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知识点生物与环境
高考生物专题考点知识梳理—生物与环境
高考生物专题考点知识梳理——生物与环境一、回归教材1.名词解释(1)(选择性必修2 P2)种群密度: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选择性必修2 P9)环境容纳量: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
(3)(选择性必修2 P22)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4)(选择性必修2 P23)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5)(选择性必修2 P24)原始合作(互惠):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6)(选择性必修2 P24)种间竞争:指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7)(选择性必修2 P27)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2.教材黑体字(1)(选择性必修2 P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选择性必修2 P9)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增长曲线呈“S”形。
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S”形增长。
(3)(选择性必修2 P24)种间关系主要有原始合作(互惠)、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
(4)(选择性必修2 P38)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5)(选择性必修2 P64)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
(6)(选择性必修2 P7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3.教材结论性语句(1)(选择性必修2 P19)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
种群研究的核心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
(2)(选择性必修2 P19)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高中生物新高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新高考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分子基础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的组成、功能及选择透过性-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的特点和作用- 细胞骨架的组成和功能2. 细胞的代谢- 酶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 光合作用的过程、意义及其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细胞呼吸的过程、ATP的生成与利用3.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细胞周期的概念、阶段划分-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其遗传意义- 细胞分化的原理、干细胞的概念二、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分子基础- DNA的结构与复制- RNA的转录、翻译过程- 基因突变的类型与影响2. 遗传规律与人类遗传病- 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其应用-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遗传方式3. 生物进化- 物种的概念、生物多样性- 进化的证据、自然选择与进化机制- 进化树的构建、物种起源与演化三、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 群落的演替、生物多样性的意义2. 环境与生态保护- 环境污染的类型、影响及其治理- 生态保护的措施、可持续发展的概念3. 人体健康与营养- 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营养素的分类、功能及摄取建议- 常见疾病的预防与健康生活方式四、生物技术与应用1. 基因工程- 基因克隆、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与伦理问题2. 细胞工程- 细胞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 干细胞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3. 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分析- 生物信息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五、生物实验技能1. 基础实验技能- 显微镜的使用、细胞观察- 离心机、电泳等实验设备的使用2. 生物分子实验技术- DNA提取、PCR扩增- 蛋白质的提取、定量与电泳分析3.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控制变量法- 数据收集、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以上是高中生物新高考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生物技术以及实验技能等多个方面。
高考生物学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专题7 生物与环境
专题七生物与环境A组基础对点练考点1 种群和群落1.(山东济宁二模)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和群落丰富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物种丰富度B.DNA粪便标记法基于个体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开展,结果更准确可信C.若调查对象为大型濒危植物,则不宜选用样方法,应采用逐个计数法D.若动物对捕捉器产生了记忆,则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所得结果会偏大2.(北京西城二模)一般来说,雌雄异株植物自然种群的性别比例为1∶1,但环境因子会使性别比例偏离。
斑子麻黄是耐贫瘠、干旱、寒冷的雌雄异株植物。
下图为某山坡不同区域(S1、S2样地的营养条件优于S3、S4)斑子麻黄种群调查结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调查斑子麻黄种群的性别比例不需要随机取样B.S2样地斑子麻黄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营养不良环境下幼龄雄株比雌株生命力更强D.海拔越高,斑子麻黄种群的性别比例偏离越明显3.(山东日照一模)种群生理性调节学说认为,当种群数量上升时,种群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增加,个体处于紧张状态,加强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主要影响垂体和肾上腺功能,一方面生长激素减少,生长代谢受阻,死亡率升高;另一方面性激素分泌减少,生殖受到抑制,出生率降低。
反之,种群数量下降时,通过生理性调节,可使种群数量上升。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理性调节通过种群内个体的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B.社群压力下降时,种群的出生率升高,死亡率降低C.生理性调节会改变种群环境容纳量的大小D.种群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属于密度制约因素4.(湖南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集群生活不利于基因交流,会降低种群的遗传多样性B.桦树林中高矮不同的桦树并不构成该群落的垂直结构C.物种间生态位重叠的比例越大,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退耕还林、还草后,退耕区域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5.(四川成都三模)下图是以多年生草本为优势种的某高草草原(①)演替成鼠尾草灌木和蒿类群落(③)的过程。
(高考生物)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科技行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生态学以生物个体及其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2种群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种群的特征及其增长的规律;3群落生态学以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群落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揭示群落中各个种群的关系,群落的组成、结构、分布、动态演替及群落的自我调节等;4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各个环节;5景观生态学是研究一定区域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6全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栖居的地球这个生命维持系统的基本性质、过程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研究。
