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以下是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供参考:1. 陈胜者,阳城人也。
(判断句,“……者,……也”是标志)2.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省略句,“君乃言此”应为“君乃言此书”)3.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省略句,“其下”应为“屠”的“下”)4.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省略句,“以”后省略代词“之”)5.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为”表被动)6.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省略句,“举以予人”应为“子孙举以予人”)7. 一鼓作气,再而复三。
(复句,“再”、“三”是“一鼓作气”重复的内容)8.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并列句,“无耻之耻”中的“之”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的”;第二个“之”,代词,相当于“这”;“矣”为语气词)9.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并列句,“虽人有百手”中的“虽”为转折连词)10. 旦暮吏来而而日:“官命促尔植桑!”(省略句,“官命促尔植桑!”应为“旦暮吏来而日:‘官命促尔植桑!’”)11.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判断句,“……地……,……城”是标志)1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省略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应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3.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并列句,“食之不能尽其材”中的“之”为代词,相当于“它”;“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的“之”为代词,相当于“它”)14. 与其皱眉头,不如放宽心。
若是强颜欢笑,固然可爱。
(选择句,“与其……,不如……”是标志)15.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复句,“虽”表让步关系,“才美不外见”中的“见”通“现”,出现)16.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判断句,“……者,……也”是标志)17. 是马也,虽饰以金镳、饮食以诸侯大夫礼,又不能尽其力。
(复句,“虽……,……”是标志)18.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反问句,“安知”是反问的标志)19.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反问句,“然则……但……多矣”是标志)20.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特殊句式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特殊句式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与现今的白话文相比具有一定的句式特点。
固定句式及特殊句式有哪些呢?本文是店铺整理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特殊句式的资料,仅供参考。
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固定句式又称“固定词组”或“固定结构”。
指在句子中,用法和格式比较固定的词组,他的中间有的可以加入词、词组,使得句子结构完整。
固定格式往往前后呼应,互相配合。
大致可以分为七类:1、表达陈述语气的有:“有所、无所、有以、无以”等;2、表达疑问语气的有:“何所、安所、何以、奚以、无以”等;3、表达反诘语气的有:“何(奚)为、何(奚)……为、何(奚)……以为、何……之有、有何于……、奚有于……、于……何有、何有、不亦……、何用……、焉用、奚用”等;4、表达推测语气的有:“得毋、得无、得微、得非、毋乃、无乃”等;5、表达感叹语气的有:“何其、何……之、何等”等;6、表达否定语气的有:“独唯、唯独、非独、非徒、非直、岂独”等;7、表达比较语气的有:“孰与、与……孰、与其……孰若(不若、不如)、与其……宁(抑、亦)”等。
初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陈胜者,阳城人也.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⑧此三者,吾遗恨也.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⑩斯用兵之效也.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④梁父即楚将项燕.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⑥非死,则徙尔.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②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二.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臣诚恐见欺于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③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③为予群从所得.④恐为操所先.⑤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三.倒装句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2.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4.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小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③德何如,则可以王矣?④何由知吾可也?⑤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⑥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⑦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四.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1.省略主语.(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小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②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④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⑥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⑦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⑧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⑨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文言文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被动句例句(一)判断句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常见判断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 例如:陈涉者,阳城人也.2、“……,……也” 例如:段公,仁信大人也.3、“……者,…….”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4、“……者也.” 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5、无标志判断句,通过句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表判断.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7、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做判断词,在汉以后做判断词则多起来,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是表示判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为表示判断)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为表示判断)(二)省略句省略句:将句子中某些成分省略,最常见的`省略句如下:1、省略代词例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2、省略介词,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等.例如: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于)梁木上(三)被动句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常见被动句有两大类,一种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一种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需要结合文意来判断.1、有标志的被动句① 而君幸于赵王.(……于……)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④受制于人.(……受……于……)⑤为天下笑,何也?(为)⑥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⑦若属皆为所虏.(……为所……)⑧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2、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用动词直接表示被动意思,结合文意判定.例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被……缠绕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四)倒装句(主要有四种情况)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①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例:A.莫我肯顾 B.古之人不余欺也②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要前置)(2)介宾结构(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要前置).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例: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 B、沛公安在?(动宾)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介宾:宾+介)F、一言以蔽之.(介宾:宾+介)G、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介宾:方位名词+介词)H、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结构)③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前置例: A.何功之有哉? B.唯马首是瞻.④不规则类(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把宾语前置了)例: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再看下面几个句子(也是属于不规则的):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合否定句中的情况)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属于疑问句中的情况)C.