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2组织行为学简答题总结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37. 简述如何根据个性差异实施有效的管理。
答:1)知人善用,(2)配备合理的领导结构。
(3)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
38. 简述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
答:(1.)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
主要包括组织战略、权力结构、正式规范、组织资源、人员甄选过程、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组织文化、物理工作环境等。
(2)群体成员资源。
主要包括能力和性格特点,(3.)群体结构。
主要包括正式领导、群体规模、群体构成等。
群体任务。
39. 简述集权型领导的主要特征。
答:(1)独揽决策权。
(2)单纯命令主义。
(3)个人包办一切管理权。
40. 简述动机产生的条件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1)产生动机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内在条件需要,即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程度;二是外在条件刺激,即个体身外的诱因,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2)当外在条件一定时•个体对某一事物(目标)的动机强度与身体组织缺乏的程度直接相关。
(3)当内部条件一定时,个体对事物(目标)的动机强度随外部因素的强弱而定。
(4)动机性行为经常是受到内外条件交互影响的结果。
41. 简述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的区别。
答:(1)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工作本身的内容与特点有关的,可以使人得到满意的因素,如工作成就感、奖赏、责任感等。
(2.)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工作环境或外部因素有关的,容易使人产生不满和消极情绪的因素,如工作条件、公司的政策与制度、工资等。
(3)激励因素可以直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保健因素缺乏时将引起极大的不满,但具备时也并不会激起强烈的激励,因此,管理应强调激励_。
⑷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 简述事业生涯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1)员工要学习和掌握对自己的事业生涯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能力。
(2) 员工必须具备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3) 员工必须学会与上级就事业生涯目标进行沟通和反馈的能力。
00152组织行为学简答题总结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2、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措施是什么?(1)管理人员不应只关注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还应把关注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2)管理人员在注重指挥、监督和控制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和整体感,提高组织的凝聚力。
(3)在实施奖励措施时,主张实行集体奖励制度,而不是主张实行个人奖励制度。
(4)管理人员的职位要进行轮换,管理人员要起到对上级和下级联络员的作用。
(5)主张“参与式”的管理方式。
3、“自我实现人”的需要层次论的管理措施是什么?(1)关注重点的变化,由关注人的因素转到关注工作环境的因素上来。
(2)激励方式的变化,认为只有内在的激励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管理制度的变化,主张管理权限的下放。
(4)管理职能的转变,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为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良好条件。
4、人的行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目的性(2)自主性(3)连续性(4)可塑性(5)持久性(6)社会性5、价值观的作用有哪些(1)价值观是研究各个成员对组织依赖程度的核心衡量指标。
(2)价值观是了解组织成员的态度和动机的基础,管理者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行为分析。
(3)价值观可以使个体对哪些不被其所在组织或群体接受的行为、态度和信仰进行合理化,以解决内心的冲突。
(4)价值观会影响企业领导人的决策行为。
6、态度在工作中有哪些作用?(1)调整功能(2)自我保护功能(3)价值体现功能(4)知识功能7、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挑战性工作(2)公平的报酬(3)支持的工作环境(4)和睦融洽的同事关系8、知觉的特征有哪些?(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9、知觉偏差的类型有哪些?(1)首因效应:第一次留下的深刻印象。
最新00152组织行为学自考本科重点126道简答题
绪论(7)1、简述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答: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有以下5点:1)跨学科性。
2)系统性。
3)全变性。
4)实用性。
5)科学性。
2、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答: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组织行为研究、领导行为研究3、简述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的。
(2018。
04)答: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内容包括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
其目的在于揭示不同个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与行为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为管理者认识和掌握组织成员共同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提高对员工行为的解释、预测和控制能力,掌握个体动机激发与行为选择、强化的规律,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合理用人提供理论依据。
4、简述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的。
(2018。
10)答: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包括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沟通、团队建设、群体冲突及管理等.其目的在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人际管理和沟通水平,增强群体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5、简述组织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的。
答:组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文化、组织学习等问题。
其目的在于分析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以及组织效率的影响,以期待形成良好的组织气氛,促进组织管理效率的提高。
探索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的原则和模式、促进组织不断完善和发展。
6、简述领导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的。
答:领导行为研究主要研究领导者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表现,解释领导活动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以发挥领导者带领组织成员高效实现组织目标的作用。
