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练习课(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14 练习课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14  练习课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背诵1~6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1题。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做完后同桌互查,全对的同学给予表扬。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3题。
请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再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3)65比94少多少?
(4)4乘5得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拓展延伸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4、8、(12)、16、20214。
(2)5、(10)、15、20215、30。
2一个三角形的林场,三边都栽上柳树,每边栽5棵,最少栽多少棵?
5×3=15(棵) 15-3=12(棵)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让学生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交流中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利用找规律填数,再次复习乘法口诀。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练习课为学生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自主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
不足之处:没有关注到每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4题。
读题后先让学生说说1、2两个小题的区别,其余学生给予评价、完善。再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2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列式计算。
(1)3个6连加的和是多少?
(2)2与6的积再加上28,和是多少?
教学建议:以后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灵活多变地采用各种不同的教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的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复习和应用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乘法口诀、长度单位、几何图形等,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巩固和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乘法口诀、长度单位、几何图形等。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练习题、答案等。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与本单元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与本单元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展示:各小组选代表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人教版2. 正文: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一些与本单元相关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2. 口头作业:要求学生向家长复述本节课的内容,并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自己的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
举例:2倍数的乘法口诀“二二得四”,3倍数的乘法口诀“三三得九”。
2.教学难点
(1)乘法意义的理解:让学生从加法过渡到乘法,理解乘法的本质,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解决方法:通过具体的实物或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乘法口诀的掌握:乘法口诀的记忆和运用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解决方法:采用趣味性、节奏性的方法教学乘法口诀,如唱歌、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记忆。
3.发展学生数学交流能力,课堂中鼓励学生分享乘法运算过程和心得,提高数学表达和沟通技巧。
4.培养学生数学审美,通过乘法口诀的学习和运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韵律美和规律性,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5.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小组活动中共同完成乘法练习,提高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
1.学生对乘法概念的理解程度。在课堂上,我注意到有些学生能迅速理解乘法的意义,但也有部分学生对乘法与加法的关系把握不够准确。针对这一问题,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扎实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
2.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今天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分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从课堂氛围和学生参与度来看,这些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过于依赖小组,缺乏独立思考。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保证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5.教学评价的及时性。在今天的课堂上,我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评价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但在评价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的自信心不足,容易受到负面评价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正面激励,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8课时 练习课(2)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8课时  练习课(2)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8课时练习课(2)一、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表内乘法口诀的复习和应用。

2. 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分配等。

3. 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实例,引导学生学习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通过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课堂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过程紧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第6单元第8课时练习课(2)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练习课(第1课时)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练习课(第1课时)教案与反思

练习课(第1课时)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棋辰学校陈慧兰▶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73~74“练习十七”中第4~10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熟悉乘法口诀之间、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的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完成教科书P73“练习十七”第4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还记得吗?背一背吧。

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

2.完成教科书P74“练习十七”第6题。

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回答。

【设计意图】复习乘法口诀和相关的计算,使学生的计算准确、流利,并逐步做到迅速。

二、分层练习1.完成教科书P73“练习十七”第5题。

【教学提示】解决问题时,一定要让学生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明确算理。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学生很会看图,都能说出:从图中知道每只骆驼运4箱,一共有7只骆驼,求一共运了多少箱。

明白题意后,学生独立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用了哪句口诀。

【学情预设】一般学生都知道用了哪句口诀,这里也可以追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引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上说明理由。

2.完成教科书P74“练习十七”第7题。

师:认真观察这幅图,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学情预设】在观察图时,有的学生可能是横着观察,有的学生可能是竖着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清楚奶粉的桶数组成。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桶奶粉,该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讨论,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情预设】预设1:7+7+7+5=26(桶)。

预设2:7×3+5=26(桶)。

预设3:4×5+6=26(桶)。

预设4:7×4-2=26(桶)。

由于观察方法不同,所以解决方法也多样化。

4.11《第四单元练习课》(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4.11《第四单元练习课》(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4.11《第四单元练习课》(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材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四单元练习课。