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不属于否定句中的情况)2.定语后置(定中倒装句)(定语是用来修饰中心词的)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有四种情况:①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高的庙堂)(偏远的江湖)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如:A、赋税之繁重者.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③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如: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B、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④中心词+数量词例如:A、尝贻余核舟一. B、沛公兵十万军霸上.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应该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在了动词后面.“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促织》)”介词短语“以猪鬣”放在动词“撩拨”的前面,这是正常的次序.如果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说成“试撩拨虫须以猪鬣”,就成了介词短语倒装句.例如: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王尝语暴以好乐.4.谓语前置(主谓倒装)这种句式常见于古汉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中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B、悲哉,世也!(这个社会多可悲啊!)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固定句式总结●何……之有:表反问,其中“之”字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有”是动词,“何……”是它的宾语。
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全部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九年级下册《公输》一、倒装句1、起于鲁2、宋何罪之有?3、吾既已言之王矣4、胡不见我于王?二、省略句1、知而不争2、然胡不已乎?3、邻有敝舆而欲窃之4、必为有窃疾矣5、于就是见公输盘6、虽杀臣,不能绝也。
7、将以攻宋三、判断句1、此为何若人?2、必为有窃疾矣3、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4、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5、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省略句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省略句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二、被动句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鱼我所欲也》一、、省略句1、乡为身死而不受2、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二、倒装句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三、判断句1、鱼,我所欲也。
2、熊掌,亦我所欲也。
3、生,亦我所欲也。
4、义,亦我所欲也。
《曹刿论战》一、省略句1、对曰:“小惠……”2、问:“何以战”3、必以分人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曹刿请见6、又何间焉?7、乃入见8、小惠未徧9、可以一战二、倒装句1、何以战2、战于长勺三、判断句1、夫战,勇气也。
2、忠之属也3、夫大国,难测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倒装句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君美甚3、吾孰与徐公美?4、问之客曰5、又弗如远甚。
6、欲有求于我也7、忌不自信。
8、臣之客欲有求于臣9、皆以美于徐公10、能谤讥于市朝11、皆朝于齐1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省略句1、与坐谈,2、孰视之3、暮寝而思之4、于就是入朝见威王5、皆以美于徐公6、问之客曰7、能谤讥于市朝三、判断句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一、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就是宾语必须就是代词;二就是必须就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与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2、介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3、普通宾语前置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二、宾语后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就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就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就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就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就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如:“余就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就是”就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就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第二、就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就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就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就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就是、、、、、、”的格式。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特殊句式 (34张ppt)
被动句二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关系。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吴广向来爱护别人,士兵们大多愿意被他 所用。
被动句三
3.用“于”“被”“见”表示被动关系。 卒见使于一鼠。
(人)最终却被一只老鼠所役使。
被动句三
3.用“于”“被”“见”表示被动关系。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反问句二
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 吾射不亦精乎? 我的射箭技术不也是很精湛的吗?
反问句三
得无......乎:相当于“恐怕......吧”。 览物之情,得无亦乎? 欣赏景物的情感,恐怕会不同吧?
练习
练习 此画斗牛也!《书戴嵩画牛》
“……担也中“肉尽表,判止有断剩骨。止”通“担子里面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这画上画的是斗牛啊!
例1:臣本布衣(《出师表》)
(《马说》)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百姓。
判断句二
1.用“即”“乃”“则”“皆”“本”“亦” 等词表示肯定判断。
例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马说》)
这就是岳阳楼的宏伟景观啊。
判断句三
三.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 例1:橘生淮南则为橘。《晏子春秋》 橘生长在淮南就是橘。
天下是高祖的天下。
一、判断句
3.借助“……,……者也”表示判断。 例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春秋》)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
一、判断句
4.借助“……,……也”表示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例4: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打仗靠的是勇气啊。
判断句二
1.用“即”“乃”“则”“皆”“本”“亦” 等词表示肯定判断。
初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六种: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以及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介宾短语)后置。
01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
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
(1) 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采用“……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词语用在谓语后面帮助判断。
A:“……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B: “......,......也。
”其常见方式为:主语+谓语+也,在这种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C:“......者也。
”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菊,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者也用在句尾加强语气。
D:“......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但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方柯者,中国之人。
”(方柯,是中国人)E:省略“者”、“也”的句子,有时也有者也均不用的句子如:刘备天下枭雄。
可译为:刘备是天下勇猛的人。
(2)用副词加强判断或构成否定判断。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副词加强判断的语气。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司马迁《陈涉世家》),“乃”可以解释为就是,用来判断当立者.是谁的。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其中乃用来表示判断。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唯问你) (唯图利)
精选版ppt
16
4、介词宾语的前置。 如:
一言以蔽之。(以一言)
精选版ppt
17
二、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 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精选版ppt
18
1、“中心词+之+定语”
①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古汉语中为了强调某个部分,经常把强调的部分放 到前面。“甚矣”放在前面有强调的意味.