领导行为研究包括领导理论、激励理论与实务两大部分.其目的在于掌握领导活动过程的一般规律,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下属的工作积极性,高效实现组织目标.7、简述常用的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答: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情景模拟法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15)1、简述经济人假设的基本含义以及管理措施答:经济问题的出发点是人的本性,即资本主义的利己主义,每一个人的所有活动都会受到利己心的支配,这种个人利益的追求者就称为经济人。
00152—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分析
题型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
分值 25 10 15 30 20
题量 25 5 5 6 2
难度 一颗星 两颗星 两颗星 两颗星 两颗星
绪论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核心考点】(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国内外学者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有不同的界定: 美国著名管理学教授、组织行为学的权威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个
领导者带领组织成员高效实现组织目标的作用。领导行为研究包括领导理论、激励理论与实务两 大部分。其目的在于掌握领导活动过程的一般规律,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下属的工作积极性, 高效实现组织目标
绪论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
【核心考点】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 P30【选择题】
(一)心理学(二)社会学(三)社会心理学(四)人类学(五)政治学
1.使考生对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及其规律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对人性假设、人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群体、沟通、团队、领导方式、激励等有较深刻的 理解。
2.使考生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脉络,掌握正确观察、分析、引导人的行为的科学方法, 提高对组织问题和人的心理及行为过程的诊断能力。
3.使考生通过学习,既能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又能提高对人的心理的认识和分 析能力,以及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与控制的能力。 本课程考试采用闭卷笔答方式,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满分 100 分,60 及格
个体心理即个体在组织中因角色地位或不同的情境而表现出的心理现象,个体行为则 是个体在组织环境下的所作所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内容包括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个 体心理与行为分析。其目的在于揭示不同个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与行为和工作效率之间的 关系,为管理者认识和掌握组织成员共同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提高对员工行为的解释、预测 和控制能力,掌握个体动机激发与行为选择、强化的规律,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合理用 人提供理论依据。 (二)群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 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归属于某一个或某几个群体,组织中的群体既具有完成组织目标的作用, 又具有协调人际关系、满足个体心理和行为需求的功能。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包括群体对个 人行为的影响、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沟通、团队建设、群体冲突及管理等。其目的在于正确处 理人际关系,提高人际管理和沟通水平,增强群体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三)组织行为研究 个体及群体行为影响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组织行为也直接影响组织中个体和群体的心理与行为。 组织行为研究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文化、组织学习等问题。其目的在于分 析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及组织效率的影响,以期形成良好的组 织气氛,促进组织管理效率的提高,探索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的原则和模式,促进组织不断完善 和发展。 (四)领导行为研究 领导行为研究主要研究领导者的心理活动及行为表现,解释领导活动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以发挥
组织行为学00152 名词解释
⏹测验的信度答:所谓测验的信度即可靠性,它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之为测验的准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
⏹晕轮效应答:这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
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正式领导答: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非正式领导答: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管理模式答:所谓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
⏹工作态度答: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激励机制答:激励机制是为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组织的亚文化答:亚文化是指大组织内部由于部门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导致同一个组织中的不同部门所拥有的个性“价值观”。
⏹案例研究法答:案例分析法案例研究法是指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
⏹社会交换理论答:社会交换理论首先是由霍曼斯提出来的。
霍曼斯认为人们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换,这不仅是物质商品的交换,而且诸如赞许或者声望、符号之类的非物质商品的交换。
⏹组织答: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组织成员的认同感答: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组织成员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和。
