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的社会转型

合集下载

二轮复习中国近代:1840-1895

二轮复习中国近代:1840-1895

1.五四运动到建党初期(1919-1921-1923)
2.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3.国共十年对峙与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6)
4.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考情导航
近3年全国新课标Ⅰ、Ⅱ、Ⅲ卷高考试卷的考点分布情况
政治:
1840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
晚晴时期
1912
1949
民国 初期
①(1840-1842) ③(1894-1895)
②(1856-1860) ④(1900-1901) ① (1851-1864) ③ (1895-1898) ② (1861-1895) ④ (1894-1912)
⑤(1937-1945)
阶段特征(1840-1949):
政治:在列强侵略下,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社会各阶 层开始救亡图存的探索。(侵略与抗争)
经济: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剧变,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了缓慢的近代化。(近代化) 思想: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思潮,并经历了一个由浅入 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西学东渐)
5. 社会史观:随着列强的侵华,西方的社会习俗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 统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习俗的近代化。
• 对晚清经济结构变动认识的几个问题 • 1. 经济结构变化主要指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变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 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 2.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直到新 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 3. 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产生的。 • 4.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近代”主要从生产力角度理解, 主要指使用“机器”进行生产,是相对于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或 作坊而言的,在近代中国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 义企业、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等。“民族工业”强调“民族性”, 主要指由中国资本投资兴建的工厂制工业。因此中国近代民族工 业的含义就是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 工业。

中国近代史政治、经济、文化汇总表格

中国近代史政治、经济、文化汇总表格

二、中国近代史国人在上海创办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申报》转型趋势专权的护法运动,但终究失败(选修2、选修4内容)④1917年,中国参加一战,加入协约国集团,并成为战胜国(选修3内容)命崛起提供阶级和经济基础③一战引起人们对欧美政治制度的怀疑,全盘西化的喧嚣被中西杂糅的思想取代。

俄国十月革命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只有走道路才能救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宣传马克思主义4.近代中国反侵略和求民主的重大突破(1937--1949年)时期政治经济文化①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中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八一三事变后日本进攻上海。

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国民政府先后组织淞沪、太原、徐州、武汉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计划,但无力阻止日军的疯狂侵略。

l938年l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战争进入相持阶段③中共制定人民战争路线,开辟敌后根据地,找到一条迅速壮大革命力量的途径④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还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⑤抗战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组织大规模主动出击日军的百团大战。

为确保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中国军队入缅作战⑥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反共倾向增强,皖南事变发生,反共的《中国之命运》发表,国民党“六大”主张坚持一党专制;民盟成立,延安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权,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选修2内容)⑦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⑧抗战期间,中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签署《开罗宣言》、参与创建联合国并成为常任理事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选修3内容)①日占区民族企业或被毁或被采取“军管理”办法吞并②国统区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③中共根据地适时调整土地政策,新民主主义经济继续发展(选修2内容)①毛泽东先后发表《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标志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专题05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1840-1894年)(解析版)-2022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专题05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1840-1894年)(解析版)-2022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专题05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1840-1894年)1.(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

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

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答案】D【详解】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中外贸易的中心,但是上海进口货物值不断下降,这必然会使列强认为并未打开中国市场,因此进口货值的下降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D项正确;进口货值的下降不等于外国货物不进入中国,因此其不能阻止自然经济的解体,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取代了广州贸易中心的地位,这意味着在当时的通商口岸中,上海具备更加优越的对外贸易条件,因此上海进口货值的减少并不能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排除B项;进口货值的下降和传统手工业的恢复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而且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冲击了传统手工业,排除C项。

故选D项。

2.(2022·6浙江·高考真题)从1840年开始,为打开中国的大门,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抵抗。

下列项中,主要的抵抗行动有()①收复雅克萨之战②黄海海战③台湾民众的反割台斗争④左宗棠收复新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抵抗。

主要的抵抗行动有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台湾民众的反割台斗争以及左宗棠收复新疆,②③④D项正确;收复雅克萨之战是在康熙时代,不是中国近代,①错误,排除ABC项。

