【]c en ma , Js A,n We Xin . O ecn d n e a d 6S h ik n oe . d a i og vro f ec n i
进行 考察 , 同时也应从市场 宏观层面进 行把握 。 因此 , 究方法上 研 的微 观与宏观层 西的有机结 合 , 或将 是该领 域研究 的未来一 个可
() 10 -1. 5: 5 3 1
【] n ,H. J ti.iee c so pno , o —ae o s ans 4Ho g & .SenD f rn e fo iins r slscnt it ht r
a d m re cah s 『Ih eiw o iaca tde ,0 31 n akt rse J_ e R ve fFnn ilSu is2 o ,6 T
投资 于收益更 加确定 的项 目。
3开展 碳金融业 务存在政 策风险 。 、
1 绿色 信贷 。汇丰银行 自2 0 、 o 6年 实施 的碳 金融 战略推 出 了
可持 续 发 展 信 贷 的 业 务 , 低 碳 能 源 , 利 基 础 设 施 , 持 续 林 业 为 水 可 和农 业 商 品 有 关 行 业 开 辟 特 别 融 资 领 域 , 别 为 进 行 清 洁 能 源 和 特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面临以下问题:
1. 不成熟的市场体系:我国碳市场的制度建设和市场规则制定
还不完善,商业碳金融机构的发展不足。

2. 缺乏市场参与者:碳市场需要众多参与者,但目前我国还没
有形成一个全面的碳市场,参与者缺乏。

3. 国际压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在国际
气候变化议程中承担了重要责任,同时也承受来自其他国家的压力。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1. 完善市场体系:在制度建设和市场规则方面,应加大改革力度,完善碳市场法律制度标准,逐步实现碳市场的多元化和规模化
发展,并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和其他机构进入碳市场。

2. 积极推动参与者进入:政府可以利用政策性资金引导更多的
券商、基金管理公司等机构进入碳市场,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市场,提高碳市场的参与率。

3.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碳市场合作,推动建立国际碳
金融协议和交易规则,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推进全球碳减排。

总之,要发展碳金融市场,需要政府部门、相关机构和企业的
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手段完善碳金融市场的市场体系和规则,吸引
更多参与者进入碳市场,建立健全的碳市场机制,从而推动全国碳
减排、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了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各国都在努力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以减少排放并鼓励低碳发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也在积极推进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但在现阶段我国碳金融市场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现状问题1.碳市场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的碳市场机制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碳配额分配、交易规则、交易机构等方面存在不足。

碳配额分配不合理,导致碳价格波动较大,交易规则不明确,交易机构缺乏专业性,给市场交易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2.缺乏监管我国碳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监管不力导致市场交易秩序失序,存在大量的灰色产业和非法交易。

没有完善的监管机制,也难以有效推动碳市场的发展。

3.盲目跟风在碳市场发展初期,部分企业和投资者盲目跟风,缺乏对碳市场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导致投资风险增大。

二、对策研究1.建立完善的碳市场机制要建立健全的碳市场机制,需要从碳配额分配、交易规则、交易机构等方面进行改进。

在碳配额分配上,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配,同时加大对碳排放较大的企业的监管力度。

在交易规则和交易机构上,应建立专门的交易规则和交易机构,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流动性,降低交易风险。

2.加强市场监管要加强对碳市场的监管,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严格规范市场行为。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市场的监督力度,加强对市场参与者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确保市场交易秩序良好。

3.提高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意识要提高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意识,加强对市场的了解和分析。

尤其是企业在参与碳市场交易时,应有清晰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机制,做到量力而行,避免盲目跟风,降低投资风险。

4.促进碳金融市场的发展要促进碳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形成良性互动。

政府应加大对碳金融市场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减排,推动碳市场的发展。

中国碳金融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中国碳金融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中国碳金融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摘要:碳金融是国际气候政策变化的产物。

作为一个既是世界上较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又是碳交易项目提供国,中国在碳金融领域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本文分析了我国在碳金融探索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并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碳金融;挑战;金融创新一、碳金融的起源(一)碳金融的起源及定义近年来,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很多金融机构开始涉足碳市场,因而诞生了一个碳交易为主要内容的新金融模式。

碳金融目前没有统一的概念,但目前国内的表述基本一致。

碳金融是指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银行的绿色信贷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

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确切地说源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这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1]。