⏹组织文化答: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2024年4月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真题及答案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课程代码:00152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个体能正确地理解社会要求和利益,在行动中有坚定的目标,能客服困难和障碍去完成既定的目标,这是意志的A.坚毅性B.果断性C.自制性D.能动性2.“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所基于的人性假设是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3.将性格分为独立型与顺从型的划分依据是A.心理活动的优势性B.个体对现实的态度C.个体独立性D.对工作的影响效果4.人们把在实践、空间上接近的对象知觉为同类的倾向,这体现的事知觉整合的A.相似律B.接近律C.闭锁律D.连续律5.对某一类事物或人产生的一种固定的、具有概括性的、笼统的印象是A.晕轮效应B.投射效应C.刻板效应D.定势效应6.群体发展的最高层次是A.松散群体B.联合群体C.正式群体D.集体7.群体成员认同与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和准则是A.群体角色B.群体规范C.群体归属感D.群体认同感8.同一工作群体内部的沟通以及同级别同层次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是A.下行沟通B.上行沟通C.斜向沟通D.水平沟通9.最有利于在组织中营造出一种高昂的士气氛围来鼓舞员工实现组织最终目标的沟通形式是A.环式沟通B.轮式沟通C.全通道式沟通D.链式沟通10.群体成员把自己与其他成员视为同一体,体验他人的心情如同体验自己的心情。
这种社会心理现象是A.共同感受B.情绪认同C.共同信念D.共生效应11.企业在管理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团队,并对其团队成员进行训练、总结、提高的活动是A.团队发展B.团队建设C.团队管理D.团队开发12.冲突可以区分为建设性冲突与破坏性冲突,这种划分标准是根据冲突A.对组织的影响不同B.产生的原因不同C.影响范围的不同D.特点的不同13.既不满足自身利益,也不满足对方利益,以退避三舍的方式来处理冲突,这是冲突管理的A.妥协策略B.迁就策略C.合作策略D.回避策略14.领导者权威建立在学识、技术等业务专长之上的组织属于A.功利性组织B.强制性组织C.规范性组织D.混合性组织15.就本质而言,组织结构反映的是A.权利和分配关系B.成员的分工协作关系C.信息的沟通关系D.资源的分配关系16.推动组织文化创新的根本手段是A.全员培训B.组织领导者推动C.奖惩措施D.组织文化制度创新17.组织文化的源头是A.组织环境B.组织价值观C.组织行为D.组织创始人18.领导者有强烈的实现愿景的使命感,能自觉接受愿景的召唤,这是领导者在学习型组织中担当A.设计师角色B.教师角色C.仆人角色D.教练角色19.能够维持组织正常行为但不能取得改进效果的学习类型是A.经验型学习B.单环学习C.双环学习D.多环学习20.领导者能够很快进入新的角色,打开工作局面,这体现的是领导者的A.适应能力B.综合能力C.协调能力D.创新能力21.评定领导效率高低的标准是A.领导能力的高低B.领导方式的好坏C.领导资源的投入D.被领导者的行为效率22.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者是A.亚当斯B.赫兹伯格C.马斯洛D.托尔曼23.多以表扬和批评形式出现的激励属于A.内激励B.外激励C.物质激励D.精神激励24.首次采用“组织心理学”名词的是A.梅奥B.莱维特C.马斯洛D.闵斯特伯格25.首先正式把心理学运用到工业管理之中的著作是A.《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B.《论企业中的人性》C.《心理学与工业效率》D.《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1组织是指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人的行为的特点(1)具有适应性,即人的行为反应既符合环境的要求又要满足本身的需要。
(2)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会做出多种多样的行为反应。
(3)具有动态性,人的行为会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
(4)具有可控性,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包括制度、培训、教育等消除消极行为,诱导和发挥积极行为。
(5)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3.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是边缘性(其中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表现:基础和出发点是个体,第二层次是群体,第三层次是组织):、两重性(应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是(社会心理学)、应用性:(属于应用性科学)4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最先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中的工业心理学分为工业个体心理学、工业社会心理学、工业消费心理学5.试述组织行为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组织行为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理论准备和实际应用的演变过程,它是在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如下:(1)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而行为则表现在外面,所以必须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来研究外显行为的规律性。
(2)社会学与组织行为学。
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研究社会现象各方面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研究组织行为学就要运用社会学的知识来探索人在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
(3)人类学与组织行为学。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科学。
它包括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简答题、论述题)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2.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1)跨学科性。
(2)系统性。
(3)权变性。
(4)实用性。
(5)科学性。
3.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一把员工看成是“经济人”。
二强调独裁式管理。
三把组织看成是封闭的系统,组织职能的改善仅仅依靠组织内部的合理化,很少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注意在宏观高度上研究经济和社会问题。
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个案分析法(4)实验法(5)心理测验法(6)情景模拟法5.观察法的优点:简便易行;所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能够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工作要求。
缺点:花费的时间多;观察得来的材料难以量化,难以说明刺激条件与行为变化之间的精确关系;有些被观察者难以接受,他们觉得自已受到了监视和威胁,在心理上对观察人员产生反感,同时也可能造成操作动作变形。
注意事项:1)要注意工作行为样本的代表性2)观察人员在观察时尽量不要引起被观察者的注意,干扰被观察者的工作。
3)观察前要有详细的观察提纲和行为标准4)观察者要避免机械记录,应反映工作有关内容,并对工作信息进行比较和提炼。
6.访谈法的优点:1)可以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动机等较深层次的内容有比较具体的了解;2)运用面广,能够简单且迅速收集多方面资料;3)易了解到短期直接观察法不容易发现的情况,有助于管理者发现问题;4)有助于与员工的沟通。
缺点:1)访谈者要有专门的技巧,需要受过专门的训练;2)比较费时、费力、工作成本较高;3)无法避免主观因素、暗示、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真。
7.问卷法的优点:1)调查范围广;2)调查样本量大,适用于需要对很多人员进行调查的情况;3)调查的资料可以量化,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缺点:1)设计理想的调查问卷要花费较多时间,人力、物力、费用成本高,问卷设计若不科学,有可能造成调查结果不准确;2)问卷在使用前需进行测试,以了解被调查者是否了解问卷中的问题,为避免误解,还经常需要工作人员亲自解释和说明,会影响工作效率。
00152组织行为学名称解释,简答题
00152组织行为学名称解释,简答题个体倾向性:是指个体在客观现实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对事物所持有的看法,态度和倾向。
具体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态度、理想、信念、价值观等。