故选D项。

3.(2022·1浙江·高考真题)1865年,面对西方列强威胁,薛福成提出“防之之策,有体有用。

[高考]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课件)

[高考]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课件)

曲”。这说明当时
()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4、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 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 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 “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 也守约。这种变化表明 A.清政府对列强的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7、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常熟有个叫曾含章的人在《避难 纪略》中写道:“令业户(指地主)领伪凭, 曰田凭, 诱以领凭之后得以收租,卒无一人应之者。盖明知租之 必不能收,而深虑贼之知为业户而加害不休也。”这一 记载 A.可体现出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 B.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颁行的局限性 C.表达了他对清政府不作为的不满 D.不是对太平天国土地政策的如实反映
19世纪60至80年代,筹办洋务以自强,设立总理 衙门开展近代外交,筹划海防,近代海权意识觉 醒,以夷制夷维持和局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逐渐丧失抗拒列强的 信心,开始主动地适应列强的要求进行一定程度 的外交政策调整
“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逼迫中国推进近代化。首先,不 平等条约将中国卷入了全球化进程,经济上开始与世界经济接 轨;其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互派外交使节、 递交国书等符合了国际惯例;再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 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
现代中国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的时段特征

中国近代史的时段特征

经济上
思想上
(1)地主阶级开明派:林、魏提出“师夷长技以制 夷”,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第一步。 (2)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维持原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掀起洋务运动,但仅停留在对西方器物层面的学习上。 (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学习西方君主立宪的 政治主张,把中国人向西方的学习提升到政治制度层 面。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阶段特征】
甲午战争后,巨大的民族危机震醒了中 华民族。觉醒、探索构成了1895—1919年中国 历史的主旋律。这一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完成形成。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 半殖民地化的沉沦;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和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20世纪初,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发展深化;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 主主义革命转变。
土地革 命时期
(1927~ 1937)
(1)新道路的开辟: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 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和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找打 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 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央领导集体,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2)国民经济的“黄金时期”: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官僚资本和民 族资本都得到较快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一定物质基础。 (3)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局部侵华,国内主要矛盾逐渐 由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向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民族矛盾转化。
【主要表现】
政治上
(1)深重的民族危机:1895年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 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次年 签订《辛丑条约》完全沦为两半社会,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2)义和团运动:一场旧式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过多盲目的排外性对中国的近代 化毫无益处,甚至阻碍了正常的近代化历程。 (3)从帝制到共和制的巨变: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体制的中华民国,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实现了从帝制向共和制的历史性巨变。此后,孙中 山为维护共和政体进行不断奋斗,最终走向国共合作的道路。 (1)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战争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一 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的建立鼓舞资产阶级,1912—1919 年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迎来“短暂春天”。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 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领导了一系列新型的革命斗争,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1)资产阶级维新派:甲午战争登上历史舞台,以救亡图存为己任,大力宣传维新 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中国政治民主化由此开端。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 放的潮流。 (2)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美式资 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3)资产阶级激进派: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发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 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宣传马克思主 义和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共的 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2017年二轮复习 第五讲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