1997年,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加入《联合国变化框架公约》的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签署了《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了发达国家率先减排温室气体的责任:在2008年至2012年的第一承诺期内,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

由于各国减排成本有明显差别,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高5倍到20倍,这使得部分发达国家无法只靠自身减排能力满足该目标,《京都议定书》规定了“联合履行”(JI)、“清洁发展机制”(CDM)、和“国际排放权交易”(IET)3种灵活的履约机制,允许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国与国之间进行减排单位的转让或获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碳交易”[2]。

(二)发展碳金融的意义碳金融的发展大力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为抵制全球气候变暖和全球气候政策的执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相应对策分析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相应对策分析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相应对策分析摘要:工业的发展使人与自然间的问题日益尖锐,而温室气体的排放更加剧环境恶化,因而从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国际碳金融市场到碳信用衍生品,碳金融已成为不仅关系环境保护更紧密联系经济发展的时代主题。

作为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一大主体,我国在拥有广阔的碳交易市场的同时也接受着来自国际的挑战,而在这场全新的碳金融市场的博弈中如何赢得话语权成为我国当务之急。

关键词:碳金融碳金融市场碳金融政策一、全球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问题的不断关注,二氧化碳排放权正成为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的价值符号,国际社会已形成了碳交易货币和碳金融体系。

碳金融市场以及相关金融衍生品逐渐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一)国际碳金融体系碳金融即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世界银行金融部定义碳金融泛指以购买减排量的方式为能够产生温室气体减排量的项目提供资源。

目前碳金融体系发展基本成熟,由三个有机部分组成:第一,碳金融市场体系,包括交易平台、交易机制、交易产品等方面;第二,碳金融组织服务体系,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的碳金融活动、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第三,碳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包括财政、金融等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及监管政策。

在《京都议定书》之后,国际上形成了基于三个灵活机制的“京都市场”和在“配额”和“项目”两个版图内,依据不同方式建立了排放权交易的一级和二级市场。

二、中国碳金融市场环境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由于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关注的加剧,我国已成为环保问题的焦点。

目前,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

而大力发展碳金融,把握碳市场话语权,规避各种排放权交易风险是我国当前碳金融市场发展趋势:(一)我国碳金融市场潜力巨大跟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提供的co2减排量已经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预计到2012年底,中国将占联合国法规的全部发放指标的41%。

而依托cdm的碳金融在我国应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并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我国发展碳金融的优劣势分析

我国发展碳金融的优劣势分析

我国发展碳金融的优劣势分析碳金融是指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碳补偿项目等方式,将碳减排和低碳发展转化为金融产品和市场,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金融模式。

我国发展碳金融具有以下的优劣势。

优势:一、巨大碳减排潜力: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发展碳金融可以有效推动企业和机构降低碳排放,促进构建低碳经济体系。

通过引入碳金融工具,可以激励企业投资于节能减排等环保活动,推动制造业从传统高碳模式向低碳绿色模式转型,进一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二、推进环保产业发展:碳金融的发展可以吸引更多国内外资源进入环保产业领域,加快先进环保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壮大。

同时,从投资者角度,碳金融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低碳环保产业的途径,为环保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

三、推动金融创新:碳金融的发展需要建立一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这将推动金融创新。

通过开发碳排放权交易、碳减排贷款、碳补偿基金等金融工具,可以满足不同阶段和规模企业的需求,为碳减排和低碳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四、融入全球碳市场:随着全球对碳减排问题的重视,碳金融作为一种有效的碳减排机制,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发展碳金融有利于与全球碳市场融通,引入国际先进的碳金融经验和技术,为国内碳减排工作提供更多支持。

劣势:一、市场机制不完善:发展碳金融需要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和监管体系,包括碳交易市场的建设、碳市场定价机制的完善等。

目前我国碳市场体系还相对不完善,碳交易市场的相关规则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限制了碳金融的发展。

二、碳价波动风险:由于碳排放权的价格在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下会波动,碳金融参与者面临着碳价波动的风险。

缺乏稳定的碳价预期,可能会使企业难以计划和预测碳金融业务的收益和风险。

三、碳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国内碳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碳金融的发展依赖于碳市场的需求,如果国内碳市场建设进展缓慢或需求低迷,将会影响碳金融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四、监管政策不完善:发展碳金融需要制定并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激励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碳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的共同问题,低碳经济是当前世界潮流,低碳经济作为新的生产力形态,它的发展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