主要内容包括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时间单位换算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认识货币、时间单位换算的能力,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加减法运算中的巧算方法,货币的认识和换算,时间单位换算。

2. 教学重点:加减法运算的准确性,货币和时间单位换算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购物场景,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1)加减法运算:讲解加减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凑十法、借一法等巧算方法。

(2)货币认识:介绍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让学生认识并了解货币。

(3)时间单位换算:讲解小时、分钟、秒之间的换算关系,引导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加减法运算的巧算方法,分享货币和时间单位换算的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加减法运算:加法:加数+加数=和减法:被减数减数=差2. 货币认识:人民币:纸币(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硬币(1元、5角、1角)3. 时间单位换算: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七、作业设计1. 加减法运算练习题:(1)33+27=(2)5617=(3)45+32=(4)8054=2. 货币认识练习题:(1)100元可以兑换多少个1元?(2)50元可以兑换多少个5角?3. 时间单位换算练习题:(1)1小时30分钟可以换算成多少秒?(2)40分钟可以换算成多少秒?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7课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练习课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7课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练习课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7课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练习课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7课时,内容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练习课。

课程旨在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1.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特别是在进位和退位时。

2. 部分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

2.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讲解: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练习课2. 板书内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注意事项、典型例题。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布置适量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提高练习:设计一些变式题,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练习:布置一些趣味性强、富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2. 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耐心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计算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练习课(第1课时)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练习课(第1课时)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练习课(第1课时)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进行练习,复习和巩固学生之前所学的知识点,包括加减法运算、乘法口诀、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等。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巩固和复习第六单元的知识点,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减法运算、乘法口诀、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等基本数学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教学难点1. 加减法运算中的进位和退位问题。

2. 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

3. 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数学课本和练习册。

2. 加减法运算卡片。

3. 乘法口诀表。

4. 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或问题,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复习:通过讲解和练习,复习第六单元的知识点,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3. 练习:进行加减法运算、乘法口诀、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等方面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练习课(第1课时)人教版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的结构,将每个环节的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

作业设计1. 加减法运算练习题。

2. 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题。

3. 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换算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练习和复习,巩固了学生对第六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练习课(第1课时)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练习课(第1课时)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练习课(第1课时)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练习课(第1课时)人教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的练习课。

本节课我们将复习和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本节课我们将复习第六单元的内容,包括加减法运算、100以内数的认识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能够进行数的运用。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进行100以内数的认识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练习题。

2. 学具:学生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苹果,告诉学生我有3个苹果,然后我又拿出2个苹果,问学生我现在有几个苹果?2. 例题讲解:我出示例题:小明有5个橘子,小红给了小明3个橘子,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橘子?我引导学生用加法运算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答案:8个橘子。

3. 随堂练习:我出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数的认识和运用:我拿出100个学具,让学生观察和认识100以内的数,然后我出示一些关于100以内数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运用。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减法运算的规则和100以内数的认识和运用。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加减法运算和100以内数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困难。

在课后,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多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年级数学《练习课》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练习课》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练习课》公开课教案二年级数学《练习课》公开课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练习课》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数学《练习课》公开课教案1教学内容:P37~P39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具体感受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感。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3、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数位,练习三位数读、写,以及比较大小,培养学生开放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小黑板、数字卡片,扑克牌教学过程:一、游戏学生数字游戏,4人或2人一组进行活动,用数字牌摆数。

二、练习1、完成习题7、8题(1)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作业。

(2)完成习题8,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习题9学生估计,50字太少,5000字又太多,大约有500字左右。

3、完成习题10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第一份是100,第二份是2,第3份是3)4、数学游戏:(1)学生用抽签的形式代替转盘,自己做这个游戏(2)说说这样赢的机会比较大?5、实践活动:学生估计有多少片树叶,说说自己怎样估计。