社会知觉:是指社会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某个具体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心理相容:是指群体成员之间心理上的相互理解、容纳和协调,即群体成员间的心理流和心理面处于一个同频同振的心理场中,一个人或者若干人的行为会引起群体的肯定性反应矩阵组织结构:是指在组织结构上,把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产品(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关系的结构,称为矩阵组织结构职权:是由组织或上级所授予的法定权力(或正式权力),是领导者支配下级的力量,领导者凭借职权可以左右被领导者的行为、处境、得失、并使被领导者产生敬畏感。
角色知觉: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应该如何表现的认知和了解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扁平化、符合人性并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内激励:是指由内酬引发的、源于工作任务本身的激励。
群体动力:指群体中各种因素“力”的相互作用,并对群体成员在资源利用,任务实现及关系维护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力。
角色期待:指在某个特定情境中别人认为你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或活动过程中,以共同的思想感情,共同的利益,共同的需求为基础自发形成的团体。
组织学习:是指组织为了实现发展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而围绕信息和知识技能所采取的各种行动,是组织不断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的过程。
外激励:指由外酬引发的、与工作任务本身无直接关系额激励。
组织承诺:是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情绪依赖及参与程度环式沟通网络:环式沟通网络是一个封闭式控制结构,每个成员都可以同时与两侧的人员进行信息沟通行动型学习:行动型学习从现实存在的问题入手,侧重于获取知识,并实际执行解决方案,它是一个通过评估和解决现实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更好更快地学习的过程法定权:是指组织内各领导职务所固有的合法的、正式的权力一,基于“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措施有哪些?(1)管理人员不应该关注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还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组织行为学自考笔记_简答部分总结
00152组织行为学一、选择题(常考知识点)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系统分析法.P52.组织行为学具有多层次交切的特点,它所研究的四个层次是个体、群体、组织、外部环境.P103.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过程起始于心理学。
p124.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考虑组织行为学,它实际上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
5.在人类学的各分支中与研究组织行为学关系最密切的是文化人类学。
6.人的行为的特点:具有适应性;具有多样性;具有动态性;具有可控性;行为交叉性;P47.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主要有:提高知人善用,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领导的有效性,改进领导行为;进行组织的改革,提高绩效;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8。
组织行为学的边缘性主要表现在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
9.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边缘性、两重性、应用性。
10.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和管理的两重性。
11.从微观和宏观、理论与应用这两个方面,可以把组织行为学划分为组织行为、组织理论、组织发展、人力资源管理.P1412.根据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人的行为是自身能力、自身气质、自身价值观、组织内部环境、组织外部环境的函数。
13.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来源有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
14.心理学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中的有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我们要研究班组工人士气的高低对其生产效率的影响,观察和实验的条件就必须排除实验组和对比组这两个班组之间在生产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劳动强度、工资报酬、职业培训等方面对生产率的影响,这说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
2.研究人员直接参与被研究对象的活动,并在共同活动中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称为参与观察法。
3.把观察法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两类,这种分类是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00152)考核知识点整理汇总(速记版)
组织行为学(00152)考核知识点整理汇总(速记版)1.领导问题是影响一个部门或一个组织人力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
2.领导的实质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3.作为领导者和管理者最主要的最大量的工作是与组织内外的各种各类人打交道。
4.管理者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明兹伯格。
5.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个体。
6.组织行为学属于应用性科学。
7.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心理学。
8.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具有两重性的学科。
其应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是社会心理学。
9.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和说明的研究方法是案例研究法。
10.观察者在限定条件下进行观察,也就是操纵自变量的情况下进行观察,被观察者知道自己处于被观察状态中的那种方法叫控制观察法。
11.研究人员通过与被调查者直接交谈,来探索被调查者的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是面谈法。
12.具有花钱花时不多,能调查较多的人的优点的研究方法是电话调查法。
13.问卷调查法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书信邮寄问卷调查法;一种是直接现场问卷调查法。
前者的缺点是回收率较低,尽管信中附上邮票,而真正回复的一般只有45%左右。
而后者直接现场问卷调查法,回收率较高,但花的人力和时间又会较多。
14.度量离中趋势的常用指标是标准差。
15.相关分析方法是用于揭示两组变量或几组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一般用相关系数作为度量的具体指标,相关系数的范围从+1经过0到一1。
16.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感觉。
17.感觉的特点是只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18.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是指知觉防御。
19.首因效应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
20.晕轮效应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