精选版ppt
23
文言倒装句译成现代汉 语时,要依现代汉语的句子 成分的排列规 律 ,将其 “顺 装”过来。
精选版ppt
24
4、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 被动句。
精选版ppt
25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 (1)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 (2)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精选版ppt
7
2、省略句
3、省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宾语常见的是代词“之”)
如: 此诚不可与之争锋。
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精选版ppt
8
4、省介词。(较常见的是省 2、省略句 “于”、
“以”,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 成 介宾结构。当这个介宾结构作补语 如: 山水之时乐,,这得个之介于词心常而常寓被之省于掉酒。也。
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
精选版ppt
1
判断句
1、用“者”或“也”表示 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
(1)主语后用“者形”式,。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初中语文全六册特殊句式汇总
初中语文全六册特殊句式汇总(苏教版)七年级上《幼时记趣》倒装句私拟作群鹤舞空即:私拟作群鹤于空中舞。
意:(我)私下里把它们比作在空中飞舞。
徐喷以烟即:徐以烟喷。
意:慢慢地用烟喷(它们)。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即:一日,见二虫于草间斗。
意:有一天,我看见有两只小虫在草间斗。
省略句夏蚊成雷,(我)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我)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我)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之)以烟。
一日,(我)见二虫于草间斗。
(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其)所吞。
(我)神定,捉蛤蟆,鞭(之)数十,驱之别院。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的蚊子)果然(成了鹤)。
使与台齐(“使”后省略宾语“之”。
)被动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意:(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被它吃掉了。
《三峡》省略句有时朝发(于)白帝,暮到江陵。
意:有时候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梦溪笔谈》二则岁以(之)大穰(省略代词“之”,指代“以钳搏”子方虫的虫子)乃以瓦布(于)之(省略介词“于”,在)倒装句便实钉之。
即:便钉之实。
(宾语前置)意:钉子钉牢。
而动如初。
即:而如初动。
意:可是仍像原来那样晃动。
《论语》八则判断句是知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意:这就是真正的智慧。
省略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不善着而改之”前省略了动词“择”。
)意: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加以改正。
)可以为师矣(“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
之,代能温故知新的人,译为“把[他]当做。
”句意:可以把他当做老师了)倒装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何”是介词“以”的宾语,)意: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是“文”呢?《狼》倒装句投以骨即:以骨投意:拿一块骨头扔过去。
省略句投(之)以骨。
一(个)屠晚归。
场主积薪(于)其中盖以(之)诱敌反问句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七年级下《赵普》判断句则《论语》二十篇也省略句太祖常劝(之)以读书碎裂奏牍掷(于)地上。
倒装句太祖常劝以读书即:太祖常以读书劝。
初中高文言文衔接特殊句式
64、每一个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 倍的赏 赐。 65、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
辑以羽翠。
《买椟还珠》
三. 定语后置 数量词作定语往往放在中心词之后。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中心词定语者”“中心词之定语者”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四、宾语前置:(动宾,介宾)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疑问代词:何、曷、谁、奚、安、胡、恶 ①子何恃而往?(《为学》) ②何坐?坐盗。(《橘逾淮为枳》) ③缚者曷为者也?(《橘逾淮为枳》)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⑤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 ⑥沛公安在? (《鸿门宴》) ⑦彼且恶乎待哉? (《逍遥游》) ⑧何以战? (《曹刿论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蔺列传》)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蔺列传》)
用“被”表示被动。 ①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意味上的被动。
①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
省略句 主语 谓语(不多见)
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 都像演 员一样 ,为了 合乎剧 情而认 真地表 演着。 61、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 什么环 境下都 能够生 存下去 的人。5、心情 就像衣 服,脏 了就拿 去洗洗 ,晒晒 ,阳光 自然就 会蔓延 开来。 阳光那 么好, 何必自 寻烦恼 ,过好 每一个 当下, 一万个 美丽的 未来抵 不过一 个温暖 的现在 。
文言文-特殊句式
2.省略谓语 (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如: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司马迁 《鸿门宴》) (2)蒙下文谓语而省略,如: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 子之竖追之。 (3)共喻省略,即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 略的是什么。如: ①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方 苞《左忠毅公逸事》) ②后公改(任)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四、介词宾语,有时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宋何罪之有?
)
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C )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宋何罪之有?
定语后置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 项( )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 D) 项(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C )
A、豫州今欲何至?
B、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C、若事之不济(成功),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忌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忌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有否定词 2、都由代词 (“自”“之”“余”)充当宾语。 不信自 未有之 不欺余
初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汇总
初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汇总A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1、甚矣,汝之不惠。
你不聪明到了极点。
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我壮丽的少年中国啊,与天一样永不老去。
3、悲哉世也。
这个世道真可悲。
4、如鸣佩环。
如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击的悦耳声。
5、潇潇暮雨。
傍晚的雨绵绵不断。
6、帘卷西风。
寒冷的西风,吹卷着门帘。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何以战?依靠什么去迎战?3、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在一起呢?4、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然而,居住在城内的人并不知道郊外已有春天了。
5、何用识夫婿。
凭借什么特征便是我的夫君呢?6、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又有什么简陋的呢?”7、唯才是举。
(是,宾语提前标志)举荐一个人的标准是看他的才能怎样。
8、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文这人凭什么称呼他“文”?9、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10、问女何所思。
请问女儿你在思考什么呢?11、会宾客大宴。
适逢某家大宴宾客。
12、何苦而不平?又担心什么挖不平呢?13、且人患志之不立。
况且,人们担心的是不立志。
14、王曰:“何为者?”楚王问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15、宋何罪之有?宋国又有什么罪呢?16、终不自信其术之妄。
始终不相信自己的方法荒谬。
17、鬼莫敢我抗。
(抗我)鬼没有敢抗拒我的。
18、衡阳雁去无留意。
向南方衡阳飞去的大雁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
19、多歧路,今安在?(在安)旅途上有很多岔路,我今天在哪里?20、辙也未之见焉。
苏辙一直没能见到他啊.三、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本应放在谓语前作状语)1、祭以尉首。
(以尉首祭)用将尉的首级祭天、祭神。
2、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把当今天下大事拿来咨询我。
3、战于长勺(与长勺战)。
在长勺迎战齐军。
4、叫嚣乎东西。
(乎东西叫嚣)从东到西喧闹骚扰声不断。
5、借(于)旁近与之。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1.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那可真是有意思得很嘞!就像“陈胜者,阳城人也”,这不就很直白地告诉你陈胜是阳城人嘛!这多清晰呀!