2017年二轮复习 第五讲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

2.洋务运动
(1)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3)措施 ①军事工业: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企业。
(采用官督商办和官商合 办的方式,有私人资本, 部分产品投入市场,雇佣 工人生产,因而具有资本 主义性质。)
②民用工业:带有极强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但仍具有一定的封建性。 筹划海防,创建三支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选送留学生。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 根本原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直接原因:英法“修约”要求被拒 2.过程
(1)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 结果: 1858 年签订《天津条约》, 1860 年 10 月签订《北京条 约》。
内容 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② 《天津条约》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③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 传教;④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 《北京条约》 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条约
4.影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一部分官 绅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洋务运动。
【解析】从材料中‚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可知中国 与英国在官方交往上是平等的,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中英 两国外交往来的规定,没有体现出清政府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故B项错误;南京条约是在中国战败的情况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可知,中 国对待英国不再保持天朝上国鄙视外邦的华夷观念,故D项正确。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知识结构
阶段特征:
四条基本线索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中国人奋起反抗、抗击侵略的抗争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的发展史 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考向一 近代列强侵华的背景、特点及影响 视角 1 从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碰撞角度考 查东西方观念的冲突 【典例1】 (2014·江苏)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 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考向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视角 从东西方文明交流角度考查中国思想界的变动 【典例5】 (2014·天津)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 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 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 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 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
4、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①经济上: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主要是从经济 上建立机器大生产。具体表现为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 兴起、发展 ②政治上: 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主要是从政治 上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国家。具体表现 在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③文化上:从辛亥革命失败到五四运动,主要从思想文 化上试图建立起以民主、平等、自由为核心的社会文化 为近代化提供思想基础,具体表现为新文化运动。
命题预测
1、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特别是用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等多角度分析列强侵华 的灾难和客观性的影响;
2、从政治、经济、文化相联系的角度考查中 国近代化过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影响
中国的近代化
1、什么是近代化?
(1)定义: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 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2)现代化(近代化)的内容: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 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3)近代化的类型和特征 史学界认为,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各国的现代化 历程又不尽相同,类型也有区别: ①英法美等国率先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并通过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变革而逐步实现的现代化,称为“早 发内生型现代化” ②受到西方列强侵略,开始以西方资本主义为榜样而进行现 代化探索的国家的现代化称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中国的 近代化属于后一种类型。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7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微专题3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发展课件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7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微专题3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发展课件
倡导洋务和出使国外不是崇洋 B (×) 媚外的行为
设障方法
查错补短
利用对“崇洋媚外”内涵 的错误理解进行干扰
对一些词语的内涵认识 模糊不清 对材料信息提取不准确 。阅读材料时注意抓关 键信息 因对材料信息理解出现 偏差而错选。注意用唯 物史观看待历史事物
材料没有体现洋务运动因只学 C (×) 器物不学制度而受到批判
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 政治 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中国人民开始了反侵略、求民主的伟大 历程 具 体 表 现 经济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派创办了大量 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
目录
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及社会生活 的变迁 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 起与发展
PART 03
微专题3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1 ▶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社会转型
政治 鸦片战 争前 独立自主,封建社会, 阶级矛盾是主要矛 盾,满族地主主导 丧失主权,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民族、 阶级双重矛盾,双重 革命任务,汉族官僚 崛起 经济 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 缓慢发展,闭关锁国 思想 封闭愚昧,狂 妄自大
提出题干信息及史实不支 持的结论
国人抵制洋务不是因受外国侵 D 混淆了“盲目排外”与“ 略而产生的爱国情感,而是对外 (×) 反对外国侵略”的含义 来文明的抵触
考能 探究
K KAONENG TANJIU
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有哪些特点? 提示▶ (1)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以学习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为 主要内容。 (2)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索新知和重新认识世界。 (3)有深刻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其思想总体上仍属于“经世致用”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侵略目的: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侵略方式: 发动战争、经济侵略、精神渗透 侵略范围: 东南沿海—沿海---长江中下游
重点提升
【说说列强侵华的影响】
(1)破坏性:一方面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 灾难,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具体表现 在对人民基本生存权以及在政治、经济上的破坏, 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建设性:另一方面,列强在侵华的同时传播了 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给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 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 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2018· 全国卷Ⅱ)19 世纪 70 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 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 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 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 )
B
历史时空示意图
解析:“历史示意图”体现了近代中国的发展 ,根据所示内 容可以从几条线索之间的联系来提炼主题 , 主题线索有列 强侵华的历史,有中国抗争的线索,有民主政治的历程线索, 也有近代社会风俗变迁的线索 ,这些主线之间都相互联系 , 可以互相印证 ,提炼主题可以相对直接 ,如思想解放运动推 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如近代社会习俗随着近代的发展 而不断进步等。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即可。
早期维新 思想
资产阶 王韬、郑 商战、实行 级早期 观应等 君主立宪 维新派
为后来维新思 想做了准备
史实梳理 (四)1840年至1894年的社会生活变化
物质生 活
①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长袍马褂 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西餐与传统饮食并存。 ②很多大城市出现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高考二轮复习之中国近代史

高考二轮复习之中国近代史

5、小农经济的瓦解
•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主要原 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 2、过程:
• 3、表现:①传统的手工业遭到严重的打击,尤其是棉纺织业;