21.投射是指以己度人的思想方法。
22.X、Y理论是两种有关领导人如何看待被领导人的理论。
23.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麦克里格。
2023年04月00152《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广东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卢因的群体动力理论可用公式表达为B=f(P·E),其中B指的是A.个体的内部驱动力B.个体行为C.群体环境D.目标2.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A.记忆过程B.思维过程C.意志过程D.学习过程3.态度的心理结构由三种成分成构成:知觉成分、情感成分和A.行为意向成分B.思维成分C.意志成分D.记忆成分4.心理学家把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为分为目标行为和A.动机行为B.需要行为C.目标导向行为D.个性行为5.人们在知觉过程中,常从局部印象出发,进而扩展到全部整体印象,这种现象称为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刻板效应D.投射效应6.为了寻求友谊、感情,得到社交上的满足,群体成员以亲密的感情为基础而形成的非正式群体是A.利益型群体B.情感型群体C. 爱好型群体D. 信仰型群体7. 界定每个角色行为期待的是A. 角色认同B. 角色直觉C. 群体规范D. 心理契约8. 处于不同层级且没有隶属关系的人员之间的沟通是A. 上行沟通B. 下行沟通C. 水平沟通D. 斜向沟通9. 当组织规模很大并且需要进行分层授权管理时,最好的沟通网络形式是A. 倒Y式B. 轮式C. 环式D. 链式10. 每个团队的建立都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组建期、激荡期和A. 信任期B. 磨合期C. 规范期D. 衰亡期11. 被称为“团队之魂”的是A. 共同的目标与价值观B. 充分的授权C. 平等的交流D. 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12. 托马斯的冲突管理二维模式中的二维是: 合作性与A. 关心员工B. 关心工作C. 相互依赖性D. 坚持己见性13. 管理者应当接纳冲突,适当控制和利用冲突,倡导这种理念的是A. 传统观念B. 人际关系观念C. 组织发展观念D. 相互作用观念14. 最早也是最简单的组织形式是A. 直线制B. 职能制C. 直线-职能制D. 事业部制15. 在运用合法权威的同时,实行经济和物质奖励的组织属于A. 功利性组织B. 规范性组织C. 强制性组织D. 混合性组织16. 组织文化制度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是A. 组织环境B. 组织领导者C. 组织制度规范D. 组织文化创新17. 在组织文化创建程序中,既是解决文化问题阶段,也是确定新文化阶段的是A. 调查分析阶段B. 论证实验阶段C. 传播执行阶段D. 评估调整阶段18. 学习型组织中的领导者能够自觉接受愿景的召唤,这体现的是A. 设计师角色B. 协调者角色C. 仆人角色D. 教师角色19. 组织全面分析未来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境中的机会和威胁,根据抓住机会、避开威胁所需掌握的知识进行学习的学习类型是A. 适应型学习B. 经验型学习C. 自主型学习D. 预见型学习20. 领导者能够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解决组织内部存在的矛盾,这体现的是领导的A. 指挥作用B. 协调作用C. 激励作用D. 控制作用21. 在传统领导权力观看来,有效领导的关键因素,也是唯一因素是A. 领导者的素质B. 领导方式C. 领导者的职权D. 被领导者的能力22. 由外酬引发的、与工作任务本身无直接关系的激励属于A. 内激励B. 外激励C. 正激励D. 负激励23. 在公平理论中,奖酬和满足需要之间存在的中间变量是A. 报酬的公平性B. 报酬的数量C. 报酬的类型D. 报酬的频率24. 被誉为“组织管理之父”的是A. 梅奥B. 马克斯·韦伯C. 亨利·法约尔D. 泰勒25. 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科学的著作是A.《科学管理原理》B.《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C.《社会与经济组织理论》D.《经理人员的职能》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2分,共10 分。
00152组织行为学自考知识点汇总
00152组织行为学-目录绪论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3.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的四个模块之间的关系4.组织行为学的产生5.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6.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和性质7.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步骤8.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及优缺点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9.人性假设的4种基本观点10.X理论11.Y理论12.新华生主义的主要理论13.个体行为的基本特征14.卢因的群体动力论15.认识过程16.情感过程17.意志活动的特点18.意志的表现19.个性心理的含义20.情绪与情感的区别21.个体行为的心理活动过程。
22.意志活动的特点23.意志的表现24.个性心理的构成25.亚当·斯密对管理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6.梅奥“社会人”假设的基本含义27.基于“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措施28.“复杂人”假设的基本含义29.基于“复杂人”假设的管理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30.需要与动机的概念31.需要的特点32.动机与行为的关系33.需要、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34.价值观的含义35.价值观的作用36.态度的概念37.态度的构成38.态度的功能39.态度对行为的影响40.工作满意度概述41.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42.知觉的内涵与特征;43.知觉的分类44.社会知觉的内涵与特征45.知觉过程46.知觉的影响因素47.知觉偏差48.归因理论、“晕轮效应”、“刻板效应”49.个性的概念50.个性的特征51.气质定义52.气质类型53.能力的概念54.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55.能力的类型56.性格的定义57.性格的类型58.性格的培养需要注重什么59.情绪的概念60.情绪的特征61.情绪的的维度分类62.工作中的情绪管理63.情绪在组织行为中的应用64.组织承诺65.组织承诺的三因素66.组织公民行为的含义67.组织行为的特点68.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69.建立组织承诺的意义第三章群体行为基础70.群体的概念71.群体的类型72.群体的作用73.群体发展阶段74.群体外部环境75.群体结构变量的内容76.群体凝聚力77.群体凝聚力的表现形式78.群体决策方法79.头脑风暴法的优缺点80.名义小组法在具体操作时的步骤81.德尔菲法的操作步骤及缺点82.电子会议法的操作步骤是83.群体决策的优缺点84.防止群体决策弊端的方法85.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86.非正式群体的特点、类型和作用87.群体规范的作用88.从众行为89.产生从众行为的原因有90.从众行为的表现形式:(表面和内心的2个维度)91.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92.如何提升群体凝聚力93.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与管理:第四章沟通94.沟通的含义95.沟通的功能96.按信息沟通渠道分类沟通可分为97.正式沟通按沟通网络分类98.沟通过程99.正式沟通优缺点100.非正式沟通的特点101.非正式沟通网络类型102.按信息传递方式分类沟通可分为103.单向沟通104.双向沟通105.按信息沟通媒介分类106.有效沟通的含义及特征107.沟通障碍108.有效沟通的技能109.跨文化沟通中的障碍及改进110.跨文化的原则111.跨文化的策略112.跨文化沟通的技能113.网络对沟通的影响114.网络时代的沟通特征115.跨文化沟通第五章团队116.团队的概念117.团队的特征118.团队建设的发展阶段119.团队建设的心理机制120.虚拟团队及其特征121.虚拟团队的作用第六章冲突与冲突管理122.冲突的定义123.