生态学方法论:层次观、系统观、整体观、综合观、进化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野外与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模拟试验、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生态网络与综合分析什么是“系统”:系统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系统的三要素:两个以上的组分;各组分相互联系,具有一定的结构;具有独立的、特定的功能系统的基本性质:系统组分的整体性;系统结构的有序性;系统功能的整合特性;系统结构、功能的可控性系统分析:是在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边界的基础上,分析系统组成要素、层次结构及各组分相互影响的定量关系,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对系统的结构优化,使系统具有功能整合作用的研究过程。
过程:第1阶段:定性分析阶段包括明确问题及研究目标;划分系统边界、确定系统组分、分析系统层次;第2阶段:定量分析阶段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主要是系统结构有序性分析,包括定量研究各组分之间的定量影响关系,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第3阶段:模型分析阶段是在系统组分及基本量化关系认识的基础上,确定系统模型的参数,进行模型的试验,分析系统要素的动态关系;第4阶段:系统结构优化阶段是通过模型分析,优化系统结构,实行系统调控,使系统具有系统功能整合特性,实现优化的系统功能。
2024年高考生物生态与环境真题深度解读
2024年高考生物生态与环境真题深度解读生物生态与环境是高考生物科目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考生备考中比较关注的部分。
本文将对2024年高考生物生态与环境真题进行深度解读,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1. 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动态变化植物群落是由多种不同物种的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动态变化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高考生物真题中可能涉及到的问题包括:植物群落的分类、种群密度和种群分布的变化、竞争与合作关系等。
考生需要了解各种植物群落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
2. 生物圈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的总和,其中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过程。
在2024年高考生物真题中,可能会涉及到生物圈中不同组分之间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路径,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考生需要深入理解这些过程的原理和相关概念,以便正确回答相关试题。
3.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保护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在2024年高考生物真题中,可能会涉及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生态系统遭受到的威胁以及对策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法律和政策。
4. 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生态修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2024年高考生物真题中,可能会涉及到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污染的危害,以及相应的生态修复方法和技术等。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种类的环境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5. 全球变化与生态适应全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对生态系统和生物种群造成了重大影响。
在2024年高考生物真题中,可能会涉及到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种群的适应机制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全球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生物的适应机制和调节策略。
广东高考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广东高考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分子组成1. 细胞是由分子组成的,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
2.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由氨基酸组成,具有四级结构。
3. 核酸包括DNA和R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由核苷酸组成。
4. 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由单糖、二糖和多糖组成。
5. 脂类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膜: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2. 细胞核:包含DNA,是遗传信息的存储和管理中心。
3. 细胞质:包含细胞器和细胞骨架,是细胞内物质合成和代谢的场所。
4. 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各自具有特定的功能。
5. 细胞骨架:由微丝、微管和中间丝组成,维持细胞形态和运动。
三、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由DNA片段组成,控制生物性状。
3. 基因突变:基因序列的改变,可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4. 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5. 进化论:物种的演变过程,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四、生物的生态环境1.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2. 食物链与食物网:描述生物间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的途径。
3. 物种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4. 群落生态:研究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
5. 生态位: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
五、生物的生理功能1. 呼吸作用:细胞通过氧化有机物质释放能量的过程。
2.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3. 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和植物的导管系统,负责物质的运输。
4. 神经系统: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传递信息,控制生物体的生理活动。
5.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调节生物体的代谢和生长发育。
六、生物技术的应用1. 基因工程:通过人工手段改变生物的基因组成,创造新的生物类型。
高考生物第八章生物与环境(重点易错知识总结)
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一、生态因素对环境的影响名词: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叫做~。
3、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
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4、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生活在一起,通力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的生存。
如:群聚的生活的某些生物,聚集成群,对捕食和御敌是有利的。
5、种内斗争:同种个体之间由于食物、栖所、寻找配偶或其它生活条件的矛盾而发生斗争的现象是存在的。
(如:某些水体中,鲈鱼,无其它鱼类、食物不足时,成鱼就以本种小鱼为食。
)6、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
7、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例如:地衣是藻类与真菌共生体,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