②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开始受国际市场影响;

③对华贸易的洋行增加,买办阶层出现;

④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 4、影响:①促进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

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

③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政府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
8、西学东渐的表现、特点与影响
• 表现 • 第一次高潮 明万历年间耶稣会传教士传入大量科学技 术 当时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
学技术知识 但在思 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 第二次高潮 19世纪中叶前后两次鸦片战争的刺激 洋务 运动的兴起 也促使西方的科学技术再一
• 3、晚清统治阶级内部满汉力量对比变化——汉族官僚势力扩大
• 1)原因:

①汉族地主武装成为对抗太平军的主力,并得到外国列强
的支持。

②满族官僚、贵族、八旗军堕落,慈禧太后为巩固统治倚
重汉族官僚。
• 2)表现:

①掌握武装,形成独立军事体系。其中曾国藩的湘军、
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在汉族地主武装中势力最大。
• 2.不平等条约体系:

(1)内涵: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

(2)特点: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凭借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深渊。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

4,官僚资本主义经济1927 1949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1927—1949 1927 条件:适应列强需要,凭借国家政权,依托英美支持. 条件:适应列强需要,凭借国家政权,依托英美支持. 过程: 过程: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统治地位的建立. 统治地位的建立. 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统治地位的建立 抗战时期—恶性膨胀 恶性膨胀. ②抗战时期 恶性膨胀. 解放战争时期——进一步膨胀和走向崩溃. 进一步膨胀和走向崩溃. ③解放战争时期 进一步膨胀和走向崩溃 建国后初期——(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 ④建国后初期 (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 5,新民主主义经济1927 1949 新民主主义经济1927—1949 1927 发展过程: 发展过程: 产生(1927~1937):土地革命(农业和工业). ):土地革命 ①产生(1927~1937):土地革命(农业和工业). 发展壮大: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 ②发展壮大: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 交息及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1947 1947年 交息及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土地 法大纲》及解放区土改的完成. 法大纲》及解放区土改的完成.
经济工业化: 经济工业化:
近代五种经济形态: 近代五种经济形态:
① ④
② ③
1840
1870
1900
1927
1949
1,自然经济 特点:占据主导地位,但已经逐步解体. 特点:占据主导地位,但已经逐步解体. 历程:鸦片战争——二鸦 二鸦——甲午 甲午——消亡) 消亡) 历程:鸦片战争 二鸦 甲午 消亡 作用:( :(经 为近代经济的产生提供劳动力和市场. 作用:(经)为近代经济的产生提供劳动力和市场. 农民破产造成革命力量形成. (政)农民破产造成革命力量形成.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趋势:依靠殖民优势逐步壮大—消失 趋势:依靠殖民优势逐步壮大 消失 表现:倾销商品—资本输出 放松侵略—日美争夺 资本输出—放松侵略 日美争夺— 表现:倾销商品 资本输出 放松侵略 日美争夺 日本殖民掠夺—美国独占中国市场 美国独占中国市场—没收在华企业 日本殖民掠夺 美国独占中国市场 没收在华企业 原因:适应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取决于实力, 原因:适应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取决于实力, 借助于不平等条约的保护. 借助于不平等条约的保护.

【历史】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4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历史】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4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关键字】历史第4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知识重组制度。

(2)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因此得出教训: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技术力量薄弱,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少。

②集中于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地区分布不平衡,沿江或沿海地区的通商口岸较发达。

西方的先进技术,早期维新派、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

要与这些地区较早受到外来侵略、自然经济瓦解较早有关。

而广大农村地区,相对比较封闭、落后,社会习俗变化不大。

误区警示1.民族独立和近代化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两大任务,其中民族独立是前提,近代化是最终目标。

民族独立与近代化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两大任务,这两个任务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没有民族独立就不可能有国家富强,而国家不发展,民族独立也就没有保障。

民族独立是前提,是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主义,近代化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2.《资政新篇》不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纲领。

《资政新篇》不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纲领,因为当时资产阶级还没有产生,它只是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资政新篇》没有反映农民的愿望,也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事实上并未实施。