2. 哎呀呀,还有宾语前置句呢!像“何陋之有”,不就是把“何陋”提到前面了嘛,是不是很特别呀!
3.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句,那也是很奇妙的呀!比如“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把地点放后面,感觉很不一样吧!
4. 主谓倒置句,你们知道吗?“甚矣,汝之不惠”,把“甚矣”放前面,强调意味一下子就出来啦!
5.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也很值得研究呀!像“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这不就是说被贤能的人利用嘛!
6. 还有固定句式呢!“如……何”“奈……何”,就像“如太行、王屋何”,多有意思呀!
7. 定语后置句也超有特点的哟!“马之千里者”,把“千里”放后面来修饰马,是不是很独特呀!
8.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那可是常常出现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里就省略了很多内容呀!
9. 文言文中的互文句,这就像一种巧妙的语言游戏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不是说将军都死了,壮士都回来了哟!
10. 哎呀呀,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真是丰富多彩呀!就像一个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呢!
我的观点结论: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真的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部分,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的魅力。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1、甚矣,汝之不惠; 你不聪明到了极点;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我壮丽的少年中国啊,与天一样永不老去;3、悲哉世也; 这个世道真可悲;4、如鸣佩环; 如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击的悦耳声;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何以战依靠什么去迎战3、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在一起呢4、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然而,居住在城内的人并不知道郊外已有春天了;5、何用识夫婿; 凭借什么特征便是我的夫君呢三、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本应放在谓语前作状语1、祭以尉首;以尉首祭用将尉的首级祭天、祭神;2、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把当今天下大事拿来咨询我;3、战于长勺与长勺战; 在长勺迎战齐军;4、叫嚣乎东西;乎东西叫嚣从东到西喧闹骚扰声不断;5、借于旁近与之; 在旁边邻居家借来给他;四、定语后置;定语本应放在名词中心语的前面,为了强调定语所表达的内容,临时置后;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马料;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在高高的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就率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4、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羊子曾在路上行走,捡拾到别人丢失的一块金子;文言文被动句;1、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周处年轻的时候,粗暴强悍,争强好胜,被乡里人认为是祸害;2、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只见它一吐舌头,两只小虫就被它吞吃掉了;4、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天帝被他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5、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你被人雇佣耕地,有什么富贵可言呢6、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举用;三文言文判断句;1、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河南郡乐羊子的妻子们不知道是谁家的女儿;2、力学不倦,自力者也; 努力学习永不倦怠,才是靠自己的努力进取获得成功的人;3、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德高望重的人;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之花;5、此为何若人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梁将即楚将项燕;④臣本布衣;⑤且相如素贱人;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4.用“……,……”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例如:一“……为……所”1.“……为……所”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2.“……为……”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3.“……为所……”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二“……见……于”1.“……见……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2.“……见……”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3.“……于……”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三省略被动标志的被动句例如: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译为:大王您被蒙蔽,很严重啊;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译为:荆州的百姓归附于曹操,是被兵势所逼迫;三、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坐谈,邹忌问之客曰……邹忌讽齐王纳谏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谓语的省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3动词宾语的省略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4介词宾语的省略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桃花源记5介词的省略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四、倒装句文言文句中,某些句子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称之为倒装句;其倒装现象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一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晏子春秋二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两种:1.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否定句中,当谓语部分被否定副词修饰时,该谓语所带宾语一般会前置;例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这样的否定副词一般有:“不”、“未”“毋”、“无”、“莫”等; 再如: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苏轼石钟山记;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现象文言文疑问句中,当使用疑问代词做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例如: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意为“带了什么东西”;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意为“和谁同道”;这样的疑问代词一般有:“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再如:沛公安在鸿门宴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宾语前置”的表达结构;比如:唯余马首是瞻冯婉贞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削币说三定语后置定语在句中一般起修饰限定名词性中心词的作用;文言文中的定语经常会后置到中心词后边,成为定语后置现象;例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译为:铿然有声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啊;“铿然有声”本做“石”之定语,后置到了中心词“石”之后; 再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四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因此,出现后置状语的现象;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译为:将军在河北作战,我在河南作战;“战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介宾短语“于河南”作状语,后置到了动词中心语“战”的后边; 再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此所谓战用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部分相关训练请在本学期所学文言文课文中,找出含有文言特殊句式现象的文句,以巩固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 