三、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通过练习都复习了什么知识?五、测量一、教学内容:P40~P48二、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的长度。

2、在测量中,统一建立度量单位。

3、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

4、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5、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6、能估计一些物体长度,并进行测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2、难点: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3、关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课时划分:6课时五、教学进度:第8~9周二年级数学《练习课》公开课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读数、写数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练习课(第6课时)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练习课(第6课时)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练习课(第6课时)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练习课(第6课时)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针对人教版教材第四册第二章第二节的练习题目。

内容包括:1. 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 利用数线进行加减法计算;4. 结合实际情景进行加减法计算。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2. 能够正确进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3. 学会利用数线进行加减法计算;4.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利用数线进行加减法计算;2.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练习题、数线;2. 学具:练习本、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组实际情景,如购物、做饭等,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数学问题;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例题,引导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4. 利用数线进行加减法计算: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数线进行加减法计算,巩固所学知识;5. 结合实际情景进行加减法计算: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学生独立解决,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1. 相同数位对齐;2. 从个位加起或减起;3. 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4. 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借一当十,加上原来的数再减。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1. 相同数位对齐;2. 从个位加起或减起;3. 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4. 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借一当十,加上原来的数再减。

利用数线进行加减法计算:1. 画出数线;2. 数线上的数按照顺序排列;3. 从数线上的数开始加减;4. 利用数线上的数进行计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减法练习课》教案(定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减法练习课》教案(定稿)
4、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7题。
5、第21页练习三第10题。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怎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
6、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方法。
环节三
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
小学部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周次:星期
单元
2
课题
减法练习课
课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根据问题列式算一算。。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练习的熟练性。
环节四、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批注
学习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环节一、
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设计意图]:课前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环节二、
1、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4题。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3题。教师巡视。
3、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9题。教师巡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12课时练习课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12课时练习课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12课时练习课人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一个练习课,主要内容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复习和巩固之前学过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各种练习题来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在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础上,提高运算速度,增强运算的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难点是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练习题和答案,以及计时器用于计时。

五、教学过程1. 开始上课,我先让学生们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然后我出示了一道例题:23 + 17 = ?2. 我让学生们独立计算这道题目,并在计算过程中注意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3. 计算结束后,我请了几位学生上台演示他们的计算过程,并对他们的计算进行了点评。

5. 在练习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6. 我进行了一次小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评估。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今天的课程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并在旁边标注了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35 + 47 = ?,要求学生们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并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练习课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需要我们关注的。

一、学生对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练习和讲解,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但在运算过程中,有些学生对进位和退位的处理还不够熟练,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进度,并通过举例和讲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进位和退位的处理方法。

二、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在课堂练习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运算过程中速度较慢,或者容易犯错。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课(第2课时)(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课(第2课时)(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课(第2课时)(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将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第2课时为依托,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2课时,主要包括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并能够正确判断和处理小数加减法运算中出现的进位和借位情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法运算中出现的进位和借位情况的处理。

2.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笔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小数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小数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创设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商品价格,引出小数加减法的运算。

2. 知识讲解:通过示例,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笔算方法,重点讲解小数加减法运算中出现的进位和借位情况的处理。

3. 随堂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些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讲解。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数加减法运算规则1. 相同数位对齐2. 从末尾开始加减3. 出现进位或借位,要记得加减七、作业设计(1)1.2 + 3.5 =(2)7.8 4.3 =(3)6.1 + 2.7 =(4)5.6 1.8 =(1)1.2 + 3.5 =(2)7.8 4.3 =(3)6.1 + 2.7 =(4)5.6 1.8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笔算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3练习课(第3课时)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3练习课(第3课时)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3练习课(第3课时)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3练习课(第3课时)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认识图形》中的3个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触摸和操作,掌握这3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能够辨别和命名,并且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掌握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特征,能够辨别和命名。