3.清王朝兴办洋务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它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虽然洋务运动的兴办客观上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但这不是清政府的根本目的。

19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使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

4.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欧风美雨的产物。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不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但由于封建制度的阻碍,一直没有能够发展起来。

2018版 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7讲 晚清时期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2018版 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7讲 晚清时期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经济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出现, 使中国产生了近代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潮,民族工业在曲折 中发展。 文化 —清朝统治者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逐渐惊醒,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 思想。“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马克思 主义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以及戊戌变 法和辛亥革命的推动,西方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受 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4)辛亥革命 ①1905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 党。 ②1911 年 10 月 10 日,发动武昌起义。 ③1912 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④1912 年 3 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 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⑤意义: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4)意义 ①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 人。 ②在客观上既诱导了本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 又对外国经济 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1)产生 ①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派创 办企业的诱导;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②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③影响: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推动了 近代化进程;顺应了工业文明的发展潮流;推动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出现。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五 中国现代史第一讲 鸦片战争至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的中国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五 中国现代史第一讲 鸦片战争至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的中国

第一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变革——鸦片战争至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的中国一、单项选择题1. (2013·北京文综)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

其中一项权益是( )A. 获得军费赔偿B. 进驻北京使馆区(界)C. 在华开设工厂D. 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2. (2013·广州一模)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

”其主要依据应是( )A. 北洋海军的参战B. 战争由朝鲜引发C. 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D. 《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3. (2013·潮州二模)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

…甲午中日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

……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

没有…五化‟,则…四化‟往往是徒劳。

”这里多出的“一化”是指( )A. 工业化B. 科技现代化C. 政治民主化D. 国防现代化4. (2013·重庆文综)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A. 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 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 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 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5. (2013·广州一模)下列关于李鸿章的评价,与清政府的立场相近的是( )A. “为破屋子修修补补的裱糊匠”B. “未改变中国之现状,未带领中国走向富强”C. “中兴名臣……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D. “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6. (2013·佛山一模)甲午中日战争之前20多年间,私人资本办的工厂(不包括采矿企业)不到80家,其资本总额约为730万元。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1840-1894)》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1840-1894)》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1840-1894)》1.(2024·山东·高考真题)下表为1846—1905年英国建筑师在上海、汉口、天津、北京等四地的分布情况统计。

这体现了()A.晚清外交的不断退让B.英国势力范围的扩展C.列强侵略方式的转变D.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2.(2024·浙江1月卷·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道光(皇帝)算是个幸运者,白莲教的事是他父亲嘉庆皇帝了结的;洪秀全的大动干戈则留给了他的儿子咸丰皇帝去担当。

但是,他躲开了这些,却躲不开另一种灾难,那就是相继困扰的边衅与外患。

”下列“边衅与外患”中,发生于道光时期的是()A.噶尔丹叛乱B.鸦片战争C.大、小和卓叛乱D.中法战争3.(2024·江苏·高考真题)1850年,上海出现第一家专营进口棉布的商店,到1858年这类洋布店已有十五六家,以门市零售为主。

1860年以后,内地商人纷纷到上海采购,上海洋布店转向以批发为主,实力大增。

上海洋布店的发展反映出()A.政府鼓励兴办实业B.外来经济因素逐渐渗入C.内地棉纺织业发达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4.(2024·北京·高考真题)《万国公法》译成中文时,某法国外交官说:“那个打算让中国人领悟我们欧洲国际法的人是谁?……他会让我们陷于无尽的麻烦之中。

”另有英文报纸评论道:“我们为中国提供的武器在日后到底是会瞄准我们,还是只会转向新的征服者,现在还不好说。

”这说明()A.引入《万国公法》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B.中国社会对当时世界形势变化浑然不觉C.中国了解国际法将不利于列强对华侵略D.此时国际法的应用范围只限于欧洲国家5.(2024·甘肃·高考真题)19世纪70年代,英、日等国一方面以廉价棉纱倾销中国,另一方面从中国大量进口棉花,致使中国市场棉贵纱贱。

到19世纪80年代,中国棉纱进口量与棉花出口量都大幅增加。

海头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综合学案)

