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市民防灾避险应急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市民防灾避险应急能力
创新创优目标介绍:
开展救护培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红十字会的重要职责。为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普及市民急救知识和技能中的作用,提高广大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今年市红十字会以“防灾减灾”纪念日为契机,联合市健康办大力推进急救知识和技能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广泛开展以“提升市民防灾避险应急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救护知识培训,以总结探索红十字会在弘扬人道、关注生命和防灾避险中的独特作用。
一、项目实施背景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定期举办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红十字会是以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的社会救助团体。积极开展普及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是法律赋予红十字会的重要职责,也是红十字会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一项重要举措。杭州市红十字会通过在市民中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旨在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推进健康城市建设,为我市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二、目标完成情况
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市红十字会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美丽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培训讲师组,制定了活动方案,并与市健康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月月送培训,健康进万家”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活动。重点对社区居民、农村村民、企业高危作业人员、在校师生、外来务工人员等人群进行培训。截至目前,全市各级红十字会共培训64214人。
(一)调查研究,深入探讨
为增强救护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市红十字会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重点分析红十字会在各行业、各类人群中开展救护培训工作的难度和有利条件。还充分借鉴了国外对社会公众进行救护培训的成功经验。红十字会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表明:急救训练,不仅有助于在紧急情况下的救护、救助和救援,还有助于防止意外发生。当人们经过急救培训后,他们受伤的危险会明显减少,因为他们能快速意识到潜在的危险,并知道如何防止或避开危险。
我们还积极探索在新形势、新情况下开展培训工作的新路子和新方法。既不断改进完善传统的培训方式,又不断创新了多样化的培训方式。
(二)明确目标,细化内容
根据培训工作任务,明确了培训的指导思想、年度目标、培训对象和内容、总体安排和具体要求等。并加强了与各区、县(市)的联系、组织、协调和安排,确保了培训活动的规范、有序进行。
依照统一的教学大纲,结合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培训中着重进行了四大内容的施教(即意外伤害紧急避险、逃生技能,心肺复苏,四大救护技术),还针对高危行业实际,增加了与行业相关的
常见伤害急救知识。学员们认为培训内容非常实用,都是平时经常碰到的、用得着的知识技能。并且,还纠正了原先在意外伤害处理中的误区,提高了自救互救能力,帮助很大。
(三)注重实效,提高能力
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强调注重实效,既重视课堂教学,更注重实践操作动手,努力使培训对象达到应知、应会的要求。
培训前多数学员缺乏必要的自救意识和自救能力,认为灾害离他们很遥远;或认为学习培训技能作用不大,但通过培训,使学员们认识到了学习自救技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既了解并掌握了自救互救技能,也增强了自救意识。
三、创新项目的难度
开展全面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工作,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实施过程复杂,难度较大。
(一)社会公众危机意识不强
多数市民认为,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现场的紧急救护是专业医务人员的工作,所以人们经常看到的情况是,在出现车祸或是其他紧急情况时,人们的反应并不是那么有效。人们往往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有限的技能对伤者施救,而更多人因为不知道怎样提供帮助只好袖手旁观。
(二)急救知识普及不足
据有关资料反映,在抽样调查的近600人中,急救知识的知晓率仅为17%,掌握心肺复苏术的人就更少了,只有不到5%。这个数据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
在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医学急救知识通常被政府列入常规教学课程,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相关知识的教育。美国约有25%人受过专业健康教育,北欧国家的急救知识从青少年就开始普及,知晓率达到90%以上。挪威有90%的居民经过了急救培训,奥地利和德国经过急救培训的人数也分别达到人口总数的80%,英国已有四分之三的中学目前开设了急救课。在我国香港,对非急救运输人员同样要求进行为期两周的急救课程培训。而在我国,急救课程目前不仅没有被列入政府常规教学,公众专业培训严重不足。
(三)自救互救能力不高
据了解,市民缺乏急救知识的情况普遍存在。仅举2例。
2005年8月22日上午,家住杭州古荡新村的87岁老人陈大伯,因被泡饭噎住食管不幸窒息身亡。据老人的家属说,当时老人在家好端端地吃着早饭,突然憋得满脸通红。家人束手无策,只能送医院。虽经近2小时抢救,终因窒息时间过长未能挽回生命。医生说,由于家人不懂急救方法,导致延误了抢救的最佳时机。
2007年10月16日上午8时30分左右,一名中年男子路过东河东岸时,发现有一位老人倒在一张石椅子前,一动不动。他赶紧拨打了110和120急救电话。警车和救护车先后赶到事发现场。然后,老人终因心跳停止时间太长而无力回天。医生说,老人极有可能是心脏病突发而导致猝死的。如果当时那位中年男子在拨打急救电话的同时,立即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措施,就可能救回患者的生命。心跳呼吸停止后的5分钟,是抢救的关键时刻。
由此可见,掌握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是多么重要。
四、创新项目的亮点
(一)宣传发动,营造社会氛围
今年以来,各级红十字会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宣传媒体开辟专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宣传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