一、判断句:二、被动名:三、省略句:四、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附参考答案:参考篇目: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寡人之于国也劝学秋水一、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皆以美于徐公非我也,岁也非我也,兵也二、被动句:王之蔽甚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三、省略句: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河伯顺流东行,河伯至于北海,河伯东面而视,河伯不见水端;四、倒装句:主谓倒装:甚矣,汝之不惠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何后之有忌不自信不吾知也则何以哉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定语后置:四方之士来者国之孺子之游者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状语后置: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乃号令于三军曰遂使之行成于吴十年不收于国又败之于没谤讥于市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赵氏求救于齐和于身也甚于妇人贤于长安君封之以膏腴之地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浴乎沂,风乎舞雩为国以礼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善假于物也初中1—6册文言文词类活用总汇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鞭数十鞭,用鞭子打,42、果然鹤也鹤,变成白鹤,43、天雨墙坏雨,下雨,34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当作宾客,425、其家甚智其子利,意动,认为……聪明6、父利其然也意动,以……为利,427、歌以咏志歌,写诗歌,218、愿为市鞍马市,买,459、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5710、对酒当歌歌,高歌,唱歌,220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方位名词做动词,表示“放在前面”、“放在后面”12、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13、皆指目陈胜“目”是用目示意1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做太守1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16、一鼓作气鼓,击鼓17、朝服衣冠服,穿戴18、惠子相梁相,作宰相19、冬雷震震雷,打雷20、夏雨雪雨,降下,落下21、寻向所志志,做的记号,标志22、有仙则名出名23、有龙则灵现灵24、披发文身画文彩;刺花纹25、书帛曰:“陈胜王;”称王26、不蔓不枝蔓延;生出枝节27、皆刑其长吏刑,惩罚28、环而攻之环,包围2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30、峨冠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帽子31、皆下之攻下32、此中人语云语,告诉33、欲穷其林穷,走到尽头34、吾义固不杀人坚持合宜的道义、情理35、天下缟素穿孝服36、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划船二名词作状语1、窗扉洞开像洞一样,272、当窗理云鬓云,像乌云一样,463、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犬一样4、失期,法当斩法,依照法律5、吾义固不杀人义,按照道义6、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7、面刺寡人者面,当面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9、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用网捕10、夜篝火用篝火装着“鬼火”11、箪食壶浆用箪,用壶12、乃丹书帛用朱砂二、动词活用一动词作状语1、几处早莺争暖树争,162、忽啼而求之啼,哭着,423、跳往助之跳,跳着二动词作名词1、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492、宜枉驾顾之驾,指车、马3、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4、猛浪若奔奔,飞奔的马三使动用法1、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正、笃、睦、和,形容词2、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形3、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4、乱花渐欲迷人眼“迷”,意为“使‥‥‥迷乱”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扰乱;使……劳累6、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空乏,使……穷困;使……颠倒错乱;使……惊动;使……坚韧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巩固8、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使……震慑9、忿恚尉使尉愤怒10、凄神寒骨四意动用法1、以贤勇知大同,贤,形,认为……为贤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认为……美3、闻寡人之耳者闻4、父异焉对此感到诧异5、邑人奇之以之为奇6、父利其然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7、渔人甚异之对此感到诧异8、余悲之对此感到悲哀9、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10、固以怪之矣对此感到奇怪11、五为动用法1、死国可乎死,为国而死2、伤仲永伤,为仲永而哀伤3、既泣之三日泣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丧,为死去的人办丧事5、念悲其远也悲6、祭祀必祝之祝,为之祈祷三、形容词活用一作名词1、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新,新知识,492、近塞上之人近,靠近,363、披坚执锐坚、锐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惑,疑惑的问题5、毕力平险险,险阻的山6、此皆良实贤良诚实的人7、攘除奸凶奸臣贼党8、野芳发而幽香香花9、心乐之以之为乐二作状语1、胡人大举入塞大,大举,大规模,362、见渔人,乃大惊大,非常,大吃,753、与蒙论议,大惊曰非常三作动词1、家富良马富,有很多,362、明月别枝惊鹊惊,惊动,213、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4、父异焉异,对……感到惊异,425、邑人奇之奇,以……为奇,426、而日中时远也远,距离远,667、不远千里远,以……为远8、食之不能尽其材尽,使尽,竭尽9、心乐之乐,喜欢10、凄神寒骨凄、寒11、聚室而谋聚,使聚,召集12、笑而止之止,使止,阻止,阻拦13、似与游者相乐乐,嬉戏,逗乐,游乐14、日光下澈澈,深深透过,直射水底15、毕力平险毕,用尽16、不能绝也绝,杀绝,杀尽17、私我也,美我者私,偏爱;美,意动18、楼渐低低,降低19、渔人甚异之异,感到诧异20、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头21、一览众山小小,意动,以……为小22、此教我先威众耳威服,动词23、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远离24、香远益清远播25、互相轩邈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四、数量词活用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跑千里路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贰,两属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一.使动用法一名词活用为使动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动用法;使……称王;2.欲辟土地,朝秦楚;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3.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使……做大王;4.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二动词活用为使动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2.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使……吃惊滕王阁序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窜”,用作使动;“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5.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6.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动用法;使……活;7.乘犊车,从吏卒;赤壁之战从,使……跟从;8.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走,使……逃跑;三形容词活用作使动1.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受辱;3.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二.意动用法一名词活用为意动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师,以……为老师;2.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师,以……为老师;二形容词活用为意动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耻,以……为耻;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耻,以……为耻;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耻,以……为耻;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借鉴阿房宫赋6.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认为……奇怪;三.动词活用为为动词1.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离骚死,为……而死;2.而世不能与死节者比;报任安书为……而死;3.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死,为……而死;四.名词活用作动词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用作动词:游水劝学2.或师焉“师”充当“或”的谓语,用作动词:从师师说3.族秦者秦也“族秦”,用作动词:灭族,杀死合族的人阿房宫赋4.义不赂秦“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六国论5.由山以上“上”用作动词;上走游褒禅山记6.晋军函陵,秦军泛南;烛之武退师军,驻扎;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师鄙,把……当作边邑;8.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师盟,结盟;9.鸷鸟之不群兮;离骚群,合群;10.则耻师焉;师说师,学习;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师,学习;1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礼,礼遇;13.德何如则可以王齐桓晋文之事王,称王;1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齐桓晋文之事树,种;衣,穿;15增数目项王;鸿门宴目,使眼色16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焦土,成为焦土;17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报任安书衣,穿;18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屈原列传祖,效法;五.名词作状语1.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表时间:“在早上”“到黄昏”烛之武退秦师2.既东封郑“东”作状语,在东边烛之武退秦师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作状语,每天劝学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和“下”作状语,向上、向下;劝学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是项伯复夜去;夜,充当状语,当晚鸿门宴6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充当状语,每日、每夜鸿门宴7.