碳金融市场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对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在碳金融的兴起背景下提出碳金融的概念,接着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发展碳金融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发展碳金融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碳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碳金融,碳排放权,碳交易市场;低碳经济引言(一)研究意义在全球经济衰退和气候变暖的双重危机下,欧美等发达国家从2008年开始将经济振兴的希望投向了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我国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低碳经济已是规制世界发展新格局的又一个“全球宪章”,而手握定价权的碳金融,如同咽喉要道,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发展低碳经济,发展碳金融是必然之路和战略选择,所以研究国外碳金融发展经验,并分析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发展碳金融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碳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碳金融概念低碳经济的迅速兴起,催生了“碳金融”。

所谓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

“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准确地说是涉及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

《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1997年,《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在日本东京通过了该公约的补充条款,即《京都议定书》,这是世界上首部设立强制性减排标准的国际协议,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要求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户的发达国家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在2008年到2012年期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而发展中国家在此期间不承担;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限控义务。

在《京都议定书》的法律约束下,各国的碳排放额开始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并最终催生出一个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主的碳交易市场。

二、碳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现状(一) 国际碳交易市场框架图1-1 国际碳市场结构框架1.两类法律框架基础一类是《全球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国际法框架。

在《公约》之后1997年签署、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为工业化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设定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和限排目标,并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设计了以市场为基础的三种灵活机制(也被称为京都机制)。

三种灵活机制包括①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T,是指一个发达国家将其超额完成减排义务的指标,以贸易的方式转让给另外一个未能完成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并同时从转让方的允许排放限额上扣减相应的转让额度。

②联合履行机制JI,是指发达国家之间通过项目级的合作,其所实现的减排单位(简称ERU),可以转让给另一发达国家缔约方,但是同时必须在转让方的“分配数量”(简称AAU)配额上扣减相应的额度③清洁发展机制CDM,主要内容是指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级的合作,通过项目所实现的“经核证的减排量”(简称CER),用于发达国家缔约方完成在议定书第三条下的承诺。

由于有了京都议定书的法律约束,各国的碳排放额开始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因而也具有了商品的价值和进行交易的可能性,并最终催生出一个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主的碳交易市场。

国家法框架下的交易制度包括《京都议定书》下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和欧盟的碳排放交易计划。

另一类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之外的碳排放权交易,代表性的交易制度为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倡议以及芝加哥交易所的自愿减量措施。

2.两个典型市场全球碳市场版图可依据交易机制不同划分为项目市场(Project-based Market)和配额市场(Allowance-based Market)。

配额市场是基于总量限制与交易机制(Cap-and-Trade)创建的,指的是总量管制下所产生的排放权的交易,如欧盟排放权交易制的“欧盟排放配额”( European union allowances, EUA)交易,通常是现货交易。

项目市场的碳信用则是基于基线与信用机制(Baseline-and-Credit)创建的,指的是对减排项目所产生的减排量的交易,如CDM下的“排放减量权证”(CERs)、联合履行机制(JI)下的“排放减量单位”(ERU),通常以期货方式预先买卖。

这两类典型市场所产生的减排单位都属于可交易的碳信用范畴,由于其归属分配和实际使用并非发生在一个时间点上,使得碳信用具备了金融衍生产品的某些特性,为国际金融充分介入碳交易奠定了基础。

3. 四个交易层次目前全球已涌现出多个层次的碳交易体系,包括欧盟排放交易计划等多国区域合作交易体系,加拿大、英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家级的排放交易体系。

澳大利亚的州政府正在筹建多个地区范围内的交易体系。

美国则在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RGGI)等已经逐渐成熟的州级政府行动基础上,建立覆盖全国的碳交易体系。

总的来看,全球的碳交易市场可以划分为多区域合作市场、国家级市场、区域(州市)级市场以及一些正在发展中的零售市场四个交易层次。

4. 广泛建立的交易平台碳交易所是碳金融市场的交易平台。

为加快参与全球碳交易的步伐,欧洲、北美的发达国家以及澳大利亚等纷纷开始建立碳交易所,目前,最著名的是欧洲气候交易所和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依托这两个机构的深入广泛发展,英国的伦敦金融城和美国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碳交易的两大中心。