2.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特征及其辨别。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模型各一个,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圆柱体模型,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触摸和观察手中的模型,讲述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特征,让学生初步认识这3种立体图形。

3. 特征辨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换模型,辨别出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并能够正确命名。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模型,进行实际操作,如拼图、搭建等,进一步加深对这3种立体图形的认识。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题目,让学生抢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12条棱都相等长方体:六个面都是长方形12条棱分为3组,每组4条棱相等圆柱体:两个底面都是圆形侧面是曲面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七、作业设计图形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形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形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答案:图形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形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形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生对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特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辨别和命名。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6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6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6课时练习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6课时练习课。

2. 练习内容包括:表内乘法的计算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或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方法。

3. 交流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解题方法。

4.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自主完成。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认真听讲、主动提问等。

3. 练习题的正确率和解题速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以及教学评价的及时反馈,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自主探究”和“交流分享”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关键步骤,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实施。

一、自主探究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自主探究的设计原则自主探究环节应遵循以下原则:- 目标明确:探究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达到什么程度。

第二单元《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课》(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课》(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课》年级:二年级上册科目: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加减混合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应用。

教学重点:1.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2. 解决实际问题时,正确运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计算器、草稿纸、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加法、减法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吗?二、新课讲解1. 讲解连加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出连加的计算方法。

2. 讲解连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出连减的计算方法。

3. 讲解加减混合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出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解题心得。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

2.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五、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检查孩子的计算过程和答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打下坚实基础。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3 练习课 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3 练习课 教案

第八课时(练习课总第 12节)教学内容:教材第25~26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会比较分析同类应用题。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今天我收集了我们班课外活动的资料,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看谁能解决。

新授:1、跳绳的有27人,踢毽的人数比跳绳的多9人,踢毽的有多少人?2、小华和小阳在做手工,小阳做了38个,小华比小阳少做9个。

小华做了几个?3、第一小组在玩投球游戏,小军比小明多投中4个,小丽比小明少投中7个,小方比小明多投中3个,小明投中16个,小军投中多少个?小丽投中多少个?小方投中多少个?4、小南和小娇踢毽子,小南踢了34个,小娇比她多踢12个,?巩固:1、在玩“猫捉老鼠”的学生中男同学比女同学多9名,女同学有19名,(1)男同学有几名?(2)一共有几名同学?2、静静、欣欣、帆帆在跳绳,静静跳了36下,欣欣比静静多跳7下,帆帆比静静少跳9下。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再列式计算。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26页第5、6、7题。

第5题,可提出的问题很多,让学生广泛的提出问题,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学生自由选择问题列式计算。

2.第7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明确题目要求并独立解答。

“优惠”是什么意思?开放题:第26页第8题作业布置:1、完成黄冈小状元第15页板书设计: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1)58-8=50(元)(2)45-8=37(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课》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课》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课》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课》数学教案
第2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4课时练习课
【学习内容】:课本P15---P16练习二
【学习目标】: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12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练习五5——11题和1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教学手段】投影片、有条件的可采用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演示动画“加减混合”]
(1)开始演示动画“加减混合”,准备进行观察对比.
(2)复习各种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问:这几组题目各有什么特点?说一说每一组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3)演示动画“加减混合”,印证学生的回答.
二、探究研讨
1、出示计算题。

58-36+27 84-27+16 4+27-16
93+23+94 69-(39-23) 99+(25-24)
2、学生独立试做(教师行间巡视,随时请不同做法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3、在学生们试做的两种方法中,对比,择优.引导学生选择省时省力的算法.
4、师:谁来说一说,做像今天这样的题目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1)抄数的时候要仔细,不要因为把数抄错出现计算错误。

(2)在竖式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看清运算符号。

(3)在计算之前要先想一想,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运算顺序错了,题目就该算错了。

三、巩固练习
课本练习五5——11题和14题
四、总结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