)8、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这种现象叫做~。
(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
)9、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叫做~。
(例如: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7、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语句: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①光:阳光对生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
A、光的强与弱对植物:如松、杉、柳、小麦、玉米等在强光下生长好;人参、三七在弱光下生长。
浅海与深海,海平面200M以下无植物生存。
b、光照时间的长短:菊花秋季短日照下开花;菠菜、鸢尾在长日照下开花。
c、阳光影响动物的体色:鱼的背面颜色深;腹面颜色浅;d、光照长短与动物的生殖: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可使家鸡多产蛋。
E、光线影响动物习性:白天活动与夜晚活动。
②温度:a、不同地带的差异:寒冷地方针叶林较多;温暖地带地方阔叶林较多b、植物的南北栽种:苹果、梨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c、对动物形成的影响:同一种类的哺乳动物生长在寒冷地带,体形大;d、对动物习性的影响:冬眠—-蛇、蛙等变温动物;夏眠—-蜗牛;洄游:迁徙;季节性换羽。
高中生物生物体内环境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生物体内环境调节知识点总结生物体内环境调节是指生物体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维持其内部环境的相对恒定。
这种相对恒定的内部环境称为“体内稳态”,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存和功能发挥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生物体内环境调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探讨其相关概念和调节机制。
一、体内环境稳定性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温度稳定性:稳定的体温有助于保持生物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人类的体温一般在36.5°C-37.5°C之间波动,体温的调节通过神经、内分泌和活动等方式实现。
2. pH值稳定性:生物体内部液体的pH值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利于维持酶活性和其他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
酸碱平衡主要受到呼吸系统和肾脏的调节。
3. 离子浓度稳定性:生物体内各种离子的浓度需要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维持细胞内外的正常离子浓度梯度,有利于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和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二、生物体内环境调节机制1. 神经系统调节: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的传递,控制生理功能的开关。
例如,体温过高时,神经系统会刺激体表血管扩张,促进散热;体温过低时,神经系统则会刺激体表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2. 内分泌系统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传播,实现对生物体内部环境的调节。
例如,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甲状腺素能够提高代谢速率。
3. 呼吸系统调节:呼吸系统通过调整呼吸频率和深度,控制体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
当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呼吸系统会加快呼吸速率,以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
4. 肾脏调节:肾脏是生物体体液体积和成分调节的关键器官。
它通过调整尿液的生成和排出,控制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当血液中水分过多时,肾脏会增加尿液的生成和排出量。
三、体温调节机制人类是恒温动物,其体温的调节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实现:1. 对外环境的调节: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人体通过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汗腺分泌汗液等方式散热;当环境温度降低时,人体通过血管收缩,肌肉发抖等方式保持体温。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的电位:内正外负。
4、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5、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6、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7、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8、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分为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9、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0、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1、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2、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3、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高中生物必修3之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整理
高中生物必修3之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2、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 g/L:低血糖症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8、血糖平衡的调节9、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研重难点:专题7 生物与环境(一)
3.(2022·全国乙卷)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 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 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 为 保证调 查 的 可靠 性 和 准确 性 , 选取 样 方 时应 注 意 的主 要 事 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即可)。 (2)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则 该区域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_。 (3)与标志(记)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答 出2点即可)。
4.取样器取样法 (1)未能给予最适“诱捕”条件,即未能充分利用土壤动物“趋湿”“避 光”特性,如未打开电灯可导致诱捕到的动物个体减少。 (2)未做到土壤类型、取样时间、土层深度保持一致而导致误差。 (3)对“不知名”的动物不予计数而导致误差(正确做法是记为“待鉴定 ××”,并记下其特征)。
从“宽度”上拓展训练
解析:(1)为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 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要依据调查范围大小和调查对象的不同来确定样 方大小和数量,样方大小及样方数量要适宜。(2)假设区域内种群数量为N, 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已知所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调查区 域内种群密度相等,N/S=n/m,则N=(S×n)/m。(3)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 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与标志(记)重捕法相 比,该调查方法周期短,对野生动物生活干扰少,操作更简便,并允许在 繁殖季节收集更多的数据。
[答案] B
从“深度”上提升知能 1.坐标模型中K值确认与λ值变动分析 (1)K值确认:K值即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实际环 境中种群数量往往在K值上下波动,如图所示: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提纲