园日涉以成趣,时矫首而遐观;日、时作状语;天天;归去来兮词8. 雄洲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9.下临无地“下”,作状语,向下滕王阁序10..辇来于秦“辇”作状语,用车子阿房宫赋11.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北,向北;西,向西;六.形容词作动词1.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好,喜欢;2.火尚足以明也“明”用作动词:照明游褒禅山记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老,尊敬;幼,爱护;4.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屈原列传短,揭短;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举”“胜”用作动词:用尽鸿门宴6.齐彭殇为妄作“齐”用作动词:看作相等兰亭集序7.亲贤臣,远小人;陈情表亲,亲近;8.不能独完“完”用作动词:保全六国论9.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用作动词:用到底,坚持到底六国论10.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用作动词:走到头七.形容词作名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烛之武退师乏困,缺少的东西;2.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明,视力;3.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齐桓晋文之事甘肥,甘美的食物;轻暖,轻快暖和的衣服;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惑,疑难问题;5.志不在小“小”用作名词:小的方向鸿门宴6.圣益圣,愚益愚圣,圣人;愚,愚人;师说7.而大遗“小”“大”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师说8.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坚硬的兵甲;锐,锐利的兵器;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齐桓晋文之事老,长辈;10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明,明智;。
文言文知识点之特殊句式
文言文知识点之特殊句式一、判断句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
1、借用“者、也”标志。
(1)……也张骞,汉中人也。
(2)……者,……也南冥者,天池也。
(3)……者,……粟者,民之所种。
(4)……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2、借用其他标志,如“为、乃、则、是、非、本”等。
(1)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斯是陋室。
(5)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6)臣本布衣。
3、无标志。
(1)秦,虎狼之国。
(2)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1、有被动标志,如“于、为、见、被”。
于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
物物而不物于物。
为将为三军获。
而身为宋国笑。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为曹公所追破。
见才高见屈,遭时而然。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信于友。
被国一日被破,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2、被动句式(1)见……于(2)受……于(4)……为所(3)为……所3、无标志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三、省略句主语省略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谓语省略初为《霓裳》后《六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宾语省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介词省略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四、倒装句主谓倒装贤哉回也。
大哉,尧之为君也。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
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八年级语文一、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四、倒装句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谓倒装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2.宾语前置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何陋之有陋室铭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定语后置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4.介宾短语后置 状语后置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1投以骨狼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3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4又七年;还自扬州..伤仲永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二、阅读文言文:一、造酒忘米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①;加二斗水;相掺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掺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②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③不循我法耳..”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乎 ”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噫并④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人学者;忘本求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注释:①曲:酒母;酿酒所用的发酵剂.. ②诮qiào:责备 ③第:只是 ④并:连1.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犹.水也尚且 B 、乃往.诮酒家去、到 C 、循.我法耳遵循、按照 D 、及.于不得酒到、等到2.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 何异于.是 B 、是.我忘记下来 何异于是.C 、 其.人善忘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D 、七日而尝.之 吾尝.求古仁人之心3.本文中隐念的一个成语是:4、“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属于什么句式二、敝帚自珍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②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③..”夫人善于自见④;而文非一体⑤;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⑥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②超班超..班固之弟;东汉名将..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自古而然. 2而固小.之 3鲜.能备善 4斯不自见之患.也6.选出与“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 、武仲以能属文B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 、盖亦以精力自致者D 、策之不以其道7.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8.“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现代汉语常用“敝帚千金”、“敝帚自珍”的表达形式;那么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1.A2.C3.世上求学的人;忘记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次要的东西;因而学习不能成功;和这又有什么区别呢4.舍本逐末1.1这样 2轻视3少4害处2.B3.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4.比喻人无自知之明..比喻东西虽不好;但由于自家之物;也看得非常宝贵..第六单元1.C 2.C 3.C 4.B 5.D 6.1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7.A--b B--c C--d D―a27.①完了;结束②撑;划③痕迹④客居 28.①岸边树木早已是冰花一片晶莹;湖面上到处是白气弥漫着;天空与云雾、山岭、湖水;上上下下全都白了②仅仅只有那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也只看到那么一小点;小船看起来如小草般;船上的人看起来只有两三粒米那样大小罢了③有两个人在铺着毡子的地上相对而坐;一个童仆正在煮酒;那炉火正旺④看见我;十分高兴地说:“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29.D 30.B 31.①痴②由面到点 3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答案不唯一。