冲突的不同观念124.冲突性的特征125.冲突的类型126.冲突产生的根源127.冲突的过程128.冲突管理的原则129.冲突管理的策略130.群体间冲突的预防第七章组织结构与组织变革131.组织的含义132.传统的组织概念133.现代的组织概念134.组织的分类135.组织的功用136.古典组织理论分析137.近代组织理论分析——霍桑实验138.现代组织理论分析——巴纳德139.组织理论的发展140.构成组织结构的三要素141.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142.组织结构类型143.机械式结构及其缺点144.有机式结构及其特点145.组织变革146.组织变革的原因147.华尔顿认为成员的期望与组织的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的六点差异148.雪恩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适应循环”的方式149.组织变革的变量150.组织变革方式151.组织变革过程的观点152.组织变革的阻力153.克服组织变革阻力的策略154.什么是压力155.压力的症状156.减少压力的管理对策第八章组织文化157.组织文化的概念158.组织文化的特征159.组织文化的功能160.霍夫斯坦德的文化差异理论161.迪尔和肯尼迪的组织文化因素理论162.把文化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63.帕斯卡和阿索斯的7S管理框架164.彼得斯和沃特曼的革新性文化理论165.组织文化创建的影响因素166.组织文化创建的原则167.组织文化创建的具体程序168.创建组织文化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69.社会化过程的三个阶段170.组织文化创新171.组织文化的发展趋势172.甄选过程、高层管理人员和社会化对组织文化维系的作用第九章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173.组织学习的定义174.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的关系175.组织学习的作用176.组织学习的类型177.组织学习过程178.学习型组织的概念179.学习型组织的特征180.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181.学习型组织的构建182.影响组织成员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第十章领导及领导理论的发展184.领导的含义及特点185.领导的特点186.领导的作用187.领导权力的来源188.领导与领导者的区别189.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90.现代领导者应具备哪些必要的心理素质191.费德勒权变模型主要内容192.影响领导行为效果的情境因素:193.路径-目标理论的基本原理194.路径-目标理论的四种领导方式195.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四种领导方式30196.领导艺术的概念197.领导艺术的特征198.把握领导艺术的原则199.领导的用人艺术200.领导的时间艺术201.领导的授权艺术202.授权的必要性203.授权艺术的要点204.领导的决策艺术第十一章激励205.激励的概念206.激励三要素207.激励的作用208.激励的影响因素209.内容型激励理论21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21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是212.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ERG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观点213.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观点214.双因素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215.期望理论216.公平理论217.强化理论218.强化理论的四种强化类型219.斯金纳强化理论的基本观点220.强化方式221.管理者实施强化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222.归因理论223.归因理论所研究的基本问题224.一般人行为的成功或者失败常做四种归因225.激励的类型226.激励的原则227.激励的方法。
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汇总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观察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等,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
二、观察法的优点1.简便易行;2.所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3.能够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工作要求。
三、观察法的缺点1.花费的时间多;2.观察得来的材料难以量化,难以说明刺激条件与行为变化之间的精确关系;3.有些被观察者难以接受,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监视或威胁,在心理上对观察人员产生反感,同时也可能造成操作动作变形。
四、访谈法的优点1.可以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动机等较深层次的内容有比较具体的了解;2.运用面广,能够简单且迅速地收集多方面的资料;3.易了解到短期直接观察法不容易发现的情况;4.有助于与员工的沟通。
五.访谈法的缺点1.访谈者要有专门的技巧,需要受过专门的训练;2.比较费时、费力,成本较高;3.无法完全避免主观因素、暗示、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真。
六.问卷法的优点1.调查范围广;2.调查样本量大,适用于需要对很多人员进行调查的情况;3.调查的资料可以量化,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七.问卷法的缺点1.设计问卷要花费较多时间;2.问卷在使用前需进行测试,会影响工作效率;3.被调查者可能不积极配合,从而影响调查的质量。
八、态度对行为的影响(1)态度景?响认知和判断;(2)态度影响行为效果;(3)态度影响忍耐力;(4)态度影响相容性。
九.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1)容易产生抵触情绪;(2)影响工作效率;(3)容易传播谣言;(4)会产生破坏作用。
十、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1)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指出有四种领导方式,即命令型、说服型、参与型和授权型领导方式;(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指出下属成熟度有四个阶段:不成熟、初步成熟、比较成熟和成熟;(3)该理论指出,领导者要依据下属成熟度,选择正确的领导风格,这样才能取得成功;(4)下属不成熟,选择命令型领导方式;下属初步成熟,选择说服型领导方式;下属比较成熟,选择参与型领导方式;下属成熟度高,选择授权型领导方式。
00152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题02
《组织行为学》自考重点简答题02第三章群体行为基础(8)1、简述群体结构变量的内容。
答:群体结构变量主要包括角色、群体规范、从众行为、群体规模、群体构成以及群体凝聚力。
2、简述群体规范的作用。
(2016.10)答:群体规范的作用有以下四点:1)群体规范能起到群体的支柱作用。
2)群体规范能起到评价标准的作用。
3)群体规范能起到群体动力的作用。
4)群体规范具有行为导向和xx作用。
3、简述从众行为对群体的影响。
答:(1)从众行为的积极作用。
从众行为的实质是通过群体来影响和改变个体的观念与行为。
好的群体行为可以促进个人行为朝着好的方面发展(2)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
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群体压力抑制成员的独立性。
因为从众行为倾向于“舆论一致”,如果成员不能摆脱其控制,就会“人云亦云”,难以创新。
2)群体的从众行为,容易在决策时做出“表面一致”但不一定正确的结论,可能导致错误的行为。
4、简述群体凝聚力的内涵以及表现形式:答: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也就是一个群体对其成员的内在吸引力。
群体凝聚力的表现形式有:自然凝聚力、工作凝聚力、领导者凝聚力、情感凝聚力5、群体互动过程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答:群体互动过程会产生两种影响:协同效应与社会促进效应。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单一物质作用的总和,简单地说,就是“1+1>2”。