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1.种群的定义2.列举种群的数量特征3.种群密度是什么4.说说调查种群密度的一些方法5.标记重捕法怎么应用?公式?6.理解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7.区分数学模型、物理模型、概念模型8.理解种群J型增长曲线和S型增长曲线9.什么是环境容纳量?会受到什么因素影响?10.自然条件下,什么时候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什么时候种群密度最大?11.区分周期性波动和非周期波动12.学会用血细胞计数板去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14.区分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1.群落的定义2.什么是物种丰富度?影响物种丰富度的因素3.数量多就是优势物种吗?为什么4.种间关系有哪些?明白某些物种之间的关系5.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各受什么因素影响6.群落季节性的含义7.什么是生物的生态位?具体到动物或植物怎么来理解8.生态位形成的原因及意义9.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用什么方法10.列举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其中生存的生物特点1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12.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相同点和区别1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会有什么影响?14.怎么改善生态环境第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含义2.生物圈的含义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些4.生产者的组成内容,作用,地位5.消费者的组成,作用,地位6.分解者的组成,作用,地位7.非生物物质和能量都有哪些?作用是什么?8.会写食物链,开端和终端是什么成分?9.在食物链中,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级别有什么关系?10.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什么?11.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是什么?12.能量流动的过程1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是否遵循能量守恒定律?14.能量流动的途径,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的形式,能量散失的途径,能量散失的形式,能量流动过程中的转化15.能量流动的特点16.生态金字塔都有哪些?17.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18.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措施19.碳循环的过程图20.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的方式21.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体内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22.碳循环的特点23.什么是生物富集?2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25.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26.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什么方面?28.负反馈调节的含义和作用29.怎么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四章人与环境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3.生物多样性有哪些?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哪些?5.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7.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新人教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高考总复习:第1讲 种群及其动态
4.(2021·山东高考)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39
只鼠,第二次捕获 34 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 15 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
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 5 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
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
(三)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影响因素
2.种群研究的应用
野生生物 为濒危动物提供合理_保__护__对__策__;渔业生产中,中__等__强__度__的__捕__ 资源保护 _捞__(_捕__捞__量__在__K_/2_)__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鱼产量
有害生物 既可适当采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控制现存害鼠的种群数量, 防治 又可以通过引入天敌、减少食物等方法,降低其_环__境__容__纳__量__
解析:由图可知,①②③④⑤⑥分别指的是死亡率、出生率、迁出率、迁入 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A错误;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 雄性个体来控制性别比例(⑥),进而影响种群数量,B错误;“三胎政策”的实施 有利于调整年龄结构(⑤),而性别比例基本不变,C错误;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 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下降,D正确。
提示: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3.(选择性必修2 P3正文“标记重捕法”发掘)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 围为1 hm2,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鼠15只。
若 捕 捉 后 该 鼠 不 易 再 被 捕 捉 , 则 估 算 的 种 群 密 度 会 _偏__高___( 填 “ 偏 高 ” 或 “偏低”),理由是什么?
1.种群的“J”形增长和“S”形增长
项目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必背知识点
1.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面的液体)2.体液:人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3.体液组成:细胞内液(占2/3)和细胞外液(占1/3)4.内环境: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含淋巴细胞,但淋巴细胞不是只存在淋巴液中),含量最多的是水5.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血浆和组织液是双向,组织液只能到淋巴液,淋巴液只能到血浆)(含的物质相近)(图形))(最大区别是蛋白质的含量,细胞内液最多,其次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较少)6.淋巴液汇聚后从锁骨下大静脉进入血浆7.组织液主要被毛细血管吸收,部分被淋巴管吸收,大分子的蛋白一般不会进行交流。
8.关于组织水肿(营养不良,肾炎,肺炎,淋巴管堵塞,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代谢产物增多等)9.关于上下部分的含量(氧气,二氧化碳,血糖)10.关于跨膜的计算:红细胞中的氧气被最近的组织细胞利用,最少跨6层膜,最少跨12层磷脂分子层。
血浆中的葡萄糖被最近的组织细胞利用最少跨3层膜,6层磷脂分子层。
大气中的氧气进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结合至少跨多少层膜:大气中氧气—进肺泡,出肺泡(两层)--进出血管壁细胞(两层)--进红细胞(1层),共5层。
食物进入组织细胞:小肠绒毛(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层)—组织细胞(1层),共7层11.各个细胞所生活的环境是?(组织细胞是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是组织液和血浆,毛细淋巴管的是组织液和淋巴液。
血细胞的是血浆)12.内环境的成分:主要是水,其余还有蛋白质,无机盐,葡萄糖,激素,血浆蛋白和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13.内环境不存在的成分:血红蛋白,载体蛋白,细胞内的酶,消化酶,细胞上的蛋白质如载体,受体和体外环境(唾液,胃液,肠液,尿液,眼泪等)14.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区别,血液,血浆,体液区别1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定义):770kpa(主要由钠离子和氯离子(占90%),其次是蛋白质)。