海头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综合学案)

【阶段特征】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现代化迈进。

1.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太平天国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洋务运动中创办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

3.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主流思想。

4.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生活方式及社会礼仪受到冲击。

【考点碰撞】必修政治:一、两次鸦片战争(考点: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1)、鸦片战争:A\背景:①清朝开始衰落,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②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西方列强由为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③英国为改变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B\时间:1840年至1842年。

C\影响:①通过《南京条约》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南京条约》: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宁波,上海,厦门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

反思: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以清政府为代表的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2.第二次鸦片战争:(1)背景:①鸦片战争及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未能满足西方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需求②西方列强的“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沦中的灾难,向前中的新生
• 清楚三个问题:
• 第一,社会主要矛盾有两对,即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其中民 族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 第二,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由以上两个矛盾决定,是双重性 质,即以反帝反封建为基本目标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简 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第三,近代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主题也因此有两个,即民族 独立和国家富强。
社会转型:
•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① “飞来”之变:外资企业出现 • ——由经济独立向半殖民地经济发展 • ——由闭关锁国向对外开放经济发展; • ②“数千年未变”之变:封建自然经济 解体 • ——由自然经济为主向商品经济发展 • ③“被逼自救”之变:洋务企业 • ④ “脱胎换骨”之变:民族资本主义 • ——由农业经济为主向工业经济发展 • ——由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 社会转型
1840年-1864年 19世纪中后期
• 中国近代史 • 必修一 • 1、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必修二 •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 3、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必修三 • 4、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 其次,要整体认识中国近代史的特征
• 1、问题:什么是中国近代史? •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史。 • 问题: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半殖民地:国家主权状态和国际地位,是主权国家向殖民地的过渡; • ——由于中国人民的反抗和列强之间的相互争夺。 • 半封建社会:社会的发展形态和进程,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 ——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
中国近代经济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 化;近代化;工 业化;全球化;
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四个维度:
1、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独立的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2、近代化(现代化):传统社会→近代(现代化)社 会; 3、工业化(工业文明):农耕文明社会→工业文明社 会 4、全球化(整体化):世界由各地区国家相对孤立到 联系为一个密切的整体。中国由闭关锁国到对外开放, 逐步融入世界。
• (4)(近)现代化史观 • 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就是(近)现代 化。 • (近)现代化史观的基本内容是:①经济上的工业化、城市 化②政治上的民主化、法治化③文化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大众化和通俗化,④社会生活上的平等化和世俗化; • (近)现代化的类型可以分为:原发型和传导型,资本主义 和社会主义。英法美是原发型、资本主义的(近)现代化, 日本是传导型、资本主义的(近)现代化,而中国则是传导 型、社会主义的(近)现代化; • 关键词:传统到现代 • 关注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从传统到现代的过程
• 4、历史分期: • 一、近代前期: •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1860年) •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860-1901年) •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1901-1919年) • • 二、近代后期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1927年) • (二)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 (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 (四)人民解放战争(1945-1949年) •
• (2)文明史观 •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 的历史。文明史观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 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 明时代;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 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人类历史是如 何传承的,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文明类型为 研究的基本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 关键词:人类文明视角 • 关注人类文明的演进与传承,承认文明的 多样性。
1840-1864社会转型
时期 政治 ①民族危机:鸦 片战争;第二次鸦 片战争; ②清政府统治危 机:清政府统治: 内政、外交; ③人民抗争:爱 国官兵、抵抗派、 洋务派(洋务运 动);太平天国运 动; 核心考点 经济 文化 ①传统经济衰落:自然 旧观念日益瓦解; 经济逐渐解体; 新思想的出现发展: ②新经济出现发展:近 ①开眼看世界与新思潮的 代企业的出现: 外资企萌发; 业、洋务派创办的军用 ②基督教文化与《资政新 工业、民族资产阶级创 篇》 办的企业。 ③洋务运动:中体西用 ③社会生活的变化:西 ④维新思想 方影响下的中国近代社 早期维新派:设立议会、 会生活的变化 实行君主立宪;发展工商 业、进行商战
拓展历史观的相关知识:
• 1、
历史观的含义: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①人 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 部分。②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 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由 于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③形成了两种根本对 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
• 3、注意三个问题: • 第一,民族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不排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些具体阶段中阶级 矛盾会成为主要矛盾。 • 第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分前后两段,即 旧民主革命、新民主革命阶段。其分界标准,是领导阶级及由此决定 的指导思想、革命前途、群众基础等因素的不同。但社会性质、社会 两大矛盾、革命性质及目标还是相同的。 • 第三,独立与富强的时代主题。旧民主主义革命先富强后独立,如戊 戌变法、辛亥革命,但均告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先独立后富强,实 践最终成功。国家富强,在近代前期(1840-1919年)的主题和目标 是资本主义化,但未成功;近代后期,主题和目标是新民主主义,然 后向社会主义过渡。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即半独立的、半资本主义的社会。 主要历史线索: • (1)半殖民地发展史:独立国家↓----半殖民地国家↑----独立国家↑; • (2)半封建社会发展史: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
• 2、中国近代史主要内容结构: (1)政治: ①西方侵华——殖民地化——民族矛盾; • ②反动政府的统治——专制卖国——阶级矛盾; • ③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反封建反侵略——求独立求民主; • (2)经济: •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3)思想: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 (4)生活: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
2、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
3、历史观分类:
• (1)阶级史观(革命史观)
• 又称阶级斗争史观,从阶级的视角去研究历史,研 究各个历史阶层中不同主导的阶级和各个阶级的发 展状况对所在历史时期的影响;主要观点是各个阶 级为了适应自身发展对原有统治阶级开展了革命, 开创了新的历史时期; • 关键词:阶级视角 • 各个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利益开展活动或 斗争。