(完整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1)用“…者,…也”来表示.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例: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3)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例: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4)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①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②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例: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5)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例:此为何若人-—《公输》为与此同类——《公输》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号为张楚—-《陈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6)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一)一、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词做谓语的句子.往往不用判断动词“是”,但翻译时要加上,如“……,是……”. (一)“是”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指示代词,常用做判断句的主语.1.是知也. ((论语)十则)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做主语.知:通:智”,聪明智慧.名词活用为动词,做谓语.2.是进亦忧,退亦忧. (岳阳楼记)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做主语.3.是可谓善学者矣.(送东阳马生序)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马生”,做主语.“谓”做主语.(二)“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三)“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四)“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五)“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六)“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1.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3.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逢李龟年)4.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7.最是一年春好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9.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10.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七)“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1.非人哉(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2.非天质之卑. (送东阳马生序)(八)“……,……也”.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4.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允之任也. (出师表)5.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6.夫大国,难测也. (曹刿论战)7.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九)“……,……者也”.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十)“……者,……也”.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醉翁亭记)2.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醉翁亭记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4.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醉翁亭记)5.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6.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7.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8.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10.妾之美我者,畏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11.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十一)“……者,……”.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石.(马说)(十二)“……,……”.1.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邹忌讽齐王纳谏)(十三)“……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二、被动句(一)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感其诚”即“被……所感动”,这里指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二)有标志词语.1.“为”表被动.2.“为……所……”.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满井游记)“为晴雪所洗”即“被晴雪洗”,这里指山峦被晴天的雪所洗浴.“为”即“被”. 3.“于”表被动.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于……”即“在……被举荐”.三、省略句(一)省略主语.1.承前省.主语在前面已经出现过,为避免重复省略主语,译时要补上.⑴(两小儿辩日)木兰无长兄,(木兰)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诗)⑵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⑶(桃花源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⑷(余)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⑸(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⑹(溪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⑺(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乃”前面省略了主语“起义军”,译时要补上.⑴(一个人的想法)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征”前面省略了主语“一个人的想法”,译时要补上.⑵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去,去后(友)乃至.(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不至”和“乃至”前面省略了主语“友”;译时要补上.⑶(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下视”前面省略了主语,译时要补上.(鲁师)遂逐齐师.((曹刿论战)“遂逐”前面省略了主语,译时要补上.⑷期年之后,(群臣吏民)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虽欲言”前面省略了主语“群臣吏民”,译时要补上.2.蒙后省.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豳风·七月)“在野”“在宇”“在户”前都蒙后省略了主语“蟋蟀”,译时要补上.3.对话省.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曹刿论战)“对曰”前省略了主语“曹刿”;“忠之属”前省略了指代“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主语“此”或“是”.(二)省略谓语.再而衰.再(鼓)而(气)衰.省略的“鼓”就是谓语.(三)省略宾语.省略介词宾语,承上省略宾语“之”,带前面已经提到的“人、事、物”.(1)以.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论语)十则)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人.(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之)信.(曹刿论战)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之)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2)为.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3)与.念无与(之)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记承天寺夜游)旦日,客从外来,与(之)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省略动词宾语.(1)省略代词“之”,指代前面已经出现的人、事、物.人不知(之)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问(之)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四)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1.林尽水源,便得一(座)山.(桃花源记)“一”后面省略了量词“座”,译时要补上.2.太行、王屋二(座)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愚公移山)“二”后面省略了量词“座”,译时要补上.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个)子负二(座)山,一(座)厝朔东,一(座)厝雍南. (愚公移山)“子”前面省略了量词“个”“山”“厝”前面省略了量词“座”,译时要补上.(五)省略介词.1.省略“于”.(1)在.林尽(于)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记)坐(于)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小石潭记)日光下澈,影布(于)石上,怡然不动. (小石潭记)余立侍(于)左右,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行(于)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于)酒也(醉翁亭记).(2)从.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3)给.不可,吾既已言之(于)王矣.(公输)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于)人.(曹刿论战)(4)到.能谤议于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5)表被动.帝感(于)其诚. (愚公移山)(6)对于.(7)向.然足下卜之(于)鬼乎(陈涉世家)(8)比,引出比较的对象.急湍甚(于)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2.省略“自”,可译为“从”.(自)潭西南而望. (小石潭记)四、谓语前置谓语前置也叫主谓倒装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足鸡豚”是“鸡豚足”的倒装,谓语前置,可译为“鸡、猪丰足”.2.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位于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的不聪明太过分了”,即“你太不聪明了”.3.如鸣佩环,心乐之. (小石潭记)“如鸣佩环”是“如佩环鸣”的倒装,谓语前置,可译为“像玉佩、玉环相碰时发出的清脆声音”.4.近岸,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卷石底”是“石底卷”的倒装,谓语前置,可译为“石底翻卷过来”.五、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1.介宾倒装.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介词的宾语,要放在介词的前面.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疑问句中,代词做介词宾语要提前.“谁”为疑问代词,“与”是介词.