酸碱度:7.35-7.45,以H2CO3-/HCO3(主要)和H2PO4-HPO42-为缓冲对和温度370C左右16.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组织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17.内环境的稳态:一是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如氧气,葡萄糖含量。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知识点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知识点一、环境与生物的关系生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一种存在,而环境则是它们生存的基础。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十分重要。
环境是影响生物的多种因素的集合体,其中包括大气、土壤、水、光照等,而生物对环境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是由于环境因素的不断改变,也与生物个体的特性有关。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大气对生物的影响大气中的气体、水分和微生物以及动植物的代谢产物都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光照、温度、湿度、空气质量、气压等都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举例来说,大气污染会导致植物叶片上变黑色点点,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使其失去光合活性;有毒的气体会直接、间接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健康产生影响。
因此,大气环境的改善对于保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非常重要。
2、水对生物的影响水是生命的起源,对生物的影响极大。
水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和分布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水的物理性质如温度、 pH值、水质和含量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的质量是一个主要因素,水污染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生物的健康,导致水中栖息的生物数量减少或死亡,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平衡。
3、土壤对生物的影响土壤作为生物的生境之一,对于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土壤对生物的影响包括:土壤的机械性、化学性、生物性等,这些都关系到营养、光线和水分的供给。
不同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和微生物的含量会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土壤的酸碱度对种子萌发有重要影响,过酸或过碱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4、光照对生物的影响光照是生物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光合作用和动物的昼夜周期、视觉功能和行为都受到光照的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光照强度都会影响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也有不同的影响。
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生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生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在地球上维持着一个氧气浓度稳定的大气环境。
生物选修二生物与环境知识点
生物选修二生物与环境知识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变异性,包括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基因和它们之间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系统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的好处,包括空气和水的净化、气候调节、土壤肥力、病虫害控制和休闲活动。
这些服务对于人类的生存福祉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威胁然而,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来自多种因素的严重威胁,包括: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农业、城市发展和采矿等人类活动导致了自然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为野生动物创造了挑战性的生存环境。
物种入侵:外来物种的引入可以与本地物种竞争资源或传播疾病,对生态系统平衡造成负面影响。
污染:工业和农业活动产生的污染物会污染空气、水和土壤,损害生物体和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导致了温度升高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增加,给生物体和栖息地带来了压力。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对于人类的长期生存至关重要。
一些关键的保护措施包括:建立保护区:建立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等受保护区域,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减少人类干扰。
可持续土地管理:采用农业和林业等可持续土地管理做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物种恢复:开展物种恢复计划,通过栖息地改善、繁殖和再引入,恢复濒危或受威胁的物种。
减少污染:实施旨在减少空气、水和土壤污染的政策和法规。
公众教育和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的认识。
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生物多样性有助于调节气候,而气候变化反过来也会影响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森林和海洋等生态系统通过碳封存和释放氧气等过程来调节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气候变化影响生物多样性:极端天气事件、海平面上升和温度升高等气候变化的影响可以破坏栖息地、改变物种分布并导致物种灭绝。
结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对于地球的健康和人类的福祉至关重要。
江苏生物高考知识点归纳
江苏生物高考知识点归纳生物学科作为高中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其知识点繁多且复杂。
江苏地区的生物高考通常涵盖细胞生物学、遗传与进化、生态与环境、人体生理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江苏生物高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 细胞生物学:- 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 细胞功能:细胞代谢、细胞分裂、细胞信号传递等。
- 细胞周期:间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
2. 遗传与进化:- 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连锁与重组等。
- DNA的结构与功能:DNA的复制、转录、翻译等。
- 基因突变与遗传病:突变类型、遗传病的分类与特点等。
- 生物进化:自然选择、物种形成等。
3. 生态与环境:-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非生物环境等。
-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
- 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
-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污染、生态破坏等。
4. 人体生理:- 人体主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
- 内分泌系统:激素的作用与调节机制。
- 神经系统:神经传导、反射等。
- 免疫调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反应等。
5. 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基因克隆、基因编辑等。
- 细胞工程: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等。
- 生物制药:疫苗、抗体药物等。
6. 实验技能:- 显微镜的使用与观察技巧。
- 基本的生物实验操作:染色、分离、培养等。
- 数据分析与实验报告的撰写。