• (3)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 研究关注的是全人类, 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 和影响。 • 世界史 重点考虑世界是如何从孤立走向一体的 :新航路的开 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球 化等问题。 • 中国史:把中国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大视野下进行考 察; • 关键词:人类历史是个整体视角 • 关注人类的交往活动促进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 联系和影响。
半殖 民地 半封 建社 会的 开始 与加 深
阶段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全面开始, 但主要体现为半殖民地 。
• 1、政治方面: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主权丧失,民族危 机日益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调整内政外交,第二次鸦片战争 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在两大矛盾作用下,太平天国起义爆 发,进行了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 • 2、经济方面:西方经济入侵中国逐步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 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企业的出现。 • 3、思想方面:西方文化入侵;(天朝上国的华夷观念)旧观念开始 瓦解;开始学习西方,先后出现了新思潮萌发、《资政新篇》、中体 西用、早期维新思想。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全面开始,但主要体现为半殖民地,半资本 主义化仍需一个较长时期才能发展起来。
• 4、历史分期: • 一、近代前期: •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1860年) •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860-1901年) •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1901-1919年) • ——划分标准:社会性质的演变 • 二、近代后期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1927年) • (二)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 (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 (四)人民解放战争(1945-1949年) • ——划分标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1)、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 (2)、指出社会历史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社会 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初源泉; • (3)、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4)、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 关键词: • 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 推动力量。在阶级社会中人类社会这一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 •
时期
半殖 民地 半封 建社 会的 形成
核心考点 政治 经济 ①传统经济衰落:自然 ①民族危机:甲 经济进一步解体; 午中日战争、帝国 ②新经济发展:洋务企 主义瓜分狂潮和八 业发展和失败;民族资 国联军侵华。 ② 本主义初步发展;外国 清政府统治危机: 资本掠夺和控制中国经 清政府统治:内政、 济命脉 外交; ③社会生活的变化:西 ③人民抗争:爱 方影响下的中国近代社 国官兵(洋务运 会生活的变化,习俗更 动);义和团;维 新。 新变法运动和资产
• (5)社会史观
• 即从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的不同社会状况和社会变化来 研究历史的发展,主要表明社会变化对历史的影响和 预兆。相比其他各种史观,该史观更加注重底层民众 的社会生活状况,以研究社会风土人情为主。 • 关键词:社会发展状况 • 注重底层民众的社会生活状况,以研究社会 风土人情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