这种现象与社会惰化现象的表现正好相反,社会情化现象所代表的是负协同效应,群体互动的结果小于个体努力累加之和。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当个体与其他人一起工作时,因他人的在场而激发了个体的工作动机,由此而引发的绩效水平提高的倾向。
6、简述防止群体决策弊端的方法(1)制定合理的决策程序制定一套科学的决策程序,使决策准确无误,少出现或不出现漏洞。
(2)鼓励群体成员参与决策为了使决策更趋实际、合理,管理者应鼓励群体成员参与决策,使群体成员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还能听到成员不同的意见,有利于决策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00152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题04
《组织行为学》自考重点简答题04第八章组织文化(19)1、简述组织文化的特征。
答:组织文化不仅具有独特的个性品质,而且具有整体性、独特性、继承性、创新性、连续性2、简述组织文化的积极功能。
(2017.4)答:组织文化的积极功能有:(1)导向功能。
对组织成员的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2)凝聚功能。
良好的组织文化能够激发组织成员士气,使组织成员产生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使命感、归属感,从而使组织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约束功能。
组织文化使组织1成员通过内省过程,产生自律意识,自觉遵守成文规定(4)激励功能。
组织文化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辐射功能。
组织文化除了对组织内部产生影响,还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6)调适能力。
组织文化倡导的处世哲学和行为规范有利于组织成员科学地处理矛盾。
(7)创新功能。
组织文化要不断创新,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3、简述组织文化的消极功能。
(2017.10)(1)削弱个体的创造力。
使成员放弃个性服从组织文化(2)变革的障碍。
当组织的共同价值观与进一步提高组织效率的要求不相符时,它就成为了组织的束缚。
(3)多样化的障碍。
强势的组织文化要求1成员与组织的价值观一致,必然导致决策的单调性,抹杀;1多样化带来的优势(4)兼并和收购的障碍。
组织文化差异大,管理人员为降低风险会放弃兼并收购。
4、简述霍夫斯坦德的文化差异论的主要内容。
答:(1)权利距离(2)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3)男性度与女性度(4)不确定避免(5)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5、简述组织文化创建的一般原则。
答:组织文化创建的一般原则有以下6点:1)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方向。
2)明确组织文化目标,突出个性特色。
3)强调组织文化的主体性,建设有哦特色的组织文化。
4)强调组织文化的群体性与群众参与性。
5)结合组织体制改革,同步进行组织文化改造与创立。
6)组织文化的创立应面向时代、面向未来。
6、简述组织文化创建的具体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2、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措施是什么?(1)管理人员不应只关注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还应把关注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2)管理人员在注重指挥、监督和控制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和整体感,提高组织的凝聚力。
(3)在实施奖励措施时,主张实行集体奖励制度,而不是主张实行个人奖励制度。
(4)管理人员的职位要进行轮换,管理人员要起到对上级和下级联络员的作用。
(5)主张“参与式”的管理方式。
3、“自我实现人”的需要层次论的管理措施是什么?(1)关注重点的变化,由关注人的因素转到关注工作环境的因素上来。
(2)激励方式的变化,认为只有内在的激励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管理制度的变化,主张管理权限的下放。
(4)管理职能的转变,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为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良好条件。
4、人的行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目的性(2)自主性(3)连续性(4)可塑性(5)持久性(6)社会性5、价值观的作用有哪些?(1)价值观是研究各个成员对组织依赖程度的核心衡量指标。
(2)价值观是了解组织成员的态度和动机的基础,管理者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行为分析。
(3)价值观可以使个体对哪些不被其所在组织或群体接受的行为、态度和信仰进行合理化,以解决内心的冲突。
(4)价值观会影响企业领导人的决策行为。
6、态度在工作中有哪些作用?(1)调整功能(2)自我保护功能(3)价值体现功能(4)知识功能7、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挑战性工作(2)公平的报酬(3)支持的工作环境(4)和睦融洽的同事关系8、知觉的特征有哪些?(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9、知觉偏差的类型有哪些?(1)首因效应:第一次留下的深刻印象。
(2)近因效应:最后一次留下的深刻印象会冲淡过去的印象,并对以后的知觉产生重要影响。
(3)晕轮效应:在知觉的过程中,人们常从或好或坏的局部印象出发进而扩展到或好或坏的整体印象。
(4)投射效应:在知觉的过程中,人们通过把自己身上的品质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形成关于他人的印象。
(5)心理定势:人们在认识特定对象时心理上的准备状态。
(6)对比效应:在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进行知觉时,人们总会不自觉的将他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而不考虑客观标准。
(7)刻板效应:指对某一事物或人产生的较为固定的具体概括性的印象。
10、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1)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2)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3)动机是产生行为的直接诱因。
(4)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
11、群体的结构变量主要包括哪些因素?(1)群体规范(2)从众行为(3)群体规模(4)群体构成(5)群体凝聚力(6)角色12、群体决策的弊端及防止措施是什么?(1)群体决策的弊端是:其成员受群体压力,而不敢提意见,导致决策的失误。
领导者可能由于个性太强,而压制讨论,降低成员的创新性。
群体决策消耗的时间太多。
群体决策掩盖了个人责任易于变是非之争为意气之争。
(2)防止措施:制定合理的决策程序选用科学的决策方法鼓励成员参与决策。
13、群体规范的作用有哪些?(1)标准功能(2)导向功能(3)评价功能(4)动力功能14、沟通的功能有哪些?(1)传递信息(2)促进了解(3)控制行为(4)帮助决策(5)协调关系15、正式沟通的形式及特点?(1)链式沟通:是一种直线沟通,两端的人只能与内侧的一个成员进行沟通,居中的人可以与两端的人进行沟通。
特点是:信息经过筛选,容易失真(2)轮式沟通:只有一个成员是各种信息的聚集到和传递中心,信息沟通网络呈车轮状。
特点:距离短,传递信息快;但信息过于集中,导致士气下降。
(3)环式沟通:是一个封闭式控制结构,每个成员都可以与两侧的人进行沟通。
特点:组织集中化程度低,成员满意度高,士气高涨。
(4)全通道沟通:是一种开发的网络沟通系统,每个成员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特点是:共同参与决策,集思广益,但由于渠道过多,容易造成混乱。
16、非正式沟通的特点是什么?(1)沟通渠道具有灵活性、松散型和随意性。
(2)内容非正式化,更容易表露人的真实想法。
(3)沟通速度快,灵活自如。
(4)非正式沟通的情感性强。
(5)非正式沟通具有一定的派生性,有时带有个人目的性和非组织目标性。