何以战 (曹刿论战)“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凭借什么”.疑问句中,代词做介词宾语要提前.“何”为疑问代词,“以”是介词.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由彻”是“由何彻”的倒装,可译为“凭借什么挨到天亮呢”.“何”,疑问代词,“由”,介词.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前置.2.谓宾倒装.何有于我哉 ({论语)十则“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要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2.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弗之怠”即“弗怠之”的倒装,可译为“不放松抄写”.“之”,代词,代抄写,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倒装.3.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满井游记)“为之知”即“未知之”的倒装,可译为“不知道它”.“之”,代词,代春意.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倒装.5.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不自信”即“不信自”的倒装,可译为“不相信自己”.“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倒装.(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爱莲说)“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四)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1.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2.全石以为底. (小石潭记)“全石以为底”是“以全石为底”的倒装,可译为“用整块石头作为潭底”. (五)其他,表强调.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2.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可译为“大雁离开衡阳”.六、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一)“中心词+后置定语+者”.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是“飞戾天鸢”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冲天飞的鸢鸟”.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二)“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马之千里者”是“千里之马”的倒装,可译为“能跑潜力的马”,即“千里马”.(三)数量词做定语后置.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诗四句”是“四句诗”的倒装,定语后置.七、介宾结构后置.(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做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1.何有于我哉 ((论语)十则)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泽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2.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醉翁亭记)“泄出于两峰之间”是“于两峰之间泻出”,介宾结构“于两峰之间”后置,可译为“从两峰之间奔泻而出”.4.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试用于昔日”是“于昔日试用”的倒装,介宾结构“于昔日”后置,可译为“在往日任用”.5.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假借于藏书之家”是“于藏书之家假借”的倒装,介宾结构“于藏书之家”后置,可译为“从藏书的人家借书”.7.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学于太学”是“于太学学”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太学”后置,可译为“在太学学习”.(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1.屠惧,投以骨. (狼)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寄臣以大事”是“以大事寄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大事”后置,可译为“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三)其他.1.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伤仲永)“还自扬州”是“自扬州还”的倒装,介宾结构“自扬州”后置.译为“从扬州回来”.八、固定句式(一)“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二)“如……何”相当子“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2.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三)“以……为……”相当于“把……(当作)……”.(四)“何……为”相当子“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五)何以…….何以战 (曹刿论战)(六)“何……之……”相当于“怎么……这么……”.(七)……孰与…….原本的格式是“……与……孰……”相当于“……与……相比,……”.1.“……孰与……”.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孰与城北徐公美”即“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与……孰……”.问之曰:“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与徐公孰美”即“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1.倒装句
(1)谓语后置
甚矣,汝之不惠应是汝之不惠,甚矣
称心如意,几家能彀应是几家能彀,称心如意
(2)宾语前置
弗之怠——弗怠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应前置)
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于我加何焉
我之谓也——谓我也(有之,是作标志,加强语气)
且焉置土石——且置土石焉
何苦而不平——苦何而不平(谁,何,奚,安作宾语时)(3)介宾短语后置
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
战于长勺——于长勺战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乎东西叫嚣,乎南北隳突
倏与忽相与于遇于浑沌之死——倏与忽于浑沌之死相与于遇不求闻达于诸侯——不求于诸侯闻达
(4)定语后置
马之千里者——千里马者
闻道百——闻百道
北瞰隔山一重——北瞰隔一重山
中垂草莽者千尺——中垂千尺草莽者
2.省略句
(1)省略宾语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余)游
撰长书以(之)为贽
医之好治不病以(之)为功
日光下澈(潭水)
可以(之)一战
(2)省略介词
余立侍(于)左右
既而下(于)西峰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
局促(于)一室之内
(3)省略主语
参差荇菜,(君子)左右流之
(臣)受任于败军之际
在肌肤,(病)针石之所及也
触草木,(草木)尽死
(操蛇之神)告之于帝
(4)省略状语
(四周)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5)省略定语
(鱼)影布石上
(鸟)毛羽(鱼)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所以动(其)心忍(其)性
(6)省略谓语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必以情(断之)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鼓之)
(7)兼语省略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之)学
3.被动句
(1)“于,受…于”表被动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为…所”表被动
山峦为晴雪所洗
(3)“见,见…于”表被动
虽欲强聒,终必蒙见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
帝感其诚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4。
表判断句式
(1)“…者…也”表判断,是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也
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夫战,勇气也
(3)“…者也”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4)没有任何标志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无他但熟尔
1.固定句式
(1)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与…无宁:与其…不如)
(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非…则:如果不是…就)
(3)非人哉(不是)
(4)幸尚宽,何为不可(何为即为何:为什么)(5)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邪?(宁…邪,表反问:难道…吗)
(6)吾射不亦精乎(不亦…乎,不也…吗)
使君一何愚(一何:多么)
罗敷年几何(几何:多大)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然而:虽然这样,可是)
如太行王屋何?(如…何: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
以丛草为林(以…为:把…当作)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以即无以)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无从:没有用来…的)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有所:有…的(人,事,物)}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无所:没有…的(人,事,物)}
吾欲之南海,何如?(何如,如何;若何:怎么样,怎么,怎么办)
臣是以无请也(是以,是故:因此,所以)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用来…的,…的原因,…的方法)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得无…乎,得无…耶:恐怕…吧,莫非…吧)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有…者:有人…人)
问女何所思{何所…的(人,东西,事情)是谁(什么)}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孰若,与其…孰若:哪如,与其…哪如)何陋之有(何…之有:有什么…呢)
然则向时而乐耶?{(既然)这样,那么}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像那…)
夫子何命焉为(何…为:有什么…还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