结束语:江苏生物高考知识点的归纳不仅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深入的理解,还需要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解决生物学问题。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系统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为未来的学术或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物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环境知识点总结一、生物环境的构成生物环境的构成主要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地理位置、地貌、水域等自然条件。
各种地理环境都对生物体的适应和分布产生影响。
例如,高海拔环境、沙漠环境等都限制了不同的生物体在此生存繁衍。
2. 气候环境:气候环境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自然因素。
不同的气候环境对生物体的生长、繁殖、代谢等都会产生影响。
例如,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条件不同,所以在这些地区的生物体也会有所不同。
3. 土壤环境:土壤环境是生物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它主要包括土壤的质地、水分、酸碱度等特性。
不同的土壤环境适宜的植物种类也会有所不同。
4. 水域环境:水域环境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
水域环境对于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影响很大。
例如,一些生物体只能生存在淡水中,而一些生物体只能生存在咸水中。
二、生物环境中的生物种类生物环境中存在着众多的生物种类,它们根据自身的特性和环境的要求,逐渐适应并生存于特定的生态环境中。
生物种类的分布和分化是生物环境中的重要知识点。
1. 地理界限:不同的地域环境对于生物种类的分布有着很大的影响,每个地理环境区域都有着独特的生物种类。
例如,南极地区的动植物种类与热带地区截然不同。
2. 气候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对生物种类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例如,极地环境中适应极端低温的生物体,其形态和生理特性与其他地区的生物体会有所不同。
3. 生态地位:生物种类的分布还受到其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地位的影响。
不同的生态地位对于生物体的生存策略和适应性也会有着巨大的影响。
三、生态平衡及破坏生态平衡是生物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内,各个生物种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而一旦生态平衡被破坏,就会导致生物环境的紊乱,给生物体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威胁。
1. 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例如森林的砍伐、大气污染、水源污染等,都直接导致了生态平衡的被破坏。
2024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总结
2024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总结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细胞骨架和细胞液等组成。
- 细胞器:包括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中心,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
- 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 核膜:保护细胞核,控制物质的进出。
- 核仁:参与核糖体的形成。
2. 遗传与进化- 平衡遗传:指一个基因存在多个等位基因,各等位基因的频率保持相对稳定。
- 进化:指种群的基因型和表型在长时间内发生逐渐的变异,从而产生新物种。
- 自然选择: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将在繁殖过程中得以保存,逐渐形成适应新环境的物种。
- 突变:指遗传物质的突然变异,是进化的根源之一。
- 人工选择:指人为地选择有利的遗传性状进行繁殖,用于改良物种。
3.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有丝分裂:细胞间的染色体复制后分裂成两个细胞。
- 减数分裂:指配子细胞发生两次分裂,生成四个非同源染色体的细胞。
- 发育的调控:包括内源激素、外源激素和遗传因素。
- 受精与胚胎发育:受精是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胚胎发育分为原肠胚、中肠胚和后肠胚。
4. 生物体内物质的吸收与利用-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消化腺和消化道神经系统构成。
- 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分为胃蛋白酶的作用、胰蛋白酶的作用和肠酶的作用。
- 脂肪的消化与吸收:通过胰酶的作用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 糖类的消化与吸收:通过葡萄糖酶、淀粉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完成。
5. 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与呼吸-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 心脏的构造与功能:包括两房一室的组织结构和收缩与舒张的过程。
- 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呼吸作用。
6. 植物的营养和生长- 光合作用:以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有机物质。
- 植物的营养吸收:通过根系吸收水和无机盐,通过叶片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知识点生物与环境
高考生物知识点93. 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94.生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是:适应环境,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在改变环境。
9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9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
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97.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8.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99.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100.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既有大量的生物,还有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10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10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食物关系而构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渠道。
103.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104.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05.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10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的关系是相反的,即抵抗力稳定性大,则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
107.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由传统的原料-产品-废料改变为现代的原料-产品-原料-产品。
108.我们应当采取措施,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这样才能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稳定的产量,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09.保持生态平衡,并不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原始稳定状态。
人类还可以在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110.我们强调自然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而是反对无计划地开发和利用。
111.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从长远观点和整体观点
出发来综合考虑问题,才能有效地保护自然,才能使自然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