17、网络时代的沟通特征有哪些?(1)扁平化的沟通流程(2)透明化的沟通模式(3)互动化的沟通活动(4)沟通对象个性化(5)沟通趋于电子化18、团队的特征有哪些?(1)价值观共识化(2)工作原则是委托和授权(3)团队成员平等信任,注重交流(4)高素质的员工是关键19、虚拟团队的特征有哪些?(1)有共同的目标(2)地理位置离散(3)采用电子沟通方式(4)宽泛型组织编辑20、虚拟团队的作用有哪些?(1)虚拟团队允许分散性组织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专长,而不需要进行实质性的个体物理流动。
(2)虚拟团队允许组织将不同文化、不同商务习惯的多种意见统一起来,以避免发生逆生产效率的现象、。
(3)虚拟团队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中通过跨组织的宽泛联合,协调完成复杂的商务任务,提供了重要机会。
21、什么是托马斯冲突管理的二维模式?托马斯的二维模式即合作型和坚持己见型。
以合作型为横坐标,以坚持己见型为纵坐标,构建了冲突的二维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五种冲突管理策略:竞争、回避、妥协、迁就和合作。
22、组织结构设计的古典原则和现代原则?(1)古典原则:分工原则、统一指挥原则、控制幅度原则、部门化(2)现代原则:开放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制约性原则23、组织文化的特征有哪些?(1)独特性(2)整体性(3)继承性(4)创新性(5)连续性24、组织文化的功能有哪些?(1)积极功能:导向功能、辐射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激励功能、调适功能和创新功能(2)消极功能:削弱个体的创造性、多样化的障碍、组织变革的障碍、兼并和收购的障碍25、组织文化创建的具体程序?(1)调查分析阶段(2)总体规划阶段(3)试验论证阶段(4)传播执行阶段(5)评估调整阶段26、组织学习的作用有哪些?(1)学习是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能(2)振兴组织的关键在于组织学习(3)组织学习是组织赖以生产和发展的根基。
27、构成个人影响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品格(2)才能(3)知识(4)感情28、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哪些?(1)政治素质(2)道德素质(3)知识素质(4)能力素质,能力素质包括:适应能力、综合能力和自律能力29、授权艺术要注意哪些?(1)视能授权(2)权责明确(3)适当监督(4)逐级授权30、领导艺术的特征有哪些?(1)经验性与科学性的统一(2)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3)普遍性与多样性的统一(4)规范性与创造性的统一(5)明晰性与模糊性的统一31、激励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激励时机(2)激励程度(3)激励频率(4)激励方向32、激励的作用有哪些?(1)激励为行为提供动力(2)激励可以激发人的潜力(3)激励可以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兴趣(4)激励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5)激励能提高和调动人的工作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3、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是什么?(1)内容包括: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沟通、团队建设群体冲突及管理等。
(2)主要目的在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人际管理和沟通水平,增强群体成员的凝聚力,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34、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1)内容包括: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2)目的在于揭示不同个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与行为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为管理者认识和掌握组织成员共同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提高对员工行为的解释、预测和控制能力,掌握个体动机激发与行为选择、强化的规律,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合理用人提供理论依据。
名词解释:1、动机---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因。
2、价值观----人们对周围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重要性和意义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3、态度----指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趋势。
4、工作满意度---人们所体验到的一种愉悦或积极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是人们通过对自己的工作或工作经验进行评价而产生的。
5、组织承诺---也叫组织认同感,就是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情绪依赖和参与程度。
6、群体---由若干个体组成的为实现组织目标和利益而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并以一定的行为规范约束其成员的人群集合体。
7、角色----指人们对于某一社会单元中占据特定位置的个体所期望的一种行为模式。
8、角色期待----指在某个特定情境下,别人认为你应该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行为。
9、群体凝聚力----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也就是群体对其成员的内在吸引力。
10、从众行为---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和大多数人一致意见的行为。
11、沟通---两个或多个主体之间交换信息、思想和情感的过程。
12、非正式沟通---指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与组织内部明确的规章制度不相关的沟通。
13、团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相互作用和协作,以便完成组织预定的某项目标的最小单位。
14、共生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个体与个体或个体与群体间相互依存、相互激励的社会心理现象。
15、冲突---是一种过程,是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的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的影响。
16、授权----领导者根据工作需要,在职权范围内,授予下属处理特定事务的权力,使下属在领导者的指导和监督下,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能够有效完成任务的一种行为。
17、组织结构---组织中各部门相对稳定的组织模式(组织中各部门分工与协作的相互关系)18、矩阵制组织结构---在组织结构上,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产品划分的横向领导关系,成为矩阵制。
19、组织变革----组织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以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而对组织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权力等资源及收益进行重新组织和分配。
20、组织文化---在组织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是组织多数成员共同的最高目标、价值理念、行为规范等的总和,以及在组织活动中的反应。
21、学习型组织---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符合人性并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22、组织学习----指组织为了实现发展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而围绕信息和知识技能所采取的各种活动,是组织不断努力改变和重新设计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