尽管发展中国家的场内碳交易很少,但印度也建立起了发展中国家的交易所,目前拥有两家。

其他的新兴气候交易所还有蒙特利尔气候研究所、新加坡碳交易所、巴西期货交易所、新加坡商品交易所。

2008年以来我国在北京、上海、天津建立了三家交易所并发展了十余家分支机构。

(二)风险管理1.建立清晰的碳金融法律框架碳金融的发展需要相应法律制度安排作为基础,具体的制度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①碳排放交易制度,主要包括交易主体、交易标的物、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碳排放权的权利转移、碳排放权交易监管机制、法律责任等方面的规定;②银行类碳金融产品及其业务的法律制度,即赤道原则,赤道原则确立了国际银行业遵循环境和社会责任的行业标准,遵守赤道原则成为成功安排国际项目融资的一个基本要素;③碳基金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基金融资方式、管理制度、分配制度、聘雇制度和监督制度等的规范化;④减排项目融资的法律制度,包括政府为引导生态投资,鼓励民间开拓灵活的融资方式或针对法律关系复杂的融资模式制定的配套法律、法规与政策;⑤碳保险的法律制度,包括在保险方式、保险责任的适用范围、碳保险的责任免除、赔偿范围、保险费率、索赔时效和保险机构设置方面都有特别规定。

2.严格政府的碳交易市场监督碳交易制度的绩效实现离不开政府对碳交易市场机制运行的有效监督。

政府监管主要通过主体资格审查制度、排污申报登记、排放物指标登记和排污指标交易登记制度、污染指标报告制度和交易追踪制度来执行。

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能力,统计和信息公开制度被欧美国家认为是政府监管的优先行动领域。

欧盟从1999年开始依据国家和不同领域的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进行评估,对社区温室气体实施监测计划。

英国除了对所有碳排放贸易参与者按照相关条例严格监测和报告企业每年的排放状况之外,还设有第三方独立认证机构进行核实。

美国于1994年开始实施“温室气候自愿报告计划”,目前大约有200多个企业、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年度报告,2008年起美国环保署开始筹建国家强制性温室气体登记报告制度。

3.以多元化激励机制引导企业自律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存在相关法律规范不成熟、不完善的情况,碳金融需要政府积极有效的引导,综合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社会手段引导企业自律,为碳金融的发展创造良性的市场环境。

①“法律手段”主要是指颁布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促进企业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出发,履行某个方面的社会义务,其中针对环境保护的主要责任包括“支持应对环境挑战的预防措施”、“采取主动,承担更多的环境责任”、“鼓励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开发和传播”等内容。

②“经济手段”即包括政府通过加强与银行的合作,采用贴息、奖励等方式,运用银行融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减排项目的顺利完成,也包括对自愿加入减排体系,达到减排目标的企业以减税或赠款的方式给予激励。

③“社会手段”则是政府加强企业的信息披露力度,建立政府主导、行业自律、舆论监督、公众参与的社会监督体系,建立社会诚信档案,将信用评价数据作为市场准入的重要指标等内容。

排放权交易特有的激励制度是早期减排鼓励制度,这一制度主要源自在美国SO2排污权交易市场的经验。

例如,美国的区域温室气体倡议(Regional Greenhouse Gas Initiative, RGGI)为了奖励2006-2008年的早期减量行为,给予采取早期建立爱国措施的排放源额外的排放权,即早期减量的二氧化碳配额(early reduction CO2 allowances, ERAs)。

预取得ERAs的排放源必须主动提供2003-2005年基准线排放资料,以证明其确实采取了减量措施,主管机关则依据特定公式计算出应核发的ERAs数量。

而这一类配额是主管部门预先保留下来的配额量。

减税手段一般都被作为企业自愿减排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英国,企业若认可并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分配目标,公司可减免80%的气候变化税。

英国环境食品及乡村事物部(DEFRA)与商业部门协会合作,设定了从2002-2012年的减排目标,绝对或相对地减少单位产品的排量。

DEFRA与行业协会签订协议,而协会再与有关的公司签订减排协议。

达到减排目的的公司就可以减免气候变化税。

有些减税也以赠款的形式出现,丹麦、瑞士采用此政策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中国碳金融的发展现状根据《京都议定书》,我国在2012年之前都无需承担减排义务,因此碳交易市场在我国主要表现为,我国作为卖方将减排额卖给负有减排责任的发达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